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信息卷08-2025年1月八省聯考語文備考信息卷(新高考八省通用)2025年新高考八省聯考語文模擬試卷八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滿分:150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題。材料一:我們為何要研究中國古建筑?“欲亡其國,必亡其史”,一個國家如果要復興,就不能沒有歷史。梁思成認為,他所做的研究就是為國家保存歷史。中國建筑既是延續了兩千余年的一種工程技術,本身已造成一個藝術系統,許多建筑物便是我們文化的表現,藝術的大宗遺產。通過研究古建筑,可以培養美感,學習駕馭材料,進而產生新的設計。我們中國建筑科技的創造力就在“溫故知新”中不斷雄壯起來,這是研究中國建筑的最大意義。中國建筑乃一獨立的建筑體系,一貫以其獨特純粹之木構系統,隨我民族足跡所至,樹立文化表志。中國建筑之個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藝術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結構本身之材質方法而已。如何理解獨特、純粹這兩個詞?所謂純粹的木構系統,是無論宮殿還是民居、高塔、廟宇,雖然體量差異很大,但是都是木構建筑,是類型的純粹。為什么說“獨特”?中國是一個等級禮制社會,衣食住行全部有等級,當宮殿和民居都用了同樣的結構系統,如何區別等級?這就需要一些獨特的東西,中國建筑中最獨特、最根本的特征——斗栱就出現了。斗栱在柱上起著承挑屋檐的結構作用,由斗、栱、昂等構件,通過榫卯拼搭而成,斗栱具有復雜的組合形式,可以起到標識等級的作用。建筑是由文化所創造的,又不斷創造著文化;建筑是由歷史所決定的,又不斷書寫著歷史;建筑雖然受文明的影響,也可以塑造文明。建筑所傳遞的秩序與文化信息,今天的中國人和古人之間還是有精神上的共性。這種共性的建立,一方面是文字所傳遞的文明,還有一部分就來自建筑所營造的環境和秩序。發現和重建中國古代建筑中蘊含的“秩序”,也是我們建筑考古學的主要任務。這些秩序蘊含著中國哲學的意向,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社會人心,進而營造了社會的秩序。秩序是文化的載體,而文化體現了建筑的價值。所以,梁思成研究中國古代建筑,一方面是為了復興國家和民族文化,另一方面更是為了培養建筑師的創造力,為了建設一個新國家。人們之所以記住他、紀念他,是因為他抱定了為國家、為民族做事的態度,把生命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發現中,用這種價值發現去支撐中國的發展和復興。(摘編自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文物建筑教研室主任徐怡濤《從梁思成和林徽因的選擇,看中國古建筑的獨特價值》2022-06-11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材料二:以現代眼光,重新注意到中國建筑的一般人,雖尊崇中國建筑特殊外形的美麗,卻常忽視其結構上之價值。這忽視的原因,常常由于籠統地對中國建筑存一種不滿的成見。這不滿的成見中最重要的成分,是覺到中國木造建筑之不能永久。其所以不能永久的主因,究為材料本身或是其構造法的簡陋,卻未嘗深加探討。我們知道一座完善的建筑,必須具有三個要素:適用,堅固,美觀。所謂適用者,只是適合于當時當地人民生活習慣、氣候環境而講;所謂堅固,更不能脫離材料本質而論。建筑藝術是產生在極酷苛的物理限制之下的,所謂建筑的堅固,只是不違背其所用材料之合理的結構原則,運用通常智識技巧,使其在普通環境之下能有相當永久的壽命的。例如石料本身比木料堅固,然在中國用木的方法竟達極高度的圓滿,而用石的方法甚不妥當,且建筑上各種問題常不能獨用石料解決,即有用石料處亦常發生弊病,反比木質的部分容易損毀。至于論建筑上的美,當然是其輪廓、色彩、材質等,但美的大部分精神所在,卻蘊于其權衡中,如長與短之比,平面上各大小部分之分配,立體上各體積各部分之輕重均等。所謂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但建筑既是主要解決生活上各種實際問題而用材料所結構出來的物體,那么無論美的精神多縹緲難以捉摸,建筑上的美是不能脫離合理的、有機能的、有作用的結構等而獨立的。能呈現平穩、舒適、自然的外象,能誠實地袒露內部有機的結構、各部的功用及全部的組織……這些便是“建筑美”所包含的各條件。中國建筑堅固問題,在木料本質的限制之下,實是成功的。其在技藝上,有過極艱巨的努力,而得到許多圓滿且可驕傲的成績。如“梁架”“斗拱”“翼角翹起”等種種結構做法及用材。中國構架中最顯著且獨有的特征便是屋頂與立柱間過渡的斗拱。椽出為檐,檐承于檐桁上,為求檐伸出深遠,故用重疊的曲木——翹——向外支出,以承挑檐桁。為求減少桁與翹相交處的剪力,故在翹頭加橫的曲木——拱。在拱之兩端或拱與翹相交處,用斗形木塊——斗——墊托于上下兩層拱或翹之間。這多數曲木與斗形木塊結合在一起,用以支撐伸出的檐者,謂之斗拱。在中國建筑演變中,斗拱的變化極為顯著,能代表各時期建筑技藝的程度及趨向。遼宋元明清斗拱比較,即可見其(一)由大而小,(二)由簡而繁,(三)由雄壯而纖巧,(四)由結構的而裝飾的,(五)由真結構的而成假刻的部分如昂部,(六)分布由疏朗而繁密。跟著時代看斗拱演變的步驟,以至清代,可以定清式斗拱在結構和美術上的地位。(摘編自林徽因《〈清式營造則例〉緒論》)材料三:我常說,建筑是文化之母,對于建筑的創立,最重要的是地質構成。地中海東部沿海的山嶺是石材所構成,而黃河上游則是黃土堆積而成,因此在建筑上就產生了基本的差異。生活在這兩種不同地景中的人類,為了經營自己的生活空間會有怎樣的差異?兩者各有長短。以石為基的地區,必須克服石頭的堅硬與笨重,需要很多的人力與工作技巧,才能使石材為人所用。石砌的建筑是耐久的,不會因歲月而很快傾塌。這種永久性會使人覺得艱苦的工作是值得的,甚至會投入感情。這種感情會衍生對工作認真的態度,因而產生石工的文化;而土相對于石材,是很容易操作的,可以以土和水為泥墻,可以直接自泥地割切為磚,也可以夯土為壁。比較起來,它不需要辛苦的工作,建屋變得很輕易,這是它的優點。但是不可諱言的,泥土的房屋破壞也很容易,一陣大風雨就可將它沖蝕凈盡,或使之傾塌。很容易消失于時間之流與兵火之災的建筑,是無法寄予永恒紀念價值的。好在這兩個文化區都有相當豐富的木材,在結構上,土、石都是承受壓力的材料,只能做地面與墻壁;而木材是承受彎力的材料,可以做成梁材。這兩個文化的早期建筑,都離不開木材,只是木材并不牢固,若沒有土、石為墻,達不到安全棲身的目的;可是若沒有木材,建屋是困難的。比較土與石的建筑文化,土比石更需要木材。所以在中國,幾乎一開始就是土、木并用的,中國語言中仍以“土木”指稱建筑,中國古建筑幾乎就是木建筑了。在以土木為材料的東方文化中,中國古建筑雖然沒有受到工藝最高的關注,可是木架構的成熟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從東周時期古建筑的遺址可見,中國土木型建筑的特色已經大體完備。(選編自漢寶德《東西建筑十講》)1.下列對材料二第四段中畫橫線語句的圖解,排序恰當的一項是(3分)(
)A.③①②⑤④ B.①⑤④②③ C.③④①⑤② D.④②③①⑤2.下列對材料中“斗拱”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中國古建筑是一個獨立的建筑體系,其中,斗拱則是中國建筑中最獨特、最根本的特征。B.因斗拱有標識等級的作用,學者們能將其結構特征分類,作為劃分建筑年代的重要依據。C.斗拱在屋頂與立柱間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建筑受力構件與建筑造型藝術的有機結合。D.林徽因認為斗拱是一種裝飾部件,即使沒有斗拱,我國木建筑屋頂出檐的程度亦可深遠。3.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材料一援引梁思成觀點,然后從中國建筑的“獨特”與“純粹”兩個方面進行闡述,體現了梁思成先生重建社會秩序的目的。B.材料一“溫故知新”指中國建筑科技的創造力是在繼承與發展中培養起來的,因此研究中國古代建筑是為了復興國家和民族文化。C.材料二以“結構(價值)”為論述的中心,但在闡述建筑的適用性時,只籠統地一筆帶過,未緊扣中心“結構”,論證略顯旁逸。D.材料三通過對土建筑文化和石建筑文化的對比,贊揚中國土木型建筑的特色,并表達出以土木為材料的東方文化優于西方的觀點。4.漢寶德與林徽因對于中國木造古建筑的觀點有何不同?請結合材料具體說明。(4分)5.“欲亡其國,必亡其史”,請根據材料簡要分析“為什么要研究中國古建筑”?(6分)(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綠夜(節選)張承志①到達錫林高勒大草原那天,他沒有見到小奧云娜。在她趕著牛車從敖包山北的親戚家回來以前,他想象著那扎羊角辮的小女孩八年后的模樣。他心里在悄悄呼喚著她。小奧云娜,回來吧,你快活飛舞的破衣衫,你讓人心疼的小酒渦!騎在我的馬背上來吧,我的黑眼睛的小天使,我明凈的小河①!②第二天,一個穿著藍布袍子的少女從牛車上下來了。她把蓬松的長發低垂在沾滿油污、奶漬和稀牛糞的藍布袍上,不聲不響地從他身旁走過,躲到嫂子背后。她沒有羊角似的翹小辮,沒有兩個酒渦。她皮膚粗糙,眼神冷淡。她甚至沒有親熱地喊他一聲阿哈——哥。他慌了。他從提包里掏出塑料袋,那是妻子跑遍全城買來的尼龍衫。玫瑰紅上游著幾道雪白的浪。他的手在抖。“奧云娜,”他喚道,“呶——這是給你的?!甭曇粢苍诙丁K麤]有叫她“小奧云娜”。這不是那個“小”女孩了。少女接了過來,低著頭走開了。他感到此刻妻子、侉乙己都在盯著自己的脊背。這是他的小詩、他干旱心田中的綠洲、他青春往事的象征、他的小奧云娜么?③生活露出平凡單調的骨架。草原褪盡了如夢的輕紗。穿上玫瑰紅的尼龍衫又套上藍布袍子的少女不會再是梳羊角辮的小奧云娜、小天使和歡樂的小河了。她滿不在乎地用捧過牛糞的手擠著玫瑰紅和雪白上的虱子。她躲在門外聽著老門德和她母親議論著娶她當兒媳婦的話。她抓起勺子和靴子朝哭個不停的弟弟扔去。她把滿臉盆面粉拼成面條。她摔倒一米高的肥羊,騎在上面撕下滑膩的夏毛。她用大眼睛好奇地直盯著她在八歲時曾經那樣留戀過的兄長。她若有所思,又猛然一甩辮子走開。就像老奶奶一樣拖著長調,在沒有月光和星星的黑夜里嚇狼。她像每一個蒙古女人一樣,睡在門外的勒勒車上,蓋著一塊條氈守夜。她淋著細雨,踏著泥濘,她長高了,她成熟了。她粗糙的臉龐上留著兩塊冬天的凍疤。小河、小溪、小泉奏出的明快兒歌已經逝而不返,渾濁的內陸河水正在干旱的大草原上無聲地流。④過了幾天,半醉的瘸會計喬洛來到氈包里。他斜著醉眼,冷冷地盯了她一眼,然后栽倒在氈子上。他開始對奧云娜說出一些難聽的穢語。喬洛嘎聲笑著,把碗里的酒潑在奧云娜的赤腳上。奧云娜躲閃著,咯咯笑著,又給他添著酒。她鼓舞了這醉鬼。于是喬洛借著酒勁,拖著瘸腿湊過去。而奧云娜卻似乎十分快樂,她咯咯的笑聲更清脆了。⑤他的心在劇烈地急跳。他抑制著怒火。他逼視著喬洛。這不是可以諒解的強悍的馴馬手,這是一個陰沉的、五十來歲的丑惡瘸子。是講蒙語的侉乙己。他突然惡心。想吐,他掩開小門沖到了包外。他又感到那首小詩淹沒在侉乙己惡毒的舌頭喚起的痛苦之中。他在民族印刷廠有個熟人叫烏·巴雅爾,“嗨,蒙古人嘛!”烏·巴雅爾說?!澳氵^去問一聲好,他們就殺一只羊?!笔聦嵖蓻]有這么簡單。而對青春的記憶卻比這簡單。在歲月沖刷了很久之后,它留存下來,留在記憶里,像一個夢??蔀槭裁从钟腥匙訂搪濉①ㄒ壹耗??他們專門消滅這些夢。⑥后來,他看著奧云娜扶著這醉鬼走過去。在棚車那兒,奧云娜熱心地把瘸子扶上馬。她走回來時驚奇地望了他一眼。他斜靠著氈壁,看著姑娘從他身旁匆匆走過。哦,奧云娜,難道我們之間也沒有了那種親近和純凈的語言么?那為你寫的詩句,難道竟濺不起你心上的一點波浪么?⑦奧云娜從山腳趕來一群乳牛。她敏捷地把牛一頭頭拴在車上。隨即又從箱車里舀出一盆面粉。她飛快地提來一桶水。她揉好了不成形狀的饅頭,然后用藍袍子前襟兜來一兜牛糞。爐火熊熊燒起來了。可是最小的弟弟在哭。她塞給弟弟一個染成紅色的羊拐骨,然后拍著他,哼著催眠曲。她斟上一碗熱奶茶,加上一勺黃油。她走了過來?!鞍⒐炔枥??!彼穆曇羝届o自然。他抬起頭,奧云娜黑黑的眼睛正凝視著他。他接過碗來。奧云娜添上燃料,然后走到那排乳牛跟前。她單膝跪在牛腿下的泥濘里?!班汀汀保咨哪虧{噴射到木桶里。就在這時,太陽沉入了敖包山。烏云和白云都變幻了色彩。一派金紅從山頂的云霞中朝這兒斜斜投來,鍍紅了一條狹長的草原和這座氈包。奧云娜成了一個披著紅霞的、不認識的美麗姑娘。⑧哦,歲月不會為你而停止流逝,小奧云娜也不會為你而永遠是八歲。她也正迎面走向自己的人生,在生活的長流中浮沉。執拗地醒著去尋找逝去的夢是件可怕的事。因為在現實中追求夢境就是使夢破滅。⑨日子一天天過去了。他開始更深地理解了奧云娜?,F實比烏·巴雅爾介紹的真實,又比他自己想象的復雜而合理。侉乙己錯了。他自己也錯了。只有奧云娜是對的。她比誰都更早地、既不聲張又不感嘆地走進了生活。她更累、更苦、更艱難。沖刷她的風沙污流更黑、更臟、更粗暴和難以躲避。然而她卻給人們以熱茶和食物,給夕陽西下的草原以美麗的紅衣少女。為什么要打攪她,也折磨自己呢?⑩他的心平靜了,呼吸均勻了,眼神柔和了。晚上,他香甜地睡著了。被大白菜、蜂窩煤和簡易樓下轟鳴的噪音折磨得太累的肉體和他的神經、感情一起,正在這廣袤的草原和如水的綠夜里得到休息。這夜的純凈的綠色,流進了他的心。他感到這顆心從來沒有這樣濕潤、溫柔、豐富和充滿著活力。他愜意地裹緊身上的毯子。他的呼吸和夜草原上牧草的潮聲和諧地溶在一起。?這時,那極遠極遠的綠夜深處,亮起了一顆星。(有刪改)【注】①“他”曾經發表過一首關于小奧云娜的小詩,在詩中將其稱作一條歡快的“小河”。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八年后,奧云娜再次出現在“他”面前時,態度十分冷淡,這讓“他”感到慌亂,并對小奧云娜的身份產生了懷疑。B.小說對侉乙己這個人物著墨并不多,但從寥寥數語中可以看出“他”對其十分厭惡,侉乙己是“他”青春記憶的破壞者。C.看到奧云娜對喬洛的調笑并不抗拒,“他”內心十分憤怒,也意識到現在的草原受到世俗的浸染,已不同于以往的純凈。D.“他”意識到與復雜的生活比起來,一直執拗尋找的夢過于脆弱。于是,“他”更深刻地理解了奧云娜并且反思了自己。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把“草原”作為特定的敘事、抒情背景,串聯起“他”的所見、所聞、所想,同時展現了一種不同于喧囂都市的生活方式。B.“綠夜”這個意象具有深層的意蘊,它是人們心靈深處的一塊凈地,能夠調和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給人們面對生活的勇氣。C.本文采用第三人稱的全知敘述視角,將“他”的經歷與奧云娜的成長全面地展現出來,更加凸顯“他”對生活真諦的理解。D.小說多處通過類似“意識流”的敘述方式來展現“他”的心理活動,思維起伏跳躍,節奏舒緩有致,從而凸顯出詩性抒情結構。8.小說整體運用第三人稱,第八段卻轉換成了第二人稱,這種轉換有什么效果?請簡要分析。(4分)9.回草原尋“夢”的過程中,“他”的心理發生了哪些變化?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6分)二、古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韓愈,字退之,鄧州南陽人。父仲卿,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縣人刻石頌德,終秘書郎。三歲而孤隨伯兄會貶官嶺表會卒嫂鄭鞠之。愈自知讀書,日記數千百言,比長,盡能通《六經》、百家學。擢進士第。操行堅正,鯁言無所忌。調四門博士,遷監察御史。上疏極論宮市,德宗怒,貶陽山令。有愛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字之。改江陵法曹參軍。元和初,權知國子博士,分司東都,三歲為真。改都官員外郎,即拜河南令。遷職方員外郎,再貶封溪尉。既才高數黜,官又下遷,乃作《進學解》以自諭曰: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立館下,誨之曰:“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方今圣賢相逢,治具畢張。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諸生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毖晕醇龋行τ诹姓咴唬骸跋壬塾嘣?!弟子事先生,于茲有年矣。先生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編。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先生之業,可謂勤矣。觝排異端,攘斥佛老。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謂有勞矣。沉浸醲郁,含英咀華,作為文章,其書滿家。先生之于文,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學,勇于敢為;長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為人,可謂成矣。然而公不見信于人,私不見助于友。三年博士,冗不見治。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饑。不知慮此,而反教人為?”先生曰:“吁,子來前!夫大木為杗①,細木為桷②,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今先生學雖勤而不繇其統,言雖多而不要其中,文雖奇而不濟于用,行雖修而不顯于眾。然而圣主不加誅,宰臣不見斥,茲非其幸歟?動而得謗,名亦隨之。投閑置散,乃分之宜!”節選自《新唐書韓愈傳》【注釋】①杗:屋梁。②桷:屋椽。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加句讀處的字母填寫在答題卡的橫線上。(3分)三歲A而孤B隨伯兄C會D貶官嶺表E會卒F嫂鄭G鞠之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比,等到,與《核舟記》中“其兩膝相比者”中的“比”詞義不同。B.絕,停止,與《三峽》中“空谷傳響,哀轉久絕”的“絕”詞義相同。C.文中“然而公不見信于人”與“冗不見治”兩句中的“見”詞義相同。D.濟,有益,有利。與詩句“直掛云帆濟滄?!敝小皾钡脑~義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韓愈自讀書開始,每天都會背下動輒千百字的文字。長大后更能通曉《六經》和諸子百家的學說,后來考中了進士。B.韓愈耿直忠貞,對上敢于犯顏直諫,因此屢遭貶謫。然而在百姓中卻深受愛戴,百姓生了兒子大多用他的姓起名字。C.從文章前兩段中韓愈不平坦的為官經歷可以看出,《進學解》一文,其實是韓愈的感嘆不遇、自抒憤懣之作。D.“動而得謗,名亦隨之”,意思是說自己動輒遭受誹謗,而同時卻名聲益彰,表現了封建時代知識分子的謙退豁達。13.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2)然而圣主不加誅,宰臣不見斥,茲非其幸歟?14.《進學解》中,學生對國子先生給予了怎樣的評價?這樣評價的目的是什么?(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古梅楊冠卿幽棲地僻經過少,花徑不曾緣客掃。積雪飛霜此夜寒,不知明月為誰好。公來肯訪浣花老,但話宿昔傷懷抱。忽憶兩京梅發時,巡檐索共梅花笑。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描繪了詩人居所的偏僻幽靜,為后文的“夜話”場景做了鋪墊。B.頷聯營造了深夜清冷孤寂的氛圍,傳達出詩人孤獨寂寞的情緒。C.頸聯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感激之情,友人的到來讓詩人感到了心靈上的慰藉。D.尾聯既展現了詩人對過去時光的懷念,也寄托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16.這首詩雖詩題為“古梅”,但設有直接描繪古梅,那么詩歌是如何通過間接方式表現古梅的?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蘇洵在《六國論》中指出,六國君主如果能“,”齊心協力對付秦國,秦國恐怕早就應付不暇了。(2)同是朋友宴飲,李白在《將進酒》中反客為主,豪言換得佳釀后“”;杜甫在《客至》中則主客相宜,直言“”,一同喝完杯中酒。(3)長安是著名古都,唐宋詩人常在詩詞中提到它,以表達自己回京的愿望、對家鄉的思念以及愿得到重用的企盼等思想感情,比如“,”。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小題。80多年前,清華大學出的一道入學考試題的題目叫作“孫行者”,是一個對仗題的上聯,要求應考者對出下聯。結果大都交了白卷,個別才思敏捷的對了“韓退之”,算是沾了點邊兒。參考答案是“祖沖之”。①根據對仗的要求看,②這個題目和答案確實不錯,③因為盡管從意義上、音律上、語法結構上去衡量,④上下都是對得極為工整的?!皩O行者”是文藝作品中的可愛形象,他能七十二變,神乎其神;“祖沖之”是廣為傳頌的歷史人物,他在數學和天文學上的巨大成就舉世矚目。從字面上看,“孫”對“祖”,對得很巧,“行”對“沖”,一個緩緩的動作對一個激烈的動作,對得頗工。從音律上看,三個音節對三個音節,且“孫行者”三字為平平仄,“祖沖之”三字為仄仄平,對得極為和諧。(甲),“孫”和“祖”都是名詞,“行”和“沖”都是動詞,“者”和“之”都是虛詞,一一相對,熨帖自然,都是一個人的名字,且都是主謂結構,對得A。分析了這副對聯,就可看出對仗句的基本要求:意義、音律、語法結構等都一一相對。對偶,或反對,或正對,或串對,一般以反對為佳,而且對得越工整越好。寫對仗句不僅要斟酌詞義,還要斟酌語音——聲韻調和詞語之間的組合關系。只有這些都考慮到了,(乙)。律詩就要求中間兩聯是對仗句,如果不這樣,就成了失對。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李白的“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以及賈島的“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等,都是對仗工整、膾炙人口的佳句。另外,還有很多構思精巧、寓意深刻的諺語,如“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月暈而風,礎潤而雨”“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等,如果不是對偶工整,恐怕流傳就會大受影響了。我們還可試想,如果蘇州園林滄浪亭前那副“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的對子和拙政園里那副“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對聯都不存在了,那里還會有那么多B的游客嗎?很多人千里迢迢去昆明登大觀樓,如果沒有那副寫景抒情、憶歷史、述現實的舉世聞名的長聯,恐怕許多游客就不會有那么大的興味了。18.請借鑒第二段對“孫行者”“祖沖之”的分析方法,從意義、音律、語法結構中任選一個角度分析“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是如何做到對仗工整的。(5分)19.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分)20.文中第二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21.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4分)22.有人建議把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改為:“如果昆明大觀樓沒有了那副寫景抒情、憶歷史、述現實的舉世聞名的長聯,游客還會有那么大的興味,千里迢迢前往嗎?”你認為原文和改句哪個表達效果更好?請說明理由。(5分)四、作文(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如今不少中小學生都有一周每天每個時間段的自律打卡本或自律打卡表,用各種顏色標記全天時間軸;一些青年參加了諸如30天運動打卡訓練營或百日閱讀自律營,每天標記這是完成的第幾天,距離目標還差幾天;一些成年人每次吃飯都會帶上一臺電子秤,計算食物精確到克來控制熱量……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把生活數字化,并把這種新方式命名為“量化生活”。量化人生目標、精確時間管理讓人生具有目標感、掌控感,但也帶來了一些思考:人的生活究竟能否被量化?人生必須量化嗎?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5年新高考八省聯考語文模擬試卷八參考答案1.C2.D3.C4.①堅固性:林微因認為,“中國建筑堅固問題,在木料本質的限制之下,實是成功的”;漢寶德認為,中國古建筑實是“土木建筑”,木建筑容易被破壞,無法寄予永恒的紀念價值。②工藝水平:林徽因認為中國建筑“在技藝上得到許多圓滿且可驕傲的成績”,漢寶德則認為“中國古建筑沒有受到工藝最高的關注”。5.①一方面是為了復興國家和民族文化,另一方面更是為了培養建筑師的創造力。②建筑是由文化所創造的,又不斷創造著文化;建筑是由歷史所決定的,又不斷書寫著歷史;建筑雖然受文明的影響,也可以塑造文明。③發現和重建中國古代建筑中蘊含的“秩序”,也是我們建筑考古學的主要任務。④通過研究古建筑,可以培養美感,學習駕馭材料,進而產生新的設計,我們中國建筑科技的創造力就在“溫故知新”中不斷雄壯起來,這是研究中國建筑的最大意義。6.A7.C8.①第八段轉換成第二人稱“你”,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仿佛在直接與讀者對話,讓讀者更容易代入到“他”的思考情境之中。②“你”便于直接抒發情感,更強烈地表達出“他”對奧云娜成長變化的感慨,使讀者更直接地感受到歲月的流逝和生活對人的改變這一主題,引發讀者對自身生活的思考。③整體用第三人稱講故事,更客觀靈活;轉換成第二人稱,更便于抒情;不同人稱的轉換,有利于文章的不同表達需求和效果,也使行文更加活潑而富有變化。9.①初回草原、還未見到奧云娜時,“他”對八年未見的小奧云娜和青春時期純潔的夢有著無限的向往和期盼,是激動的、興奮的。②在奧云娜以一種陌生的形象出現在“他”面前、甚至不抗拒瘸會計喬洛的調笑時,“他”認為青春的夢徹底破滅,感到矛盾與失望。③最后雖然沒有找回逝去的夢想,但當“他”看到奧云娜對生活的復雜與苦難包容時,領悟了生活的真相,變得平靜與釋然。10.BEF11.C12.D13.①具備一點優點的人都已被錄取,擁有一種才藝的人沒有不被任用的。②然而圣明的君主不加處罰,宰相大臣也不斥逐我,這難道不是我的幸運嗎?14.學生的評價:①認為國子先生治學勤懇。②指出國子先生對儒學有很大的功勞。③學生覺得國子先生在為人方面是很成熟的。④學生指出國子先生在仕途上不被人信任,在私人關系中也得不到朋友的幫助。評價的目的:表面上是在質疑國子先生自身遭遇不佳卻還教導學生要勤奮學習、行為端正等內容。實際上是借學生之口,表達對韓愈(國子先生)懷才不遇的同情。同時也是以這種對比強烈的方式,批判當時社會不能很好地任用賢才的不合理現象,暗諷當權者不能公正地選拔人才,使有才能的人得不到應有的待遇。15.D16.①環境烘托。首聯、頷聯通過描繪詩人居所的偏僻、幽靜,天氣的嚴寒,以及少有人跡的花徑,表現出古梅生長環境的清幽,暗示了古梅的高潔品性以及詩人對它的喜愛。②人物活動暗示。詩人回憶與友人在兩京梅花開時,沿著屋檐一同賞梅歡笑,這里雖未明確指出是古梅,但通過人物賞梅的活動,暗示出古梅的存在,引發讀者對古梅的遐想。17.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與爾同銷萬古愁肯與鄰翁相對飲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云白山青萬余里,愁看直北是長安)18.答案示例一:意義上,“鳥宿”對“僧敲”,“池邊樹”對“月下門”,一靜一動,共同營造了清幽冷寂的環境。答案示例二:音律上,五個音節對五個音節,且“鳥宿池邊樹”五字為仄仄平平仄,“僧敲月下門”五字為平平仄仄平,音韻和諧。答案示例三:語法結構上,“鳥”和“僧”都是名詞,“宿”和“敲”都是動詞,“池邊樹”和“月下門”都是偏正短語,一一對應,工整巧妙。19.A天衣無縫
B流連忘返20.①改為:“根據對仗的要求”或“從對仗的要求看”。③改為:“因為(不管)從意義上、語音上、結構上去衡量”。21.(甲)從語法結構看;(乙)才能做到對仗工整精巧22.案示例一:我認為原句表達效果更好,原句用“如果”“恐怕”進行假設推斷,含蓄地表達了對聯的人文內涵有助于景區吸引游客,用詞也顯得準確嚴謹。原句把“很多人千里迢迢去昆明大觀樓”放在句首,更能突出大觀樓對聯的吸引力。答案示例二:我認為改句表達效果好,改句運用了反問的修辭,與前文句式保持一直,銜接更緊密,語氣更強烈,更能凸顯對聯的人文魅力對景區吸引力的影響。
23.例文:人生深淺不在于被度量自律打卡表,分割學習時間“分秒必爭”;電子秤,計算食物熱量“分毫不差”;閱讀營,目標書籍數量“嚴防死守”。將生活數字化,成就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量化生活”。誠然,規劃生活讓我們更具目標感與動力,但我認為人生應有里程碑與指示牌,人生的深淺,寬窄不在于被度量,不在于必須的單位“量化”。把握量化之度,體味人生詩意,充實人生內容,才是人生真意。人生不應虛度,充實的人生無需被丈量。李太白一生灑脫飄逸,如風過境,海中攬月,若以“單位”束之,何以量之?是用生命的長短,賦詩的數量還是以政報民的功績來衡量?顯然皆否,但他的一生就因此而荒蕪了嗎?不,他依舊有一身豪情俠義和廣闊心境,他的影響無需被丈量,行走于廣袤的大唐國土,吐露一身才華,謫仙真人流芳百世。真正充實的人生,丈量它的永遠不是一串串冷冰冰的數字,而是你體驗人生芳華,閱盡人間春色的厚度與廣度。作為青年人的我們,正處于快節奏的數字化時代下,面對百般變化的時代風向,量化目標是需要的,否則如雨打萍、浪拍舶,容易迷失在重重迷霧的航線上或重重山巒阻礙的征途中。運動打卡,監測健康狀況,有的放矢地去鍛煉加強;設定目標,督促自我爭分奪秒,如揚鞭奮蹄激勵作為;科學飲食,精確到克消除某些疾患。曾國藩日記中寫下每天看書、練字的數量;本杰明.富蘭克林喜歡用圖表、便條記錄時間分配。無論承認與否,其實量化自我這件事我們從未遠離過。量化生活確實讓科技時代背景下的我們能保持自律,注重科學。不可否認,量化生活有益處,但不一定都有成效。規劃學習時量,精確目標管理,設定年目標閱讀量為具體多少本,此類對于不懂規劃生活的人來說,確實將事務簡單化了。但過分的追求數字化的固執下,不去考慮量化的成效,是萬萬不可的。正如時間軟件追蹤學習時間,標記時間軸,但在這時間段內的質量如何卻被罔顧了,“量化生活”就成為外強中干的目標,成為了千篇一律且蒼白的“打卡景點”,失去了事件本身的體味,讀萬卷書亦不過是白丁俗客。將生活量化激發活力,將目的置于眼前去奮斗拼搏,歸根結底,其實是要有對生活與生命的熱愛并一以貫之。生命的深淺薄厚從不在于表面外物的度量,而是對自己人生認真的韌性與恒心。而生活的數字化不過是茫茫人生路上的工具,兩者有機結合,巧于利用才更能發揮出現代科技進步的優勢。只要利用好量化工具,用自己的腳步去丈量人生,用自己的眼睛去閱覽人間春秋,用自己的汗水去澆筑生活大廈,帶著詩意,帶著靈魂上路,堅定地向前走,足矣。人生是一本書,書的價值與深意主在內容,不盡然在書的蝸角一隅下的頁數。2025年新高考八省聯考語文模擬試卷八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滿分:150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題。材料一:我們為何要研究中國古建筑?“欲亡其國,必亡其史”,一個國家如果要復興,就不能沒有歷史。梁思成認為,他所做的研究就是為國家保存歷史。中國建筑既是延續了兩千余年的一種工程技術,本身已造成一個藝術系統,許多建筑物便是我們文化的表現,藝術的大宗遺產。通過研究古建筑,可以培養美感,學習駕馭材料,進而產生新的設計。我們中國建筑科技的創造力就在“溫故知新”中不斷雄壯起來,這是研究中國建筑的最大意義。中國建筑乃一獨立的建筑體系,一貫以其獨特純粹之木構系統,隨我民族足跡所至,樹立文化表志。中國建筑之個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藝術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結構本身之材質方法而已。如何理解獨特、純粹這兩個詞?所謂純粹的木構系統,是無論宮殿還是民居、高塔、廟宇,雖然體量差異很大,但是都是木構建筑,是類型的純粹。為什么說“獨特”?中國是一個等級禮制社會,衣食住行全部有等級,當宮殿和民居都用了同樣的結構系統,如何區別等級?這就需要一些獨特的東西,中國建筑中最獨特、最根本的特征——斗栱就出現了。斗栱在柱上起著承挑屋檐的結構作用,由斗、栱、昂等構件,通過榫卯拼搭而成,斗栱具有復雜的組合形式,可以起到標識等級的作用。建筑是由文化所創造的,又不斷創造著文化;建筑是由歷史所決定的,又不斷書寫著歷史;建筑雖然受文明的影響,也可以塑造文明。建筑所傳遞的秩序與文化信息,今天的中國人和古人之間還是有精神上的共性。這種共性的建立,一方面是文字所傳遞的文明,還有一部分就來自建筑所營造的環境和秩序。發現和重建中國古代建筑中蘊含的“秩序”,也是我們建筑考古學的主要任務。這些秩序蘊含著中國哲學的意向,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社會人心,進而營造了社會的秩序。秩序是文化的載體,而文化體現了建筑的價值。所以,梁思成研究中國古代建筑,一方面是為了復興國家和民族文化,另一方面更是為了培養建筑師的創造力,為了建設一個新國家。人們之所以記住他、紀念他,是因為他抱定了為國家、為民族做事的態度,把生命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發現中,用這種價值發現去支撐中國的發展和復興。(摘編自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文物建筑教研室主任徐怡濤《從梁思成和林徽因的選擇,看中國古建筑的獨特價值》2022-06-11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材料二:以現代眼光,重新注意到中國建筑的一般人,雖尊崇中國建筑特殊外形的美麗,卻常忽視其結構上之價值。這忽視的原因,常常由于籠統地對中國建筑存一種不滿的成見。這不滿的成見中最重要的成分,是覺到中國木造建筑之不能永久。其所以不能永久的主因,究為材料本身或是其構造法的簡陋,卻未嘗深加探討。我們知道一座完善的建筑,必須具有三個要素:適用,堅固,美觀。所謂適用者,只是適合于當時當地人民生活習慣、氣候環境而講;所謂堅固,更不能脫離材料本質而論。建筑藝術是產生在極酷苛的物理限制之下的,所謂建筑的堅固,只是不違背其所用材料之合理的結構原則,運用通常智識技巧,使其在普通環境之下能有相當永久的壽命的。例如石料本身比木料堅固,然在中國用木的方法竟達極高度的圓滿,而用石的方法甚不妥當,且建筑上各種問題常不能獨用石料解決,即有用石料處亦常發生弊病,反比木質的部分容易損毀。至于論建筑上的美,當然是其輪廓、色彩、材質等,但美的大部分精神所在,卻蘊于其權衡中,如長與短之比,平面上各大小部分之分配,立體上各體積各部分之輕重均等。所謂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但建筑既是主要解決生活上各種實際問題而用材料所結構出來的物體,那么無論美的精神多縹緲難以捉摸,建筑上的美是不能脫離合理的、有機能的、有作用的結構等而獨立的。能呈現平穩、舒適、自然的外象,能誠實地袒露內部有機的結構、各部的功用及全部的組織……這些便是“建筑美”所包含的各條件。中國建筑堅固問題,在木料本質的限制之下,實是成功的。其在技藝上,有過極艱巨的努力,而得到許多圓滿且可驕傲的成績。如“梁架”“斗拱”“翼角翹起”等種種結構做法及用材。中國構架中最顯著且獨有的特征便是屋頂與立柱間過渡的斗拱。椽出為檐,檐承于檐桁上,為求檐伸出深遠,故用重疊的曲木——翹——向外支出,以承挑檐桁。為求減少桁與翹相交處的剪力,故在翹頭加橫的曲木——拱。在拱之兩端或拱與翹相交處,用斗形木塊——斗——墊托于上下兩層拱或翹之間。這多數曲木與斗形木塊結合在一起,用以支撐伸出的檐者,謂之斗拱。在中國建筑演變中,斗拱的變化極為顯著,能代表各時期建筑技藝的程度及趨向。遼宋元明清斗拱比較,即可見其(一)由大而小,(二)由簡而繁,(三)由雄壯而纖巧,(四)由結構的而裝飾的,(五)由真結構的而成假刻的部分如昂部,(六)分布由疏朗而繁密。跟著時代看斗拱演變的步驟,以至清代,可以定清式斗拱在結構和美術上的地位。(摘編自林徽因《〈清式營造則例〉緒論》)材料三:我常說,建筑是文化之母,對于建筑的創立,最重要的是地質構成。地中海東部沿海的山嶺是石材所構成,而黃河上游則是黃土堆積而成,因此在建筑上就產生了基本的差異。生活在這兩種不同地景中的人類,為了經營自己的生活空間會有怎樣的差異?兩者各有長短。以石為基的地區,必須克服石頭的堅硬與笨重,需要很多的人力與工作技巧,才能使石材為人所用。石砌的建筑是耐久的,不會因歲月而很快傾塌。這種永久性會使人覺得艱苦的工作是值得的,甚至會投入感情。這種感情會衍生對工作認真的態度,因而產生石工的文化;而土相對于石材,是很容易操作的,可以以土和水為泥墻,可以直接自泥地割切為磚,也可以夯土為壁。比較起來,它不需要辛苦的工作,建屋變得很輕易,這是它的優點。但是不可諱言的,泥土的房屋破壞也很容易,一陣大風雨就可將它沖蝕凈盡,或使之傾塌。很容易消失于時間之流與兵火之災的建筑,是無法寄予永恒紀念價值的。好在這兩個文化區都有相當豐富的木材,在結構上,土、石都是承受壓力的材料,只能做地面與墻壁;而木材是承受彎力的材料,可以做成梁材。這兩個文化的早期建筑,都離不開木材,只是木材并不牢固,若沒有土、石為墻,達不到安全棲身的目的;可是若沒有木材,建屋是困難的。比較土與石的建筑文化,土比石更需要木材。所以在中國,幾乎一開始就是土、木并用的,中國語言中仍以“土木”指稱建筑,中國古建筑幾乎就是木建筑了。在以土木為材料的東方文化中,中國古建筑雖然沒有受到工藝最高的關注,可是木架構的成熟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從東周時期古建筑的遺址可見,中國土木型建筑的特色已經大體完備。(選編自漢寶德《東西建筑十講》)1.下列對材料二第四段中畫橫線語句的圖解,排序恰當的一項是(3分)(
)A.③①②⑤④ B.①⑤④②③ C.③④①⑤② D.④②③①⑤2.下列對材料中“斗拱”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中國古建筑是一個獨立的建筑體系,其中,斗拱則是中國建筑中最獨特、最根本的特征。B.因斗拱有標識等級的作用,學者們能將其結構特征分類,作為劃分建筑年代的重要依據。C.斗拱在屋頂與立柱間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建筑受力構件與建筑造型藝術的有機結合。D.林徽因認為斗拱是一種裝飾部件,即使沒有斗拱,我國木建筑屋頂出檐的程度亦可深遠。3.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材料一援引梁思成觀點,然后從中國建筑的“獨特”與“純粹”兩個方面進行闡述,體現了梁思成先生重建社會秩序的目的。B.材料一“溫故知新”指中國建筑科技的創造力是在繼承與發展中培養起來的,因此研究中國古代建筑是為了復興國家和民族文化。C.材料二以“結構(價值)”為論述的中心,但在闡述建筑的適用性時,只籠統地一筆帶過,未緊扣中心“結構”,論證略顯旁逸。D.材料三通過對土建筑文化和石建筑文化的對比,贊揚中國土木型建筑的特色,并表達出以土木為材料的東方文化優于西方的觀點。4.漢寶德與林徽因對于中國木造古建筑的觀點有何不同?請結合材料具體說明。(4分)5.“欲亡其國,必亡其史”,請根據材料簡要分析“為什么要研究中國古建筑”?(6分)【答案】1.C2.D3.C4.①堅固性:林微因認為,“中國建筑堅固問題,在木料本質的限制之下,實是成功的”;漢寶德認為,中國古建筑實是“土木建筑”,木建筑容易被破壞,無法寄予永恒的紀念價值。②工藝水平:林徽因認為中國建筑“在技藝上得到許多圓滿且可驕傲的成績”,漢寶德則認為“中國古建筑沒有受到工藝最高的關注”。5.①一方面是為了復興國家和民族文化,另一方面更是為了培養建筑師的創造力。②建筑是由文化所創造的,又不斷創造著文化;建筑是由歷史所決定的,又不斷書寫著歷史;建筑雖然受文明的影響,也可以塑造文明。③發現和重建中國古代建筑中蘊含的“秩序”,也是我們建筑考古學的主要任務。④通過研究古建筑,可以培養美感,學習駕馭材料,進而產生新的設計,我們中國建筑科技的創造力就在“溫故知新”中不斷雄壯起來,這是研究中國建筑的最大意義?!窘馕觥?.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圖文轉換的能力。畫線句描述斗拱由大而小對應圖③,由簡而繁對應圖④,然后是由雄壯而纖巧對應圖①,由真結構的而成假刻的部分可知對應圖⑤,分布由疏朗而繁密對應圖②,順序為③④①⑤②。故選C。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D.“是一種裝飾部件,即使沒有斗拱,我國木建筑屋頂出檐的程度亦可深遠”錯誤。根據材料二第三段“中國構架中最顯著且獨有的特征便是屋頂與立柱間過渡的斗拱。椽出為檐,檐承于檐桁上,為求檐伸出深遠……這多數曲木與斗形木塊結合在一起,用以支撐伸出的檐者,謂之斗拱”可知,斗拱是一種構架,為求檐伸出深遠,支撐伸出的檐。選項曲解文意。故選D。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A.“體現了梁思成先生重建社會秩序的目的”錯誤。根據材料一第三段“發現和重建中國古代建筑中蘊含的‘秩序’,也是我們建筑考古學的主要任務”可知,這是文中作者的觀點。張冠李戴。B.“因此”錯誤。根據材料一第一段“我們中國建筑科技的創造力就在‘溫故知新’中不斷雄壯起來,這是研究中國建筑的最大意義”,第三段“梁思成研究中國古代建筑,一方面是為了復興國家和民族文化,另一方面更是為了培養建筑師的創造力”可知,“溫故知新”與“為了復興國家和民族文化”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強加因果。同時,研究中國古代建筑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復興國家和民族文化”,以偏概全。D.“以土木為材料的東方文化優于西方的觀點”錯誤。材料三中作者辯證地分析了土建筑文化和石建筑文化各自的優劣,沒有指出“東方文化優于西方”。無中生有。故選C。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堅固性上。根據材料二第三段“中國建筑堅固問題,在木料本質的限制之下,實是成功的”可知,林微因認為,“中國建筑堅固問題,在木料本質的限制之下,實是成功的”。根據材料三第二段“泥土的房屋破壞也很容易,一陣大風雨就可將它沖蝕凈盡,或使之傾塌。很容易消失于時間之流與兵火之災的建筑,是無法寄予永恒紀念價值的”,可知,漢寶德認為,中國古建筑實是“土木建筑”,木建筑容易被破壞,無法寄予永恒的紀念價值。工藝水平上。根據材料二第三段“其在技藝上,有過極艱巨的努力,而得到許多圓滿且可驕傲的成績”可知,徽因認為中國建筑“在技藝上得到許多圓滿且可驕傲的成績”。根據材料三第三段“在以土木為材料的東方文化中,中國古建筑雖然沒有受到工藝最高的關注”可知,漢寶德認為“中國古建筑沒有受到工藝最高的關注”。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根據材料一第三段“梁思成研究中國古代建筑,一方面是為了復興國家和民族文化,另一方面更是為了培養建筑師的創造力,為了建設一個新國家”,可以概括出,研究中國古建筑一方面是為了復興國家和民族文化,另一方面更是為了培養建筑師的創造力。根據材料一第三段“建筑是由文化所創造的,又不斷創造著文化;建筑是由歷史所決定的,又不斷書寫著歷史;建筑雖然受文明的影響,也可以塑造文明”,可以概括出,研究中國古建筑可以感受建筑傳遞的文化、歷史、文明,建筑是由文化所創造的,又不斷創造著文化;建筑是由歷史所決定的,又不斷書寫著歷史;建筑雖然受文明的影響,也可以塑造文明。根據材料一第三段“發現和重建中國古代建筑中蘊含的‘秩序’,也是我們建筑考古學的主要任務”,可以概括出,研究中國古建筑可以發現和重建中國古代建筑中蘊含的“秩序”,也是我們建筑考古學的主要任務。根據材料一第一段“通過研究古建筑,可以培養美感,學習駕馭材料,進而產生新的設計。我們中國建筑科技的創造力就在‘溫故知新’中不斷雄壯起來,這是研究中國建筑的最大意義”,可以概括出,通過研究古建筑,可以培養美感,學習駕馭材料,進而產生新的設計,我們中國建筑科技的創造力就在“溫故知新”中不斷雄壯起來,這是研究中國建筑的最大意義。(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綠夜(節選)張承志①到達錫林高勒大草原那天,他沒有見到小奧云娜。在她趕著牛車從敖包山北的親戚家回來以前,他想象著那扎羊角辮的小女孩八年后的模樣。他心里在悄悄呼喚著她。小奧云娜,回來吧,你快活飛舞的破衣衫,你讓人心疼的小酒渦!騎在我的馬背上來吧,我的黑眼睛的小天使,我明凈的小河①?、诘诙?,一個穿著藍布袍子的少女從牛車上下來了。她把蓬松的長發低垂在沾滿油污、奶漬和稀牛糞的藍布袍上,不聲不響地從他身旁走過,躲到嫂子背后。她沒有羊角似的翹小辮,沒有兩個酒渦。她皮膚粗糙,眼神冷淡。她甚至沒有親熱地喊他一聲阿哈——哥。他慌了。他從提包里掏出塑料袋,那是妻子跑遍全城買來的尼龍衫。玫瑰紅上游著幾道雪白的浪。他的手在抖?!皧W云娜,”他喚道,“呶——這是給你的?!甭曇粢苍诙丁K麤]有叫她“小奧云娜”。這不是那個“小”女孩了。少女接了過來,低著頭走開了。他感到此刻妻子、侉乙己都在盯著自己的脊背。這是他的小詩、他干旱心田中的綠洲、他青春往事的象征、他的小奧云娜么?③生活露出平凡單調的骨架。草原褪盡了如夢的輕紗。穿上玫瑰紅的尼龍衫又套上藍布袍子的少女不會再是梳羊角辮的小奧云娜、小天使和歡樂的小河了。她滿不在乎地用捧過牛糞的手擠著玫瑰紅和雪白上的虱子。她躲在門外聽著老門德和她母親議論著娶她當兒媳婦的話。她抓起勺子和靴子朝哭個不停的弟弟扔去。她把滿臉盆面粉拼成面條。她摔倒一米高的肥羊,騎在上面撕下滑膩的夏毛。她用大眼睛好奇地直盯著她在八歲時曾經那樣留戀過的兄長。她若有所思,又猛然一甩辮子走開。就像老奶奶一樣拖著長調,在沒有月光和星星的黑夜里嚇狼。她像每一個蒙古女人一樣,睡在門外的勒勒車上,蓋著一塊條氈守夜。她淋著細雨,踏著泥濘,她長高了,她成熟了。她粗糙的臉龐上留著兩塊冬天的凍疤。小河、小溪、小泉奏出的明快兒歌已經逝而不返,渾濁的內陸河水正在干旱的大草原上無聲地流。④過了幾天,半醉的瘸會計喬洛來到氈包里。他斜著醉眼,冷冷地盯了她一眼,然后栽倒在氈子上。他開始對奧云娜說出一些難聽的穢語。喬洛嘎聲笑著,把碗里的酒潑在奧云娜的赤腳上。奧云娜躲閃著,咯咯笑著,又給他添著酒。她鼓舞了這醉鬼。于是喬洛借著酒勁,拖著瘸腿湊過去。而奧云娜卻似乎十分快樂,她咯咯的笑聲更清脆了。⑤他的心在劇烈地急跳。他抑制著怒火。他逼視著喬洛。這不是可以諒解的強悍的馴馬手,這是一個陰沉的、五十來歲的丑惡瘸子。是講蒙語的侉乙己。他突然惡心。想吐,他掩開小門沖到了包外。他又感到那首小詩淹沒在侉乙己惡毒的舌頭喚起的痛苦之中。他在民族印刷廠有個熟人叫烏·巴雅爾,“嗨,蒙古人嘛!”烏·巴雅爾說?!澳氵^去問一聲好,他們就殺一只羊。”事實可沒有這么簡單。而對青春的記憶卻比這簡單。在歲月沖刷了很久之后,它留存下來,留在記憶里,像一個夢。可為什么又有瘸子喬洛、侉乙己呢?他們專門消滅這些夢。⑥后來,他看著奧云娜扶著這醉鬼走過去。在棚車那兒,奧云娜熱心地把瘸子扶上馬。她走回來時驚奇地望了他一眼。他斜靠著氈壁,看著姑娘從他身旁匆匆走過。哦,奧云娜,難道我們之間也沒有了那種親近和純凈的語言么?那為你寫的詩句,難道竟濺不起你心上的一點波浪么?⑦奧云娜從山腳趕來一群乳牛。她敏捷地把牛一頭頭拴在車上。隨即又從箱車里舀出一盆面粉。她飛快地提來一桶水。她揉好了不成形狀的饅頭,然后用藍袍子前襟兜來一兜牛糞。爐火熊熊燒起來了。可是最小的弟弟在哭。她塞給弟弟一個染成紅色的羊拐骨,然后拍著他,哼著催眠曲。她斟上一碗熱奶茶,加上一勺黃油。她走了過來?!鞍⒐炔枥?。”她的聲音平靜自然。他抬起頭,奧云娜黑黑的眼睛正凝視著他。他接過碗來。奧云娜添上燃料,然后走到那排乳牛跟前。她單膝跪在牛腿下的泥濘里?!班汀汀?,白色的奶漿噴射到木桶里。就在這時,太陽沉入了敖包山。烏云和白云都變幻了色彩。一派金紅從山頂的云霞中朝這兒斜斜投來,鍍紅了一條狹長的草原和這座氈包。奧云娜成了一個披著紅霞的、不認識的美麗姑娘。⑧哦,歲月不會為你而停止流逝,小奧云娜也不會為你而永遠是八歲。她也正迎面走向自己的人生,在生活的長流中浮沉。執拗地醒著去尋找逝去的夢是件可怕的事。因為在現實中追求夢境就是使夢破滅。⑨日子一天天過去了。他開始更深地理解了奧云娜?,F實比烏·巴雅爾介紹的真實,又比他自己想象的復雜而合理。侉乙己錯了。他自己也錯了。只有奧云娜是對的。她比誰都更早地、既不聲張又不感嘆地走進了生活。她更累、更苦、更艱難。沖刷她的風沙污流更黑、更臟、更粗暴和難以躲避。然而她卻給人們以熱茶和食物,給夕陽西下的草原以美麗的紅衣少女。為什么要打攪她,也折磨自己呢?⑩他的心平靜了,呼吸均勻了,眼神柔和了。晚上,他香甜地睡著了。被大白菜、蜂窩煤和簡易樓下轟鳴的噪音折磨得太累的肉體和他的神經、感情一起,正在這廣袤的草原和如水的綠夜里得到休息。這夜的純凈的綠色,流進了他的心。他感到這顆心從來沒有這樣濕潤、溫柔、豐富和充滿著活力。他愜意地裹緊身上的毯子。他的呼吸和夜草原上牧草的潮聲和諧地溶在一起。?這時,那極遠極遠的綠夜深處,亮起了一顆星。(有刪改)【注】①“他”曾經發表過一首關于小奧云娜的小詩,在詩中將其稱作一條歡快的“小河”。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八年后,奧云娜再次出現在“他”面前時,態度十分冷淡,這讓“他”感到慌亂,并對小奧云娜的身份產生了懷疑。B.小說對侉乙己這個人物著墨并不多,但從寥寥數語中可以看出“他”對其十分厭惡,侉乙己是“他”青春記憶的破壞者。C.看到奧云娜對喬洛的調笑并不抗拒,“他”內心十分憤怒,也意識到現在的草原受到世俗的浸染,已不同于以往的純凈。D.“他”意識到與復雜的生活比起來,一直執拗尋找的夢過于脆弱。于是,“他”更深刻地理解了奧云娜并且反思了自己。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把“草原”作為特定的敘事、抒情背景,串聯起“他”的所見、所聞、所想,同時展現了一種不同于喧囂都市的生活方式。B.“綠夜”這個意象具有深層的意蘊,它是人們心靈深處的一塊凈地,能夠調和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給人們面對生活的勇氣。C.本文采用第三人稱的全知敘述視角,將“他”的經歷與奧云娜的成長全面地展現出來,更加凸顯“他”對生活真諦的理解。D.小說多處通過類似“意識流”的敘述方式來展現“他”的心理活動,思維起伏跳躍,節奏舒緩有致,從而凸顯出詩性抒情結構。8.小說整體運用第三人稱,第八段卻轉換成了第二人稱,這種轉換有什么效果?請簡要分析。(4分)9.回草原尋“夢”的過程中,“他”的心理發生了哪些變化?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6分)【答案】6.A7.C8.①第八段轉換成第二人稱“你”,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仿佛在直接與讀者對話,讓讀者更容易代入到“他”的思考情境之中。②“你”便于直接抒發情感,更強烈地表達出“他”對奧云娜成長變化的感慨,使讀者更直接地感受到歲月的流逝和生活對人的改變這一主題,引發讀者對自身生活的思考。③整體用第三人稱講故事,更客觀靈活;轉換成第二人稱,更便于抒情;不同人稱的轉換,有利于文章的不同表達需求和效果,也使行文更加活潑而富有變化。9.①初回草原、還未見到奧云娜時,“他”對八年未見的小奧云娜和青春時期純潔的夢有著無限的向往和期盼,是激動的、興奮的。②在奧云娜以一種陌生的形象出現在“他”面前、甚至不抗拒瘸會計喬洛的調笑時,“他”認為青春的夢徹底破滅,感到矛盾與失望。③最后雖然沒有找回逝去的夢想,但當“他”看到奧云娜對生活的復雜與苦難包容時,領悟了生活的真相,變得平靜與釋然。【導語】《綠夜》通過“他”重返草原尋找童年記憶,展示了人與景、人與人的微妙變化。張承志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草原生活的實景,讓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沖突逐漸顯現?!八庇勺畛醯睦硐牖裤阶呦驅ΜF實的理解,揭示了成長中的真諦與無奈。文章轉換敘述視角,增強了情感的共鳴與層次感,富有詩意的語言凸顯了抒情性。6.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并對小奧云娜的身份產生了懷疑”錯誤,原文寫“‘奧云娜,’他喚道,‘啾——這是給你的?!曇粢苍诙丁笨梢娝_定少女就是奧云娜,沒有懷疑其身份。故選A。7.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C.“將‘他’的經歷與奧云娜的成長全面地展現出來”錯誤,文中寫了奧云娜的成長,但并沒有全面展現。故選C。8.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敘述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小說整體運用第三人稱,第八段卻換成了第二人稱:①第二人稱“你”,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仿佛作者在直接與讀者對話,讓讀者更容易代入到“他”的思考情境之中,理解“歲月不會為你而停止流逝,小奧云娜也不會為你而永遠是八歲”所蘊含的道理。②“你”便于直接抒發情感,更強烈地表達出“他”對奧云娜成長變化的感慨,當“你”明白歲月不會因“自己”停止流逝,就明白了“執拗地醒著去尋找逝去的夢是件可怕的事。因為在現實中追求夢境就是使夢破滅”;這種感慨不僅僅是針對奧云娜個人,也是對生活中類似成長與變化現象的一種深刻感悟,增強了情感的感染力;使讀者化身作者對面的“你”,更直觀地感受到歲月的流逝和生活對人的改變這一主題,引發讀者對自身生活的思考。③整體用第三人稱講故事,更客觀靈活,內容更豐富;第八段需要抒情和議論,因此轉換成第二人稱,這樣更便于表達作者的想法和主題;不同人稱的轉換,增強了情感的共鳴與層次感,有利于文章的不同表達需求和效果,也使行文更加活潑而富有變化。9.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①“他想象著那扎羊角辮的小女孩八年后的模樣。他心里在悄悄呼喚著她。小奧云娜,回來吧,你快活飛舞的破衣衫,你讓人心疼的小酒渦!騎在我的馬背上來吧,我的黑眼睛的小天使,我明凈的小河”,可見初回草原、還未見到奧云娜時,“他”還停留在八年前的記憶中,還停留在對八年未見的小奧云娜和青春時期純潔的夢的向往和期盼中,心中是激動的、興奮的。②“她沒有羊角似的翹小辮,沒有兩個酒渦。她皮膚粗糙,眼神冷淡。她甚至沒有親熱地喊他一聲阿哈——哥哥。他慌了……這是他的小詩、他干旱心田中的綠洲、他青春往事的象征、他的小奧云娜么”“他的心在劇烈地急跳。他抑制著怒火。他逼視著喬洛……他突然惡心。想吐他們專門消滅這些夢”,見面后,奧云娜已經遠不是“他”想象中的樣子,是那么的陌生,甚至沒有了“他”心目中的“純潔”。在奧云娜以一種陌生的形象出現在“他”面前、甚至不抗拒瘸會計喬洛的調笑時,“他”心中隱藏已久的青春的夢徹底破滅了,因此心中是憤怒、痛苦、矛盾與失望。③“他開始更深地理解了奧云娜?,F實比烏·巴雅爾介紹的真實,又比他自己想象的復雜而合理……只有奧云娜是對的。她比誰都更早地、既不聲張又不感嘆地走進了生活。她更累、更苦、更艱難。沖刷她的風沙污流更黑、更臟、更粗暴和難以躲避。然而她卻給人們以熱茶和食物,給夕陽西下的草原以美麗的紅衣少女……”,可見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和思考,“他”開始理解奧云娜,意識到生活的復雜和真實,自己的心態也變得平靜,“呼吸均勻了,眼神柔和了”,最后盡管“他”沒有找回逝去的夢想,但“他”理解了奧云娜,領悟了生活的真相,心中變得平靜與釋然。二、古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韓愈,字退之,鄧州南陽人。父仲卿,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縣人刻石頌德,終秘書郎。三歲而孤隨伯兄會貶官嶺表會卒嫂鄭鞠之。愈自知讀書,日記數千百言,比長,盡能通《六經》、百家學。擢進士第。操行堅正,鯁言無所忌。調四門博士,遷監察御史。上疏極論宮市,德宗怒,貶陽山令。有愛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字之。改江陵法曹參軍。元和初,權知國子博士,分司東都,三歲為真。改都官員外郎,即拜河南令。遷職方員外郎,再貶封溪尉。既才高數黜,官又下遷,乃作《進學解》以自諭曰: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立館下,誨之曰:“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方今圣賢相逢,治具畢張。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諸生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毖晕醇?,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茲有年矣。先生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編。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先生之業,可謂勤矣。觝排異端,攘斥佛老。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謂有勞矣。沉浸醲郁,含英咀華,作為文章,其書滿家。先生之于文,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學,勇于敢為;長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為人,可謂成矣。然而公不見信于人,私不見助于友。三年博士,冗不見治。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饑。不知慮此,而反教人為?”先生曰:“吁,子來前!夫大木為杗①,細木為桷②,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今先生學雖勤而不繇其統,言雖多而不要其中,文雖奇而不濟于用,行雖修而不顯于眾。然而圣主不加誅,宰臣不見斥,茲非其幸歟?動而得謗,名亦隨之。投閑置散,乃分之宜!”節選自《新唐書韓愈傳》【注釋】①杗:屋梁。②桷:屋椽。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加句讀處的字母填寫在答題卡的橫線上。(3分)三歲A而孤B隨伯兄C會D貶官嶺表E會卒F嫂鄭G鞠之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比,等到,與《核舟記》中“其兩膝相比者”中的“比”詞義不同。B.絕,停止,與《三峽》中“空谷傳響,哀轉久絕”的“絕”詞義相同。C.文中“然而公不見信于人”與“冗不見治”兩句中的“見”詞義相同。D.濟,有益,有利。與詩句“直掛云帆濟滄海”中“濟”的詞義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韓愈自讀書開始,每天都會背下動輒千百字的文字。長大后更能通曉《六經》和諸子百家的學說,后來考中了進士。B.韓愈耿直忠貞,對上敢于犯顏直諫,因此屢遭貶謫。然而在百姓中卻深受愛戴,百姓生了兒子大多用他的姓起名字。C.從文章前兩段中韓愈不平坦的為官經歷可以看出,《進學解》一文,其實是韓愈的感嘆不遇、自抒憤懣之作。D.“動而得謗,名亦隨之”,意思是說自己動輒遭受誹謗,而同時卻名聲益彰,表現了封建時代知識分子的謙退豁達。13.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2)然而圣主不加誅,宰臣不見斥,茲非其幸歟?14.《進學解》中,學生對國子先生給予了怎樣的評價?這樣評價的目的是什么?(3分)【答案】10.BEF11.C12.D13.①具備一點優點的人都已被錄取,擁有一種才藝的人沒有不被任用的。②然而圣明的君主不加處罰,宰相大臣也不斥逐我,這難道不是我的幸運嗎?14.學生的評價:①認為國子先生治學勤懇。②指出國子先生對儒學有很大的功勞。③學生覺得國子先生在為人方面是很成熟的。④學生指出國子先生在仕途上不被人信任,在私人關系中也得不到朋友的幫助。評價的目的:表面上是在質疑國子先生自身遭遇不佳卻還教導學生要勤奮學習、行為端正等內容。實際上是借學生之口,表達對韓愈(國子先生)懷才不遇的同情。同時也是以這種對比強烈的方式,批判當時社會不能很好地任用賢才的不合理現象,暗諷當權者不能公正地選拔人才,使有才能的人得不到應有的待遇?!緦дZ】這篇文章選自唐代文學家韓愈的傳記,展現了韓愈非凡的學問與耿直的品行。文章通過他的仕途起伏,體現出唐代官場的復雜環境,以及韓愈因敢于直言而頻遭貶謫的經歷。他的才學與名聲在民間廣受贊譽,而人際關系中的孤立無援則反映出對當時社會的批判。這部作品不僅記錄了韓愈的生平,還折射出他的思想抱負與憂慮,是反思自我與現實社會的深刻文本。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韓愈三歲的時候就成了孤兒,跟隨大哥韓會貶官到嶺表。韓會去世后,嫂子鄭氏撫養他;“三歲而孤”省略主語“韓愈”,句意完整,故在“孤”后B處斷開;“會卒”是主謂結構,句意完整,在“會”前E處斷開;“嫂鄭鞠之”是主謂賓結構,“嫂鄭”是主語,“鞠之”是動賓短語,句意完整,故在“嫂”前F處斷開。故選BEF。1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比,等到/靠近。句意:等到長大。/他們互相靠近的膝蓋。B.正確。絕,都是“停止”。句意:先生嘴里不停地誦讀六經的文章。/空曠的山谷傳來回響,悲哀婉轉很久才停止。C.“詞義相同”錯誤。見,被/顯現。句意:可是在朝廷上不被人信任。/職務閑散表現不出治理的成績。D.正確。濟,有益,有利/渡。句意:文章雖然奇特卻沒有實用價值。/高高掛起云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故選C。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D.“表現了封建時代知識分子的謙退豁達”錯誤,依據“今先生學雖勤而不繇其統,言雖多而不要其中,文雖奇而不濟于用,行雖修而不顯于眾。然而圣主不加誅,宰臣不見斥,茲非其幸歟”可知,是韓愈在表達自己的無奈,自己稍有舉動就會遭到誹謗,而名聲也會隨之而來,有一種自嘲和憤懣之感,并非謙退豁達。故選D。13.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①“占”,具有;“率”,都;“名”,擁有;“庸”,任用。②“誅”,處罰;“斥”,斥逐;“見”,我;“茲”,這。14.本題考查學生信息的篩選、概括和內容的理解的能力。學生的評價:①根據原文“先生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編。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先生之業,可謂勤矣”,可看出認為國子先生口不絕吟六藝之文,手不停披百家之編,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治學勤懇。②根據原文“先生之于文,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可看出是說先生對于寫文章,境界博大精深而文辭奔放暢達。③根據原文“觝排異端,攘斥佛老。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謂有勞矣”,可看出是指出國子先生排斥異端,攘斥佛老,如同阻擋百川使之東流,挽回已經倒下的狂瀾一樣,對儒學有很大的功績。④根據原文“少始知學,勇于敢為;長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為人,可謂成矣”,可看出學生覺得國子先生年少時就開始學習,勇于作為;長大后懂得道理,做事左右皆宜。在為人方面是很成功的。評價的目的:文中“然而公不見信于人,私不見助于友。三年博士,冗不見治”,指出國子先生在仕途上不被人信任,在私人關系中也得不到朋友的幫助。從文章看出,先生治學誠懇,文章境界宏達,為人成功,卻職務閑散,沒有什么政績。由此可見作者懷才不遇、大材小用的處境,含蓄但是有力地指斥有司之不明。參考譯文:韓愈,字退之,是鄧州南陽人。父親韓仲卿,擔任武昌縣令,有美好的政績。離任后,縣里的人刻石歌頌他的德行,韓仲卿最終官至秘書郎。韓愈三歲的時候就成了孤兒,跟隨大哥韓會貶官到嶺表。韓會去世后,嫂子鄭氏撫養他。韓愈從那時起就知道讀書,每天記誦幾千幾百字,等到長大,完全能夠通曉《六經》、諸子百家的學問。考中進士。他操行堅定正直,直言無所顧忌。調任四門博士,升任監察御史。上疏極力議論宮市的弊端,德宗發怒,把他貶為陽山令。他在當地愛護百姓,百姓中生了孩子,很多人用他的姓來給孩子起名。改任江陵法曹參軍。元和初年,暫代國子博士,在東都洛陽任職,三年后正式擔任此職。改任都官員外郎,接著被任命為河南令。升任職方員外郎,又被貶為封溪尉。韓愈既因為才學很高多次被貶黜,官職又被降職,于是作《進學解》來自我寬解,說:國子先生早晨走進太學,召集各位學生站在學舍下面,教導他們說:“學業由于勤奮而精進,由于玩樂而荒廢;德行由于獨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隨俗而敗壞。當今圣君與賢臣相遇合,各種法律全部實施。具備一點優點的人都已被錄取,擁有一種才藝的人沒有不被任用的。各位學生只要擔心自己學業不能精進,不要擔心主管部門官吏不明察;只要擔心自己德行不能成就,不要擔心主管部門官吏不公正?!痹掃€沒說完,隊列中有個人笑著說:“先生在欺騙我們吧!我們這些學生侍奉先生,到現在已經有好些年了。先生嘴里不停地誦讀六經的文章,兩手不停地翻閱著諸子百家的書籍。對經典的研習,夜以繼日,終年勤奮不懈。先生對于學業,可以說是夠勤奮了吧。抵制、批駁異端邪說,排斥佛教與道家。彌補儒學的缺漏,發揚光大,挽狂瀾于既倒。先生對于儒家,可以說是有功勞了吧。沉浸在如美酒般醇厚的典籍中,細細咀嚼其中的精華,寫起文章來,書卷堆滿了家屋。先生對于寫文章,可以說是內容博大精深而文辭奔放暢達了吧。少年時就開始懂得學習,敢作敢為;長大后通曉禮義,行為得體。先生對于做人,可以說是很成熟了吧??墒窃诔⑸喜槐蝗诵湃危谒较吕锏貌坏脚笥训膸椭?。做了三年博士,職務閑散表現不出治理的成績。冬天天氣暖和,你的兒女卻還在喊冷;年成豐收,你的妻子卻還在喊餓。不知道考慮這些,卻反過來教導別人干什么呢?”先生說:“唉,你到前面來!那些大的木材做屋梁,小的木材做椽子,各自得到合適的用途,建成房屋,這是工匠的技巧啊?,F在先生我雖然勤奮學習卻不能遵循儒家的道統,言論雖然很多卻不能切中要害,文章雖然奇特卻沒有實用價值,德行雖然有修養卻不能在眾人中表現出來。然而圣明的君主不加處罰,宰相大臣也不斥逐我,這難道不是我的幸運嗎?有所舉動就遭到毀謗,名譽也跟著受到影響。被安置在閑散的位置上,實在是恰如其分的。”(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古梅楊冠卿幽棲地僻經過少,花徑不曾緣客掃。積雪飛霜此夜寒,不知明月為誰好。公來肯訪浣花老,但話宿昔傷懷抱。忽憶兩京梅發時,巡檐索共梅花笑。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描繪了詩人居所的偏僻幽靜,為后文的“夜話”場景做了鋪墊。B.頷聯營造了深夜清冷孤寂的氛圍,傳達出詩人孤獨寂寞的情緒。C.頸聯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感激之情,友人的到來讓詩人感到了心靈上的慰藉。D.尾聯既展現了詩人對過去時光的懷念,也寄托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16.這首詩雖詩題為“古梅”,但設有直接描繪古梅,那么詩歌是如何通過間接方式表現古梅的?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答案】15.D16.①環境烘托。首聯、頷聯通過描繪詩人居所的偏僻、幽靜,天氣的嚴寒,以及少有人跡的花徑,表現出古梅生長環境的清幽,暗示了古梅的高潔品性以及詩人對它的喜愛。②人物活動暗示。詩人回憶與友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WB/T 1054-2024餐飲物流服務規范
- 家具顏色翻新考核試卷
- 電視機邊緣計算在制造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環境監測儀器儀表的能源管理與節能考核試卷
- 空中交通管制員英語能力考核試卷
- 社會看護服務的質量提升路徑考核試卷
- 緊固件企業與質量管理考核試卷
- 管道工程行業組織作用發揮與挑戰應對策略探討考核試卷
- 石棉制品在醫療設備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區煙臺一中2025年高三第二次??蓟瘜W試題試卷含解析
- 2023年河南推拿職業學院單招考試面試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
- 現代生物技術與人類健康課件
- 籃球裁判法(裁判手勢)課件
- 野外生存2-1課件
- 學校食堂從業人員培訓測試題
- 辭職報告辭職信
- 中小學校崗位安全工作指導手冊1
- 2021年新湘教版九年級數學中考總復習教案
- DB32∕T 4073-2021 建筑施工承插型盤扣式鋼管支架安全技術規程
- 離婚登記申請受理回執單(民法典版)
- 現代漢語_短語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