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山”轉化指數研究報告(2022-2023年)》_第1頁
《全國“兩山”轉化指數研究報告(2022-2023年)》_第2頁
《全國“兩山”轉化指數研究報告(2022-2023年)》_第3頁
《全國“兩山”轉化指數研究報告(2022-2023年)》_第4頁
《全國“兩山”轉化指數研究報告(2022-2023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一研究景和義 .-4-556689()評價指標體系設計思路9()評價體系指標篩選原則12()12122.“金山銀山”評價指標體系14()評價指標數據來源1821()“兩山”指數測度方法211.指數據量綱處理 .-21-213.24()“兩山”轉化指數模型設計251.“兩山”耦合度模型252.“兩山”轉化模型2527()“兩山”轉化指數分析271.27293.34()“綠水青山”指數分析3737393.40()“金山銀山”指數分析4343453.4750()50()51-()長三角區域體化展區域兩山轉情況 .-53-54545455”空間格局56(二)政策啟示.....................................................................................-56-1.因地制宜推進“兩山”轉化,強化區域特色發展.....................-56--57-5758一、研究背景和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2005“”“五位一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黨的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②,進一步明確了“兩山”理念在國家③,持續推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強調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①《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走進綠水青山》,求是網,2020年3月31日,http:///zdwz/2020-03/31/c_1125791213.htm。②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28(001)。③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N].人民日報,2022-10-26(001)。④各地認真落實國家的要求部署,結合自身實際,通過政策引導、資源整合和市場化運作等多種方式,有序推動生態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價值轉化,取得良好成效,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和群眾生活水平的提升。然而,由于各地自然資源稟賦、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兩山”轉化的生態本底基礎與轉化程度存在不均衡現象。各地方“兩山”轉化程度是多少,以及哪些地方轉化程度較好,哪些地方轉化程度相對二、“兩山”轉化核心理念和理論內涵(一)核心理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重要內容,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這一理念揭示了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辯證統一關系,明確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道理。同時,指出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反之亦然,[N].保護生態環境也不應拋棄經濟發展。在實踐中,人們逐步認識到,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是人類健康和幸福的重要保障,更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綠水青山中蘊含的無窮經濟價值,通過合理開發和利用,可以源源不斷地轉化為金山銀山。(二)理論內涵在新時代的生態文明建設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已成為社會共識。這一理念不僅強調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更在于探討如何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實現經濟發展。我們可以從這一理念的階段性認識及其核心內容來理解其內在邏輯和實踐路徑。階段性認識在人類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實踐中,關于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關系的認識經歷了三個重要的階段。這些階段性認識不僅體現了人類在發展觀念上的演進,也反映了在不同歷史時期對自然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之間關系的深刻理解和調整。生態系統被破壞,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人們逐漸意識到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雙重”目標,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開始重視環境保護,提出了“既要金產業,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主要內容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辯證統一的關系,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破壞生態環境換取經濟發展,最終只會損害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反之,通過保護生態環境,不僅能夠維持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還能為經濟發展提供持久的動力。要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需要探索和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路徑。首先,健全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鼓勵和激勵各類生態環境保護行為,使生態保護者不僅能夠獲得合理的經濟回報,還能享受到社會和政策層面的支持,形成保護環境的長效機制。其次,建立并規范生態產品的市場交易機制,使生態產品可通過合法、透明的市場途徑進行交易,實現其應有的生態價值。此外,還需大力推動綠色產業發展,包括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等產業,以充分利用和發揮當地的生態優勢,將其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帶動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明確自然資源的產權主體,通過確權登記,使生態產品的權責歸屬明確,保障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法律基礎。包括水流、森林、草原、荒地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界定,豐富自然資源資產使用權類型,合理進行出讓、轉讓、出租、抵押和入股等操作。建立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增強經濟發展的自我造血功能。結合生態治理和特色產業發展,實現生態文明建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關鍵在于思路和行動。各級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要共同努力,推動綠色發展,探索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新路徑,實現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目標。三、“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兩山”轉化指數評價涵蓋“綠水青山”評價指標體系和“金山銀(一)評價指標體系設計思路”⑤,以及生態文明建設⑥和“美麗中國”建設⑦核心要義,本報告對綠水青山和⑤《“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15220年8月14日,p:/wqeorcn/zhuanqu/2020-08/14/c_1126370170.htm。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N].人民日報,2022-08-18(010)。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N].人民日報,2024-01-12(001)。大氣環境和水生態的全面保護或可持續利用。這一內涵強調通過整體生態系統的協調發展,提升城市和鄉村的綠化水平,改善空氣質量,保護水資源,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敖鹕姐y山”體現了在林草經濟、綠色農業、綠色工業、清潔能源和生態旅游等領域,通過綠色發展實現經濟繁榮、綠色財富增值。這一內涵強調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發展綠色產業,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統一。第二,依據“兩山”內涵,構建“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評價指標體系。在“綠水青山”評價指標體系構建中,建立涵蓋生態質量、4個子系統評價體系;在“金山銀山”5第三,基于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關鍵點,選取子系統指標。在綠水青山子系統指標選取中,報告堅持選用的指標能轉化、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原則,對于不能轉化、代表性不強、不可量化的指標予以摒棄。在金山銀山子系統指標選取中,報告堅持選用的指標是由綠水青山轉化而來的原則。一些不是綠水青山系統中的要素轉化而來的產值指標不在選取的考慮范圍內。若一些產值指標由少部分是綠水青山系統中的要素轉化而來,報告則采取相應的方法進行剝離,以保證金山銀山的綠色性。最后,根據“兩山”轉化指數的可比性和公平性,選取“兩山”轉28港澳臺地區相關數據不可獲取以及統計口徑與大陸不一致;二是北京、上海和天津等3個直轄市,市域面積小,農村經濟占比低,綠水青山系統中的要素存量低。(二)評價體系指標篩選原則評價體系指標的選取應滿足科學性、獨立性、可操作性、前瞻性、靜態與動態結合等基本要求。本報告在此基礎上,充分考慮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特色,篩選具體指標。科學性與系統性在選擇指標時,應確保指標具有科學依據,能夠客觀準確地反映生態環境和經濟效益的實際情況。同時,指標體系應具有系統性,全面覆蓋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兩大領域的核心要素??刹僮餍运x指標應易于獲取和測量,確保數據來源可靠,并能夠在實際操作中順利應用。這一原則旨在確保評價體系的可執行性和實用性。代表性與層次性指標選擇應具有代表性,能夠反映出評價對象的典型特征。同時,要考慮指標的層次性,從宏觀到微觀全面反映生態與經濟的狀況,以便于更深入地分析和決策。正負向指標結合在選擇指標時,應同時考慮正向和負向指標,以便全面評估生態環境和經濟效益的各個方面。正向指標反映積極影響,負向指標揭示潛在問題,使評價結果更加全面和均衡。動態性評價指標體系應具有一定的動態性,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這一原則確保體系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和經濟發展需求,保持其有效性和前瞻性。(三)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和指標解釋說明“綠水青山”評價指標體系“綠水青山”評價指標體系是一個涵蓋山水林田湖草等綜合性的環境評估體系,旨在全面衡量和管理生態環境質量。該體系包括四個主要圖1“綠水青山”評價指標體系的系統構成生態質量子系統主要評估生態系統的整體質量,通過生態系統質量的健康狀況和可持續性。人居綠化子系統側重于人類居住環境的綠化狀況,主要包含森林覆蓋率、草原綜合植被蓋度、人均森林蓄積量、建成區綠化覆蓋率、人均5①森林覆蓋率(%):指森林在土地總面積中所占的比例,反映了②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指某一省份各主要草地類型的植被覆③人均森林蓄積量(萬立方米/萬人):指每萬人所擁有的森林資源量,是衡量森林資源利用和保護的重要指標。④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指城市建成區中綠化區域所占的比例,反映了城市綠化的水平和居民生活環境的優美程度。⑤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平方米):指每個居民平均擁有的公園綠地面積,是評估居民可用綠地資源的重要指標。大氣環境子系統評估空氣質量,通過監測污染物濃度和空氣質量天數比例來衡量區域空氣狀況。①PM2.5②日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指一年中空氣質量達到優良標準的天數比例,反映了區域的空氣質量狀況。水生態子系統關注水資源的質量和數量,報告采用水質和水資源量指標來衡量水生態環境。①Ⅰ-Ⅲ類水質斷面占比(%):指符合Ⅰ-Ⅲ類水質標準的水體斷面比②劣V:指劣V③水資源總量(億立方米):指一個省域內可利用的水資源總量,反映了水資源的豐富程度和管理水平?!敖鹕姐y山”評價指標體系5個(圖2“金山銀山”指標體系的系統構成林草經濟子系統旨在評估林業在綠色經濟中的貢獻,主要通過林下經濟和林業總產值來衡量其對整體生態經濟的影響。①林下經濟產值(億元):指在林地上進行的各類經濟活動所創造的經濟價值,包括林地種植、養殖和采集等活動。②林業總產值(億元):指林業生產的總經濟價值,包括木材、林產品及相關服務的總收入。③草原產業總產值(億元):指在一定時期內,草原地區通過種草、修復與管護,割草與草產品加工,以及草原旅游、休閑與服務等活動所創造的經濟總價值。綠色農業子系統重點關注農業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及其經濟效益,主要通過單位農業施肥產值、人均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林產中藥材總產值、茶葉產值和水果產值等5個指標來綜合衡量。①單位農業施肥產值(萬元/噸):指每噸化肥投入所帶來的農業產值,反映農業生產的投入產出效率。②人均農林牧漁業總產值(萬元/人):指每個農業勞動力所創造的總產值,反映農業勞動生產率。③林產中藥材總產值(億元):指以林地資源為基礎生產的中藥材的經濟價值。④茶葉產值(億元):指茶葉種植和生產所創造的經濟價值。由于目前各省份僅統計茶葉產量,并未發布茶葉產值,報告通過搜集各省份茶葉年平均價位,基于茶葉年產量來計算相應的茶葉產值。⑤水果產值(億元):指水果種植及其相關活動所帶來的經濟收益。需要說明的是,各省份也并未統計水果產值,僅有主要水果的產量。在此,本報告使用的水果產值是基于各省份主要水果的年平均價位來獲取。綠色工業系統評估與農業和林業相關的工業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及其經濟產值。主要通過農副食品加工業,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4個指0料結構中既有本地生產的,也有外來購買和進口的情況,報告依據區域之間貿易情況,進行合理剝離。①農副食品加工業(億元):指農產品加工行業的經濟產值,反映農業產品的深加工能力。②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億元):指這些行業的經濟產值,反映相關工業活動的規模和經濟效益。③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業(億元):指這些與林業資源密切相關的加工行業的經濟價值。④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億元):指通過廢棄物回收和再利用所創造的經濟產值,反映資源循環利用的程度。清潔能源子系統關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及其在區域經濟中的貢獻,特別是清潔能源對環境的改善作用。在衡量該系統時,報告采用可再生能源電力(包含水電)消納量(億千瓦時)來衡量,以此評估各個省份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生態旅游子系統主要評估生態旅游在區域經濟中的角色及其對環境表1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指標體系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三級指標指標屬性“綠水青山”指標生態質量生態系統質量指數(EQI)正向指標人居綠化森林覆蓋率(%)正向指標人均森林蓄積量(萬立方米/萬人)正向指標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正向指標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平方米)正向指標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正向指標大氣環境(PM2.5)(Μg/m3)負向指標I)正向指標水生態Ⅰ-Ⅲ類水質斷面占比(%)正向指標劣V(%)負向指標水資源總量(億立方米)正向指標“金山銀山”指標林草經濟林下經濟產值(億元)正向指標林業總產值(億元)正向指標草原產業總產值(億元)正向指標綠色農業單位農業施肥產值(萬元/噸)正向指標人均農林牧漁業總產值(萬元/人)正向指標林產中藥材總產值(億元)正向指標茶葉產值(億元)正向指標水果產值(億元)正向指標綠色工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億元)正向指標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億元)正向指標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業(億元)正向指標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億元)正向指標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電力(包含水電)消納量(億千瓦時)正向指標生態旅游林草旅游與休閑服務產值(億元)正向指標(四)評價指標數據來源數據來源是研究分析的重要基礎,因此選擇合適可靠的數據來源至關重要。為了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權威性,報告選擇了生態環境部、國家統計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能源局、地方統計局等官方部門出版的數據集作為主要數據源。具體包括《中國統計年鑒》《中國林業年鑒》、各省份統計年鑒、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公報、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在數據收集過程中,個別省份的某些關鍵指標數據不能獲取,面對這樣的數據缺失問題,本報告采取替代策略以增強研究的連貫性和可靠2021換。這種替代策略基于對數據穩定性的評估,例如生態系統質量指數表2“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評價指標體系數據來源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三級指標數據來源“綠水青山”指標生態質量生態系統質量指數(EQI)生態環境部人居綠化森林覆蓋率(%)國家統計局人均森林蓄積量(萬立方米/萬人)國家統計局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國家統計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平方米)國家統計局草原綜合植被蓋度(%)各省份林業局或林草局大氣環境(PM2.5)(Μg/m3)生態環境部日空氣質量(AQI)優良天數比例(%)生態環境部水生態Ⅰ-Ⅲ類水質斷面占比(%)劣V(%)水資源總量(億立方米)“金山銀山”指標林草經濟林下經濟產值(億元)《中國林業年鑒》林業總產值(億元)《中國林業年鑒》草原產業總產值(億元)《中國林業和草原統計年鑒》綠色農業單位農業施肥產值(萬元/噸)國家統計局人均農林牧漁業總產值(萬元/人)國家統計局林產中藥材總產值(億元)《中國林業年鑒》茶葉產值(億元)基于各省份統計局水果產值(億元)綠色工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億元)基于國家統計局數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億元)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業(億元)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億元)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電力(包含水電)消納量(億千瓦時)國家能源局生態旅游林草旅游與休閑服務產值(億元)林業專業知識服務系統四、“兩山”轉化指數測度設計(一)“兩山”指數測度方法1.指標數據無量綱化處理鑒于不同指標具有不同的量綱和數量級,結合指標的不同屬性,將(2)對正向指標和負向指標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

= ??????

(1)?'= ??????????? ???

(2)?式(1)和式(2)中,?與'表示標準化處理后的第i?ij????ij?指標權重確定本報告采用熵權法和主觀權重法來確定各指標的權重(??),計算步驟如下:ij項指?

= =1Σ? =1

)假定“金山銀山”指數和“綠水青山”指數各指標的信息熵為?,其計算公式如下:??=? 1???

?Σ=1

×??)0≤??≤1其中,m為評價指標體系的年份。假定信息熵冗余度用??來表示,則信息冗余度計算如下:??=1???(3)“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指標體系權重賦值

(4)(5)在評價“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轉化指數時,權重賦值顯得尤為關鍵。這種評價不僅影響著報告對各省份在生態與經濟轉型過程中的成效審視,也是政策制定和資源分配的重要依據。傳統上,現有研究采用的方法大多為主觀的德爾菲法和客觀的熵值法,但這兩種方法均有其局限性。德爾菲法可能受限于專家觀點的主觀性,而熵值法則可能無法全面捕捉到所有重要因素,導致評價結果與實際情況存在偏差。針對上述問題,本報告提出一種綜合評價方法,以期減少單一賦權法的差異性和局限性。具體方法包括使用主觀賦權的模糊層次分析法3)。這種綜合權重的計算方式能夠平衡各種方法的優缺點,使得最終的評價⑧王少劍,方創琳,王洋.京津冀地區城市化與生態環境交互耦合關系定量測度[J].生態學報,2015,35(07):2244-2254。⑨齊岳,黃佳寧,齊竹君.關于雙碳戰略的建模的文獻回顧與基于多目標決策的建模展望[J].中國軟科學,2022,(S1):204-216.表3“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評價指標體系權重“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指數測算??'??????=Σ?×?)=1(6)式中,???為第i個省份第j(二)“兩山”轉化指數模型設計1.“兩山”耦合度模型????????????????=

????+

(7)??it????為第t個省份在第t????為第i個省份在第t[1??2.“兩山”轉化模型耦合度僅能衡量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兩個系統相互作用的強度,但無法準確評估這兩個系統協調發展的程度。為更準確地揭示這兩個維度—”,,[J].度模型。該模型旨在提供一個更全面、客觀的視角來分析這兩個系統之間的相互關系,從而促進它們的協調發展。具體的模型公式如下:???+????+?=????+????(8)式中:?為反映“綠水青山”指數和“金山銀山”指數在第it和β??it年的“兩山”轉化指數,可反映二者的綜合評價水平,也能反映二者的協調發展的情況。在“兩山”實踐過程中,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對整個系統的貢獻程度同等重要。因此,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待定系0.564。表4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耦合協調度等級與協調特征協調度取值協調等級協調特征TMT=0不協調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系統整體呈衰退趨勢0<TMT≤0.4低度協調環境勉強保持在承載力范圍內,“兩山”轉化水平較低0.4<TMT≤0.5中度協調資源環境保持在承載力閾值內,短期內“兩山”轉化有一定空間,但持續轉化受限0.5<TMT≤0.8良好協調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基本協調,“兩山”轉化達到初步均衡0.8<TMT<1高度協調較協調,“兩山”轉化接近均衡,并且接近理想化的狀態TMT=1極度協調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協同發展,達到高度統一,實現互促共生五、“兩山”轉化測度結果分析(一)“兩山”轉化指數分析全國總體層面分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我國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理念。這一理念強調,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必須保護和珍惜自然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測算結果表明,全國“兩山”轉化態勢良好,大多數省份的“兩山”轉化指數聚集在0.4035至0.4885區間內。具體情況如下:0.20490.1970。從20220.4447(詳4表5 2022年28個省份“兩山”轉化指數情況省份“綠水青山”指數“金山銀山”指數“兩山”轉化指數轉化指數排名浙江0.27660.26480.52021福建0.26930.25720.51302江蘇0.24870.26180.50513云南0.25120.23970.49544四川0.24560.24080.49315貴州0.25130.23180.49126海南0.24330.23400.48857江西0.24620.22530.48538湖南0.22650.24160.48369廣東0.20550.25590.478910廣西0.24910.20910.477711湖北0.22740.22250.474312安徽0.21790.21720.466413重慶0.22800.19690.460314山東0.18750.22460.453015吉林0.21160.19020.447916內蒙古0.19740.16490.424817陜西0.20400.15100.418918遼寧0.18600.16260.417019新疆0.15270.18050.407520黑龍江0.17570.15080.403521青海0.16860.14870.397922河北0.14700.16700.395823寧夏0.17660.13090.389924西藏0.18780.11120.380125河南0.10820.18580.376526甘肅0.13420.13030.363727山西0.11340.12030.341828全國0.20490.19700.4447-2816個省份的指數高于0.4566,意味著一半省份的0.0504,0.1785,這兩個統計指標反映出雖然各省份的轉化指數相0.52020.3418,表明部分省份在“兩山”轉化方面的效率較高。通過箱線圖和核密度圖進一步分析,可25%75%分位數之間,即0.40350.4885(3)。圖3全國“兩山”轉化指數分布圖省域層面分析4202228(4)。①排名位居前列省份0.5202的轉化指數位居榜首,緊隨其后的是福建(0.5130)34個方面努力:一是明確的政策支持與制度創新,如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和生態補償制度;二是區域綜合發展水平居全國前列,通過產業轉型和生態修復實現經濟和環境雙贏;三是地處發達區域,生態旅游、鄉村旅游等需求旺盛,加速了綠水青山市場化轉化進程;四是注重生態品牌的培育和市場化運作,提升生態產品附加值。云南、四川、貴州、海南、江西、湖南等省份同樣位居前列,轉6②排名處于后位省份0.3418、0.36370.3765圖4全國各省份“兩山”轉化指數排名全國28個省份在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耦合協調度方面呈現出良好協調、中度協調和低度協調等層級狀態,未涉及極度協調和高度協調層級,這表明當前全國整體的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尚未達到高度融合的理318725%①良好協調(0.5<TMT≤0.8)33個省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耦合協調度良好,主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通過關停污染“”“”的轉變,并建立起系統性的生態修復和產業轉型機制;福建則注重產業生態化,推動傳統產業如陶瓷和釀醋等向綠色、低碳、循環方向發展,②中度協調(0.4<TMT≤0.5)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耦合協調度處于中度協調層級的有云南、四18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程度仍需進一步提升。③低度協調(0<TMT≤0.4)青海、河北、寧夏、西藏、河南、甘肅、山西等7個省份的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耦合協調度處于低度協調層級,主要受獨特的省情制約。青海和西藏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但生態環境相對脆弱,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綠水青山開發難度相對較大,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河南在森林覆蓋率、空氣質量等方面的生態本底較為薄弱,傳統產業比例較高,轉型升級難度大,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等產業生態化規模較小、速度較慢。新疆、甘肅、寧夏等地森林覆蓋率較低、荒漠化和沙化程度較深,盡管在清潔能源、特色農牧業等方面的轉化成效較為顯著,但是傳統產業占比較大,高耗能和資源密集型產業轉型升級步伐仍需加快。山西地處黃土高原,生態環境脆弱,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盡管在資源型產業轉型升級方面成效明顯,但是綠色產業發展規模仍然較小。耦合協調層級耦合協調度區間省份數量耦合協調層級耦合協調度區間省份數量極度協調TMT=10高度協調0.8<TMT<1.00良好協調0.5<TMT≤0.8浙江、福建、江蘇3中度協調0.4<TMT≤0.5海南、四川、貴州、云南、湖南、江西、廣東、廣西、湖北、重慶、遼寧、黑龍江、河北18低度協調0<TMT≤0.4青海、西藏、河南、甘肅、新疆、寧夏、山西7不協調TMT=00“兩山”轉化空間格局分析28(5)30.52020.51300.5051,顯示出東部地區在“兩山”轉化方面有較強的發展優勢。東部地區的良好表現可能與其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較強的環境保護意識以及先進的綠色技術密切相關。東部地區憑借先進的技術、完善的基礎設施和較高的環保投入,實現了經濟與環境的良性互動。相較之下,低圖5三大區域高值區與低值區箱線圖采用自然間斷法,將全國28個省份劃分為4個梯隊:采用自然間斷法,將全國28個省份劃分為4個梯隊:第一梯隊“兩山”轉化指數在0.4855以上,包含浙江、福建、江蘇、云南、四川、貴州和海南等7個省份;第二梯隊“兩山”轉化指數在0.4248—0.4853之間,包含南方地區的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湖北、安徽、重慶、山東、吉林、內蒙古等10省份;第三梯隊“兩山”轉化指數在0.3801—0.4248之間,包含北方地區的陜西、遼寧、新疆、黑龍江、青海、河北、寧夏等7省份;第四梯隊“兩山”轉化指數在0.3801以下,包含西藏、河南、甘肅、山西等省份4省份。63個空間分布特征:一是東部“兩山”轉化指數普遍較高,在全國處于領先位次;二是南方“兩山”轉化指數整體大于北方;三是西南地區“兩山”轉化指數整體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表現突出。從自然特征來看,長三角、福建等東部沿海省份和南方省份氣候相對溫暖濕潤,自然資源豐富,綠水青山的生態本底條件較好。從發展特征來看,東部和南部地區經濟相對發達,科技和創新能力較強,能夠更好地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產業生態化程度較高。同時,居民對生態資源的市場需求旺盛,拉動了生態旅游、生態農業等產業快速圖6全國28個省份“兩山”轉化指數分布梯次貫徹落實“兩山”發展理念,不僅需要關注我國東中西三大區域之間的差異,更需全面剖析各自內部省份之間的差異性。解析這種差異性將有助于科學制定和實施相關的綠色發展政策,以促進綠水青山更好地轉化為金山銀山。通過分析,本報告發現東中西部地區內部差異均呈現不同的特征(圖7)。首先,西部地區各省份之間的“兩山”轉化程度差異最小,這意味8個0.40.4954的耦合協調0.3637(0.0562)顯示西部地區各省份在協調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方面的政策具有一定的0.410.40.46640.0559其次,東部地區各省份之間的“兩山”轉化程度差異最大,這反映60.40.5202的“兩山”0.5130。經過測算,這一地區標準0.0469,揭示了東部地區在生態與經濟轉化耦合協調性上存在明顯(二)“綠水青山”指數分析整體狀況分析28451個。“綠水青山”指數排名后三的省份包括河南、山西、甘肅等省份,這些省份“綠水青山”指數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在生態保護方面面臨一定挑戰。具體來看,中部地區有2個省份,西部地區有1個省份。圖7全國28個省份“綠水青山”指數排名0.1760.243全國多數省份的生態環境保護情況較好(8)。此外,28個省份指數0.2050.0459。圖8全國“綠水青山”指數分布空間分布分析為深入分析“綠水青山”指數的空間分布狀況,報告利用自然間斷法,根據“綠水青山”指數狀況,將全國28個省份分為3個類別:“綠水青山”高指數地區(≥0.2049)。這一類別包含浙江、福建、江蘇、云南、四川、貴州、海南、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湖15(0.1527~0.2049)9個省份。“綠水青山”低指數地區(<0.1527)。該類別包含河北、河南、甘肅、山西等4個省份。從區域分布來看,“綠水青山”高指數省份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區,這些省份森林覆蓋率、空氣質量、水生態等生態本底好,是美麗中國建設的先行區域;中等指數省份分布比較廣泛,涉及多個區域,這些省份(圖9)。圖9全國28個省份“綠水青山”指數分布梯次綠水青山子系統分析綠水青山子系統中的生態質量、人居綠化、大氣環境、水生態等指(4個子系統指數都比較均衡;二是排名位居后位的省份,雖然存在多個子系統指數不高的情況,但是也有個別子系“綠水青山”指數排名前列的有浙江、福建、貴州、云南等省。雖4個省整體表現優異,但并非每個子系統的分值都很高,而是通過某個系統的突出表現或各子系統的均衡發展取得了綜合優勢。浙江在四1219593。浙江、福建、貴州、云南等省份通過不同的策略和優勢在各個子系統中取得了良好成績,表明在提升綠水青山水平的過程中,既可以依靠某個突出的系統優勢,也可以通過均衡發展實現綜合領先?!熬G水青山”指數排名位居后位的省份盡管綜合表現不佳,部分省份在個別子系統中仍有突出的表現。例如,甘肅在大氣環境子系統中表10它們在特定領域的政策實施和管理成效,為其他子系統的提升提供了寶貴經驗。同時,這也表明,生態環境的綜合提升需要多方面的協調與努力,各省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整體環境質量的提升。表7全國各省綠水青山子系統指數情況省份生態質量子系統人居綠化子系統大氣環境子系統水生態子系統綠水青山系統指數排名指數排名指數排名指數排名指數排名浙江0.0538110.092230.056560.074220.27661福建0.070940.078660.057640.062180.26932貴州0.061690.0738120.056950.0590120.25133云南0.0357180.102610.062920.0501200.25124廣西0.071030.0645150.046790.066940.24915江蘇0.0286240.092720.0449110.082410.24876江西0.071310.0760100.0416140.0574150.24627四川0.061780.078470.0372180.068430.24568海南0.071120.0574200.066010.0489210.24339重慶0.0517130.077380.0423120.0568160.228010湖北0.0597100.0749110.0315220.061490.227411湖南0.064850.0642170.0334210.064260.226512安徽0.0451150.078750.0334200.0608100.217913吉林0.0535120.076390.050880.0311250.211614廣東0.064760.0473240.0403150.0532180.205515陜西0.062870.0643160.0194260.0575140.204016內蒙古0.0428160.081740.054170.0189270.197417西藏0.0357210.0468250.0390170.066450.187818山東0.0423170.0650140.0218240.0584130.187519遼寧0.0470140.0496230.0371190.0523190.186020寧夏0.0196260.0614180.0399160.0557170.176621黑龍江0.0357190.0577190.0420130.0403240.175722青海0.0357200.0112280.058830.062970.168623新疆0.0011280.0684130.0240230.0603110.152724河北0.0327230.0510220.0177270.0457220.147025甘肅0.0357220.0256270.0464100.0266260.134226山西0.0184270.0549210.0216250.0185280.113427河南0.0249250.0386260.0012280.0446230.108228(三)“金山銀山”指數分析整體狀況分析“金山銀山”指數的高低主要反映了各省份綠色財富的規模。根據1028個省份在綠色財富的積累和規模上表現出明西藏)0.2648(浙江)不等。105個,西部32個,這反映出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在積累綠色財富方面有更強的能力,同時西部和中部的一些省份在利用其豐富3位的省份包括甘肅、山西、西藏等,這些省份的“金山銀山”指數低于全國平2個,中部地區占1個。這些省份還需要增強綠色財富積累能力,需進一步加強綠色經濟的發展和資源的高效利用。圖10全國28個省份“金山銀山”指數情況從“金山銀山”指數的分布來看,全國各省份的指數大部分集中在0.150.2621分布的趨勢,但略微偏右。這表明全國多數省份在綠色財富積累方面表0.1970.0468,表明綠色財富的分布相對均衡,離散程度適中,反映圖11全國“金山銀山”指數分布空間分布分析為清晰呈現“金山銀山”指數的空間分布格局,報告同樣利用自然間斷法將全國28個省份的“金山銀山”指數分為3個類別:(1)“金山銀山”高指數地區(≥0.2253)。該類別包含9個省份:浙江、江蘇、福建、廣東、云南、四川、貴州、海南和湖南。這些省份在綠色財富積累方面表現突出,指數較高。(2)“金山銀山”中等指數地區(0.1670~0.2253)。該類別包含9個省份:江西、廣西、湖北、安徽、重慶、山東、吉林、新疆和河南。這些省份的綠色財富積累水平在全國處于中等水平,仍有進一步提升的潛力。10從區域分布來看,“金山銀山”指數的空間分布與經濟發展水平、資源稟賦、產業結構及政策導向密切相關。東南沿海和部分南方省份在綠色財富積累方面表現突出,“金山銀山”指數較高。具體空間分布如下:圖12全國28個省份“金山銀山”指數分布梯次金山銀山子系統分析金山銀山包含林草經濟、綠色農業、綠色工業、清潔能源、生態旅55個子系統指數在不同省份的表現,可以發現:“金山銀山”指數排名靠前省份在綠色工業、生態旅游和林草經濟等方面表現較強;二是“金山銀山”指數排名較低省份通常缺乏在關鍵()(8)。“金山銀山”指數排名前列的浙江、江蘇、福建和廣東等省份,在不同子系統指數上表現出了某些共同的特征。首先,這些省份通常在綠0.1158,111??傮w來看,“金山銀山”指數排名靠前的省份在工業綠色化、生態旅游在“金山銀山”指數排名靠后的省份中,普遍存在各個子系統指數較低的情況。因為森林覆蓋率等生態本底資源基礎條件較弱,導致林草經濟、生態旅游、綠色農業等領域指數總體排名比較靠后。雖然部分省份近年來加快了產業轉型升級,工業綠色發展態勢較好,但仍然不足以顯著提升其綜合排名。表8全國金山銀山子系統指數情況省份林業經濟子系統綠色農業子系統綠色工業子系統清潔能源子系統生態旅游子系統金山銀山系統指數排名指數排名指數排名指數排名指數排名指數排名浙江0.0238240.094870.089740.020770.035840.26481江蘇0.0115270.105340.106520.026740.0119110.26182福建0.0188250.090080.115810.0100200.0225100.25723廣東0.0145260.0631170.088950.047220.042130.25594湖南0.064080.0778110.0488100.019890.031160.24165四川0.069560.0627190.0186220.054710.035250.24086云南0.076040.107820.0155250.033930.0065140.23977海南0.0108280.176710.0452140.0003280.0010240.23408貴州0.0266220.104050.0389160.0119170.050320.23189江西0.0249230.106630.053460.0101190.030270.225310山東0.0304200.0588200.103530.023450.0084130.224611湖北0.0557110.0656140.051970.020480.028980.222512安徽0.0494130.0825100.051380.0097220.024490.217213廣西0.070050.0504220.0165240.0191100.053110.209114重慶0.0377190.089290.0482110.0115180.0103120.196915吉林0.0407160.095560.0479120.0039260.0023190.190216河南0.0285210.0778120.051290.021160.0061150.185817新疆0.076830.0635160.0236210.0137130.0018220.180518河北0.0396180.0703130.0405150.0146120.0019210.167019內蒙古0.091710.0320270.0186230.0189110.0037160.164920遼寧0.0509120.0549210.0454130.0090230.0024180.162621陜西0.0471140.0629180.0283190.0097210.0029170.151022黑龍江0.0569100.0638150.0241200.0039250.0021200.150823青海0.085420.0504230.0002270.0126150.0002280.148724寧夏0.0408150.0459250.0373170.0056240.0013230.130925甘肅0.066770.0440260.0060260.0135140.0002270.130326山西0.0406170.0319280.0348180.0123160.0007250.120327西藏0.060390.0500240.0001280.0005270.0003260.111228六、重點發展區域“兩山”轉化指數分析當前,全國重點發展區域不僅肩負著推動經濟增長的重任,更承載著實現綠色發展的歷史使命。其中,“兩山”轉化實踐成效作為衡量區?“”(一)長江經濟帶區域“兩山”轉化情況“”90.6%的水201623.6?由于本報告沒有將北京、天津納入“兩山”轉化指數評價范圍內,在此,京津冀協同發展區域不做分析。20220.4875,0.019120.50.45-0.5之間,達到中度耦合協調的偏上水準(14)0.4518。圖14長江經濟帶區域“兩山”轉化指數(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區域“兩山”轉化情況9省區。自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實施以來,國家制定了專門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將環境保護置于經濟發展的優先位置,尤其是要求各地根據水資源承載能力合理規劃產業發展,實施了大規模的水土保持和生態修復工程,改善了流域的水環境和生態系統,建設了現代化的防洪減災體系。通過近幾年的發展和治理,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持續改善,水質和水土流失問題顯著緩解,沿河區域的環境質量有所提升。這些努力不僅保護了黃河這一“母親河”,也為流域內各省區的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20220.4114,顯示區域已達到中度耦合協調水平,但仍屬于中等偏下的范疇??疾旖洕鷰炔壳闆r,九個省份之間的耦合協調度標準差0.0467(15)0.4931,表明其處于中度耦合協調偏上水平;而0.3418圖15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區域“兩山”轉化指數(三)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區域“兩山”轉化情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區域涵蓋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及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