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專用2024新高考歷史二輪復習主題限時集訓十三碰撞交融含解析_第1頁
山東專用2024新高考歷史二輪復習主題限時集訓十三碰撞交融含解析_第2頁
山東專用2024新高考歷史二輪復習主題限時集訓十三碰撞交融含解析_第3頁
山東專用2024新高考歷史二輪復習主題限時集訓十三碰撞交融含解析_第4頁
山東專用2024新高考歷史二輪復習主題限時集訓十三碰撞交融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0-主題限時集訓(十三)(時間:90分鐘分值: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1.《隋書·倭國傳》中記載:“上遣文林郎裴世清使于倭國,度百濟(今朝鮮半島南端),行至竹島……又東至秦土國,其人同于華夏,以為夷洲(今臺灣),疑不能明也。又經十余國,達于海岸,皆附庸于倭。”可見隋朝時()A.與東南亞各國建立官方聯系B.中日官方溝通加強C.日本對外擴張勢頭已經顯現D.指南針已廣泛運用B[依據材料“上遣文林郎裴世清使于倭國”可知隋朝時派遣以文林郎裴世清為首的官員赴日本回訪,中日官方溝通加強,故選B項。]2.661年,唐高宗設市舶使于廣州,其職責主要是:向前來貿易的船舶征收關稅,代表宮廷選購 確定數量的舶來品,對市舶貿易進行監督和管理。這表明,市舶使的設置()A.促進內外貿易平衡 B.規范了唐朝海外貿易C.體現經濟重心南移 D.使廣州成為外貿中心B[材料強調市舶使的職責是征收關稅、選購 舶來品和監督管理市舶貿易,這在確定程度上規范了唐朝海外貿易,故選B項。]3.(2024·“皖南八校”聯考)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在杭州、泉州設置市舶都轉運司,“官自具船”,選人到海外進行貿易,所得利潤中,“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這表明元初()A.官員留意經商技能 B.商人所受剝削沉重C.政府重視海外貿易 D.社會經濟走向開放C[依據材料“設置市舶都轉運司”“官自具船”“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可知,政府設立特地的機構與自備船只進行貿易,從而說明政府重視海外貿易,故選C項;“‘官自具船’,選人到海外進行貿易”,可知官員負責怪船,由特地的商人負責貿易,并不留意經商技能,解除A項;政府打算船,商人只負責貿易,獲利三七分,商人獲利不低,解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政府重視海外貿易,而非強調元朝經濟開放,解除D項。]4.(2024·佛山質檢)1704年,教皇發布了禁止中國教徒用“天”或“天主”稱呼上帝等七條禁約;康熙皇帝看到禁約后說:“……彼此亂言者,莫過如此。此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國行教,禁止可也。”這表明()A.教皇違反了宗教改革精神B.認知差異阻礙了東西方文明溝通C.清朝強化了閉關鎖國政策D.西方國家蓄意干預中國信仰自由B[依據材料教皇禁止中國教徒用“天”或“天主”稱呼上帝第七條禁約,導致康熙帝下令禁教,中西雙方的認知差異阻礙了東西方文明溝通,故選B項。]5.據統計:16—18世紀,中國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約有236種之多,其中手工業品有137種……世界各地的白銀源源不斷流入中國。據此分析,這一時期的中國()A.閉關鎖國政策名存實亡B.對外經濟交往依舊頻繁C.經濟結構發生顯著變更D.政府支持開拓海外市場B[通過題干內容可知,在16到18世紀,“中國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約有236種之多”并且還出現了“世界各地的白銀源源不斷流入中國”的現象,這反映出在該時期中外溝通現象依舊比較頻繁,故選B項。]6.在1757年乾隆皇帝宣布撤銷寧波、泉州、松江三個海關的對外貿易之前,清朝政府規定的通商口岸有4個,每個口岸每年平均只有1艘西方商船靠岸。只留1個廣州口岸時,每年平均靠岸64艘西方商船,是開放4個口岸年頭的16倍。由此可知,一口通商()A.不利于中國開展對外交往B.推動了海關管理體制的近代化C.并未能緩解西方經濟侵略D.客觀上促進了對外貿易的發展D[由材料可知,只開放廣州一處通商口岸,反而有更多的西方商船到中國通商,與中國進行貿易往來,故客觀上有利于對外貿易,故選D項。]7.梁啟超在草擬京師高校堂章程時指出“中國學人之大弊,治中學者則絕口不言西學,治西學者亦絕口不言中學……二者相需,缺一不行。不講義理,絕無根底,則浮慕西學,必無心得”。能全面精確體現梁啟超辦學理念的是()A.主見全面學習西方科技文化B.主見弘揚中國傳統文化C.中學和西學融會貫穿D.借助傳統文化宣揚西學C[材料中梁啟超指責“治中學者則絕口不言西學,治西學者亦絕口不言中學”,主見中學和西學融會貫穿,故選C項;梁啟超主見中學和西學融會貫穿,A、B兩項不夠全面,解除;梁啟超主見中學和西學融會貫穿,而非借助傳統文化宣揚西學,解除D項。]8.16—19世紀初,西班牙侵入菲律賓后開拓了菲律賓與墨西哥之間的商業航線,被稱為“馬尼拉大帆船貿易”。此后中國的絲綢、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斷地輸入拉丁美洲各地,美洲的白銀至少有半數輸往中國。“馬尼拉大帆船貿易”()A.使世界貿易中心轉移到中國B.使全球性的貿易聯系加強C.成為大西洋貿易的典型模式D.使中國淪為列強原料產地B[“開拓了菲律賓與墨西哥之間的商業航線”使美洲和亞洲有了干脆的貿易往來,使全球貿易聯系加強,故選B項;“16—19世紀初”世界的貿易中心是大西洋沿岸,解除A項;“菲律賓與墨西哥之間的商業航線”是太平洋上的貿易航線,解除C項;“中國的絲綢、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斷地輸入拉丁美洲各地”說明中國的手工業具有世界優勢,而不是原始農產品,解除D項。]9.19世紀60、70年頭,中國出現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無獨有偶,同一時期日本和朝鮮也分別出現了“和魂洋才”和“東道西器”的思想。據此可知()A.向西方學習已成為東亞歷史潮流B.東亞國家以儒學為共同價值取向C.東西方文明起先出現融合的趨向D.文化本土化已成為東亞社會共識A[材料中晚清中國、日本和朝鮮在面臨民族危機時分別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和魂洋才”和“東道西器”為口號或者指導思想,主見向西方學習,故選A項。]10.16世紀末,每年約有25~30艘來自澳門、福建、寧波的華商船將絲料、瓷器、茶葉和其他貨物運至被西班牙人限制的馬尼拉,西班牙船隊橫越太平洋運抵墨西哥西海岸的卡普羅港,將其中一部分貨物換取當地的黃金、白銀,其余貨物再連同黃金、白銀一起運往歐洲。據此可知,當時()A.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初步形成B.全球各地建立起干脆的商貿關系C.新航路開拓促進了東西方貿易交往D.三角貿易的路途與內容發生了變更C[由材料16世紀末西班牙船隊將來自中國的商品運到墨西哥,在墨西哥交易后再連同黃金、白銀一起運往歐洲可知,新航路開拓加強了世界的聯系,促進了東西方貿易的發展,故選C項;19世紀中期世界市場初步形成,與材料時間信息不符,解除A項;新航路開拓后,全球各地通過大西洋沿岸的西方國家建立起間接的商貿關系,解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新航路開拓的影響而非三角貿易的路途與內容的變更,解除D項。]11.1680—1830年塞內加爾主要出口“商品”占出口總額的百分比年份項目1680173017801830黃金5.07.80.23.0樹膠8.19.412.071.6奴隸55.364.386.51.9據上表可知,1680—1830年塞內加爾()A.處于三角貿易的主導地位B.民族獨立運動得到發展C.經濟發展依附于歐洲市場D.礦產資源開發始終遲滯C[依據材料表格塞內加爾1680—1830年間,奴隸出口數量驟減,樹膠的出口量卻猛增,結合所學學問可知,此時正處于歐洲工業革命時期,須要大量的生產原料,而運用機器生產,對勞動力的需求削減。由此可知,塞內加爾的經濟發展依附于歐洲市場,故選C項。]12.有學者指出,新航路的開拓,使世界首次出現了“南北美洲和東歐(包括西伯利亞)生產原料,非洲供應人力,亞洲供應各種奢侈品,西歐則指揮這些全球性活動”的現象。這一觀點體現出該學者()A.運用全球史觀分析歷史現象B.留意探究新航路開拓的緣由C.對新航路開拓賜予全面確定D.對西歐殖民活動的辯證分析A[全球史觀要求把世界看成一個整體,世界不斷由孤立走向統一整體,由材料信息可知選A項;材料探究的是新航路開拓的影響,故解除B項;材料只是就新航路開拓對世界市場的影響進行了評價,故解除C、D兩項。]13.19世紀七八十年頭,中國多地出現諸如洋教信徒“因為不愿在祖墳前祭拜父祖……被嚴峻毆傷,部分信徒還被剝奪了祖產”,由此引發嚴峻的教民沖突的案例。這主要反映出()A.國人普遍反感外來宗教B.政府縱容傳教士擾民C.中西文化觀念存在沖突D.傳統文化阻礙近代化C[依據材料可知,19世紀七八十年頭,因洋教信徒不愿在祖墳前祭拜父祖而引發教民沖突,這反映出國人對西方文化的排斥,說明中西方文化觀念存在沖突,故選C項。]14.16世紀初,歐洲的馬和牛被引進美洲;1555年中國出現了最早的玉米種植記錄;18世紀初,原產自美洲的咖啡風靡歐洲。據此可知()A.美洲在世界物種交換中居主導地位B.新航路開拓催生出歐洲新的生產方式C.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進了文明進步D.人類社會的橫向溝通取得重大進展D[結合所學學問可知,新航路開拓后使得不同大洲之間的物種實現了多向溝通,并沒有哪洲的物種占據主導地位的現象,故A項錯誤;依據材料可知,新航路開拓實現的是物種溝通,并未體現催生出歐洲新的生產方式,故B項錯誤;依據材料可知,新航路開拓實現的是生物上的物種溝通,并未體現交往理性化,故C項錯誤;依據材料可知,歐洲、美洲、中國的物種溝通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故D項正確。]15.在全球化加速的進程中,源于非洲的音樂舞蹈登上了歐美、亞洲的舞臺,中國制造的商品及餐飲店遍及全世界的各個角落,美國好萊塢制作的大片占據了世界各國的影視市場,英語成為世界各國精英通用的語言。上述現象說明全球化()A.推動了世界文化的多元發展B.擴大了亞非與歐美國家的差距C.加強了各國之間的相互聯系D.造成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趨勢A[“非洲的音樂舞蹈”“中國制造的商品及餐飲店”“美國大片”“英語”等遍及全世界,說明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各國文化也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推動了世界文化的多元發展,故選A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5分)16.古絲綢之路是中外文明交匯的重要通道。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唐初之時胡風盛行,有一種被稱為胡瓶的銀帶把壺沿絲路傳入中原,這便是唐三彩鳳首壺的原型,銀帶把壺有“薩珊(波斯王朝)式”和“粟特(西域古國)式”之分。唐三彩鳳首壺在繼承“粟特式胡瓶”長頸、扁腹、圈足、單柄特征的基礎上,將鳳鳥的頭部雕塑成具有三維空間特征的立體造型,使得鳳首壺多了幾分傳統意韻,更重要的是,這從整體上變更了壺的形制結構,使之成為一種新的器形,鳳首壺腹部兩面堆貼紋飾、有彎弓騎射的人物,有翩斑起舞的鳳凰,所飾紋樣明顯吸取了本土化的藝術元素。隋唐以來,風烏紋擺脫了原始迷信和宗教思想的限制,在各種工藝品上展翅鳴舞,是這一時代審美特征的顯現。考古發覺的宋代鳳首壺主要分布于廣東和福建,安徽、江西等地也有零星發覺。廣州是宋代最早設立市舶司的對外貿易港口。為滿意陶瓷外銷的市場需求,廣州西村窯應運而生,生產的鳳首壺數量較多,多遠銷海外,西村窯是北宋時期一個以生產外銷瓷為主的大規模的民間窯場,被稱為“仿造各地名窯產品的工場”。——摘自羅佳《唐宋陶瓷鳳首壺所見絲綢之路藝術溝通》材料二絲綢之路沿線的敦煌、吐魯番、樓蘭、尼雅、焉者、庫車、和田、穆格山等地都發覺過不少各種語言文字書寫的文書材料,前人已經利用其中的資料來探討絲綢之路的某些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中尤其以姜伯勤《敦煌吐魯番文書與絲綢之路》為集大成之作。但絲綢之路沿線仍舊在不斷出土新的文書,而國內學人關注不夠的西域各種胡語資料中,也有許多是探討絲綢之路的重要材料。出土文獻供應了有關絲綢之路交通路途的干脆記錄,如隋代裴矩的《西城圖記》,唐朝賈耽的《皇華四達記》等。假如我們把出土文獻整理一下、可以勾畫出一條具體而貫穿的“絲綢之路”。——摘自榮新江《出土文獻所見絲綢之路概說》(1)依據材料一關于鳳首壺的論述,概括指出唐朝的時代風格。說明宋代鳳首壺產銷的變更,并簡析其緣由。(8分)(2)依據材料二,指出作為一個古絲綢之路的探討者,應當具有哪些技能和素養。(6分)[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依據材料一“在繼承‘粟特式胡瓶’長頸、扁腹、圈足、單柄特征的基礎上,將鳳鳥的頭部雕塑成具有三維空間特征的立體造型,使得鳳首壺多了幾分傳統意韻”可得出開放包涵,富于創新;依據材料一“鳳首壺腹部兩面堆貼紋飾、有彎弓騎射的人物,有翩斑起舞的鳳凰”可得出豪放大氣。其次小問,依據材料一“宋代鳳首壺主要分布于廣東和福建,安徽、江西等地也有零星發覺”可得出主要分布于南方;依據材料一“生產的鳳首壺數量較多,多遠銷海外”可得出海上出口活躍。第三小問,結合所學學問可知,宋代鳳首壺產銷的變更主要和經濟重心的南移、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政府推動和陶瓷工業的發展等因素有關。第(2)問,依據材料二“發覺過不少各種語言文字書寫的文書材料”可得出熟識考古學和各族語言文字;依據材料二“絲綢之路沿線仍舊在不斷出土新的文書,而國內學人關注不夠的西域各種胡語資料中,也有許多是探討絲綢之路的重要材料。出土文獻供應了有關絲綢之路交通路途的干脆記錄”可得出多種途徑收集資料,了解前人的有關探討成果和文獻等;同時還要擅長探討。[答案](1)特點:開放包涵;富于創新;豪放大氣。變更:主要分布于南方,海上出口活躍。緣由:經濟重心的南移;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政府的推動;陶瓷工藝的發展等。(8分)(2)熟識考古學,熟識各族語言文字;多種途徑收集資料,了解前人的有關探討成果和文獻史料;擅長探討等。(6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明清時期中國人口大遷徙圖清朝前期玉米、甘蔗推廣種植圖番薯于明代萬歷年間(1573—1620年)由廣東、福建人分別從安南(今越南)呂宋(今菲律賓)傳入中國大陸。清初番薯入贛。番薯傳入湖南始于平江:“平江山中廣(東)福(建)客民多種之。”不久推廣到鄰近縣份,嘉慶年間,民“賴以佐食”。后來,閩粵移民在四川建成了規模可觀的番薯產區。——摘編自葛劍雄、曹樹基、吳松弟《簡明中國移民史》人口與糧食問題是明清時期所面臨的重要社會問題。試評析材料中所示現象,并得出結論。(要求:現象需描述材料所示主要歷史信息;論證充分;結論符合史實;邏輯清楚)(12分)[解析]依據題干中供應的圖片可以從高產作物推廣、人口遷徙或者二者結合的角度提出觀點,以高產作物推廣為例。明清時期,外來的高產農作物品種在中國的中西部地區得到快速推廣。評析重在分析高產作物推廣的緣由,可以從新航路開拓的影響,即伴隨著地理大發覺與全球物種溝通的出現,以玉米、番薯為代表的高產農作物品種傳入我國東南地區。也可以分析人口流淌使得作物結構發生變更,以及由此產生的影響,即明清時期,東南地區的居民向湖廣、四川地區大規模遷徙,為這些地區帶來了新的農作物品種,變更了這些地區的糧食結構,促成這些地區的土地開發利用和社會穩定。最終對論證過程進行總結升華。明清時期外來的高產農作物品種的快速推廣與國內的大規模人口遷徙關系親密。[答案]現象:明清時期,外來的高產農作物品種在中國的中西部地區得到快速推廣。(2分)評析:伴隨著地理大發覺與全球物種溝通的出現,以玉米、番薯為代表的高產農作物品種傳入我國東南地區。由于種種緣由,明清時期,東南地區的居民向湖廣、四川地區大規模遷徙,為這些地區帶來了新的農作物品種,變更了這些地區的糧食結構,促成這些地區的土地開發利用和社會穩定。(8分)總之,明清時期外來的高產農作物品種的快速推廣與國內的大規模人口遷徙關系親密。(2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兩千多年來,絲綢之路始終主宰著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絲綢之路讓中國的絲綢和文明風靡全球;羅馬和波斯在路邊締造了各自的帝國;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沿著絲綢之路快速崛起并傳遍世界,融匯出耶路撒冷三千年的歷史;成吉思汗的蒙古鐵蹄一路向西,在帶來殺戮的同時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融;大英帝國通過搜刮絲綢之路上的財寶,鑄就了日不落的輝煌;從張騫通西域到“一帶一路”,翻開這部應有盡有的史詩巨著,我們或將發覺,絲綢之路不僅塑造了人類的過去,更將主宰世界的將來。——摘編自彼得·弗蘭科潘《絲綢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從材料中隨意選取或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所學學問加以闡釋。(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史實精確)(14分)[解析]本題以絲綢之路為依托,描述了從古代、近代到現代,絲綢之路對中國文化、世界宗教、帝國崛起等世界文明的重要影響。首先,閱讀材料,在理解材料的基礎上選擇一個或多個角度或整體進行闡述,提出觀點。如選擇“絲綢之路讓中國的絲綢和文明風靡全球”,可提煉出觀點一:絲綢之路讓中國文明傳播到世界各地;如選擇“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沿著絲綢之路快速崛起并傳遍世界,融匯出耶路撒冷三千年的歷史”,提煉出觀點二:絲綢之路是一條信仰之路;如選擇“絲綢之路讓中國的絲綢和文明風靡全球;羅馬和波斯在路邊締造了各自的帝國;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沿著絲綢之路快速崛起并傳遍世界,融匯出耶路撒冷三千年的歷史;成吉思汗的蒙古鐵蹄一路向西,在帶來殺戮的同時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融”,提煉出觀點三:絲綢之路塑造了古代人類的文明。其次,依據自己提煉的觀點,結合相關所學學問,對所選的材料進行闡述,留意史論結合,邏輯清楚,論據充分。如以“觀點二:絲綢之路是一條信仰之路”為題,可用佛教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并且漸漸中國化;猶太教與基督教為什么會誕生于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耶路撒冷以及向西傳播,基督教最終成為世界性宗教;伊斯蘭教的誕生與絲綢之路的關系,及其對阿拉伯世界的影響等史實來說明。最終,對闡述的內容進行總結和升華,留意不能脫離觀點,但也不要重復觀點。[答案]示例:觀點:絲綢之路是信仰之路。(2分)論證:猶太教、基督教不謀而合都誕生在耶路撒冷,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緣由就是耶路撒冷處在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樞紐位置,這里是東西方的交會處,也是往來于絲綢之路的人的會聚之地。不同的文化、思想在這里碰撞,交會整合之后通過絲綢之路快速傳播出去,這是宗教能夠誕生和傳播的重要前提。佛教沿著絲綢之路東傳,猶太教、基督教沿著絲綢之路西傳,最終傳遍全球。總之,在絲綢之路這條狹窄的通道上,各種宗教競爭特別激烈,只有開放、包涵的宗教才能存活下來。(12分)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5分)材料兩個世界的初次碰撞——歷法之爭康熙十一歲時,目睹了中西文化圍繞歷法的激烈交鋒。康熙七年(1668)大臣會議,請皇帝圣裁。康熙命代表大統歷的楊光先、代表回回歷的吳明暄、代表西歷的南懷仁,分別用各自的算法推算正午日影所止之處。三次實地測驗,楊光先、吳明暄有誤,康熙又令測立春、雨水二節氣及月、火、木星之運行。楊光先、吳明暄“逐款不合”,南懷仁“逐款皆符”。楊光先痛心疾首道:“臣監之歷法,乃堯舜相傳之法也。皇上所正之位,乃堯舜相傳之位也。今南懷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