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鄉市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1頁
江西省萍鄉市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2頁
江西省萍鄉市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3頁
江西省萍鄉市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4頁
江西省萍鄉市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江西省萍鄉市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2019年1月,T公司上海工廠開工。它采用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汽車制造技術和設備,生產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水平高。作為中國第一家外商獨資整車制造企業,T公司快速推動供應鏈本土化,本土化率從投產初期的35%提高到至今的95%。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T公司全球交付88.9萬輛電動車中,超過一半來自上海工廠。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T公司上海工廠供應鏈本土化率從投產初期的35%提高到至今的95%,得益于本土()①供應商產品價格降低 ②汽車產業鏈完善③汽車制造業水平提高 ④汽車產業同質化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T公司上海工廠采用垂直采購模式(生產商與供應商直接形成供貨關系),與本土供應商建立緊密合作關系。T公司采取此模式的目的不包括()A.降低采購物資成本 B.降低物流成本和風險C.把控上游產品品質 D.涉足發展供應商產業【答案】1.B2.D【解析】【1題詳析】無法判斷供應商的產品價格的變化,①錯誤;我國汽車制造水平的提高和本土汽車產業鏈不斷完善,能夠為T公司上海工廠提供配件供應,使得本土化率提高,②③正確;沒有體現汽車產業同質化的相關信息,且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需求差異不斷增大,汽車產業異質化增加,④錯誤。所以選B。【2題詳析】垂直采購模式是指生產商與供應商之間直接形成商業關系,建立緊密合作關系,T公司采取此模式的主要目的是降低采購物資成本,降低物流成本和風險,把控上游產品的品質,ABC不符合題意;采取此模式不能涉足供應商產業,D符合題意。所以選D。純外賣店鋪是指依托電商平臺服務本地及時餐飲需求的食品加工空間。顧客在平臺下單后,騎手接受平臺分派或搶單將外賣及時送達。都市發展與平臺經濟催生外賣產業,從而在一些大城市出現了一批外賣工廠。圖1為外賣工廠運行模式圖,圖2示意外賣工廠形成發展過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純外賣店鋪多布局于城市鄰近圈層,主要目的有()①及時反饋市場需求 ②降低配送費用③提高訂單配送時效 ④加強信息交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純外賣店鋪自發集聚形成外賣工廠,可能是考慮()A.人流量大小 B.騎手接單意愿C.店鋪知名度 D.交通便捷程度5.某大學畢業生想經營一家純外賣店鋪,建議店鋪選址在()A.市中心附近的背街小巷 B.中心商務區寫字樓處C.市中心附近主要街道旁 D.城市邊緣道路交匯處【答案】3.C4.B5.A【解析】【3題詳析】從圖中可知,城市臨近圈層包圍著需求集中區,和消費者距離較近,可以將加工后的食物快速運送到消費者手中,可以降低配送費用,提高訂單配送時效,②③對;信息化時代,平臺直接獲取市場信息反饋和交流,不需要空間距離的接近,①④錯。C對,ABD錯。故選C。【4題詳析】純外賣店鋪分布于城市鄰近圈層,外賣工廠也會分布在這個區域,人流量、交通便捷程度不會有太大變化,AD錯,店鋪知名度屬于店鋪自身資源,不會外溢到工廠的其他店鋪,C錯;外賣工廠使純外賣店鋪集聚,便于騎手取餐送餐,提高效率和收入,增加接單意愿,B對。故選B。【5題詳析】純外賣店鋪只負責食品加工,不提供堂食空間,不需要考慮客流量,大學畢業生資金不會太充裕,中心商務區寫字樓處和市中心附近主要街道旁的店鋪人流量大,但租金較高,不符合選址需求,BC錯;城市邊緣道路交匯處交通便利,適合較大規模的外賣工廠選址,但個人創業者初期不會有太大的規模,D錯;市中心附近的背街小巷租金較低,靠近消費市場,空間雖然小但能滿足食物加工需求,送餐距離短騎手接單意愿高,有助于銷售量提高,A對。故選A。500hPa位勢高度是指海平面上方大氣壓強500hPa處對應的高度。下圖為2023年7月11日某地區500hPa等位勢高度圖(單位:10米)。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圖中甲處500hPa氣壓對應的海拔高度可能是()A.566米 B.5660米 C.578米 D.5780米7.甲處近地面的大氣運動狀況為()A.順時針輻散下沉 B.順時針輻合上升C.逆時針輻合上升 D.逆時針輻散下沉8.判斷甲、乙、丙三地近地面氣壓值大小關系是()A.P甲>P乙>P丙 B.P甲>P丙>P乙C.P乙>P甲>P丙 D.P乙>P丙>P甲【答案】6.B7.A8.A【解析】【6題詳析】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圖中等值距為4(單位:10米),則甲外側的等值線數值應為568(單位:10米),甲的取值范圍為564—568(單位:10米),即5640—5680米,B正確,ACD錯誤。所以選B。【7題詳析】根據上題分析可知,甲地500hPa位勢高度出現低值中心,說明高空等壓面下凹,則近地面等壓面應上凸,近地面為高壓,在垂直方向上為下沉氣流,該地位于北半球,在水平方向上為順時針輻散,A正確,BCD錯誤。所以選A。【8題詳析】根據圖示信息可知,甲、乙、丙三地500hPa位勢高度甲<乙<丙,則高空同一高度氣壓甲<乙<丙,則三地近地面氣壓為P甲>P乙>P丙,A正確,BCD錯誤。所以選A。下圖示意我國南方某山地典型植被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圖中甲自然帶可能是()A.常綠硬葉林帶 B.落葉闊葉林帶 C.針葉林帶 D.常綠闊葉林帶10.該山地黃山松林植株粗大且低矮,說明其生長環境()A.地形崎嶇 B.土壤貧瘠 C.風力強勁 D.氣溫較低11.研究發現該山地自然植被形態垂直分層現象(喬木、灌木、草本植物)顯著,且與海拔有關,下列海拔高度垂直成層現象最明顯的是()A.200~500m B.500~1000m C.1000~1300m D.1400米以上【答案】9.B10.C11.C【解析】【9題詳析】根據圖示信息可知,甲位于毛竹林和黃山松林之間,毛竹林為常綠闊葉林,黃山松林為針葉林,隨著海拔高度升高,熱量條件逐漸變差,所以甲應為落葉闊葉林,B正確,CD錯誤;我國沒有常綠硬葉林分布,A錯誤。所以選B。【10題詳析】黃山松林生長位置海拔較高,地形崎嶇、土壤貧瘠、氣溫較低是其生長環境的特點,但該山地黃山松林植株粗大且低矮不能反映這些特點,ABD錯誤;植株粗大且低矮,說明其生長環境風力較大,植株為了抵御風力作用,植株變得粗大、低矮,C正確。所以選C。【11題詳析】根據圖示信息可知,200—500m為人工林,自然植被形成垂直分層較差,A錯誤;500—1000m為毛竹林,毛竹林內灌木、草本植物較少,自然植被形成垂直分層較差,B錯誤;根據第一題分析可知,1000—1300m為落葉闊葉林,該地海拔較高,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小,落葉闊葉林下有灌木和草本植物,自然植被形成垂直分層顯著,C正確;1400米以上為喬木較少,自然植被形成垂直分層較差,D錯誤。所以選C。土壤磷是植物生長和發育的重要營養物質,其來源主要包括成土母質和大氣干濕沉降兩種途徑。陸地生態系統的磷最初來源于礦石風化。研究表明,大量磷物質從其他區域輸入一定程度彌補了亞馬孫雨林土壤磷的大量流失。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2.造成亞馬孫雨林土壤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豐富,侵蝕強烈 B.氣候炎熱,蒸發旺盛C.樹林密布,消耗量大 D.高溫多雨,養分淋溶13.推測每年大量輸入亞馬孫雨林的磷物質來源于()A.巴西高原 B.安第斯山脈 C.圭亞那高原 D.撒哈拉沙漠14.外來物質磷輸入亞馬孫雨林主要依賴()A.巖石圈物質循環 B.生物循環 C.大氣環流 D.水循環【答案】12.A13.D14.C【解析】【12題詳析】由所學知識可知,亞馬孫雨林位于熱帶雨林氣候區,全年多雨,流水的侵蝕作用強,土壤大量流失,A正確;氣候炎熱,蒸發旺盛不影響土壤,B錯誤;樹林密布,消耗量大與高溫多雨,養分淋溶都會導致土壤中有機質含量少,但不會導致土壤流失,CD錯誤;故選A。【13題詳析】由材料可知,陸地生態系統的磷最初來源于礦石風化。研究表明,大量磷物質從其他區域輸入一定程度彌補了亞馬孫雨林土壤磷的大量流失。說明每年大量輸入亞馬孫雨林的磷物質來源于其他區域,且風化作用顯著,巴西高原、安第斯山脈、圭亞那高原位于亞馬孫雨林周邊,且風化后的沙質物質少,ABC錯誤;撒哈拉沙漠高溫干燥的環境下風化作用強,沙質物質多,距離亞馬孫雨林有一定距離,撒哈拉沙漠的磷物質通過東北信風輸送到亞馬孫雨林,D正確;故選D。【14題詳析】由上題已知,每年大量輸入亞馬孫雨林的磷物質來源于撒哈拉沙漠,通過東北信風輸送到亞馬孫雨林,受大氣干濕沉降的影響,故外來物質磷輸入亞馬孫雨林主要依賴大氣環流,也指風力作用,C正確;而與巖石圈物質循環、生物循環和水循環關系不大,ABD錯誤。故選C。日晷由晷針和晷盤組成,常見赤道式日晷晷針上端指向北極星,且垂直于晷盤(左圖)。我國某地一同學連續幾周周二正午觀測并記錄晷針影長,并繪制右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下列四地中,晷盤與地面夾角最小是()A.廣州 B.武漢 C.北京 D.漠河16.該同學觀測期間,地球公轉速度和當地晝長的變化為()A.逐漸減慢、先變短后變長 B.逐漸減慢、先變長后變短C逐漸加快、先變長后變短 D.逐漸加快、先變短后變長【答案】15.D16.D【解析】【15題詳析】根據圖示信息可知,晷針指向北極星,北極星視角度等于當地緯度,即晷針與地面夾角為當地緯度,根據圖示信息可知,晷盤與晷針垂直,所以晷盤與地面的夾角應為90°-當地緯度,緯度位置越高,晷盤與地面夾角越小,四個選項中漠河的緯度位置最高,晷盤與地面夾角最小,D正確,ABC錯誤。所以選D。【16題詳析】根據圖示信息可知,該同學連續觀測期間,晷針正午影子落于晷盤反面,說明此時北半球冬半年;正午影長先變短后變長,說明該地正午太陽高度先變小后變大,太陽直射點先向南移動到南回歸線再向北移動,地球公轉越來越接近近日點,公轉速度逐漸加快,當地位于北半球,晝長先變短后變長,D正確,ABC錯誤。所以選D。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題,共52分。考生按題目要求作答。17.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96年起,我國從大豆凈出口國轉為凈進口國,進口量逐年增加,對外依存度超過80%。美國和巴西是我國主要的大豆進口國。目前由于成本等原因,國內豆農生產積極性低迷。下圖示意2022年10月-2023年9月中國從美國巴西進口大豆數量統計。(1)概括圖示時期我國從美國和巴西進口大豆的數量特征。(2)有人認為我國不宜通過擴大種植面積來提高大豆自給率,為該觀點給出幾點理由。【答案】(1)總體數量巴西大于美國;從美國和巴西進口的大豆數量變化都有季節性;從美國和巴西進口的大豆錯季進入高峰期。(2)大豆種植成本高,豆農生產積極性不強;后備耕地不足,擴大大豆種植面積會影響其它糧食作物種植,影響糧食安全;目前進口大豆已經能滿足國內需要。【解析】【小問1詳析】地理事物的時間分布特點一般先從整體再到局部進行分段描述。由圖可知,2022年10—2023年9月總體數量上巴西大于美國;以2022年11月和2023年4月為界,此多彼少,說明:美國和巴西進口的大豆數量變化都有季節性;從美國和巴西進口的大豆錯季進入高峰期。【小問2詳析】由材料信息“目前由于成本等原因,國內豆農生產積極性低迷”可知:大豆種植成本高,豆農生產積極性不強;中國人多地少,后備耕地不足,人均耕地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可知:擴大大豆種植面積會影響其它糧食作物種植,影響糧食安全;由材料“對外依存度超過80%”可知:目前進口大豆已經能滿足國內需要。18.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咸海位于哈薩克斯坦與烏茲別克斯坦交界處,曾為世界第四大湖。20世紀下半葉以來,咸海面積急劇萎縮(下圖),分為了南北咸海兩篇水域,且引起了周邊空氣鹽塵含量的變化。(1)描述咸海湖盆地勢特征。(2)比較2020年南北咸海水位高低并說明理由。(3)說明咸海面積萎縮對周邊空氣鹽塵含量的影響。【答案】(1)西部北部湖盆地勢低;南部東部湖盆地勢高;西側湖盆中部地勢較高。(2)北咸海水位更高;2005年北咸海建成咸海大壩,存蓄湖泊水量,水位較高;2000年南北咸海湘通,水位相同,2020年北咸海湖泊面積增大,南咸海湖泊面積縮小,北咸海水位比南咸海高。(3)鹽灘裸露面積增加,鹽塵與空氣接觸面積增大;湖泊調節功能減弱,氣候趨于干旱,大風天氣增多,吹起鹽塵;土壤荒漠化鹽堿化加劇,地表鹽塵來源增多。【解析】【小問1詳析】讀圖可知,從1957年到2020間,湖泊水域減小,但東部、南部減小的速度快于西部、北部,最后中部成為沼澤,說明西部北部湖盆地勢低;南部東部湖盆地勢高;西側湖盆中部地勢較高。【小問2詳析】讀圖可知,圖中北咸海水域面積較大,說明北咸海水位更高;圖中可以看到2005年北咸海建成咸海大壩,存蓄湖泊水量,使得水流不斷在此聚集,水位較高;再通過圖中南北咸海水域面積的變化,2000年時南北咸海湘通,水位相同,但到2020年北咸海湖泊面積增大,南咸海湖泊面積縮小,水域面積的變化說明北咸海水位比南咸海高。【小問3詳析】由材料可知,20世紀下半葉以來,咸海面積急劇萎縮,鹽灘裸露面積增加,鹽塵與空氣接觸面積增大;湖泊水位下降,湖泊調節功能減弱,氣候趨于干旱,大風天氣增多,吹起鹽塵;咸海地處內陸,降水少,咸海萎縮使得土壤荒漠化鹽堿化加劇,地表鹽塵來源增多,周邊空氣鹽塵量進一步增加。19.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臭氧是一種大氣污染物,由氮氧化物與揮發性有機物于一定氣象條件下經紫外線光反應產生。近地面空氣臭氧含量與氣溫、風速、相對濕度(空氣中實際水汽壓與同溫度條件下飽和水汽壓的比值)存在相關性。下圖示意北京、上海、廣州三座城市近地面空氣臭氧含量(單位:μg/m3)的年變化曲線。(1)三座城市臭氧含量低值出現在同一時段,試分析該時段出現低值的原因。(2)下圖示意我國南方某城市連續6天近地面氣溫(℃)、臭氧含量(μg/m3)、相對濕度(%)、風力(級)變化曲線。請補充圖例,并補畫曲線A的缺失部分。【答案】(1)冬季太陽高度較低,紫外線弱;氣溫低,有機物揮發少;多大風天氣,臭氧易擴散(2)如圖。【解析】【小問1詳析】三座城市臭氧含量低值集中出現在冬季,冬季時太陽高度角小,日照時間短,紫外線相對微弱,不易形成臭氧;臭氧是由氮氧化物與揮發性有機物于一定氣象條件下經紫外線光反應產生,冬季氣溫低,有機物揮發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