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宏觀經濟
名詞解釋:
I國內生產總值:即GDP。是指一個國家范圍內在一定時期內1通常為1年)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勞務
的市場總價值。
I國民生產總值:即GNP,是指一個國家的國民一定時期內在國內和國外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利勞務的價
值。
I個人可支配收入:DI=NI-個人所得稅+GT。即國民收入減去個人所得稅并加上政府轉移支付后的收入
才是個人可以支配的收入。(課本第27頁)
I一般價格水平:用P表示。是指產品市場上的物價總水平。
I失業率:其被定義為已經失業但是正在積極找工作的人數占勞動力總人數的比例。即:
失業率二(已失業但正在找工作的人數/勞動力總人數)100%
I邊際消費傾向:消費增量和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
I邊際儲蓄傾向:儲蓄增量和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
注意:
I支出乘數:總支出的任何組成局部的增加所引起的國民收入增加的倍數都是一樣。我們把總支出增加
后所引起的國民收入增加的倍數稱為乘數或支出乘數。用K表示。(課本第51頁〕
I貨幣需求:是指人們在不同的條件下出于各種考慮而愿意以貨幣形式保持一局部財富而形成的貨幣持
有量。
I交易性貨幣需求:交易動機和預防動機的貨幣需求是對交易媒介的需求,合稱貨幣的交易需求。用M
DT表不。
I投機性貨幣需求:投機動機是人們為財富儲藏而持有貨幣的動機,由此形成的貨幣需求是對限制的貨
幣余額的需求,Rfl對資產形式的需求,稱為貨幣的投機需求。(指由于未來利率的不確定,人們為防止
資產損失或增加資本收入而及時調整資產結構而形成的對貨幣的需求。)
I靈活偏好陷阱:流動性陷阱是凱恩斯提出的一種假說,指當一定時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時,
人們就會產生利率上升而債券價格下降的預期,貨幣需求彈性就會變得無限大,即無論增加多少貨幣,
都會被人們儲存起來。發生流動性陷阱時,再寬松的貨幣政策也無法改變市場利率,使得貨幣政策失效。
[當利率低到某一點時,所有的人都預期利率不會下降而會上升,從而都拋出債券持有貨幣,此時人們
對貨幣的投機需求到達無限大,貨幣供給量無論怎樣增加也不會使利率下降,貨幣政策失效。)
IIS曲線:IS所代表的含義是投資等于儲蓄,即I=S。這一公式所表示的實際上就是商品市場均衡,
即商品市場上總需求與總供給相當的狀態。(西方學者用IS曲線來說明產品市場均衡的條件。所謂產
品市場的均衡,是指產品市場上總供給和總需求相等。)
ILM曲線:貨幣市場的供求相等就是L=M,LM這一縮寫所表示的意思就是貨幣的供求相等也就是貨
幣市場到達均衡。(貨幣市場到達均衡時,所有實際收入和利率的各種組合點的軌跡。)
I擠出效應:政府支出增加通過利率中介變動導致的私人部門支出降低,被稱為財政政策的''擠出效
應"。
I宏觀經濟FI標:運用宏觀經濟政策,政府可以有意識、有H的地改變宏觀經濟運行中的一些變量,進
而影響宏觀經濟的運行,到達預期目的。充分就業、物價穩定、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時宏觀經濟政
策的四大目標。
I投資陷阱:投資對利率完全沒有彈性,即投資函數中,b=0,從而投資函數為。(課本第
157頁)
I充分就業:消除了非自愿失業,只有摩擦性失業和結構性失業時社會的就業狀況。
I財政政策:是在一定的財政體制所設定的活動規那么條件下,通過運用這些規那么所提供的經濟機制
來實現宏觀管理目標。
I自動穩定器:自動的財政政策又稱內在穩定器,是指那些對國民收入水平的變化自動起到緩沖作用的
財政調節工具,是經濟中一種自動的作用機制。
I貨幣創造乘數:我們把由于一筆新存款引起的整個銀行體系增加的存款與最初增加的新存款之間的比
例稱為貨幣創造乘數,或貨幣供給乘數,用KM表示。貨幣創造乘數即根底貨幣擴張或收縮的倍數,是
貨幣供給量與根底貨幣之比。用M表示貨幣供給量,即KM=M/H0(課本第98頁)
I公開市場業務: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政府債券以控制貨幣供給和利率的政策行為。(特點:
控制貨幣供給最主要的手段,比其他手段有更多的炎活性:數量可以控制,方向可以糾正,影響可以預
測。)
I法定準備率:中央銀行可以在法定的范圍內改變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準備率來調節貨幣和信用供給。
[使用:中央銀行逆經濟風向改變銀行準備率。特點:是一項強有力的手段,當影響太強烈而不常使用,
如果準備率變動頻繁,會使商業銀行的正常信貸業務受到干擾而無所適從。)
I再貼現率: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叫再貼現率。中央銀行可以根據經濟情況改變再貼現率。
1特點:貼現出口的作用是允許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對其近期的現金壓力作出反響,因此不常使用:
貼現率不具有主動性,只有商業銀行借款的時候才能起作用。往往作為補充手段和公開市場業務一起使
用。J
I貨幣政策:是一個國家的貨幣當局…中央銀行一通過對整個經濟中的貨幣供給量、信貸規模的控制以
及對整個金融體制的管理,來影響實際經濟運行的一系列措施。
I根底貨幣:銀行體系中的準備金和經濟體系中的現金之和構成了全部貨幣供給量的根底,因此它們被
稱為根底貨幣,也稱高能貨幣或貨幣基數,用H表示。即根底貨幣H等于商業銀行的準備金R和公共
持有的通貨C之和:H=R+C(課本第98頁)
I奧肯法那么:該法那么說明的就是失業率與實際國民收入增長率之間的經驗統計規律。即:相對于潛
在的國民收入而言,實際國民收入每減少2%,失業率會增加1%;反之,實際國民收入每增加2%,
失業率會減少1%。(課本第340頁)
I需求拉起的通貨膨脹:這是從總需求的角度來分析通貨膨脹的原因,認為通貨膨脹的原因在于總需求
過度增長,總供給缺乏。而對于引起總需求過大的原因有兩種解釋:一是消費、投資、政府支出或凈出
口等實際因素引起總需求變動的影響;二是貨幣供給對總需求的影響。(課本第345頁)
I本錢推進的通貨膨脹:這是從總供給的角度來分析通貨膨脹的原因。供給就是生產,根據生產函數,
生產取決于本錢。因此,從總供給的角度看,引起通貨膨脹的原因在于本錢的增加,本錢的增加意味著
只有在高于從前的價格水平時,才能到達與以前同樣的產量水平,即總供給曲線向左上方移動。在總需
求不變的情況下,總供給曲線向左上方移動使國民收入減少,價格水平上升,這種價格上升就是本錢推
動的通貨膨脹。即,由于本錢增加所引起的,是本錢推動的通貨膨脹。(課本第346頁)
I結構性通貨膨脹:這種理論從各生產部門之間勞動生產率的差異、勞動市場的結構特征和各生產部門
之間收入水平的趕超速度等角度分析了由于經濟結構特點二引起通貨膨脹的過程。(課本第347頁)
I菲利普斯曲線:一條貨幣工資變動率與失業率的依存關系曲線。(課本第349頁)
I恩格爾曲線:反映的是所購置的?種商品的均衡數量與消費者收入水平之間的關系。表示消費者在每
一收入水平對某種商品的需求量。
二.簡答題:
1.國內生產總值的概念及核算
I概念:即GDP。是指一個國家范圍內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1年)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總
價值。
a)GDP是用市場價值來計算的,即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是使用貨幣加以衡量的。
b)GDP測度的是最終產品的價值,中間產品不計入GDP“
ciGDP是一定時期生產的而非售賣的產品。
d)GDP是一個流量概念。
e)GDP是一個地域概念。
I核算:GDP的核算主要有生產法、收入法或支出法、增值法。
a)GDP是經濟社會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因此理論上將所有最終產品市場價值加
總就可以得到GDP了,即GDP=2PiQio但是存在兩方面困難,一是最終產品的判定,二是即使能夠判
定,最終產品也非常多,用它們乘以各自價格并加總,實際幾乎小可能。
b)生產法:只從最終產品來計算GDP,只要是社會生產了一種產品,并且它不是中間產品,我們就按
照市場價格乘以生產數量等于產品價值的原那么記錄下該產品的總價值。有多少種產品我們就可以得到
多少種產品的價值,最后我們把所有產品的價值加總獲得GDP.1不計算中間產品是為了防止重復計算)
ci收入法或支出法:
收入法是從居民戶向企業出售生產要素獲得收入的角度看,是把生產要素在生產中所得到的各種收入相
加。一個國家一年內用于生產的各種生產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的加總,即工資、利息、租金和利潤的
總和,成為國民收入,即NLGDP=工資+租金+利息+利潤+間接稅+折舊。
支出法是把一個國家一年期間投入的生產要素生產出來的產品和勞務按購置者支出的金額分類匯總而
成。(通過核算在一定時期內整個社會購置最終產品和勞務的總支出即總賣價來計量GDP。產品和勞務
的最后使用,除了消費者還有企業投資、政府購置和出口。)即,GDP=C+I+GP+NX.
因此,收入流也可以看作支出流。在理論上國內生產總值GDP應與國民收入NI恒等。即,GDP=NL.
d)增值法或部門法:是從生產的角度出發,把所有企業單位投入的生產要素新創造出來的產品和勞務
在市場上的銷售價值,按產業部門分類匯總而成,也稱為部門法。
2.國民收入循環
I兩部門-兩市場模型:
I兩部門■三市場模型:(課本第29頁)
因為消費者不會將其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費,而會將其收入中的?局部存入金融機構,即儲蓄起來。這樣
收入就被分成消費和儲蓄兩個局部。儲蓄是消費者收入中沒有用于消費的局部,這局部資金將成為貨幣
市場(或金融市場)中借貸資金的來源。于是我們在兩部門的模型中引入了第三個市場一貨幣市場或
金融市場。儲蓄的資金流入貨幣市場之后,運動并沒有終止。如果同時企業部門將家庭部門的儲蓄全部
轉化為投資,即儲蓄等于投資。(PS:C為消費、S為儲蓄、I為投資)
I三部門模型:(模型圖可以看課本的第31頁)其含義為三部門指企業、政府、家庭。三市場指要素、
產品、金融。
在這種經濟中,政府的經濟職能是通過稅收與政府支出來實現的。政府通過稅收與政府支出和家庭、企
業發聲聯系。
稅收T是政府從國民收入中抽走的一局部資金,因此是國民收入的漏出量。政府支出G又會將一局部資
金注入國民收入的循環中,因此被看作是國民收入的注入量。政府支出G分為兩局部:一局部是政府用
來救濟貧困家庭和支付社會保險費用的資金,由于這局部資金要流回家庭部門,因此被稱為政府轉移支
付,即GT。另一局部是政府用來購置最終產品和勞務的資金,稱為政府購置,即GP。因此政府開支G
=GT+GP,
從稅收T的構成看,轉移支付GT是從稅收中還給家庭部門的局部。因此,政府得到的凈稅收NT=T-G
To(T=NT+GT)
當政府稅收等于政府支出時,政府的財政收支平衡。因此有T=G即GT+NT=GT=GP。即政府的凈稅收
等于政府購置(NT=GP)。
三部門經濟中總需求與總供給的相等就是C+S+T=C+I+G,即S+T=I+Go
I四部門模型:1課本第32頁)
國外市場包括兩個因素:出口EX和進口IM。
3.簡單和完全的NI-AE模型
1.簡單的NI-AE模型(課本第45頁到第52頁,要認真領悟)
I只有兩部門的NI-AE模型,即假定只有家庭部門和企業部門,不存在政府和對外經濟關系。
I兩部門模型中,凈稅收NT、政府購置支出GP以及凈出口NX三個量都等于零。而個人可支配收入是
國民收入減去凈稅收以后的余額,即DI=NI-NT.
由于凈稅收NT在簡單的模型中等于零,所以個人可支配收入就等于國民收入,消費就可以直接看作是
國民收入NI的函數,即。
假定總投資I是不隨國民收入的變化而變化的自主投資,為常數,總支出為
AE=C+I=+MPC*NI+o
如果總收入等于總支出,即NI=AE,就意味著總供求相等。我們把總收入與總支出相等時的國民收入稱
作均衡國民收入,將NI=AE稱作總收入與總支出的均衡公式,也是最終產品市場上的總供求均衡公式,
此時可計算出均衡的國民收入。
1.完全的NI-AE模型(課本第56頁到第64頁,重要公乂;在第64頁)
I一個完全的NI-AE模型既包括政府開支與稅收,又包括進出I」。但是,完全的NI-AE模型仍是以最終
產品市場為根本對象的,它雖包括了企業、家庭、政府和國外這四大部門,但不包括金融市場和生產要
素市場在內,因此完全的NI-AE模型并不等于完全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投資函數與乘數ni
投資函數:,即
I完全的NI-AE模型與乘數IV
送口函數:IM=+MPM*NI
凈出口函數:NX=--MPM*NI
完全的NI-AE模型中的總支出AE為AE=C+I+GP+NX
消費函數:C=+MPC(NI-NT)
稅收函數:
政府購置支出是由政府決定的,在模型中仍為一常量,用GP表示。
完全的NI-AE模型中,均衡國民收入為:
NI=C+I+GP+NX
NI=+MPC[NI-(+MT*NI)]++MPI*NI+GP+--MPM*NL
4.凱恩斯學派的貨幣需求理論(課本第85頁到第91頁)
I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也可稱為靈活偏好理論或流動性偏好理論,指出貨幣需求量是收入與利率的函
數,其突出奉獻是分析了人們持有貨幣的三大動機:交易動機、預防動機與投機動機。
I交易動機:產生于人們收入和支出的非同步性。
謹慎動機:成生于未來收入和支出的不確定性。即:MDT=MD(Q)
投機動機:指由于未來利率的不確定,人們為防止資產損失或僧加資本收入而及時調整資產結構而形成
的對貨幣的需求。即,MDA=MD(r)o
I靈活偏好陷阱,即當利率低到某一點時,所有的人都預期利率不會下降而會上升,從而都拋出債券持
有貨幣,此時人們對貨幣的投機需求到達無限大,貨幣供給量無論怎樣增加也不會使利率下降,貨幣政
策失效。
I貨幣的總需求:MD=MD(Q)+MD(r),即貨幣交易需求函數MDT和貨幣投機需求函數MDA之和。
I凱恩斯學派經濟學家對凱恩斯流動性偏好理論的開展是圍繞著三大動機的貨幣需求理論展開的。其中
最有代表性的是鮑莫爾的平方根公式、惠倫的立方根公式和托賓的資產組合理論。(課本第90頁)
5.貨幣創造1課本第96頁,maybe也包括課本第74頁)
I貨幣存在于兩種形式:一是實際或物質資產,二是金融資產。貨幣是?種金融資產,它可以隨時替代
或變換成其他實際資產。
I貨幣的計量形式:
Mi=現金+旅行支票+活期存款+支票存款
M2=Mi+小額定期存款+短期定期儲蓄+貨幣市場互助基金
Ms=Mz+K期大額定期儲蓄+沆動性較差的金融資產
I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就是貨幣,它可以用支票在市場上流通。所以客戶在得到商業銀行的存款以后,
??般并不取出現金,而是把所得到的貸款作為活期存款存入同自己有業務往來的商業銀行,以便隨時開
支票使用。所以,銀行貸款的增加乂意味著活期存款的增加,貨幣供給量的增加,這就是銀行的貨幣創
造過程。貨幣存款創造是在多家銀行的屢次行為中產生的,在中央銀行貨幣發行量并未增加的情況下,
商業銀行的存款與貸款活動就會創造貨幣,使流通中的貨幣量增加。
I貨幣創造乘數:我們把由于一筆新存款引起的整個銀行體系漕加的存款與最初增加的新存款之間的比
例稱為貨幣創造乘數,用KM表示。
6.貨幣市場的均衡(課本第102到第108頁)
I把貨幣的供求結合在一起,就可以說明貨幣市場的自動均衡過程,以及貨幣市場的變動對最終產品市
場產生影響的傳導機制。
I貨幣市場的自動均衡過程:(在課本第102到第105頁)
I貨幣供給變動對貨幣市場均衡的影響:(課本第105到107頁)
I從貨幣市場到最終產品市場的傳導機制:(課本第107到108頁)
7.雙重均衡的宏觀經濟模型(全章,即課本第112到第123頁)PS:我真的好討厭IS?LM模型啊,狗
血的模型。看了就好想吐~~~~
I商品市場的均衡:IS曲線
a)IS表示投資等于儲蓄,即I=S“這一公式所表示的實際上就是商品市場均衡,即商品市場上總需求
與總供給相等的狀態。
b)投資函數:(b>0)
c)儲蓄函數:S=+MPS*Q
IS曲線
凡是位于IS曲線右上方的點,都表示AS>AD
凡是位于IS曲線左下方的點,都表小AD>A§
d)
e)IS曲線的斜率為負值。
I貨幣市場的均衡:LM曲線
a)貨幣市場的供求相等就是L=M,,LM所表示的意思就是貨幣的供求相等,也就是貨幣市場到達均衡。
b)實際的貨幣需求:
c)貨幣市場均衡等式:
凡是位Fl.”曲線左上方的點.都表小
貨幣供給大于貨幣需求,即M>L
凡是位于LM曲線右下方的點,都表示
貨幣需求大于貨幣供給,即L>M
d)
e)LM曲線的斜率是正值“
IIS-LM模型:
IS-LM模型的自動調整過程
自動的均衡必整
a)
b)IS-LM模型的根本公式:
S(Q)=I(r)
MS/P=MD(Q,r)
PS:以上兩個式子要結合寫,用大括號。
一、LM曲線的移動
影響LV曲線變動的因素有三個:
貨幣流通速度V、名義貨幣供給量MS、一般價格水平P
上述三個因素引起LV曲線移動的傳導機制:
當VI,MS|和P|時
LM曲線右移」生〉必)riMDJ
P
由于d:[AE|AE>Q,Q|
重新實現產品市場均衡AE=Q
乂由于Q|:MD"
NIDj和MD":m新實現加=與
結果:rlQl
C)
二、IS曲線的移動
影晌IS曲線移動的因素直:Z*7CwPMTNT
及人們對通貨膨脹的預期。‘‘‘’’
上述外生變量:引起is曲線移動的傳導機制如卜.:
當GP|CI7\或者"71NT[時
IS曲線右移:AHAE>Q,QI直到AE=Q
由于Q|:MDr|tMD>—.?.\
又因直到重新實現"£)=幽
P
Q結果,QUrI
d)
三、雙重的調』
1、松財政,松貨幣2、緊財政,緊貨幣
結果:QI,「不確定結果:Q|,r不確定
e)
三、雙重的調整
3、松財政,緊貨幣4、緊財政,松貨幣
結果:r[,Q不確定結果:Q不確定
f)
8.凱恩斯的AD曲線的推導(如果說只管AD曲線的推導的話,是不是就只管看總需求曲線就好了呢?
然后就不用管AS曲線了,對不?哇哈哈,開心開心。課本第135到第139頁,重點應該在第137頁)
二、凱恩斯的總帝求曲線
1、占典學派的總需求曲線
由橋方狎』弋k?P-Q決定。
Pb■降寸致實際貨幣供應盤上升,為保證k不變,Q1二
升。
2、凱恩斯的總需求曲線
與古典學派不同,凱恩斯的總需求曲線是由IS-LM模型決定的。商品市場的均衡也就是IS曲線并不涉
及一般價格水平,于是可以假定IS曲線是給定的,如上圖。因為LM曲線的方程為MS/P=MD(Q,r),由
于實際貨幣供給量與價格水平之間的反比關系,當價格水平發生變動時,將使LM曲線的位置發生變動,
這會與IS曲線在不同的點相交。因此,在每?價格水平上都將會有與之相對應的總需求點。把這些點
連接起來即可得到總需求曲線AD,如上圖。
I補充:
a)總需求曲線向下傾斜的原因:
如果價格上升,造成利息率上升使投資減少:另一方面價格上升還導致人們的財富和勞開工作實際收入
水平下降以及本國出II產品相對價格的提高從而使人們的消費需求下降,本國的出口也會減少、國外需
求減少,進口增加。這樣,隨著價格水平的上升,總需求就會下降。
b)總需求曲線移動的因素:
在給定的價格水平上,任何使總支出曲線向上或向下移動的因素,都會使總需求曲線移動。主要有:
1、消費需求尤其是耐用消費品購置的變化
2、投資需求的變化
3、政府支出和稅收的變化
4、凈出口的變化。
9.宏觀經濟政策目標卜課本第225頁)
I宏觀經濟政策是指政府為使宏觀經濟運行到達一定的效果,有意識地用來干預和影響經濟運行的指導
原那么和措施。運用宏觀經濟政策,政府可以有意識、有目的地改變宏觀經濟運行中的一些變量,進而
影響宏觀經濟的運行,到達預期目的。充分就業、物價穩定、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是宏觀經濟政策
的四大目標。
I實現充分就業:實現充分就業是政府宏觀經濟政策的首要目標。西方國家把失業分為非自愿失業、自
愿失業(包括摩擦性失業、結構性失業),所謂充分就業就是消除了非自愿失業時社會的就業狀況。充
分就業往往不僅是指讓有勞動能力而且愿意參加工作的人員都找到工作,同時也是指讓閑置的生產能力
投入使用,用于財富的生產。
I保持物價穩定:保持物價穩定是宏觀經濟政策的另一個重要目標。在任何一個經濟社會中,由于各種
經濟和非經濟因素的影響,物價不可能保持在一個固定不變的水平上,一般來說,隨著經濟的開展會或
多或少地有一些或高或低的通貨膨張。物價穩定并不意味著每種商品和勞務的價格固定不變。持續的物
價上漲會讓人們的實際收入下降,同時國民收入發生因價格變動引起的再分配,在這種分配中,最主要
的受害者是領取固定收入的人員。同時,它使經濟中價格關系紊亂,人們對未來難以預料,從而影響社
會的投資、儲蓄,進而影響產量和人們下一期的收入。通貨膨脹最終會引起經濟的衰退,阻礙經濟增長。
I促進經濟增長:促進經濟穩定增長是宏觀經濟政策的第三個目標。經濟增長是社會財富增加的表現,
因此,經濟增長是改善人民生活、增強國家經濟實力的根本途徑。穩定的經濟增長被看作是與經濟衰退
作斗爭的最有力武器,也是社會穩定最有力的保證。
I保持國際收支平衡:保持國際收支平衡是宏觀經濟合理運行的又一要求。國際收支平衡是指既無國際
收支赤字又無國際收支盈余。
I經濟政策H標的協調:從長期來看,這四個宏觀經濟目標之間是相互促進的。經濟增長是充分就業、
物價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的物質根底。物價穩定又是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前提。國際收支平衡有利于國
內物價的穩定,有利于利用國際資源擴大本國的生產能力,加速本國經濟的增長。充分就業本身就意味
著資源的充分利用,這當然會促進本國經濟的增長。但是從短期來看,這幾個目標之間并不總是一致的,
而是相互之間存在著矛盾"宏觀經濟政策為了全面實現這四個宏觀經濟目標,就需要考慮各種因素來對
各種政策目標進行協調。
10自動和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1課本第230頁到234頁)
I自動的財政政策:
a)自動的財政政策是由具體的稅收和轉移支付制度造成的,它的存在和作用大小與財政體制中的許多
具體規定相關。自動的財政政策又稱內在穩定器,是指那些對國民收入水平的變化自動起到緩沖作用的
財政調節工具,是經濟中一種自動的作用機制。它的功能表現在:當經濟繁榮時自動抑制通貨膨脹,在
經濟出現蕭條時自動減輕蕭條,而不需要政府采取任何措施。
b)構成自動的財政政策的經濟機制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i.累進所得稅制度
ii.失業補助及其他緩解貧困的支出
iii.農產品價格維持制度
ci自動的財政收支變化(課本第231頁)
I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
a)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就是指政府根據對經濟情況的判斷而作出財政收支調整的財政政策。
財政政策目標和收入乘數
當利率不變時,GP的增加使國
民收入從Q。增加至Q、:但是
財政支出引起利率上升,抑制
部分投資,實際只增加至Q1.
GP增加使國民收入從Q。增
加到Q、,但是其中部分是
以價格上升的形式實現,
所以實際乘數變小。
b)
ci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在國民收入的均衡水平低于充分就業時,通過減稅和增
加政府開支來提高有效需求,消除失業,這稱之為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二是在國民收入均衡水平高于充
分就業時,增稅或減少政府開支,降低有效需求,這稱之為緊縮性財政政策。
11.公債的擠出效應和財政赤字的貨幣化(課本第238頁到240頁)
I公債的擠出效應:
政府為了彌補財政赤字發行債務,當大量政府債券投入市場時,提高了對資金的需求,從而提高了市場
利息率,利息率的提高便會抑制?局部私人投資,或者說擠掉了?局部私人投資,從而擴張性財政政策
的刺激經濟的作用就被減少。這就是所謂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
I財政赤字的貨幣化:
a)在西方國家,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工具是分屬財政部和中央銀行掌控的,當政府在采用財政政策調
節經濟時,通過發行公債來彌補財政赤字,如果沒有貨幣當局相應的行動是不會使貨幣供給量發生變動
的。
b)關于''擠出效應”以及財政赤字貨幣化對''擠出效應〃的消除作用可以用下列圖來說明。
財政赤字的貨幣化
C)
12.貨幣政策的工具和傳導機制(課本第250頁到第257頁)
I貨幣政策的工具
a)貨幣政策工具又稱貨幣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銀行為實現貨幣政策目標所采用的政策手段。
b)中央銀行推行的貨幣政策工具最主要有三個:法定準備率、再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業務。
i.法定準備率:法定準備率的上下決定著商業銀行的存款中有多大比例可以作為貸款使用,
因此,改變法定準備率可以調整商業銀行的過渡儲藏數量,進而調節商業銀行的貸款數量。
ii.再貼現率:再貼現是相對于貼現而言的,企業將未到期的商業票據賣給商業銀行.得到短期
貸款,稱為貼現。商業做行將未到期的商業票據賣給中央銀行,得到中央銀行的貸款稱之為再貼現。再
貼現率就是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辦理貼現貸款中所應支付的利息率。再貼現政策是指中央銀行通過制定
調整再貼現利率來干預、影響市場利率和貨幣供給量的政策措施。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叫再
貼現率。中央銀行可以根據經濟情況改變再貼現率。
特點:貼現出口的作用是允許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對其短期的現金壓力作出反響,因此不常使用;
貼現率不具有主動性,只有商業銀行借款的時候才能起作用。在往作為補充手段和公開市場業務一起使
用。
iii.公開市場業務: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政府債券以控制貨幣供給和利率的政策行
為。
特點:控制貨幣供給最主要的手段,比其他手段有更多的靈活性:數量可以控制,方向可以糾正,影響
可以預測。
ci其他貨幣政策工具:消費者信用控制、直接信用控制、間接信用指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江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作物栽培原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工程職業學院《數據結構與算法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安醫學院《白描》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股權轉讓居間協議書補充協議書
- 集資房屋買賣協議書
- 專科生答辯秘籍
- 物業服務合作協議書二零二五年
- 教育培訓合同書模板
- 股份分配協議書合同書
- 戰略視角下的企業文化
- 重點群體人員本年度實際工作時間表
- XX鎮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2024年)
- 2023年江蘇省南京市中考化學試卷真題(含答案)
- 衛星互聯網通信技術
- 2023年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直屬事業單位招聘工作人員考試真題及答案
- 豬場的生物安全工作總結
- 機房建設工程方案
- 氨吹脫工藝設計
- 觀光小火車活動方案
- 職業教育技能培訓項目化
- 西裝基礎知識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