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兒同伴互動行為的現狀研究-以X園籃球活動為例_第1頁
大班幼兒同伴互動行為的現狀研究-以X園籃球活動為例_第2頁
大班幼兒同伴互動行為的現狀研究-以X園籃球活動為例_第3頁
大班幼兒同伴互動行為的現狀研究-以X園籃球活動為例_第4頁
大班幼兒同伴互動行為的現狀研究-以X園籃球活動為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本研究采用非參與式觀察法對X園大A班的30名幼兒籃球活動中的同伴互動行為進行觀察。從幼兒的同伴互動行為類型、互動性別、互動情緒和互動方式四個維度分析籃球活動情境下大班幼兒的同伴互動現狀,發現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研究發現,幼兒同伴互動存在告狀行為突出、女生參與積極性不高、幼兒憤怒情緒表現頻繁的問題。建議:去幼兒自我中心主義,培養幼兒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設計適合女生的活動內容,提高對女生的關注度;提高幼兒情緒調控能力,降低籃球活動的競爭壓力。關鍵詞:同伴互動;籃球活動;大班幼兒引言選題依據同伴互動對幼兒的意義《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階段是社會性發展的關鍵時期,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社會適應能力對幼兒身心健康發展以及知識、能力和智慧作用的發揮具有重要影響[[]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同伴互動能有效提高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在與他人的來往間學習分享與合作的方式方法,培養多種交際技巧和策略,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在與同伴的互動中,幼兒會面對不同的性格的同伴及多樣的社交場合和情境,需要幼兒靈活調整社交行為。此外,同伴的反饋亦有助于幼兒的社會行為向積極、友好的方向發展。體育活動促進幼兒同伴互動體育活動使幼兒能夠共同參與,給幼兒提供了更多互動與交流的機會。幼兒在體育活動中團結協作完成任務,增進對彼此的了解、建立友好的關系、增強聯系感。他們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培養良好的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體育活動有助于建立友好競爭關系,激發幼兒們的積極性,使他們更加努力地學習和進步。競爭還可以培養幼兒們的公平和公正意識,學會尊重他人的努力和成績。通過這樣的競爭,幼兒們可以建立起友好和尊重的關系,培養良好的同伴交往能力?;@球活動有利于幼兒發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球類活動對幼兒的發展具有多種益處,其中包括提高身體素質、鍛煉協調能力、促進社交技能等。通過投擲、接球、運球等動作,幼兒可以鍛煉手眼協調、肌肉控制和平衡能力。幼兒需要與同伴合作、競爭和交流,學會分享、尊重他人和遵守規則,培養團隊合作意識和默契。籃球運動是幼兒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球類運動之一。籃球活動包含跑、跳、投等多種動作,這些動作能夠鍛煉幼兒的身體協調性、靈活性和力量,提升幼兒身體素質?;@球活動往往需要多人配合完成,比如傳球、配合進攻和防守等。在這個過程中,幼兒需要學會與他人合作,理解并遵守團隊規則,從而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和集體榮譽感,促進社交能力發展。總之,同伴互動是幼兒發展社會性的重要途徑,而籃球活動巧妙地將幼兒同伴互動與幼兒身體素質的提升結合起來,為幼兒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實踐場所。本文關注大班幼兒籃球活動情景下的同伴互動行為,發現問題,探尋其問題背后的原因,提出教育建議,幫助幼兒健康成長。研究意義對幼兒而言,有助于幼兒在運動中學習如何與同伴進行互動,促進社會性能力發展。對教師而言,有利于教師了解大班幼兒的同伴互動水平,為教師提供了實用的指導幼兒籃球活動和同伴互動的方法和策略。對幼兒園而言,這有助于幼兒園提高籃球活動和幼兒同伴互動的質量,提升教師隊伍水平,打造籃球特色課程。研究綜述國內研究現狀同伴互動的相關研究截止至2024年3月,筆者以“幼兒同伴”為關鍵詞于CNKI中國知網上進行檢索,檢索出文獻2020篇;又以“幼兒同伴互動”為關鍵詞進行檢索,檢索出文獻325篇。關于幼兒同伴互動的特點研究王春燕、盧樂珍(2002)指出,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其互動對象與頻次逐漸增多,同性交往的次數也呈上升趨勢。在此過程中,幼兒更傾向于使用語言作為同伴互動的主要方式[[][]王春燕,盧樂珍.自由游戲活動中幼兒同伴交往的研究【J】.教育導刊,2002,(Z3):19-22.武建芬(2008)也發現,幼兒年齡越大,同伴交往持續時間越長[[][]武建芬.幼兒自由游戲活動中同伴交往的特點【J】.學前教育研究,2008,No.161(05):35-38.錢晶、錢曉雯(2012)認為,幼兒在裝扮區、建構區和美工區的互動頻率最高[[][]錢晶,錢曉雯.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大班幼兒同伴互動的研究【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12,26(12):32-34+118.劉洋之(2017)指出,幼兒同伴互動的特點是合作頻率高,模仿性強,具有一定的創造性[[][]劉洋之.角色游戲中小班幼兒同伴互動的個案研究【D】.鞍山師范學院,2017(04).張玉倩(2023)的研究表明,幼兒選擇互動的對象是對某一自主游戲同樣感興趣的幼兒[[][]張玉倩.戶外自主游戲中小班幼兒同伴互動行為研究【J】.教師,2023,No.548(29):87-89.張學欣(2023)認為,幼兒的同伴互動規則意識不強,友好互動行為多于不友好互動行為,互動情緒以中性居多[[][]張學欣.中班戶外自主體育游戲中幼兒同伴互動研究【D】.吉林外國語大學,2023(10).關于幼兒同伴互動的意義研究張文新、林崇德(1999)認為,幼兒能夠在同伴互動中逐步理解認識到自己與他人的觀點存在差異,并開始接納他人的觀點[[][]張文新,林崇德.兒童社會觀點采擇的發展及其與同伴互動關系的研究【J】.心理學報,1999,(04):418-427.范謙(2012)指出同伴互動促使幼兒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特征,轉向關注他人需求與感受,發展親社會行為,提高幼兒社會化水平[[][]范謙.加強幼兒同伴交往促進幼兒社會化發展【J】.黑龍江教育,2002,(04):42.但菲(2009)等人認為,幼兒與同伴間的互動交流對于兒童來說大有裨益,能夠助力他們學習和掌握恰當的行為方式,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乃至消除一些不適宜的行為舉止[[][]但菲,馮璐,王瓊.表演游戲對4-6歲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影響【J】.學前教育研究,2009.陳幗眉(2015)等人認為,同伴交往對幼兒的重要性在與幼兒社會能力、認知能力、積極情感、兒童自我意識和人格的發展,為兒童行為提供示范和引導[[][]陳幗眉.學前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482-484.凌輝(2023)等人指出,幼兒間的同伴交往過程為他們的社會情感、認知及行為層面的成長貢獻了一個無可替代的重要平臺,對于積極推動其全面、健康的身心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凌輝,寧柳,劉淼婷,馮洪,周彩萍,周玉霞,李海斌,張建人.親子游戲促進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發展的個案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23,31(02):491-495.[]凌輝,寧柳,劉淼婷,馮洪,周彩萍,周玉霞,李海斌,張建人.親子游戲促進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發展的個案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23,31(02):491-495.關于大班幼兒同伴互動研究李麗、吳航(2011)的研究表明,建構區開放、寬松的環境使幼兒能更好的與其他幼兒進行同伴互動,男孩在建構區常發生爭搶行為和出現不良情緒[[][]李麗,吳航.大班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同伴互動特點分析【J】.幼兒教育,2011,No.501,No.502(Z3):57-61.關曉玉、方建華(2022)同樣認為,大班男孩較女孩更愛玩建構游戲,較女孩更容易表現消極情緒[[][]關曉玉,方建華.大班幼兒建構游戲中同伴互動行為分析【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22,32(01):78-84.張曉琳(2023)發現,大班建構游戲幼兒同伴互動機會多,幼兒在游戲中的互動行為受幼兒自身經驗、游戲水平和語言技能影響[[][]張曉琳.大班幼兒建構游戲的同伴互動行為研究【D】.廣東技術師范大學,2023.華潔瓊(2017)發現,大班幼兒在角色游戲中同伴互動的語言參與率高達96.7%[[][]華潔瓊.大班角色游戲中幼兒同伴互動行為研究——以F市某幼兒園為例【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7,No.810(03):39-42.李善英、陳惠婷(2018)的研究結果表明,在角色游戲中,大班幼兒的同伴互動更多通過角色互動進行[[]李善英,陳惠婷.大班幼兒角色游戲中同伴互動行為分析及教育對策[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8,34(05):51-55.[]李善英,陳惠婷.大班幼兒角色游戲中同伴互動行為分析及教育對策[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8,34(05):51-55.陳露(2021)發現在角色游戲中,大班幼兒維護規則的互動行為較多,分享行為不足[[][]陳露.大班幼兒角色區同伴互動行為研究【J】.教育導刊(下半月),2021,No.708(06):49-54.除此以外,學界還探索了其他情況下的大班幼兒同伴互動行為。例如,在戶外活動方面,杜聰(2019)發現大班幼兒的協商和嬉戲行為較多,以接受為同伴互動結果的頻率較高[[]杜聰.大班幼兒戶外活動中同伴互動的觀察研究【D】.延邊大學,2019(01).];姚偉(2020)認為,大班幼兒在戶外積木游戲中常選擇熟悉的同伴進行互動,與以往的研究結果不同的是,此研究中的幼兒以異性互動為主[[]姚偉.戶外積木游戲中5-6歲幼兒同伴互動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20(04).];吳媛(2022)對于競爭性積木游戲與同伴互動的研究指出,競爭性積木游戲給予大班幼兒更豐富的互動契機,助力幼兒社會性發展[]杜聰.大班幼兒戶外活動中同伴互動的觀察研究【D】.延邊大學,2019(01).[]姚偉.戶外積木游戲中5-6歲幼兒同伴互動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20(04).[]吳媛.大班幼兒競爭性積木游戲的同伴互動策略分析及其教育啟示【D】.華東師范大學,2022(12).[]陳夢雨.大班益智區幼兒同伴互動現狀研究【D】.延邊大學,2022(02).幼兒籃球的相關研究截止至2024年3月,筆者以“幼兒籃球”為關鍵詞在CNKI中國知網檢索出文獻200篇。開展幼兒籃球活動的意義邱燕、劉桂平、朱小龍(2011)認為,在幼兒園開展籃球活動有利于培養幼兒勇敢的品質,提高幼兒紀律性、觀察力、判斷力和身體素質,豐富幼兒的體育生活[[][]邱燕,劉桂平,朱小龍,.在幼兒園開展籃球運動的價值與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1,(05):58-60.彭高玉、梁樑(2017)強調,籃球運動促使參與者全身各部位協同運作,能夠提升幼兒的身體協調性和運動技能[[][]彭高玉,梁樑,.芻議在幼兒園開展籃球運動的價值與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17,(29):203+206.李娟(2015)提出,籃球在我國普及率高、群眾基礎深厚,學習籃球有助于幼兒更早融入社會,提高歸屬感[[][]李娟,.幼兒園開展籃球教學的優勢和必要性【J】.甘肅教育,2015,(19):54.幼兒園籃球實踐艾險峰、夏叢(2015)運用實證研究,證實了幼兒籃球訓練對幼兒的身高增長和體重變化具有積極的正面影響,且適當的籃球訓練能促進幼兒食欲和提高睡眠質量[[][]艾險峰,夏叢,.幼兒籃球促進4~6歲幼兒體能發展的實證研究【C】.2015第十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2015.梁正浩(2020)同樣通過實驗后發現,小籃球運動比幼兒園傳統活動課更能增強大班幼兒的力量性、靈敏性、協調性、柔韌性和耐力性等身體素質[[][]梁正浩.小籃球運動對幼兒園大班兒童身體素質影響的實驗研究【D】.揚州大學,2020(04).閆海濱(2021)發現,小籃球活動中的跑、跳、投、傳接球等在助力幼兒粗大動作技能的發展上展現了出色的促進效能[[][]閆海濱.小籃球運動對5-6歲幼兒粗大動作發展影響的實驗研究【D】.山東體育學院,2021(08).阮臣崢(2018)等人指出,開展幼兒籃球運動要分三步走,首先要進行興趣培養,其次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適當提高,第三步是結合各種動作技能進行綜合運動[[]阮臣崢,劉英龍,蘇紹慶等.開展不同年齡段幼兒籃球運動的適宜性研究——廣西三幼幼兒籃球基礎運動水平調查[]阮臣崢,劉英龍,蘇紹慶等.開展不同年齡段幼兒籃球運動的適宜性研究——廣西三幼幼兒籃球基礎運動水平調查【J】.運動精品,2018,37(04):16-18.董豪(2019)建議幼兒籃球活動要分年齡段設計,小班的重點主要是培養興趣,中班則是學習籃球技能,大班可通過比賽形式培養幼兒團隊精神[[][]董豪.西安市城三區幼兒園籃球活動現狀與對策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9(12).楊張偉(2020)指出,幼兒的特性和需求是設計者設計幼兒籃球活動必須考慮的因素,選取適宜形式與內容的同時強調活動的多樣性與創新性,唯有如此,才能更有效地激發幼兒對籃球運動的熱情與積極性[[]楊張偉.芻議幼兒籃球活動開展的形式和內容[]楊張偉.芻議幼兒籃球活動開展的形式和內容【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11):197+200.幼兒籃球與同伴互動學者張杰(2023)基于自我決定理論的視角,認為體育游戲可使幼兒釋放自主動機,增加同伴互動[[][]張杰.體育游戲何以提升幼兒同伴交往能力?——基于自我決定理論的視角【J】.中國教育學刊,2023,No.365(09):85-88+95.朱振忠(2022)認為,小籃球活動中幼兒的互動交往機會更多,有助于提升同伴交往能力[[][]朱振忠.小籃球運動對5-6歲幼兒基本運動能力及同伴交往能力影響的實驗研究【D】.南寧師范大學,2022.張宇晴(2022)發現,籃球和足球活動可作為一種有效手段助力發展社交主動性、親社會性和語言和非語言能力,減少社交障礙的產生[[][]張宇晴.球類游戲活動促進中班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發展的實踐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22.李淑娟(2019)將籃球活動融入社會退縮幼兒的日常教學,得出籃球團體教學活動有助于社會退縮幼兒提高交往頻率,擴大交往范圍,鼓勵社會退縮幼兒參與同伴交往互動、融入集體[[][]李淑娟.籃球活動團體教學對幼兒社會退縮的干預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9(04).學界對于幼兒同伴互動的特點、意義、策略和影響因素的研究已較為完善,但具體到不同場景下的同伴互動研究還主要集中在角色區和建構區,對于其他區域的研究比較零散。幼兒籃球的研究大部分聚焦在幼兒籃球活動的價值、影響和活動設計方面,影響研究主要側重于籃球對幼兒身體健康的影響,而對幼兒籃球與幼兒語言、社會、科學和藝術等方面的研究則寥寥無幾。國外研究現狀幼兒同伴互動的相關研究從幼兒同伴互動的特征來看,Maccoby(1988)經研究發現,幼兒傾向于與同性伙伴游戲的現象在幼兒3歲前就已經存在[[][]Maccoby,Eleanor,E.Genderasasocialcategory【J】.DevelopmentalPsychology,1988,24(6):755-765.Zachopoulou等人(2004)強調,在戶外自主體育游戲中,幼兒間的同伴互動呈現出積極主動的特性,其間頻繁穿插著語言交流以增進理解與合作,且此類互動多發生在同性別的幼兒之間。Goncu(1993)指出,幼兒年齡越大,在同伴互動中會逐漸學會傾聽和表達個人觀點[[]ArtinGoncu.DevelopmentofIntersubjectivityintheDyadicPlayofPreschoolers.InEarlyChildhoodResearchQuarterly,1993,8(1):99-116.[]ArtinGoncu.DevelopmentofIntersubjectivityintheDyadicPlayofPreschoolers.InEarlyChildhoodResearchQuarterly,1993,8(1):99-116.從幼兒同伴互動的影響因素來看,Veiga(2017)等人發現,跑步和攀爬等戶外體育活動有利于學齡前兒童進行同伴交往[[][]GuidaVeiga,,WendyLeng,,RicardoCachucho,,LizetKetelaar,,JoostN.Kok,,ArnoKnobbe,,CarlosNeto,,CarolienRieffe.SocialCompetenceatthePlayground:PreschoolersDuringRecess【Z】.InfantandChildDevelopment,2017(1).Solak和Demircio?lu(2021)認為,親子關系越好、父母的婚姻滿意度越高,其子女的同伴交往能力越強[[]SolakArabaciMerve,Demircio?luHaktan.Investigatingpredictiveeffectsof5[]SolakArabaciMerve,Demircio?luHaktan.Investigatingpredictiveeffectsof5–6-year-oldchildren’srelationshipswiththeirparentsandparents’maritalsatisfactiononchildren’srelationshipswiththeirpeers【Z】.EarlyChildDevelopmentandCare,2019.Jaggy(2023)等人發現,積極提高兒童的角色游戲質量對其社交行為和同伴關系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JaggyAnn-Kathrin,KalkuschIsabelle,BossiCarineBurkhardt,WeissBarbara,SticcaFabio,PerrenSonja.Theimpactofsocialpretendplayonpreschoolers’socialdevelopment:Resultsofanexperimentalstudy【Z】.EarlyChildhoodResearchQuarterly,2023.幼兒籃球的相關研究美國是非常注重運動,籃球是美國普及率最高的運動之一,美國很小的幼兒就會開始接觸籃球,兒童“小籃球”就發源于美國,逐漸向世界推廣。2017年,中國籃協主席姚明將“小籃球”重新帶入中國視線。Jerry和Karen(1987)證實了認知策略的發展與組織游戲活動對于增進幼兒籃球技能的重要性[[]JerryR.Thomas,KarenE.French.Therelationofknowledgedevelopmenttochildren's[]JerryR.Thomas,KarenE.French.Therelationofknowledgedevelopmenttochildren'sbasketballperformance【J】.JournalofSportPsychology,1987(02):15-32.Jamin(2006)強調,幼兒籃球應同時滿足提升兒童籃球技能和開發認知策略兩方面能力[[][]JaminBrettHalberstadt.Effectsofreasonsanalysisontheaccuracyofpredictingbasketballgames【J】.JournalofAppliedSocialPsychology,2006,7(31):32-36.John(2007)發現,籃球的尺寸是影響兒童對籃球喜好程度、技術運用程度和籃球得分情況的重要因素,要運用適合兒童的籃球進行教學[[][]JOHNDOUVIS.Areviewofattendanceandnon-attendancestudiesatsportingevents【Z】.BiologyofExercise,2007(1).國外對于幼兒同伴互動和幼兒籃球的研究開始更早,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研究經驗和成果。這些研究不僅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理論支撐,也為實踐應用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國際上的研究普遍認為,籃球活動作為一種富有挑戰性和娛樂性的體育活動,不僅有助于幼兒的身體發育和運動技能提升,更重要的是它為幼兒創造了豐富的同伴互動情境,促進了他們在社會性行為方面的全面發展。盡管國外在籃球活動中大班幼兒同伴互動行為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挑戰。例如,對于不同文化背景下幼兒同伴互動行為的差異和特點缺乏深入的比較研究等。核心概念界定幼兒同伴互動行為同伴互動是指青少年兒童自由結合而形成的同伴群體成員之間相互交往、相互影響的過程,是青少年兒童社會互動的重要形式[[][]王振宏,.同伴互動對初中生應對方式的影響【J】.隴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2):86-88.本研究中的同伴互動特指幼兒同伴互動行為,即幼兒與同齡或近齡幼兒間發生的相互交往、相互影響的交流行為,通常表現為一方幼兒發起,另一方幼兒進行回應。幼兒籃球活動邱燕(2011)等對幼兒籃球的定義是:在充分尊重成人籃球運動核心法則的前提下,針對幼兒的年齡特性和體能發展程度,對籃球技能與理論知識進行適度簡化,從而形成的一種適宜幼兒參與的體育活動形式[[]邱燕,劉桂平,朱小龍.在幼兒園開展籃球運動的價值與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1(05):58-60.]。梁羽佳(2019)認為,幼兒籃球活動是在遵循成人籃球運動的基礎上依據幼兒年齡特點和體能發展水平,旨在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協調發展而精心設計的一種有目標導向、有系統規劃、有組織管理的幼兒體育活動[[]邱燕,劉桂平,朱小龍.在幼兒園開展籃球運動的價值與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1(05):58-60.[]梁羽佳.幼兒園幼兒籃球體育活動開展的案例研究【D】.渤海大學,2019(11).本研究將幼兒籃球活動界定為:幼兒籃球活動是為3~6歲兒童設計的,在尊重成人籃球運動基本規則與原理的同時,充分考量幼兒的年齡和身體特性,而開展的適合幼兒的以籃球為載體的體育活動。具體從互動行為類型、互動性別、互動情緒和互動方式四個維度對幼兒籃球活動的同伴互動行為進行分析。研究設計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對大班幼兒在籃球活動中的同伴互動現象進行探究,覆蓋互動的行為類型、性別、情緒及方式等四個方面。通過現場觀察和數據解析,闡明大班幼兒在籃球活動中的同伴互動特點和問題,并提出建議,為提高大班幼兒的籃球活動同伴互動質量提供參考。研究內容本研究主要以X幼兒園大A班的30名幼兒作為觀察對象,運用觀察法、訪談法與案例分析法,探究大班幼兒在籃球活動中幼兒同伴互動情況。在X園籃球活動中觀察大班幼兒同伴互動的具體表現,以探討幼兒同伴互動的行為類型、性別、情緒和形式各個維度的現狀,結合訪談和觀察案例歸納總結大班幼兒在籃球活動中同伴互動的問題及其原因,而后對大班籃球活動幼兒同伴互動提出相應建議。研究對象X園為“縣示范幼兒園”,多次被評為縣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先進基層黨組織”及全國“優秀教科研單位”。本研究以實習所在的X園大A班作為研究對象。大A班共30名幼兒,其中包含13名女生和17名男生。本次觀察為期六周,每周三次,每次持續30分鐘,總觀察時長為9個小時。研究方法自然觀察法對幼兒同伴互動的環節與過程進行研究,本研究采用非參與性觀察法,在征得教師的同意的情況下,使用《大班籃球活動幼兒同伴互動觀察記錄表》(附錄A)記錄在籃球活動活動中發生的互動事件,對幼兒的同伴互動的行為類型、性別、情緒、方式進行客觀公正的記錄。訪談法本研究綜合運用正式與非正式訪談法,以自編的《大班籃球活動教師訪談提綱》(附錄B)對X園大A班3名幼兒教師進行正式訪談,在平時活動有疑問對教師進行非正式訪談。訪談旨在全面掌握幼兒籃球活動同伴互動的實際情況,歸納總結其中問題。訪談法能夠更好的了解教師對幼兒同伴互動的看法,以及解決在觀察中存在的疑惑。案例分析法本研究運用文字、聲像、視頻等多種媒介詳實記錄真實情景個案,梳理其發展脈絡,深入剖析案例,揭示其中蘊含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建議。本研究案例分析將結合同伴互動中的具體案例加以剖析,旨在發現同伴互動中存在的問題,為優化活動提供參考。大班幼兒籃球活動同伴互動現狀筆者對X園大A班的30名幼兒在籃球活動過程中同伴交往互動的行為進行針對性觀察,本次觀察為期六周,每周三次,每次持續30分鐘,共觀察幼兒籃球活動18次,最終收集同伴互動事件228個。表SEQ表格\*ARABIC1幼兒同伴互動觀察統計表維度頻次頻率互動行為類型友好互動6628.95%中性互動12052.63%不友好互動4218.42%互動性別同性互動16873.68%異性互動6026.32%互動情緒積極情緒8336.40%中性情緒10144.30%消極情緒4419.30%互動方式語言互動11550.44%動作互動3013.16%語言動作兼具互動8336.40%互動行為類型現狀本研究將大班幼兒的同伴互動行為劃分為友好行為、中性行為和不友好行為三個同伴互動行為類型。其中,共觀察到幼兒在籃球活動過程中的13種同伴互動行為,幼兒同伴交往的友好行為類型包括贊美、道歉、分享、邀請和建議,中性行為類型包括請求加入、求助、維護規則和閑聊,不友好行為類型包括攻擊、爭搶、嘲笑和告狀。表2幼兒互動行為類型統計表互動行為類型互動行為行為頻次行為出現頻率行為類型出現頻次行為類型出現頻率友好行為贊美114.82%6628.95%道歉73.07%分享73.07%邀請2410.53%建議177.46%中性行為請求加入3314.47%12052.63%求助114.82%維護規則219.21%閑聊5524.12%不友好行為攻擊20.88%4218.42%爭搶146.14%嘲笑52.19%告狀219.21%從上表可知,在友好行為、中性行為和不友好行為三種幼兒同伴互動行為類型中,中性行為類型出現的頻率最高,幼兒的同伴互動行為超過一半都是中性互動行為,占所有行為類型的52.63%,其次為友好行為類型,發生頻率為28.95%,發生頻率最低的是不友好行為類型,僅占所有互動行為類型的18.42%。從上表可以看出,中性行為類型中出現最多的是閑聊行為,出現頻次為55次,出現頻率為24.12%,同時也是所有13種互動行為中出現最多的行為。友好行為類型中出現最頻繁的是邀請行為,共出現了24次,頻率為10.53%。不友好行為類型中最常見的是告狀行為,幼兒發生告狀行為21次,發生頻率9.21%?;有詣e現狀經過對X園大A班幼兒的觀察發現,幼兒在籃球活動中的同伴互動存在性別差異,本研究根據幼兒同伴互動對象選擇的實際情況,將幼兒同伴互動的互動性別分為同性互動和異性互動,異性互動即男-女互動,同性互動又可進一步分為男-男互動和女-女互動兩種情況。表3幼兒互動性別統計表性別互動頻次互動頻率同性互動男-男互動9240.35%女-女互動7633.33%異性互動男-女互動6026.32%從上表可知,籃球活動中男-男互動的頻次最多,為92次,互動頻率40.35%;其次是女-女互動,互動頻次76次,互動頻率33.33%;互動頻率最低的是男-女互動,即異性互動,頻率為26.32%。同性互動頻率73.68%,其中男-男互動發生頻繁,同性互動發生頻率遠高于異性互動?;忧榫w現狀本研究將幼兒在籃球活動中同伴交往互動的情緒劃分為積極情緒、中性情緒和消極情緒三種情緒狀況。表4幼兒互動情緒統計表互動情緒頻次頻率積極情緒8135.53%中性情緒9642.10%消極情緒5122.37%如表4顯示,大班幼兒在同伴互動中最經常表現出中性情緒,表現頻次96次,表現頻率為42.10%;積極情緒表現頻率35.53%,排在第二位;幼兒在籃球活動互動中最少表現出消極情緒,表現頻率僅為22.37%?;臃绞浆F狀幼兒同伴互動方式是指幼兒在籃球活動過程中,與其他幼兒進行交往合作、情感分享等所采用的各種方式,幼兒互動的實現方式可分為言語型和非言語型的分類[[]劉晶波.社會學視野下的師幼互動行為研究:我在幼兒園里看到了什么【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57][]劉晶波.社會學視野下的師幼互動行為研究:我在幼兒園里看到了什么【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57表5幼兒同伴互動方式統計表互動方式頻次頻率語言互動11550.44%動作互動3013.16%語言動作兼具互動8336.40%從上表可知,大班幼兒在籃球活動中最常使用的同伴互動方式是語言互動,在所有同伴互動事件中采用語言互動方式的事件超過一半,使用頻次達115次,使用頻率為50.44%;幼兒也經常選擇語言動作兼具的互動方式,使用頻率為36.40%;幼兒最不常選擇動作互動方式,僅觀察到30次只使用動作的互動方式,比重為13.16%??偟膩碚f,從同伴互動的行為類型來看,大班幼兒在籃球活動中的同伴互動行為主要以中性行為為主,如閑聊、請求加入、維護規則等,其次是友好行為,如邀請、建議等,不友好行為出現較少;從同伴互動的性別來看,籃球活動中最常見的是男-男互動,同性互動頻率高,異性互動的頻率低;從同伴互動的情緒來看,中性情緒的表現頻率最高,消極情緒表現最少;從同伴互動的方式來看,幼兒最常使用語言互動的方式。大班幼兒籃球活動同伴互動的問題及原因分析幼兒告狀行為突出幼兒告狀行為突出表6幼兒不友好互動行為統計表不友好互動行為頻次在不友好互動類型中的占比攻擊24.76%爭搶1433.33%嘲笑511.90%告狀2150%總計42100%如表6顯示,幼兒在籃球活動中共發生了42次不友好互動,其中最常見的是告狀行為,出現了21次,占比50%;其次是爭搶行為,出現14次,占比33.33%;幼兒嘲笑和攻擊行為出現較少,分別5次和2次,占比11.90%和4.76%。幼兒在活動中出現的不友好互動行為有一半都是告狀行為,告狀行為突出。案例1時間:11月22日下午地點:A棟教學樓前空地小朋友們分成兩隊在籃筐前輪流進行投籃,投完籃的小朋友撿球后重新回到隊伍后面排隊。凱凱投了一個沒投中,撿球后沒有重新排隊,而是又跑到籃筐前進行投籃,使得下一個小朋友只能等凱凱投完以后再投。這么幾次之后,小波終于忍不住說:“凱凱,你不能插隊?!钡莿P凱不聽,撿完球后還是重新跑到隊伍前面插隊。于是小波又說:“凱凱,你再插隊我就要跟老師說了?!眲P凱還是沒有聽,小波最終選擇向老師告狀:“老師,凱凱總是插隊!”分析:凱凱多次無視規則做出插隊行為,說明他可能缺乏規則意識,或者以自我為中心,對活動的公平性和他人的感受不夠重視。小波試圖維護規則提醒凱凱不要插隊,但并未奏效。最終小波選擇向老師告狀來維護規則和自身權益。案例2時間:12月7日下午地點:操場今天要玩繞障礙物運球接力游戲,老師想請幾個小朋友幫忙擺放障礙物,老師問:“有哪兩位小朋友可以幫老師到器材區分別拿5個小雪糕筒過來,然后擺成兩排?”大家都爭先恐后地舉手,老師選了依依和小原去。但是大振也跟了過去,大振搶過依依手里的雪糕筒跑了回來,在地上按老師的要求擺成一排。依依追著大振跑了回來,并跟老師說:“老師,你沒有叫大振去他自己偷偷去了,而且他還搶了我的雪糕筒!”分析:大振在老師詢問是否可以幫助老師時積極舉手但卻沒有被選中,大振出現爭搶依依手里的雪糕筒的行為的原因可能是大振希望能夠通過幫助老師來強調自己的存在和體現自我價值,可以看出大振仍然存在自我中心主義傾向。依依在活動中積極響應老師請求并最終被選中完成任務。但大振的搶奪使她感到不滿和困擾,她認為大振沒有遵守規則,侵犯了她的權益。因此,她選擇向老師告狀,希望老師能夠介入并糾正大振的行為。從以上兩個案例中可以看出,大班幼兒在籃球活動中的告狀行為多因活動材料爭搶、規則破壞等行為而發生,反映出大班幼兒在面對資源競爭、公平訴求、規則遵守等問題時,尚缺乏同伴協商和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傾向于依賴成人介入來處理矛盾。幼兒告狀行為突出的原因分析幼兒個人原因從案例1案例2可看出,被告狀的幼兒“自我中心主義”傾向明顯,存在破壞規則、爭搶、干擾他人等行為。而大班幼兒的社交技能和問題解決能力雖較小、中班時有所提升,但尚未完全成熟,難以在同伴互動中迅速找到適當的方法處理與同伴的沖突,因此更傾向于選擇向成人求助這種簡單直接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同時也在成人幫忙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溝通和處理人際關系的方法。此外,一些幼兒可能缺乏自信心和獨立性,過于依賴他人來解決問題,或有些幼兒通過告狀來吸引成人向他們傾注自己的注意力,或是展示自己的觀察力和正確的是非判斷,以期得到表揚和肯定等。這些情況也導致大班幼兒出現告狀行為。環境原因幼兒園有較為明確的一日生活流程規范,在籃球活動中,幼兒如何參與、如何贏得比賽等都有規則,大班幼兒已經具備一定的規則意識,在這樣“紀律嚴明”的環境中,所有幼兒都在游戲規則的約束之下,所以當幼兒看到有的同伴不遵守規則時,可能會產生不平衡的心理并通過告狀的方式來維護規則。女生參與積極性不高女生參與積極性不高表7幼兒同伴互動發起者性別統計表互動發起者頻次頻率男生13659.65%女生9250.35%共計228100%如表7顯示,籃球活動中男生發起互動的次數為137次,占比60.09%;女生發起互動的次數為91次,占比39.91%。男生在籃球活動中發起同伴互動的頻率較女生高。在與大A班幼兒的日常交流中,筆者發現,男生普遍對籃球活動更感興趣,例如男生在聽見老師說“等一下是籃球活動時間”時的反應較女生表現出更多的興奮與期待。男生對籃球大多持積極態度,小豪(男生)說會打籃球的人很厲害,他也要學打籃球。毛毛(男生)說他最喜歡的游戲是投籃,投中了他會很開心。相比之下,女生對籃球的興趣相對較低。小希(女生)表示,相比起籃球,她更喜歡在角色游戲中扮演一只可愛的小貓。沅兒(女生)也說她對籃球活動的興趣是“還可以”,這更像是男生愛玩的游戲。琦琦(女生)說籃球對她來說有點難,有時還會感覺有點累,她不是很喜歡。女生在籃球活動中發起互動的頻率較低,互動主動性較低,對活動的興趣也更低,活動參與積極性不高。女生參與積極性不高的原因分析(1)活動內容的影響有學者在有關游戲活動與同伴交往的研究中指出,大班幼兒同性交往頻率較異性交往頻率高,男生與男生交往時喜歡玩劇烈的游戲,女生與女生交往則往往會選擇更安靜的游戲[[][]陳友娟.幼兒游戲中的性別差異現象分析【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7,(02):15-19.(2)教師對女生關注度不足大A班教師在訪談中提到,她們在活動中最關注幼兒的安全問題,防止幼兒在活動中受傷。其次是幼兒在同伴互動中出現的不友好互動行為,需適時介入以免發生幼兒沖突。但女生相對來說比男生乖,所以老師在活動中會更關注男生的行為,對女生在活動中的參與度和具體表現關注度較低。有研究表明,女生在握力、穿梭跑、投擲速度、跑步速度、敏捷性和大肌肉動作發展等方面表現較同齡男生差[[]TanjaMatarma,,HannaLagstr?m,,EliisaL?yttyniemi,,PasiKoski.MotorSkillsof5-Year-OldChildren:GenderDifferencesandActivityandFamilyCorrelates【Z】.PerceptualandMotorSkills,2020(2).][[][]TanjaMatarma,,HannaLagstr?m,,EliisaL?yttyniemi,,PasiKoski.MotorSkillsof5-Year-OldChildren:GenderDifferencesandActivityandFamilyCorrelates【Z】.PerceptualandMotorSkills,2020(2).[]寧科,沈信生,邵曉軍,.學前兒童大肌肉動作發展水平年齡和性別特征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6,(12):1322-1325.幼兒憤怒情緒表現頻繁幼兒憤怒情緒表現頻繁表8幼兒消極互動情緒統計表消極互動情緒頻次在消極互動情緒中的占比羞愧35.88%沮喪1529.41%憤怒3160.79%恐懼23.92%總計51100%由表8可知,活動中共觀察到幼兒51次消極互動情緒,共觀察到羞愧、沮喪、憤怒和恐懼四種消極互動情緒。幼兒消極互動情緒中最常表現的是憤怒情緒,表現頻次31次,占幼兒消極互動情緒的60.79%;排在第二位的是沮喪情緒,表現頻次15次,占比29.41%;羞愧和恐懼情緒表現最少,分別表現了3次和5次,分別占比5.88%和3.92%。幼兒憤怒情緒占活動中表現的消極互動情緒六成以上,幼兒憤怒情緒表現頻繁。案例3時間:11月28日上午地點:操場在“把籃球送回家”游戲中,小文和小黃同時往場上的最后一顆球跑去,小黃動作更快一點點拿到了籃球,最終小黃所在的隊伍取得了游戲的勝利。小文感覺小黃搶了他的球,他問小黃:“你為什么搶我的球?”小黃說:“我沒有搶球,是我先撿到的。”小文說:“明明是我先看見的球!”小黃說:“是我先看到的!而且比你更快!”小文有些生氣了:“明明是我先看見的!就是你搶了我的球!要是你沒搶我的球我們就贏了!”小黃也不甘示弱地和小文爭吵起來。還好老師及時發現,阻止了兩人的進一步沖突。分析:小文和小黃都認為是自己“先看到球”。但小文認為小黃“搶”了他的球,導致自己的隊伍輸掉比賽,從而產生憤怒情緒。而小黃認為小文冤枉了自己,也因為小文語氣不好的質問產生了憤怒情緒。小文和小黃都認為對方有錯所以不甘示弱,通過與對方爭吵的方式直接宣泄憤怒情緒,導致沖突加劇,憤怒情緒進一步加深。幼兒憤怒情緒表現頻繁的原因分析(1)情緒調控能力不足大班幼兒的情緒調控能力仍處于發展階段,雖已經具有一定的情緒調控意識,但仍缺乏足夠的情緒調節和管理能力。當發生沖突時,幼兒可能無法及時準確地使用各種情緒調節策略來控制自身情緒,特別是在受到刺激時,幼兒往往更加沖動直接地表達自身不滿,導致幼兒活動過程中憤怒情緒表現頻繁。如案例3中的小文和小黃都認為對方有錯而拒不承認,在此情境下雙方都沒有意識到應控制自身不良情緒,采用更和善的方式處理沖突,而不是沖動地向對方宣泄自身憤怒情緒。(2)活動競爭壓力籃球活動往往伴隨著一定的身體接觸和對抗,活動的形式也多以比賽為主,活動競技性強,競爭壓力可能使得幼兒在活動中勝負欲更強,更加關注活動的結果和勝負,一旦比賽結果沒有達到預期,幼兒就會更容易與同伴發生沖突,產生憤怒情緒。如案例3中的小文因為游戲結果沒有達到預期,認為是小黃“搶球”導致了隊伍的失利,從而對小黃產生憤怒情緒。大班幼兒籃球活動同伴互動問題的建議去幼兒自我中心主義,培養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換位思考,去幼兒自我中心主義兒童自我中心化理論由皮亞杰提出,即幼兒在認知發展進程中,難以辨別自我與他人之觀點,無法區分自身活動與外部對象之變化,普遍存在視周遭一切與己緊密關聯、視為自我構成部分的現象[[][]林菁.皮亞杰的兒童“自我中心”理論述評【J】.學前教育研究,2001(1):23-25.在幼兒籃球活動中,教師需要向幼兒強調規則和團隊的重要性,明確公平競爭、輪流參與、團隊協作等基本原則,讓幼兒不僅站在自我角度上,還需站在他人和團隊角度上換位思考,感受不同的角色和思考角度,減少對自我中心的依賴。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大班幼兒正處于科學解決問題思維和能力快速發展階段。首先,當面對幼兒的告狀時,教師應當耐心傾聽,并根據具體情況判斷此次告狀是否需要教師介入。如果告狀涉及到幼兒的不良行為,且這些行為可能對幼兒的安全、健康或心理發展產生負面影響時,教師需要及時介入。但如果只是一些小事或小誤會,在幼兒能力范圍之內的,教師可以鼓勵幼兒自行處理。其次,在日?;顒又校處熆山淌谟變簺_突解決的策略,例如直接表達感受、換位思考、妥協、分享合作等,讓幼兒嘗試與同伴共同商議解決方案,逐漸培養其獨立性和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減少不必要的告狀。此外,對于因為想得到教師的關注而告狀的幼兒,教師可先主動給予幼兒關注,讓此類幼兒感受到被重視。而后,對于他們的告狀,教師需區分情況,只做出必要的回應,避免強化幼兒為了引起教師關注的告狀行為。教師還應引導幼兒正確表達需求,告狀并非唯一或最佳途徑,應使用恰當的語言和行為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設計適合女生的活動內容,提高對女生的關注度設計更多適合女生的活動內容女生通常對劇烈的大肌肉動作、力量比拼、競速等活動興趣較低,偏愛精細、靈活的技巧性活動;在物體控制、速度、敏捷性等方面表現較男生差,但在精細運動和平衡技能方面表現良好[[]BarbaraCoiroSpessato,,CarlGabbard,,NadiaValentini,,MaryRudisill.GenderdifferencesinBrazilianchildren'sfundamentalmovementskillperformance【Z】.EarlyChildDevelopmentandCare,2013(7).][[]TanjaMatarma,,HannaLagstr?m,,EliisaL?yttyniemi,,PasiKoski.MotorSkillsof5-Year-OldChildren:GenderDifferencesandActivityandFamilyCorrelates【Z】.PerceptualandMotorSkills,2020(2).]。女生在游戲中同伴合作主動性和合作水平較男生高[]BarbaraCoiroSpessato,,CarlGabbard,,NadiaValentini,,MaryRudisill.GenderdifferencesinBrazilianchildren'sfundamentalmovementskillperformance【Z】.EarlyChildDevelopmentandCare,2013(7).[]TanjaMatarma,,HannaLagstr?m,,EliisaL?yttyniemi,,PasiKoski.MotorSkillsof5-Year-OldChildren:GenderDifferencesandActivityandFamilyCorrelates【Z】.PerceptualandMotorSkills,2020(2).[]王囡.大班幼兒在建構游戲中的合作行為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5(07).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內容時,可以更多地考慮女生的生理和興趣偏好因素,適量減少有關力量與速度比拼等的籃球活動內容,加入與精細運動、平衡技能和同伴合作相關的內容,設計更適合女生參與的活動內容,如窄道平衡運球、定點投籃、手臂合作傳球等,吸引女生對籃球活動的興趣,提高參與積極性。提高對女生的活動表現關注度首先,教師在組織籃球活動時,需提高對女生的活動表現關注度,確保對女生在活動中的參與度、技能掌握、情緒變化等情況進行充分觀察。其次,當女生在籃球活動中遇到問題時,教師應及時給予女生充分的鼓勵和指導,避免她們因感到困難而降低對籃球活動的信心。同時,教師還應及時肯定女生在活動中取得的進步,給她們提高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提高女生的自我效能感,從而增加對籃球活動的興趣,提高女生參與意愿和參與積極性。提高幼兒情緒調控能力,降低競爭壓力提高幼兒情緒調控能力大班幼兒已經具備一定的情緒調控意識,但幼兒情緒調控能力差,不能很好地使用情緒調節策略,導致幼兒在同伴互動中憤怒情緒表現頻繁,需提高幼兒情緒調控能力,減少憤怒情緒的出現。首先,當幼兒出現哭泣、發脾氣、情緒低落等情況時,家長和教師應給予幼兒充分的理解,不可對幼兒進行斥責,而在此時更應關心幼兒,使幼兒明白出現憤怒等消極情緒是正常的,通過提高情緒調控能力,可將消極情緒通過適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其次,提高幼兒使用調節情緒策略的熟練度,以便幼兒能夠在出現消極情緒時及時調控自身情緒。家長和教師可將情緒教育融入角色游戲和日常生活,使幼兒在模擬和真實場景中學習和運用情緒調節策略,創造更多實踐機會,反復練習,提高情緒調節策略使用熟練度。當幼兒成功學習和運用策略時,家長和教師應及時給予幼兒肯定和鼓勵,強化他們在使用情緒調節策略時的情感體驗,提高策略使用積極性。降低籃球活動的競爭壓力籃球活動具有對抗性和競技性強的特點,競爭壓力大,容易激發幼兒勝負欲,當比賽結果不如意時,幼兒易出現憤怒情緒。因此,在活動設計方面,教師應減少比賽形式的設置,以此降低籃球活動的對抗性,降低幼兒在活動中的競爭壓力,營造輕松愉快的活動氛圍。其次,在幼兒的評價與反饋方面,教師在指導幼兒活動時,應著力淡化對比賽勝負的過度關注,轉而將重心置于觀察與贊賞孩子們在活動過程中的個體表現與成長進步,強調參與的過程和收獲,而不僅僅是一次比賽的輸贏。結語幼兒同伴互動對幼兒的成長和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其社會性和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本研究聚焦大班幼兒籃球游戲中的同伴互動,通過觀察幼兒的同伴互動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對此提出建議,得出以下結論:1.大班幼兒籃球活動的同伴互動現狀:在同伴互動類型方面,幼兒中性互動行為頻率最高,其次為友好互動行為,不友好互動行為相對較少;在同伴互動性別方面,幼兒同性互動多,異性互動少,其中男-男互動最多;在同伴互動情緒方面,幼兒表現中性情緒頻率最高,表現積極情緒頻率高于消極情緒,;在同伴互動方式方面,幼兒傾向于采用帶有語言的互動方式,動作互動方式較少被選擇。2.大班幼兒在籃球活動同伴互動中存在的問題:幼兒告狀行為突出;女生參與積極性不高;幼兒憤怒情緒表現頻繁。3.大班幼兒籃球活動同伴互動問題的建議:去幼兒自我中心主義,培養幼兒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設計適合女生的籃球活動內容,提高對女生的關注度;提高幼兒情緒調控能力,降低籃球活動的競爭壓力。

參考文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艾險峰,夏叢,.幼兒籃球促進4~6歲幼兒體能發展的實證研究【C】.2015第十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2015.陳幗眉.學前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482-484.陳露.大班幼兒角色區同伴互動行為研究【J】.教育導刊(下半月),2021,No.708(06):49-54.陳夢雨.大班益智區幼兒同伴互動現狀研究【D】.延邊大學,2022(02).陳友娟.幼兒游戲中的性別差異現象分析【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7,(02):15-19.但菲,馮璐,王瓊.表演游戲對4-6歲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影響【J】.學前教育研究,2009.董豪.西安市城三區幼兒園籃球活動現狀與對策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9(12).杜聰.大班幼兒戶外活動中同伴互動的觀察研究【D】.延邊大學,2019(01).范謙.加強幼兒同伴交往促進幼兒社會化發展【J】.黑龍江教育,2002,(04):42.關曉玉,方建華.大班幼兒建構游戲中同伴互動行為分析【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22,32(01):78-84.華潔瓊.大班角色游戲中幼兒同伴互動行為研究——以F市某幼兒園為例【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7,No.810(03):39-42.李娟,.幼兒園開展籃球教學的優勢和必要性【J】.甘肅教育,2015,(19):54.李麗,吳航.大班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同伴互動特點分析【J】.幼兒教育,2011,No.501,No.502(Z3):57-61.李善英,陳惠婷.大班幼兒角色游戲中同伴互動行為分析及教育對策[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8,34(05):51-55.李淑娟.籃球活動團體教學對幼兒社會退縮的干預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9(04).梁羽佳.幼兒園幼兒籃球體育活動開展的案例研究【D】.渤海大學,2019(11).梁正浩.小籃球運動對幼兒園大班兒童身體素質影響的實驗研究【D】.揚州大學,2020(04).林菁.皮亞杰的兒童“自我中心”理論述評【J】.學前教育研究,2001(1):23-25.凌輝,寧柳,劉淼婷,馮洪,周彩萍,周玉霞,李海斌,張建人.親子游戲促進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發展的個案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23,31(02):491-495.劉晶波.師幼互動行為研究我在幼兒園里看到了什么【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57.劉洋之.角色游戲中小班幼兒同伴互動的個案研究【D】.鞍山師范學院,2017(04).寧科,沈信生,邵曉軍,.學前兒童大肌肉動作發展水平年齡和性別特征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6,(12):1322-1325.彭高玉,梁樑,.芻議在幼兒園開展籃球運動的價值與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17,(29):203+206.錢晶,錢曉雯.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大班幼兒同伴互動的研究【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12,26(12):32-34+118.邱燕,劉桂平,朱小龍,.在幼兒園開展籃球運動的價值與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1,(05):58-60.邱燕,劉桂平,朱小龍.在幼兒園開展籃球運動的價值與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1(05):58-60.阮臣崢,劉英龍,蘇紹慶等.開展不同年齡段幼兒籃球運動的適宜性研究——廣西三幼幼兒籃球基礎運動水平調查【J】.運動精品,2018,37(04):16-18.王春燕,盧樂珍.自由游戲活動中幼兒同伴交往的研究【J】.教育導刊,2002,(Z3):19-22.王囡.大班幼兒在建構游戲中的合作行為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5(07).王振宏,.同伴互動對初中生應對方式的影響【J】.隴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2):86-88.吳媛.大班幼兒競爭性積木游戲的同伴互動策略分析及其教育啟示【D】.華東師范大學,2022(12).武建芬.幼兒自由游戲活動中同伴交往的特點【J】.學前教育研究,2008,No.161(05):35-38.閆海濱.小籃球運動對5-6歲幼兒粗大動作發展影響的實驗研究【D】.山東體育學院,2021(08).楊張偉.芻議幼兒籃球活動開展的形式和內容【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11):197+200.姚偉.戶外積木游戲中5-6歲幼兒同伴互動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20(04).張杰.體育游戲何以提升幼兒同伴交往能力?——基于自我決定理論的視角【J】.中國教育學刊,2023,No.365(09):85-88+95.張文新,林崇德.兒童社會觀點采擇的發展及其與同伴互動關系的研究【J】.心理學報,1999,(04):418-427.張曉琳.大班幼兒建構游戲的同伴互動行為研究【D】.廣東技術師范大學,2023.張學欣.中班戶外自主體育游戲中幼兒同伴互動研究【D】.吉林外國語大學,2023(10).張宇晴.球類游戲活動促進中班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發展的實踐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22.張玉倩.戶外自主游戲中小班幼兒同伴互動行為研究【J】.教師,2023,No.548(29):87-89.朱振忠.小籃球運動對5-6歲幼兒基本運動能力及同伴交往能力影響的實驗研究【D】.南寧師范大學,2022.ArtinGoncu.DevelopmentofIntersubjectivityintheDyadicPlayofPreschoolers.InEarlyChildhoodResearchQu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