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0屆高三地理核心素養訓練:氣壓帶與風帶
一、單選題
讀《全球降水量隨緯度變化示意圖》,回答1-2題。
1700<6*①____
1500
1250
1翎000同,_r
250
北--------
80°60°50°40°30°20°10°0°10°20°30。40°50°60°800
1.圖中①處降水多的原因是
A.多上升氣流B.多下沉氣流C.多氣旋控制D.寒流影響
2.圖中④處的盛行風向是
A.西北風B.西南風C.東北風D.東南風
【答案】1.A2.B
【解析】
1.讀圖,根據圖示的緯度,結合氣壓帶、風帶分布規律,圖中①處位于赤道附近,對應的
是赤道低氣壓帶,盛行上升氣流,受其影響降水偏多,A對。多下沉氣流控制區和寒流影響
是少雨區,BD錯。赤道附近地轉偏向力小,氣旋少,C錯。故選A。
2讀圖,根據緯度,圖中④處位于50。S-60。S之間,是北半球的西風帶范圍內,盛行風向
是西南風,B對。A、C、D錯。故選B.
存在于高原周圍地區、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氣環流,稱為高原季風。下圖中箭頭表示青藏高
原形成的高原季風方向。讀下圖,完成3-5題。
3.高原季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氣壓帶與風帶的季節移動
B.高原面與海洋表面的熱力差異
C.高原表面植被的季節變化
D.高原面與周圍自由大氣之間的熱力差異
4.上圖中表示夏季風的是()
A.a、bB.b、cC.c、dD.a、d
5.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風()
A.削弱了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
B.削弱了東亞季風,加強了南亞季風
C.加強了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
D.加強了東亞季風,削弱了南亞季風
【答案】3.D4.B5.C
【解析】
3.高原季風形成的主導因素是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積大,高原面與周圍自由大氣之間的熱
力差異明顯,D對。氣壓帶與風帶的在大陸上被切斷,A錯。高原面與海洋表面高差大,距
離遠,B錯。高原表面植被少,季節變化影響小,C錯。
4.夏季高原面升溫比周圍大氣升溫快,氣壓較低,風由周圍吹向高原面。圖中表示夏季風
的是be,B對。ad表示冬季風,A、C、D錯。
5.結合上題分析,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風與東亞、南亞冬夏季風風向一致,
加強了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C對。A、B、D錯。
地球上中緯度地區大陸西岸盛行西風。圖為南北半球中緯度西風風速分布圖。完成5~6題。
5.圖中中緯度地區西風()
A.風速北半球比南半球大
B.風速差異北半球比南半球小
C.最大風速冬夏變率北半球比南半球小
D.緯度范圍北半球比南半球廣
6.造成南北半球中緯度西風強弱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A.北半球海面狹窄,地轉偏向力強
B.南半球海面寬廣,海面溫度偏高
C.北半球海面狹窄,季節性高低氣壓系統缺少
D.南半球海面寬廣,氣壓帶基本上呈帶狀分布
5.B6.D[解析]第5題,讀圖可知,北半球中緯度地區西風風速和風速差異都比南半球的
小,最大風速冬夏變率比南半球大,分布的緯度范圍北半球比南半球窄。第6題,地球是一個
球體,南北半球緯度相同的地區地轉偏向力相當;北半球陸地面積大,季節性高低氣壓系統
強盛。廣闊的陸地面積、起伏的地形、氣壓形勢的季節變化對西風氣流的運動影響大。南
半球海洋面積廣闊,下墊面物理性質比較均一,氣壓帶、風帶大致沿緯線呈帶狀分布,西風風
速比北半球的大,風向也更為穩定。
圖為北半球某日2時海平面氣壓分布圖(單位:百帕)。讀圖,回答7~8題。
7.據圖推斷()
A.北京風速大,風向偏東南
B.甲地可能出現強降水天氣
C.極地氣溫低,氣壓值最高
D.熱帶太平洋洋面生成臺風
8.依據氣壓分布,該日最接近()
A.冬至B.小滿C.夏至D.立秋
7.B8.A[解析]第7題,由圖可知,甲地受低壓控制,因此有可能出現強降水天氣;此時北
京附近等壓線稀疏,風力較小,且盛行偏北風;結合圖中等壓線數值可知,氣壓值最高處沒有
出現在極地地區;由圖可知,此時熱帶太平洋洋面沒有臺風生成。第8題,由圖可知,此時亞
歐大陸中部主要形成高壓,中高緯海洋上形成低壓,因此該日最接近的節氣為冬至。
讀三圈環流局部示意圖,完成9~10題。
圖例
,等高面
帶狀氣壓區
垂直氣流
9.關于圖中a、b、c、d四地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a地等壓面向上隆起②b地空氣受熱上升
③c地氣壓高于b地氣壓④d地氣壓最低
A.①@B.①④C.@@D.③④
10.若a地為副熱帶地區,則Q地的風向可能是()
①東北風②東南風③西北風④西南風
A.①@B.③④C.①@D.②④
9.B10.D[解析]第9題,結合圖示知,由于大氣垂直運動,近地面a地氣流下沉,為高壓,
等壓面向上隆起,而b地為低壓,等壓面向下凸出。根據氣壓分布規律知,四地氣壓大小應為
a>b>u>do根據圖示并不能確定b地氣流上升是由空氣受熱引起的。第10題,若a地為副熱
帶地區,則當其位于北半球時,b地為北半球副極地低氣壓帶,那么Q地位于北半球西風帶,
其風向為西南風;當a地位于南半球時,Q地位于南半球信風帶,其風向為東南風。
圖為某時段全球氣壓帶、風帶緯度位置示意圖。完成11~12題。
30*
甲
\風帶\
11.有關甲、乙兩氣壓帶所處位置及成因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甲:南半球,熱力原因B.甲:北半球,動力原因
C.乙:南半球,動力原因D.乙:北半球,熱力原因
12.此時的月份最可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11.C12.A[解析]第11題,根據圖示的風向并結合圖示的緯度信息可知,圖示位于南半
球,甲、乙分別為副熱帶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均為動力原因形成的。第12題,根據
圖示信息,此時氣壓帶、風帶位置偏南,說明太陽直射點位置偏南,為北半球的冬季。
讀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示意圖,回答13—14題。
30°
M\\\\\\X\帶
■30"60°
////////氣壓帶
①②④
13.圖中氣壓帶和風帶由南向北排序正確的是
A.②①??B.②③??C.④③?@D.④①③②
14.有關圖示氣壓帶和風帶的敘述,正確的是
A.風帶a和c之間的區域終年溫和濕潤
B.氣壓帶M和風帶b交替控制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C.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伏旱天氣與氣壓帶M無關
D.南亞夏季風的形成與風帶c的北移有關
13.C14.D【解析】第13題,根據圖中各風帶的風向及所處的緯度,可以判斷①為北半
球的副熱帶高氣壓帶和東北信風帶;②為北半球的副極地低氣壓帶和盛行西風帶;③為南
半球的副熱帶高氣壓帶和東南信風帶;④為南半球的副極地低氣壓帶和盛行西風帶。
第14題,①為北半球的副熱帶高氣壓帶和東北信風帶;②為北半球的副極地低氣壓帶和盛
行西風帶;③為南半球的副熱帶高氣壓帶和東南信風帶;④為南半球的副極地低氣壓帶和
盛行西風帶,南亞夏季風的形成與風帶c的北移有關。
讀“全球部分氣壓帶和風帶示意圖”,回簽15—16題。
90*
15.圖中所示的氣壓帶名稱是()
A.赤道低氣壓帶B,副極地低氣壓帶
C.副熱帶高氣壓帶D.極地高氣壓帶
16.下列讀圖分析正確的是()
A.此圖為北半球B.圖示季節為北半球夏季
C.甲處盛行東南風D.此時南亞盛行東北風
15.C16.D【解析】第15題,從圖中可以看出,該氣壓帶位于30°附近,為副熱帶高氣
壓帶,所以C正確。第16題,從圖中可以看出,此圖以南極為中心,此時氣壓帶、風帶位
置南移,為北半球冬季,南亞盛行東北風,所以D正確,
讀“赤道低氣壓帶位置年變化曲線圖”完成17—18題。
17.導致赤道低氣壓帶位置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A.黃赤交角的存在B,高低緯度間的受熱不均
C.地球的自轉運動D.海洋和陸地分布的差異
18.據圖可知赤道低氣壓帶影響北半球的時間長于南半球,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北半球的陸地面積大于海洋面積B.北半球的夏半年時間長于南半球
C.南極是世界最寒冷的地帶D.北半球的陸地面積大于南半球
17.A18.D【解析】第17題,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陽直射點發生南北向的周期變化,
使得地球的上氣壓帶和風帶也隨之發生南北向的周期變化。太陽直射點移向北半球,全球
的氣壓帶和風帶,也隨之向北移動;反之向南移動。圖中赤道低氣壓帶位置變化的根本原
因是黃赤交角的存在。故選A。第18題,由于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陸地相比海洋增溫快。
由于北半球陸地面積廣大,夏季增溫強烈,使南北半球氣壓梯度力增大,更加強了越過赤
道的西南風的勢力,使赤道輻合帶向北推移到赤道與北緯12?15°之間。赤道輻合帶向
北移動幅度大,控制范圍廣,因此降水量多。由于南半球陸地面積小,海洋面積大,吸收
太陽能量的熱容量大,夏季增溫慢,與北半球相比,西北風形成的氣壓梯度力小,赤道輻
合帶向南移動幅度小,大致位于赤道與南緯5°附近之間地區,控制的地區范圍比北半球
小,所以降水量較少。所以赤道低氣壓帶影響北半球的時間長于南半球的主要原因是北半
球的陸地面積大于南半球。故選D。
圖為亞歐大陸東部某季節氣壓狀況示意圖。讀圖回答21~22題。
21.圖示季節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天氣狀況可能是()
A.陰雨連綿的梅雨天氣
B.炎熱干燥的伏旱天氣
C.受熱帶氣旋的影響
D.受冷空氣的影響
22.當P天氣系統強盛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地中海沿岸地區溫和多雨
B.卬度半島受西南季風影響
C.巴西高原一片枯黃景象
D.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多暴雨
21.D22.A[解析]第21題,圖示亞歐大陸內部受高壓控制,則表示北半球冬季。長江中
下游地區梅雨天氣出現在6、7月,伏旱為7、8月,熱帶氣旋主要出現在夏秋季節,據此確定
正確結論。第22題,P強盛時為北半球冬季,印度半島受東北季風影響;巴西高原此時為雨季,
一片蔥蘢;我國北方多降雪天氣;地中海地區溫和多雨。
由于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幾內亞灣北部的陸地月平均氣溫始終高于幾內亞灣海域。幾內亞灣
以北的西非赤道低壓是赤道低氣壓帶的一部分,它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其最南位置
在5。N附近。布埃亞被稱為“非洲雨極”。圖為非洲局部圖。據此完成23~24題。
23.布埃亞有“非洲雨極”之稱,與其成因沒有關聯的是()
A.山地迎風坡多地形雨
B.受西非赤道低壓影響
C.西南季風風向與海岸垂直
D.北赤道暖流增溫增濕
24.R、Q兩地()
A.1月R地盛行西南風,Q地盛行東南風
B.7月R地盛行東北風,Q地盛行西北風
C.7月R地盛行東北風,Q地盛行東南風
D.7月R地盛行西南風,Q地盛行西南風
23.D24.A[解析]第23題,布埃亞位于山地迎風坡,多地形雨;受西非赤道低壓影響,多
對流雨。其附近西南季風風向與海岸垂直,抬升作用強,形成的降水多。當地受幾內亞暖流
影響。第24題,讀題干,該區域赤道低氣壓帶最南位置在5。N附近,位于R、Q地北側;南北
半球信風都最終吹向赤道低氣壓帶,則Q地終年受東南信風帶控制,吹東南風,排除B、D;東
南信風越過赤道后受北半球地轉偏向力影響向右偏,形成西南風,吹過R地。故選Ao
二、綜合題
25.根據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圖為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
材料二圖為某地氣候資料圖。
材料三圖為兩大洲的緯度分布組合示意圖。
(1)讀材料一,該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位于半球。在材料三中,D地的氣候主要是
受圖中氣壓帶或風帶(填數碼)的控制而形成的。
(2)判斷材料二所表示的氣候類型的名稱,說明其分布的規律,并判斷材料三中的A、B、C、D
四地中哪一地屬于這種氣候類型。
(3)讀材料三,分析圖中陰影部分表示的氣候類型在A地分布面積比B地大的原因。
(4)讀材料三,簡要評價A地氣候條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答案]⑴北②⑤
(2)氣候類型: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規律:南北緯40°~60°的大陸西岸。C地。
(3)A地沒有阻擋西風深入的高大地形,且地中海深入大陸之間,利于西風氣流深入大陸內
部;B地有高大的南北向沿海山脈,阻擋了西風氣流的深入。
(4)有利:熱量充足,光照強。不利:雨熱不同期,作物生長期降水稀少。
[解析]第(D題,結合風向與水平氣壓梯度力的關系可以判斷半球位置。D地氣候為熱帶沙
漠氣候,其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的影響形成,據圖根據所學知識即可作出正
確判斷。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版事業單位員工聘用合同模板
- 2025年度人力資源事務代理服務合同
-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化學教學測量與評價》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云南省保山市重點達標名校2025屆初三寒假延長作業數學試題含解析
- 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力學Ⅱ》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風景園林建筑設計1》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中小企業勞動合同終止與解除條款2025
- 天津體育學院《生物技術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園藝生物技術》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石化職業技術學院《隨機過程》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豬場出售合同協議
- 廣東省能源集團西北(甘肅)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2025
- 國家能源集團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鄂爾多斯煤制油分公司招聘筆試題庫2025
- 2025年上半年內蒙古森工集團公開招聘工勤技能人員605名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駐村隊員個人工作總結
- 計量標準器具管理制度
- 浙江省臺州市2025屆高三下學期4月二模試題 英語 含解析
- 第三單元 運算律 單元測試 人教版 數學 四年級下冊
- 2024-2025學年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下學期全冊教案
- 4.3.1 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課件人教版(2024)七年級下冊
- 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4.3.2圖形的放大與縮小練習卷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