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0第12講種群和群落一、選擇題1.(2024·江蘇)下列關于種群和群落的敘述,正確的是()A.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種群內出現個體變異是普遍現象B.退耕還林、退塘還湖、布設人工魚礁之后都會發生群落的初生演替C.習性相像物種的生活區域重疊得越多,對資源的利用越充分D.兩只雄孔雀為吸引異性爭相開屏,說明行為信息能夠影響種間關系解析種群是生物進化與繁殖的基本單位,自然狀態下由于存在突變與基因重組,因此種群內出現個體變異是普遍現象,A項正確。初生演替是指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是被徹底殲滅了的地方發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從原來有的植被雖然已經不存在,但是原來有的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有植物的種子和其他繁殖體的地方發生的演替;退耕還林、退塘還湖、布設人工魚礁后原來的生存環境中仍有植被存在,其發生的群落演替屬于次生演替,B項錯誤。習性相近的物種的生活區域在肯定范圍內重疊的越多,種間競爭越激烈,對資源的利用就越不充分,C項錯誤;兩只雄性孔雀為吸引異性爭相開屏,說明生物種群的繁衍,離不開信息的傳遞,D項錯誤。答案A2.(2024·江蘇)如圖是一種酵母菌通氣培育的生長曲線,a、b是相同培育條件下兩批次培育的結果,下列敘述合理的是()A.a批次中可能有大量細菌污染B.b批次的接種量可能高于a批次C.t1時兩批次都會產生較多的乙醇D.t2時兩批次發酵液中養分物質剩余量相同解析由于是通氣培育,酵母菌在有氧條件下大量繁殖,數量增長較快;假如大量細菌污染a批次,則由于細菌是原核生物,繁殖速率較快,檢測結果中的細胞密度應當包含酵母菌和細菌的密度,密度應當增加更快,與a批次細胞密度t1時增加速率較慢不符,A項錯誤。由于培育條件相同,而b批次在t1時增長速率較快,可能是接種量較高,酵母菌更快進入對數期,B項正確。由于題目已經明確是通過培育,而乙醇是酵母菌無氧呼吸的產物,故該培育過程中不會產生較多的乙醇,C項錯誤。t2時a批次酵母菌剛進入穩定期,而b批次在t2之前已經進入穩定期,消耗了更多的養分物質,所以b批次發酵液中養分物質剩余量更少,D項錯誤。答案B3.(2024·永州三模)某島嶼上有甲、乙兩種植物依靠一種蜂鳥傳粉。甲種植物的花蕊蜜管直而短,乙種植物的花蕊蜜管則彎而深。雌鳥的長鳥喙適于在長而彎曲的花蕊蜜管中采蜜,雄鳥的短鳥喙適于在短小筆直的花蕊蜜管中采蜜。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甲、乙兩種植物花蕊蜜管形態的差異是因蜂鳥采蜜導致的變異B.花蕊蜜管形態與鳥喙長度相適應是突變和基因重組的結果C.蜂鳥在不同植物上采蜜緩解了蜂鳥間的種間競爭D.蜂鳥的種群密度和性別比例會影響甲、乙兩種植物的種群密度解析甲、乙兩種植物花蕊蜜管形態的差異是突變導致的,但這種突變不是蜂鳥采蜜導致的,蜂鳥采蜜只能對其進行選擇,A項錯誤;花蕊蜜管形態與鳥喙長度相適應是共同進化的結果,B項錯誤;蜂鳥在不同植物上采蜜緩解了蜂鳥間的種內斗爭,而不是種間競爭,C項錯誤;蜂鳥的種群密度和性別比例會影響甲、乙兩種植物的種群密度,D項正確。答案D4.(2024·太原二模)下列有關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海洋捕魚時,剩余魚的數量應為eq\f(K,2)左右B.出現過植被的地方,群落只能發生次生演替C.合理砍伐、科學澆灌和投放餌料均能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D.利用昆蟲信息素誘捕或警示有害昆蟲,降低其種群密度屬于生物防治解析種群數量為eq\f(K,2)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所以海洋捕魚時,剩余魚的數量保持在eq\f(K,2)時,可使魚類資源的更新實力不受破壞,A項正確;原來存在過植被的地方,假如被徹底破壞后再發生演替則為初生演替,B項錯誤;合理砍伐、科學澆灌和投放餌料均能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C項正確;利用昆蟲信息素誘捕或警示有害昆蟲屬于生物防治,能降低害蟲的種群密度,D項正確。答案B5.(2024·沈陽三模)下列有關物種、種群和群落的敘述正確的是()A.凡是能夠交配產生后代的生物就是一個物種B.不同群落中同種生物種群的環境容納量相同C.在裸巖上進行初生演替時首先定居的是地衣D.物種豐富度是指一個群落中生物個體的多少解析同一物種是在自然條件下可以相互交配并且產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馬和驢可以交配產生后代騾子,但是騾子不行育,所以馬和驢不屬于同一物種,A項錯誤;不同群落中同種生物種群的環境容納量不相同,環境容納量與環境有關,B項錯誤;在裸巖上進行初生演替時首先定居的是地衣,C項正確;物種豐富度是指一個群落中生物種類的多少,不是指個體數量,D項錯誤。答案C6.美國白蛾是一種外來入侵物種,對農作物、果樹等造成了嚴峻的危害。科學家利用多角體病毒(NPV)防治該害蟲,美國白蛾入侵后,其種群數量變更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a→b年間美國白蛾種群數量呈“S”型增長B.美國白蛾的引入會使當地生物多樣性增加C.c年后,美國白蛾種群的基因庫組成與b年時相同D.從進化的角度看,c年后美國白蛾和NPV發生了共同進化解析據柱形圖可知,a→b年間美國白蛾種群增長率保持不變,種群數量不斷增大,呈“J”型增長,A項錯誤;美國白蛾是一種外來入侵物種,對農作物、果樹等造成嚴峻的危害,故美國白蛾的引入會使當地生物多樣性削減,B項錯誤;c年后,美國白蛾種群在大小等方面與b年時不同,所以白蛾種群的基因庫組成與b年時也不同,C項錯誤;從進化的角度看,c年后美國白蛾與該病毒和當地物種相互適應、共同進化,D項正確。答案D7.下圖是某森林在遭遇火災完全燒毀前后植被的分布及變更狀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a~b段,三類植物呈斑塊鑲嵌分布屬于水平結構B.b~d段,由于森林完全燒毀發生的演替屬于初生演替C.群落演替過程中,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始終增加D.b~d段群落演替的過程中,群落的優勢種沒有發生變更解析由于環境和人為因素影響,三類植物呈斑塊鑲嵌分布屬于群落的水平結構,A項正確;b~d段,由于森林完全燒毀發生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B項錯誤;群落演替過程中,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漸漸增加,最終趨于穩定,C項錯誤;b~d段群落演替的過程中優勢種不斷發生變更,D項錯誤。答案A8.(2024·樂山三模)探討種群數量的變更規律及影響因素,對于有害動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資源的愛護和利用,以及瀕危動物種群的挽救和復原,都有著重要意義。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自然生態系統中的種群數量,多數是“S”型增長,極少數是“J”型增長,沒有第三種B.通過治理環境,降低有害動物環境容納量,是有害動物防治的最長久有效,而且不產生污染的措施C.瀕危動物愛護措施中的就地愛護,其原理是通過殲滅捕食者,引入被捕食者而增加K值D.自然生態系統中的種群數量增長曲線,多數是“S”型增長的緣由是天敵總是無處不在解析自然生態系統環境條件是有限的,因此,種群不行能依據“J”型曲線無限增長,A項錯誤;通過治理環境,降低有害動物環境容納量,是防治有害動物的最長久有效,而且不產生污染的措施,B項正確;就地愛護的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愛護區,是愛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C項錯誤;“S”型增長的緣由是多方面的,其最主要的因素是資源和空間等因素的影響,天敵只是其中一個影響因素,D項錯誤。答案B9.(2024·岳陽樓區校級一模)如圖是同一群落中甲、乙兩個種群誕生率與死亡率的比值隨時間變更的曲線。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t2→t4,乙種群的種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B.t1和t4時刻,乙種群的增長率等于1.0C.t2和t4時刻,甲、乙種群的種群密度相同D.據圖可得出的結論有甲與乙是捕食關系解析t2→t4,乙種群的誕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始終大于1,種群數量始終在增加,種群密度上升,A項錯誤;t1和t4時刻,種群的增長率是誕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而不是比值,B項錯誤;曲線圖僅表示的是誕生率與死亡率的比值,無法確定甲、乙種群的數量,因此不能比較兩個種群密度的大小,C項錯誤;據圖可得出甲先增先減,乙后增后減,甲與乙是捕食關系,D項正確。答案D10.(2024·山東模擬)已知甲種群與乙種群存在生殖隔離。隨時間變更,甲、乙種群個體數量比的變更曲線如圖所示。據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①甲、乙兩種群為競爭關系②C點之前甲種群的增長速率大于乙種群③D點時,乙種群數量達到K值④甲、乙兩種群之間不存在基因溝通A.①④ B.②③C.①② D.③④解析甲種群與乙種群存在生殖隔離,說明是兩個物種。題圖顯示:隨時間的推移,甲、乙種群個體數量比先增加后減小,最終降為零,說明甲、乙兩種生物的生存實力不同,呈現誓不兩立的差異性變更,由此可推斷甲、乙兩種群為競爭關系,①正確;B點到C點之間,甲、乙種群個體數量比漸漸下降,說明甲種群的增長速率小于乙種群,②錯誤;D點時,甲種群的數量降為零,乙種群數量不肯定達到K值,③錯誤;甲種群與乙種群存在生殖隔離,說明是兩個物種,甲、乙種群之間不存在基因溝通,④正確。答案A11.(2024·岳麓區校級模擬)如圖是種群增長速率與時間關系的變更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曲線揭示了種群數量變更只與時間有關而與其他變量無關B.該曲線CD段雖然呈下降趨勢,但種群數量仍舊在緩慢增加C.該曲線可表示在密閉容器中培育酵母菌的種群數量變更D.若該種群為海洋經濟魚類,則捕撈該魚的最佳時間在E時期解析據圖分析,種群數量變更與時間有關系,另外也與捕食者和競爭者等有關,A項錯誤;該曲線CD段雖然呈下降趨勢,但是種群的增長速率仍舊大于零,種群數量仍舊在緩慢增加,B項正確;由于代謝產物的積累、pH變更、溶解氧不足等緣由,密閉容器中培育的酵母菌的種群數量在后期可能削減,增長速率為負值,C項錯誤;若該種群為海洋經濟魚類,則捕撈該魚的最佳時間在D時期,D項錯誤。答案B12.甲、乙、丙是食性相同、不同種的蝌蚪,三者之間無相互捕食關系。某探討小組在4個條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數量不等的同種捕食者,一段時間后,各池塘中3種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池塘編號捕食者數量/只蝌蚪存活率/%甲乙丙1087740225830253442321148203710下列推想不合理的是()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蝌蚪的種間競爭結果可能受捕食者影響C.無捕食者時,蝌蚪的種間競爭可能導致乙消逝D.隨著捕食者數量增加,乙可獲得的資源削減解析隨著池塘捕食者數量的增加,甲、丙蝌蚪存活率降低、乙存活率上升,說明捕食者的食物主要是甲和丙,隨著捕食者數量增加,乙可獲得的資源增加,A項正確、D項錯誤;三種蝌蚪由于有相同的食物來源和生存空間而構成競爭關系,但捕食者的介入變更了它們原來的競爭狀況,B項正確;無捕食者時,乙蝌蚪的存活率最低,說明無捕食者時乙的競爭力最弱,乙可能消逝,C項正確。答案D二、非選擇題13.(2024·貴陽二模)在某一農田生態系統中,大面積單一種植某種農作物(甲)可導致害蟲A的暴發。改成條帶狀合理地間作當地另一農作物乙后,乙生長良好,害蟲A的暴發也受到了抑制。請回答下列問題:(1)植保員對害蟲A進行監測和預報時,首先要對________進行調查探討,通常,在害蟲防治過程中,若運用性引誘劑誘殺雄蟲,變更性別比例以降低________;若運用黑光燈誘捕害蟲以降低害蟲的密度,對害蟲A而言,黑光燈對其傳遞了________信息。(2)從群落結構看,間作后主要變更了群落的________;乙的出現使害蟲A的環境容納量________(填“上升”或“不變”或“下降”)。解析種群密度是種群數量的最基本特征,植保員對害蟲A進行監測和預報時,首先要對種群密度進行調查探討,通常,在害蟲防治過程中,若運用性引誘劑誘殺雄蟲,變更性別比例以降低誕生率;黑光燈誘捕害蟲以降低害蟲的密度,對害蟲A而言,黑光燈對其傳遞了物理信息。(2)已知某一農田生態系統中,大面積單一種植某種農作物(甲)可導致害蟲A的暴發,由題中“改成條帶狀合理地間作當地另一農作物乙”可知,從群落結構看,間作后主要變更了群落的水平結構;乙生長良好,害蟲A的暴發受到了抑制,因此乙的出現使害蟲A的環境容納量降低。答案(1)(害蟲A的)種群密度誕生率物理(2)水平結構下降14.(2024·大連二模)生態學家高斯取相等數目的雙小核草履蟲和大草履蟲,用一種桿菌為飼料,放在某個容器中進行單獨培育和混合培育,培育條件相同,且這兩種草履蟲都沒有分泌殺死對方的物質。結果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圖A中,雙小核草履蟲種群增長曲線為“____”型,大草履蟲種群的增長速率在第8天時比第4天時有所________(填“增加”或“降低”)。圖中的K1________(填“>”“=”或“<”)K2。(2)依據圖B可知,生物種間競爭的結果可以表現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此外還常表現為________。(3)高斯混合培育試驗中,雙小核草履蟲和大草履蟲都以一種桿菌為食,大草履蟲因競爭解除而死亡。某林區的貓頭鷹和老鷹都以嚙齒類動物為食,可是它們都生存了下來。該林區貓頭鷹和老鷹可以共存的緣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兩點)。解析(1)由圖A可知,雙小核草履蟲種群增長曲線為“S”型,大草履蟲第4天的增長速率大于第8天時的增長速率。雙小核草履蟲單獨培育時的環境容納量是K1,混合培育時的環境容納量為K2,混合培育時由于食物、空間的限制,環境容納量會變小,故K1>K2。(2)依據圖B可知,大草履蟲和雙小核草履蟲之間的競爭結果可以表現為一方占優勢、另一方處于劣勢甚至死亡,競爭還常表現為相互抑制,如草原上的牛和羊。(3)老鷹在白天活動,貓頭鷹在夜間活動,二者的活動時間不同,食物也不完全相同,故該林區貓頭鷹和老鷹可以共存。答案(1)S降低>(2)一方占優勢、另一方處于劣勢甚至死亡相互抑制(3)兩個物種活動時間不同,兩個物種的食物不完全相同15.(2024·成都模擬)鴨為雜食性水禽,可捕食稻田中的害蟲和雜草。稻鴨共育是我國生態農業中的一種常見模式?;卮鹣铝袉栴}:(1)采納樣方法調查稻田中某種雜草的種群密度時,選取樣方的關鍵是________。調查稻田中某些害蟲的種群密度不宜采納樣方法,緣由是這些害蟲______________________。稻田生態系統中,鴨和害蟲的種間關系是__________。(2)稻鴨共育后,稻田生態系統中的能量可以更多地流向對人類有益的部分,緣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兩個方面)。解析(1)采納樣方法調查稻田中某種雜草的種群密度,應做到隨機取樣,使調查數據更接近于真實狀況。稻田中的蝗蟲等害蟲活動實力強、活動范圍廣,調查其種群密度不宜采納樣方法。稻田生態系統中,鴨捕食害蟲,同時鴨、害蟲均取食水稻葉片,故二者之間存在捕食和競爭關系。(2)稻鴨共育后,鴨捕食害蟲和雜草,可使水稻產量增加;害蟲和雜草中的能量可通過鴨流向人類,從而使稻田生態系統中的能量可以更多地流向對人類有益的部分。答案(1)隨機取樣活動實力強、活動范圍廣捕食和競爭(2)鴨捕食害蟲和雜草,可使水稻產量增加;害蟲和雜草中的能量可通過鴨流向人類16.(2024·衡水二模)分析下列有關生態方面的實際問題。紫莖澤蘭是我國危害嚴峻的外來入侵植物,調查其在不同入侵生境中的生長狀況,結果如表。入侵生境幼苗密度/(株/m2)成熟植株密度/(株/m2)成熟植株高度/cm草地468123120人工林54895115自然林6886484(1)從不同生境的幼苗密度來看,最相宜紫莖澤蘭定居的生境是________;從成熟植株的密度和高度來看,最簡單受紫莖澤蘭入侵的生境是________;綜合來看,與草地和人工林相比自然林具有較強的________穩定性。(2)澤蘭實蠅是紫莖澤蘭的專食性天敵。澤蘭實蠅將卵產在植株的莖尖,孵化后的幼蟲蛀食幼嫩部分,并在植株頂端形成蟲癭,阻礙植株生長和繁殖。兩者的種間關系屬于________。(3)探討人員在調查某一沙地的植被演替時發覺,隨著演替的進行,單位面積灌木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藤制品企業的品牌形象傳播策略考核試卷
- 電機在消防設備的緊急響應考核試卷
- 人教版《分數的概念與應用》課件
- 谷物儲存的糧食儲存容量提升考核試卷
- 塑料制品的環保法規遵守考核試卷
- 新車上戶需要什么手續和上戶流程
- 環境衛生課件
- 網絡安全防護在能源交易平臺的數據保護評估考核試卷
- 耐火土石礦山綠色開采與循環經濟考核試卷
- 2025年石英或云母填充塑料項目建議書
- 2025年云計算與大數據技術考試試題及答案
- 納西族文化課件
- 水利水電工程技術術語全
- 2024-2025教科版科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測試卷及答案
-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紀律處分條例試行解讀學習
- 醫療器械研究報告醫療器械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5年)
- 數字孿生技術在智慧能源系統中的挑戰與機遇
- 拋石專項施工方案
- 電力增材再造技術的創新與發展
- 話劇導演合同協議
- 客服代理合同協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