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高考語文模擬測試卷(上海專用)(解析版)_第1頁
2024屆高考語文模擬測試卷(上海專用)(解析版)_第2頁
2024屆高考語文模擬測試卷(上海專用)(解析版)_第3頁
2024屆高考語文模擬測試卷(上海專用)(解析版)_第4頁
2024屆高考語文模擬測試卷(上海專用)(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高考語文模擬測試卷(上海專用)(解析版)

2024年高考語文模擬測試卷(上海專用)

考生注意:

1.本場考試時間150分鐘,滿分150分。

2.所有作答務必填涂或書寫在答題紙上與試卷題號對應的區域,

不得錯位。在試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3.用2B鉛筆作答選擇題,用黑色字跡鋼筆、水筆或圓珠筆作答

非選擇題。

積累應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

(1)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o”

(《論語》)

(2),何時可掇?((東漢)曹操《》)

(3)王藕之與友人在蘭亭飲酒賦詩,開始很興奮,隨后沉浸到

對生與死等問題的思考中;他在《蘭亭集序》中評判老莊生死觀的一

句是“,

【答案】①.異乎三子者之撰②.明明如月③.短

歌行④.固知一死生為虛誕⑤.齊彭揚為妄作

【解析】【詳解】木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

錯字有:“撰”死生”“誕"殛”。

2.按要求完成題目。

(1)請根據下面語段的內容與邏輯關系選出對橫線處語句排序

正確的一項()

在鄉土社會中欲望經了文化的陶冶可乂作為行為的指導,結果是

印合于生存的條件。,鄉土文化中微妙的配搭可以

說是天工,而非人力,雖則文化是人為的。,那就

是如果環境變了,人并不能做主動的有計劃的適應,只能如孫末楠所

說的盲目地經過錯誤與試驗的公式來找新的辦法。鄉土社會環境不很

變,因之文化變遷的速率也慢,人們有時間可以從容地做盲目的試驗,

錯誤所引起的損失不會是致命的。,其實一直到目

前,像美國那樣發達的文化里,那樣復雜的社會里,居然還有這樣大

的勢力在反對計劃經濟。O出起亂子來,卻非

同小可了。社會變動得快,原來的文化并不能有效地帶來生活上的滿

足時,人類不能不推求行為和目的之間的關系了。這時發現了欲望并

不是最后的動機,而是為了達到生存條件所造下的動機。

①這種不自覺的印合,有它的弊病

②但是這時候要維持鄉土社會中所養成的精神是有危險的了

③但是這種印合并不是自覺的,并不是計劃的

④這里我們把生存的條件變成了自覺,自覺的生存條件是“需要”,

用以別于“欲望”

⑤在工業革命的早期,思想家還可以把社會秩序交給“冥冥中那

只看不見的手”

A.②③①⑤④B.③①②⑤④C.③①⑤②④D.③①⑤④②

(2)繁花老師在元宵節收到學生小明發來的微信祝福,他發現

短短數行,雖然風格古雅,但也多有用詞不確的地方。請選出下列用

詞正確的一項()

吾師膝下:值此甲辰元日,萬家燈火。仰觀朗月,念吾師教澤綿

長,謹奉短札,聊書數語,以宣誠心:愿吾師龍行勰矗、生活、前

程弱翳,事業領領c門生小明即頌教安!

A.吾師膝下B.甲辰元日C.前程霸霸D.門生小明即頌教安

【答案】(1)C(2)D

【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語句復位的能力。

第一空:根據前句“結果是印合于生存的條件”與后句“鄉土文

化中微妙的配搭可以說是天工,而非人力”可知,此空應填的句意前

承“印合”后接“天工”非人力”,表達的意思應是“在鄉土社會中欲

望經了文化的陶冶可以作為行為的指導”的這種印合不是人自覺計劃

而生的,故選③。

第二空:承接前文繼續談“不自覺的印合”,后文則是談其中的

弊病,故選①。

第三空:根據“其實一直到目前“居然還有這樣大的勢力在反對

計劃經濟”可知,此空應表達的意思是在“以前”非計劃經濟,任由

自然的安排”,故選⑤。

第四空:前文談反對計劃經濟的精神,后文談出起亂子來,此空

應是過渡,故選②C

第五空:此空在文段的最后,應是最后的總結或結果,故選④。

故選C。

【小問2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得體,準確的能力。

A.膝下:給父母或祖父母寫信時,在開頭的稱呼下面加“膝下”

兩字,表示恭敬,比處用錯了對象。

B.元日是正月初一,此處誤在正月十五元宵節。

C.前程崩崩的含義是前途一片光明,一般用于長輩或平輩的祝福。

D.正確。故選D。

閱讀70分

(一)(16分)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謠言一定是洪水猛獸嗎?

①漢代曾通過“舉謠言”的方式來考核官員。民間歌謠說:“桑

無附枝,麥穗兩歧。張君為政,樂不可支?!背⒂纱送茢鄷r任太守

張堪得民心,就派人去調查證實,后將其評定為好官,可見“謠言”

本為中性詞。似乎是到了近現代,人們才談謠色變,必欲除之而后快,

而互聯網和手機等新媒休的出現更讓人們為謠言的泛濫而憂心忡忡。

那么,謠言到底是不是洪水猛獸?互聯網等新媒體到底會不會成為謠

言的溫床呢?

②這首先需要弄清何為謠言。就語境而言,謠言的最大特征在于

其未經證實卻廣為流傳;就內容而言,謠言折射出來的是人們對現實

世界的假想;而就功能而言,謠言可以讓個體消除疑慮、讓集體解決

問題。所以,有學者提出:謠言是在模糊或危險語境下產生的未經證

實卻正在流傳的說法,它能夠幫助人們弄清事實并控制風險。

③如“可樂瓶中喝到異物”的謠言折射的是人們對工業化的恐懼,

各類艾滋(艾滋西瓜、艾滋牙簽、艾滋燒烤等等)謠言折射的是民眾

對衛生、治安、食安問題的擔憂。在正確信息非常匱乏時,民眾通過

造謠傳謠來釋放焦慮,并進行自我教育。比如,艾滋謠言總是和血有

關,民眾從中獲悉血液是艾滋病毒傳播的一個渠道(也是普通人最有

可能接觸的渠道),因此會更加重視輸血安全。

④謠言從傳播到再傳播之間有“評價”和“變異”階段?!霸u價”

是指我們的大腦會依據已有的線索對信息的真實性做評判,然后傳播

那些我們認為可信(來自可靠的消息源、看上去像是真的、滿足了我

們對現實的假想、反復聽到且少有批駁)的謠言?!白儺悺眲t是為了讓

謠言更符合我們過去的經驗和現在的態度,而對謠言進行改造以便于

再次傳播。謠言在傳播過程中可能會發生三種變異:

(1)削平,指省略大量細節,使謠言變得更簡潔、更容易被理

解和敘述;

(2)添加,指增加新的細節,使謠言變得更加豐滿;

(3)磨尖,指突出、夸大部分細節,使之更符合人們的需要和

想象。

⑤在這些變異中,削平和添加的發生情境是不同的。如果是通過

“人傳人”的方式來傳播一則不那么模棱兩可的謠言,那么謠言會逐

漸被削平;如果是以一種群體參與討論的方式來傳播一則很重要且很

模糊的謠言,那么謠言會被添枝加葉。傳統的謠言研究認為,無論發

生哪些變異,最終結果都是讓謠言變得更加可信。

⑥可謠言傳播的過程僅止于此嗎?謠言在網絡上傳播會帶來不

一樣的結果嗎?互聯網確實便于造謠傳謠,但也便于網民驗證和批駁

謠言。由于我們的記憶容量是有限的,因此在口耳相傳的時候不得不

對謠言進行簡化歪曲。但是,[甲]如果使用互聯網來傳遞謠言,我們

不需要依靠記憶,只要拷貝粘貼就可以原汁

原味地復述謠言了,因此在網絡傳播時,謠言中的細節不會在一

次次傳遞中流失或夸大。此外,[乙]網民還可以利用強大的搜索引擎,

以集體合作的方式來確認、驗證、批駁謠言,最終厘清真相。由此可

見,傳統的傳播環境下,群體討論的結果是豐富(添加)謠言;而網

絡環境下,群體討論的過程是在對謠言進行檢驗。

⑦有研究者曾采用控制實驗法向八位參與者散播了四則精心設

計的謠言,并要求他們在群里展開討論,然后各自撰寫一篇博客文章。

[丙]通過對本次實驗數據及訪談資料的分析發現:網絡群聊最終沒有

讓網絡謠言變得更可信,反而是批駁了網絡謠言,使之變得更不可信。

⑧[丁]可見,在互聯網時代,謠言未必是“洪水猛獸”,我們要

警惕謠言,也要以辯證的眼光看待謠言。

3.以下判定是否為謠言的方法中,最為可靠的一項是()(3

分)

A.甲:“荊軻曾經去秦國刺殺秦王J乙:“這在多本書籍中都有

轉載,因此不是謠言?!?/p>

B.甲:“我市明年將新增2條地鐵J乙:“這個增長速度符合預

期,因此這不是謠言?!?/p>

C.甲:“我們的香腸未添加骨泥J乙:“貴公司官網上已反復聲

明,因此這不是謠言?!?/p>

D.甲:“二模結束后放假10天J乙:”班主任已發學校蓋章的

通知,因此這不是謠言。”

4.根據文意,以下推斷錯誤的一項是()(3分)

A.真話在傳播中不會被削平或者添加。B.謠言在有的場合可以

反映大眾輿情。

C.未流傳開來的說法不能被稱作謠言。D.社會沒必要把精力放

在消滅謠言上。

5.文中甲、乙、丙、丁四處,表述最嚴謹的一處是()(3

分)

A.甲B.乙C.丙D.丁

6.請分析第①段“漢代’舉謠言‘考核官員”這一事例在文中

的作用。(3分)

7.概述本文的行文思路。(4分)

【答案】3.D4.A

5.D6.該事例引出了話題,以有趣的/出人意料/鮮見的事

例,增強閱讀興趣。解釋了謠言的本來含義是中性的,有利于達戌作

者辯證地看待謠言的寫作目的。

7.首先由人們對謠言的態度轉變引出“謠言是不是洪水猛獸”

的話題,然后從謠言的定義出發、結合事例指出謠言在產生時有情有

可原的因素(模糊與危險語境)和釋放焦慮、解決問題、控制風險等

正面價值。最后結合謠言傳播的過程特征,指出互聯網環境不利于謠

言傳播,再次印證謠言不是洪水猛獸。

【解析】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

文中有“謠言是在模糊或危險語境下產生的未經證實卻正在流傳

的說法,它能夠幫助人們弄清事實并控制風險據此分析:

A.多本書籍轉載只能說明信息的傳播途徑,不能證明消息源可

靠與否,內容也沒有證實,不能證明不是謠言。

B.“增長速度符合預期”只是就信息具體內容的分析,不能證明

不是謠言。

C.官網上的聲明是涉事公司自己發的,不具有權威性,不能證

明不是謠言。

0.班主任發的“學校蓋章的通知”表明是實事,不是謠言。

故選D。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文章內容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

A.“不會被削平或者添加”錯誤,謠言在傳播過程中可能會被削

平或者添加,不能推出真話在傳播中不會被削平或者添加。

故選A?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多個信息進行比較、辨析的能力。

A.“因此在網絡傳播時,謠言中細節不會在一次次傳遞中流失或

夸大”不夠嚴謹,在網絡傳播時,謠言中的細節有可能會在一次次傳

遞中流失或夸大;

B.“最終厘清真相”不夠嚴謹,表述絕對,不一定能厘清真相。

C.“網絡群聊最終沒有讓網絡謠言變得更可信,反而是批駁了網

絡謠言,使之變得更不可信”表述不夠嚴謹,這只是本次研究的結果,

不能代表所用網絡群聊,選項以偏概全;

D.“未必”以辯證的眼光看待”等詞語表述嚴謹。

故選Do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相關內容作用的能力。

舉例的作用可從事例本身和前后文內容的關聯及作者的觀點等

角度分析。

民間歌謠說文中具體事例是,朝廷聽到關于時任太守張堪的民謠:

“桑無附枝,麥穗兩歧。張君為政,樂不可支。”由此推斷時任太守

張堪得民心并派人核實,結果確實如此,后將其評定為好官。這一事

例有趣

的,結果出人意料,能增強閱讀興趣,并引出了話題“謠言到底

是不是洪水猛獸二

文段中由該事例得出“可見'謠言'本為中性詞"觀點,解釋了

謠言的本來含義是中性的,呼應結尾”要以辯證的眼光看待謠言”,

有利于達成作者辯證地看待謠言的寫作目的。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和思路的能力。

分析文章思路需要逐段根據關鍵句把握段意,再歸納總結,理清

思路。

第一段,”似乎是到了近現代,人們才談謠色變,必欲除之而后

快”那么,謠言到底是不是洪水猛獸”,首先由人們對謠言的態度轉變

引出“謠言是不是洪水猛獸〃的話題,

第二、三段,“首先需要弄清何為謠言……謠言是在模糊或危險

語境下產生的未經證實卻正在流傳的說法,它能夠幫助人們弄清事實

并控制風險''"如'可樂瓶中喝到異物'的謠言折射的是人們對工業

化的恐懼……民眾通過造謠傳謠來釋放焦慮,并進行自我教育”,從

謠言的定義出發、結合事例指出謠言在產生時有情有可原的因素(模

糊與危險語境)和釋放焦慮、解決問題、控制風險等正面價值。

第四到八段,“謠言從傳播到再傳播之間有‘評價'和'變異'

階段”“傳統的謠言研究認為,無論發生哪些變異,最終結果都是讓

謠言變得更加可信”網絡環境下,群體討論的過程是在對謠言進行檢

驗”“可見,在互聯網時代,謠言未必是“洪水猛獸”,我們要警惕謠

言,也要以辯證的眼光看待謠”,結合謠言傳播的過程特征,指出互

聯網環境不利于謠言傳播,再次印證謠言不是洪水猛獸。

(二)(16分)閱讀下文,完成小題。(16分)

絕響

杜衛東

①畫舫行至湖中。水面,清波蕩漾;艙內,酒斷腸愁。

②此刻,站在你身旁的是一位頭戴烏紗、身著錦袍的黑臉漢子:

錢謙益,你的夫君,南明政權禮部尚書。崇禎皇帝于煤山自盡前,下

詔宣他進京任禮部侍郎,剛要啟程,城破。崇禎擊鼓呼喚百官,竟無

一人至。

③你雙手持杯,走到船頭,深情望著丈夫,話未出口淚已流:“尚

書公,金陵城破已元懸念。既然公無一兵一卒可供驅使,后事就無需

再議。今日,公死殉國,我死殉公,取義而保全大節,如是所愿!”

④錢謙益不敢與你對視,目光投向水面:“如是,水冷……”水

冷,如寒霜驟降,瞬間將你冰凍。

⑤柳如是,人如名字般嫵媚,“秦淮八艷”之首。你曾飛蛾撲火般

找到他,他的見識如箭穿云,他的才華如花綻放。誰承想,你仰慕的

男神瞬間如泥塑般坍塌。

⑥你一聲冷笑,默默將杯中酒灑入湖中。一抬手,將空杯擲于腳

下,在錢謙益和丫鬟的驚叫中,縱身一躍,跳向湖中……

⑦你的生命是場放逐。十歲的你因家貧路絕被賣入青樓。所幸,

接住你的是江南名妓徐佛,她教你彈琴,聽高山之音;與你讀詩,赴

李杜之約,并主動為你脫籍贖身。從此,你寄身于松江,乘畫舫、逐

長川,半部《詩經》引火,三卷《漢書》烹茶,來往于名士之間,唱

和在雅士宴中。

⑧你無視傳統禮俗,脫籍后一直為自己留心佳婿。你不在乎年齡

和相貌,只看對方的才識與學養,憧憬著有一佳木能讓自己筑巢而鳴。

崇禎十四年的一天,你青巾束發,淡妝素容,著一襲書生布袍,主動

去拜訪江南名士錢謙益。后堂讀書的錢謙益讀到“晚生柳儒士叩拜錢

學士”的名帖,尋你至泊舟的湖畔,拱手施禮。從此,你是他的彼岸,

他是你的歸舟。

⑨那日,你被錢謙益救起,心如枯槁。

⑩細雨蒙蒙中,丈夫錦衣紗帽,率南明一眾亡國之臣開城乞降,

匍在地的丑態讓你無地自容。當他顧影慚形,前往京城效命新朝時,

你甚至不愿望一眼他的背影。

后來,你原諒了他一一人的純潔,不是一塵不染,而是洞穿世

事后的從容。

你不會忘記,錢謙益敬重你,以正妻之禮迎娶你的情景。你知

道,你的婚姻不被世俗祝福,你的行為不為禮法接納。他卻為你戴上

鳳冠霞帔,許你十里紅妝。

你不會忘記,為迎娶你,錢謙益建起絳云樓,它是你們的雅居

之處,更是讀書之所。你和他身處一室,各自閱讀自己喜歡的書,滄

海日、峨眉雪,洞庭明月照武夷;少陵詩、左傳文,司馬直筆屈子夢。

在你的鼓勵下,歸隱山林的錢謙益再復出奔走,以圖挽救瀕臨

滅亡的大明;你不辭勞苦地替夫君招待八方來客,積蓄抗清救國力量。

就是這時候,你結識了前來拜錢謙益為師的鄭成功一一好一個玉樹臨

風的英俊后生。當你得知鄭成功率領的水師急需軍費,便和錢謙益商

量,變賣了房田、古籍、字畫和金石,籌措到一筆錢,別夫辭子,親

自去送給海上的抗清義軍。

這天,你患病臥床,忽然丫鬟來報,說清兵持刀而入,要將錢

謙益鎖往南京。作為大明降臣被清廷抓捕,肯定與反清復明的事情有

關,這在當時是滅門大罪。以錢謙益的老弱之身,如同去渡一條風急

浪險的河,必死無疑。

禍出不測,你不會讓他獨自承受。于是你抓住夫君的手:“先生

勿慌,如是決意從夫赴難。若不能救先生于酷吏之手,寧愿上書代死;

代死不成,必從夫去?!?/p>

面對命運的揉搓,你用自己的方式抗爭。在名門淑媛眼中,你

無疑是一個“亂理法、傷風俗”的青樓歌妓。你不加夫姓,讀到辛詞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給自己改名柳如是;你身

著青衣,

自尋佳婿的行為,被閨中女子所不齒;你儒士裝扮,與文人雅士

唱和詩文,為習俗所不容;你能書擅畫,風度翩然,士人學子不但認

同了你的特立獨行,還以結識你為榮耀,并接納你進入他們的朋友圈。

反清復明的事業曾幾度高潮迭起,終因各自為政、驕傲輕敵等

原因未能成事;后央,最重要的反清力量鄭成功兵敗南海,北伐大業

功虧一簧。錢謙益聞訊,頓足捶胸,絕望之余回歸老宅,聊度殘年。

康熙三年,錢謙益在愧悔中去世。

故國無存夫不在。痛心于國破家亡的你,肉體可以安放,靈魂

何以皈依?

你決意赴死。金陵陷落前,你跳湖殉夫;錢謙益被鎖南京,你

隨夫赴難,誓言替夫亡命;這次,你不愿茍活于世,以一死取義成仁。

你一生三次一心向死,讓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感泣不能自已”,耗

時十年作《柳如是別傳》,盛贊你“集俠氣、才氣和骨氣三者合一”。

你揮筆在墻上寫下遺囑:“大好河山,無我葬土,我死之后,懸

棺而葬。”而后,你用早已備好的三尺白綾,為生命畫上了一個悲壯

的句號,時年四十六歲。

你是一聲絕響,劃過漫漫長夜,如流星趕月,不負年華。

(有刪改)

8.開篇由“你”引出故事后才出現人物名字,從構思角度對此作

賞析。(4分)

9.簡析⑦⑧兩段運用插敘的用意。(3分)

10.賞析第段排比句式的語言表現力。(4分)

11.結合作品中柳如是的三處話語,對陳寅恪的盛贊作評析°(5

分)

【答案】8.開篇在敘述“你”與錢謙益相約殉國、錢臨陣猶豫

及“你”決絕跳湖后才出現人物全名,引發閱讀者猜想,引領讀者跟

著“你”身臨抗清復明的歷史現場,與柳如是一起感受命運的起伏。

9.第⑦⑧段補充柳如是幼年身陷風塵到脫籍贖身、博學多才,

再到主動追求錢謙益傳奇經歷,便于讀者理解柳的失望及后文倆人關

系發展及命運走向C

10.第段從多個角度鋪敘了柳如是對命運的抗爭:自改姓名,

自尋佳婿,儒士裝扮,博學多藝,喜與文人學士交往,刻畫出一個不

懼禮俗、活出自己的女性形象,排比句增強了柳如是形象的感染力。

11.①第一處話語表明了柳如是隨夫殉國的骨氣,第二處展現她

“決意從夫赴難”的俠女風范,第三處留囑“懸棺而葬”突顯她精忠

報國的國土情懷;

②三處話語觀點鮮明且用語雅致,呈現出“柳儒士”博學好古的

才氣,“俠氣、才氣和骨氣合一”精準地概括了柳如是的才華與風骨。

【解析】【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文章藝術構思的能力。

從讀者的角度來看,開篇并沒有直接出現人物的名字,“尚書公,

金陵城破已無懸念。既然公無一兵一卒可供驅使,后事就無需再議。

今日,公死殉國,我死殉公,取義而保全大節,如是所愿”而是先描

寫了“你”與錢謙益相約殉國的場景,但錢謙益“不敢與你對視”,

于是“你”“在錢謙益和丫鬟的驚叫中,縱身一躍,跳向湖中"。這樣

的敘述,使“你”的形象深入讀者內心,引發閱讀者的猜想,更容易

與讀者產生共情,并引領讀者跟著“你”身臨抗清復明的歷史現場,

與柳如是一起感受命運的起伏。

【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文章表現手法作用的能力。

第⑦⑧兩段運用了插敘的表現手法,第⑦段,“十歲的你因家貧

路絕被賣入青樓。所幸,接住你的是江南名妓徐佛,她教你彈琴,聽

高山之音;與你讀詩,赴李杜之約,并主動為你脫籍贖身……”補充

柳如是幼年身陷風塵到脫籍贖身、博學多才的人生經歷;第⑧段,“崇

禎十四年的一天,你青巾束發,淡妝素容,著一襲書生布袍,主動去

拜訪江南名士錢謙益”,介紹了柳如是主動追求錢謙益的不凡人生;

這兩段插敘,便于讀者理解柳如是的失望及后文倆人關系發展及命運

走向。

【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句子表達效果的能力。

第段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從多個角度鋪敘了柳如是對命運的

抗爭:“你不加夫姓,讀到辛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

是',給自己改名柳如是"一一自改姓名;“你身著青衣,自尋佳婿的

行為一一"自尋佳婿;“你儒士裝扮,與文人雅士唱和詩文,為習俗所

不容”一一儒士裝扮;“你能書擅畫,風度翩然,士人學子不但認同

了你的特立獨行,還以結識你為榮耀,并接納你進入他們的朋友圈”

一一博學多藝,喜與文人學士交往。以頗具感染力的排比形式展現了

柳如是獨特而有魅力的形象,柳如是不懼禮俗、活出自己,相當有感

染力。

[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評價作品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的能

力。

第一處,“尚書公,金陵城破已無懸念。既然公無一兵一卒可供

驅使,后事就無需再議。今日,公死殉國,我死殉公,取義而保全大

節,如是所愿!",柳如是在城破國亡之際,欲隨夫殉國,表明了她的

錚錚之骨。

第二處,“先生勿慌,如是決意從夫趁難。若不能救先生于酷吏

之手,寧愿上書代死;代死不成,必從夫去“,錢謙益被清廷抓捕,

柳如是“決意從夫赴難”,頗有俠女風范。

第三處,“大好河山,無我葬土,我死之后,懸棺而葬”,“懸棺

而葬”的遺囑突顯她精忠報國的國土情懷。

柳如是一生三次一心向死,國學大師陳寅恪由衷盛贊其“集俠氣、

才氣和骨氣三者合一”,觀點鮮明,語言雅致,精準地概括了柳如是

的才華與風骨。

(三)(8分)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題。

()十一首?其十一

【清】史承謙

何處凄涼賦賣金。偶逢風月一披襟,綣游無味到而今。

竹葉暖余殘臘味,梅花薰透早春心。晚來生怕薄寒侵。

【注】①賦賣金:用漢武帝陳皇后以千金購司馬相如《長門賦》

事。②披襟:豪邁狀。宋玉《風賦》:“有風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

當之J

12.這首詞的詞牌名是()(1分)

A.江城子B.揚州慢C.浣溪沙D.望海潮

13.作者人生“不稱意”,只有“偶逢風月”才能“一披襟”,看

似豪氣,實多辛酸無奈。下面的詩句與此相同的一項是()(3分)

A.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陸游《訴衷情》)

B.禪榻吹簫,妓堂說劍,也算男兒意氣場。(陳維耘《沁園春》)

C.亂石穿空,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蘇軾《念奴嬌》)

D.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李白《宣州謝眺

樓餞別校書書云》)

14.有人說“竹葉暖余殘臘味,梅花薰透早春心”這兩句“可作

春聯,貼于酒家”,有人說這兩句不能給人以"暖''"薰"之意。根據

你對全詞意境的理解,評判前人看法。(4分)

【答案】12.C13.B

14.“竹葉”兩句單獨拿出,可貼于酒家做春聯,表現酒家早春

時節的環境之美和餐食之美。如放到全詞口理解,兩句中的“暖”熏”

敵不過晚來“薄寒”,也無法與上闋難覓賣賦金的凄涼、風月下披襟

的“倦游”協調,用“暖”薰”努力調和出溫馨的氛圍,愈顯出其心

境凄涼。

【解析】

[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

能力。

詞牌名是詞的一種制式曲調的名稱,一種詞牌有固定的格式與聲

律,故可根據所學的詞來判斷。

A.結合《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前句“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與“何處凄涼賦賣金。偶逢風月一披襟”句式不一致,排除。

B.結合姜夔的《揚州慢》,前句“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與“何處

凄涼賦賣金。偶逢風月一披襟”句式不一致,排除。

C.結合晏殊的《浣溪沙》前句“一曲新詞灑一杯,去年天氣舊亭

臺”與“何處凄涼賦賣金。偶逢風月一披襟”句式一致。

D.結合柳永的《望海潮》,前句“東南形勝,三吳都會”與“何處

凄涼賦賣金。偶逢風月一披襟”句式不一致,排除。

故選C。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詩句情感的能力。

A.表達渴望建功立業的豪邁之情。

B.詩句表達無人能會的大不合時宜,玩世不恭中是詞人滿滿的自

嘲?!按岛崱闭f劍”“男兒意氣場”看似豪氣,而加上“禪榻”“妓堂”

也算”則實多辛酸無奈。

C.寫壯麗的景象,暗含豪邁之情。

D.表達志存高遠的萬丈豪情。

故選Bo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句意蘊及把握詩歌情感的能力。

“竹葉暖余殘臘味,梅花薰透早春心”,“竹葉”對“梅花”,“暖

余”對“薰透”,“殘臘味”對“早春心”,詩句對仗工整。其中“竹

葉”“薰透“殘臘味”可指美酒和美食,詩句表現酒家早春時節的環境

之美和餐食之美。

放到全詞中理解,末句有“晚來生怕薄寒侵”,這兩句中的“暖”

“熏”敵不過晚來“薄寒”;上闋有“何處凄涼賦賣金"倦游無味到而

今”,表達難覓賣賦金的凄涼、風月下披襟的“倦游”,也與這兩句詩

不協調。此處是以樂景襯哀情,用“暖”“薰”努力調和出溫馨的氛圍,

愈顯出其心境凄涼C

(四)(19分)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屯留路公傳

[明]申時行

①路公者,名瓊,潞之屯留人。公生魁梧,智略輻湊。居眾中,

議論捷出,如矢激力解,紛糾立斷。聞其言即至倔強無不灑然屈服者,

里中固嚴重之。

②成化末,大盜王弘起燕趙,勢張甚,至屯留,益殺吏民,民振

恐。公嘆日:“嗟夫!賊乃蜂起烏合,操梭粗矜斗千里而莫之誰何,

彼謂秦無人哉!”即詣令請授甲,愿破賊,謝百姓。令壯而許之。乃

募邑中敢死士得數百人,諷以大義,人人爭踴躍。公為設方略,率兵

尾賊至余吾。賊方食,公從后急擊,大破之。令上其功,厚賜金帛,

謝不受。乃署為陰陽訓術,稍益屬任之??h有疑事輒就公亭質,間使

董城垣、學校

諸工。公所受事立決,所督治,費省而辦,令益器其能,數加旌

奏焉。

③正德中,巨璜何慶恃瑾驕恣①,大為奸利。當過屯留,公受令

指,逆諸境。從容進曰:“側聞公義甚高,屯留令擁箸裱席日夜具以

勞,下執事惟公之所命之。雖然,屯留小邑也,未嘗見天子貴人,悉

索敝賦不足充藁食,愿左右無驚邑中。”慶欣然為之斂戢。

④公急人之困甚于己。前縣令張鵬坐事斥,貧不能自還。公為倡

邑人共治橐中裝,直數百金。令德公入骨髓,戒子孫“無忘路某,路

某活我!”里有儒生貧不能婚公捐數十金助之為娶婦。

⑤路之先不顯,公之孫王道舉進士,歷仕有聲績,今為光祿卿。

以新天子恩澤,詔贈公官如其孫,而路氏始大。然士大夫稱路氏世德,

皆本于公。

【注釋】①巨鸞:有權勢的宦官;瑾:指明代權擅天下的宦官劉

瑾。

15.解釋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間使董城垣、學校諸工()(2)令德公入骨

髓()

16.結合文意,為下列句中加點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2分)

(1)愿破賊,謝百姓()A.告誡B.告別C.告慰

D.避開

(2)公受令指,逆諸境()A.拒絕B.預測C.考

察D.迎接

17.第④段畫線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把這三處標識出

來。(3分)

里有儒生貧不能婚公捐數十金助之為娶婦

18.把第②段畫線句譯成現代漢語。(5分)

公所受事立決,所督治,費省而辦,令益器其能,數加旌賽焉。

19.請結合第③段中路瓊說的話,分析何慶欣然接受的原因。(4

分)

20.分析第⑤段提及路瓊的孫子路王道的作用。(3分)

【答案】15.①.監督②.感激16.①.C

②.D

17.里有儒生/‘貧不能婚/公捐數十金助之/為娶婦

18.路公所接手的事物很快能辦好,所監督管理的事情,能在節

省花費的基礎上辦好。縣令更加器重他的才能,多次對他表揚、獎賞。

19.路公先稱贊何慶有高義,再表明自己竭力接待的誠意,然后

指出當地接待能力有限,以此表達希望對方約束手下不要驚擾鄉里的

訴求。不管是違心的不合事實的稱贊,還是愿意盡心的表態,以及將

訴求限定于約束其手下,避免了冒犯,增加了好感,因而何慶樂于接

受。

20.第⑤段提到路王道做了光祿卿,路瓊因為孫子的緣故也被追

贈為光祿卿,引出文末路氏世德皆本于路

公的論斷,體現路瓊德澤顯著,蔭及后世。

【解析】

【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意義的能力。

(1)句意:有時還讓他負責監督城墻和學校的建設。

(2)句意:張鵬對路公的德行感激涕零。

【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意義的能力。

(1)謝:告慰。句意:以此來告慰百姓。故選C。

(2)逆:迎接、攔截。句意:路公接到命令,前去攔截他。故

選Do

【1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村里有一個儒生,因為貧窮無法結婚,路公捐獻了幾十兩

銀子幫助他,為他娶了妻子。

“里有儒生”主謂結構,在其后斷開;

“貧不能婚”意思是"因為貧窮無法結婚”,意思完整,在其后斷

開;

”之”作“助”的賓語,在其后斷開;

故應斷為:里有儒生/貧不能婚/公捐數十金助之/為娶婦。

【1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所督治”,所字結構,所監督管理的事情;"費省”,節省花費;

“數”,多次;“旌”,表揚;“奏”,獎賞。

【1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解題時,先找到文中的有效信息,分析巧妙性,再分析原因。

結合“側聞公義甚高”可知,路公先稱贊何慶有高義,不管是違

心的不合事實的稱贊,還是愿意盡心的表態,這是心理戰術,對方聽

到對他這么高的評價,心里會很舒服,這樣容易打動他;

結合“屯留令擁箸撤席日夜具以勞,下執事惟公之所命之“可知,

他說屯留的縣令每天拿著掃把和席子勞碌不堪,下面的官員都只聽您

的命令,表明自己竭力接待的誠意,這是愿意盡心的表態,也能給對

方希望,很有吸引力;

結合”雖然,屯留小邑也,未嘗見天子貴人,悉索敝賦不足充藁

食,愿左右無驚邑中J可知,他說賦稅全部用來繳納口糧都不夠,

希望何慶的隨從不要驚擾這里的百姓,指出當地接待能力有限,以此

表達希望對方約束手下不要驚擾鄉里的訴求,明確現實,一心為民,

誠意懇切,易于打動對方,故最后何慶欣然接受。

然后指出當地接待能力有限,以此表達希望對方約束手下不要驚

擾鄉里的訴求。不管是違心的不合事實的稱贊,還是愿意盡心的表態,

以及將訴求限定于約束其手下,避免了冒犯,增加了好感,因而何慶

樂于接受。

【2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重要情節作用的能力。

此題理解文意,再從內容和結構的角度進行分析。

結合“公之孫王道舉進士,歷仕有聲績,今為光祿卿”可知,此

句寫路瓊的孫子王道考中進士,歷任官職有顯著的政績,如今是光祿

卿,成為有聲望的官員,證明路氏人才輩出,再結合全文的主旨一一

贊揚路瓊的才德,可知是為了引出下文;

結合“然士大夫稱路氏世德、,皆本于公”可知,文末路氏世德皆

本于路公的論斷,體現路瓊德澤顯著,蔭及后世,這是從側面贊揚路

瓊,高度贊揚他的深遠影響。

參考譯文:

路公,名瓊,是潞州屯留縣的人。他身材魁梧,智謀出眾。在人

群中,他的議論總是迅速且獨到,就像箭離弦、刀斷絲,紛亂中立刻

能夠決斷。聽到他的話的人,無論多么倔強,都會立刻折服,因此他

在鄉里中是有名的嚴肅人物。

成化末年,大盜王弘在燕趙地區起義,勢力迅速壯大。他到達屯

留后,殺害官吏和百姓,使得當地民眾惶恐不安。路公嘆息道:“唉!

盜賊如同蜂群般突然聚集,他們揮舞鋤頭和鐵鍬,在千里之外無人能

敵,他們難道認為秦國沒有人才嗎?”于是他主動去找縣令請求授予

他盔甲,愿意去擊敗盜賊,以此來向百姓道歉??h令覺得他很勇敢,

便答應了他的請求c于是路公招募了幾百個敢死的士兵,用正義的言

辭激勵他們,大家都爭先恐后地報名。路公制定了策略,率領軍隊尾

隨盜賊到達了余吾c盜賊正在吃飯,路公從后面突然襲擊,大敗他們。

縣令上奏朝廷稱贊了他的功績,并賞賜了大量的金銀財物,但路公卻

拒絕接受。于是縣令任命他為陰陽訓術官,逐漸增加了他的職責。縣

里有疑難的事情,人們總是到路公的亭子里去咨詢,有時還讓他負責

監督城墻和學校的建設。路公所接手的事物很快能辦好,所監督管理

的事情,能在節省花費的基礎上辦好??h令更加器重他的才能,多次

對他表揚、獎賞。

正德年間,有一個叫何慶的大富豪,仗著自己有權勢而驕橫跋扈,

大肆謀取私利。他路過屯留時,路公接到命令,前去攔截他。路公從

容地走上前去說:“聽說您的公正無私非常高尚,屯留的縣令每天拿

著掃把和席子勞碌不堪,下面的官員都只聽您的命令。雖然屯留只是

一個小地方,我們從未見過天子的貴人。我們的賦稅全部用來繳納口

糧都不夠,希望您的隨從不要驚擾這里的百姓?!焙螒c聽后非常高興,

立刻收斂了自己的行為。

路公非常同情別人的困難,甚至超過了自己。前任縣令張鵬因為

犯事被貶職,貧窮得無法自己回來。路公發起組織縣里的人共同籌集

資金裝入錢袋中價值好幾百兩銀子。張鵬對路公的德行感激涕零,告

誡他的子孫說道:“不要忘記路某啊,是路某救了我!”村里有一個儒

生,因為貧窮無法結婚,路公捐獻了幾十兩銀子幫助他,為他娶了妻

子。

路公的祖先并不顯赫,他的孫子王道考中進士,歷任官職有顯著

的政績,如今是光祿卿。由于新皇帝的恩澤,朝廷下詔追封路公為官

并且按照他孫子的官職來追封,而路氏家族從此變得顯赫起來。然而

士大夫們稱贊路氏家族世代以來的德行,都是源于路公的緣故。

(五)(11分)閱讀下文,完成小題。(11分)

錄田父語

【宋】宋祁

①歲維孟冬,京縣大穰;戶既還定,鄉無捐瘠;室家漆漆①,厥

聲載路?!酢跸壬鼜恼呔卟褫炦m野而觀之:汁者滿篝,相者如茨,

^者弗仇餉,鋤者無德色,汆不閉鄰,輸不爭承,欣欣然以盡四肢之

敏。

②先生乃揖田父,進而勞之曰:“丈人甚苦暴露,勤且至矣!雖

然,有秋之時,少而百,大則萬箱?;蛘咂涮煨胰?!其帝力然!”

③田父俯而笑,仰而應,曰:“何言之鄙也!子未知農事矣。夫

春膏之烝,夏陽之暴,我且跨踐竭作,揚芟掉中,以趨天澤;秋氣含

收,冬物蓋藏,我又州處不遷,亟屋除田,以復地力:今日之獲,自

我得之,胡'幸'而'天'也?且我俯有拾,仰有取,合鋤以時,衰

征以期,阜乎財求,明乎實利,吏不能奪吾時,官不能暴吾余:今日

樂之,自我享之,胡‘力'而‘帝'也?吾春秋高,閱天下事多矣!

未始見不昏作而邀天幸,不強勉以希帝力也?!彼烊ゲ活櫋?/p>

④先生引車而歸,從者曰:“夫子何讓也?我直彼曲,請得還辯

之?!毕壬眨骸安豢?。淺丈夫悼悻然,盜天打以私己力,乃自記之矣。

奚獨父之誅焉?"

【注】①宋祁:宋仁宗時工部尚書,文中“先生”乃自稱。②漆

漆繁盛的樣子。③位者:送酒食到田間的人。④揚芟掉中:除去各種

雜草。⑤表征:按土地肥瘠程度征稅。

20.可填入第①段方框處的一項是()(1分)

A.然而B.且夫C.已而D.于是

21.下列對第①段京郊之景的描述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戶戶安居故土,人丁興旺。B.糧草堆積如山,五谷豐熟。

C.家家自給自足,無需互通。D.人人開心勞作,各司其職。

22.田父認為作者“言之鄙”并予以反駁,結合第②③段內容加

以分析。(4分)

23.第④段畫線句僅僅是批評田父嗎?請結合文意闡述你的看

法。(4分)

【答案】20.D21.C

22.田父認為作者“豐收靠上天的保祐和皇帝的恩賜”的看法是

淺陋的,我既不靠“天”也不靠“帝”,我的豐收之“獲”是自己懂得

并能順時辛勤耕種與收藏,豐收之“樂”是自己能按時納稅,官吏不

能剝奪我勞作的權利和成果。

23.答案示例一:作者記下田父這番話,批評田父僅憑勤勞不能

享受豐收之樂,也委婉地諷刺一些自以為是的執政者,將天時地利及

百姓創造的功業都歸為自己,同時也警醒自己不能做貪功之人。

答案示例二:作者借此話批評田父的剛愎自負,田父把豐收僅歸

為一己之力,孰不知豐收除了辛勤勞作還要天時地利,享豐收之樂還

要公平稅賦制度的支持。

【解析】12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正確使用文言文虛詞

的能力。

語境中,“先生命從者具柴轂適野而觀之”是在“歲維孟冬,京縣

大穰;戶既還定,鄉無捐瘠;室家漆漆,厥聲載路”這一前提條件下,

故可用“于是故選D。

【2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家家自給自足,無需互通”錯誤?!百嗖婚]鄰,輸不爭承”

指農民們不禁止鄰近的人來買糧食,也不斤斤計較承擔官租的多少,

故“無需互通”錯誤。故選C。

【2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評價文中思想觀點的能力。

作者看到京郊豐收、百姓安樂的景象,認為“或者其天幸然!其

帝力然!”,對此,田父進行的反駁“何言之鄙也!子未知農事矣”。

田父認為“夫春膏之烝,夏陽之暴,我且跨踐竭作,揚芟掉中,

以趨天澤;秋氣含收,冬物蓋藏,我又州處不遷,亟屋除田,以復地

力:今日之獲,自我得之,胡‘幸'而'天’也?且我俯有拾,仰有

取,合鋤以時,衰在以期,阜乎財求,明乎實利,吏不能奪吾時,官

不能暴吾余:今日樂之,自我享之,胡‘力'而'帝'也?",即豐

收是因為自己懂得并能順時辛勤耕種與收藏,豐收之“樂”是自己能

按時納稅,官吏不能剝奪我勞作的權利和成果。

【2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答案示例一:此文名為記錄一位老農的話,實為托老農之口言作

者自己想言而不便言者,因有所顧忌,而故施曲筆之法。老農所說的

“今日之獲,自我得之,胡‘幸'而‘天'也?"今日樂之,自我享

之,胡'力'而帝也?”是本文意旨之所在,是對封建統治階級所宣

揚的天命和王道之類說教的有力譴責。作者是贊同

老農的觀點的,但為避忌諱,作者采用了一種詼詭的手法,指責

老農“盜天功以私己力”,其實,老農所說的真實情況,正好說明“盜

天功以私己力”的是封建統治者和剝削者。也委婉地諷刺一些自以為

是的執政者,將天時地利及百姓創造的功業都歸為自己,同時也警醒

自己不能做貪功之人。

答案示例二:也可以認為作者田父“豐收歸為一己之力”的觀點

是持批判態度的,因為豐收除了辛勤勞作還要天時地利,享豐收之樂

還要公平稅賦制度的支持。

參考譯文:

①時值初冬十月,京城周圍的縣處處是一片大豐收的景象;原先

流亡在外的人家都已回到家鄉過上了安定的生活,鄉村里沒有因饑餓

而病死的人;村村寨寨人丁興旺,處處都是歡歌笑語。在這種情況下,

我叫仆從準備好了一輛柴車,到郊野去看看收獲的情況。只見卑濕之

地所產的谷物,也足以裝滿竹籠,收獲的谷物堆得象一座座草屋一樣

高。送飯的人不占奪耕種的人的餉食,按時做好送到田里。在田里干

活的人,也不以自己的勞動有恩德于送飯的人而自矜。農民們不禁止

鄰近的人來買糧食,也不斤斤計較承擔官租的多少,大家都喜樂自得

地盡自己的體力和才能在耕作。

②我對一個老農作了一個揖進而慰勞說:“老人家田間勞作日曬

雨淋非常辛苦?。〗衲晔粘刹诲e,少的人家收了上百個圓倉,多的人

家收了上萬箱,這是老天爺的保佑,皇帝的恩賜??!”

③老農聽了笑得前俯后仰,說:“你的話真是庸俗鄙陋??!看來,

你根本不懂得農業生產是怎么回事呀!春天地氣上升、土地潤濕之時,

夏天太陽暴曬之時,我都竭盡力氣拼命干活,割草、拔草、整地,以

不錯過春夏地氣潤澤之時及時耕種;秋天,萬物的生機開始收斂,冬

季,萬物都伏藏了起來,我又全家聚集在一起,不遷移到別處去,抓

緊時間急忙修蓋好野外的草屋,整治好土地,以恢復地力。今天所獲

得的豐收,完全是靠我自己的努力得來的,哪里是什么老天爺的保佑

??!我隨時隨地都在勞動,一刻都沒有閑過,冬天要在里宰那兒合耦,

為春耕作準備,還要按時間按土地的肥瘠等級交納租稅,以力求得到

更大的收獲。我懂得按農時季節耕種的重要性,官府不能剝奪我按時

耕作的權利,也不能強行奪走我勞動所獲得的余糧;今日的歡樂,是

我自己創造和享有的,哪里是什么皇帝的恩賜??!我年歲大了,經歷

的天下事多了,從來沒有見過不勉力勞作而可以靠老天爺保佑、靠皇

帝恩賜過上好日子的?!闭f完老農頭也不回就走了。

④我乘著車返回家,跟我一起去的仆從說:“老爺,你為什么對

他這么退讓啊?我們有道理他沒道理,我們回去找他論辨去!"我說:

“不要這樣做。氣量狹小的人受了一點點氣才惱怒不平。現在,有些

人把別人的功勞都說成是自己做的,記在自己的帳上。何必獨獨去責

備這個老農呢?”

寫作(70分)

24.寫作。

減少憤怒發生的機會并控制憤怒情緒,比充分表達憤怒更好嗎?

請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認

識和思考。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

審題: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題。

木次作文話題探討的是:情緒管理與情緒表達之間的權衡。對此,

首先要明確材料中“減少憤怒發生的機會并控制憤怒情緒”與“充分

表達憤怒”這兩個概念。減少憤怒發生的機會:強調預防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減少一一可以通過提升個人修養、增強情緒覺察能力等方式

來實現??刂茟嵟榫w:在面對憤怒的情緒時,能夠冷靜思考,不輕

易被情緒左右,可以通過合適的方式平復情緒(如深呼吸、轉移、冷

靜等方法)。充分表達憤怒:并非指無節制的發泄,而是指在適當的

時候,以比較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和訴求,目的是幫助問題的

解決。由此可見,前者強調預防和調控,后者強調直接表達。而試題

材料以“……比……更好嗎"的問句問出,也就是要求考生分析前后

兩者的利弊。對于前者,減少憤怒發生的機會并控制憤怒情緒,有利

之處是有助于維護人際關系,避免沖突升級,提升自我修養,展現成

熟穩重的一面;但弊端是會壓抑真實感受,導致情緒積累,過度控制

可能導致情緒爆發時更為劇烈。對于后者,充分表達憤怒,有助于人

們釋放情緒,減輕心理壓力,讓對方了解自己的情緒,促進問題的解

決;但也可能會傷害他人感情,破壞人際關系,表達方式不當可能引

發更大的沖突。

而綜合兩者的利弊來看,似乎憤怒是一種情緒的刺激,雖然有時

候充分表達憤怒會讓人在直覺上得到回饋,獲得一種很“爽”的感覺。

但是這種爽的本質,是一種強刺激低成就的情緒刺激,這樣一種刺激

本身并不會給我們帶來太多的成就。同時,因為憤怒本身所具有的攻

擊性,還會帶來一系列務實方面的危害。所以我們能夠減少并且控制

憤怒情緒,看上去能夠比充分表達憤怒帶來更好的事實結果。但是我

們認為,如果單一地認為減少并且克制憤怒是好的,其實本質來說是

一種非理性。因為大部分時候,一個人如果通過克制的方式來減少自

己的憤怒,從本質夾說并沒格完全解決問題。同時,被壓抑的憤怒本

身會帶來更多的破壞性一一我們很多時候只是沒有對于憤怒這樣的

情緒進行直接表現,并不代表我們的憤怒會消失,也不代表人和人之

間能夠達到真正的團結與和諧。所以一味的被壓抑的憤怒會給我們帶

來更大的破壞性。憤怒本身對于客觀世界來說會有更多的溢出價值。

這個價值的本質就是我們這個世界所擁有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價值取

向,我們稱之為叫做利他懲罰。也就是說,表達出憤怒會對于我們產

生長遠的,實質的賦能。當我們更好地運用憤怒的時候,這個行為本

身能夠提高非道德行動的成本和代價,從而讓這個世界更少的人去做

那種不好的行動。簡單來說就是充分地表達憤怒,才能讓我們從

源頭上減少憤怒。

由此,可以展開辯證思考:并非所有情境下都需要減少憤怒,也

不能毫無約束的充分表達憤怒,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應對。例如,在

面對嚴重不公或需要捍衛自身權益時,適度表達憤怒是必要的,可捍

衛自己的權益;同時也應注重表達方式的恰當性,避免無底線,以致

傷害他人。因為憤怒,作為人類情感世界中的一股強大力量,具有自

我保護的本能,也潛藏著破壞性的風險。在日常生活和人際交往中,

憤怒情緒的出現往往伴隨著沖突和矛盾的升級。減少憤怒發生的機會

以及學會控制憤怒情緒,有度的表達憤怒,對于個人成長和社會和

諧至關重要。所以我們更應該思考一下,有無辦法化解憤怒,以和為

貴?在日常生活中,減少憤怒的發生和控制情緒更為可取。所以我們

也應培養情緒管理能力,緩解憤怒情緒,盡可能減少其發生的機會。

因此,寫作時首先可結合自己生活中的相關經驗,深入剖析減少

憤怒與控制憤怒、充分表達憤怒之間的辯證關系,展示思考的深度和

廣度。對此,還要注意理清我們更為認可的控制或表達情緒的方式是

什么。比如,對于控制情緒,應當明確不能是虛與委蛇、委曲求全,

而應是與人為善、尊重包容;對于釋放情緒,應當指出并不代表一味

地發泄、追求刺激,而是表明態度,嘗試直接解決問題,減少進一步

破壞。然后,提出解決方案,如將傳統文化中的情緒管理理念與現代

心理學方法相結合,形成情緒管理策略;并在這一過程中進一步聯系

現實,結合具體事例,分析在不同情境下如何權衡情緒管理與情緒表

達,使文章更具說服力。

立意:

L充分表達憤怒,是為了贏得邊界與尊重。

2.與人為善,才能進一步求得合作可能。

3.學會策略性地控制與表達情緒更為重要。絕密★啟用前

2024年高考語文模擬測試卷(上海專用)

(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滿分:150分)

考生注意:

1.本場考試時間150分鐘,滿分150分。

2.所有作答務必填涂或書寫在答題紙上與試卷題號對應的區域,

不得錯位。在試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3.用2B鉛筆作答選擇題,用黑色字跡鋼筆、水筆或圓珠筆作答

非選擇題。

積累應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

(1)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J

(《論語》)

(2),何時可掇?((東漢)曹操《》)

(3)王羲之與友人在蘭亭飲酒賦詩,開始很興奮,隨后沉浸到

對生與死等問題的思考中;他在《蘭亭集序》中評判老莊生死觀的一

句是“,\

2.按要求完成題目。

(1)請根據下面語段的內容與邏輯關系選出對橫線處語句排序

正確的一項()

在鄉土社會中欲望經了文化的陶冶可以作為行為的指導,結果是

印合于生存的條件。,鄉土文化中微妙的配搭可以

說是天工,而非人力,雖則文化是人為的。,那就

是如果環境變了,人并不能做主動的有計劃的適應,只能如孫末楠所

說的盲目地經過錯誤與試驗的公式來找新的辦法。鄉土社會環境不很

變,因之文化變遷的速率也慢,人們有時間可以從容地做盲目的試驗,

錯誤所引起的損失不會是致命的。,其實一直到目

前,像美國那樣發達的文化里,那樣復雜的社會里,居然還格這樣大

的勢力在反對計劃經濟。O出起亂子來,卻非

同小可了。社會變動得快,原來的文化并不能有效地帶來生活上的滿

足時,人類不能不推求行為和目的之間的關系了。這時發現了欲望并

不是最后的動機,而是為了達到生存條件所造下的動機。

①這種不自覺的印合,有它的弊病

②但是這時候要維持鄉土社會中所養成的精神是有危險的了

③但是這種印合并不是自覺的,并不是計劃的

④這里我們把生存的條件變成了自覺,自覺的生存條件是“需要”,

用以別于“欲望”

⑤在工業革命的早期,思想家還可以把社會秩序交給“冥冥中那

只看不見的手”

A.②③①⑤④B.③①②⑤④C.③①⑤②④D.③①⑤④②

(2)繁花老師在元宵節收到學生小明發來的微信祝福,他發現

短短數行,雖然風格古雅,但也多有用詞不確的地方。請選出下列用

詞正確的一項()

吾師膝下:值此甲辰元日,萬家燈火。仰觀朗月,念吾師教澤綿

長,謹奉短札,聊書數語,以宣誠心:愿吾師龍行勰糠、生活、前

程崩崩,事業凝凝c門生小明即頌教安!

A.吾師膝下B.甲辰元日C.前程崩翳D.門生小明即頌教安

閱讀70分

(一)(16分)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謠言一定是洪水猛獸嗎?

①漢代曾通過“舉謠言”的方式來考核官員。民間歌謠說:“桑無

附枝,麥穗兩歧。張君為政,樂不可支?!背⒂纱送茢鄷r任太守張

堪得民心,就派人去調查證實,后將其評定為好官,可見“謠言”本

為中性詞。似乎是到了近現代,人們才談謠色變,必欲除之而后快,

而互聯網和手機等新媒體的出現更讓人們為謠言的泛濫而憂心忡忡。

那么,謠言到底是不是洪水猛獸?互聯網等新媒體到底會不會成為謠

言的溫床呢?

②這首先需要弄清何為謠言。就語境而言,謠言的最大特征在于

其未經證實卻廣為流傳;就內容而言,謠言折射出來的是人們對現實

世界的假想;而就功能而言,謠言可以讓個體消除疑慮、讓集體解決

問題。所以,有學者提出:謠言是在模糊或危險語境下產生的未經證

實卻正在流傳的說法,它能夠幫助人們弄清事實并控制風險。

③如“可樂瓶中喝到異物”的謠言折射的是人們對工業化的恐懼,

各類艾滋(艾滋西瓜、艾滋牙簽、艾滋燒烤等等)謠言折射的是民眾

對衛生、治安、食安問題的擔憂。在正確信息非常匱乏時,民眾通過

造謠傳謠來釋放焦慮,并進行自我教育。比如,艾滋謠言總是和血有

關,民眾從中獲悉血液是艾滋病毒傳播的一個渠道(也是普通人最有

可能接觸的渠道),因此會更加重視輸血安全。

④謠言從傳播到再傳播之間有“評價”和“變異”階段。“評價”

是指我們的大腦會依據已有的線索對信息的真實性做評判,然后傳播

那些我們認為可信(來自可靠的消息源、看上去像是真的、滿足了我

們對現實的假想、反復聽到且少有批駁)的謠言。“變異”則是為了

讓謠言更符合我們過去的經驗和現在的

態度,而對謠言進行改造以便于再次傳播。謠言在傳播過程中可

能會發生三種變異:

(1)削平,指省略大量細節,使謠言變得更簡潔、更容易被理

解和敘述;

(2)添加,指增加新的細節,使謠言變得更加豐滿;

(3)磨尖,指突出、夸大部分細節,使之更符合人們的需要和

想象。

⑤在這些變異中,削平和添加的發生情境是不同的。如果是通過

“人傳人”的方式來傳播一則不那么模棱兩可的謠言,那么謠言會逐

漸被削平;如果是以一種群體參與討論的方式來傳播一則很重要且很

模糊的謠言,那么謠言會被添枝加葉。傳統的謠言研究認為,無論發

生哪些變異,最終結果都是讓謠言變得更加可信。

⑥可謠言傳播的過程僅止于此嗎?謠言在網絡上傳播會帶來不

一樣的結果嗎?互聯網確實便于造謠傳謠,但也便于網民驗證和找駁

謠言。由于我們的記憶容量是有限的,因此在口耳相傳的時候不得不

對謠言進行簡化歪曲。但是,[甲]如果使用互聯網來傳遞謠言,我們

不需要依靠記憶,只要拷貝粘貼就可以原汁原味地復述謠言了,因此

在網絡傳播時,謠言中的細節不會在一次次傳遞中流失或夸大。此外,

[乙]網民還可以利用強大的搜索引擎,以集體合作的方式來確認、驗

證、批駁謠言,最終厘清真相。由此可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