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廣東省深圳市盟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考生注意:1.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4.本卷命題范圍: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第1至12課。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5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西周時期,武王“使其弟管叔鮮、蔡叔度相祿父(即紂之子武庚)治殷”;成王封幼弟叔虞于唐地,派遣要員同往治理;諸侯自選臣僚為卿時,要由天子審批任命,如“大國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國三卿、二卿命于天子……小國三卿,一卿命于天子”。這些措施旨在()A.協調諸侯國之間的政治關系 B.加強周天子對諸侯國的控制C.構建中央對地方的垂直管理 D.確立和維護貴族的禮樂制度【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西周時期。據材料“使其弟管叔鮮、蔡叔度相祿父(即紂之子武庚)治殷;成王封幼弟叔虞于唐地,派遣要員同往治理;諸侯自選臣僚為卿時,要由天子審批任命,如“大國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國三卿、二卿命于天子……小國三卿,一卿命于天子”“可知,西周時期周天子通過分封諸侯,建立諸侯國;同時天子派員以國卿身份與諸侯王一同治理諸侯國;諸侯任命臣僚為卿時,也要由天子審批任命。這說明周天子不僅有分封諸侯的權力,還把權力延伸至諸侯國官吏任免的領域,這些措施旨在加強對諸侯國的控制,強化周天子統治,B項正確;材料并未涉及諸侯國之間的關系,而是強調周天子是如何控制諸侯國的,A項不符題意,排除A項;郡縣制是中央對地方的垂直管理,而西周分封制并不屬于垂直管理,排除C項;禮樂制度是維護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D項說法錯誤,排除D項。故選B項。2.“密揭”是明朝中后期內閣與皇帝溝通的主要方式,一般不抄傳于邸報。嘉靖時期,首輔楊一清曾撰有文集《閣諭錄》(閣臣公揭,多為商榷票擬)和《密諭錄》(閣臣獨對)。在這兩份文集中常出現對同一份事情的陳奏。這折射出明朝()A.專制皇權統治的強化 B.中樞決策的民主原則C.內閣職權范圍的擴大 D.君臣關系的愈發和諧【答案】A【解析】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中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密揭”作為內閣和皇帝私密溝通的方式,存在著內閣公揭和閣臣私揭兩種形式,即使是內閣統一意見后,閣臣也可以秘密向皇帝奏報,這反映出專制皇權的進一步強化,A項正確;據所學可知,內閣不享有決策權,封建王朝國家最終決策權在皇帝手中,排除B項;據所學可知,內閣只享有輔政權,“密揭”的出現客觀上強化了內閣的輔政能力而非擴大職權,排除C項;據所學可知,明朝廢丞相設內閣皇權達到新的高峰,皇權與相權之間的斗爭,皇權處于絕對優勢地位,不存在君臣關系和諧,排除D項。故選A項。3.在羅馬共和國時期,執政官的設立必須在公民大會上表決并需要經過元老院的批準。監察官作為行政長官一員享有審查元老名單,決定補充元老院人選,并清除不合格者的權力。公民大會只能對議案進行表決,表示支持或反對,而無權修改或者提出新的議案。這說明羅馬共和國時期()A.政體具有鮮明的僭主政治特征 B.貴族與平民政治矛盾趨于淡化C.公民大會成為獨裁統治的工具 D.國家注重權力制衡機制的建設【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羅馬共和國時期。根據材料“執政官的設立必須在公民大會上表決并需要經過元老院的批準”“享有審查元老名單,決定補充元老院人選”“只能對議案進行表決,表示支持或反對,而無權修改或者提出新的議案”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羅馬共和政體內部,執政官在共和國的行政長官系統中處于核心地位,擁有最高治權,但是也同時受到元老院和公民大會的牽制;元老院在共和國政治體制中居于核心地位,擁有很大的權力和威望,但是權力也受到一定制約;公民大會雖有立法權,但是卻沒有立法創制權。這些反映了羅馬共和國時期為了防止專權,注重權力制衡機制的建設,D項正確;?僭主政治起源于古希臘城邦,是指以非法手段取得政權的人所建立的?獨裁統治,材料并未體現“僭主政治特征”,排除A項;材料并未強調平民與貴族的矛盾情況,故除B項;“獨裁統治”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4.英王喬治三世時期,英軍在北美獨立戰爭中慘敗,在議會的壓力下,國王的心腹內閣被迫集體辭職,國王被迫任命反對派領袖為首席財政大臣,但仍力排眾議提拔了自己的親信為內閣首腦。該事件實質上反映出當時英國()A.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尚不成熟 B.資產階級代議制存在內在缺陷C.封建殘余勢力仍主導國家權力運轉 D.議會政黨權力斗爭的逐漸加劇【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英國)。根據材料可知,英國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的失敗,雖然一定程度上打擊了王權,但國王仍有權自主任命內閣首腦,反映出當時英國資產階級力量尚未足夠壯大,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尚不成熟,對王權的限制有限,故A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英國王權仍有較大的影響力,其源于資本主義發展尚不充分,與資產階級代議制的內在缺陷無關,排除B項;C項“主導”的說法過于絕對,不符合史實,光榮革命后,英國議會通過一系列法案確立并鞏固了議會權力中心的地位,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舊勢力與新興資產階級勢力間的斗爭,與議會黨爭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5.如圖是漫畫家馬星馳于1920年8月創作的漫畫《二五與一十之比較》(左邊是名為“皖”的“政治”閣樓;右邊則是名為“直奉”的政治閣樓)。該漫畫反映出當時()A.軍閥爭取再造共和的決心 B.軍閥內部派系的統一趨勢C.民主政治建設道路的曲折 D.社會缺乏憲政民主的經驗【答案】C【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20年(中國)。根據材料信息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1920年直皖戰爭后,皖系段祺瑞集團垮臺,直奉建立了聯合政府,而“二五與一十之比較”則強調了兩個政府屬于一丘之貉,都是專制獨裁的軍閥政府,這反映出近代中國民主政治建設道路的曲折,故C項正確;無論皖系政府還是直奉政府都是為了實現自身的專制統治,而非“再造共和”,排除A項;北洋軍閥背后站著西方各列強,軍閥之間既有自身的利益沖突,也有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部分軍閥的聯合也只是短暫的利益合作,“統一趨勢”與史實相悖,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軍閥混戰,與“社會缺乏憲政民主的經驗”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6.1941年,陜甘寧邊區政府進行了普選,參加選舉的邊區各階層的選民數量平均達80%以上。當選參議員中各階層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這一做法()名流、紳士群眾團體黨員國民黨黨員20%40%35%5%A.壯大了人民民主統一戰線 B.迎合了社會性質轉型的潮流C.消除了邊區意識形態斗爭 D.踐行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思想【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可知,1941年陜甘寧邊區政府成員構成中,黨員僅占約三分之一、其他參議員由民眾及士紳等擔任,這反映出當時陜甘寧邊區政府踐行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思想,團結可以團結的力量,推動民族民主革命的勝利,D項正確;人民民主統一戰線是解放戰爭時期建立的,排除A項;1941年我國處于抗日戰爭時期,社會性質仍屬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排除B項;“消除了”邊區意識形態斗爭的說法過于絕對,且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故選D項。7.如表所示為不同時期學者對王安石及其變法的相關評價。對此解讀正確的是()學者觀點崔鷃(約1057~1126年)王安石是“除異己之人,著《三經》之說以取士,天下靡然雷同,陵夷至于大亂”梁啟超王安石是“三代以下唯一完人”。青苗法和市易法實為近代文明國家的銀行雛形,免役法則“與今世各文明國收所得稅之法正同”漆俠等學者王安石是改良主義者和革新派斗士?!八未纳鐣a,在整個封建時代居于兩個馬鞍形的最高峰,王安石變法時期的社會生產,則居于這個最高峰的最高點”A.學者的立場以及時代背景影響歷史評價B.上述材料均為研究古代變法的一手史料C.統治者根據自身需要重構歷史人物形象D.歷史結論應以今日價值標準作最終判斷【答案】A【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崔鷃生活在北宋末年,見到了變法的某些負面影響;梁啟超作為近代維新派的代表人物,高度評價了具有“近代文明特征”的王安石變法;漆俠等學者則從更宏觀的歷史視角出發,看到了王安石變法對社會生產的推動作用,這些差異正是學者立場和時代背景不同所導致的,A項正確;梁啟超和漆俠等學者的評價并非一手史料,而是基于歷史研究和分析得出的結論,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學者對王安石及其變法的認識,并未涉及統治者重構歷史人物形象,排除C項;歷史結論的評判不能僅僅基于今日的價值標準,而應該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和情境進行綜合分析,排除D項。故選A項。8.1898年,清廷發布“明定國是”詔書,意圖更張政治。該詔書明確指出:“嗣后中外大小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發憤為雄,以圣賢義理之學,植其根本,又須博采西學之切于時務者,實力講求,以救空疏迂謬之弊?!边@反映出戊戌維新運動()A.呈現新舊并存的時代特征 B.擁有較為堅實的社會基礎C.固守中體西用的傳統理念 D.以“經世致用”為核心理念【答案】A【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98年(中國)。據材料“發憤為雄,以圣賢義理之學,植其根本,又須博采西學之切于時務者,實力講求,以救空疏迂謬之弊”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戊戌維新運動時期,政府既強調向西方學習政治制度及思想等方面的內容,也強調要立足于中國傳統,這反映出戊戌維新運動既有進步性也有保守性,呈現出新舊結合的時代特征,A項正確;材料只是詔令欲讓社會各界、各階層人士共同推動變法,但實際上戊戌維新運動只是部分上層進步人士開展的救亡圖存運動,社會基礎薄弱,排除B項;戊戌維新運動強調向西方學習政治制度等內容,表明其已突破“中體西用”的束縛,只是囿于保守勢力的束縛,仍強調應以理學思想為核心,排除C項;戊戌維新運動以西方近代民主政治思想為核心,而非傳統的“經世致用”思想,排除D項。故選A項。9.如表為東晉至北宋入仕群體中寒門子弟所占比例變化情況。下列對表中變化解讀合理的是()朝代東晉隋唐北宋比例4%17.2%24.5%46.1%A.官僚政治逐漸取代貴族政治 B.制度革新導致士庶矛盾加劇C.封建統治社會基礎日益壯大 D.選材標準變遷左右階層流動【答案】C【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從東晉至北宋寒門子弟入仕比例日益提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隋唐時期,確立了以才學為選拔標準的科舉制,以此取代以血緣門第為核心的九品中正制,擴大了寒門子弟上升的通道,至北宋時期,又進一步放開科舉制的限制,促進了社會階層流動,這一變化擴大了封建王朝統治的社會基礎,C項正確;秦朝統一后,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成為主流,排除A項;材料信息并未涉及士庶之間的矛盾加劇,排除B項;隋唐至北宋主要選材標準始終是才學,但寒門上升速度進一步加快,“左右”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故選C項。10.如表所示為秦朝、唐朝和清朝考核官吏的標準。該表可用來說明中國古代()秦朝“五善五失”“五善”,即忠信敬上、清廉毋謗、舉事審當、喜為善行、恭敬多讓;“五失”即夸以迣、貴以大、擅裚割、犯上弗知害、賤士而貴貨貝唐朝“四善二十七最”四善,即德義有聞、清慎明著、公平可稱、恪勤匪懈;“二十七最”是不同部門和工作的最高標準,如“銓衡人物,翟進賢良,為選司之最”清朝“四格八法”“四格”,即守(德)、才(能)、政(勤、績)、年(年紀);八法,即貪、酷、不謹、浮躁、疲軟、才力不及、年老、有疾A.始終恪守儒法結合的治國理念 B.制度建設具有一定內在延續性C.官員管理呈現標準化和體系化 D.政府注重樹立良好社會風氣【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秦、唐、清三朝在官員考核標準上都強調官員的道德和能力的相統一、秦、唐、清是中國封建王朝的早、盛、晚三個時期,三朝官員考核標準的相似性折射出中國古代制度建設存在一定內在延續性,B項正確。秦朝奉行以“以法治國”“以吏為師”,排除A項;材料只涉及考核標準的介紹,不涉及具體規章制度內容的介紹,無法得知三朝官員考核是否體系化,排除C項;材料體現的是制度建設的延續性,與社會風氣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1.20世紀,隨著美國政府規模的不斷擴大,文官集團日益崛起與膨脹,他們可以通過提供方案、資料和信息等途徑來影響總統決策,通過參與政治決策的形式來制約總統,而在執行政策與法律的過程中,他們也擁有很大的自主權,甚至可以改變總統政策的初衷。材料表明美國文官()A.打破了三權分立政治體制 B.實現了憲法權利框架的重構C.扭轉了國會權力衰微的趨勢 D.成為權力結構中的制衡力量【答案】D【解析】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范圍為20世紀(美國)。根據材料“通過提供方案、資料和信息等途徑來影響總統決策,通過參與政治決策的形式來制約總統”“有很大的自主權,甚至可以改變總統政策的初衷”可知,美國文官在行政方面可以制約總統,成為權力機構中的制衡力量,D項正確;美國依然是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且材料主要體現的是文官在行政方面對總統的制約,排除A、B兩項;國會是立法機關,材料沒有涉及立法權,排除C項。故選D項。12.英國規定,從1級到7級為高等文官,3級以下文官按專業分為“一般”“科學”“專業技術”等12類;法國將社會上持有文憑的報考人參加的文官考試稱“外部競爭考試”,將已經工作過一段時間的文官參加的考試稱“內部競爭考試”;多數西方國家實行雙輪制(初試和復試)和三輪制(教育程度考試、專門性考試、身份審查)考試。這些舉措()A.為提高國家治理水平創造了條件 B.有效保證了政府行政運行的穩定性C.提升了國家執政黨派的領導能力 D.加深了國家政治與管理的結合程度【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西方。根據材料“一般”“科學”“專業技術”“外部競爭考試”“內部競爭考試”“實行雙輪制(初試和復試)和三輪制(教育程度考試、專門性考試、身份審查)考試”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方國家的這些舉措有利于促進人才的選拔,為提高國家治理水平創造了條件,A項正確;有效保證了政府行政運行的穩定性說法過于絕對,排除B項;材料并未反映國家執政黨派的領導能力是否提高,排除C項;文官制度的確立實現了政治與管理的分離,排除D項。故選A項。13.據清朝學部總務司統計,1902年,全國新式學堂在校人數為6912人,1909年已達1639641人。其中相當數量的學生投入到軍校學習,還有眾多學生選擇遠涉重洋留學,歸國后成為政、商、軍界的重要組成力量。這表明當時()A.新政改革促進了社會結構重塑 B.教育改良成為救亡的主要途徑C.科舉停廢豐富了國人就業選擇 D.選官方式日益多元化和平等化【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末新政實施后,我國進入新式學堂學習的學生急劇增加,這些學生或進入軍事學校學習,為參軍入伍做準備,或留洋海外,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建設做鋪墊,這有利于打破傳統士農工商的社會結構,促進社會結構的更加多元化發展,A項正確;當時教育改良只是救亡圖存的一個方面,而非主要途徑,排除B項;1905年科舉停廢,這促進了部分國人對未來選擇的思考,并選擇加入新式教育陣營,推動社會變革,這體現的是科舉停廢對國人思想的沖擊,而就業選擇多元化是社會發展的產物,與科舉停廢無關,排除C項;材料體現的是新政改革促進社會機構重塑,不涉及選官方式,排除D項。故選A項。14.如表所示為不同版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對于政府工作人員的相關規定。這些規定()1954年《憲法》“一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必須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從憲法和法律,努力為人民服務”1975年《憲法》“國家機關和工作人員,必須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堅持無產階級政治掛帥……各級干部都必須參加集體生產勞動。國家機關都必須實行精簡的原則”1978年《憲法》“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必須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努力鉆研業務,積極參加集體生產勞動,接受群眾監督,模范地遵守憲法和法律,正確地執行國家的政策,實事求是,不得弄虛作假,不得利用職權謀取私利”1982年《憲法》“一切國家機關實行精簡的原則,實行工作責任制,實行工作人員的培訓和考核制度,不斷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反對官僚主義”A.適應了政治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 B.推進了改革開放時期簡政放權政策C.體現了精英政治的國家治理模式 D.保證了公務員選拔制度的長期穩定【答案】A【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憲法》對于政府工作人員的要求從最初的“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從憲法和法律,努力為人民服務”逐漸發展為包括努力學習政治理論、“努力鉆研業務”“實行工作人員的培訓和考核制度”等更具體、更專業的要求,這明顯體現了隨著時代的發展,對政府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工作能力和培訓制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以適應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需要,A項正確;簡政放權更多涉及的是政府管理職能的轉變和權力的下放,而不僅僅是機構或人員的精簡,排除B項;我國政治制度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材料與“精英政治的國家治理模式”無關,排除C項;材料中的憲法條文主要涉及的是政府工作人員的工作要求、培訓和考核,并未直接涉及公務員的選拔制度,排除D項。故選A項。15.唐以前并無關于侵犯受業師的專門律法。至唐朝,唐律中出現了“毆傷見(現)受業師”條,規定:“毆傷見受業師,加凡人二等,死者,斬?!辈⒆⒃疲骸爸^伏膺(胸)儒業而非私學者”。此外,實科、職業類“受業師”即使有品級與公職,也不適用于此條。唐律的這一規定()A.體現了律法的靈活性和務實性 B.有利于官方意識形態的強化C.反映出教師社會地位日益提高 D.意在推動儒學世俗化的發展【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唐朝將侵犯受業師的行為單獨立法予以嚴懲,但這一法律僅限于儒學教師,其他學派及行業的師傅并不在其內,這凸顯了儒學在唐朝是官方思想的特殊地位,B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唐朝法律對犯罪行為的懲戒存在限制,與靈活性和務實性無關,排除A項;對教師的保護僅限官方儒士,以此論證教師社會地位提高屬于以偏概全,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對儒學特殊地位的強化,與儒學世俗化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6.明朝休寧范氏的《統宗祠規》“圣諭當遵”條中首列“圣諭六言”,并在祭統宗祠時,大聲宣讀。海安虎墩崔氏《族約》中則言“此六事‘圣諭六言’乃太祖高皇帝曲盡做人的道理,件件當遵守”。這反映出當時()A.儒學開始向基層滲透 B.宗族治理遵從國家意志C.鄉紳社會地位的提升 D.基層自治制度趨于完善【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中國)。明朝時期“圣諭六言”在家譜、族規中的體現,反映了國家意志在家族治理中得到貫徹,體現了宗族治理遵從國家意志,B項正確;儒學在宋朝開始向基層滲透,且材料主要強調的是圣諭的推廣,而非儒學的滲透,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鄉紳的社會地位變化,排除C項;明朝休寧范氏和海安虎墩崔氏的做法體現的是對皇帝圣諭的尊崇和貫徹,反映出皇權對基層社會的進一步滲透和控制,與基層自治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7.加爾文指出,基督徒們只有在現世以克己節制、勤儉勞動的成果來驗證自己是否獲得恩寵。所以韋伯說,新教把自己在“俗世的秩序內的理性行為”,視為“恩寵考驗的任務和手段加以肯定”,把行為的“成就”看作是神“賜福的標志”。由此可推知,新教倫理()A.調和了理性與信仰間的內在矛盾 B.削弱了宗教的社會教化功能C.適應了早期資本主義的發展訴求 D.深刻影響了民眾的日常生活【答案】C【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歐洲)。據題干“加爾文指出,基督徒們只有在現世以克己節制、勤儉勞動的成果來驗證自己是否獲得恩寵。所以韋伯說,新教把自己在‘俗世的秩序內的理性行為’,視為‘恩寵考驗的任務和手段加以肯定’,把行為的‘成就’看作是神‘賜福的標志’”,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教倫理強調通過現世的努力和勞動來證明自己獲得了神的恩寵,這反映了早期資本主義的發展訴求,C項正確;題干中并未體現新教倫理調和了理性與信仰間的內在矛盾,排除A項;材料強調新教倫理思想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而不是削弱了宗教的社會教化功能,排除B項;新教倫理的影響不僅僅局限于民眾的日常生活,而是更深層次地影響了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排除D項。故選C項。18.1789年法國《人權宣言》宣布:“人人生來并且始終是自由的?!?895年《美國聯邦憲法》規定:“非經正當程序不得剝奪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財產?!?982年《加拿大憲法》規定:“在獨立的不偏袒的法庭舉行公平、公開的審判中,根據法律證明有罪之前,應該推定為無罪?!边@些規定()A.體現出憲法的根本法地位 B.注重對個人權益的保護C.以成文法為主要法律淵源 D.強化法院的獨立司法權【答案】B【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根據材料“人人生來并且始終是自由的”“非經正當程序不得剝奪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財產”“在獨立的不偏袒的法庭舉行公平、公開的審判中,根據法律證明有罪之前,應該推定為無罪”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體現出西方國家注重對個人權益的保護,B項正確;體現出憲法的根本法地位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A項;以法國、德國、意大利和日本為首的大陸法系以成文法為主要法律淵源,C項并不能概括材料的全部內容,排除C項;材料并未涉及法院的司法權問題,排除D項。故選B項。19.新中國成立至1952年,我國先后頒布了《婚姻法》《工會法》《土地改革法》《懲治反革命條例》《懲治貪污條例》,以及有關勞保、教育、衛生等相關法律、法令。這些法律和法令的頒布()A.旨在維護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果 B.奠定了中國法治體系建設的基礎C.服務于國家工業化建設戰略需要 D.開啟了中國法制近代化轉型進程【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推斷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當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終勝利,政府頒布各類法律既涉及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改造,又涉及與反革命力量的繼續斗爭,這些法律的出臺有利于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A項正確;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頒布奠定了中國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基礎,排除B項;1953年“一五”計劃開展,我國開始了大規模工業化建設的浪潮,排除C項;中國法制近代化轉型開始于晚清時期,排除D項。故選A項。20.下圖所示為2010~2020年中國紅色旅游人數及占國內旅游人數比重的變化情況。這可用于說明我國()A.重點弘揚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 B.把賡續革命文化作為經濟發展的前提C.精神文明建設正取得顯著成效 D.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具有堅實基礎【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當代中國。根據圖片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10~2020年中國紅色旅游人數及占國內旅游人數比重總體呈現大幅度上升趨勢,紅色旅游主要是以領導人民在革命和戰爭時期建樹豐功偉績所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為內涵,紅色旅游傳達著紅色精神,這可用于說明該時期我國精神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C項正確;“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主要是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材料并未涉及,排除A項;“作為經濟發展的前提”說法錯誤,排除B項;紅色旅游人數增加并不能反映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基礎,排除D項。故選C項。21.漢武帝采納謀士建議設置河西四郡,并移民屯墾。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關東貧民徙隴西、北地、西河、上郡、會稽凡七十二萬五千口”;元狩五年,“徙天下奸猾吏民于邊”;任命趙過為搜粟都尉,在西北等地推廣代田法。這些措施()A.解決了腹地人地矛盾尖銳問題 B.推動了邊疆開發與民族交融C.加強了對匈奴部落的有效管理 D.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據的隱患【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漢武帝設置河西四郡、移民屯墾以及推廣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代田法),這些措施都直接促進了邊疆地區的開發和經濟發展,同時促進了不同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B項正確;“解決了腹地人地矛盾問題”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漢武帝時期對匈奴進行了多次軍事打擊和防御,但未實現“對匈奴部落的有效管理”,排除C項;漢武帝的這些措施通過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理、調整人口分布、促進經濟發展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消減了地方分裂割據的隱患,鞏固了中央集權統治,“消除了”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故選B項。22.《冊府元龜》載:“開元二年(714年)十二月,右威衛中郎將周慶立為嶺南市舶使。”唐文宗太和八年(834年)上諭:“南海蕃舶,本以慕化而來,固在接以仁恩,使其感悅?!鋷X南、福建及揚州蕃客,宜委節度觀察使(市舶使)常加存問。除舶腳、收市、進奉外,任其往來流通,自為交易,不得重加率稅”。這些記載反映出唐朝A.民間走私絡繹不絕 B.對外交往開放包容C.朝貢貿易利潤豐厚 D.藩鎮割據現象凸顯【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對外貿易繁榮,唐初在嶺南地區設市舶使管理對外貿易。唐末對東南地區“蕃客”不加稅,在“厚往薄來”的朝貢貿易體制下,體現出唐朝開放包容的對外政策,B項正確;材料并未體現民間走私現象,排除A項;朝貢貿易利潤豐厚與材料無關,排除C項:材料表明唐設節度觀察使來管理海外貿易,并非藩鎮割據,排除D項。故選B項。23.1533年,亨利八世通過了《禁止上訴法案》,將英國教會與羅馬教廷之間的司法聯系完全斷絕。1534年,《至尊法案》使英格蘭國王擁有了對英國境內所有教職進行任命以及教義修改的至高權力。1536年,國會通過《小修道院解散法》,宣布解散歲入在200鎊以下的小修道院,其動產、不動產均歸王室所有。這些舉措客觀上()A.助推了民族國家的形成 B.實現了英國的政教分離C.促進了宗教改革的興起 D.加速了神學思想的瓦解【答案】A【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6世紀(英國)。根據材料信息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亨利八世通過立法直接切斷了與羅馬教廷之間的聯系,并沒收天主教會的財產,成功將自身的王權建立在了教權之上,有利于鞏固封建王朝的統治,王權的強化客觀上推動了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A項正確;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沖擊了天主教會對英國的宗教統治地位,確立了王權在世俗和宗教的雙重領導地位,鞏固了英國政教合一體制,排除B項;1517年馬丁·路德發表《九十五條論綱》標志著宗教改革運動的興起,排除C項;亨利八世的舉措針對的是天主教會,而非針對宗教神學思想,且宗教神學強調君權神授是維護其專制統治的重要工具,加速了神學思想的瓦解這一說法有誤,排除D項。故選A項。24.有學者指出,17世紀中葉《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簽訂使得“歐洲精神和文化的整體性意識根深蒂固地保存下來”,經過改造的歐洲“形成了一個由共同法律所約束的法治社會”。據此可知,威斯特伐利亞體系()A.具有鮮明的進步性和近代化意義 B.改變了歐洲政治力量對比C.推動了近代外交制度進一步發展 D.嚴格貫徹了大國均勢原則【答案】A【解析】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范圍為17世紀中葉(歐洲)。根據材料可知,《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簽訂之后,歐洲作為一個整體的意識被保存下來,形成了一個由共同法律所約束的法治社會,這說明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為歐洲的共同發展提供了法律依據,這種國際關系的構建具有鮮明的進步性和近代化意義,A項正確;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強調的是歐洲整體,并沒有凌駕于歐洲其他國家之上的一個強大的中心,因此沒有改變歐洲政治力量對比,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對歐洲的影響,而非對近代外交制度的影響,排除C項;D項過分夸大了威斯特伐利亞體系,排除D項。故選A項。25.下圖為諷刺20世紀90年代美國提出“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的漫畫。俄羅斯外長評論道:“這些所謂的“規則”越不具體,美國就越能對其隨意“裝扮””。法國前駐美大使說:“所謂”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實際是不公平的“西方秩序'?!庇纱丝赏浦?,美國提出“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旨在()A.削弱國際法對維護世界和平的作用B.服務其霸主地位和強權政治需求C.堅持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全方位外交D.構建“大國一致”的集體安全體制【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90年代(美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戰結束后,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形成,但國際法的實施存在許多局限性,材料中美國提出了有別于已有的基于國際法的“規則”秩序,其根本目的是服務其霸權地位和強權政治的需求,B項正確;削弱國際法對維護世界和平的作用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是美國霸權主義的外交策略,排除C項;1945年.《聯合國憲章》推動的“大國一致”原則,完善了集體安全體制,排除D項。故選B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包括3小題,第26題18分,第27題16分,第28題16分,共50分)26.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先后頒布了《公務員任用條例》《規定政務官事務官之界限令》《考試法》等律令,規定“考試院為全國各機關用人所資之地……無論行政官、司法官、外交官、技術官考試皆應屬之”。南京國民政府公務員考選制分為普通、高等和特種考試(任用機關因特殊技能要求而申請進行的專門考試)三種,考試內容包括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面試。在首屆高等考試中,女性考生有20人;第二屆增至45人,錄取2人,第四屆已達56人,占總考生人數的3.79%。在國民政府官僚體系中,“革命勛勞”者及地方長官的親屬、親信充斥其中。據1939年考試院銓敘部報告“(現)薦任合格者數逾萬人,多繼續在職,或有所位置,因此高等考試及格人員之任用機會,于法律于事實均受相當之限制?!薄幾躁悤藻\《南京國民政府公務員考選制度的近代化意義》材料二1985年以來我國公務員制度變遷歷程。階段劃分重大意義標志事件探索階段(1985~1992年)本階段的理論探討、政策設計和實踐試點,明確了公務員制度的指導思想和基本框架1985年11月《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法》初擬初創與實施(1993~2005年)公務員制度正式建立,配套政策相繼出臺,明確了公務員內涵與外延,建立了公務員隊伍管理的制度依據1993年8月《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發布法制化(2006~2012年)公務員制度上升為國家法律,公務員法和與之配套的公務員管理專門條例相繼出臺,制度框架形成2006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實施深化改革(2013年至今)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公務員法繼續完善,公務員管理法治化、科學化水平不斷提升2019年6月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實施——摘編自蘇立寧江余《中國公務員制度的變遷歷程、演進特征與動因》(1)根據材料一、概括南京國民政府公務員考選制度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分析1985年以來我國公務員制度演進的動因。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請你對我國公務員制度建設建言獻策?!敬鸢浮浚?)特點:立法保障;考選機構獨立;注重知能結合(通才與專才兼顧/兼顧綜合素養和專業能力);開放性日益增強;考試類型多元,具有一定靈活性;制度與實踐存在一定悖離。(任答四點即可)(2)動因:經濟體制改革的推動;政治體制改革的需要;社會發展和治理的要求;國際環境的影響。(任答三點即可)建言獻策:新時代公務員制度的改革要繼續堅持黨的領導;要繼續堅持法治導向;繼續優化公務員制度體系,增強公務員考試錄用的開放性、規范性和科學性;要繼續堅持高素質專業化的目標,要把打造政治立場堅定、廉潔高效和滿意度高的公務員隊伍作為變革目標。(任答兩點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問1】時空是南京國民政府時期(中國)。特點:據材料一“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先后頒布了《公務員任用條例》《規定政務官事務官之界限令》《考試法》等律令”可得出,南京國民政府通過立法保障公務員考選制度;據材料一“考試院為全國各機關用人所資之地……無論行政官、司法官、外交官、技術官考試皆應屬之”可得出,考選機構獨立,負責全國各機關的用人考試;據材料一“考試內容包括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面試”可得出,考試內容注重綜合素養和專業能力的結合;據材料一“在首屆高等考試中,女性考生有20人;第二屆增至45人,錄取2人,第四屆已達56人,占總考生人數的3.79%”可得出,考試的開放性日益增強,女性考生數量逐漸增加;據材料一“南京國民政府公務員考選制分為普通、高等和特種考試(任用機關因特殊技能要求而申請進行的專門考試)三種”可得出,考試類型多元,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據材料一“(現)薦任合格者數逾萬人,多繼續在職,或有所位置,因此高等考試及格人員之任用機會,于法律于事實均受相當之限制”可得出,制度與實踐存在一定悖離,薦任合格者占據大量職位,影響了高等考試及格人員的任用機會。【小問2】時空是1985年以來(中國)。第一小問動因:據材料二“本階段的理論探討、政策設計和實踐試點,明確了公務員制度的指導思想和基本框架”可得出,經濟體制改革的推動;據材料二“公務員制度正式建立,配套政策相繼出臺,明確了公務員內涵與外延,建立了公務員隊伍管理的制度依據”可得出,政治體制改革的需要;據材料二“公務員制度上升為國家法律,公務員法和與之配套的公務員管理專門條例相繼出臺,制度框架形成”可得出,社會發展和治理的要求推動了公務員制度的不斷完善;據所學知識可知,國際環境的變化和國際經驗的借鑒也影響了我國公務員制度的演進。第二小問建言獻策:據材料二“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公務員法繼續完善,公務員管理法治化、科學化水平不斷提升”可得出,新時代公務員制度的改革要繼續堅持黨的領導;據材料二“公務員制度上升為國家法律,公務員法和與之配套的公務員管理專門條例相繼出臺,制度框架形成”可得出,要繼續堅持法治導向,確保公務員制度的法治化;據材料二“公務員制度正式建立,配套政策相繼出臺,明確了公務員內涵與外延,建立了公務員隊伍管理的制度依據”可得出,要繼續優化公務員制度體系,增強公務員考試錄用的開放性、規范性和科學性;據材料二“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公務員法繼續完善,公務員管理法治化、科學化水平不斷提升”可得出,要把打造政治立場堅定、廉潔高效和滿意度高的公務員隊伍作為變革目標,繼續堅持高素質專業化的目標。27.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儒家對人性的看法是樂觀的,提倡“人性本善”。儒家認為,雖然人性普遍是善的,但作為統治者,其行為對于整個社會的道德風尚,尤其是法律法規的貫徹與否,具有帶動與示范作用。先秦儒家將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作為衡量社會好壞和進步與否的重要尺度,因此認為統治者不可忽視的一項職責就是實施社會教化。由于德治承擔著教化社會的任務,而且這種社會教化工作要求當政者以身作則和身體力行,因此在人才的選拔上,德行成為重要的考核標準。西方的法治思想觀念在古希臘時代就已經孕育發生。從人性惡的前提設定出發,西方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法治理論。西方人提出“法治國家”的概念,統治者必須以法治國,不是以統治者的意志治國,只有實現法治國家而不是人治國家,才能避免專治和暴政,保障和實現一切人的自由和平等權利?;谌诵宰运降恼J識,西方思想家提出,國家權力不能掌握在一個人或一個部門的手里,而應該由幾個部門或者不同的人來掌握,這就是著名的分權理論。正義的法律制訂后,還要保證正義的法律能夠貫徹實施。如果執政者徇私舞弊,如果受到技術性的限制,正義的法律都有可能落空。因此,法治原則還包含著一套由手段和方法構成的正當的法律實施程序。天賦人權,人人生而自由平等。國家必須建立在人民同意的基礎上,它是公民共同意愿的結果,是社會契約的結果。——摘編自田薇等《中西德治與法治思想的歷史生成及其人性論基礎》(1)根據材料,分別概括中國德治和西方法治的內涵。(2)根據材料,從當代的視角,談談你對德治和法治關系的理解?!敬鸢浮浚?)內涵:中國德治:人性本善;統治者以身作則;要培養良好的道德風尚(實施社會教化);用人唯德。西方法治:人性本惡;法律至上;分權制衡;程序正當;人民主權(或“民主”或“主權在民”)。(2)理解:二者并非只能對立不能統一、事實上,它們可以互補并濟;從政治運行機制上來看,法治應該成為當代政治的操作方式,沒有法治就沒有現代民主政治;從精神的治理上來看,法治不能解決一切問題,德治是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環;從歷史進程看,法治政治的追求背后,無不蘊含著對自由、民主等美好價值觀念的道德追求;而任何時代良好的精神面貌和道德風尚,也促進著社會法治的進一步完善?!窘馕觥俊拘?】本題是材料分析題之概括分析題。時空是古代和近現代(世界)。內涵:據材料“儒家對人性的看法是樂觀的,提倡人性本善”可以看出,中國德治內涵首先是基于人性本善;根據材料“儒家認為,雖然人性普遍是善的,但作為統治者,其行為對于整個社會的道德風尚,尤其是法律法規的貫徹與否,具有帶動與示范作用”可得出,中國德治內涵其次是要求統治者的帶動示范,即統治者要以身作則;據材料“先秦儒家將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作為衡量社會好壞與進步與否的重要尺度,因此認為統治者不可忽視的一項職責就是就是實施社會教化”可以得出,中國德治的第三個內涵是培養良好的道德風尚(或實施社會教化);據材料“由于德治承擔著教化社會的任務,而且這種社會教化工作要求當政者以身作則和身體力行,因此在人才的選拔上,德行成為重要的考核標準”可以得出。中國德治的第四個內涵是重視對官員道德的考核,用人唯德。據材料“西方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法治理論”可以得出,西方法治的內涵是人性本惡;據材料“統治者必須以法治國,而不是以統治者的意志治國,只有實現法治國家而不是人治國家保障和實現一切人的自由和平等權利”可以得出,西方法治的第二個內涵是崇尚法律、法律至上;據材料“國家權力不能掌握在個人或一個部門的手里,而應該由幾個部門或者不同的人來掌握,這就是著名的分權理論”可以得出,西方法治的第二個內涵是分權制衡;根據材料“正義的法律制訂后,如果受到技術性的限制,正義的法律都有可能落空”可以得出,西方法治第三個內涵是對法律實施要程序正當;據材料“天賦人權,人人生而自由平等。國家必須建立在人民同意的基礎上,它是公民共同意愿的結果,是社會契約的結果”可得出,人民主權、主權在民。【小問2】本題是綜合題之開放創新題。時空是現代(世界)。據材料“儒家認為,雖然人性普遍是善的,但作為統治者,其行為對于整個社會的道德風尚”與“尤其是法律法規的貫徹與否,具有帶動與示范作用”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者并非只能對立不能統一,事實上,它們可以互補并濟;從政治運行機制上來看,法治應該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新鄉工程學院《數值分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至2031年中國離合器與軸承組件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碎精肉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廣東省東莞市南開實驗校2024屆十校聯考最后數學試題含解析
- 2024-2025公司三級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答案參考
- 2024-2025公司安全管理員安全培訓考試試題附答案可下載
- 2025公司項目部管理人員安全培訓考試試題附答案(輕巧奪冠)
- 2025車間安全培訓考試試題(綜合卷)
- 2024-2025管理人員安全培訓考試試題附答案(輕巧奪冠)
- 2025企業管理人員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參考答案(預熱題)
- 《兒童保健學緒論》課件
- 考研班培訓合同范例
- DB45T 2157-2020 食品小作坊生產加工通 用衛生規范
- 游戲公司游戲社區及玩家互動平臺建設
- 《電力人工智能自然語言處理模型評價規范》
- UL891標準中文版-2019配電盤十二版
- ARVR在電商設計中的應用與前景
- 氰化物溶液安全管理制度模版(3篇)
- 危險化學品倉庫施工方案
- 2025年中考物理考前押題密卷(甘肅卷)(考試版A4)
- 礦井無計劃停風停電事故反思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