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土壤》編制說明_第1頁
《富硒土壤》編制說明_第2頁
《富硒土壤》編制說明_第3頁
《富硒土壤》編制說明_第4頁
《富硒土壤》編制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西地方標準《富硒土壤(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一、任務來源根據《廣西農業地質服務“三農”工作方案》和《廣西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評價總體設計》的安排部署,2014年12月30日,自治區地礦局向自治區原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立項申請開展《富硒土壤》地方標準項目,自治區原質量技術監督局于2015年4月18日將《富硒土壤》列為2015年第三批地方標準制定計劃,序號為2015-0302。《富硒土壤》地方標準編制列入廣西“十三五”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評價項目,自治區國土資源廳2015年5月下達了“廣西富硒土壤標準研究與制定項目任務書”(桂國土資發〔2015〕44號),2016年5月,批復了項目設計書(桂國土資函〔2016〕760號)。項目任務是在已開展1:25萬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和1:5萬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評價工作大量地球化學元素分析測試數據的基礎上,補充其余地區大宗農作物樣品采集和分析測試,對我區土壤硒含量進行科學分級,制定出符合我區地方特色的富硒土壤標準,為規范我區富硒產業發展和市場監管提供依據。二、編制背景、目的和意義廣西1:25萬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發現全國最大面積連片富硒土地資源,引起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2012年4月5日,原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危朝安作出重要批示“建議地勘部門加強與農業部門配合,加強我區地球化學調研成果的轉化工作。這既是推動我區現代特色農業發展的一大舉措,也是地勘單位經濟增長的新的工作著力點和增長點。農業部門應進一步加強與之聯系。”2013年3月,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原自治區國土資源廳、農業廳聯合發布《廣西農業地質服務“三農”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部署我區2013~2016年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評價有關工作。2015年4月29日,三部門聯合向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匯報了廣西農業地質服務“三農”工作進展情況(桂國土資報〔2015〕78號),危朝安副書記再次做出重要批示:“三部門密切配合,工作成效明顯,擬贊成下一步工作。”2013-2020年,我區共計開展99個縣(市、區)1:5萬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評價工作,調查面積10萬km2,目前已完成評價面積8.79萬km2。目前,硒對人體的重要作用已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富硒農業的發展,區內各界人士對富硒土壤及富硒農作物的開發熱情也日益高漲,開發利用我區豐富的土壤硒資源,生產富硒農作物,對促進我區農業結構調整、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大意義。為規范我區富硒產業健康發展,合理開發利用富硒土地資源急需盡快建立富硒土壤標準。三、編制原則與依據(一)本標準按照《標準化工作導則第一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GB/T1.1-2020)給出的規則起草。(二)本標準的編寫以廣西1:25萬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和1:5萬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評價工作所獲得的土壤、農作物硒含量數據資料、相關文獻資料為基礎依據。數據真實、可靠、有代表性。(三)本標準編制遵循“科學、適度、可行”原則,充分考慮標準前瞻性的同時,最大程度實現優質、安全、高效的目標,通過充分聽取各方意見,確保標準可以作為政府部門監督、指導生產的依據,在實際應用上切實可行,保障富硒土壤安全合理開發利用。(四)標準的起草規范性引用標準主要有:《區域地球化學樣品分析方法第14部分:硒量測定氫化物發生-原子熒光光譜法》(DZ/T0279.14-2016)、《區域地球化學樣品分析方法第34部分:pH值的測定離子選擇電極法》(DZ/T0279.34-2016)、《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規范(1:250000)》(DZ/T0258-2014)、《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評價規范》(DZ/T0295-2016)。標準編制過程主要參考如下資料:《富硒稻谷》(GB/T22499-2008);《天然富硒食品硒含量分類標準》(HB001/T-2013);《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速查手冊》(2013年版)中國營養學會編著;《廣西居民膳食營養與健康狀況報告》(2010-2015年)唐振柱主編。四、編制過程(一)收集匯總資料2015年,廣泛收集廣西區內農業生產狀況資料和國內外富硒土壤相關研究成果資料。2016年—2018年1月,在陸續完成的廣西1:25萬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和1:5萬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評價項目工作的基礎上,匯總數據及成果資料。其中樣品主要涉及2007-2015年開展的1:25萬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2013-2018年開展的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評價中的表層土壤樣、農作物樣及根系土樣(表1),土壤樣品基本覆蓋廣西區內主要地層類型,農作物既包含大宗糧食類作物,同時選取了各縣區的特色優勢農作物。表1樣本構成表(單位:件)類別表層土根系土農作物1:5萬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評價188269871587151:25萬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9191小計18862988068806合計197435*8806注*表層土+根系土的樣本數統稱為表層土所有樣品均由具備地質實驗測試甲級資質及中國地質調查局頒發的生態地球化學調查樣品測試能力考核(五十二種元素)資質證書的分析測試單位承擔檢測。上述工作獲得的豐富的土壤及農作物樣品第一手野外調查資料、地球化學元素特別是硒元素分析測試數據為本項目工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二)綜合研究,起草標準初稿2018年1月-2018年6月,通過對已完成的項目成果、數據資料的匯總整理、分析研究,結合廣泛查閱、收集到的相關標準和文獻資料,進行交叉、綜合驗證,著手起草標準主要內容。2018年6月,經過標準起草工作小組成員的充分討論及多次修改完善,完成了廣西《富硒土壤》地方標準的初稿及編制說明。(三)征求意見1.2018年7月13日,編制小組在崇左召開座談研討會,邀請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原自治區國土資源廳、自治區地礦局、廣西地質調查院等相關部門技術專家對《富硒土壤》標準征求意見。2.2019年1月7日,編制小組在南寧召開座談研討會,邀請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自治區地礦局、廣西地質調查院等相關部門技術專家對《富硒土壤》標準再次征求意見。3.2019年7月23日,編制小組在南寧召開座談研討會,邀請自治區地礦局、廣西地質調查院、廣西地質礦產測試研究中心燈相關部門專家再次對《富硒土壤》標準征求意見。2020年6月12日,編制小組在南寧召開座談研討會,邀請自治區地礦局、廣西地質調查院等相關部門專家對《富硒土壤》標準征求意見。2020年12月24日,自治區地礦局在南寧召開評審會對《廣西富硒土壤標準研究與制定成果報告》進行評審,邀請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學、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質礦產測試研究中心等相關部門專家對《富硒土壤》標準征求意見。(四)送審(五)報批五、標準值的確定(一)相關標準及文獻收集目前國內富硒土壤相關標準多為地方標準,浙江省衢州市2012年發布《富硒土壤評價標準》,寧夏回族自治區2016年發布《寧夏富硒土壤標準》(DB64/T1220-2016),廣西2017年發布《農作物產地土壤硒元素豐缺評價規范》,黑龍江省2018年發布《富硒土壤評價要求》,內蒙古自治區2018年發布《富硒土壤調查評價》,河南省2019年12月發布地方標準《富硒土壤硒含量要求》(DB41/T1871-2019);湖北省2019年完成《土壤硒含量等級評價標準(送審稿)》。在《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評價規范》(DZ/T0295-2016)對土壤硒五級分級標準中,將Se含量>0.4~3.0×10-6劃分為富硒土壤。中國地質調查局2019年11月發布的《天然富硒土地劃定與標識》(試行,DD2019-10),除將一般富硒土地按pH值分類確定土壤硒標準閾值外,同時附加了重金屬元素含量符合GB15618標準的條件。與富硒農作物相關的標準有:《富硒茶》(NY/T600-2002,農業部,2002)、《食用農作物產地環境質量評價標準》(HJ332-2006,國家環保總局,2006)、《富硒稻谷》(GB/T22499-2008,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08)、《富硒大米》(DB34/T847-2008,安徽省質量技術監督局,2008)、《富硒食品硒含量分類標準》(DB6124.01-2010,安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2010)、《天然富硒食品硒含量分類標準》(HB001/T-2013,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花卉食品專業委員會,2013)、《富硒農作物硒含量分類要求》(DB45/T1061-2014,廣西壯族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2014)、《富硒農產品》(DB50/T705-2016,重慶市質量技術監督局,2016)、《富硒含硒食品與相關產品含量標準》(DB61/T556-2018,,陜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2018)、《富硒農產品硒含量要求》(DB13/T2702-2018,河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2018)、《富硒食品含量標準》(DB36/T556-2017,江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2017)、《湖南省富硒農產品硒含量要求》(團體,湖南省生物產業協會,2017)、《富硒農產品硒含量分類要求》(DB35/T1730-2017,福建省質量技術監督局,2017)等相關標準,為本項目廣西《富硒土壤標準》的制定提供了大量的參考依據。(二)術語和定義1.土壤pH值即土壤酸堿度,土壤溶液的酸堿性強弱程度,以pH值表示。2.富硒農產品通過生長過程自然富集且硒含量達到相應標準要求的農產品。3.富硒土壤在自然生態環境而非人為添加、使用硒劑條件下,硒元素含量達到本標準規定的土壤。富硒土壤是種植天然富硒農產品的土壤基礎。這里所說的富硒農產品硒含量標準中水稻使用《富硒稻谷》(GB/T22499-2008,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08),其他農產品使用《天然富硒食品硒含量分類標準》(HB001/T-2013,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花卉食品專業委員會,2013)。4、數據預處理為了更清晰、直觀地反映土壤pH值、硒含量以及農作物硒含量間的對應關系,將土壤樣品以pH值或硒含量的一定間隔分組,計算相應區間內土壤pH值平均值、土壤Se平均值以及農作物硒平均值、農作物富硒率等參數,作為線性擬合回歸方程的數據基礎。(三)土壤硒含量特征獲取的197435件表層土壤樣品,數量龐大,硒含量最小值0.01(mg/kg),最大值20(mg/kg),極差懸殊,變異系數達77.8%,離散程度較高。(a)算術值(非正態)(b)幾何值(正態分布)(C)對數平均值(正態分布)圖1表層土壤樣硒含量正態分布檢驗圖將原始數據和其對數變換幾何值分別進行數據頻率分布形態檢驗(圖1),從圖中可以看出,原始數據不呈正態分布,對數變換的幾何值呈正態分布,因此,后續的數理統計,將統一用幾何值進行計算。(四)土壤硒元素的生態效應1.農作物及其根系土Se含量特征研究區采集了水田、旱地、園地、林地等主要土地利用類型產出的6大類、57種農產品8806件(表2、表3),包括了糧食類、蔬菜類、水果類等廣西的主產農作物,具有廣泛的代表性。表2農產品種類及其富硒含量標準(mg/kg)農作物種類富硒含量標準糧食水稻早稻、晚稻0.04《富硒稻谷》(GB/T22499-2008)玉米早季玉米、晚季玉米0.02-0.28《天然富硒食品硒含量分類標準》(HB001/T-2013)蔬菜豆類黃豆、四季豆、豆角、荷蘭豆、0.01-0.9根莖類蓮藕、胡蘿卜葉菜類白菜、芥菜、菜心、包菜、空心菜、苦麥菜、青菜、生菜、油麥菜、菜花、韭菜、桑葉調味類大蒜、香蔥、辣椒瓜果類西紅柿、茄子、白瓜、冬瓜、南瓜、絲瓜、節瓜、苦瓜、黃瓜、葫蘆薯類木薯、紅薯、淮山、芋頭茶葉茶葉茶葉、羅漢果0.05-5.0水果漿果百香果、葡萄0.01-0.48其他水果荔枝、龍眼、柑橘、臍橙、馬蹄、甘蔗、香蕉、火龍果、芒果、西瓜油料油茶果油茶果、油茶籽0.005-0.51堅果類花生0.02-0.28調味品調味品八角0.01-1.0合計15類57種計算各大類農產品的Se平均值、根系土Se平均值、根系土pH值平均值;將所有農作物樣品參照GB/T22499-2008、HB001/T-2013的農作物富硒標準,計算富硒率,各參數見表3。表315大類農產品Se含量參數統計表農作物品種樣本數(個)農作物Se(mg/kg)富硒樣本(個)富硒率(%)調味品290.02129100油料6030.08159698.8糧食51900.064433283.5#水稻40150.066322980.4玉米11750.058110393.9茶葉1070.0726560.7蔬菜8710.01522225.5水果20060.01039819.8平均值0.031合計8806564264.1從表3可見,各類農產品Se含量差異非常顯著,其中油料、水稻、玉米、茶葉硒含量最高,且含量變異性較大,這三類產品的富硒率在80%以上;茶葉類富硒率為60%;蔬菜類富硒率為26%,水果富硒率20%;調味品類(八角)的Se含量大幅低于全部作物的平均值,富硒率卻高達100%。2.土壤硒總量對農作物硒的影響將8806件根系土樣品,以根系土Se含量按對數的0.05間隔取平均值,對農作物Se也取平均值并計算相應區間的富硒率;以根系土Se為自變量分別對農作物Se及其富硒率做散點圖(圖2)。對比農作物Se總量和富硒率可以看出,農作物Se總量與土壤Se總量呈顯著的正相關,農作物富硒率與土壤Se總量也呈顯著的正相關。圖2土壤Se與農作物Se及富硒率散點圖農作物富硒程度一方面與農作物對硒的吸收程度有關,一方面也與土壤Se的總量或生物活性有關。土壤Se作為農作物Se的主要物質來源,其含量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土壤對農作物提供硒的能力的強弱。研究表明,在土壤酸堿性和有機質等理化性質相當的條件下,土壤Se總量越高,有利于農作物吸收的活性成分也越多,越有利于農作物對Se的吸收富集,水稻、玉米、甘蔗等大宗農作物Se的生物富集系數高的特性也表明了這一點,只要在土壤Se總量較高的地區種植,就可以產出富硒農作物。3.土壤酸堿度對土壤及農作物富硒特征的影響將8806件根系土樣品,以根系土pH值按0.1間隔取平均值,同時也對農作物Se、根系土Se取平均值,計算相應區間的富硒率,以pH值為自變量分別對其他參數做散點圖(圖3)。圖3土壤酸堿度與農作物富硒特征關系圖由圖3可見,農作物硒含量、富硒率則總體均呈現隨土壤pH值的升高而增大,表現為在土壤pH值<6.5的酸性環境,農作物硒含量、富硒率隨著酸性減弱而快速增大;在土壤pH值>6.5的中性-堿性環境,作物硒含量在0.04-0.06(mg/kg)之間窄幅波動,富硒率在55%-75%之間波動。綜上所述,土壤酸堿度對土壤Se總量、農作物硒含量、富硒率變化的影響非常深刻,在土壤pH<6.5和pH≥6.5的兩大酸堿度區間的差異性也十分明顯,這為后續將土壤按兩大酸堿度區間分別研討土壤和農作物富硒特征,進而劃定土壤富硒標準的重要基礎。(五)富硒土壤指標的確定1.農作物生態效應指標前述土壤酸堿度的變化,影響土壤Se的聚集和農產品吸收Se的能力的差異性非常顯著;而土壤Se總量的高低也決定了土壤所能供給農產品吸收Se的資源量的貧富。因此,本研究將農作物的生態效應指標--富硒率作為土壤富硒標準的評判指標,即以酸性土壤(pH<6.5)、中性-堿性土壤(pH≥6.5)二個土壤類型的農作物平均富硒率,分別劃定富硒土壤標準。本標準選定包含糧食、茶葉、蔬菜、水果、油料、調味品等6大類的57個品種,共8806件樣本進行作物富硒率的統計,這些品種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突出顯現數理統計的規律性。(1)酸性土壤(pH<6.5)富硒標準的劃定該類型土壤的農作物樣本數為6645件,配套根系土6645件,將根系土Se對數變換后,按平均值加減3倍標準差剔除首尾極端離群值后,樣本量為6622件,其中富硒農產品為4234件,總富硒率為64.0%。以根系土Se含量按對數的0.05間隔取平均值,同時也對農作物Se取平均值、并計算相應間隔內的農作物富硒率。全部表層土pH<6.5的樣本數為168565件,以根系土相同的對數間隔取平均值,以該序列表層土Se為自變量,該區間農作物富硒率為因變量,做散點圖(圖4),經擬合得倒數曲線方程:Y=72.564-4.023/X(R2=0.566)土壤Se總量與農作物富硒率呈波浪式上升的顯著正相關,在農作物平均富硒率為64%時,由曲線方程得出土壤Se為0.47mg/kg,即酸性土壤(pH<6.5)富硒標準值取值為0.5mg/kg。圖4酸性土壤Se總量與農作物富硒率關系圖(2)中-堿性土壤(pH≥6.5)富硒標準的劃定該類型土壤的農作物樣本為2160件,將根系土Se對數變換后,按平均值加減3倍標準差剔除首尾極端離群值后,農作物樣本量為2145件,其中富硒農產品為1378件,總富硒率為64.0%。以根系土Se含量按對數的0.05間隔取平均值,同時也對農作物Se取平均值、并計算相應間隔內的農作物富硒率。該類型全部表層土(pH≥6.5)的樣本數為28870件,以根系土相同的對數間隔取平均值,以該序列表層土Se為自變量,該區間農作物富硒率為因變量,做散點圖(圖5),經擬合得倒數曲線方程:Y=84.442-8.067/X(R2=0.688)土壤Se總量與農作物富硒率的曲線方程顯著正相關,在平均富硒率64%時,由曲線方程得出土壤Se為0.39mg/kg,即中性-堿性土壤(pH≥6.5)富硒標準值為0.4mg/kg。圖5中性-堿性土壤Se總量與農作物富硒率關系圖2.土壤富硒上限指標在適度范圍,硒元素是人體必需的微量營養元素,對機體的免疫功能和防御機能有重要影響,但是過量的硒會引起中毒。《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中推薦成人硒攝入量為60μg/d,可耐受最高攝入量400μg/d。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CBDP)(2016年)推薦的成人每人每日攝入的各類食物標準為:成人每人每日吃谷類300~500g,蔬菜400~500g,水果100~200g。此外,根據廣西疾病防控中心關于《廣西居民膳食營養與健康狀況報告》(2010-2015),廣西成人膳食日均攝入量:糧谷及薯類292.3g,蔬菜312.7g,水果140.5g。表4廣西居民膳食硒攝入量統計表地區膳食分類平均攝入量(g/d)農作物硒含量硒最高攝入量(μg)硒平均攝入量(μg)小計(μg)最大值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