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智慧桿智能網關技術規范》_第1頁
《多功能智慧桿智能網關技術規范》_第2頁
《多功能智慧桿智能網關技術規范》_第3頁
《多功能智慧桿智能網關技術規范》_第4頁
《多功能智慧桿智能網關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93.080.40

CCSI6599

CAICI

中國通信企業協會團體標準

T/CAICIXXXX—XXXX

多功能智慧桿智能網關技術規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intelligentgatewayofmulti-functionalsmartpole

(征求意見稿)

XXXX-XX-XX發布XXXX-XX-XX實施

中國通信企業協會發布

T/CAICIXXXX—XXXX

多功能智慧桿智能網關技術規范

1范圍

本規范規定了多功能智能桿系統智能網關的硬件和軟件技術規范,涉及天基物聯網衛星技術規范和

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及應用規范,適用于新建多功能智能桿系統智能網關部分的設計、研發、管理與維

護,也可指導智能網關設備廠家硬件與軟件研發工作。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4943.1-2011信息技術設備第1部分:通用要求安全

GB9254-2008信息技術設備的無線電騷擾限值和測量方法

GB/T2423.1-2008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A:低溫

GB/T2423.2-2008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B:高溫

GB/T2423.3-2016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Cab:恒定濕熱試驗

GB/T2423.5-2019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Ea和導則:沖擊

GB/T2423.10-2019環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Fc:振動(正弦)

GB/T6461-2002金屬基體上金屬和其他無機覆蓋層經腐蝕試驗后的試樣和試件的評級

GB/T10125-2021人造氣氛腐蝕試驗鹽霧試驗

GB/T17626.2-2018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靜電放電抗擾度試驗

GB/T17626.3-2016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試驗

GB/T17626.4-2018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試驗

GB/T17626.5-2019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

GB/T17626.6-2017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射頻場感應的傳導騷擾抗擾度

GB/T18380.12-2008電纜和光纜在火焰條件下的燃燒試驗第12部分:單根絕緣電線電纜火焰垂直

蔓延試驗1kW預混合型火焰試驗方法

GB/T28181-2016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系統信息傳輸、交換、控制技術要求

YDB183-2017衛星通信終端通用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

CJ/T457-2014高桿照明技術設施條件

GM/T0025-2014SSLVPN網關產品規范

GM/T0024-2014SSLVPN技術規范

GM/T0028-2014密碼模塊安全要求

GM/T0039-2015密碼模塊安全檢測要求

3術語、定義和縮略語

3.1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1

多功能智慧桿multi-functionalsmartpole

1

T/CAICIXXXX—XXXX

多功能智慧桿以桿為載體,通過掛載各類設備提供智能照明、移動通信、城市監測、交通管理、信

息交互和城市公共服務等多種功能,并可通過管理平臺進行遠程監測、控制、管理、校時、發布信息等。

3.1.2

多功能智慧桿系統multi-functionalsmartpolesystem

多功能智慧桿系統由桿子系統、供電和防雷子系統、通信子系統、多功能智慧桿管理平臺等組成。

3.1.3

智能網關intelligentgateway

可集合光端機、路由器、交換機、協議棧和安全芯片、邊緣計算單元等功能,實現系統信息的采集、

信息輸入、信息輸出、集中控制、遠程控制、聯動控制和安全管控,并具有感知網絡接入、異常網絡互

通及通訊與數據格式標準化的設備。

3.1.4

管理平臺managementplatform

對多功能智慧桿的相關配置和設備進行管理、控制、運行監測、數據運維的軟件管理系統。可采集、

存儲多功能智慧桿掛載設備感知數據,監測桿和掛載設備的狀態、告警、故障信息等。

3.1.5

通信協議communicationprotocol

通信雙方完成通信或服務必須遵循的規則和約定。協議定義了數據單元使用的格式,信息單元應該

包含的信息與含義、連接方式、信息發送和接收的時序。

3.1.6

監控對象supervisionObject

是指掛載在智慧桿上,被監控的各種設備如智能照明、環境監測、攝像頭、信息發布等各種傳感器

設備。

3.1.7

監控點supervisionPoint

是指監控對象上某個特定的監控信號。如智能照明設備的亮度、環境監測設備的溫度、濕度、PM2.5、

PM10等都稱為監控點,是監控的最小對象。

3.1.8

北向接口

管理平臺與智能網關通信的接口。

3.1.9

2

T/CAICIXXXX—XXXX

南向接口

指智能網關與各種被監控對象之間的通信接口。

3.2縮略語

GPS全球定位系統GlobalPositioningSystem

BDS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eiDou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

LED發光二極管LightEmittingDiode

WLAN無線局域網WirelessLocalAreaNetwork

SOAP簡單對象訪問協議SimpleObjectAccessProtocol

MQTT消息隊列遙測傳輸MessageQueuingTelemetryTransport

COAP受限制的應用協議ConstrainedApplicationProtocol

WAFWeb應用防火墻WebApplicationFirewall

OPC用于過程控制的OLEOLEforProcessControl

ONVIF開放型網絡視頻接口論壇OpenNetworkVideoInterfaceForum

DIN一種標準導軌安裝方式

MODBUS一種串行通信協議

4總體要求

智能網關應滿足以下要求:

1)智能網關硬件設計應以結構化、規范化、模塊化和集成化的方式實現,以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和

可維修性;某一子系統、子網絡發生故障時,不影響其他子系統、子網絡的運行。

2)智能網關硬件設備的總體結構應充分考慮運輸、安裝、維護和擴容或調整的靈活性,應實現硬

件模塊化。設備應具有足夠的機械強度,保證設備經常規的運輸、儲存和安裝后,不產生破損、變形。

3)智能網關任何故障不得影響被監控設備的正常工作;智能網關硬件應有良好的保護機制,不能

因為硬件故障造成被監控設備電路發生斷路、過流和短路等故障,不會對被監控設備造成損害。

4)智能網關硬件應有良好的電氣隔離性能,不得降低被監控設備的交直流隔離度、直流供電與系

統的隔離度。

5)智能網關各接口間應做好隔離防護,避免相互干擾,并具有抵抗噪聲干擾的能力。

6)智能網關應具備上電復位功能,上電復位后,原保存數據不丟失。

7)智能網關設備應具備支持固件在線升級的功能,設備異常時應能自動重啟。

8)智能網關硬、軟件版本應向下兼容,不同版本之間的硬件配合使用不降低產品性能指標。

9)智能網關天基物聯網模塊應滿足天基物聯網衛星技術規范接口定義及指標。

10)智能網關工業互聯網標識應當對接國家頂級標識解析節點,標識編碼具有規范性、標準性和唯

一性,可兼容不同行業追溯子系統,滿足相關信息系統之間進行數據交換的要求。

11)智慧桿應對日常運行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形變位移等情況進行全天時的在線檢測,檢測設備ID

與智慧桿ID一一對應,實現智能化預警排險,做到即時性響應,精準化預警推送,便于維保人員有針對

性開展檢修作業。

5硬件技術要求

5.1基本要求

5.1.1環境要求

智能網關應滿足工業級寬溫濕度環境要求:

3

T/CAICIXXXX—XXXX

1)工作溫度:-40℃~75℃。

2)相對濕度:5%~95%(非凝露)。

3)IP等級滿足IP54以上(可通過插框或模塊整體防護實現)。

4)鹽霧防護等級應滿足GB/T10125-2012、GB/T6461-2002相關要求。

5.1.2外觀要求

多功能智慧桿及其配套零件、附掛設備的外觀應滿足CJ/T457-2014相關要求。

噴漆(塑)殼體的表面應光滑平整、色澤一致,不允許有劃痕、斑疵、流掛、脫落和破損。

設備的表面涂敷,應滿足防腐的要求,噴漆(塑)面層下應有底漆或防銹層,防止面層損壞后銹蝕。

電鍍零件的表面應有金屬光澤,不允許有裂紋、斑點、毛刺和缺陷。

5.1.3結構要求

智慧桿使用壽命基準為30年。

智能網關安裝在智慧桿的設備倉,位置應設計合理,不得妨礙或影響日常維護、測試工作的進行。

可支持壁掛式安裝、DIN導軌安裝或者其他內置安裝方式。

5.1.4工藝要求

印刷電路板均不允許有飛線,應有插拔及鎖定位置。同一品種的電路板應有完全互換性。

5.1.5尺寸要求

智能網關安裝在智慧桿設備倉內,其大小應與設備倉相適應,方便安裝和維護。

5.1.6電源要求

輸入方式:宜采用2路電源,主備用方式輸入。

工作電壓:12VDC

設備功耗:不高于50W

5.1.7計算及存儲能力

智能網關的CPU、內存、存儲應滿足項目使用需求,應支持接入外部存儲卡。

5.1.8時鐘保持

智能網關應具備時鐘保持功能,時鐘電池后備時間≥3年。

5.1.9物理接口

智能網關物理接口宜滿足以下要求:

1)2路以上千兆以太網光口,4路以上FE電口,可選POE供電。

2)2個以上RS485接口。

3)支持擴展無線通信終端模組,應支持4G/5G、WIFI等模組,可支持NB-IoT、LoRa等。

4)可支持AI/AO接口、DI/DO接口、PWM、PCIE接口、USB接口、CAN總線接口等;

其中,DI/DO接口支持干濕節點轉換及12V/5V電源輸出口。除RS485和RS232外,各接口不允許

復用。

5)可支持擴展GPS/北斗定位功能,預留外接GPS/北斗天線接口。

6)可支持擴展天基物聯網功能,預留外接天基物聯網通信天線接口。

5.1.10天基物聯網通信性能

4

T/CAICIXXXX—XXXX

智能邊緣網關的天基物聯網通信性能應符合《YDB183-2017衛星通信終端通用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

的相關要求。具體性能要求如下:

1)發射輸出功率≤30dBm。

2)EVM:≤9%@30dBm。

3)下行靈敏度:-129dBm。

4)依照IQXEL/IQ2010測試,誤包率PER≤1%。

5)抗干擾度≥50dB,相對帶寬10%窄帶干擾。

5.1.11天基物聯網通信接口

智能網關應具備天基物聯網通信接口:

1)上下行射頻接口:IPEX一代。

2)用戶數據收發接口:UART接口。

5.1.12阻燃性

智能網關阻燃性應滿足以下要求:

1)所用的PCB的阻燃等級應達到GB4943.1-2011中規定的V-0要求。

2)塑膠導線的阻燃性能應能通過GB/T18380.12-2008規定的單根絕緣電線電纜火焰垂直蔓延試

驗。

3)其他絕緣材料的阻燃等級應達到GB4943.1-2011中規定的V-1要求。

5.1.13北斗監測終端技術要求

北斗監測終端應滿足以下要求:

1)支持北斗B1I,B3I,B1C,B2a,GPSL1、L2,GLONASSL1、L2頻段信號。靜態檢測精度水平1~2mm,

垂直2~3mm。全網通4G傳輸模式,接GNSS天線后接收機在正常監測狀態下整機功耗小于2W。

2)主機系統穩定性強,網絡管理功能強大,具有良好的人機交互,提供RJ45、串口、4G網絡通訊,

支持TCP/IP、Http、NTRIP和FTP等通訊協議,可通過網絡接口傳輸原始觀測數據、實時差分數

據和觀測文件,提供基于Web的控制界面,可通過Internet瀏覽器遠程訪問和控制。

3)IP67防護,適用于各種野外監測場景。

5.2環境適應性

5.2.1低溫存儲

按GB/T2423.1-2008“試驗Ab”的要求進行,產品無包裝,不通電。試驗溫度為-40℃±2℃,試

驗持續時間為2h。產品應能正常工作,各項指標滿足要求。

5.2.2低溫工作

按GB/T2423.1-2008“試驗Ad”的要求進行,產品無包裝,通電加額定負載。試驗溫度為-10℃±2℃,

試驗持續時間為8h。產品應能正常工作,各項指標滿足要求。

5.2.3高溫存儲

按GB/T2423.2-2008“試驗Bb”的要求進行,產品無包裝,不通電。試驗溫度為80℃±2℃,試驗

持續時間為2h。產品應能正常工作,各項指標滿足要求。

5.2.4高溫工作

5

T/CAICIXXXX—XXXX

按GB/T2423.2-2008“試驗Bd”的要求進行,產品無包裝,通電加額定負載。試驗溫度為70℃±2℃

試驗持續時間為8h。產品應能正常工作,各項指標滿足要求。

5.2.5恒定濕熱

按GB/T2423.3-2016“試驗Cab”的要求進行,產品無包裝,不通電。試驗嚴酷等級為:溫度40℃

±2℃,相對濕度93%±3%,持續時間為2d。產品應能正常工作,各項指標滿足要求。

5.2.6沖擊試驗

按GB/T2423.5-2019“試驗Ea”的要求進行,產品無包裝,不通電。峰值加速度為150m/s2,持續時

間為11ms,脈沖波形為半正弦波。產品應能正常工作,各項指標滿足要求。

5.2.7振動試驗

按GB/T2423.10-2019的要求進行試驗,頻率范圍為10Hz~150Hz,加速度為2m/s2,設備應正常工作,

且元器件無松動、移位和損壞,外殼無變形。

5.2.8IP等級

IP等級滿足IP54以上(可通過插框或模塊整體防護實現)。

5.2.9鹽霧防護

鹽霧防護等級應滿足GB/T10125-2012、GB/T6461-2002相關要求。

5.2.10防雷

智能網關硬件應能監控具有不同接地要求的多種設備,任何監控點的接入均不應破壞被監控設備的

接地系統。

滿足GB/T17626.5《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

智能網關應滿足以下防雷指標要求:

表1智能網關防雷指標要求

試驗端口通用AI/DI/DO口DC電源口串口網口(注)

沖擊電流差模2kA差模5kA差模2kA差模2kA(注)

8/20μs

正負極各5次共模3kA共模5kA共模3kA共模3kA(注)

注:插頭損壞不計算在內。

5.3電磁耐受(EMS)能力

5.3.1靜電放電抗干擾度試驗(ESD)

按GB/T17626.2-2018要求進行試驗,試驗等級:接觸放電3級(試驗電壓6kV),空氣放電3級(試

驗電壓8kV)。

試驗結果滿足評價1)、2)的相關要求。

1)在設備規定的限值內性能正常。

2)功能或性能暫時喪失或降低,但在騷擾停止后能自行回復,不需要操作者的干預。

5.3.2射頻電磁場輻射抗干擾度試驗

按GB/T17626.3-2016要求進行試驗,保護(設備)抵抗數字無線電話射頻輻射的試驗等級為3級。

6

T/CAICIXXXX—XXXX

試驗結果滿足評價1)、2)的相關要求。

1)在設備規定的限值內性能正常。

2)功能或性能暫時喪失或降低,但在騷擾停止后能自行回復,不需要操作者的干預。

5.3.3電快速脈沖群抗干擾度試驗(EFT)

按GB/T17626.4-2018要求進行試驗,開路輸出試驗電壓和脈沖的重復頻率試驗等級為3級,即在

供電電源端口保護接地(PE)試驗電壓峰值2kV,重復頻率5kHz;在I/O(輸入/輸出)信號、數據和控制端口

電壓峰值1kV,重復頻率5kHz。

試驗結果滿足評價1)、2)的相關要求。

1)在設備規定的限值內性能正常。

2)功能或性能暫時喪失或降低,但在騷擾停止后能自行回復,不需要操作者的干預。

5.3.4浪涌(沖擊)抗干擾度試驗(SURGE)

按GB/T17626.5-2019要求進行試驗,試驗等級要求見表2。

表2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等級

試驗端口I/O口DC電源口串口網口

波形1.2/50μs差模2kA差模5kA差模2kA差模2kA

(8/20μs)

共模3kA共模5kA共模3kA共模3kA

正負極各5次

試驗結果滿足評價1)、2)的相關要求。

1)在設備規定的限值內性能正常。

2)功能或性能暫時喪失或降低,但在騷擾停止后能自行回復,不需要操作者的干預。

5.3.5射頻場感應的傳導騷擾抗擾度試驗

按GB/T17626.6-2017要求進行試驗,試驗等級3級。

試驗結果滿足評價1)、2)的相關要求。

1)在設備規定的限值內性能正常。

2)功能或性能暫時喪失或降低,但在騷擾停止后能自行回復,不需要操作者的干預。

5.4電磁干擾測試

按GB9254-2008中的測試方法進行試驗。

電源端子傳導騷擾限值、電信端口傳導騷擾限值和輻射騷擾限值應滿足A級設備水平,具體見表3、

表4和表5。

表3A級電源端口傳導騷擾電壓限值

頻率范圍限值(dBμV)

(MHz)準峰值QP平均值AV

0.15~0.507966

0.50~307360

表4A級電源端口傳導騷擾電壓限值

頻率范圍電壓限值(dBμV)電流限值(dBμA)

(MHz)準峰值平均值準峰值平均值

0.15~0.5097~8784~7453~4340~30

0.50~3087744330

7

T/CAICIXXXX—XXXX

表5輻射騷擾限值

頻率范圍(MHz)準峰值限值(dBμV/m)測試距離(m)

30~2304010

230~10004710

注:當測試距離為3m時,準峰值限值應增加10dB。

6軟件技術要求

智能網關軟件設計宜采用分層架構思想,建議分為北向通信接口層、業務邏輯層和南向通信接口層

等三層。其中,北向通信接口層主要功能與管理平臺進行數據通信;業務邏輯層主要功能對掛載設備數

據進行處理,判斷實時數據有無變化、判斷告警發生與恢復、數據持久化等通用邏輯業務。南向通信接

口層主要功能與掛載設備進行數據通信和協議解析。

宜采用微服務架構,容器部署模式,做到高效開發、服務安全隔離、快速部署。

宜提供開發服務框架和運營部署服務框架,實現網關平臺服務和應用分離。

宜提供規則引擎工具,可以低代碼、模塊化、組件式快速開發對接傳感器,并且通過網關管理平臺

將傳感器對接結果批量下發到海量網關。

6.1基本功能

智能網關應支持對照明、攝像頭、信息發布、環境監測、氣象監控、公共廣播、一鍵呼叫、無線電

監測等掛載設備的接入和控制。

1)具備邏輯分析控制能力,按照既定策略自動執行關聯控制。

2)維護掛載設備的通信,判斷掛載設備通信狀態。

3)具備設備故障診斷、診斷報告上傳功能。

4)具備快速部署、遠程升級、自動運維功能。

5)可支持即插即用功能。

6)可支持云邊、邊邊協同功能。

6.1.1聯網注冊

智能網關應具備向管理平臺注冊的功能,智能網關主動向管理平臺發出攜帶自身賬號和密碼信息的

注冊請求,管理平臺核對賬號和密碼無誤后,向智能網關返回對應的服務器IP和端口,智能網關方可合

法接入到管理平臺,進行后續的數據通信,直到此次連接中斷。

6.1.2實時數據采集與控制

智能網關應實時采集被監控對象的數據信息,通過底端解析和數據處理后,將變化數據或者告警數

據主動上傳到管理平臺。智能網關接收管理平臺下發的控制命令通過協議解析后,發送控制命令給對應

的監控對象,實現管理平臺對監控受控對象的控制。

6.1.3數據解析與轉發

智能網關應具備對采集到的監控對象數據通過南向通信接口進行解析和封裝;在中心解析模式下,

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透明轉發的能力。

6.1.4設備聯動

智能網關應具備根據規則進行傳感設備之間的聯動功能,如各種告警信息能聯動攝像頭到預置位并

錄像。

8

T/CAICIXXXX—XXXX

6.1.5歷史數據上傳與維護

智能網關應具備對各種歷史數據的上傳與維護的能力,在正常狀態下智能網關向管理平臺上傳各種

歷史數據,在與管理平臺通信中斷的情況下,智能網關將歷史數據存儲在本地數據庫,待通信正常后智

能網關將未上傳的歷史數據從斷點處繼續上傳,直到完成。

智能網關應具備對本地歷史數據進行維護的能力,本地歷史數據應至少保留120天,對超過120天

的歷史數據進行覆蓋。

6.1.6告警數據上傳與管理

智能網關應具備判斷傳感器設備告警發生和恢復,并對告警數據實時上傳到管理平臺,并根據事先

配置的過濾規則對特定的告警進行過濾不上傳。在與管理平臺通信中斷的情況下,告警存儲在本地,待

通信恢復后從斷點處續傳為上傳的告警。

智能網關還應具備對歷史告警的維護和管理功能,當歷史告警超過指定的時間后,對超過指定時間

的告警進行覆蓋。

智能網關應支持告警閥值配置、告警和恢復時延設置,以及特定的告警過濾功能。

6.1.7時鐘校對

智能網關應支持管理平臺下發的時鐘校對指令。

6.1.8重啟

智能網關應支持遠程重啟功能。

智能網關應支持看門狗功能,當軟件或者系統運行異常時,自動觸發智能網關重啟。

6.1.9數據本地存儲

智能網關應支持對監控點的實時數據、歷史數據、實時告警數據、歷史告警數據、配置數據及視頻

數據等實現本地存儲。對及其重要的數據(如配置數據)支持本地備份和本地自動恢復或者遠程手動恢

復功能。

6.1.10設備參數配置

智能網關應支持遠程參數配置功能,同時支持配置數據存儲在本地和管理平臺;支持配置數據手動

和自動上傳至管理平臺,支持從管理平臺一鍵下發配置數據到本地。

1)網絡參數配置

2)管理平臺參數配置

3)串口通信參數配置

4)時間校對

5)升級

6)聯動策略配置

7)監控對象參數配置

8)監控點設備數據瀏覽

9)IO口測試

10)實時數據

11)告警管理

12)歷史數據

6.1.11日志功能

9

T/CAICIXXXX—XXXX

智能網關應具備完善的日志管理功能,包括操作日志和系統日志,日志禁止修改、刪除。

智能網關應具備分級日志輸出功能,應該至少支持錯誤、警告、調試三級日志,支持遠程調整日志

級別輸出功能;支持遠程日志查詢功能;日志至少保存6個月以上。

6.1.12遠程診斷、調試和升級

智能網關應具備遠程診斷、調試和升級功能:

1)智能網關應具備自檢功能,對重要軟硬件功能進行開機自檢。

2)支持從管理平臺或者其他維護平臺遠程診斷的功能。

3)智能網關應具備本地調試串口支持本地調試,通過網口支持遠程調試。

4)智能網關應支持通過管理平臺或者其他維護平臺遠程升級維護的功能。

6.1.13運行資源信息上報

智能網關應實時采集本地CPU、存儲、網絡等資源信息,生成健康運行數據周期上報。

6.1.14即插即用

智能網關應支持智能照明、環境監測、氣象監測、公共WLAN、公共廣播、信息發布屏、攝像頭、電

動汽車充電等設備的通信協議;傳感設備在接入智能網關時,智能網關應盡量少配置或者不配置參數,

可對市面主流設備支持即插即用。

6.1.15云邊、邊邊協同

智能網關宜支持云邊協同功能,支持邊邊協同功能,支持計算、存儲、網絡資源彈性分配,支持設

備間服務調用、自治管理等。

6.2北向通信

智能網關應具有良好的協議兼容性,北向通信接口應支持HTTP、SOAP、MQTT及COAP等主流的物聯

網通信協議。

智能網關應維護與管理平臺的通信連接,實時的判斷出與管理平臺的通信狀態。生成對應的實時數

據和告警信息。

北向通信接口宜做成獨立程序模塊,便于智能網關對接不同的管理平臺。

6.3南向通信

智能網關南向通信接口應支持MODBUS、OPC、MQTT及ONVIF等傳感設備協議,智能網關應維護與所

掛載傳感設備之間的通信連接,能實時判斷出與各個傳感設備之間的通信狀態,生成對應實時數據及告

警信息。

南向通信接口宜做成獨立程序模塊,方便對接不同協議的傳感器模塊,形成完善的協議解析庫。

6.4調測軟件

智能網關應提供配套的調測軟件,調測軟件應滿足以下要求:

1)智能網關應具有連接調測終端進行調測的能力,宜使用以太網電口。

2)調測軟件應提供詳細的在線幫助。

3)調測軟件應提供簡體中文界面。

6.5智慧桿位置服務軟件

智能網關應可運行智慧桿位置服務軟件:

10

T/CAICIXXXX—XXXX

1)支持多種傳感器監測數據接入處理、統計分析、結構評估、災害預警、直觀展示的軟件系統。

2)采用B/S架構建立的在線服務系統。

3)系統能做到雙機數據庫同步備份,一臺服務器有異常,自動切換到另一臺服務器自動運行。系

統運行過程中每天定時對各核心模塊運行狀況進行自檢,發現有模塊插件未正常工作,系統可自動重啟

該模塊。系統可實現定時對各接入監測站進行連接和數據傳輸監測,發現連接或數據傳輸異常,系統會

報警顯示。

4)傳感器采集相關數據,通過無線或有線的方式傳輸到數據處理與評估引擎,數據處理的結果傳

輸到web展示,展示自動化監測傳感器的運行狀態,構筑物的評估狀態,并支持預警/報警功能。

5)基于Windows的平臺,提供AGNSS、DGNSS、常規RTK和網絡RTK服務,實現快速亞米級與厘米級

定位;接入用戶管理、軌跡實時和歷史展示等。

6)平臺各模塊之間通過消息隊列、TCP/IP等方式進行數據交互,支持分布式部署和橫向擴展。因

此,可根據基準站和用戶容量的,采用云架構的模式,實現可擴展部署。對于關鍵模塊提供熱備份,確

保連續提供有效的服務。

7信息安全

7.1硬件節點安全

應支持基礎的軟件加固和安全配置、安全與可靠遠程升級、安全與可靠的遠程升級能夠及時完成漏

洞和補丁的修復,同時避免升級后系統失效(也就是常說的“變磚”)。

7.2網絡傳輸安全

智能網關應加密傳輸,對于敏感數據應使用SSLVPN安全協議實現數據傳輸安全,應滿足《GMT

0025-2014SSLVPN網關產品規范》、《GMT0024-2014SSLVPN技術規范》產品標準要求,產品密碼

模塊安全等級滿足《GMT0028-2014密碼模塊安全技術要求》、《GMT0039-2015密碼模塊安全檢測要

求》標準要求。

7.3數據安全

敏感數據、隱私數據等不易明文存儲的數據,應采用國家密碼管理局核準的密碼算法進行加密,密

文數據存儲在本地。使用存儲在本地的數據前,先對密文進行解密然后使用。密碼功能滿足《GMT

0028-2014密碼模塊安全技術要求》、《GMT0039-2015密碼模塊安全檢測要求》的要求。

7.4應用安全

智能網關宜支持白名單、惡意代碼防范、WAF、沙箱等安全功能。

8施工維護要求

智能網關應具備高效的自動部署和集中運維的能力,方便日常升級管理維護。

智能網關支持通過管理平臺應用(腳本或鏡像等)批量部署到設備、設備組。

應用或組件下發到邊緣計算網關宜支持p2p分發方式,WAN加速等,從而緩解管理平臺的性能及帶

寬壓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