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固體系設計、施工和驗收規范2013-09-28發布2013-12-01實施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I Ⅱ IV 12規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符號 1 1 34錨固體系構成 44.1錨固體系構造 44.2錨固體系壓漿通道及張拉槽口構造 54.3混凝土及預應力筋 5 6 6 7 75.2豎向預應力設計計算 7 9 96.2預應力筋材料,錨具與管道進場驗收 6.3預應力筋的制作與安裝 6.4混凝土的澆筑 6.5施加預應力 6.7封錨 7.2工序施工驗收 7.3分項工程驗收 附錄A(規范性附錄)張拉端錨具槽口及槽口穴模參考尺寸 20附錄B(規范性附錄)二次張拉低回縮鋼絞線豎向預應力短索錨固體系的錨具構造尺寸 22附錄C(規范性附錄)懸澆施工掛籃后錨連接器 24附錄D(資料性附錄)鋼絞線與固定端P錨安裝記錄表 26附錄E(資料性附錄)張拉端錨具槽口護罩和固定寒的構造尺寸 附錄F(資料性附錄)二次張拉專用千斤頂、張拉連接裝置構造及參考尺寸 附錄G(規范性附錄)智能二次張拉系統 附錄H(資料性附錄)豎向預應力筋張拉記錄表 附錄I(資料性附錄)支撐螺母擰緊套結構 附錄J(資料性附錄)豎向預應力工程施工驗收記錄表 附錄K(資料性附錄)用詞、用語說明 40預應力混凝土箱梁橋作為60m~200m大跨徑橋梁的主要橋型之一,因其良好的經濟性和適用性在我國大量修建。然而,實際運行的預應力混凝土箱梁橋在設計壽命的早、中期就普遍出現了開裂和下撓現象。交通部公路科學院對國內180座跨徑大于60m的預應力混凝土箱梁橋做了調查,發現85%以上的箱梁腹板開裂,導致箱梁腹板開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腹板豎向預應力不足。二次張拉低回縮鋼絞線豎向預應力短索錨固體系這一新技術解決了短索張拉錨固后預應力損失大、施工質量不理想的問題,實現了豎向預應力損失小、且可量化檢測驗收的目的,是防止預應力箱梁腹板發生斜裂縫的有效技術措施。由于“二次張拉低回縮鋼絞線豎向預應力短索錨固體系”是一種新型預應力錨固結構,與傳統的精軋螺紋鋼筋YGM錨固體系以及鋼絞線夾片錨固體系相比,其設計、施工、驗收技術條件均不同,為此,特制定本規范。本規范是在經過7年的一系列理論分析、實驗研究,并經70余座實橋應用的檢驗基礎上進行編寫。本文件的發布機構提請注意:聲明符合本文件時,可能涉及到本規范4.1條、4.4條與ZL200820053624.X;ZL200820053625.4等相關的專利的使用。本文件的發布機構對于該專利的真實性、有效性和范圍無任何立場。該專利持有人已向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保證,他愿意同任何申請人在合理且無歧視的條款和條件下,就專利授權許可進行談判。該專利持有人的聲明已在本文件的發布機構備案,相關信息可以通過以下聯系方式獲得:專利持有人姓名:邵旭東、萬國強。地址:湖南省長沙市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橋梁工程系。請注意除上述專利外,本文件的某些內容仍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本標準由湖南省交通運輸廳負責對條文的解釋,請各單位在執行本規范過程中,注意總結經驗,積累資料,并及時把意見反饋至湖南省交通運輸廳。1二次張拉低回縮鋼絞線豎向預應力短索錨固體系設計、施工和驗收規范2應力錨固體系。預應力筋錨具二次張拉錨具圓柱(或圓臺)的內側設置夾片座套,外周設置螺紋并可與支承螺母內螺紋旋接的承力零件。注:二次張拉錨具的關鍵零件之。支承螺母注:二次張拉錨具的關鍵零件之一。錨具效率系數總應變牙扣回縮33.2符號3.2.1材料相關性能符號fpk——預應力鋼筋抗拉強度標準值(MPa);Ep——預應力鋼筋的彈性模量(MPa);3.2.2作用和作用效應有關符號σpe——預應力筋的有效預應力;op——預應力筋的應力或應力增量;σ'——豎向預應力筋扣除全部預應力損失后的有效預應力;PIP——第一次張拉預應力筋的平均張拉力(N);PIps——第一次張拉錨固完畢,在扣除預應力損失部份(含錨口摩阻損失和夾片回縮損失)后預應力筋的剩余張拉力(N);3.2.3幾何參數Φ——鋼絞線的公稱直徑(mm);n——在同一截面上豎向預應力筋的肢數;ne——單束預應力筋鋼絞線的根數;Apv——單肢(束)豎向預應力筋的截面面積(mm2);b——計算主拉應力點處構件的腹板寬度(mm);Sv——豎向預應力筋的間距(mm);ApK——單根預應力鋼絞線的公稱截面面積(mm2);△L,——第一次張拉的理論伸長值(mm);△L?-—第二次張拉的理論伸長值(mm);L——預應力筋的長度(mm);△Lis——第一次張拉從初應力至最大張拉力之間的實測伸長值(mm);4△L?s——第二次張拉從初應力(Oms)至最大張拉應力之間的實測伸長值(mm);H?——錨杯高度(mm);H?——支承螺母高度(mm);△LH——第二次張拉錨固后錨杯與支承螺母之間的相對位置差值(mm);△La——第一次張拉初應力時活塞桿的外伸值(mm);△Lb——第一次張拉終應力時活塞桿的外伸值(mm);△Le——第二次張拉初應力時活塞桿的外伸值(mm);△Ld——第二次張拉終應力時活塞桿的外仰值(mm);△Le——工具夾片在第一次張拉初應力與終應力之間外露差值與限位板接縫間隙值之和(mm)。eapu——預應力筋一錨具組裝件達到實測極限拉力時的總應變;7a——預應力筋一錨具組裝件靜載試驗測得的錨具效率系數;5牙扣——圓柱體外周(或內腔)軸向5牙咬合螺紋,主要規范錨杯與支承螺母咬合長度。4錨固體系構成4.1錨固體系構造二次張拉豎向短索錨固體系的的構造(見圖1),是由固定端墊板、P錨、約束圈、進漿5說明:1-P錨:2-進漿鋼管:3-主梁混凝土;4-墊板;5-連接鋼管:6-閥門:7-錨杯:8-鋼絞線;9-夾片;10-混凝土;11-支承螺母:12-張拉端螺旋筋:13-波紋管;14-固定端螺旋筋;15-約束圈;16-管卡:17-進漿連接管;18-閥門:19-管道連接裝置:20-固定端墊板;21-壓板:22-壓板螺栓。4.2.1孔道壓漿進漿口、排氣口宜按圖1布置。孔道壓漿進漿管宜用內徑?16mm~?20mm的聚乙烯半硬塑管,其一端與固定端錨具進漿鋼管連接(固定端錨具波紋管口宜封漿),其另一端引出混凝土進入箱室內。孔相通;進漿管與壓漿機壓漿管之間宜設置帶閥門、且在0.2MPa~1.0MPa壓力穩壓時能可靠連接的4.2.3豎向預應力筋張拉端錨具槽口應采用附錄A中圖A.1所示的構造;其槽口的參考尺寸見附錄A中表A.1。寸見附錄A中表A.2。4.3混凝土及預應力筋64.3.1二次張拉豎向短索錨固體系的構件,其混凝土強度等級應不低于C40。4.3.2預應力筋應選用高強度低松弛預應力鋼絞線,其性能應符合GB/T5224《預應力線》中IⅡ級松弛的規定。4.4錨具系統4.4.1二次張拉豎向短索錨固體系張拉端錨具應采用二次張拉錨具;固定端錨具應采用“P型錨具系4.4.2錨具性能除應符合GB/T14370《預應力筋用錨具、夾具和連接器》相關要求外,二次張拉錨具進行型式試驗時還應符合下列要求: 令錨杯螺紋與支承螺母螺紋處在5牙扣咬合的狀態時,按額定工作荷載的1.5倍加載,并持荷5min,然后卸載,此時螺紋應能旋合自如,不應出現需用外力敲擊后才能旋出的現象: 生產廠家做型式試驗時,錨杯螺紋與支承螺母在5牙扣咬合長度狀態下,螺紋破壞荷載應≥1.7倍額定工作荷載: 第二次張拉錨固回縮值≤1mm4.4.3二次張拉豎向短索錨固體系張拉端的二次張拉錨具宜應用下列構造型式: 二次張拉錨具由錨杯、夾片、支承螺母、墊板、螺旋筋等部分組成,其結構如附錄B中圖B.1所示;——二次張拉錨具的錨杯圓柱(或圓臺)內設置有夾片座套,外周設有螺紋,螺紋牙距宜為2mm~4mm,支承螺母螺紋與錨杯螺紋一致,且為間隙配合。同時還應滿足錨杯高度h≥h?+28(mm); 次張拉錨具的墊板材料宜采用HT200鑄鐵。支承錨杯的墊板平面應采用機械加工,墊板上面應設置有排氣(或壓漿)孔,并與壓漿孔道相通,孔道應有足夠的截面積,以保證漿液暢通,孔口應設置有螺紋供與排氣(或壓漿)管道相連,墊板內孔直徑與波紋管外徑應相匹配。4.4.4二次張拉豎向短索錨固體系固定端“P型錨具系統”應采用如下構造型式: 固定端“P型錨具系統”由擠壓套、彈簧、墊板、螺旋筋、壓板、壓板連接螺桿、約束圈、進漿鋼管等部件組成,其結構如附錄B中圖B.2所示; 固定端P型錨具中“彈簧”宜采用三角彈簧,其熱處理硬度宜≥63HRC。“擠壓套”應采用優質合金結構鋼,其熱處理硬度宜為6HRC~20HRC; 固定端P型錨具中的墊板采用Q235鋼板,其厚度≥16mm。墊板上設置有供鋼絞線穿過的通孔,其直徑宜取(1.05~1.15)Φ(Φ為鋼絞線公稱直徑); 壓板及壓板連接桿組件將P型錨具壓緊安裝在墊板板上時,壓板不允許產生明顯變形。4.5.1二次張拉豎向短索錨固體系在張拉端錨墊板與固定端P型錨具系統的約束圈之間由管道連接(見圖1),其管道由半剛性管道構成,其性能應符合JTG/TF50-201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的相關要求。4.5.2管道宜優先采用波紋狀的金屬螺旋管,并符合JG225《預應力混凝土用金屬波紋管》的相關要4.5.3當孔道采用真空壓漿時,其管道可優先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波紋管,也可采用金屬波紋管;設計時應綜合考慮,并在設計圖中予以注明。75.1.1設置在箱梁腹板內的豎向預應力筋縱向間距宜取500mm~15.1.2為了施工的方便,全橋腹板內的豎向預應力筋宜選取同一種5.1.3當采用二次張拉豎向短索錨固體系進行設計時,應結合具體的橋梁結構,綜合進行壓應力0按本規范公式(3)計算外,其他計算方法均按JTGD62《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口布置型式及尺寸等要求應按圖1的形式在設計施工圖中明確規定。5.1.6二次張拉豎向短索錨固體系張拉端錨具應選用本規范4.4.3中規定構造型式的二次張拉錨具;固定端錨具應選用本規范4.4.4中規定的構造型式的固定端P型錨具系統。5.1.7張拉端二次張拉錨具、固定端P型錨具系統應按照附錄B的型式注明型號或代號,并在設計圖5.1.8豎向預應力筋孔道設計宜為直線,如結構有特殊要求需布置曲線力筋時,其曲率半徑不5.1.9設計施工圖中應注明按本規范7.1、7.2、7.3、7.4的規定進行施工驗收。5.2豎向預應力設計計算5.2.1當進行“二次張拉豎向短索錨固體系”的設計計算時,預應力鋼筋的張拉控制應力值Oc按公式(1)計算確定c≤0.75fpk…………fpk——預應力鋼筋抗拉強度標準值。5.2.3按持久狀況計算預應力混凝土構件時,預應力鋼筋的拉應力按公式(2)計算確定。op——預應力筋的應力或應力增量。5.2.4預應力筋的預應力損失計算按JTGD62《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5.2.5.1豎向壓應力計算。計算箱梁腹板的豎向壓應力時,宜按公式(3)計算:8Oey——由豎向預應力筋的預加力產生的混凝土豎向壓應力;σ'——豎向預應力筋在扣除全部預應力損失后的有效預應力,按公式(6)計算;n——在同一截面上豎向預應力筋的肢(束)數;Apv——單肢(束)豎向預應力筋的截面面積;b——計算主應力點處構件腹板的寬度;Sy——豎向預應力筋的間距。5.2.5.2豎向預應力筋縱向間距的計算。5.2.5.2.1在試算力筋縱向間距Sv之前,一般應確定需預設的豎向壓應力的σy值。并根據腹板結構預設同一截面預應力鋼筋肢(束)數n和單肢(束)預應力鋼筋截面面積Apv值(Apv值應與鋼絞線某一規格截面面積成倍數關系);當已知腹板寬度b,計算點截面距中性軸截面距離y,可按(4)式試算符號同公式(3)。5.2.5.2.2將試算出的間距Sv與憑經驗預設的預應力筋間距進行比較,當差值過大時,應調整預設的單肢(束)預應力鋼筋截面積Apv;或調整同一截面預應力鋼筋肢(束)數n;或重新預設預應力筋間距后,再按上述程序重新進行試算,直至試算出的間距Sy接近預設的預應力筋次試算時確定的各參數和調整后的間距代入式(3)計算Oy值。當計算出的Ooy值大于或等于需預設的梁施工節段長度成倍數關系。同時還應符合本規范5.1.1的要求。5.2.5.3豎向預應力筋(束)的截面面積計算。力鋼筋的有效預應力被確定后,按公式(5)計算單肢豎向預應力筋(束)的截面面積:上式中各個符號的定義與公式(4)中的相同,其中的值則按公式(6)計算:其中:O?按公式(7)計算:9Oi?——力筋錨固時因錨具變形,力筋回縮和接縫壓縮產生的應力損失(MPa);OA——混凝土彈性壓縮引起的預應力損失(MPa);O15——力筋松馳引起的預應力損失終極值(MPa);△l—力筋第二次張拉錨固后,由錨具變形、力筋回縮和接縫壓縮產生的力筋總回縮值(mm),l——預應力筋受力長度(mm)。按公式(5)計算出預應力束截面面積Apv值后,應將其代入式(3)進行豎向壓應力σ,值的驗算,只有通過豎向壓應力Ooy驗算的Av值才能確定為豎向預應力筋(束)的截面面積。5.2.5.4豎向預應力筋(束)中鋼絞線的規格、數量選用。5.2.5.4.1按公式(5)確定出預應力筋(束)截面面積Ap值后,預選鋼絞線規格及Apk值,按公式(8)計算單肢預應力鋼筋(束)中鋼絞線的根數。ne——單肢預應力筋中鋼絞線根數;Apk——為單根預應力鋼絞線公稱截面面積(mm2)。5.2.5.4.2當ne不為整數時,則應向上取整為整數。如取整的差值過大時,可選取另一種規格截面面5.2.5.4.3按5.2.5.4.4確定出的鋼絞線根數ne計算出單肢(束)鋼絞線束截面面積Apv,代入式(3)中進行驗算Oy,確定它是否滿足JTGD62《公路鋼筋混凝否則,應調整鋼絞線規格或根數后,重新按5.2.5.4試確定鋼絞線根數,直至通過驗算。5.2.5.4.4當不同梁段具有不同的Oe值時,則宜分段進行上述的計算;分別確定單束鋼絞線規格和數量。也可采用同一單肢(束)鋼絞線截面Apv并通過調整所施加的預應力值米滿足不同梁段對豎向預應力的要求。6.1基本要求6.1.1二次張拉豎向短索錨固體系中所采用的預應力鋼材、錨具等材料均應滿足本規范中相關條文的6.1.3豎向預應力筋張拉施工順序直接影響到豎向壓應力分布規律,當箱梁采用懸澆施工工藝時,豎準,一般合理的滯后間距宜為(滯后張拉施工處)一倍梁高;是否采用滯后張拉施工工藝由設計者根據min→千斤頂回油→夾片錨固預應力筋。間隔2h~16h內,第二次再將錨杯的下端面應離開墊板5mm~13mm→持荷2min→向墊板側旋扭支承螺母一消除錨杯下端面與墊板6.1.5豎向預應力筋孔道壓漿應由孔道的下端壓入,朝上端排氣,壓漿孔道系統應確保暢通。在進漿6.1.7二次張拉豎向力筋張拉壓漿后,允許作為懸澆施工掛籃的后錨點,且宜采用附錄C的構造型式的掛籃后錨連接器將施工掛籃錨固在已施工的梁體上,每個后錨點最大設計抗拉力應不大于350kN;每束鋼絞線張拉力小于400kN時,后錨點最大設計抗拉力應不大于6.1.8凡本規范中未明示要求的,均按JTG/TF50-201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的相關規定。6.2.1預應力鋼絞線的進場驗收按JTG/TF50-201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中7.2.2的規定。6.2.2錨具進場驗收除按JTG/TF50-201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中7.3.6的規定執行外,還要求生產廠家提供按本規范4.4.2規定條件的型式試驗報告;當質量證明文件不齊時,則必須按JTG/TF50-201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中7.3.6和本規范4.4.2的要求進行型式試6.2.3管道進場驗收按JTG/TF50-201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中7.4.3的規定。6.3.1預應力筋下料按JTG/TF50-201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中7.2.4的規定。 錨擠壓套和彈簧與鋼絞線擠壓安裝時除按JTG/TF50-201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中7.2.6的規定外,還應保證擠壓安裝成功后,彈簧總長度的90%以上應被固定在擠壓套內; 應從每500套的一批次中隨機抽取不少于3套P錨,使之與鋼絞線按 錨與鋼絞線的連接宜用專用擠壓機進行安裝,采用YJ40擠壓機擠壓P錨時,油壓表一般控制在30MPa~45MPa之間;采用YJ50擠壓機擠壓P錨時,油壓表一般控制在25MPa~45MPa 錨與鋼絞線的連接安裝及組裝件破斷試驗按附錄D中的表D.1和表D.2要求報告的內容填寫記錄。 —張拉端墊板豎向安裝位置應確保按規范切去多余預應力鋼筋后預應力筋上端低于橋面混凝土6.4混凝土的澆筑6.4.2澆筑混凝土按JTG/TF50-201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中7.5的規定。6.4.3澆筑混凝土后,宜在終凝2h~5h內拆出張拉端槽口穴模。6.4.4拆出張拉端槽口的穴模后,宜及時在原穴模位置按圖2所示安裝槽口護罩和固定塞,防止雜物進(掉)入穴孔內影響錨具安裝、張拉、壓漿工序質量。6.4.5槽口護罩和固定塞宜按附錄E的型式和尺寸加工、安裝,也可根據施工實際選用其他構造型式——第一次施加預應力應按JTG/TF50-201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中7.8.4,7.8.5的規定的拉連接裝置(見附錄F),并按本規范6.5.6規定的施工方法使用智能張拉設備進行第二次張 控制按JTG/TF50《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 以內;第二次張拉實際仲長值與理論計算伸長值之差應控制在±10%內;否則,應暫停張拉, 6.5.3.1第一次張拉理論伸長值△LI(mm)按公式(9)計算。Pip——第一次張拉預應力筋的平均張拉力(N);L——預應力筋的長度(mm);Apv——預應力筋的截面面積(mm2);Ep——預應力鋼筋的彈性模量(MPa)。6.5.3.2第二次張拉理論伸長值△L?(mm)按公式(10)計算。其中Pnp—第二次張拉預應力筋的平均張拉力(N);Pips第一次張拉錨固后,扣除預應力損失部份(含錨口摩阻損失和夾片回縮損失)后的剩余張拉力(N);PIp第一次張拉預應力筋的平均張拉力(N);△L?—-第一次張拉理論伸長值(mm);6.5.4實測伸長值計算按以下公式。6.5.4.1第一次張拉實際伸長值,△L心i(mm)按公式(12)計算△L總1=△L?s+△L推……(12)△Lis——第一次張拉初應力至最大張拉應力間的實測伸長值(mm);△L推——初應力以下的推算伸長值(mm)。6.5.4.2第二次張拉實際伸長值按公式(13)計算△L總2=△L?s………………(13)△L?s——第二次張拉初應力(Pips)至最大張拉力間的實測伸長值(mm)。—應力筋第一次張拉錨固回縮預應力損失系數;若要求高精度時則應通過試驗方法確定,簡化時一般可按此式計算。6.5.4.3第二次張拉初應力可按公式(11)的計算值乘以0.9作為二次張拉初張拉力。6.5.5預應力筋的錨固,應在張拉控制應力處于穩定狀態下進行,錨固階段張拉端的內縮量應符合下列規定:——第二次張拉錨固回縮量≤1mm。——對力筋施加預應力之前,應檢驗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是否符合設計要求;若設亦不應低于設計強度等級值的90%。——預應力筋的張拉順序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未規定時,可按本規范6.1.3的規定分批和分階段地進行對稱張拉。——第一次張拉可用250kN前卡千斤頂單根張拉,但當單束鋼絞線多于4根(含4根)或鋼束長度大于10m時,則應對每一鋼束中的全部力筋同時施加預應力。——第二次張拉應對每一鋼束的全部力筋同時施加預應力,施工方法為:采用空心連接桿連接錨杯,將力筋整體拉起的方式進行張拉作業。——第一次張拉時的千斤頂、限位板和錨具安裝如圖3所示。安裝錨具時錨杯的下端面應與墊板接觸,支承螺母的下端面與墊板之間應有間隙,第一次張拉時支承螺母不受力;89655321說明:1-波紋管;2-螺旋筋;3-墊板;4-支承螺母:5-錨杯;6-千斤頂:7-工具錨環:8-鋼絞線;9-工具夾片;10-活寒桿:11-限位板;12-夾片;13-混凝上:。圖3第一次張拉安裝示意圖6.5.7.2第一次張拉實際伸長值的測量按下列方式:注:測量用尺精度應≥0.1mm。——張拉至0.10c時測量千斤頂活塞桿外伸值△L和工具夾片外露高度;——在張拉至0cm時測量千斤頂活塞桿外伸值△L和工具夾片外露高度。6.5.7.3實測的第一次張拉伸長值按公式(14)計算。△L總1——第一次張拉實測伸長值(mm);△La——第一次張拉初應力時千斤頂活塞桿外伸值(mm);△Lb——第一次張拉終應力時千斤頂活塞桿外伸值(mm);△L推——初應力以下的推算伸長值(mm);△Le——工具夾片在張拉初應力與終應力之間的外露差值(初應力時外露高度減去終應力時外露高度)與限位板接縫間隙值之和(mm)。.6.5.7.4將實測伸長值與理論伸長值進行比較,誤差應在±10%之內,否則,應暫停張拉,待查明原因后方可繼續張拉施工。6.5.8第二次張拉及伸長值的測量按下列規定進行:注:測量尺的精度應≥0.1mm。6.5.8.1第二次張拉的時間應符合設計的規定要求,當設計無規定時,宜在第一次張拉完成后2——按圖4所示安裝連接套、支承螺母擰緊套(圖中未畫出,結構詳見附錄I)、支架、拉桿和千斤頂;二次張拉完成前,預應力鋼筋外露長度應≥450mm。——0→Ois→Oco(持荷2min)→旋緊支承螺母→錨固;ops—第一次張拉錨固后,扣除錨固回縮等預應力損失部分(含錨口摩阻損失和夾片回縮損失)后預應力鋼筋的應力值。6.5.9.2在張拉至0c時測量千斤頂活塞桿的外伸值△L;6.5.9.3按公式(15)計算實測的第二次張拉伸長值;△L總2=△La-△L………………式中:△L總2——第二次張拉時的實測伸長值(mm);△Ld——第二次張拉終應力時千斤頂活塞桿的外伸值(mm);2-支承螺母。a)測量錨杯高度H;b)測量支承螺母高度H?。6.5.10.3按公式(16)計算二次張拉錨固后實際伸長值:△L放2=△LH-(H?-H?)+1…………………(16)△L放2——第二次張拉錨固后實際伸長值(mm);H?——支承螺母高度(mm)。6.5.10.4將計算出的第二次張拉錨固后實際伸長值△L放2與第二次張拉理論計算伸6.6.1孔道壓漿除應滿足本規范6.1.5的要求外,還應中7.9.1~7.9.11的要求。6.6.2孔道壓漿應按圖1所示連接方式進行壓漿,即從單束孔道的下方壓入,向張拉端墊板的孔外排氣(水)。6.6.3管道連接應符合以下要求:——進漿管道與壓漿機管道的連接應牢靠,確保在0.2MPa~1.2MPa之間壓漿工作時連接件不滑脫或破壞;——進漿管道應設置止回閥門或開關,可同時對多個孔道進行壓漿和保壓作業;——排氣口應設置具有在排氣、排水后能封堵關閉和穩壓功能的連接附件。6.6.4壓漿前準備按下列規定進行:——壓漿前不得切割多余鋼絞線;——將張拉端的錨具夾片用水泥砂漿或環氧砂漿封堵。6.6.5壓漿壓力為0.3MPa~0.5MPa,穩壓壓力0.5MPa~0.6MPa,穩壓時間不得少于5min,壓力顯示表應靠近進漿孔道。6.6.6壓漿穩壓完成后,關閉進漿閥門,宜采用折彎進漿塑管并用鐵絲將其捆扎在一起,防止管道漿液回流(亦可采用連接閥門防止管道漿液回流),最后才拆去壓漿連接管。6.7.1孔道壓漿后,應及時連接好張拉槽口原先被切斷開的普通鋼筋,切除多余預應力鋼筋,去除封堵在錨杯和夾片表面的混凝土,清除張拉槽口內的雜物,并鑿毛張拉槽口內壁四周混凝土,采用不低于本梁強度的混凝土,按JTG/TF50-201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中7.9.13的規定對張拉端錨具進行封錨。6.7.2封錨后,錨具和鋼絞線頭部不允許高出橋面混凝土層;鋼筋和錨具均應確保達到規定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6.7.3節段或全橋封錨后,監理工程師應對封錨質量進行逐一檢查,填寫相關檢查記錄。7.1一般規定7.1.1二次張拉豎向短索錨固體系的施工驗收應在橋梁工程驗收前的適當時期進行。7.1.2二次張拉豎向短索錨固體系的施工驗收應由監理主持,施工單位相關人員參與,并按附錄J中的表J.1和表J.2要求的內容填寫編制相關的驗收文件。7.1.3二次張拉豎向短索錨固體系的施工驗收分為工序施工驗收和分項工程施工驗收。7.2工序施工驗收7.2.1工序施工驗收應對每個施工節段按以下項目和時間進行,并按規定填寫驗收記錄:——P錨、鋼絞線連接安裝施工驗收,應在力筋安裝之前進行;——鋼絞線力筋、錨具、管道和進漿管道安裝施工驗收,應在澆注混凝土之前進行;——力筋張拉施工驗收,應在第二次張拉完工后壓漿之前進行;——孔道壓漿施工驗收,應在壓漿初凝后進行。7.2.2P錨、鋼絞線連接安裝施工驗收應符合以下要求:——查驗P錨、鋼絞線進場復驗報告;——查驗P錨是否符合本規范4.4.4的要求;——按本規范6.3.2的規定查驗現場工藝安裝力筋拉斷試驗記錄和擠壓壓力參數記錄,并核實其記錄與實際試驗狀況的一致性,判斷是否符合規定要求; 抽查彈簧外露長度是否符合本規范6.3.2的規定,否則,應查明原因或責令返工:——填寫施工驗收記錄。7.2.3鋼絞線力筋,錨具、管道,壓漿管安裝施工驗收應符合以下要求: ——檢查力筋、錨具、波紋管和塑料進漿管安裝是否符合本規范6.3.3的要求;—特別要查驗塑料進漿管是否存在壓扁、急轉彎折堵內孔現象,否則,應責令返工斤重新驗收;——填寫驗收記錄。7.2.4力筋張拉施工驗收應符合以下要求:——查驗張拉機具設備校驗報告,核對校驗報告是否在規定有效期限內;——查驗第一次張拉記錄、第二次張拉記錄,核實其記錄與實際施工狀況的一致性;如采用智能張拉裝置施工,則應查驗數據的完整性和張拉記錄表數據與數據庫數值一致性; 隨機抽查并測量張拉端錨具在第二次張拉放張錨固后、錨杯與支承螺母的相對位置△LH值,并填寫記錄;——按本規范公式(16)計算第二次張拉錨固后實際伸長值△L放2,并與第二次張拉理論計算仲長值△L?比較,誤差應在±15%之內,如發現異常,則應對此節段所有力筋進行檢查,發現不符合要求的,應責令返工重新進行第二次張拉,返工后的預應力束應重新進行隨機抽查,合格后方可通過驗收;——若發現二次張拉數據存在自相矛盾之處,則應隨機抽查其一束或多束按本規范6.5.6的程序,重新進行第二次張拉施工并檢驗,分析其原因,針對性的返工后再重新進行此工序驗收;——填寫驗收記錄。7.2.5孔道壓漿施工驗收應符合以下要求:——查驗壓漿試件試驗記錄;——隨機抽查張拉端墊板排氣(出漿)口處在水泥漿凝固后的密實和飽滿情況以及有無氣孔等缺陷,若認為有必要時,則可對相關孔道進行無損檢測來判定壓漿質量;7.3分項工程驗收7.3.1在對分項工程進行施工驗收時,應提供有關文件和記錄。7.3.2主要文件是:——鋼絞線出廠質量合格證件、出廠質量報告和進場復驗報告;——錨具出廠質量合格證件,出廠質量報告和進場復驗報告;——管道出廠質量合格證件,出廠質量報告;——其他有關文件。7.3.3主要記錄是:—P錨、鋼絞線連接安裝施工驗收記錄;——鋼絞線力筋、錨具、管道、壓漿管安裝施工驗收記錄;——力筋張拉施工驗收記錄;——孔道壓漿施工驗收記錄; ——力筋第二次張拉記錄;——孔道壓漿記錄; 錨記錄(含監理工程師封錨質量檢查記錄):—其他相關記錄。7.3.4二次張拉豎向短索錨固體系分項工程的施工驗收,除查驗有關文件、記錄是否符合規范要求外,尚應對有疑點的工序施工驗收進行復查,并對封錨后的外觀進行抽查。7.4驗收通過當提供的文件、記錄及抽查結果均符合本規范和相關國家和行業標準要求時,即可通過分項工程的施工驗收。(規范性附錄)張拉端錨具槽口及槽口穴模參考尺寸A.1張拉端錨具槽口及槽口穴模構造尺寸如表A.1所示。表A.1張拉端錨具槽口結構尺寸單位為毫米型號EFA.2張拉端錨具槽口構造圖如圖A.1。張拉端槽口穴模構造圖如圖A.2。_3°二EB1-12(通孔》0回圖A.1張拉端錨具槽口構造圖圖A.2張拉端槽口穴模構造圖A.3槽口穴模結構尺寸如表A.2所示。表A.2槽口穴模結構尺寸單位為毫米型號BC表A.2槽口穴模結構尺寸(續)單位為毫米型號BC附錄B(規范性附錄)B.1二次張拉低回縮鋼絞線豎向預應力短索錨固體系的錨具構造尺寸如表B.1所示。表B.1二次張拉低回縮鋼絞線豎向預應力短索錨固體系的錨具構造尺寸單位為癌米預應力內徑D螺方定筋FKABGIN1一一一一 一 一28484384844585555B.2張拉端錨具構造圖B.1和固定端P型錨具系統構造圖B.2如下所示。說明:1-錨杯;2-支承螺母;3-張拉端墊板;4-螺旋筋;5-波紋管;6-鋼絞線;7-夾片。說明:1-壓板;2-壓板螺栓;3-約束圈;4-進漿鋼管;5-波紋管;6-螺旋筋;7-固定端墊板;8-P錨。圖B.2固定端P型錨具系統構造圖B.3固定端P型錨具系統的構造尺寸如表B.2所示。ABCD1一一一 一一 288388485B.3二次張拉錨具標注示例示例1:錨固3根直徑15.2mm預應力混凝上用鋼絞線的圓形張拉端二次張拉錨具其型號表示為“YM15-3G”示例2:錨固5根直徑15.2mm預應力混凝土用鋼絞線的圓形張拉端二次張拉張拉固定端擠壓式其型號表示為“YMP15-5G”附錄C(規范性附錄)C.1結構和性能作后錨點連接掛籃克服傾覆力,后錨點連接排籃后錨連接器分為后錨直連連接器和后錨萬向連接器兩種。C.1.2后錨直連連接器后錨直連連接器結構如圖C.1所示。4412 C.1.3后錨萬向連接器C.1.3.1后錨萬向連接器一端與二次張拉低回縮豎向預應力筋上部“二次張拉錨具”相接,中間萬向C.1.3.2后錨萬向連接器結構如圖C.2所示。123451、精軋螺紋鋼筋;2、后錨萬向聯接器;——出廠前應100%經安全抗拉試驗,試驗抗拉力≥550kN。試驗完成后連接螺紋不應有借助外力敲擊才能旋出的情況。(資料性附錄)D.1鋼絞線與固定端P錨安裝記錄表如表D.1所示。表D.1鋼絞線與固定端P錨安裝記錄表工程名稱使用節段號安裝時間年月H時至年乃I1時材料鋼絞線強度出廠時間出廠時間批號(套)(套)(套)設備額定擠壓力生產廠油泵車生產廠擠壓安裝記錄:編號油壓表讀數(Mpa)編號編號編號油壓表讀數(Mpa)編號編號檢查彈簧外露長度:備注:審核:操作:試驗時間公稱擠壓力生產廠生產廠(套)生產廠生產廠組件編號彈簧長度最高擠壓力組件編號附錄E錨具型號固定塞ABE附錄F(資料性附錄)二次張拉專用千斤頂、張拉連接裝置構造及參考尺寸F.1專用千斤頂參考尺寸如表F.1所示。表F.1專用千斤頂參考尺寸單位為毫米錨具型號千斤頂型號F.2專用千斤頂構造示意圖如圖F.1所示。圖F.1專用千斤頂構造示意圖F.3張拉連接裝置構造及參考尺寸如表F.2所示。表F.2張拉連接裝置構造及參考尺寸單位為毫米錨具型號連接套HLF.4張拉連接裝置構造示意圖如下:F.4.1張拉支座主視圖俯視圖示意圖如圖F.2、F.3所示。圖F.2張拉支座主視圖圖F.3張拉支座側視圖F.4.2拉桿示意圖、連接套示意圖、連接螺母示意圖如圖F.4、F.5、F.6所示。圖F.6連接螺母示意圖錨具型號BH附錄G(規范性附錄)G.1總則G.1.1智能二次張拉系統是一種預應力自動張拉的裝置,該設備安裝就緒后,便能按預設程序全白動G.1.2完成第一次張拉后,人工安裝好二次張拉工具和設備,按預設的二次張拉程序對同一束應力筋G.2基本功能G.2.1可以按預設程序全自動地完成第一次張拉,錨固(如有要求對同一束兩端同時進行張拉,則應達到同步張拉、錨固),測量錨固后回縮值。G.2.2能自動精確測量預應力筋伸長值。G.2.4張拉力測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主承辦單位安全協議書
- 倉儲一體化服務協議書
- 高空安全協議協議書
- 交房屋定金有效協議書
- 飯店樓上住戶協議書
- 車輛事故出院協議書
- 項目整體回購協議書
- 車間安全管理總結報告
- 食品過期調解協議書
- 送貨司機責任協議書
- 《人類起源的演化過程》閱讀測試題及答案
- MOOC 葡萄酒文化與鑒賞-西北工業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學前教育技能實訓報告
- 3D打印在醫療設備中的應用
- 《祝福》-課件(共60張)
- IoT網絡自組織與自愈能力提升
- 建設工程規劃驗收測量技術報告(示例)
- 劉鐵敏《金融專業英語》(第2版)-習題參考答案20
- 小學生主題班會 小學少先隊入隊前教育《六知六會一做》 課件
- 2023中華護理學會團體標準-老年人誤吸的預防
- GH-T 1011-2022 榨菜標準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