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財務成本控制與核算標準手冊TOC\o"1-2"\h\u20996第1章引言 22501.1編制目的 281041.2適用范圍 222111.3術語與定義 326513第2章成本控制基本原則 35992.1成本控制的概念 3152982.2成本控制的目標 484442.3成本控制的方法 428873第3章成本核算體系 4100173.1成本核算的概念與作用 4261913.2成本核算的程序 5183883.3成本核算的方法 513577第4章直接成本控制 6110884.1直接成本的概念與分類 6300064.2直接成本的核算 676834.3直接成本的控制措施 610771第5章間接成本控制 7257735.1間接成本的概念與分類 74935.2間接成本的核算 7181015.3間接成本的控制措施 822452第6章管理費用控制 8102126.1管理費用的概念與分類 826236.1.1概念 854056.1.2分類 878446.2管理費用的核算 89866.2.1核算原則 836606.2.2核算方法 9170006.3管理費用的控制策略 9262856.3.1預算管理 9182406.3.2標準成本控制 9204336.3.3內部控制 9163686.3.4成本優化 9307356.3.5費用分析 91129第7章財務成本分析 958017.1成本分析的意義與目的 9311557.1.1成本分析的意義 1010607.1.2成本分析的目的 1018807.2成本分析的方法 1078287.2.1按成本性態分類 1074277.2.2按分析對象分類 1085127.2.3按分析時期分類 10292147.3成本分析的步驟 1046647.3.1確定分析目標 11142077.3.2收集相關數據 11158357.3.3選擇分析方法 11295397.3.4進行成本計算 11141817.3.5分析成本差異 11169617.3.6提出改進措施 11202107.3.7撰寫分析報告 1119266第8章成本預算與控制 11124458.1成本預算的概念與作用 11279938.2成本預算的編制 11157868.3成本預算的執行與調整 124698第9章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 12306769.1內部控制的基本概念 12162509.2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與運行 13225839.3風險識別、評估與應對 1330497第10章成本控制與核算的監督與評價 143032410.1成本控制與核算的監督 142405210.1.1監督機制 141894010.1.2監督內容 142598010.1.3監督報告 142422810.2成本控制與核算的評價 14432210.2.1評價原則 142430710.2.2評價指標 141959710.2.3評價方法 141069810.3成本控制與核算的持續改進措施 142243710.3.1完善成本管理機制 14571210.3.2提高成本核算準確性 153041210.3.3加強成本控制措施 152465410.3.4增強成本意識 15859310.3.5建立激勵機制 15第1章引言1.1編制目的本手冊旨在規范和指導企業在財務成本控制與核算過程中的相關操作,保證財務數據的準確性、及時性和可靠性。通過制定一系列明確的成本控制與核算標準,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為實現企業戰略目標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1.2適用范圍本手冊適用于我國各類企業進行財務成本控制與核算的相關工作。具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企業內部各部門在成本控制和核算過程中的操作規范;(2)企業對外報告的成本信息編制與披露;(3)企業內部審計、評估和監控成本控制與核算工作;(4)為企業決策提供成本數據支持。1.3術語與定義為保證本手冊的理解和應用,以下列出部分術語及其定義:(1)成本控制:指企業對生產經營過程中各項成本進行預測、計劃、核算、分析和考核,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活動。(2)核算:指對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成本進行計算、確認、記錄和報告的過程。(3)可控成本: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可以通過管理決策行動影響其發生的成本。(4)不可控成本: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無法通過管理決策行動影響其發生的成本。(5)直接成本:指與產品或服務直接相關的成本,可以明確歸屬到特定產品或服務。(6)間接成本:指與產品或服務無直接關系,無法明確歸屬到特定產品或服務的成本。(7)標準成本:指在一定生產技術條件下,生產單位產品所需的正常消耗量的成本。(8)實際成本:指企業在實際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成本。(9)成本差異:指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之間的差額。(10)成本分析:指對成本數據進行分析,找出成本波動的原因,為成本控制和決策提供依據。第2章成本控制基本原則2.1成本控制的概念成本控制是指在企業經營活動中,通過對成本形成的各個環節進行系統分析、評價和監督,采取有效措施,合理降低成本,保證企業經營目標順利實現的過程。成本控制涉及企業所有部門、環節和人員,是一項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管理活動。2.2成本控制的目標(1)合理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2)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率。(3)規范成本核算,為決策提供準確信息。(4)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競爭力。2.3成本控制的方法(1)預算控制:通過編制和實施預算,對企業各項成本進行計劃、分配和控制,保證成本在預算范圍內合理支出。(2)標準成本控制:制定標準成本,對實際成本進行對比分析,找出成本差異,采取改進措施。(3)作業成本控制:通過對作業過程的分析,識別成本動因,優化作業流程,降低作業成本。(4)責任成本控制:將成本責任分解到各部門、環節和人員,建立成本責任體系,實施成本考核和獎懲。(5)價值工程:通過對產品或項目的功能分析,尋求性價比最高的設計方案,降低成本。(6)供應鏈成本控制:協同供應商和客戶,優化供應鏈管理,降低供應鏈成本。(7)信息化管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成本數據的準確性、及時性和共享性,為成本控制提供有力支持。(8)持續改進:通過不斷優化管理方法、提高員工素質和技能,實現成本控制的持續改進。第3章成本核算體系3.1成本核算的概念與作用成本核算是指在企業經營活動中,對生產成本、費用進行系統的歸集、分配和計算,以確定產品或服務的成本。成本核算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企業成本控制、提高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成本核算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為企業管理層提供決策依據,幫助企業合理制定產品價格、產量和銷售策略;(2)有利于企業發覺成本控制的潛在問題,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3)有助于企業進行內部績效考核,合理分配企業資源,優化生產經營活動;(4)便于企業了解成本構成,為成本預測、預算編制提供數據支持。3.2成本核算的程序成本核算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1)確認成本核算對象:根據企業生產經營特點,明確成本核算的產品、項目或部門;(2)收集成本數據:收集與成本核算相關的各項生產、費用數據,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費用等;(3)歸集和分配成本:將收集到的成本數據按照成本項目進行歸集和分配,保證成本核算的準確性;(4)計算產品成本:根據成本歸集和分配的結果,計算各產品或項目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5)編制成本報表:將成本核算結果以報表形式展現,為企業管理和決策提供依據。3.3成本核算的方法成本核算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品種法:以產品品種為成本核算對象,將生產成本分配到各個產品品種上,適用于單一品種或批量生產的企業;(2)分批法:以產品批次為成本核算對象,將生產成本分配到各個批次上,適用于多品種、小批量生產的企業;(3)分步法:將生產過程劃分為若干個步驟,以每個步驟為成本核算對象,將生產成本分配到各個步驟上,適用于生產過程較為復雜的企業;(4)標準成本法:預先設定各項成本標準,實際發本與標準成本進行對比,分析成本差異,適用于管理水平較高的企業;(5)作業成本法:以作業為成本核算對象,將生產成本分配到各個作業上,適用于生產高度自動化、作業過程復雜的企業。第4章直接成本控制4.1直接成本的概念與分類直接成本是指能夠直接歸屬于產品生產或服務提供的成本,其發生與產品或服務的生產數量直接相關。直接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幾類:(1)直接材料成本:指直接用于產品生產或服務提供的原材料、輔助材料及燃料等成本。(2)直接人工成本:指直接從事產品生產或服務提供的工人工資、福利及附加費用。(3)直接費用:指直接與產品生產或服務提供有關的其他直接成本,如直接設備折舊、直接外包加工費等。4.2直接成本的核算直接成本的核算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1)收集直接成本數據:對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直接費用等成本進行詳細記錄和分類。(2)歸集直接成本:將直接成本按照成本項目進行歸集,保證直接成本的正確歸屬。(3)分配直接成本:將歸集的直接成本按照成本動因分配到產品或服務上,計算出單位直接成本。(4)計算直接成本總額:根據產品生產數量或服務提供量,計算出直接成本總額。(5)分析直接成本變動:分析直接成本變動的原因,為成本控制提供依據。4.3直接成本的控制措施為有效控制直接成本,企業可采取以下措施:(1)優化產品設計:通過改進產品設計,降低材料消耗,提高生產效率,從而降低直接成本。(2)采購管理:加強采購管理,爭取優惠采購價格,降低直接材料成本。(3)提高生產效率:加強生產過程管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直接人工成本。(4)設備管理:合理配置設備資源,提高設備利用率,降低直接設備折舊。(5)外包管理:合理選擇外包合作伙伴,控制直接外包加工費,降低直接費用。(6)成本核算與監控: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體系,實時監控直接成本,發覺異常及時處理。(7)員工培訓與激勵:加強員工培訓,提高員工技能水平,通過激勵機制提高員工積極性和工作效率。通過以上措施,企業可以實現對直接成本的有效控制,提高成本競爭力。第5章間接成本控制5.1間接成本的概念與分類間接成本是指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不能直接歸屬到某一特定產品或服務上的成本。這類成本通常與生產活動相關,但無法通過直接成本計算方法分配到具體產品上。間接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幾類:(1)固定間接成本:不隨產量增減而變動的間接成本,如廠房設備折舊、管理人員工資等。(2)變動間接成本:隨產量增減而變動的間接成本,如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維修費用等。(3)半變動間接成本:既包含固定部分,又包含變動部分的間接成本,如通訊費、交通費等。5.2間接成本的核算間接成本的核算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間接成本的歸集:按照成本項目,將間接成本歸集到相應的成本中心。(2)間接成本的分配:采用合理的分配方法,將間接成本分配到各產品或服務上。(3)間接成本的核算流程:制定間接成本核算流程,明確各環節的職責和操作規范。(4)間接成本的分析:分析間接成本構成,找出成本控制的關鍵點。5.3間接成本的控制措施為有效控制間接成本,企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優化組織結構:合理設置部門,減少管理層級,降低管理費用。(2)提高設備利用率:合理安排生產計劃,提高設備開機率,降低固定間接成本。(3)節能減排:加強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減少變動間接成本。(4)精細化管理:細化成本核算,建立成本控制體系,提高成本控制意識。(5)采購管理:優化采購流程,降低采購成本,減少間接成本。(6)人力資源管理:合理配置人力資源,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人工成本。通過以上措施,企業可以實現對間接成本的有效控制,提高經營效益。第6章管理費用控制6.1管理費用的概念與分類6.1.1概念管理費用是指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為保障企業正常運營而產生的各項費用。管理費用不同于生產成本,它不直接參與產品生產,但對企業的整體運營效率及盈利能力具有重要影響。6.1.2分類管理費用可分為以下幾類:(1)人力資源費用:包括員工工資、福利、培訓等費用;(2)辦公費用:包括辦公用品、通訊、交通等費用;(3)折舊費用:包括辦公設備、交通工具等固定資產折舊;(4)租賃費用:包括房屋租賃、設備租賃等費用;(5)咨詢服務費用:包括聘請外部專家、顧問等產生的費用;(6)其他管理費用:如差旅費、招待費、保險費等。6.2管理費用的核算6.2.1核算原則管理費用的核算應遵循以下原則:(1)權責發生制原則:即費用發生時,無論款項是否支付,均應確認為當期費用;(2)實際成本原則:管理費用應以實際發生的金額進行核算;(3)分類核算原則:根據管理費用的性質和用途,進行分類核算;(4)合法性原則:核算管理費用時,應保證費用的合法性。6.2.2核算方法管理費用的核算采用以下方法:(1)直接計入法:直接將與管理活動相關的費用計入管理費用科目;(2)分配計入法:將不能直接歸屬于管理活動的費用,按照一定標準分配計入管理費用科目。6.3管理費用的控制策略6.3.1預算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費用預算制度,對企業各項管理費用進行合理預測,保證管理費用在預算范圍內合理使用。6.3.2標準成本控制制定各項管理費用的標準成本,對實際發生的費用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差距,采取措施予以改進。6.3.3內部控制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加強對管理費用的審批、報銷、核算等環節的監督與控制,防止不合理費用的發生。6.3.4成本優化通過優化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等措施,實現管理費用的持續降低。6.3.5費用分析定期對管理費用進行分析,找出費用增長的原因,為管理層提供決策依據,從而實現管理費用的有效控制。第7章財務成本分析7.1成本分析的意義與目的成本分析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優化資源配置、增強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本章主要闡述成本分析的意義與目的,以便企業充分認識到成本分析在經營決策中的關鍵作用。7.1.1成本分析的意義(1)有助于企業了解成本結構和成本水平,為成本控制提供依據。(2)有助于發覺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高成本管理水平。(3)有助于優化產品結構和生產過程,提高企業盈利能力。(4)有助于為經營決策提供有力支持,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7.1.2成本分析的目的(1)揭示成本變化的內在規律,為企業制定成本控制策略提供依據。(2)找出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制定改進措施,提高成本效益。(3)為企業投資決策、產品定價、生產計劃等提供成本數據支持。7.2成本分析的方法成本分析的方法眾多,企業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分析方法。以下介紹幾種常見的成本分析方法。7.2.1按成本性態分類(1)固定成本分析:分析固定成本的構成和變動規律,為成本控制提供依據。(2)變動成本分析:研究變動成本與業務量之間的關系,為成本預測和決策提供支持。(3)半變動成本分析:對半變動成本進行分解,找出固定部分和變動部分,為成本控制提供依據。7.2.2按分析對象分類(1)產品成本分析:分析產品成本構成,找出成本控制的潛在環節。(2)部門成本分析:對各部門成本進行對比分析,評估部門成本管理水平。(3)項目成本分析:對特定項目的成本進行預測、分析和評價,為項目決策提供依據。7.2.3按分析時期分類(1)定期成本分析:定期對成本進行分析,評估成本控制效果。(2)不定期成本分析:根據管理需要,對特定時期或環節進行成本分析。7.3成本分析的步驟進行成本分析時,應遵循以下步驟:7.3.1確定分析目標明確成本分析的目標和任務,為后續分析提供方向。7.3.2收集相關數據收集與成本分析相關的數據,包括成本數據、業務量數據、價格數據等。7.3.3選擇分析方法根據分析目標和數據特點,選擇合適的成本分析方法。7.3.4進行成本計算根據所選分析方法,對成本數據進行計算和分析。7.3.5分析成本差異將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或預算成本進行對比,找出成本差異。7.3.6提出改進措施針對成本差異,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為成本控制提供依據。7.3.7撰寫分析報告整理分析結果,撰寫成本分析報告,為經營決策提供參考。第8章成本預算與控制8.1成本預算的概念與作用成本預算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根據經營目標和計劃,對各項成本進行預測、計劃和控制的一種管理工具。成本預算主要包括直接成本預算、間接成本預算和總成本預算。成本預算的作用如下:1)明確企業成本控制目標,為經營決策提供依據;2)合理分配和利用資源,提高企業經營效益;3)監測企業經營狀況,及時發覺和解決問題;4)評估企業各部門和員工的績效,促進內部管理水平的提升。8.2成本預算的編制成本預算的編制主要包括以下步驟:1)收集和分析相關資料,包括歷史成本數據、市場信息、政策法規等;2)確定預算編制的范圍、時間和口徑,保證預算的準確性和可比性;3)根據企業戰略目標和經營計劃,制定預算編制的原則和依據;4)采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如趨勢分析法、比例分析法等,對各項成本進行預測;5)匯總各項成本預算,形成總成本預算;6)審查和調整預算,保證預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7)將成本預算分解到各部門和崗位,明確責任和任務;8)制定成本預算報告,提交管理層審批。8.3成本預算的執行與調整成本預算的執行與調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建立成本預算執行的組織體系,明確各部門和崗位的職責;2)制定成本預算執行的具體措施,保證預算目標的實現;3)加強對成本預算執行過程的監控,及時發覺和解決問題;4)定期對成本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分析,評估預算執行效果;5)根據實際經營情況,對成本預算進行適時調整,以適應市場變化和企業發展需求;6)保證成本預算調整的合理性和合規性,避免頻繁調整和隨意性;7)將成本預算執行情況納入績效考核體系,激勵各部門和員工積極履行職責;8)不斷完善成本預算管理制度,提高成本預算管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第9章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9.1內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內部控制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為實現經營目標,保護資產安全完整,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證法律法規的遵守,以及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由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管理層及全體員工共同實施的一系列相互協調、制約和補充的控制活動。內部控制主要包括以下五個要素:(1)控制環境:為企業內部控制提供基調,包括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道德價值觀、組織結構、責任分配以及人力資源政策等。(2)風險評估:企業及時識別、評估和管理各類風險,保證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范圍內。(3)控制活動:根據風險評估結果,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包括授權、業績評價、信息處理、實物控制和職責分離等。(4)信息與溝通:保證企業內部、企業與外部之間的信息傳遞暢通無阻,為內部控制提供有效支持。(5)監督:對內部控制的建立與運行進行持續監督,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及時糾正內部控制缺陷。9.2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與運行企業應按照以下步驟建立與運行內部控制制度:(1)制定內部控制政策:明確內部控制的目標、原則、范圍、責任分配等。(2)設計內部控制流程:結合企業業務特點,繪制內部控制流程圖,明確關鍵控制點。(3)制定內部控制措施:針對關鍵控制點,制定具體的控制措施,包括授權、審批、復核等。(4)實施內部控制:將內部控制措施融入日常業務活動中,保證各項控制措施得到有效執行。(5)評價內部控制:定期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評價,發覺內部控制缺陷,及時進行整改。(6)持續優化:根據企業業務發展、法律法規變化等因素,不斷優化內部控制制度。9.3風險識別、評估與應對企業應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開展以下工作:(1)風險識別:通過內部調查、數據分析、專家咨詢等方式,識別企業面臨的風險。(2)風險評估:對識別的風險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評估風險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確定風險優先級。(3)風險應對: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制定相應的風險應對策略,包括風險規避、風險降低、風險分擔和風險接受等。(4)風險監控:建立風險監控機制,持續關注風險變化,及時調整風險應對措施。(5)風險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江西省吉安市峽江縣2025年三下數學期末統考試題含解析
- 研究與開發合同
- 版權轉讓合同協議書范本
- 江蘇省吳江市青云中學2025年校初三第四次模擬數學試題含解析
- 山西省臨汾市曲沃縣重點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1月月考生物試題含解析
- 環保設備購銷合同模板
- 天津市北辰區名校2025年初三第二學期期末檢測試題物理試題含解析
- 灌溉工程承包合同
- 遼寧省鐵嶺市昌圖縣2018-2019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題【含答案】
- 2025年黑龍江省聯考高考模擬歷史質檢試卷A(含答案)
- 透析病人營養不良臨床表現、營養評估管理及護理措施
- 泡泡瑪特市場分析
- 大單元教學設計 統編版三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 第一單元備課教案
- MySQL運維監控與故障診斷
- JTG D70-2-2014 公路隧道設計規范 第二冊 交通工程與附屬設施
- 有機超市創業計劃書
- T-CARM 002-2023 康復醫院建設標準
- 車展安保方案
- 人工智能行業的智能客服技術人員培訓
- 《血管活性藥物靜脈輸注》標準解讀護理課件
- 《IPV4地址簡介》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