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9一、語言文字運用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C)A.eq\b\lc\{\rc\(\a\vs4\al\co1(巨之進退,實為狼狽,報養劉之日短也))B.eq\b\lc\{\rc\(\a\vs4\al\co1(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C.eq\b\lc\{\rc\(\a\vs4\al\co1(娘以指叩門扉曰,圣朝以孝治天下))D.eq\b\lc\{\rc\(\a\vs4\al\co1(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某所,而母立于茲))【解析】A項,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結構助詞,的;B項,介詞,對,向;介詞,從;C項,均為介詞,拿,用;D項,連詞,表承接;代詞,你的。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與現代漢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A.郡縣逼迫,催臣上道B.欲茍順私情,則告知不許C.吾妻來歸D.墻往往而是【解析】B項,“告知”古義指申訴(苦衷)。C項,古義:女子出嫁。今義:回來。D項,古義:到處。今義:表示依據以往的閱歷,某種狀況在肯定條件下時常存在或常常發生。3.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B)例句:非臣隕首所能上報A.歷職郎署B.塵泥滲漉,雨澤下注C.臣具以表聞D.是以區區不能廢遠【解析】B項和例句均為名詞作狀語。A項,名詞活用作動詞。C項,動詞的使動用法。D項,形容詞活用作動詞。4.下列句子中,句式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項是(A)A.今臣亡國賤俘B.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C.家有老嫗,嘗居于此D.其制稍異于前【解析】A項為推斷句,其他三項為狀語后置句。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陳情表》中,李密向晉武帝陳述了自己的家庭狀況,我們通過“_既無伯叔__,_終鮮兄弟__”兩句可以知道李密不但是家里的獨子,而且至少是兩代單傳了。(2)在《陳情表》中,李密開篇寫到了自己幼年的生活狀況,其中提到自己從小體弱多病、發育遲緩的兩句是“_臣少多疾病__,_九歲不行__”。(3)歸有光《項脊軒志》中,描寫了項脊軒里面有書香之味的句子是“_借書滿架__,_偃仰嘯歌__”。6.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明代歸有光的《項脊軒志》,所記亦無非家常瑣事,__①__,所以幾百年來,始終感動著人們。這就表明,__②__,其實不在于題材的大小,而往往取決于作者體驗的深淺與情感的真偽。記錄一個宏大的時代,宏大敘事是必要的,__③__,可以是大江東去,也可以是小橋流水;可以是黃鐘大呂,也可以是洞簫牧笛……只要有真感受、真體悟,就都有可能創建出感人肺腑的佳作。【答案】_①惟其所寫皆真光景、真性情__②文藝創作的勝利與否__③但不是必定的__7.仿照下面畫線的句子,另寫一段話,要求句式相同,語意連貫。《陳情表》的語言是有形的,有聲的,因為它是有情的。讀《陳情表》我們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惻,作者誠惶誠恐的怖懼。讀《陳情表》我們可以聽到:________【答案】少年孤苦無依的哀嘆,老人病中無奈的呻吟,帝王督促嚴厲的呵責,孝子忠懇切切的哀告。二、文言文閱讀(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文本一:晉文公亡時,陶叔狐從。文公反國,行三賞而不及陶叔狐。陶叔狐見咎犯曰:“吾從君而亡,十有三年,顏色黎黑,手足駢胝。今君反國,行三賞而不及我也,意者君忘我與?我有大故與?子試為我言之君!”咎犯言之文公,文公曰:“嘻,我豈忘是子哉?夫高超至賢,德行全誠,耽我以道,說我以仁,暴浣我行,昭明我名。使我為成人者,吾以為上賞。防我以禮,速我以誼,蕃援我,使我不得為非者,數引我而請于賢人之門,吾以為次賞。夫勇壯強御,難在前則居前,難在后則居后,免我于患難之中者,吾又以為之次,且子獨不聞乎?死人者,不如存人之身;亡人者,不如存人之國。三行賞之后,而勞苦之士次之。夫勞苦之士,是子固為首矣!吾豈敢忘子哉?”周內史叔興聞之曰:“文公其霸乎!昔圣王先德而后力,文公其當之矣!《詩》云:‘率禮不越’,此之謂也”。文本二: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鄰。”夫施德者貴不德,受恩者尚必報;是故臣勞勤以為君,而不求其賞;君持施以牧下,而無所德。故《易》曰:勞而不怨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君臣相與以市道接君懸祿以待之臣竭力以報之。逮臣有不測之功,則主加之以重賞;如主有超異之恩,則臣必死以復之。孔子曰:“北方有獸,其名曰蟨,前足鼠,后足兔。是獸也,甚矣!其愛蛩蛩、巨虛也!食得甘草,必嚙以遺蛩蛩、巨虛,蛩蛩巨虛見人將來,必負蟨以走。蟨非性之愛蛩蛩巨虛也,為其假足之故也,二獸者,亦非性之愛蟨也,為其得甘草而遺之故也。夫禽獸昆蟲,猶知比假而相有報也,況于士君子之欲興名利于天下者乎?夫臣不復君之恩,而茍營其私門,禍之原也;君不能報臣之功而憚行賞者,亦亂之基也。夫禍亂之原基,由不報恩生矣。”(節選自《說苑·復恩》)8.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C)A.勞而不怨/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君臣相與以市道/接君懸祿以待之/臣竭力以報之B.勞而不怨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君臣相與/以市道接/君懸祿以待之/臣竭力以報之C.勞而不怨/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君臣相與/以市道接/君懸祿以待之/臣竭力以報之D.勞而不怨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君臣相與以市道/接君懸祿以待之/臣竭力以報之【解析】“有功”為動賓短語,中間不斷開,解除B、D項;“以市道”為介賓短語,作“接”的狀語,中間不斷開,解除A項。9.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D)A.暴浣,本義是曝曬洗滌,此處是用以形容個體去除惡性,變更品德的過程。B.成人,文中指完人,是德才兼備的人的意思,現在則用來指成年的人。C.內史是職官名,西周始置,主要幫助天子管理爵、祿、廢、置等政務。D.“為其假足之故也”的“假”指借助,與《勸學》“善假于物也”的“假”不同。【解析】兩句中的“假”含義相同,均是“借助”的意思。句意:是借用它們足力的原因,擅長借助外物罷了。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B)A.陶叔狐向咎犯訴說自己有功卻不得賞賜的委屈,并希望他替自己向晉文公訴說,晉文公認為自己并未遺忘陶叔狐,只是還未進行封賞。B.晉文公非常看重德行,他認為那些道德品德完備、能用仁道來勸告他、用禮義來約束他、護衛協助自己的人應當得到最高獎賞。C.孔子認為有道德的人不會孤立,必定有志同道合之士與他相伴相隨,文章借此語引出施德者和受恩者所應有的行為。D.孔子筆下的異獸蟨非常愛惜蛩蛩、巨虛,但這并非是出于本性的寵愛,而是相互利用,借此說明準備揚名立萬的士君子應懂得報恩。【解析】“護衛協助自己的人應當得到最高獎賞”錯誤。結合文本一“夫勇壯強御,難在前則居前,難在后則居后,免我于患難之中者,吾又以為之次”分析可知,“護衛協助自己的人”應當受第三等獎賞。1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夫勞苦之士,是子固為首矣!吾豈敢忘子哉?譯文:_有勞苦功績的人中,這個人當然排在首位,我怎么敢忘了他呢?__(2)是故臣勞勤以為君,而不求其賞;君持施以牧下,而無所德。譯文:_因此,大臣勤勉勞苦來為君主效力而不貪求君主的賞賜;君主掌控施恩來駕馭臣下而不求回報。__12.“報恩”思想是封建倫理中至關重要的內容,請結合文本,評價齊桓公的行為。【答案】齊桓公能夠受恩者尚必報,賞賜功臣時能夠先德而后力,因此得到許多人追隨,終成霸主。【參考譯文】文本一:晉文公出亡時,陶叔狐跟從著他。文公返回晉國(即位后),三次行賞有功之臣但都沒有輪到陶叔狐。陶叔狐謁見咎犯說:“我跟從國君出亡十三年,臉色曬黑了,手腳起了老繭。如今國君三次行賞有功之臣卻沒有輪到我,想來也許是國君遺忘我了吧?還是我有大的過錯呢?您摸索著替我問一下國君。”咎犯就報告了文公。文公說:“唉,我怎么會忘了他呢?那些高超的賢士,道德品德完備真誠,引導我寵愛道義,用仁愛之理來勸告我,讓我的品德向著好的方向變更,使我的名聲顯揚。讓我成為德才兼備之人的人,我讓這種人受上等賞賜。用禮儀來約束我,用原則來勸諫我,愛護、救濟我,使我不能做錯事的人,多次指引我到賢人門前請教,我把這種人列為受次一等的賞賜。那些英勇強悍,危難在前就沖在前面,危難在后就留后堅守,把我從危難中解救出來的人,我把這種人列為受再次一等的賞賜,您莫非沒有聽說過嗎?為別人殉死不如保存別人的性命,跟別人逃亡不如保存別人的國家。三次行賞之后,就輪到有勞苦功績的人了。有勞苦功績的人中,這個人當然排在首位,我怎么敢忘了他呢?”周的內史叔輿聽到這件事后說:“文公也許可以稱霸了!從前的圣王以德為先勇力為后,文公正符合這種做法啊。《詩經》上說:‘遵循禮法決不超越’,說的就是這樣的人啊。”文本二:孔子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寂的,肯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和他相伴。”施予德澤的人崇尚不求回報,承受德澤的人崇尚必求報答;因此,大臣勤勉勞苦來為君主效力而不貪求君主的賞賜;君主掌控施恩來駕馭臣下而不求回報。所以《易經》上說:“當政者使民勤勞而民無埋怨,對國家立了大功,但不認為自己應當得到別人的感謝、贊揚,這是敦厚之至的表現。”君臣相處,理應把現在市民的思想跟現在的公道天理結合起來。君王賜予俸祿來對待臣下,臣下則全力以赴來回報君王;到了臣下有不行測度的大功時,君主就對他施加重賞,假如君主對臣下有超越尋常的恩惠,那么臣下就必定會用生命來回報他。孔子說:“北方有種野獸,名叫蟨,前腳如鼠,后腳如兔。這種野獸,特殊寵愛蛩蛩巨虛,它吃到甜蜜的草料,肯定會咬來給蛩蛩巨虛吃,蛩蛩巨虛發覺有人前來,就肯定要背上蟨逃跑,蟨并非本性寵愛蛩蛩巨虛,是借用它們足力的原因,這兩種野獸也并非本性就寵愛蟨,是因為蟨送給它們甘草的原因。那禽獸昆蟲尚且知道相互幫助而彼此報答,更何況對于那些想要在天下興利揚名的士人君子呢!假如臣子不回報君王的恩惠而隨意謀求私利,那就是災禍的根源;君王不能回報臣子的功勞而忌憚實行封賞,也是禍亂的根源。那禍亂的根源,是由不報恩而產生的。”(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上徐閣老書①[明]歸有光四月十四日,進士歸有光謹再拜獻書少師相公閣下。有光幸生明公之鄉,相望不過百里。自少已知向仰,而無由得一接其聲光。庚子之歲,舉于南都,而所試之文,乃得達于左右。顧稱賞之不置,時有獲侍而與聞之者,輒相告,以為幸矣:“子之見知于當世之巨公長者如此!”自后數試于禮部,遇明公之親知,未嘗不傳道其語以為寵。有光之試,又輒不利,退而歸耕于野。以為古之人有生同世而不相知者矣,有知之而異世者矣。不知者恨其同世,知之者恨其異世。今獲與明公同世,而又知之。而明公方在日月之際,有光之蹇拙蔽翳,無復自振,以為今已矣,無以望明公之門矣,是同世而有異世之感也。往歲,海虞瞿內翰見訪,以為“子之不遇不足憂,即徐公當國,子之進有日矣”。今幸而適明公之當國,又幸隨多士之末,而自獲舉以來,幾又二月,不一望明公之輝光。此有光之所以食不甘味、寢不成寐者也。有光嘗讀《易》,觀消長變更之際,雖圣人不能無懼。而漢、唐、宋之君子,每履其際,其氣不能不動,其色不能不形,而天下不能無驚以疑。蓋以少不順而激為大變者,有之矣。今明公處之宴然,而風俗世道為之潛易,如寒暑雨旸之至而人不覺。此古之大臣之所難也。又嘗讀史,見漢文帝疏賈誼之少,而問馮唐之老;光武下馮衍之賦,而隆桓榮之經。兩漢風俗治體,超軼后代,實在于此。今明公于科舉之際,稍示意向,而海內枯槁之士,已于于焉樂觀明公之化矣。于此之時,稍有蘊抱,誰不欲爭自濯磨以自致于明公?不愿沒沒而已也!況有光被知于數十年之前者乎?今茲輒有干于閣人者,獨以數十年之知,而不一見于明公;明公以數十年之知其人,而不見其一來,其亦不能無怪也。昔曾舍人鞏②《上范資政書》云:士之愿附于門下者多矣使鞏不自別于其間固非鞏之志亦閣下之所賤也有光素慕鞏者故不量其不能如鞏而欲學鞏之自別焉。平生頗有所撰述,去家時,不及襄匯成編。橐中得雜稿十九首,謹以為贄。明公試覽其文,知其非求于世者也。干冒尊嚴,伏增惶恐。有光再拜。(選自《震川先生集》)【注】①徐閣老:嘉靖晚期閣老徐階,明代名臣。本文寫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作者時年近六十。②曾舍人鞏:曾鞏,曾任中書舍人。1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D)A.士之愿/附于門下者/多矣/使鞏不自別/于其間固/非鞏之志/亦閣下之所賤也/有光素慕鞏者/故不量其不能如鞏/而欲學鞏之自別焉B.士之愿/附于門下者多矣/使鞏不自別于其間/固非鞏之志/亦閣下之所賤也/有光素慕鞏者/故不量其不能/如鞏而欲/學鞏之自別焉C.士之愿附于門下者多矣/使鞏不自別于其間固/非鞏之志/亦閣下之所賤也/有光素慕鞏者/故不量其不能/如鞏而欲/學鞏之自別焉D.士之愿附于門下者/多矣/使鞏不自別于其間/固非鞏之志/亦閣下之所賤也/有光素慕鞏者/故不量其不能如鞏/而欲學鞏之自別焉【解析】“士之愿附于門下者”是定語后置句,“愿附于門下者”是“士”的后置定語,“之……者”是標記,中間不行斷開,解除A、B項。“自別于其間”是狀語后置句,“于其間”是后置狀語,其后斷開,而且“固”是副詞,修飾后面的謂語,所以放在下一句中,解除C項。1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A.見訪,被探望。古代人與人之間交往時,對別人來探望自己表示敬重,就說某某見訪。B.獲舉,古代科舉取士考中。文中的歸有光歷經波折最終在六十歲左右的時候考中進士。C.有干,在職位俸祿上有追求,和干謁的意思相同。歸有光借此來表達自己想拜見徐階。D.贄,又稱贄禮,本指古時初次求見人時所送的禮物,文中引申為持自己寫的書卷求見。【解析】“見訪,被探望”錯誤,“見”是助詞,用在動詞前面表示被動或對我如何。此處,結合文意,應當是“海虞縣翰林院學士瞿景淳訪問我”,并非表示“被探望”。1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A.作者科舉不順,仕途坎坷。自從庚子年南都鄉試中舉以后,曾多次參與禮部會試,都失意落第,直到年老才考中進士,可見其作為傳統學問分子出仕入世之心執著劇烈。B.本文引經據典,勸服力強。如列舉漢文帝重用賈誼、馮唐,光武帝尊寵馮衍、桓榮的史事,意在表明自己老當益壯,希望徐閣老提攜自己,以施展才能,為國建立功業。C.作者措辭得體,頗有分寸。高度贊揚徐閣老有古大臣之風,治世頗有成效,對于這位有同鄉之誼的當權者不無景仰感佩、恭謹奉迎之言語,但并無卑躬屈膝的媚骨丑態。D.本文敘議結合,層次分明。先從作者生平遭際及與徐閣老的知交起筆,緊扣“幸”字,傾吐懷抱;后談讀書心得,聯系徐閣老品性,不忘自薦;結尾表明自己獨特志趣。【解析】“漢文帝重用賈誼、馮唐,光武帝尊寵馮衍、桓榮”說法錯誤,依據原文“漢文帝疏賈誼之少,而問馮唐之老;光武下馮衍之賦,而隆桓榮之經”可知,漢文帝疏遠賈誼,光武帝棄用馮衍。1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1)今明公處之宴然,而風俗世道為之潛易,如寒暑雨旸之至而人不覺。譯文:_現在您平穩(或譯為“安閑地”“安樂地”)對待世事,而風俗世道因此無聲無息地變遷,就像寒冷燥熱、下雨晴朗的天氣到來而人們卻渾然不知。__(2)稍有蘊抱,誰不欲爭自濯磨以自致于明公?不愿沒沒而已也!譯文:_稍有理想,誰不想爭著加強自我修養(或直譯為“洗滌磨煉”),而向您薦舉自己?都不愿湮沒無聞(或譯為“默無聲息”“無所作為”)罷了!__17.請說明寫本文之前歸有光和徐閣老之間的關系。【答案】_同鄉但不相識;同世/同時但身份懸殊;以文相知卻不得引薦。__【參考譯文】四月十四日,進士歸有光敬重地行兩拜禮,向少師相公閣下呈上書信。我有幸生于您的家鄉,兩家相距不超過百里。我年輕時已知道憧憬仰慕您,可是沒有機緣能親聆您的言談,目睹您的風采。庚子年,我在南京參與鄉試并及第,而試場文章竟然能傳到您的身邊。您卻不住地贊揚文章,時常有在您手下侍候并且參與知道內情的人,就把當時的情形告知我,并認為我幸運:“您被當今年高望重的公卿大夫這樣賞識!”此后我多次參與禮部會試,遇見了您的親戚摯友,我未嘗不因為他們轉告您的話語而深以為榮。我科考又總是不順當,回家耕種田野。我認為古人有生于同時代而不能相知的,有相知卻生于不同時代的。不相知的人缺憾自己與他人生于同時代,相知的人缺憾自己與他人生于不同時代。現在能有幸與您生于同時代,又與您相知。而您正值位高權重之時,我卻艱難困拙,不為人所知,再也振作不起來,以為自己如今已經完了,沒有方法到您的門下去探望您,這是我與您生于同時代卻有與您生于不同時代的感受啊。往年,海虞縣翰林院學士瞿景淳訪問我,對我說:“您遇不到知音,不值得悲傷,徐公即將主持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小LED燈用金屬軟管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回彈儀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手機返利合同協議
- 租客維修水電合同協議
- 碼頭挖機卸貨合同協議
- 土豆種植合同協議
- 學前班春季學期工作計劃書
- 土石方運輸協議合同協議
- 墻壁廣告牌購買協議合同
- 社會代理人合同協議
- GB/T 5464-2010建筑材料不燃性試驗方法
- GB/T 3785.3-2018電聲學聲級計第3部分:周期試驗
- GB/T 28462-2012機織起絨合成革基布
- 接觸網工復習題庫及答案
- 兒童泌尿道感染(課堂PPT)
- 全國壓力容器設計單位名錄
- 特變電工-財務報表分析課件
- 人民醫院人才隊伍建設規劃人才隊伍建設五年規劃
- 一年級語文下冊課件-21 小壁虎借尾巴24-部編版(15張PPT)
- 患者隨訪率低原因分析以及對策
- 計量認證實驗室程序文件(全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