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適用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練案33第十一單元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世界殖民體系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第33講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_第1頁
新教材適用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練案33第十一單元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世界殖民體系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第33講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_第2頁
新教材適用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練案33第十一單元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世界殖民體系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第33講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_第3頁
新教材適用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練案33第十一單元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世界殖民體系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第33講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_第4頁
新教材適用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練案33第十一單元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世界殖民體系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第33講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練案[33]第十一單元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世界殖民體系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第33講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一、選擇題1.(2024·廣東期末)15-18世紀是西班牙國王的權力高度集中時期。1542年,國王卡洛斯一世正式在馬德里成立了一個獨立于政府之外的單獨機構——西印度事務委員會。這一機構只對國王負責,代表國王發號施令,按國王的意志行事。其結果是西班牙的拉美殖民地(B)A.移植宗主國的君主立憲制B.政治上封建專制色調深厚C.經濟上發展資本主義經濟D.擁有完善的殖民統治機構[解析]依據材料可知,15—18世紀的西班牙處在封建專制王權的極盛時期,西印度事務委員會只聽命于國王,所以西印度事務委員會管轄的拉美殖民地在政治上必定帶有明顯的專制色調,B項正確;君主立憲制是民主政治,并非專制,解除A項;材料只涉及政治方面的內容,未涉及經濟,解除C項;材料無法體現“擁有完善的殖民統治機構”,解除D項。故選B項。2.(2024·浙江期中)馬克思在《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將來結果》一文中提出“殖民主義的雙重使命”,“一個是破壞性的使命,即殲滅舊的亞洲式社會;另一個是建設性的使命,即在亞洲為西方式的社會奠定物質基礎”。以下對此解讀合理的是(C)A.馬克思夸大了殖民侵略帶來的主動性B.殖民主義給殖民地帶來了深重的災難C.要客觀、辯證的看待殖民主義的影響D.殖民主義推動了世界資本主義的發展[解析]“一個是破壞性的使命,即殲滅舊的亞洲式社會;另一個是建設性的使命,即在亞洲為西方式的社會奠定物質基礎”說明殖民主義具有雙重作用,C項正確;材料提到的是殖民侵略帶來的雙重影響,解除A項、B項;材料強調的是對亞洲的影響,解除D項。故選C項。3.(2024·江蘇金陵)20世紀初整個亞洲建立的鐵路有80%位于印度。一方面,當時英國政府強令殖民當局保證在印度的鐵路投資得到固定的收益;另外,鐵道的建設、車廂的生產、燃料的供應和鐵路的運營均由英國公司一手包辦。這些做法旨在(C)A.移植英國的生產方式B.改善印度的交通條件C.服務英國的殖民侵略D.鎮壓印度人民的抗拒[解析]依據材料“亞洲建立的鐵路有80%位于印度……當時英國政府強令殖民當局保證在印度的鐵路投資得到固定的收益”等信息可知,20世紀初,英國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須要更多的原料,因此當時英國政府強令殖民當局保證在印度的鐵路投資便于英國掠奪印度的各種資源,即為英國的殖民侵略服務,C項正確;材料所述英國的做法是為英國的殖民侵略服務,而不是移植英國的生產方式,移植英國的生產方式是英國對印度的侵略產生的客觀影響,A項錯誤;作為帝國主義國家的英國,材料所述英國的做法是為英國的殖民侵略服務,而不是為改善印度的交通條件,B項錯誤;20世紀初,英國漸漸進入帝國主義階段,進一步加強對亞非拉地區的侵略,因此材料所述英國的做法是為其殖民侵略服務,而不是強調鎮壓印度人民的抗拒,D項錯誤。4.(2024·江蘇期末)19世紀后期,英國提出了“2C”安排,企圖建立從開羅(埃及)到開普敦(南非)的縱貫非洲大陸的浩大殖民帝國;法國提出了“2S”安排,準備建立從塞內加爾(西非)到索馬里(東非)的橫跨非洲的帝國;德國制定了一套沿赤道從大西洋到印度洋的侵略安排。這些行動表明(D)A.西方列強起先侵入非洲B.非洲民族獨立運動的起先C.英國和德國的同盟形成D.列強加快瓜分非洲的進程[解析]依據所學及材料“企圖建立從開羅(埃及)到開普敦(南非)的縱貫非洲大陸的浩大殖民帝國……”可以看出列強加快了瓜分非洲的進程,D項正確;A項中“起先”表述錯誤,解除;材料沒有體現非洲民族獨立運動,解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英德結盟,解除C項。5.(2024·遼寧葫蘆島)據統計,非洲國家的邊界44%是依據經緯線來劃分的,例如埃及和蘇丹邊界的一部分就是沿著北緯22度線來劃分的;30%的國界運用的是直線或者幾何方法來劃分,例如阿爾及利亞與尼日爾和馬里的國界線。這種邊界劃分方法源于(D)A.各國的地理特點 B.非洲的種族分布C.近代的獨立運動 D.西方的殖民統治[解析]19世紀末,西方國家開展了其次次工業革命,生產力大幅提升,資本主義社會由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列強迫切須要擴大海外市場,進一步殖民擴張,而各方在瓜分非洲的過程中,產生了尖銳的沖突,有鑒于此,1884年11月15日至1885年2月26日,英、法、荷、西、葡、意、奧匈、丹麥、美國等15國在柏林召開會議,在地圖上劃定了他們各自由非洲地理上的界線,西方殖民者忽視非洲當地地形地貌等自然邊界,也未顧及部族、宗教、語言、傳統習慣和民族沖突等人文邊界,多以經緯線來劃分非洲國家的邊界,因此原本融為一體的非洲,被列強瓜分得支離破裂,D項正確;A、B、C三項不是題干中這種邊界劃分方法的主要緣由,解除。故選D項。6.(2024·重慶期末)所謂“社會達爾文主義”是將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觀”應用到“人類社會”,將“生存競爭”和“優勝劣汰”視為社會現象和歷史進程的最高說明原則。十九世紀“社會達爾文主義”在歐洲盛行,其主要目的是用來說明(A)A.歐洲對外擴張的合法性B.自由同等思想的普世性C.世界聯系加強的必定性D.生物進化發展的規律性[解析]結合所學學問可知,社會達爾文主義主見用達爾文的生存競爭與自然選擇的觀點來說明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和人類之間的關系,認為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現象存在于人類社會,這主要是為西方殖民擴張供應合法性,A項正確;社會達爾文主義為西方殖民擴張進行辯護,B、C、D三項說法錯誤,解除。故選A項。7.(2024·廣東期中)有學者認為,1880年時的世界,是一個由兩部分所合成的全球體系:一部分是已開發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靠的、貧困的。這反映了(A)A.殖民體系的不公正性 B.資本主義的先進性C.全球聯系進一步加強 D.民族解放運動高漲[解析]依據“一部分是已開發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靠的、貧困的”可知,富有的部分指的是西方殖民國家,落后的部分指的是被殖民的國家,西方殖民造成被殖民國家的貧困落后,形成了東方從屬于西方的局面,體現了殖民體系的不公正性,A項正確;依據“一部分是已開發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靠的、貧困的”可知,資本主義擴張造成被殖民地區的貧困落后,體現了資本主義的罪惡,解除B項;依據“一部分是已開發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靠的、貧困的”可知,西方殖民造成被殖民國家的貧困落后,無法體現全球聯系的加強,解除C項;依據“一部分是已開發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靠的、貧困的”可知,西方殖民造成被殖民國家的貧困落后,無法體現民族解放運動高漲,解除D項。故選A項。8.(2024·山西朔州)近代以來,亞非拉美很多地區形成了單一經濟,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東南亞的橡膠和錫、南部非洲的黃金和銅、中美洲的熱帶水果、古巴的蔗糖。這現象出現的歷史根源是(D)A.各國自然地理存在差異B.“三角貿易”的推動C.各國注意發展民族經濟D.西方殖民主義政策[解析]依據材料,亞非拉美很多地區形成了單一經濟,出現這一現象的歷史根源是西方國家對亞非拉等地區進行殖民統治,在殖民統治的過程中為了進行經濟掠奪,依據殖民地自身地域特點及宗主國要求發展經濟,故D項正確;各地的確存在自然地理差異,但不是出現材料所述現象的歷史根源,故A項錯誤;材料與“三角貿易”無關,故B項錯誤;出現單一經濟的緣由并非是各國注意發展民族經濟,故C項錯誤。9.(2024·福建龍巖)1804年海地取得獨立,揭開了拉丁美洲民族獨立運動的序幕。隨后,獨立浪潮席卷了西屬拉丁美洲殖民地,到1826年基本實現了獨立。有學者認為,假如從全球視角看,它不僅打擊和徹底沖垮了西班牙的封建殖民主義體系,而且對歐美封建制度也是猛烈的沖擊。這表明西屬拉美獨立運動(C)A.與世界各地革命運動相協作B.加速了歐洲封建制度的崩潰C.有利于世界近代社會的轉型D.資產階級革命任務徹底完成[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西屬拉美人民獨立運動的成功,沖擊了殖民主義,動搖了歐洲、美洲的封建制度,有利于世界近代社會的轉型,從而推動了人類歷史的進程,故C項正確;材料體現了西屬拉美人民獨立運動的影響,沒有體現與世界各地革命運動相協作,故A項錯誤;B項不是材料的主旨,解除;西屬拉美獨立運動的資產階級革命任務并未徹底完成,政治上、經濟上還面臨著很多的社會問題,解除D項。10.(2024·江蘇鎮江)下圖是反映二十世紀初拉美政治狀況的漫畫,標題為“加勒比海的大棒”,該漫畫旨在說明美國(B)A.維護美洲的獨立 B.干涉拉美的內政C.維護世界的和平 D.促進拉美的發展[解析]依據漫畫和所學學問可知,在其次次工業革命中,美國仰仗其科技優勢,經濟快速發展,其壟斷組織不斷擴大海外市場和投資場所,這推動了羅斯福政府干涉拉美的內政,擴張在拉美地區的勢力,B項正確;美國的真實意圖是擴張其勢力,并非維護美洲的獨立、維護世界的和平,也不是為了促進拉美的發展,解除A、C、D三項。故選B項。11.(2024·天津期末)1910年墨西哥爆發資產階級革命,1917年頒布資產階級憲法,下欄為憲法部分內容。第27條:申明國家是土地、河流、礦藏的全部者,有權限制外國人利用墨西哥的土地、河流、礦藏資源,有權在必要時分割大地產,把大地產安排給村鎮,轉讓給中小農戶運用和經營。它對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借鑒意義在于(C)A.充分利用帝國主義國家忙于一戰的時機B.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以爭取民族解放C.用法律手段抵制殖民擴張維護國家利益D.平均安排土地,調動農夫的革命主動性[解析]結合所學學問可知,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成功后,頒布憲法,強調土地、河流、礦藏等國有,限制外國人利用墨西哥的資源,分割大地產等,對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借鑒意義在于,用法律手段抵制殖民擴張維護國家利益,C項正確;材料并未體現墨西哥憲法與一戰的關系,解除A項;1917年墨西哥憲法頒布時,墨西哥民族已解放,解除B項;材料并未提出平均安排土地,解除D項。故選C項。12.(2024·云南大理)威廉·福斯特指出:“在整個美洲的總的革命中,資產階級在不同程度上完成了這總的革命任務中的特別的方面。”造成美洲獨立斗爭中各國革命具有自己的特征的根本緣由在于(C)A.資產階級力氣相對弱小B.西方殖民者統治模式的差異C.各國政治經濟狀況不同D.大地產制在革命中未受觸動[解析]依據材料“資產階級在不同程度上完成了這總的革命任務中的特別的方面”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美洲獨立斗爭中各國有自己的特征,這主要是因為各國的國情不同,即各國的政治經濟發展不相同,故選C項;A項是美洲各國共同的特征,故解除A項;B項不是主要緣由,故解除B項;D項表述不符合史實,故解除D項。13.(2024·江蘇期中)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洲民族解放運動蓬勃興起,被稱為“亞洲的覺醒”,呈現出新的時代特征。其“新的時代特征”主要表現在(D)A.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并發揮作用B.斗爭目標在于追求自由與同等權利C.用資產階級共和制取代君主立憲制D.把民族主義與民主主義緊密結合起來[解析]依據所學學問可知,“亞洲的覺醒”中,印度、中國和伊朗等國的資產階級,把民族主義與民主主義相結合,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即新時代給予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主要特征,D項正確;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并發揮作用并不是“新”的主要表現,解除A項;追求自由與同等權利是“亞洲的覺醒”即民族解放運動表現出的部分而非核心目標,解除B項;用資產階級共和制取代君主立憲制只是當時中國民族解放斗爭的詳細表現,并非“亞洲的覺醒”中表現出的最主要的時代特征,解除C項。故選D項。14.(2024·廣東期中)1907年亞洲很多國家的革命者和流亡者在日本成立了“亞洲和親會”,明確指出其宗旨是反對帝國主義,爭取民族獨立,并約定“一國有革命事,余國同會者應相互幫助”。這說明“亞洲的覺醒”的特點是(C)A.無產階級駕馭了革命領導權B.注意與民眾相結合C.注意國與國之間的聯合斗爭D.明確了斗爭的對象[解析]依據材料信息“一國有革命事,余國同會者應相互幫助”可知,到了20世紀初,各個國家的革命者們已經意識到僅僅一個國家是很難戰勝在全世界都擁有強大力氣的帝國主義的,應當注意國與國之間的聯合斗爭,故C項正確;“亞洲的覺醒”是資產階級領導而不是無產階級領導,故解除A項;從材料中無法看出與民眾結合,故解除B項;在此之前,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斗爭對象就已經明確,即本國封建勢力和外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故解除D項。故選C項。15.(2024·山西期末)1881年9月9日,埃及祖國黨領袖阿拉比發動兵諫要求改革,打破“英法監督”體系,通過自己的憲法,選舉自己的權力機關。這一事務(B)A.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B.激發了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識C.實現了埃及的完全獨立D.得到了非洲國家的廣泛支持[解析]作為殖民地的埃及要求改革,打破“英法監督”體系,通過自己的憲法,選舉自己的權力機關,這有助于激發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識,B項正確;改革并未推翻英國的殖民統治,也未實現埃及的完全獨立,解除A、C兩項;當時大部分非洲國家尚未獨立,因此不能得到當時非洲國家的廣泛支持,解除D項。故選B項。16.(2024·河南期末)下表所示為19世紀末非洲反殖民斗爭的三個典型事務。據表可知,這些反殖民斗爭的共同點是(B)事務領導者概況結果埃及抗英斗爭祖國黨領袖、愛國軍官阿拉比兵敗被俘,埃及淪為英國殖民地蘇丹馬赫迪起義馬赫迪一度占據蘇丹大部分地區,最終未能阻擋蘇丹淪為英國殖民地埃塞俄比亞抗意斗爭皇帝孟尼利克二世擊退侵埃意軍,成功捍衛了民族獨立A.由封建統治者領導 B.以武裝斗爭為主C.利用宗教發動民眾 D.建立了民族政黨[解析]依據材料中表格信息可知,埃及抗英斗爭、蘇丹馬赫迪起義和埃塞俄比亞抗意斗爭都采納武裝斗爭的方式,B項正確;埃塞俄比亞是由封建統治者領導,解除A項;蘇丹馬赫迪利用宗教發動群眾,解除C項;埃及建立了民族政黨,解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