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練案[55]第十九單元基層治理與社會保障第55講中國古代的戶籍制度與社會治理一、選擇題1.無論是秦國還是秦朝都非常重視數字化管理,如秦惠文王十六年吩咐男丁必需把年紀登錄于戶籍上,秦始皇三十一年則令農夫必需將土地的數量上報給政府。這種做法旨在(B)A.推行重農抑商政策 B.強化基層社會限制C.提高行政效率 D.抑制土地兼并[解析]結合所學學問可知,秦之所以重視“數字化管理”,其目的在于強化對基層社會的限制以維護專制集權統治,B項正確;材料中不能體現重農抑商,解除A項;C項不是主要目的,D項與材料主旨不符,均解除。2.如圖為1983—1984年于湖北江陵張家山247號漢墓出土的《二年律令》。該律令創作于高祖、惠帝及呂后時期,簡文含《賊律》《戶律》等27種律和一種令。此文物出土可以用于探討(D)A.《后漢書》對應的相關記載B.漢代“以儒入法”的法治理念C.漢代“文景之治”的歷史盛況D.漢代戶籍賦役的制度建設[解析]依據“簡文含《賊律》《戶律》等27種律和一種令”可得出,其涉及的是古代的戶籍管理,故D項正確;《后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時期歷史的紀傳體斷代史,不行能提及高祖和漢代“文景之治”,解除A、C兩項;B項在材料中不能體現,解除。3.西漢初年繼承秦朝分類登記戶籍的做法,在特別戶籍中,有“宦籍”“宗族籍”及“市籍”等名目。但也增加了封通侯(侯爵的最高一級)者的“通侯籍”、諸侯的“侯籍”等名目。這一改變反映了當時(B)A.戶籍的分類更為雜亂B.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化C.對民眾人身限制加強D.人民的賦稅負擔加重[解析]依據材料可知,西漢初年繼承秦朝分類登記戶籍的做法,但也增加了“通侯籍”“侯籍”等名目,結合所學可知,秦朝實行郡縣制,西漢初期實行郡國并行制,因此出現了材料中的改變,故選B項;戶籍的分類會使戶籍更清楚,解除A項;西漢分類登記戶籍的做法,無法體現加強了對民眾人身限制,解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賦稅的信息,解除D項。4.東晉政府對南方土著居民以“黃籍”進行登記,對從北方南渡而來的僑居的州、郡、縣人口以“白籍”進行登記,不向白籍人口征發賦役。東晉后期和南朝時期,政府時常將僑居戶口編入所居郡縣戶籍,使白籍人口土著化,并擔當賦役。這說明(D)A.經濟重心已經轉移到了南方B.少數民族漸漸封建化C.社會動蕩須要加強中心集權D.戶籍為賦役征發服務[解析]材料中,東晉政府對南方土著和南渡居民區分登記戶籍,分為“黃籍”和“白籍”,并區分征發賦役。而東晉后期和南朝時期則“時常將僑居戶口編入所居郡縣戶籍”,并擔當賦役,這反映了古代中國戶籍是賦役征發的主要依據,故選D項;依據所學可知,南宋時經濟重心南移完成,與材料時間不符,解除A項;B項由材料信息無法得出,解除;材料反映的是賦役征發問題,C項與材料主旨不符,解除。5.明朝前期,朝廷通過嚴密的戶籍管理對平民實施嚴格約束,以丁戶為基本編制單位,不得隨意遷徙和擇業。明朝中葉以后,官府加強了對土地的限制而放松了對丁戶的限制。這一改變(D)A.促進了思想文化的旺盛B.削減了政府財政收入C.提高了民眾的生活水平D.適應了社會經濟發展[解析]結合所學學問可知,伴隨著土地兼并的加劇,大量農夫失去土地,政府財政收入削減,再以傳統的丁戶為單位進行征收賦稅的話,簡潔引發社會動蕩,因此明朝中葉以后,官府加強了對土地的限制而放松了對丁戶的限制,適應了社會經濟的發展,D項正確;A、C兩項說法不符合史實,解除;這一改變應當是增加了政府的收入,解除B項。6.相比于明朝,清朝很少有逃戶,人們想方設法擠進政府戶籍系統,以愛護田產。而“入戶”最簡潔的方法就是寫進“族譜”,成為宗族的成員。這段材料可用來證明(C)A.戶籍與宗族的區分漸漸淡化B.賦役變革推動宗法制的復興C.宗族治理助力國家制度運行D.清朝人身依附關系走向松弛[解析]由材料內容可以看出,清代通過進“族譜”的方式加強對人們的限制與管理,形成了有效機制,說明宗族治理助力國家制度的運行,C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利用戶籍與宗族關系加強對人口的限制,而不是強調二者區分的淡化,解除A項;宗族管理的強化并不是宗法制的復興,解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利用戶籍與宗族關系加強對人口的限制,沒有體現人身依附關系的松弛,解除D項。7.明清時期,官府往往委任“族正”及“家長”,由他們充當官府與宗族間的合法聯系人,或將族長等作為鄉村管理人,代官府行事。這反映出明清時期(A)A.宗族組織已納入官府軌道B.宗法社會被行政統治消解C.基層治理高度發展成熟D.官僚政治社會適應力增加[解析]依據所學學問可知,明清時期,“族正”“家長”成為官府與宗族間的合法聯系人,代替官府管理地方,反映出宗族組織被政府利用,已納入官府軌道,A項正確;明清時期“宗法社會被行政統治消解”與“家長”“族長”受到政府重視,“代官府行事”不符,B項錯誤;“基層治理高度發展成熟”在材料中沒有體現,C項錯誤;“官僚政治社會適應力增加”與材料主旨不符,D項錯誤。8.順治十六年(1659年)清廷設立鄉約制度,規定每月朔望兩次宣講《圣諭六訓》,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和諧鄉里,教訓子孫,各安生理,毋作非為。到康熙朝,頒布了“圣諭十六條”。清廷的做法(D)A.保證了地方社會秩序長期穩定B.借助宗法紐帶以加強中心集權C.旨在提高鄉民整體的道德素養D.增加了對基層社會的限制力度[解析]依據材料可知,清朝鄉約制度中由順治帝時期的“六訓”發展到康熙朝“十六條”,說明清朝初期為加強對基層的管理,增加了以思想教化的方式對民眾進行限制,D項正確;“保證了地方社會秩序長期穩定”的表述過于肯定化,解除A項;設立鄉約制度是加強地方治理,并非加強中心集權,解除B項;鄉約的根本目的是維護清朝封建統治,而不是提高鄉民的道德素養,解除C項。9.1925年刊印的《上海曹氏續修族譜》記載:光緒三十一年,蘇松太道袁樹勛實行地方自治。邑王氏、朱氏仿其意,集族人為族會,從事家族立憲。宣統元年十月,潤甫公于宗祠崇孝堂先后兩次邀集族眾決議仿行,擬具簡章。十一月朔冬至,祠祭聚族通過簡章,公舉職員,正式成立。這反映出當時上海地區(D)A.共和觀念深化人心B.民間習俗的徹底改變C.宗族觀念漸漸消逝D.社會治理民主化趨向[解析]材料“家族立憲”“十一月朔冬至,祠祭聚族通過簡章,公舉職員,正式成立”體現的是民國時期社會治理民主化趨向加強,D項正確;A項是辛亥革命的影響,與材料無關,解除;B項“徹底”說法過于肯定化,解除;C項說法不符合史實,宗族觀念至今仍在發揮影響,解除。10.明代弘治時詔令“天下郡邑,各建名宦、鄉賢祠,以為世勸”。嘉靖年間責令地方官“備查各處名宦、鄉賢,果有遺愛在人,鄉評有據,即便剛好興立祠祀,以勵風化”。這反映出當時(A)A.儒家倫理滲透地方治理B.科舉制度不斷完善C.名宦鄉賢掌控基層權力D.皇權干脆延長至民間[解析]依據材料及所學可知,明代名宦、鄉賢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是儒家倫理的代言人,政府在地方上把他們作為典范樹立,能達到勸導世人和教化風氣的目的,反映出儒家倫理滲透地方治理,A項正確;名宦、鄉賢是獲得功名之人,把他們樹立為地方典范,不能說明科舉制度不斷完善,也不能反映出他們掌控了基層權力,B、C兩項錯誤;皇帝詔令“天下郡邑”、地方官員,說明皇權不是干脆延長至民間,而是間接,D項錯誤。11.明初,政府規定“凡民鄰里,相互知丁,互知務業,俱在里甲”。任何人離鄉百里,即驗文引(介紹信);商人戶籍所在地的鄰里被要求知道外出商人的歸期,若其兩載不歸,要向官方報告。據此可知這種戶籍制度(B)A.是基層里甲制度的產物B.適應了封建經濟的須要C.適應賦役制度發展趨勢D.不利于地方秩序的穩定[解析]依據材料“凡民鄰里,相互知丁,互知務業,俱在里甲”“任何人離鄉百里,即驗文引(介紹信)”“鄰里被要求知道外出商人的歸期”可知,明朝嚴格限制人口流淌,規定鄰里相互監督,結合所學學問,其動身點是構建穩定的社會秩序,適應發展小農經濟的須要和政府征稅派役,B項正確;里甲制度是以納稅戶為單位,每110戶編為一里,選納糧最多的10戶充當里長;里下設甲每甲11戶,其中一戶為甲長,材料中未體現明朝對農夫和商人活動的嚴密限制是里甲制度發展的結果,解除A項;我國古代賦役制度的演化趨勢:征稅標準由以人丁為主漸漸向以田畝為主過渡,人頭稅在賦稅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少,以唐朝兩稅法為標記,由實物地租漸漸向貨幣地租為主發展,以明朝一條鞭法為標記,征稅時間由不定時向定時發展,材料中明朝政府加強對農夫的人身限制不符合賦役制度的演化趨勢,解除C項;材料規定有利于地方秩序穩定,解除D項。12.北宋名臣范仲淹以其官俸收入購得十余頃田地,首創“義莊”,將收獲的租米用來贍養宗族,規定凡是范家的族人,只要住在本鄉,就有權利向義莊領取口糧等生活物資,不分貧富,一視同仁,奴婢及其兒女亦可按規定領取。義莊族產受到朝廷的愛護。此類現象(B)A.導致土地兼并激化沖突B.有利于強化中心集權C.實現家族內部身份同等D.擴大了理學影響范圍[解析]結合所學學問可知,作為朝廷高級官員建立的宗族組織,義莊彌補了官府在縣以下基層社會限制方面留下的空白,加強了基層社會的治理,且得到中心的認可和愛護,可見有利于加強中心集權,故B項正確;義莊在擴充規模、購買土地時,基于“義”,帶有人情色調,義莊平衡了其與佃戶的關系,化解了土地兼并帶來的沖突,帶來了地方的穩定,故A項錯誤;義莊體現了肯定的同等,但“三綱五?!?、等級制度仍舊在宗族內部存在,故C項錯誤;義莊的建立和做法是否與理學有必定聯系無法推斷,“擴大”更是缺乏證據,故D項錯誤。13.元世祖時期,政府將北方一些農戶為生產互助而自發組成的“鋤社”加以推廣,并規定:凡民戶五十家為一社。社長由“高年曉農事者”擔當;一邊立本牌,上書某社某人,“社長以時點視勸誡”;社中疾病兇喪之家,由眾人合力相助;一社內如受災民戶較多,則“兩社助之”。這說明“鋤社”(A)A.管理職能多樣化B.是游牧經濟的真實體現C.促進了商品經濟發展D.是全國性耕作互助組織[解析]由材料“自發組成的”“凡民戶五十家為一社”“社中疾病兇喪之家,由眾人合力相助;一社內如受災民戶較多,則‘兩社助之,”可知,鋤社是北方農夫自發的耕作互助組織,具有生產和生活的管理職能,故選A項;鋤社是農夫自發的耕作互助組織,是農耕經濟的表現,解除B項;鋤社強化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解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北方地區而非全國,解除D項。14.清朝政府規定,城鄉人戶要在門前懸掛門牌。門牌上填寫家庭成員姓名、丁口、年歲等,保甲定時挨戶清點人數,詢問家內狀況,如戶主有無外出、有無外人留宿等。以上材料反映清代(D)A.城鄉差距逐步縮小 B.地方行政等級森嚴C.注意宣揚儒家思想 D.基層管理制度嚴格[解析]依據材料“門牌上填寫家庭成員姓名、丁口、年歲等,保甲定時挨戶清點人數,詢問家內狀況,如戶主有無外出、有無外人留宿”結合所學學問可知,政府加強對人民的限制,基層管理制度嚴格,D項正確;材料中沒有體現城鄉差距逐步縮小,解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基層管理制度,而不是地方行政等級,解除B項;C項由材料無從體現,解除。15.下圖為山西省長治市上黨區一塊石碑摘錄。這反映出當時該地區(D)《麻市碑》生員王炳南……于同治三年春,邀集當時同人葉金山,監生閆光祖,鄉耆張聲聞等,以鄉約十二班,公協商舉,領貼文,起麻市。……酌定章程。迄今十余年間,市價無偽,童叟莫欺,客來云集,貨集山堆;閑人歸市,村無游民,隙地植麻,野無曠土。A.經濟結構實現轉型B.民間鄉約具有強制力C.政府扶持農村市場D.鄉紳推動了商業發展[解析]材料反映了1864年生員王炳南邀請當地鄉紳共同協商“起麻市”的事務,訂立鄉約章程,維護了當地市場秩序,推動了商業發展,故選D項;材料沒有體現經濟結構實現轉型,且說法不符合史實,解除A項;材料反映了鄉約具有肯定約束力,但不是強制力,解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政府因素,解除C項。16.明清時期,當鄉約與圣諭結合時,鄉約就變了味,其主體不再是民眾而是國家,“官僚的介入,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雖然增加了其約束力氣,卻是鄉約走向異化的起先”。鄉約走向“異化”主要是指(B)A.尊祖聚族意義的消逝B.民間自治精神的偏離C.家國一體特征的減弱D.基層教化功能的剝離[解析]依據材料“當鄉約與圣諭結合時,鄉約就變了味,其主體不再是民眾而是國家”可知,隨著國家權力的介入,民眾不再須要自覺而只需遵從。鄉約事實上偏離了民間自治的基本精神,漸漸蛻變成朝廷限制民眾和社會、維護專制統治的工具,B項正確;盡管鄉約與國家權力的結合加強,但其仍具有“尊祖聚族”的意義和“基層教化”的功能,A、D兩項說法與史實不符,解除;材料體現了民間自治精神的偏離,C項不符合材料主旨,解除。二、非選擇題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顏之推(531—約597年),古代聞名的文學家、教化家。他“生于亂世,長于戎馬”,對南北朝社會風俗、政治得失、學風特點有透徹的了解。所著《顏氏家訓》是歷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也是一部學術著作,為歷代統治者所推崇。《顏氏家訓》部分書目卷次篇目子目內容概要(節選)卷一教子篇其次氣節尊嚴不行失兄弟篇第三兄弟分形連氣如手足;千經萬典,孝悌為先治家篇第五教化須自上而下;進德修身齊家之本卷二風操篇第六言談舉止有禮有致;北方頗具華夏遺風;接待來賓恭謙有禮慕賢篇第七珍惜身邊圣賢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商洛學院《土地利用規劃》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鹽城市濱海市2025屆三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聯考試題含解析
- 武昌理工學院《機器學習與人工智能》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大豐區金豐路初級中學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三數學試題3月月考考試試卷含解析
- 吉林師范大學《國際關系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昌市重點中學2025屆初三下期末考試(一模)生物試題試卷含解析
- 沈陽工業大學工程學院《國際物流信息系統》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鹽城市濱??h2024-2025學年初三3月開學考試數學試題文試卷含解析
- 上海建設管理職業技術學院《發光器件與顯示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校園足球班級聯賽方案
- 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設計策略課件
- 中藥飲片出庫單
- 國開2023春《語言學概論》形考任務1-3+大作業參考答案
- 宿舍樓施工方案方案
- 甲醇-水精餾塔
- 中國話劇史專題知識
- GB/T 15544.1-2023三相交流系統短路電流計算第1部分:電流計算
- GB/T 90.3-2010緊固件質量保證體系
- GB/T 18799-2020家用和類似用途電熨斗性能測試方法
- 科技公司涉密計算機軟件安裝審批表
- GA/T 1369-2016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安全評估導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