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文旅融合發展提振消費工作匯報_第1頁
某市文旅融合發展提振消費工作匯報_第2頁
某市文旅融合發展提振消費工作匯報_第3頁
某市文旅融合發展提振消費工作匯報_第4頁
某市文旅融合發展提振消費工作匯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某市文旅融合發展提振消費工作匯報某市文旅融合發展提振消費工作匯報我縣歷史悠久,文化積淀豐厚,旅游資源豐富,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具有良好的基礎和條件。近年來,-縣在推動文化旅游業發展中注重植入文化旅游元素,不斷提升各旅游景區景點、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在深度和廣度方面還遠遠不夠,仍存在一些問題。為加快全市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推進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在今后工作中需采取以下幾方面推進措施。一、文化產業發展基本狀況目前,全縣文化旅游市場共有娛樂場所18家,書刊零售6家,音像制品7家,網吧11家,演出團體4家。文化旅游用品銷售8家,基本形成了文化旅游演藝、網絡文化、文化旅游娛樂、新聞出版、印刷、文化旅游用品等6個門類在內的文化市場發展格局。(一)創意設計業我縣在川主寺傳子溝村設立唐卡畫院和旅游業有機的融合發展,該項目的實施推動民族文化旅游元素與現代設計有機結合,形成有中國文化旅游特色的創意設計發展路徑。促進創意設計與現代生產生活和消費需求對接,拓展大眾消費市場,探索個性化定制服務。為創意設計推廣、交易和交流合作提供平臺。(二)演藝、娛樂業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原創劇目補貼、以獎代補等方式,扶持了松州藝術團演藝企業創作生產,編創的《天地-》劇目增強面向市場服務群眾的能力。支持了開發具有民族文化旅游特色、健康向上的原創娛樂產品和新興娛樂方式,促進娛樂業與休閑產業結合。(三)注重文化旅游建設與人居環境相協調在松潘古城A、B標段建設中鼓勵文化旅游創意和設計服務單位參與新型城鎮化中提升城鄉居民宜居水平。強化文化旅游傳承創新,有效保護歷史文化旅游街區和歷史建筑,提高城市公共空間和公共藝術的規劃水平和設計品質,完善圖書館、文化旅游館、體育館等公共文化旅游設施功能,提高展陳水平,努力使城市成為歷史底蘊厚重、時代特色鮮明的人文空間。鼓勵裝飾設計創新,突出文化旅游內涵,創造舒適優美的個性化家居環境。(四)促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鼓勵文化旅游創意和設計服務進入旅游業,提升文化旅游產品開發和服務設計水平,建立完成的川主寺民俗風情街道,上磨藏寨等促進發展特色文化旅游,促進發展參與式、體驗式等新型業態。鼓勵文化旅游創意、演藝、工藝美術與旅游資源整合,開發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情的旅游演藝精品和旅游商品。支持建設富有文化旅游特色與內涵的休閑街區、特色村鎮、旅游度假區,加快培育文化旅游精品。(五)促進文化旅游與體育產業融合發展鼓勵文化旅游企業向體育領域拓展,完成了山巴鄉賽馬場的建設支持發展體育競賽表演,提升體育用品及衍生產品附加值。豐富傳統節慶活動內容,支持各地依托自然人文資源舉辦特色體育活動。(六)突出區域文化旅游特色,促進產業發展一是多元的地方民俗文化旅游:在古城里,生活著藏、羌、回、漢四個民族,各民族和諧相處,傳承著數量浩瀚、絢麗多彩的富有本民族特色的民間文學故事、詩歌、音樂、舞蹈、工藝、節日、服飾、等文化旅游的瑰寶,創造了豐富的民族民間文化旅游財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不同的文化旅游交相輝映,民間文化旅游藝術源遠流長。藏、羌、回、漢各民族藝術多姿多彩,鍋莊、舞龍、舞花燈、松潘小調等無不帶著濃郁的地方特色。尤其是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羌族多聲部,其藝術性、獨特性在國內外獨一無二,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旅游遺產名錄。近年來,通過不懈努力,羌族多聲部從小姓鄉逐步登上世界的舞臺,絕大多數村民利用這一文化旅游資源創收,在小姓鄉90%以上的青年男女走在各大演繹場所就業,通過這項創收的總和達到全鄉GDP收入總和的70%以上。而被列入州級非物質文化旅游遺產名錄的笛廈、回族花燈舞、春牛舞等精湛的民間藝術,同樣令人嘆為觀止。同時依托悠久的民間藝術,組織成立了古城文藝隊,將松潘曲子等民間藝術進行整合,向世人展現當地與眾不同的民俗風情。更使松潘的自然、氣候、生物、人文變得多姿多彩,體現了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多樣性、地域性和獨特性。也正是這些歷史文化旅游積淀,讓松潘人醞釀了一個宏偉的構想弘揚松潘歷史文化旅游傳統、打造松潘國際旅游勝地。二是藏區新型文化旅游創意基地唐卡畫院:創建于20-年11月,公司創建所有資金來自省委組織部幫扶。公司股東為傳子溝村民委員會。公司現有管理人員7人,簽約畫師20人,下設行政部、產品開發部、產品營銷部、資產管理與計財部。公司以悠久燦爛的藏族文化旅游為依托,致力于傳承、保護、發展民族傳統工藝。公司主要從事制作和銷售民族傳統工藝品:如唐卡、羊絨產品、純手工制品等,是四川省藏區為數不多的一家集產、供、銷為一體的民族文化旅游工藝品開發機構。截止20-年年底,公司共支出284968(其中唐卡繪制費用184000元,各類包裝盒制作費用50968元,披肩訂購費用20000元,購買金箔、唐多等繪制唐卡物資30000元。共收入450000元(銷售各類唐187000元,各類披肩13000元。隨著集體經濟藏茶院的投入運營,唐卡、披肩旅游工藝品的加工鏈條日臻完善,全村實現了年年增收,年年分紅。三是成立-專業合作社畢業于-師專的大學生陳滿江將所學專業與民族文化旅游相融合,回家創業辦起了我縣首家巧娘藏羌手工刺繡專業合作社,帶動鄉上的婦女一起在家創業。鎮坪鄉是松潘縣最大的羌族聚居地,居住在這里的羌族婦女基本人人都是羌繡的一把好手。成立合作社后,陳滿江調動起了就近村里閑暇婦女的積極性,一起實現在家創業。農閑時,鎮坪鄉的羌族婦女們就會聚集在巧娘藏羌手工刺繡專業合作社,一起繡羌繡,她們繡出一件件精美的山水圖案,備受消費者喜愛的有繡鞋、圍腰、門簾、羌族服裝等。羌繡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旅游傳承和獨具特色的藝術造型、精美的紋飾圖案及層次分明的顏色,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在一針一線的羌繡中,繡出了對民族文化旅游的熱愛,繡出了中華兒女勤勞的傳統美德。二、存在的主要問題(一)認識不夠,文化旅游體制改革和產業發展步履維艱。一些單位對文化旅游體制改革的重要性、緊迫性思想認識不到位,具體表現為:一是對改革創新感到有壓力,有畏難和等待觀望情緒,缺乏工作主動性和首創性。二是需要多部門共同研究編制的文化旅游產業(行業)發展政策及相關配套政策和措施,滯后于產業發展的現實需要,宏觀指導不力。三是城鄉文化旅游差距拉大,農村文化旅游建設滯后,廣大農民看戲難、看電影難、上網難問題仍十分突出。(二)投入不夠,文化旅游事業經費捉襟見肘。公益性文化旅游事業投入不夠。財政對文化旅游建設投入的增長幅度高于財政經常性增長落實不夠。按照《文物保護法》要求文物保護單位必須有標識。州、縣文物保護單位的標識因經費原因至今沒有完全設立。(三)人才匱乏,文化旅游產業隊伍建設亟待加強。文化旅游專業人才匱乏,缺少產業領軍人物,文化旅游單位存在進不來,出不去、上不來、下不去的人事情況,文化旅游產業經營管理人才,文藝創作人才,專業表演人才嚴重匱乏,不適應引領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三、加快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在促進文化旅游體制改革和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中,要緊緊圍繞建設國際旅游勝地,高原生態家園為目標,堅持誠信、創新、追求卓越的發展理念,弘揚極力爭取的精神,通過改革,建立健全激勵競爭機制,增強文化旅游事業和文化旅游企業活力,培育文化旅游市場主體,規范文化旅游市場行為,逐步完善運行機制,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實施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發展策略;為進一步加快推動我縣文化旅游事業和文化旅游產業又好又快發展,建議:(一)加大政府投入,發揮社會力量,加快文化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堅持以政府為主體,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建設文化旅游基礎設施。政府文化旅游主管部門要根據松潘縣十三五規劃,結合我縣公共文化旅游服務事業和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現狀,研究制定發展計劃,加快文化旅游事業和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二)加大投融資力度,培育骨干文化旅游企業,整合文化旅游資源,重塑文化旅游市場主體。松潘縣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要加快運轉,整合國有文化旅游資源,盤活國有文化旅游資產,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明確管理職責和經營范圍,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努力培育成為導向正確、主業突出、實力雄厚、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文化旅游產業集團。(三)成立文化旅游產業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成立行業協會等社會管理機構,建立文化旅游管理社會化的有效機制,提高管理效率,擴大管理覆蓋面,為文化旅游市場提供良好的體制環境和服務環境。(四)設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引導資金,培育和壯大文化旅游市場。縣財政每年在年度預算中安排專項資金,主要用于支持我縣特色文化旅游產業、新興文化旅游產業和文化旅游產業基地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可采取貸款貼息、補助和獎勵等方式予以資助。有關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引導資金的管理細則可由縣委宣傳部和縣財政局聯合制定。(五)發展文藝演出業。鼓勵、引導和扶持廣大文藝工作者、文藝團體創作具有特色的民族音樂、舞蹈,以國家級水平為目標發展藏、羌、回族歌舞,鼓勵、支持專業和業余文藝團體逐步建設適應市場需求和歌舞節目要求的演出場所,抓好國家級、省級風景區文藝節目演出,增加游客在我縣行程中的文藝演出項目。繼續辦好春節民俗展演、五一黃金周、十一國慶節等民族節日,切實抓好景區、景點突出民族特色的歌舞演出以及各種公益性和營業性演出。(六)發展文化旅游休閑娛樂業。以群眾休閑娛樂需求和旅游需求為導向,發展廣大人民樂于參與的群眾藝術、鄉村旅游等自娛自樂項目。發展科技含量高、規模大的文化旅游、體育休閑娛樂項目。發展多功能、綜合性、文明經營的文化旅游娛樂場所。大力吸收社會資本尤其是民營資本投入文化旅游娛樂業。四、下一步重點工作任務(一)充分發揮縣域文化旅游資源優勢,重點提高大特色文化旅游在已舉辦了兩屆花燈會的基礎上,把燈展放在松州西山上,打造西山、點亮西山,讓西山成為燈會的中心與亮點,以后的每屆燈會地點不變,內容題材可變。松潘花燈引進來、走出去。松潘花燈以包容的胸懷吸引全國各地的燈在松潘相聚,吸引他方他人眼球,讓他方他人看到松潘花燈、聚焦松潘花燈,提高松潘花燈會知名度;松潘花燈會走出去到他方舉辦,讓全國各地知曉松潘花燈、了解松潘花燈,吸引全國各地游客匯聚松潘。繼續挖掘藏、羌、回、漢民族民間文化旅游遺產,不斷充實花燈會內容,努力打造花燈會亮點。把藏、羌、回、漢民族民間文化旅游遺產在旅游配套設施上用活,特別是在提升民族民間民宿上,有效融入藏、羌、回、漢民族民間文化旅游遺產元素。最終將古城花燈會打造成國內外知名民俗節日,力爭進入文化旅游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中國節日志》項目;(二)積極實施重大文化旅游項目帶動戰略一是文化旅游項目帶動工程。堅持把文化旅游項目建設作為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有力抓手,緊緊抓住國家、省市投資導向和政策機遇,精心研究,積極銜接,圍繞論證、貯備、立項等環節,全力抓好一批正在實施的項目,積極論證一批需要實施的項目,挖掘貯備一批將來實施的項目,以好項目、大項目帶動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完成西山城墻,建好西山遺址公園申報工作;完成國立松州博物館;完成阿壩州非遺博覽園,將其納入國家非物質遺產保護利用建設項目申報工作;努力打造松州唐韻文化旅游影視基地二是文化旅游企業培育工程。通過項目帶動和招商引資,壯大一批關聯度高、發展空間大、地域特色鮮明的文化旅游企業,注冊成立一批有發展前景、發展潛力的文化旅游企業,培育一批對未來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有影響、起決定作用的文化旅游大企業。繼續積極推動國家級羌文化旅游示范區生態保護區建設建設松潘多元文化旅游展示區全面建設核心的文化旅游保護、傳承、體驗和利用示范區;打造華夏原音之鄉(羌族多聲部民歌)以小姓多聲部民歌為主題,融合當地羌族文化旅游的各要素,借助當地秀美的自然環境,依靠政府或企業的資金投入極力打造華夏原音之鄉。在本土發展節慶旅游,培育節慶文化旅游空間,既保護了小姓鄉羌族多聲部民歌文化旅游空間的本土性,又借助新培育的節慶文化旅游空間達到了對其的保護。某市文旅融合發展提振消費工作匯報受市政府委托,現將我市文旅融合有關工作情況報告如下,請予審議。去年以來,市政府堅持推進理念、職能、產業、市場、服務、交流六位融合,取得了良好成效,全市文化體育娛樂業投資增長872%;旅游總人數達113億人次,同比增長13%;實現旅游總收入20056億元,同比增長1587%,增幅為近年來最高。近年來收到人大關于促進文旅消費等文旅融合方面的建議,已全部采納吸收。一、以機構改革為契機,實現文旅理念、職能融合把理念觀念融合放在首要位置,牢固樹立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和合共生理念,從思想深處、從根子上打牢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基礎,推動文化和旅游深融合、真融合,實現全市文化旅游統籌布局、一體謀劃,協同推進。本著能融則融、宜融盡融的原則,推動原市文廣新局和原市旅游發展委在機構、人員、管理、職能的全方位融合,市文化和旅游局共設23個處室,現有公務員128名,全面梳理調整干部崗位和職責,打造結構科學、梯次鮮明、凝聚合力文化旅游干部隊伍。整合資源成立市文化旅游公共服務中心,增加文化服務職能。將市旅游執法大隊整建制并入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局,進一步理順執法體制,提高市場監管效率。二、以轉型升級為核心,加快文旅產業融合出臺支持文化創意產業和旅游業發展的實施細則,明確文創產業和10余個旅游新業態的獎補措施。培育研學旅游、紅色旅游等新業態,出臺示范和獎補政策,著力打造一批研學旅游示范基地,爭創國家級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推出山東首個大型高科技舞臺演藝水秀青秀,扶持話劇《嶗山道士》改編創排,初步形成東中西部旅游演藝全方位布局。完善工業旅游產業體系,引導明月海藻、華東葡萄酒等企業增加文化旅游版塊投入,創建省級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在談、在建、簽約項目99個,投資500億元的恒大水世界項目簽約落戶并開工,投資50億元的華強方特熊出沒動漫谷項目已經公示。疫情期間創新性開啟云招商模式,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不停擺不斷檔,1-5月份重點項目開工建設3個,簽約落地6個。三、以強化供給為抓手,推進文旅市場融合發揮世界旅游小姐大賽、國際戲劇學院獎等文旅節會帶動作用,聚集文旅資源,搭建營銷平臺。舉辦電影之都,時尚青島和冬游青島暨郵輪旅游嘉年華主題營銷活動,推出冬季旅游主題線路50余條、優惠活動100余項。20-年惠民活動首次將文化和旅游消費惠民措施整合,與260家文旅企業商戶簽約合作,上架產品1萬余項,發放惠民補貼2318395萬元,直接拉動消費696124萬元,間接拉動消費37億元。四、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強化文旅服務融合強化公共文化設施和文藝精品的旅游屬性,全市博物館突破100家;制定社區文化中心、旅游集散中心服務規范,新建、改建市區兩級文化設施10處,建設24小時圖書館8處、青圖驛站50個,整頓提升旅游信息咨詢中心43處。推進全市22條酒吧街建成開街,吸引社會投資25億元,營業酒吧達122家,青島被評為夜間經濟十佳城市、中國十大夜經濟影響力城市。組織非遺月、非遺進校園等活動,參與群眾達260余萬人次;指導全市100家博物館舉辦各類陳列展覽405項,受益市民游客達840萬人次。謀劃建設集產品推薦、導航導覽、預約預訂、品享攻略、在線交易、社會交流于一體的公共服務平臺,力爭打造文旅公共服務青島模式。五、以城市推介為紐帶,狠抓文旅交流融合先后赴德國、奧地利、意大利、美國、墨西哥等歐美國家和日本、泰國、柬埔寨等亞洲國家,開展旅游宣傳推廣和文化交流活動。先后舉辦了一帶一路國際青年版畫展、第十八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觀摩夏令營、情系齊魯-兩岸文化和旅游聯誼行等系列文化旅游交流活動。舉辦了俄羅斯電影周、法國電影周等影視文化交流活動,參加第十三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年會,宣傳青島電影之都城市品牌。青島交響樂團應邀在天安門廣場參加國慶70周年聯歡,并首次走進中亞兩國、三座城市開展4場交流演出和城市推介活動。青島故事、青島聲音、青島形象得到全面展示。六、存在的主要問題雖然文化旅游融合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市場主體發展水平不高,缺乏龍頭企業。青島大型文旅企業在規模、資源整合能力和全國影響力方面,與深圳、杭州等先進城市相比都存在明顯差距。二是優勢產業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不強。雖然我市影視產業、濱海度假旅游特色日漸顯現,但產業貢獻度和對地方經濟的拉動作用尚不明顯。三是創意融合發展程度有待提升。文化+旅游等新模式、新業態相對單一,高成長型文旅企業無論是數量和質量都不高。四是層級高、輻射力大的會展平臺較少。現有文化旅游節會對產業帶動、提升城市文化層次方面作用不明顯。五是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相對薄弱。軟、硬建設欠賬較多,公共服務體系不健全,難以滿足市民和游客文化和旅游需求。七、下步工作打算下一步,市政府將根據市人大常委會及各位委員、代表的意見建議,加快推進文化旅游全方位融合,重點發起五大攻堅戰。(一)發起招商引資攻堅戰。根據企業需求和市場形勢推出新的扶持政策,扶持本土文化旅游企業做大做強,著力引進一批頭部企業。加快推進恒大水世界、方特二期、西班牙福賽酒店、俄羅斯雅鉆、東慶童話、蜈支洲島等項目盡早落地見效。(二)發起新業態培育攻堅戰。做大做強影視產業,利用國家首個5G高新視頻園區,打造全產業鏈國家級科創和文創示范園區。推動婚慶旅游、康養旅游、紅色旅游、鄉村旅游、研學旅游等融合新業態發展。(三)發起城市綜合營銷攻堅戰。結合《疫情后青島旅游振興營銷工程方案》,推出10大系列旅游主題產品、26條精品線路、100個時尚打卡地,將城市綜合營銷與文旅節會、文藝精品創作、對外交流、消費促進活動等有機結合,不斷提升城市時尚氣質和國際影響力。(四)發起公共文化服務攻堅戰。統籌規劃,積極實施市博物館改建工程,加快市圖書館新館選址,提升市美術館規模功能,打造城市新地標。指導各區市新建、改擴建一批公共文化設施。改善群眾文化服務供給策略,推動室內室外、線上線下相結合,提高市民的參與感、獲得感。(五)發起旅游管理提升攻堅戰。發揮旅游工作領導小組作用,建立聯合執法和整治機制。組織一日游、海上旅游等專項整治行動,組建文明旅游志愿者隊伍,建立旅游咨詢中心考核退出機制。建立旅游黑名單制度,加大懲處警示力度。為文旅融合營造良好的市場氛圍。某市文旅融合發展提振消費工作匯報圍繞花溪全域旅游示范區戰略定位,打造大花園、大溪流的總體部署,大力推進全區實現全域旅游的大環境要求下,久安鄉立足自身實際,充分發揮久安鄉生態優勢、區位優勢、旅游優勢和千年古茶樹資源優勢,以茶立鄉、以旅游為魂,科學依托花溪、借力貴安、融入觀山湖、聯動石板,助推久安旅游與一二三產相互融合,形成產業特色鮮明、活力四射的高端發展格局。20-年8月,花溪區政府為久安鄉定位為都市近郊茶文旅示范區。都市近郊--突出了久安鄉的區位優勢和潛在的服務人群,茶--久安鄉有著2萬畝茶園和5萬多株古茶樹,茶是久安鄉產業發展的根本。文。久安是民國初年北京畫壇領袖、穎拓藝術創始人,全才大師姚華(號茫父)的故鄉,目前我鄉大力挖掘茫父文化已初具成型,提煉茫父精神,為茶旅一體化發展注入文化之魂。《貴州志》里曾有煤炭窯茶葉上貢朝廷的記載,久安煤炭窯茶葉至今還有著廣為流傳的經典歌謠。旅--久安鄉要進行鄉村旅游,旅游是茶產業走向消費者的主要渠道,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通過項目支撐,久安鄉由農業必須走向旅游。久安鄉要做旅游,要做強茶產業,必須以旅游為依托,茶無旅游,茶不長久,旅游沒有旅游,旅游也不能長久,所以旅游必須作為久安產業轉型的新興力量來助推茶產業和服務業的發展。一、旅游資源(一)茶資源(1)古茶資源。久安境內有54000株以上的古茶樹,是目前國內已發現的最古老最大的栽培型灌木中小葉種茶樹。以久安古茶樹為主的花溪區古茶樹與茶旅游系統被農業部評為中國重要農業旅游遺產。(2)茶業園區。20-年,久安鄉的高效茶葉示范園區被列入貴州省5個100工程。目前,久安鄉的茶葉種植面積已突破兩萬畝。久安鄉已經走上了茶產業為主導產業的發展之路。久安鄉被評為第二屆貴州省十大最美茶鄉、高原古茶樹之鄉、貴州省十大茶旅目的地、貴州省十大古茶樹之鄉。(二)文化資源一是茶文化。久安鄉有悠久的產茶歷史,《貴州志》里曾有煤炭窯茶葉上貢朝廷的記載,久安煤炭窯茶葉至今還有著廣為流傳的經典歌謠。境內茶馬古道全長1000米,是目前保存較為完整的中國茶馬古道,目前已初步挖掘茶馬古道等茶旅游,出版了描述久安古茶樹歷史的《人行草木間》一書。二是茫父文化。久安是民國初年畫壇領袖、穎拓藝術創始人,全才大師姚華(號茫父)的故鄉,目前我鄉正大力挖掘茫父旅游,為茶旅一體化發展注入旅游之魂,以提高久安人的旅游自信和發展自信,推動全鄉經濟社會的發展。三是少數民族文化。久安擁有歷史悠久的跳場文化,既有二月十四未婚青年男女吹蘆笙、苗族二月跳花場,又有每年農歷十九、二十、二十一日少數民族紀念苗族巾幗英雄魯占妹的鞏固金銀山跳云場。四是佛教文化。歷史上的久安鄉有著深厚的佛教歷史,在當地一直流傳著洗馬潭的水,馬王廟的茶,馬王廟未被拆毀前香火旺盛,馬王廟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時期,久安鄉每年的三月三、三月六、三月九都要進行祭祀馬王的活動,要趕廟會,聽戲也成為重要的環節。(三)生態資源久安地處二級水源保護地上游,海拔1200-1500米,常年云霧繚繞,氣候系亞熱帶季風溫潤區,具有較明顯高原性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15.3℃,夏無酷暑,冬無嚴寒。久安鄉長期致力于森林資源的培育和保護,境內森林面積36500畝,自然林15390畝,系貴陽二環林帶保護區域,森林覆蓋率達52.6%,1998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鄉稱號。(四)旅游景點古茶園--俗稱久安天然古茶博物館,有千年古茶樹。可開車只古茶園門口步行5分鐘,也可直接開進古茶園大門直行到園內緣字石頭轉盤停車。茫父藝術中心--位于久安村牛昌壩,展館陳設久安文化姚茫父成就以及民國時期中國文化大咖們的朋友圈里的有趣故事,讓游客感受從久安走出去的文化名人的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