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的用法、功效和作用_第1頁
白芨的用法、功效和作用_第2頁
白芨的用法、功效和作用_第3頁
白芨的用法、功效和作用_第4頁
白芨的用法、功效和作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白芨的用法、功效和作用白芨的功效:補肺,止咳化痰,止血生肌。治矽肺,肺結核,百日咳,氣管炎,消化道出血,癰腫,外傷出血。白芨的作用:1、鼻血不止。用口水調白及末涂鼻梁上低處(名“山根”);另取白及末一錢,水沖服。2、心氣疼痛。用白及、石榴皮各二錢,研細,加煉蜜和成丸子,如黃豆大。每服三丸,艾醋湯送下。3、婦女陰脫。用白及、川烏藥,等分為末,薄布包一錢,納入陰道中,覺腹內熱即止。每天用一次。4、疔瘡、腫瘡。用白及末半錢,澄水中,等水清后,去水,以藥攤厚紙上貼于患處。5、跌打骨折。用白及末二錢,酒調服。6、刀傷。用白及、煅石膏,等分為末,灑傷口上。7、冬季手足皸裂。用白及粉加水調勻,填入裂口。患處不能沾水。8、湯火傷。用白及粉調油涂搽。9、重傷嘔血。每日服白及末,米湯送下。10、肺、胃出血。治法同上。”用途本段回目錄白芨觀賞:白芨為地生蘭的一種,紫紅色的花朵井然有序,在蒼翠葉片的襯托下,端莊而優雅。花還有白、藍、黃和粉等色,可布置花壇,宜在花徑、山石旁叢植或做稀疏林下的地被植物,也可盆栽室內觀賞。藥用:白芨具有較好的收斂止血,消腫生肌功效。隨著現代藥理學的研究不斷深入,發現其對結核桿菌,腫瘤細胞等有明顯抑制作用。臨床發現,還對常見病有較好療效。【性味歸經】味苦、甘、澀,性寒,歸肺、胃。肝經。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之功,用于內外出血諸證及癰腫、燙傷、手足皸裂、肛裂等。【采制】夏秋兩季采挖,除去殘莖及須根,洗凈,置沸水煮至無白心,除去外皮,曬干,切片生用。【藥典依據】《神農本草經》:“主癰腫、惡瘡、敗疽,傷陰死肌,胃中邪氣”《本草綱目》:“氣味(根)苦、平、無毒。主治1、鼻血不止。用口水調白芨末涂鼻梁上低處(名“山根”);另取白及末一錢,水沖服。2、心氣疼痛。用白芨、各二錢,研細,加煉蜜和成丸子,如黃豆大。每服三丸,艾醋湯送下。3、婦女陰脫。用白芨、川烏藥,等分為末,薄布包一錢,納入陰道中,覺勝利內熱即止。每天用一次。4、。用白芨末半錢,澄水中,等水清后,去水,以藥攤厚紙上貼于患處。白芨5、跌打骨折。用白芨末二錢,酒調服。6、刀傷。用白芨、煅石膏,等分為末,灑傷口上。7、冬季手足皸裂。用白芨粉加水調勻,填入裂口。患處不能沾水。8、湯火傷。用白芨粉調油涂搽。9、重傷嘔血。每日服白芨末,米湯送下。10、、出血。治法同上。”11鼻衄:將白芨末,過100目篩備用。血衄患者在全身藥物治療的同時,用白芨末散布于凡士林紗布或紗球表面,填塞鼻腔出血側,每次用白芨粉4-5克,填塞物保留72小時,治愈率達90%以上,少數病人需要填塞2次痊愈。白芨12百日咳:白芨川貝散(白芨,款冬花,川貝各等分),1歲以下百日咳患兒,每次服1克,每日3次,總有效率為98.2%。13口腔粘膜病:將白芨粉和白糖按2:3的比例混勻。將該粉涂病損部位,用棉球壓迫15分鐘,暫禁食及漱口,每日涂3次,有效率為98%。14皮膚結核:有人用,白芨細末加凡士林調成30%的軟膏,按常規消毒皮損部位,將藥膏均勻涂于紗布上約0.2厘米厚,貼敷患處,1天換藥2次,治療25例,結果治愈16例好轉6例,無效3例。17白帶:用白芨30克,雞冠花10克,茯苓皮20克,黨參15克,白花蛇舌草10克,水煎服。治療婦女白帶,服2劑后,白帶明顯減少,7劑痊愈。18肛裂:將白芨粉和醫用滑石粉各半,裝入瓶內高壓消毒后使用,患者排便后洗凈肛門,用藥棉或紗布將白芨滑石粉涂于肛門裂處,繼而用手輕輕按摩長強穴數次,至肛門周圍有發熱感為宜。下載次數:0白芨的功效及作用白芨中含有豐富的淀粉,葡萄糖,揮發油及粘液質等成分,具有美白祛斑,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的功效,自古以來都是美容良藥,被譽為“美白仙子”,外用涂擦,可消除臉上的痤瘡,并可滋潤、美白肌膚、令肌膚光滑如玉。《本草綱目》云其“洗面黑,祛斑”。白芨的美白功效和主要解決的問題:皮膚粗糙,皺紋增多。適合人群,風吹日曬較多,皮膚顯得粗糙或皺紋等與實際年齡偏差較大的人。使用方法:玉竹多用于水煎煮,當成一天的白開水喝,起到源源不斷的“潤”肺和滋潤皮膚的最好效果,白芨要加工成細粉,然后用水調稀,做個面膜,然后你會感覺皮膚明顯細膩,以白芨為基礎的內服美白在中國早有千百年的記載,也可以使用有白芨、白附子、白芷等合成的白芷香膚保健液做調理,兩者同時使用,一個從內滋生水分潤膚,一個鎖住水分養膚,美白祛斑效果更明顯。白及的功效與作用【藥材名】白及【英文名】CommonBletillaPseudobulb【拉丁名】PseudobulbusBletillae【別名】甘根,白根,白給,白芨,冰球子,白烏兒頭,地螺絲,羊角七,千年棕,君球子,一兜棕,白雞兒,皸口藥,利知子,白及,又名:連及草,箬蘭,朱蘭,紫蘭,紫蕙,百笠。【名稱考證】白及、甘根(《本經》)、白根(《吳普本草》)、白給(《別錄》)、白芨(《證治準繩》)、冰球子(《貴州民間方藥集》)、白烏兒頭(《江蘇植藥志》)、地螺絲、羊角七(《湖南藥物志》)、千年棕、君球子、一兜棕、白雞兒、皸口藥、利知子(江西《草藥手冊》),連及草(《本經》),箬蘭、朱蘭(《花鏡》)【科目】雙子葉植物藥蘭科植物【藥用部位】白及的干燥塊莖。【性味歸經】苦甘,涼。①《本經》:“味苦,平。”②《吳普本草》:“神農、黃帝:辛。李氏:大寒。雷公:辛,無毒。”③《別錄》:“辛,微寒,無毒。”④李杲:“苦甘,微寒,性澀。”入肺經。①《綱目》:“入肺。”②《本草再新》:“入肺、腎二經。”【功效分類】止血藥【功效主治】補肺、止血、消腫、生肌、斂瘡。治肺傷咳血,衄血,金瘡出血,癰疽腫毒,潰瘍疼痛,湯火灼傷,手足皸裂。【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涂。【用藥忌宜】外感咳血,肺癰初起及肺胃有實熱者忌服。《本草經疏》:“癰疽已潰,不宜同苦寒藥服。”【用藥配伍】①《本草經集注》:“紫石英為之使,惡理石。畏李核、杏人。”②《蜀本草》:“反烏頭。”配三七,補肺生肌;配煅石膏,清熱止血;配海螵蛸,收斂止血;配白部,止血止咳。【炮制方法】揀去雜質,用水浸泡,撈出,晾至濕度適宜,切片,干燥。【資源分布】分布河南、陜西、甘肅、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藥材鑒定】干燥塊莖略呈掌狀扁平,有2~3個分歧,長1.5~4.5米,厚約0.5厘米。表面黃白色,有細皺紋,上面有凸起的莖痕,下面亦有連接另一塊莖的痕跡,以莖痕為中心,周圍有棕褐色同心環紋,其上有細根殘痕。質堅硬,不易折斷。橫切面呈半透明角質狀,并有分散的維管束點。氣無,味淡而微苦,并有粘液性。以根莖肥厚,色白明亮,個大堅實,無須根者為佳。主產貴州、四川、湖南、湖北、河南、浙江、陜西等地;此外,安徽、云南、江西、甘肅、江蘇、廣西等地亦產。顯微鑒定:粉末:黃白色。①含糊化淀粒粒薄壁細胞大多不規則碎塊。②粘液細胞甚大,類圓形或橢圓形,直徑約至380μm,內含草酸鈣針晶束,針晶纖細,長27-88μm。③表皮細胞表面觀形狀不規則,垂周壁深波狀彎曲,稍厚,木化或微木化,孔溝明顯,平周壁具稀疏短縫狀紋孔;斷面觀類方形,垂周壁略呈連珠狀增厚,角質層較厚。④下皮細胞類多角形,壁稍彎曲,有的呈連珠狀增厚,木化。⑤纖維長梭形,壁木化,具斜紋孔或相交成人字形;纖維束周圍細小胞中含類圓形硅質塊,直徑7-10μm,連接成縱行。此外,有梯紋、具緣紋孔及螺紋導管。【古籍考證】出自《神農本草經》;①《蜀本草》:“《圖經》云,白及葉似初生栟櫚及藜蘆;莖端生一薹,四月開生紫花;七月實熟,黃黑色,冬雕;根似菱,三角,白色,角頭生芽。今出申州。二月、八月采根用。”②《本草衍義》:“白斂、白及,古今服餌方少有用者,多見于斂瘡方中,二物多相須而行。”③《綱目》:“《別錄》有名未用白給,即白及也,性味功用皆同。”【化學成分】新鮮塊莖含水分14.6%、淀粉30.48%、葡萄糖1.5%。又含揮發油、粘液質。根含白及甘露聚糖(Bletillamannan),是由4份甘露糖和1份葡萄糖組成的葡配甘露聚糖。假鱗莖含粘液質56.75%-60.15%,其中含白及葡萄糖甘露聚糖(bletillgluco-mannan),水解得甘露糖、葡萄糖(3:1),可作為西黃蓍膠、阿拉伯膠的代用品。又鮮假磷莖含淀粉30.48%,葡萄糖1.5%。并分得3個新的聯苯類(biben-zyls)和2個新的雙氫菲類(dihydrophenanthrenes)。近又分得二氫菲并吡喃類(dihy-drophenantropyrans)化合物白及醇(bletilol)A,B,C。此外,還分得暫稱Bs-1-4的4個化合物。【化學鑒定】(1)本品熱水提取液,加入20%醋酸鉛試液,產生白色絮狀沉淀。(2)本品熱水提取液,加入新配制的堿性酒石酸銅試液,在沸水浴中加熱5分鐘產生棕紅色氧化亞銅沉淀。(3)本品熱水提取液,加入5%α-萘酚乙醇試液,再沿試管壁緩緩加入濃硫酸,在兩液交界處形成紫紅色環。【相關選方】①治肺痿:白及、阿膠、款冬、紫苑等分。水煎服。(《醫學啟蒙》白及散)②治肺痿肺爛:豬肺一具,白及片一兩,將豬肺挑去血筋血膜,洗凈,同白及入瓦罐,加酒煮熱,食肺飲湯,或稍用鹽亦可。或將肺蘸白及末食更好。(《喉科心法》白及肺)③治咯血:白及一兩,枇杷葉(去毛,蜜炙)、藕節各五錢。上為細末,另以阿膠五錢,銼如豆大,蛤粉炒成珠,生地黃自然汁調之,火上燉化,入前藥為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噙化。(《證治準繩》白及枇杷丸)④治肺熱吐血不止:白及研細末,每服二錢,白湯下。(《本草發明》)⑤治疔瘡腫毒:白及末半錢,以水澄之,去水,攤于厚紙上貼之。(《袖珍方》)⑥治一切瘡癤癰疽:白及、芙蓉葉、大黃、黃柏,五倍子。上為末,用水調搽四周。(《保嬰撮要》鐵箍散)⑦治發背搭手:白及五錢(炙,末),廣膠一兩(烊化)。和勻,敷患處,空一頭出氣,以白蟄皮貼之。(《衛生鴻寶》白及膏)⑧治瘰疬膿汁不干:白及、貝母、凈黃連各半兩,輕粉三十貼。前三味,銼焙為末,仍以輕粉乳缽內同杵勻,抄一錢至二錢,滴油調擦患處,用時先以槲皮散煮水侯溫,洗凈拭干,方涂藥。(《活幼心書》白及散)⑨治跌打骨折:酒調白芨末二錢服。(《永類鈴方》)⑩治刀斧損傷肌肉,出血不止:白及,研細末摻之。(《本草匯言》)【原生形態】白及,又名:連及草(《本經》),箬蘭、朱蘭(《花鏡》),紫蘭、紫蕙、百笠。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塊莖肥厚肉質,為連接的三角狀卵形厚塊,略扁平,黃白色;須根灰白色,纖細。葉3~5片,披針形或廣披針形,長1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