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素描教案:靜物寫生教學目的和任務:通過靜物寫生練習,了解靜物組合的一般要求,掌握組織和布置靜物的一般方法。探索形體結構特征。色調變化及物體質感、量感的一般規律,明確畫調子的任務,逐步掌握素描的全面因素,提高構圖和造型的能力。按照正確的作畫方法和步驟,根據每個作業的具體任務,充分運用線條和明暗,準確地表現出對象的光線、色調、空間、體積以及質感、量感等特點,使畫面成為藝術的整體。教學重點和難點:靜物寫生的意義;靜物組合的原則;質感、量感的表現。教學方法:講授、示范、課堂作業評解。教學過程(內容、方法、步驟):一、靜物寫生的意義所謂靜物,一般系指適合于在室內進行寫生的室內用具,如小型家具、文具、炊具、食品、室內裝飾品、藝術品、玩具、樂器等等。與幾何形體相比,靜物更富有生活氣息和親切感,靜物的各種造型、質感、色彩、用途及其美感更加豐富多采。通過靜物寫生練習,可以獲得更豐富的表現技法,積累更多的作畫經驗。可以說,靜物寫生是藝術面向生活,走向生活和學會表現生活的開始。二、靜物組合的原則(1)體現生活氣息,合乎情理。這是首要的一點,富有生活氣息便能產生自然美,合乎情理便能產生某種情調或意味。因此,在選擇靜物前應先有構思,不要盲目拼湊一堆靜物。(2)有中心、有變化、有對比。擺靜物應先選一個主靜物,一般形體較大,也就是要大于從屬的靜物,占據構圖的主要位置,在構思和色調上起決定作用。選擇從屬的,也就是配角靜物,其形體要小于或低于主靜物。搭配的靜物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應考慮它們在大小、高低、方圓、深淺及質感上的變化,不要過于單一或過于雜亂,這樣才能獲得既有中心秩序,又有對比變化的較理想的效果。(3)光線和背景。光線的配置一是為了使靜物立體形象更為明顯,二是為了增加情調美感。不同的光線可以造成不同的情調。強光可增強物質的閃光感,產生富麗堂皇的美感,用于照射某些豪華靜物組合更為理想;自然光或平光可產生安祥樸素的效果,適用于某些具有樸素風格的靜物。總之,同光線可以產生不同的形體效果、質感效果和美感效果,需要運用不同的技法去表現。因此,在靜物組合寫生中,應當選用不同的光線,多方面培養感受力和表現力。設置燈光時,要十分注意光線造成的投影形象,尤其是出現在背景或襯布上的投影不要過大和過于清楚,應把投影當做整體構圖形象的一部分。靜物組合的背景可利用墻壁或深遠空間,也可以用襯布。在選擇襯布當背景時,襯布的深淺和質料應與靜物的形態、質地、色調關系一起考慮。色調關系應既和諧又有對比,起到相互襯托的作用。從情調上說,較豪華的靜物可以選用較豪華的襯布,樸素的靜物可選用一般的粗布。襯布最好以單純的色調形式出現,不要有明顯的花紋圖案,以免造成花亂和喧賓奪主的后果。(4)構圖的形式美。不論選擇什么樣的靜物,體現的情調如何,若想擺出較理想的組合關系,畫出較理想的構圖,就要認識構圖形式美的一般規律。靜物寫生形象比較豐富,是培養構圖能力和認識構圖形式美的良好機會,應引起重視。一般說來,較好的構圖必然符合美的規律,其優點如下:①集中而不單調;②穩定而不呆板;⑧飽滿而不滯塞;④活潑而不散亂;⑤有主有次;⑥有遠有近;⑦疏密相間;⑧黑白有序;⑨考慮動勢;⑩不分割畫面。以上各點除“考慮動勢”外,都是比較容易理解的。靜物是處于靜止狀態的,但由于視覺心理的作用,在某種情況下,靜物也會產生某種動勢,給人某種動的感覺,包括動勢的方向感、力量感等,從而影響構圖的形式美。如將一把茶壺放在桌子上,那么,茶壺嘴所指的方向就是茶壺的動勢方向。將兩把茶壺放在桌子上,茶壺嘴同朝一個方向,可以使這種動勢感加強并產生形式美;如果壺嘴朝著不同的方向,則會產生不同的動勢和不同的形式美。將一把水果刀放在桌子上或盤子里,其刀尖所指的方向構成它的動勢方向;如果將兩把水果刀放在一起,不同的擺法會產生不同的動勢。一個圓罐和一個蘋果,如果單看其中任何一個,都不會產生某種方向的動勢;若把它們放在一起,就會產生某種動勢。一般地說,較小物體所處的位置,即是這組物體的動勢指向,如果沿著這種指向在較小物體的前面再放一個更小的物體,這種動勢就會更加強烈,形成一邊倒的動勢形式;如果在相反的方向放一個物體,則會使這種動勢有所抵消,構成某種動勢的平衡。在靜物組合中,背景的襯布也會構成某種動勢。襯布呈垂直狀,動勢最為穩定;如果是呈傾斜狀,或它的折紋呈傾斜狀,就會形成某種動勢并帶有方向性。如果這種方向性和靜物的動勢方向相一致,則會加強靜物的動勢感;如果相反,則會減弱其動勢感,產生某種視覺平衡。以上所述只是構圖的最基本的原則,在實踐中應靈活運用。可以說,組織和擺放靜物的過程就是藝術實踐的過程,就是學習和提高的過程。所以,應當學會組織靜物,從而畫出較理想的作品。三、要點把握1、色感與明度素描是一種單色的繪畫藝術,因而關于對象的色彩感覺只能通過黑白灰色調的明度變化來表現。因而在靜物寫生中,準確觀察和判斷物體之間固有色的明度及其差異,對于色感的傳達至關重要。而明度關系的表達是一種相對關系的表達,我們無須也不可能在白紙與筆的墨色這一有限色調中表達出對象世界光與色的絕對強度。因此,需要學習的是運用物體明暗變化的“五調子”格局和規律,以黑白灰色調層次恰當的明度比例,來概括和表現出對象色彩的明度效果。因此,畫面黑白色調的分寸感是靜物寫生的重要訓練內容。我們需要在各物體之間固有色的明度范圍內,細致敏感地辨別和把握色彩明度的層次關系,以獲得準確的色調依據。2、質感的表現由物體的物質屬性帶給人的視覺感知即為質感。如玻璃表面的光潔、綢緞的柔軟滑亮、陶瓷的粗糙、金屬的堅硬等。質感的獲得源自人的視覺經驗和觸覺經驗。在靜物寫生中,質感的傳達是一個重要的表現內容,它可訓練我們視覺的敏感和寫實效果的真實豐富。3、量感的表現由物體的重量帶給人的視覺感知即為量感。在繪畫表現中體感和質感是造成物體量感的重要因素。如果畫面出現的是一個沒有體積的平面,縱然表現出了質感,卻難以產生量感。而不同的質感又會喚起人們不同的量感經驗,如綢緞的柔薄產生的輕感或陶瓷的粗厚產生的重感等。作業安排:48學時完成3-4張有特色的靜物作業。(靜物的布置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掌握,提倡由學生自己動手布置靜物,然后加以指導)。四、作業檢查:1、畫面上的構圖安排是否適中、勻稱。每個物體前后左右的空間關系是否準確。在構圖上每件物體是否都被感覺是從屬于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2、是否注意了光源的投射方向,掌握住各種調子總的關系,真實地畫出了每一個物體的比例、結構、明暗色調和質感;3、是否掌握了靜物構圖的基本方法,在自己布置的靜物中,也能體現出一定的主題思想和美感效果。石膏像素描教學目的和任務:通過石膏像的寫生,掌握人物造型的基本規律,學習塑造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的藝術表現方法。理解所描繪的對象的解剖結構、形體結構,整體觀察對象,掌握局部和整體統一的立體造型的基本方法,準確地表現具體對象的比例、動態、性格特征。教學重點和難點:石膏像寫生的基礎知識;寫生的基本方法和步驟。教學方法:講授、示范、課堂作業評解。教學過程(內容、方法、步驟):一、石膏像寫生基礎知識(一)石膏頭像造型石膏像的頭發、眉毛、眼珠和皮膚都是白色的,各個部分的質感相同,初學者更容易觀察和表現,真人的五官則有不同的質感和固有色。石膏像靜止地擺在那里,一切造型因素都清晰地呈現在習畫者眼前,可以對其進行長時間反復深入的觀察、分析。畫好石膏頭像,是為了進一步畫真人頭像打基礎。現在常用的石膏像,一般都是西方歷代藝術家的優秀作品。通過畫石膏像,不僅能夠學習掌握人頭的五官忱置、各部位比例等知識,還可以從中感受到西方古典藝術刻意追求的外表美感與崇高精神內涵的結合,這對初學者提高藝術品味有著重要意義。雖然畫好石膏像不是最終目的,但應該對這一階段的學習給予足夠的重視。現在我們失演示一下畫一張石膏像的過程:(伏爾泰頭像)演示分析通過以上過程,可以看到,寫生石膏頭像要求:首先要了解人頭的骨骼肌肉的解剖知識,五官在頭部的位置和比例,五官的形狀特征,以及人頭在各種角度的變化中五官位置產生的透視變化;其次要具備嫻熟的排線變調技術,善于表現從亮到灰、從灰到暗,再從暗到灰、從灰到亮的漸變層次;還要掌握正確的方法步驟。重要的是在反復的寫生實踐中,養成正確的整體觀察習慣,訓練準確的目測力,培養并辨別明暗微妙差別的敏銳感覺。大家知道,每畫一筆都要經過眼眼看、腦子想、手去畫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重復無數次才能完成一幅畫。在這一過程中有三個環節非常重要,應該在這三個方面狠下功夫。第一,強調在反復實踐中養成整體現察的習慣,提向目測力和分辨力,這是針對“眼睛看”的,其目的是耍提高觀察能力。第二,熟記骨骼肌肉和五官位置及其透視變化規律:這是針對“腦子的”,其目的是提高理解能力。第三,嫻熟掌握排線技術,擅長畫出各個方向的明度漸變,這是針對“手去畫”的,其日的是要提高表現能力。在這三個萬面,解決“眼睛看”的問題,即提高觀察能夕力,又是重中之重。下面我們依次介紹。(二)面部的體面轉折1、分面像面部是人頭上最重要的部位。要想以形傳神,畫誰像誰,必須準確地描繪面部:一般都先學畫亞歷山大分面像,這是為了方便初學者理解面部的體面關系而制作的專用教具。它將人復雜的面部概括為苦干平由組成,使初學者容易理解人臉表面的起伏卯轉折,為下一步畫好復雜的曲面頭像做準備。2、從分面像到雕像畫過分面像后,就要畫亞歷山大半切雕像。將兩者進行比較,不難發現:雕像的體面部是各種曲面組成,不再像分面假那樣都是轉折明確的平面。因此明暗調子都是漸變的,面部的起伏轉折都在微妙的明度漸變中顯現出來,而不像分面像那樣是突變的。輪廓也都是曲線,不象分畫像那樣是直線。初學者剛一接觸時可能感到難以把握,但大家應該以分面像為參考,認真觀察雕像表面的形狀和起伏,運用已經學過的表現球體和柱體的技巧,盡可能將雕像畫準確。教具雕像的氣質神態生動逼真,有骨有肉,是很好的藝術形象。二、畫法步驟(一)“戴帽老人”畫法步驟示范1、確定天點、地點(極端點)2、確定中間點3、勾畫輪廓4、確定五官位置和形態5、分面6、加強對比度7、黑白灰的深入8、深人刻畫9、調整完成(二)主觀與客觀、感性與理性這里介紹的是寫實方法,要求忠實地表現客觀對象,但繪畫在表現客觀物象方面,無法與照相機相比,既然不能,也就沒有必要一味地追求。客觀對象的精神面貌打動了我們,使我們產生了要表現的強烈沖動,這是我們作畫的動力。在這種沖動的驅使下,作畫時不由自主地強凋了某些部分,忽略了另外一些部分,甚至為了表現某種感覺而無意間變了形,因此不知不覺地就把個人的思想感情注入到作品中去了,使畫與照片有了本質的區別。這就叫作品的主觀性。這種主觀性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因人而異的。所以,作畫者在努力再現客觀對象精神面貌的同時,必然會表現出自己強烈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見,畫面應該是客觀對象與作者主觀世界的統一體。作品中的客觀性和主觀性哪個應該多些,哪個比該少些,視作者氣質、性格的不同而顯出差異。不顧客觀性只顧主觀忙就容易畫不像,過于強調客觀件又容易畫得機械呆板。所以,作品中的主觀性和客觀性應該是統一的,應該畫得既像客體,又有個人風格。就主觀來講,表現欲來源于強烈的感覺,但僅憑感覺去畫,只能停留在表現浮面的東西,還必須運用解剖透視知識,分析理解對象,才能深人地表現。這也就是常說的,把感性認識的水平上汁到理性認認的高度,使我們的主觀認識與客觀對象—致越來。感覺就象—匹野馬,理性是韁繩,失去理性,感覺就成了脫韁的野馬。不管畫面像不像,只顧由著性了渲泄,這是應該反對的。相反,單純追求畫得像,在理性壓迫下沒有了感覺,素描將變得枯燥乏味。作畫的時候只行達到感性與理性的統—,畫面才能達到十觀與客觀的統一。作業安排:第一個作業:荷馬或阿波羅石膏像寫生(12學時)第二個作業:大衛或伏爾泰石膏像寫生(14學時)人物頭像素描教案
人物頭像素描的教學目的和意義:
1、人物是素描研習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很多專業畫家研究的對象。我們可以從很多大師那里找到他們畫的人像素描,并可見其所具有的藝術質量,那些充滿魅力的人像素描大多是創作畫中的設計稿,但是卻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
2、研究素描頭像的作畫技法應對有關藝術問題進行廣泛的思考和研究,使之在提高技法的同時對藝術的思維、觀點進行培養和錘煉。這樣有利于在繪畫成長的過程中發育健全。研究人像素描應該遵循從簡單到復雜的循序漸進的練習程序。教學過程:一、人物頭像寫生
1、深入研究素描頭像的一般規律
深入研究素描頭像的一般規律,從頭骨研究開始并借助頭骨及肌肉解剖知識以及面部細節的幫助,大致掌握不同角度俯仰透視時頭部的關系和表現方法。
2、掌握構圖的基本原理
在畫頭像時要掌握基本的構圖規律、原則,要看好紙的大小,而后開始定位、高低左右、中心線等輔助線的勾畫,再確定頭部的尺寸及比例和它的運動趨勢,然后輕輕的定位描畫。
3、頭像的畫法步驟
掌握畫素描頭像的方法和步驟,始終進行認真的觀察、細致的比較,堅持從全局出發,從大處入手刻畫,注意結構和比例關系。小的細節如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只用長短不一的直線表示則可。確定臉部的大輪廓、體積特征和比例之后,標出明暗交界線的位置,要考慮面部的高點和低點,細部的加工要仔細研究形體。從各方面多角度觀察模特。找到對象的面部特征和心理表情,在逐漸加重暗部顏色的同時,更加清楚地畫出明暗面、中間色,并使色調從屬于整體并去掉那些不必要的細節。
畫素描的過程中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比例關系、構圖和模特的特征上,訓練學習習慣,從不同角度觀察模特兒,在任何時候都清楚頭部各個面在空間中的狀態,頭部骨骼和肌肉、在臉部不同表情狀態下其結構在細節上的相互聯系,明暗和色調以及對細部造型研究,所以這些都必須統一于一個整體,做到畫面在任何時候都具有完整性。二、頭部造型結構1、頭骨的結構:
頭骨是由呈球狀的腦顱骨、額骨、顴骨、眼眶凹穴,以及連接牙齒的上下頜骨所構成。
2、簡化頭部的形體的觀察方法:
頭部的體積,可以借助最簡單的立方體來理解,再進一步分析正面和側面是不同方向的兩個面。
3、頭部的動勢和透視:
找到頭部的中心線與眼、鼻、嘴三條平行線成直角相交,頭部傾斜時他們的關系不變。
三、頭部的標準比例和五官的位置
1、標準比例:發際到眉毛為上停,眉毛到鼻底為中停,鼻底到下巴為下停。
2、三停五眼:正面看臉部最寬處為五個眼睛的距離。
3、不同角度的透視變化。
四、臉部的表情
1、重視五官的造型特征和神態:
要熟悉他們的形體結構,理解五官由于臉部表情的變化而形成的變化。
2、眉、眼、鼻、嘴、耳:
深入觀察掌握結構,各角度的透視變化。
3、肌肉對表情所起的作用:
頭部骨骼決定頭的形狀,臉部肌肉決定臉部的表情,學好解剖知識掌握臉部肌肉收縮對表情的影響。
五、素描頭像的其他因素
1、頭、頸、胸的關系:
要簡單的理解成幾何形體,掌握解剖知識,及前后關系。
2、頭發的表現:
頭發的不同樣式,體現了人的各種身份和性格,表現時要注意大型和整體關系的把握,注意遠近虛實的刻畫。
3、頭部質感和色感的表達:
認真觀察每個人的不同的皮膚顏色和身份特征,年齡、性別等因素,依靠線條和明暗來刻畫對象。
4、背景和頭像的關系:
背景的刻畫是為了更好的突出頭像,起到烘托主題的作用。
六、素描頭像的技法及工具
1、結構素描和全因素素描:
結構素描主要指以線為主的素描。全因素素描是包含光影反映真實的素描,三大面、五大調子。
2、工具:鉛筆、碳筆、木炭條,
專業的素描紙、繪圖紙、宣紙、新聞紙等,畫板、畫架、橡皮、定畫液等。
七、素描頭像的三個階段
1、大體階段。,
先觀察,首先看對象的特征,主要任務是整體入手,安排構圖、定位置、確定結構輪廓用長短不一的直線,要求動勢、頭、頸比例和基本型正確,畫出大的明暗交界線及投影位置。
2、深入刻畫階段
深入刻畫,是進一步地刻畫對象,根據作業要求、時間長短來確定,刻畫的細致程度,以長期作業為例,要更加細致地調整外輪廓線和內部結構線,達到造型精確,更加仔細地觀察并牢記第一印象,理性的分析加上感性認識,表現對象的精神面貌及心理活動,做到畫面人物形象生動,但深入刻劃階段要求從整體出發,分清主次,著重刻劃和神態有關的部分(五官),所以,深入刻劃階段主要是正確處理局部和整體的關系的過程。
3、調整完成階段
調整階段,主要任務是上大色調和整體到局部,局部到整體的這樣過程,要多動腦,少動手,對畫面進行全面檢查,對畫面黑、白、灰的調整統一的過程,不要進行大的修改,以觀察概括和加強減弱等方法,突出主要五官刻劃,屏棄瑣碎的不必要的非本質的東西的描寫,努力做到使形象準確、鮮明、生動、做到畫面的完整和諧統一。
完成階段,畫到什么程度是一張素描頭像的完成呢?一張完整的作品,要求畫面色調統一,黑、白、灰安排合理,線條排列及輪廓線處理有虛實軟硬的變化,并盡力做到自己極限,錯的地方要及時修改,按步驟制作,要求到任何階段畫面需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一張完成的作品,跟人的個方面素質、修養密切相關,在一定時間里要多讀、多看大師的作品,從中吸收精華。
作業要求:
1、長期作業:時間要把握好,嚴格的按步驟要求進行,多些理論的分析,完成在解剖、透視、三大面、五大調子、結構等方面全因素的寫實頭像。
2、短期作業:時間控制在四課時左右,要求造型準確,結構嚴謹,線條流暢,作業具備完整性和可觀賞性.
3、時間安排:短期作業:四—六課時一幅
男、女青年頭像。
長期作業:十—十二課時一幅
中、老年頭像。水粉靜物寫生
靜物寫生,簡便易行。普通的日用器皿、古董文具、蔬菜瓜果、室內擺設等皆可入畫。一般室內光線環境比較穩定,因此,很適合初學者進行寫生練習。
下面我們試以陶罐和雞蛋組成的一組靜物為例,說明靜物畫的一般畫法。面對這組靜物,我們在動筆之前,先來分析一下構成畫面的幾個基本關系。1.明度關系即素描關系
在大片的灰色襯布上濃重的釉色顯得特別突出,重色的陶罐與亮色的雞蛋形成強烈的明暗對比。無論是陶罐、雞蛋或襯布等,處在側面光的照射下,其本身的明暗變化也很顯著。也就是說,每一樣東西在這種特定環境下,它的受光面、背光面及反光面都呈現著不同的明暗變化。例如雞蛋雖為較亮色的物體,但它的暗部與暗灰色的陰影融合起來了;陶釉雖為重色,但亮部特別是高光部位,呈現出耀眼的亮色。畫過素描的人很容易明白這一道理。2.色彩關系
整個畫面為一處暖灰色調,沉著和諧,渾厚古樸而不失其淡雅明快。這種總的色彩情調,是寫生中對各個物體進行具體描繪時應特別注意的。此外,還應找出最基本的冷暖關系。就此畫面來說,總的傾向是亮面暖、暗面冷,但不是絕對的,如瓷釉的反光、罐口內的反光,雞蛋暗面的反光等,冷中有暖,冷暖色互相對比互相依存,反映了客觀物體色彩變化的復雜性。3.著色步驟
稿子起好,就可以開始著色了。如覺得沒有把握,可畫一個小色稿,用幾塊顏色點一點,探索一下畫面基本的色彩構成。
著色步驟多種多樣,對初學者來說,為把握總體關系,最好是先鋪上對畫面色調起決定性作用的大面積背景色彩,它為畫面主角的出場提供一個舞臺。然后果斷地涂上陶罐上最濃重的色塊,力求形色準確,盡量不再涂改,留出罐口、雞蛋部位的白紙地子。此時畫面上黑、白、灰三種明度的色彩差度基本拉開,為處理其他部位的明度層次構建了比較的依據,便于尋找各個局部的色彩變化。再者,因為水粉中的最重的顏色和最亮的顏色變化。水粉中的最重的顏色和最亮的顏色都怕臟,一旦不慎,容易造成暗色暗不下去,污濁晦澀;亮色亮不起來,越涂越臟,很難補救。所以,從繪畫程序上就應加以注意,防止由于下面的色層向上滲透所造成的麻煩。此外,在用色、用水、用筆時也必須加以講究。調配暗色時,要選用本身就具有一定暗度的顏色,如深紅、深褐、深藍、普監、紫、黑色等,切不可在調色盤中無目的的亂掇亂點,尤其使用像檸檬黃、粉綠、白色等含粉質較多的明亮的顏色時,更要慎重。水粉畫的顏料雖有較強的覆蓋力,但有時也并不那么理想。所以,描繪高光及其他最明亮的色彩部位時,不宜多層反復涂改,應局部留出些白地,最后再涂以適當的顏色為好。畫面大體的顏色鋪好后,就可以進一步刻畫每一物體的具體形象,包括這些物體的形體結構、空間透視、色彩變化、光影明暗、質地感覺等,同時注意整幅構圖的虛實,色調的變化與統一。另外因為水粉畫是以色彩來塑形體的,所以每一筆顏色上去,既是色又是形,形色這樣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成為構成視覺形象的最基本要素,這也是寫實性繪畫區別于其他類藝術表現方法的最顯著的特征之一。光照、質地是形成物色變化的外部條件和內部根源,在一特定的環境中,只需特色彩關系表現妥當,其光影氣氛、質地、空間等感覺便自在其中了有關體積、空間、質感的表現規律,我們還將在以后的章節里詳細敘述。4.細節刻畫
細節的刻畫,應該是對畫而整體關系的進一步豐富和深化,因為每個局部都是構成整體的一個組成部分。但事實上,特別是對于初學者來說,因為局部的深入刻畫而導致整體關系的破壞是屢見不鮮的,就是有相當經驗的人也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一張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完成的畫其整體效果有時還不如寥寥數筆的草稿。作為訓練基本功的寫生練習,細節刻畫是必不可少的,一張畫如沒有細節,就不會有表現的深度;精彩的細節刻畫,能獲得畫龍點睛之妙。有的人擔心影響整體效果而不敢深入局部,他們每畫到一定程度就停步不前,似乎一畫細節就必然影響整體,這種認識顯然是片面的。的確,細節刻畫是寫生畫中的攻堅戰,需要毅力和對全局宏觀控制。在局部細節描繪的時候,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應隨時注意整體效果的變化。例如有的將局部的色彩對比夸大了或將不應該強調的過分地強調了,都可能造成整個色調的比例失調或零亂渙散。發現問題應及時解決,特別是當一張畫臨近完成的時候,要再進行一次整體的調整。把畫面放置遠一點觀察,很容易發現有的地方畫得不夠,有的地方畫過了,這時就可以先從最有問題的地方開始,一直修改到滿意為止。當畫面實在無法收拾時,不妨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重新畫一張。只要有這種決心,總是會成功的。5.體積的表現
素描是靠明暗變化來表現體積的,過去,在美術教學中曾經有一種訓練方法:即在畫好的素描稿上罩上一層顏色,稱做鉛筆淡彩。這種訓練方法,常常給人一種誤解:色彩畫似乎是素描加顏色,歐洲早期的油畫也曾較多的使用類似方法,在明暗底子上罩染顏色。自從19世紀印象畫派出現以后,人們對光與色的變化規律有了新的理解,畫家們已不滿足于對固有色的表現,而是向著更新穎、更豐富的領域不斷開拓。
物體給人以顏色的感覺是一種復雜的光學現象,當一種物體占有左右、上下及縱深三度空間時,構成物體表層的各個面上從不同的角度反射著各種光線,盡管每件物體在各種不同的光照環境中有著各種各樣的色彩變化,但經過分析,也不難找到它的規律。一張白紙如果展成平面,假如光照均勻,顏色變化并不顯著;如在中間折彎,白紙則產生兩具朝向的面,當兩個面受到不同的光照時,則表現出明顯的色彩差異;如果將一條白紙帶變成弧形,其色彩的變化則隨著弧形的彎曲度緩慢的變化。由以上試驗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同一種材料的物體上,劇烈的體面轉折常常形成強烈的色彩變化和對比;緩和的轉折關系則一般表現為緩和的色彩。前者多見于方形或近似方形的物體,后者多見于圓形或類似圓形的物體。直接受光源照射的面多受光源所含色性的影響,暗面多受環境反射光的影響。當光源傾向特別明顯時,由于視覺的互補原理,強烈的明暗對比中則同時呈現出明顯的補色對比。當我們觀察到不同形狀的物體在一定光照下所發生的變化時,也就不難找到表現立體感的辦法。陶罐的上沿是一個平面,與外壁(或內壁)是一個垂直的夾角,當光線從側上方照射時,兩具面的明暗和色彩變化是十分明顯的,近似立方體的直角轉折;而罐壁上左右方向的變化,則是典型的球面型或圓柱型轉折關系。在處理明確的體面轉折時,筆觸的運用要肯定、果斷;在處理柔和的體面轉折時,色彩的過渡要自然,與其形體的變化相適應。又如蘋果和白菜,似圓不圓、似方不方,也可以說方中有圓、圓中有方。雞蛋、蘿卜雖然都可稱為圓形體,但又都有各自的特征,畫時應認真研究。葡萄從每個粒看是圓形的,尤其是亮部的點點亮光和暗部由于反光和透光形成晶瑩的光彩十分誘人。常有些畫者被這一個個的細節變化所吸引,當他們津津有味地描畫出一個一個小圓球的時候,卻忽略了一個最基本的主題——葡萄,犯了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錯誤。由許許多多小單位聚集一起構成一個大的基本形,這是很多不規則形體的結構特征。6.質感的表現
在靜物中,所涉及的各種器物不僅各具其形色、體積,質感也是豐富多樣的。在生活中,人憑借觸覺、聽覺、視覺、嗅覺來判斷各種器物的硬度、聲音、色彩、味道……形成一種綜合印象。有些特點雖非繪畫所能表現、但視覺信號卻能誘發人的種種聯想,在某種程度上能夠彌補繪畫表現力的不是。所謂望梅止渴之類的說法,說明了視覺形象能夠引起人的心理效應。不同的質地感覺不僅能豐富畫面的藝術效果,而且可能被圍來作為傳達某種情感和心理刺激的形式因素。因此,研究物體質感的表現,其意義遠不限于表現客觀對象本身,它將為人們進行新的藝術語言的探索提供豐富的原料和多方面的啟示。以下分述各類物體的特征及表現:①
透明體:玻璃、酒精、水、膠片、冰塊等,在物理學上常用無色、透明來表述其特征。其實,在現實生活中,絕對透明的東西眼睛是看不見的,更談不上如何表現。我們日常所說的透明體,大都是半透明的。從繪畫的角度看來,透明體是通過光線透射來顯現其色彩的,不同的質料、形狀、厚度、角度等呈現出不同的透射效果。一只裝有茶水的玻璃杯,它不像陶缸那樣在一道光上有明顯的受光面的和背光面的明暗關系,最明顯的色彩是來自背景的透射和各反光斜面映出的反射光。在陰影部分也并不都是陰暗的色調,玻璃杯的透光折射和聚光作用,在陰影中形成異乎尋常的明亮色彩,由于茶水的濾色作用,陰影被籠罩上一種暖黃色的色調。有色彩傾向的透明物體,如彩色有機玻璃、紅藍墨水、濾色膠片等,因為它們只透射某種色光,透過這種媒體觀察自然景物時,也就是人們平時所說的戴著有色眼鏡觀物,景物被染上一種既定的色調。在自然界中,還有很多介于透明和不透明之間的物體,例如薄紙、毛玻璃、綢布料、樹葉、花瓣等,在一般情況下,人們并不把它當做透明物,但在逆光條件下,其透光效果所形成的色彩顯得特別鮮明。②
平滑、光潔的物體:如果一件物體表面是光滑的平面,那么會對光線構成有規則的反射,如玻璃鏡子、電鍍板等,人們能從中看到周圍的影像。當鏡子表面發生彎曲時,鏡中的景象便隨著變形、扭曲,人們根據這一原理制成了哈哈鏡。哈哈鏡的映象彎形過大時,有時可能認不出原物的形態,但周圍物體的色彩卻一一可辨。光滑物體不規則的表面,也就像無數個鏡面那樣聯結、彎曲,從不同角度反映著周圍的各種色彩——這就是光滑物體的基本特征。平滑光潔之物對光線的變化極為敏感,只要環境稍有改變,都能有所反應,所以,在表現這類物體時,不要被那種光怪陸離的現象所迷惑,只要仔細分辨,都可以找到各個面上的光色變化形成的原理。③
表面粗糙的物體:有些物體,如樹皮、地毯、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肉類罐頭加工過程中的食品安全隱患與預防考核試卷
- 稀土金屬冶煉與戰略新興產業考核試卷
- 玻璃纖維射擊靶考核試卷
- 篷布企業供應鏈風險管理考核試卷
- 精神障礙的康復教育介入考核試卷
- 四川大學《移動應用開發(Andoid)》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市長寧區高級中學2025年初三下期中生物試題試卷含解析
- 南平市建甌市2025年重點中學小升初數學入學考試卷含解析
- 山東華宇工學院《中外文化交流(Ⅰ)》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省普蘭店市2025年高考語文試題瘋狂小題搶高分含解析
- 鏟車裝載機知識培訓課件
- 2025年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中考一模語文試題含答案
- 家政經理培訓課件
- 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 四川省南充市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 化學(含答案)
- 科學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
- 國際教育規劃合同8篇
- 浙江國企招聘2025寧波鎮海區國資系統招聘33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自動化競聘試題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國軍用仿真(軟件)行業發展戰略規劃及投資方向研究報告
- 整裝定制合同協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