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改革開放40年以來,先后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等科學理論,黨的理論與時俱進,不斷充實豐富,指引全黨沖破重重考驗……
中國共產黨勇于不斷地自我革命,從而引領推動中國社會革命取得巨大成就。導入新課【探究思考】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第十單元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第28課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中共八大會場課標要求:認識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各國領域取得的成就、綜合國力及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高。認識“一國兩制”對實現祖國統一的重大意義。一、綜合國力不斷提升【概念闡釋】:綜合國力(ComprehensiveNationalPower)是衡量個國家基本國情和基本資源最重要的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科技、教育、人力資源等實力的綜合性指標?!緦W習聚焦】國民經濟保持快速增長,國內生產總值保持較快增長,科技領域重點項目取得突破,基礎設施走在世界前列。影響綜合國力的因素:?????????????領土、資源、人口、經濟、政策、政府、外交、科技、交通通訊和國防。(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1、取得歷史性的成就⑴經濟發展:①1990年“七五”計劃(1986-1990年)超額完成,提前實現了第一步戰略目標,解決了溫飽問題,開始向小康社會邁進。【探究思考】依據教材內容,梳理中國1978-2012年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的表現在全面改革的推動下,國家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邁上了一個新臺階。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超過40萬億元,經濟總量躍升至世界第二位。⑵解決溫飽:②2000年,“九五”計劃的主要任務完成,我國實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二步戰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①1983成功研制第一臺億次巨型計算機——銀河-I;②1988我國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對撞成功;③1991秦山核電站并網發電。1、取得歷史性的成就⑶科技創新:“銀河-I”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際在科學技術多個領域取得新成就,重點項目取得突破。秦山核電站
歷史縱橫863計劃
1986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四位科學家提出要跟蹤世界先進水平、發展高技術的建議。鄧小平高度重視這一建議并作出批示。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了《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863計劃),選擇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和新材料7個高技術領域作為我國高技術研究發展的重點。1996年增加了海洋技術領域863計劃的組織實施,對我國科技發展、科技體制改革乃至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都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咎骄克伎肌恳罁滩膬热?,梳理中國1978-2012年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的表現④1999年,“神舟一號”飛船成功,標志著我國在載人航天飛行技術上獲得重大突破;⑤1999年“神威”計算機,打破西方國家在高性能計算機方面封鎖;1、取得歷史性的成就⑶科技創新:國際在科學技術多個領域取得新成就,重點項目取得突破。標志著我國在載人航天飛行技術上獲得重大突破打破了西方國家在高性能計算機技術方面的封鎖⑥重大工程:三峽水利樞紐、西電東送、青藏鐵路、西氣東輸;【探究思考】依據教材內容,梳理中國1978-2012年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的表現"神舟五號”首次載人飛行神舟七號”航天員首次太空漫步“嫦娥一號”首次完成繞月探測1、取得歷史性的成就⑶科技創新:國際在科學技術多個領域取得新成就,重點項目取得突破。⑦“神舟五號”飛船首次實現載人航天飛行;
“神舟七號”飛船航天員太空漫步;“嫦娥一號”首次繞月;【探究思考】依據教材內容,梳理中國1978-2012年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的表現⑧基建:2011年成為世界第一電子信息產品制造大國,電子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
互聯網網民數居世界第一位?!咎骄克伎肌恳罁滩膬热?,梳理中國1978-2012年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的表現(4)社會民生①取消農業稅:
2006年【知識拓展】取消農業稅的意義1、取得歷史性的成就告別田賦鼎①取消農業稅是完成農村稅收制度改革的一大飛躍,具有劃時代意義。②是一場繼土地改革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后的第三次真正意義上的偉大革命,它標志著我國結束了幾千年按田畝、產量、人丁向農民征收農業稅的歷史。③必將極大地調動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極大地解放和發展農業勞動生產力,極大地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④農業稅免征,標志著我國農業在發展階段上完成了一大轉折?!咎骄克伎肌恳罁滩膬热?,梳理中國1978-2012年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的表現⑸社會民生①取消農業稅:
2006年。出臺了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②社會保障:全民醫療保障體系初步形成,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全覆蓋,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建立。
歷史縱橫
義務教育:建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全面免除農村義務教育學雜費,在西部農村地區實施“兩免一補”政策。減輕了億萬家庭的經濟負擔,確保了所有義務教育適齡兒童都能“不花錢,有學上”。1、取得歷史性的成就2、應對挑戰:【探究思考】依據教材內容,梳理中國應對危機的挑戰都有
哪些?(1)應對亞洲金融危機:1997年;材料2應對亞洲金融危機:面對金融危機沖擊,黨中央積極采取一系列措施,千方百計增加出口,從多方面拉動經濟增長。這些對策措施很快見效。1997年以后,我國經濟持續增長,外貿出口也從1999年下半年開始大幅回升。中國兌現了人民幣不貶值的承諾,在克服亞洲金融危機中發揮了定海神針的關鍵作用。
——《中國共產黨簡史》
充分顯示出黨中央駕馭全局、應對挑戰和抵御風險的能力,彰顯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黨和人民在前進的道路上更加充滿信心。材料1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1997Asianfinancialcrises)指發生于1997年的一次世界性金融風波。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風暴席卷泰國。不久,這場風暴波及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和韓國、中國等地。亞洲一些經濟大國的經濟開始蕭條,一些國家的政局也開始混亂。2、應對挑戰:【探究思考】依據教材內容,梳理中國應對危機的挑戰都有哪些?(1)應對亞洲金融危機:1997年;(2)抗洪搶險斗爭:1998年;
歷史縱橫
1998年抗洪搶險
1998年夏,我國遭遇一場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澇災害,受災人口達2.3億。危急時刻,黨中央高度關注災區群眾的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果斷決策、周密部署。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臨抗洪一線指揮;30余萬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參加抗洪斗爭,用血肉之軀筑起沖不垮的堅強大堤;災區人民舍小家保大家、舍小局顧大局,全國人民大力支持第一線軍民,奪取了抗洪搶險斗爭的全面勝利。在同洪水的搏斗中,黨和人民鑄就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于勝利的偉大抗洪精神。2、應對挑戰:【探究思考】依據教材內容,梳理中國應對危機的挑戰都有哪些?(1)應對亞洲金融危機:1997年;(2)抗洪搶險斗爭:1998年;(3)國家戰勝非典疫情(2003年),奪取汶川抗震救災勝利(2008年),
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2008年以來)。①1842年《南京條約》,英國割香港島;②1860年《北京條約》英國割占九龍半島;③1898年,英國強租新界。1.問題由來(1)香港問題:(2)澳門問題(3)臺灣問題:
16世紀中期,葡萄牙殖民者開始長期占據。二、“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大業【探究思考】1、香港、澳門、臺灣問題是如何形成的?1842《南京條約》1898《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香港島九龍司1860《北京條約》(3)臺灣問題:①1895年日本強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占領我國臺灣及其附屬島嶼。②1945年抗戰勝利,中國收回臺灣。③1949年蔣介石集團敗退臺灣,造成兩岸的分離與隔絕,形成“臺灣問題”。【探究思考】1、臺灣問題是如何形成的?
1987年,浙江舟山,離別故土近40年,一位72的臺灣退伍老兵回大陸探親,眼前這位老婦不是他的母親,而是等了他38年的妻子。(《解放軍報》攝影:袁學軍)【探究思考】2、最初大陸對臺灣采取了什么方針?臺灣問題港澳問題異本質權利同措施權利臺灣問題是內戰遺留問題,屬內政問題,反對外國勢力干涉港澳問題是殖民主義遺留問題,涉及國際關系臺灣可以保留自己的軍隊港澳則派駐中國人民解放軍設立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權現行的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探究思考】3、臺灣問題與港澳問題有什么異同?2、“一國兩制”構想(1)提出:(2)含義:在一個中國前提下,國家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的,只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提出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構想。我們提出的大陸臺灣統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統一后,臺灣仍搞它的資本主義,大陸搞社會主義,但是一個統一的中國。一個中國,兩種制度。香港問題也是這樣……——1984·鄧小平一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制社會主義制度資本主義制度大陸港澳臺
不會動搖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探究思考】“一國兩制”是什么時候提出來的,內涵是什么?原則性靈活性香港回歸: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澳門回歸:1999年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意義:1997年7月1日,香港順利回歸1999年12月20日,澳門順利回歸(3)成功運用:【探究思考】“一國兩制”有哪些成功的實踐?有何意義?香港、澳門的回歸,標志著祖國統一大業向前邁出重要一步。2、“一國兩制”構想首先被運用于解決香港、澳門問題。
香港問題為什么能夠談成呢﹖并不是我們參加談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領,主要是我們這個國家這幾年發展起來了,是個興旺發達的國家,有力量的國家……粉碎“四人幫”以后,主要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五年多的時間確實發生了非常好的變化。我們國家的形象變了,國內的人民看清了這一點。國際上也看清了這一點。……當然,香港問題能夠解決好,還是由于“一國兩制”的根本方針或者說戰略搞對了,也是中英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囆∑健对谥醒腩檰栁瘑T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1984.10.12【探究思考】試分析港澳回歸的原因?根本原因:關鍵因素:群眾基礎:其他因素:中國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港澳同胞心向祖國,渴望回歸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中英雙方的共同努力。2、“一國兩制”構想措施:①中央政府嚴格按照憲法和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辦事,全力支持特別行政區政府。
②深化內地與港澳的交流合作2003年,中央政府先后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簽署關于內地與香港、澳門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及其補充協議,促進內地與港澳之間的貨物、服務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實現了港澳與內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同時,開放內地部分城市居民個人赴港澳旅游,擴大人民幣在香港、澳門業務,推動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4)香港、澳門回歸后,取得顯著成績,社會保持穩定,經濟更加繁榮,顯示了“一國兩制”方針的強大生命力【探究思考】港澳回歸后,中央政府采取哪些措施促進港澳經濟繁榮,有什么意義?2、“一國兩制”構想(4)香港、澳門回歸后,取得顯著成績,社會保持穩定,經濟更加繁榮,顯示了“一國兩制”方針的強大生命力2、“一國兩制”構想
學思之窗
2003年,中央政府先后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簽署內地與香港、澳門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對原產于香港、澳門的進口貨物實施零關稅;內地擴大對香港、澳門的服務貿易開放領域;實行貿易投資便利化。此后又簽署多個補充協議。【想一想】,這一系列協議的簽署及實施,對深化內地和香港、澳門的交流合作起到怎樣的作用?促進內地與港澳之間的貨物、服務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實現了港澳與內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熬哦沧R”海協會與?;鶗拇碓谙愀蹠睿_成“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后被稱為“九二共識”“汪辜會談”海協會會長與?;鶗麻L在新加坡舉行會談,標志著兩岸關系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1992年11月1993年4月2005年3月2005年4月29日2008年12月1979年元旦《告臺灣同胞書》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后,中國政府積極推動兩岸的經濟技術交流合作“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3、兩岸關系的進展【探究思考】梳理兩岸關系的發展歷程,分析影響臺灣問題解決的因素有哪些。(1)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后,促進雙方人員往來。(2)九二共識:1992年海協會與?;鶗_成了“九二共識”,即“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3)汪辜會談:1993年,標志著兩岸關系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斗捶至褔曳ā肥畬萌珖舜笕螘h通過《反國家分裂法》,表現了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勢力分裂國家、維護國家統一與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1992年11月1993年4月2005年3月2005年4月29日2008年12月1979年元旦“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3、兩岸關系的進展【探究思考】梳理兩岸關系的發展歷程,分析影響臺灣問題解決的因素有哪些。(4)《反分裂國家法》:2005年通過,表達全國人民維護國家統一與領土完整堅強決心;(5)胡連會:2005年成功開啟兩岸政黨的交流;(6)實現三通:2008年兩岸全面直接雙向通郵、通商、通航的“三通”邁開實質性步伐。胡連會兩位領導人在北京會面,是繼重慶談判以來兩黨主要領導人的首次會談,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三通”實現(1)有利因素①歷史依據:②根本保證:③正確政策:④交流頻繁:⑤榜樣借鑒:⑥群眾基礎:臺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構想兩岸經濟文化交流的頻繁;港澳的順利回歸與繁榮穩定兩岸人民心向統一,大勢所趨;(2)不利因素:4、影響臺灣問題解決的因素:【探究思考】梳理兩岸關系的發展歷程,分析影響臺灣問題解決的因素有哪些。臺獨勢力和國際反華勢力的阻撓李登輝“一中一臺”陳水扁“一邊一國”蔡英文鼓吹“兩國論”【知識拓展】“一國兩制”下的特別行政區、民族自治區、經濟特區的異同
比較民族自治區特別行政區經濟特區不同點目的制度權限范圍相同點
都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符合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原則;都是我國不可分割的地方行政區,享有一定的自治權;與中央的關系都是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轄。穩定社會‘解決民族問題’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制度資本主義制度發展經濟,促進現代化建設祖國和平統一根據本地區執行法律法規政策的自治區實行特殊的經濟管理制度擁有除外交、國防外的高度自治權5個民族自治區5個經濟特區港、澳、臺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外交政策的調整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服務。目的:依據:內容:成果:意義:根據國際形勢的變化,鄧小平提出“和平和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問題”論斷①中國主張世界上所有國家不論大小、富貧、強弱一律平等;②中國決不稱霸,也堅決反對任何霸權主義;③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④堅決反對任何國家以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為借口,占領別國領土、干涉別國內政①1978年8月,中國同日本簽訂《中日和平友好條約》;②1979年1月中美兩國正式建交;1989年中蘇兩國實現關系正常化;①中國外交得到全方位發展;②有利于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外部環境初步形成。④到1992年,同中國建交的國家達154個。三、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探究思考】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的外交政策是如何進行調整的?取得了哪些成果?具有什么意義?2、20世紀90年代到世紀之交:(1)積極發展新型大國關系建立了面向21世紀雙邊關系的基本框架(2)同美國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王偉烈士這一時期,我國向國際社會提出發展以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為主要特征的新型大國關系……倡導并致力于發展新型大國關系
。
——《中國共產黨簡史》【探究思考】20世紀90年代后,中國是如何構建全方位對外關系新格局的?改善和發展同世界大國的關系:與各大國建立不同類型的“伙伴關系”,形成了面向21世紀的全方位的外交格局;俄羅斯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美國建設性戰略伙伴關系日本戰略互惠關系推動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對外關系新格局(3)積極發展同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睦鄰友好關系倡導并推動建立“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成立上海合作組織(2001年)上海合作組織是一個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區域合作組織。2、20世紀90年代到世紀之交:推動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對外關系新格局【探究思考】20世紀90年代后,中國是如何構建全方位對外關系新格局的?(4)積極參加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活動(5)積極參加地區性國際組織的外交活動:2001年,中國在上海成功舉辦亞太經合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為促進亞太地區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產生積極影響。2、20世紀90年代到世紀之交:推動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對外關系新格局【探究思考】20世紀90年代后,中國是如何構建全方位對外關系新格局的?尼泊爾救援3.進入21世紀(到2011年):“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重要舞臺”⑴原則:⑵總體布局:⑶外交成就:①中美關系總體穩定,中俄關系高水平發展,周邊關系取得突破;②2002年,中國同東盟國家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③200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排水防澇設施升級改造方案研究報告
- 具身智能行業發展趨勢與市場前景分析
- 高校畢業生創業支持新舉措
- 輔導員考試要點與試題集合
- 關注農業生產效率提升的動因試題及答案
- 農村土地整治對農業生產的促進作用研究試題及答案
- 實踐探索在農業職業經理人考試的試題及答案
- 園藝植物的生長條件分析試題及答案
- 教委視頻面試題目及答案
- 2025年床頭末端裝置合作協議書
- 遷墳祭文范文
- 【MOOC】金融衍生品-四川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MOOC】中醫臨證施護-湖南中醫藥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零星維修工程 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2024年人力資源行業變革:人工智能在招聘中的應用
- 【初中物理】《質量》教學課件-2024-2025學年人教版(2024)八年級物理上冊
- 全電路歐姆定律-完整課件
- 《數據的收集》課件
- DBJ33T 1320-2024 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技術管理標準
- 腰椎骨折健康宣教
- GB/T 23862-2024文物包裝與運輸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