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歸去來兮辭并序》學案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1頁
第10課《歸去來兮辭并序》學案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2頁
第10課《歸去來兮辭并序》學案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3頁
第10課《歸去來兮辭并序》學案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4頁
第10課《歸去來兮辭并序》學案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語文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下冊PAGEPAGE1歸去來兮辭并序【學習目標】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辭官歸田,不與當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污而熱愛田園生活的積極精神,學習其高潔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2.理解記述中滲透出的或喜或哀、或決絕或猶疑的復雜感情。3.把握文中出現的文言現象,如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學習重點難點】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辭官歸田,不與當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污而熱愛田園生活的積極精神,學習其高潔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2.把握文中出現的文言現象,如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資料庫】1.背景知識陶淵明41歲時(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澤令。據《宋書·陶潛傳》和蕭統《陶淵明傳》云,陶淵明歸隱是出于對腐朽現實的不滿。當時郡里一位督郵來彭澤巡視,官員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我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掛冠去職,并賦《歸去來兮辭》,以明心志。辭,是介于散文與詩歌之間的一種文體。這種文體,富有抒情的浪漫氣息,很像詩,但押韻和句式都較詩自由,比散文整齊,且篇幅、字句較長,句中多以“兮”字來幫助和諧語氣,表情達意。

2.文學常識

陶淵明大約生于東晉哀帝興寧三年(365——427)字元亮,一說名潛,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他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后棄官歸隱。后世稱靖節先生。有《陶淵明集》。作品題材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描繪田園美景,抒發厭惡官場、潔身自好的情懷。如《歸園田居》《飲酒》《移居》等;另一類為詠懷詩,如《泳荊軻》《讀山海精·精衛填微木》等,寄寓抱負,多悲憤慷慨之音。散文首推《桃花源記》,辭賦《歸去來兮辭》稱著文史。歐陽修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陶淵明隱逸文化總的風格有三:其一是柔(弱),其二是淡,其三是遠。3.文題解釋:①歸去來兮:“回去吧!”“回去啊!”來,助詞,無義;兮,語氣助詞,相當于現代漢語中的“吧”“啊”。歸去來兮,意思是“回去吧!”“回去啊!”辭,一種介乎于詩歌和散文之間的文體。文中多用四字或六字的對偶句,從頭到尾分別押幾個韻,使句式整齊,富有韻律,讀起來給人以和諧的美感。②關于辭的體裁特點辭是一種形式比較自由靈活的古體韻文。篇幅長短不限,句式散文化。大體上四句為一小節,兩句為一組;以四言六言為主,間有長短句,在整齊之中有參差,錯落有致,韻腳的轉換和押韻的方式也靈活而富于變化。辭是戰國后期楚國詩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一種新詩體,用的是楚地方言,內容又跟楚地的社會生活、山川風物有關,故稱楚辭。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體以四句為一小節,兩句為一組;以六字句為主,間有長短句,好用語氣詞“兮”(不包括在六字之內),虛詞置于句腰(第四、五字)上,也可以不計在字數之內,每句三拍,例如屈原《離騷》中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到了西漢,在辭的影響下又產生了賦這種新文體。漢人將辭和賦統稱為辭賦,但二者仍有顯著的區別。其相似之處在于:都注重文采,講究鋪排,善于用典;但賦的句式進一步散文化,常用關聯詞語,長短句明顯增多,關聯詞語增多。在內容上賦以詠物說理為主;而辭仍然是詩,辭則重在抒情。了解辭的體裁特點,對我們誦讀這篇課文有很大的幫助。首先,四句一節的形式沒有變,全篇共15節,每節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讀后可作稍長停頓,這樣讀下來,全篇層次自然清晰。其次,仍以六字句為主(約占全文60句中的四分之三),都按三拍讀,節奏整齊,音韻鏗鏘,亦有悅耳動心之效。(應注意的是:①有些七字句中出現了虛詞,仍可作六字句讀,如“(既)自以心為形役”“寓形宇內(復)幾時”等。②“歸去來兮”(出現兩次)“已矣乎”當作一句讀,適當地延長讀末字的時間。③“乃瞻衡宇”以下八句皆四字句,“富貴”兩句為五字句,讀時節奏自當變化。)【學習過程】第一課時【學習目標】1.熟讀課文,通文意。2.梳理情節,析字詞。一、導入二、自主學習(一)通讀課文,讀準字音、節奏。(二)對照注釋、利用工具書,圈點批注,逐字逐句翻譯,理解大意。(三)歸納字詞意義和用法。三、成果展示(文言知識)(一)誦讀課文,識字記音憩()蕪()眄()盤桓()窈窕()()壑()飏()遐()觀岫()耘耔()()一稔()壺觴()翳翳()疇()皋()熹微()庭柯()棹()孤舟樽()(二)文言字詞梳理1.通假字:乃瞻衡宇()景翳翳以將入()曷不委心任去留()2.詞類活用:瓶無儲粟,生生所資()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樂琴書以消憂()或棹孤舟()3.一詞多義:心:因事順心()既自以心為形役()夫:問征夫以前路()樂夫天命復奚疑()故:故便求之()親故多勸余為長吏()之:胡為乎遑遑欲何之()求之靡途()四方之事()奚:奚惆悵而獨悲()樂夫天命復奚疑()而:門雖設而常關()覺今是而昨非()時矯首而遐觀()鳥倦飛而知還()委:曷不委心任去留()王年少,委國事大臣()委命下吏()尋:尋程氏妹喪于武昌()既窈窕以尋壑()往:懷良辰以孤往()悟已往之不諫()4.古今異義:(1)于時風波未靜古義:()今義:()(2)嘗從人事古義:()今義:()(3)尋程氏妹喪于武昌古義:()今義:()(4)悅親戚之情話古義:()今義:()(5)幼稚盈室古義:()今義:()(6)于是悵然慷慨古義:()今義:()(7)恨晨光之熹微古義:()今義:()(8)將有事于西疇古義:()今義:()5.文言句式:A.賓語前置(1)復駕言兮焉求()(2)胡為乎遑遑欲何之()(3)樂夫天命復奚疑()B.省略句(1)情在駿奔()(2)寓形宇內復幾時()(3)稚子候門()C.被動句(1)遂見用于小邑()(2)既自以心為形役()D.介詞結構后置()(1)農人告余以春及()(2)將有事于西疇()(3)尋程氏妹喪于武昌()四、合作探究熟讀全文,把握思路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段)第二部分(第段)第三部分(第段)本文的敘事線索:辭官————抵家————涉園——外出————本文的抒情線索:自責自悔————第二課時【學習目標】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辭官歸田,不與當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污而熱愛田園生活的積極精神,學習其高潔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2.理解記述中滲透出的或喜或哀、或決絕或猶疑的復雜感情。一、新課導入二、自主學習&成果展示引導:在封建社會里,人們要建功立業,要“大濟蒼生”,實現人生價值,往往是和仕途緊緊聯系起來的,而陶潛不愿為官,難道是當官不好嗎?陶潛辭官歸田的原因是什么?三、合作探究1.陶潛歸家的迫切心情體現在哪里?2.他到家后衣食住行是如何?3.在認識到“人生苦短”,作者認為應該怎樣對待?作者是否欣喜滿足于他的隱士生活?四、拓展延伸隱士情懷,隱士文化的理解。五、素材積累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中國食俗上有一種不容忽視的現象,那就是“食”與“節”的關系。“節”即氣節、人格。中國古代有不少因維護人格,保持氣節而不食的故事。

陶淵明是東晉后期的大詩人,也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東晉大司馬)。但陶淵明生性淡泊,在家境破落,入不敷出的情況下仍然沉醉于讀書作詩。為了生存,陶淵明也去做過州里的小官,那一年,已過不惑之年的陶淵明再次出任彭澤縣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督郵來檢查公務。督郵劉云兇狠貪婪,向轄縣索要賄賂,都是滿載而歸,否則就栽贓陷害。縣吏說:“應當穿戴整齊、備好禮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郵。”陶淵明嘆道:“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意思是我怎能為了縣令的五斗俸祿,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小人賄賂獻殷勤。說完,掛冠而去,辭職歸鄉。此后,他一面讀書,一面躬耕隴畝。

出處:《晉書?陶潛傳》:“潛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五斗米:晉代縣令的俸祿,后指微薄的俸祿;折腰:彎腰行禮,指屈身于人。比喻為人清高,有骨氣,不為利祿所動。陶淵明獲得了心靈的自由,獲得了人格的尊嚴,寫出了一代文風并流傳百世的詩文。在為后人留下寶貴文學財富的同時,也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他那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風亮節,成為中國后代文人乃至所有中國人的楷模。

【名句·回味】——陶潛

1.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2.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3.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4.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詩家話陶潛——陶淵明及《歸》】李白:何時到彭澤,狂歌五柳前。杜甫:焉得思如陶謝手。白居易:常愛陶彭澤,文思何高玄。陸游:我詩慕淵明,恨不造其微。朱熹:淵明詩所以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東晉大詩人,一名淵明,字元亮,世稱靖節先生,“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可見陶潛的高尚情操。

【參考答案】第一課時一、注音:qìwúmiǎnhuányǎotiǎohèyángxiáxiùyúnzǐrěnshāngyìchóugāoxǐkēzhàozūn二、文言梳理:1.通假字:衡,通“橫”景,通“影”,日光曷,通“何”,為什么2.詞類活用:生生:前“生”,維持;后“生”,動詞用作名詞,生活怡:愉快,使愉快傲:形容詞用作名詞,傲然自得的情懷容膝:動詞用作名詞,僅能容納雙膝的小屋日:名詞作狀語,每日琴,書:名詞用作動詞,彈琴,讀書棹:槳,這里用作動詞,用槳劃3.一詞多義:心:心愿內心夫:名詞助詞故:所以故交,朋友之:到,動詞代“為長吏”,代詞助詞“的”奚:為什么什么而:表轉折表并列表修飾表承接委:順從,隨從委托把……交給尋:不久探尋往:去往過往4.古今異義:(1)古義:指戰亂。今義:風浪,常用來比喻糾紛或亂子。(2)古義:指做官。今義:常用義,人的離合,境遇,存亡等情況,或關于工作人員的錄用,培養,調配,獎罰等工作。(3)古義:不久。今義:常用義為“尋找”“追尋”等。(4)古義:內外親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義: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或血統關系的家庭的成員。(5)古義:小孩。今義:指不成熟的做法。(6)古義:感慨。今義:指大方的行為。(7)古義:遺憾。今義:指一種情感,多為“仇恨”之意。(8)古義:指耕種之事。今義:指發生某事。5.文言句式:A.賓語前置(1)“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2)“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3)“疑奚”B.省略句(1)省略主語“余”(2)“形”與“宇”之間省略介詞“于”(3)省略“于”,正常語序應為:稚子于門候C.被動句(1)見,被(2)為,被D.介詞結構后置(1)“以春及告余”(2)將于西疇有事(3)于武昌喪三、合作探究:第一部分(第1段)表示辭官歸田的決心。第二部分(第2、3段)寫作者回到田園后的愉快生活。第三部分(第4段)抒發詩人“樂天安命”的情懷。本文的敘事線索:歸途、室內生活、縱情山水、如何度過余生本文的抒情線索:自責自悔——自安自樂——樂天安命第二課時二、成果展示:“田園將蕪”“心為形役”“已往不諫,來者可追”“迷途未遠,今是昨非”。這里的“心為形役”中的“心”和“役”,顯然不能單純理解為“心意”和“形體”,應該深入理解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為官”的這種行為。總結:因其“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從陶潛辭官歸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當時的一種蔑視權貴,鄙棄官場心境。三、合作探究:1.心情:自得其樂終于遠離了污濁的官場,“舟遙遙”“問征夫”“恨晨光”;迎風飄然而立的陶潛此時想到的是他的“天倫之樂、田園之樂”。“問”尤其一個“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2.歸去后生活①天倫之樂“載欣載奔”“童仆歡迎,稚子候門”,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樂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來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