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城市規劃的基本概念_第1頁
第二章-城市規劃的基本概念_第2頁
第二章-城市規劃的基本概念_第3頁
第二章-城市規劃的基本概念_第4頁
第二章-城市規劃的基本概念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的基本概念共一百四十七頁2.1城市規劃的概念2.2城市規劃體系2.3城市規劃與其他相關規劃、相關部門的關系2.4現代城市規劃理論2.5城市空間組織理論第二章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的基本概念共一百四十七頁2.1城市規劃的概念2.2城市規劃體系2.3城市規劃與其他相關規劃、相關部門的關系2.4現代城市規劃理論2.5城市空間組織理論第二章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的基本概念共一百四十七頁2.1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的概念(一)城市規劃的工作對象

城市(chéngshì)規劃是人居環境各層面上的、以城市(chéngshì)層次為主導工作對象的空間規劃。城市規劃研究的本質對象:城市土地使用共一百四十七頁2.1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的概念(一)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的工作對象

國土規劃區域規劃城市規劃鄉村規劃國家空間規劃體系國土規劃是從土地、水、礦產、氣候、海洋、旅游、勞動力等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角度,確定經濟布局,協調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明確資源綜合開發的方向、目標、重點和步驟,提出國土開發、利用、整治的戰略重大措施和基本構想。區域規劃是為實現一定地區范圍的開發和建設目標而進行的總體部署。廣義的區域規劃指對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和建設進行總體部署(包括區際和區內);包括區際規劃和區內規劃,前者主要解決區域之間的發展不平衡或區際分工協作問題,后者系對一定區域內的社會經濟發展和建設布局進行全面規劃。狹義的區域規劃則主要指一定區域內與國土開發整治有關的建設布局總體規劃。城市規劃(UrbanPlanning)研究城市的未來發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綜合安排城市各項工程建設的綜合部署,是一定時期內城市發展的藍圖,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建設和管理的依據,也是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城市運行三個階段管理的龍頭。鄉村規劃是(ruralplanning)鄉村的社會、經濟、科技等長期發展的總體部署,是指導鄉村發展和建設的基本依據。規劃內容主要有:①鄉村自然、經濟資源的分析評價;②鄉村社會、經濟的發展方向、戰略目標及其地區布局;③鄉村經濟各部門發展規模、水平、速度、投資與效益;④定現鄉村規劃的措施與步驟。共一百四十七頁2.1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的概念(一)城市規劃的工作對象城市規劃的工作對象不僅僅是在行政級別意義上的城市,也包括在行政管理設置、在市級以上的地區(dìqū)、區域,也包括夠不上城市行政設置的鎮、鄉和村等人居空間環境,因此,有些國家采用城鄉規劃的名稱。共一百四十七頁2.1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的概念(二)國土規劃(ɡuótǔɡuīhuá)的四類主體功能區428個(截止2014年底)48個(截止2015年底)225個(截止2012年底)746個(截止2011年底)218個(截止2011年底)共一百四十七頁2.1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的概念(三)城市規劃的任務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城市規劃的任務是根據已有的國民經濟計劃和城市既定的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確定(quèdìng)城市的性質和規模,落實國民經濟計劃項目,進行各項建設的綜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城市規劃的本質任務是合理地、有效地和公正地創造(引導、協調、控制)有序的城市生活空間環境。共一百四十七頁2.1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的概念(四)城市規劃的概念《城市規劃基本術語標準》的表述:城市規劃是政府確定城鎮未來發展目標,改善城鎮人居環境,調控非農業經濟、社會、文化、游憩活動高度聚集地域內人口規模、土地使用(shǐyòng)、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和各項開發與建設行為,以及對城鎮發展進行的綜合協調和具體安排;依法確定的城市規劃是維護公共利益、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的公共政策。共一百四十七頁2.1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的概念(四)城市規劃的概念城鄉規劃包括城鎮體系規劃、城市規劃、鎮規劃、鄉規劃和村莊規劃。城市規劃、鎮規劃分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詳細規劃分為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城鄉規劃是政府指導和調控城市與村鎮建設和發展的基本手段;是政府為實現城市與村鎮經濟社會發展、人口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目標,對規劃區內人口規模、土地使用、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和各項建設等重大事項進行統籌協調,并確定各類專門性規劃的統一(tǒngyī)要求;是社會必須遵守的公共政策。共一百四十七頁2.1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的概念城鄉規劃的基本特點《城鄉規劃法》確定的規劃體系,體現一個突出特點:即一級政府、以及規劃、一級事權,下位規劃不得違反上位規劃的原則。規劃作為政府的職能,第一不能超越(chāoyuè)其行政轄區,第二不能超越(chāoyuè)法定的行政事權。城市、鎮、村莊的規劃是對點上建設的管理,國家、省、縣是從面上協調若干點上的建設開發活動。國家、省、縣要制定協調多個次一級行政地域但愿空間發展的城鎮體系規劃,市、鎮、鄉要制定本行政區域的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共一百四十七頁2.1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的概念現代城市規劃的主要特點綜合性(最重要的特點之一)政策性(城市規劃的任何內容都是國家方針政策和社會利益的全面體現(tǐxiàn))民主性(公眾參與)實踐性(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共一百四十七頁2.1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的概念(五)城市規劃與行政權力對城市進行規劃,實施規劃管理,涉及對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的把握,因此城市規劃是一門綜合性、技術性很強的學科。城市規劃在實踐中又表現為對資源的配置,涉及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涉及資源開發利用的價值判斷和對人們(rénmen)行為的規范。無論是對城市發展的有意識,有計劃的主動行為,還是對各項開發活動的被動控制,都必然聯系到權威的存在及權力的應用。城市的建設和管理都是城市政府的一項主要職能,城市規劃無不與行政權力相聯系。共一百四十七頁2.1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的概念(六)城市規劃行政與立法授權城市(chéngshì)規劃作為城市(chéngshì)政府的一項職能,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起因和不同的立法授權方式,但是政府的規劃行政權力來源于立法授權卻是共同的。英國城市規劃行政的立法授權英國城市規劃作為城市政府的職能起源于公共衛生和住房政策。共一百四十七頁2.1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的概念(六)城市規劃行政與立法授權英國城市規劃行政的立法授權城市公共衛生方面政策1909年英國頒布了第一部城市規劃法律《住房和城市規劃法》。正式(zhèngshì)授權住房與環境部對全國城市規劃進行統一管理。共一百四十七頁2.1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的概念(六)城市規劃行政與立法授權中國城市規劃行政的立法授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08年)第十四——十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主管部門在審批、修改、公布、實施城市規劃,以及城鄉規劃法》同時賦予了城市人民政府和縣級人民政府及其城市規劃城市規劃行政執法方面的種種必要權力。各級城市規劃行政主體獲得(huòdé)了相應的授權,從而使城市規劃行政實現了有法可依,使城市規劃走上法制化的軌道。共一百四十七頁2.1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的概念(七)城市規劃的地位作用城市規劃的地位城市是國家或一定區域的政治、經濟、文化(wénhuà)中心,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而城市規劃是引導和控制整個城市建設和發展的基本依據和手段。城市規劃的基本任務是根據一定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和要求,確定城市性質、規模和發展方向,統籌安排各類用地及空間資源,綜合部署各項建設,以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城市規劃是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龍頭”,是引導和管理城市建設的重要依據。共一百四十七頁2.1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的概念(七)城市規劃的地位作用城市規劃的地位

無論從世界各國,還是從中國建國以來各個歷史時期的情況來看,城市規劃均被作為重要的政府職能。從一定意義上說,城市(chéngshì)規劃體現了政府指導和管理城市(chéngshì)建設與發展的政策導向。城市規劃以其高度的綜合性、戰略性、政策性和特有的實施管理手段,在優化城市土地和空間資源配置,合理調整城市布局,整合不同利益主體的關系,從而實現城市經濟、社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發揮著愈益突出的作用。共一百四十七頁

2.1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的概念石家莊河北省博物館前對比(duìbǐ)現代上世紀70年代共一百四十七頁2.1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的概念重慶全景(quánjǐnɡ)新舊對比圖共一百四十七頁2.1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的概念重慶(zhònɡqìnɡ)石橋鋪新舊對比圖共一百四十七頁2.1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的概念(七)城市規劃的地位作用城市規劃的作用通過科學編制和有效實施城市規劃,合理安排城市土地和空間資源(zīyuán)的利用,綜合部署各項建設,從而使城市的各項構成要素相互協調,保證經濟社會的協調和有序發展。(1)城市規劃的綜合和協調作用(2)城市規劃的控制和引導作用共一百四十七頁2.1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的概念(七)城市規劃的地位作用(zuòyòng)(1)城市規劃的綜合和協調作用空間上: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各個領域,涉及各個部門、各行各業。存在著相互間的利益沖突時間上的長期與緩慢性。歷史、傳統與現代沖突;遠期發展與近期建設關系從而,城市規劃具有對于城市時空發展的高度綜合性和協調性,通過協調城市建設和發展,實現城市經濟和社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共一百四十七頁2.1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的概念(七)城市規劃的地位作用(2)城市規劃的控制(kòngzhì)和引導作用通過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政策引導,控制和規范土地利用和開發建設行為。青島紅頂建筑的控制城市建設中古樹的保護必須借助于規劃的行政干預共一百四十七頁2.1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的概念(七)城市規劃的地位作用(zuòyòng)(2)城市規劃的控制和引導作用市場經濟體制下,投資主體和利益主體多元化。城市規劃的帶有強制性的規劃管理手段,能夠有效控制和引導城市建設活動,維護城市全局和公共利益。共一百四十七頁

2.1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的概念(七)城市規劃的地位作用城市規劃(作用)是國民經濟的繼續落實和深化,是國民經濟計劃在空間的落實——計劃經濟時期城市規劃(作用)是一項戰略性、綜合性很強的工作,是國家指導(zhǐdǎo)城市合理發展和建設、管理城市的重要手段——市場經濟初期城市規劃(作用)是城市建設和發展的藍圖,是建設和管理城市的依據,是一項全局性、綜合性、戰略性的工作,涉及設計、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領域——新世紀城市規劃(作用)是政府調控城市空間資源、指導城鄉發展與建設依據——現階段共一百四十七頁2.1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的概念(七)城市規劃的地位(dìwèi)作用城市規劃的意義1)是經濟、社會和環境在城市空間上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如深圳機場的改建)2)是城市政府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共一百四十七頁2.1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的概念(七)城市規劃的地位作用2)是城市政府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如建設用地的控制:國土資源部辦公廳日前下發緊急通知,報國務院批準城市建設用地報批材料。

通知要求,嚴格按規劃計劃確定城市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和范圍。報國務院批準的城市建設用地,應依據國務院批準的城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中心城市建設用地范圍進行選址,用地量要嚴格控制在年度用地計劃指標之內。對于部分城市急需建設的、有重大影響的城市建設項目,又確實無法在現行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內安排的,可以按照耕地和基本農田面積不減少、建設用地總規模不增加的原則(yuánzé),提出局部調整規劃方案,并附具建設項目對規劃實施影響評估報告、各部門和專家對規劃修改的論證意見及聽證會紀要,隨該城市建設用地報批材料一并上報。共一百四十七頁2.1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的概念(七)城市規劃的地位(dìwèi)作用城市規劃的意義3)是城市政府制定城市發展、建設和管理相關政策的基礎建設部、發展改革委、監察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人民銀行、稅務總局、統計局、銀監會聯合制定的《關于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的意見》自2006年6月1日起,凡新審批、新開工的商品住房建設,套型建筑面積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經濟適用住房)面積所占比重,必須達到開發建設總面積的70%以上共一百四十七頁

2.1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的概念(七)城市規劃的地位作用城市規劃的意義4)是城市政府建設(jiànshè)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據共一百四十七頁2.1城市規劃的概念2.2城市規劃體系2.3城市規劃與其他相關規劃、相關部門的關系2.4現代城市規劃理論2.5城市空間組織理論第二章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的基本概念共一百四十七頁2.2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體系英國于1909年就頒布了《住房(zhùfáng)和城市規劃法》并授權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對城市規劃、建設、開發活動進行控制和管理。城市規劃體系包括:城市規劃法規體系城市規劃行政體系城市規劃運作(規劃編制和開發控制)共一百四十七頁

2.2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體系(一)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法規體系憲法相關法主干法從屬法規地方條例規章專項法專項法從屬法規從屬法規相關法共一百四十七頁

2.2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體系(一)城市規劃法規體系主干法:指國家和地方的城市規劃法律法規,是對城市規劃本身的界定、城市規劃的作用范圍以及社會系統與城市規劃系統之間關系的規范。從屬法:對主干法有關條款的進一步深化的具體規定,其內容多為這些條款的實施性細則。專項法:針對城市規劃中涉及的某些特定(tèdìng)議題進行的立法。相關法:與城市規劃過程及作用相關的其他法律法規的總稱。共一百四十七頁2.2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體系(一)城市規劃法規(fǎguī)體系主干法及從屬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主干法《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建設部149號令——從屬法地方層面:《重慶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等從屬法專項法城市規劃專項法是針對規劃中某些特定議題的立法。如《上海市歷史建筑和街區保護條例》相關法城市建成環境的建設和管理包含多個方面和涉及多個行政部門,城市規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等。共一百四十七頁2.2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體系(一)城市規劃法規體系城市規劃具有政府(zhèngfǔ)行政管理的法定職能。分類內容法律城市規劃管理綜合城鄉規劃法編制與審批管理城市規劃編制與審批規劃實施管理土地利用公共設施市政工程特定地區實施監督檢查管理行政監察與檔案城市規劃行業管理規劃編制單位資質規劃師執業資格共一百四十七頁2.2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體系內容法律土地及自然資源土地管理法;環境保護法,水法,森林法,礦產資源法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文物保護法市政建設與管理公路法,廣告法工程建設與建筑業管理建筑法,標準化法房地產業管理房地產管理法防災管理人民防空法,地震法,消防法保密管理軍事設施保護法,保守國家秘密法行政執法法制監督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行政許可法,行政處罰法,國家賠償法我國現行城市規劃相關法律(fǎlǜ)規范文件共一百四十七頁2.2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體系(二)城市規劃行政體系從世界范圍看,國家的政治架構分兩種形制集權制度上級政府對于下級政府的規劃編制和規劃管理擁有較大的干預權(如英國和法國)分權制度地方政府對于規劃編制和規劃管理擁有充分(chōngfèn)的自治權(如美國)共一百四十七頁2.2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體系(二)城市規劃行政體系我國的城市規劃行政體系體現了中央集權和地方自治的結合(jiéhé)。規劃的編制和審批實行分級體制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由國務院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報國務院審批省、自治區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報國務院審批直轄市的城市總體規劃由直轄市人民政府報國務院審批。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國務院確定的城市的總體規劃,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后,報國務院審批。其他城市的總體規劃,由城市人民政府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批。共一百四十七頁2.2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體系(二)城市規劃行政體系在英國,政府的行政管理實行三級體系,分別是中央政府、郡政府和區政府,規劃行政體系具有較多的中央集權(zhōnɡyānɡjíquán)特征。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政府的行政管理實行三級體系,分別是聯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城市規劃行政更多的表現為地方自治的特征。聯邦政府并不具有法定的規劃職能,只能借助財政手段發揮間接的影響。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職能由州的立法授權。共一百四十七頁2.2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體系(三)城市規劃運作(1)城市規劃的編制層次戰略性發展規劃:制定城市的中長期戰略目標,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環境保護和基礎設施等方面的發展準則和空間策略,為實施性規劃提供指導框架。實施性發展規劃:以戰略性發展規劃為依據,作為(zuòwéi)開發控制的法定依據。

在我國,城市總體規劃是戰略性發展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作為開發控制的直接依據,因而是實施性發展規劃。共一百四十七頁2.2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體系(三)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運作(1)城市規劃的編制層次城市規劃總體規劃城鎮體系規劃中心城區規劃城市分區規劃詳細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共一百四十七頁2.2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體系規劃層次的法律(fǎlǜ)地位城鎮體系規劃中心城區規劃城市分區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城市規劃法定圖則法律效力規劃法定規劃共一百四十七頁2.2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體系(三)城市規劃運作(2)開發控制開發控制的管理方式(fāngshì)分為通則式和判例式美國主要是通則式英國等主要是判例式我國的開發控制基本上屬于判例式。任何開發項目都必須申請規劃許可《城鄉規劃法》中的規定規劃審批的依據是控制性詳細規劃判例式:規劃審批的主要依據是控制性詳細規劃,同時還考慮其他相關因素。這種方法有較強靈活性和適應性,但也難免會存在不透明和不確定的問題。通則式:法定規劃是作為開發控制的唯一依據,規劃人員在審理開發申請個案時幾乎不享受自由量裁權。只要開發符合這些規定,就肯定能夠獲得規劃許可。共一百四十七頁第二十三條控制性詳細規劃應當包括下列內容:(《城市規劃編制辦法》)(一)詳細規定所規劃范圍內各類不同使用性質用地的界線,規定各類用地內適建,不適建或者有條件地允許建設的建筑類型;(二)規定各地塊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積率、綠地率等控制指標;規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車泊位、建筑后退紅線距離、建筑間距等要求;(三)提出各地塊的建筑體量、體型、色彩等要求;(四)確定各級支路的紅線位置、控制點座標和標高;(五)根據(gēnjù)規劃容量,確定工程管線的走向、管徑和工程設施的用地界線;(六)制定相應的土地使用與建筑管理規定。第二十四條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文件和圖紙(一)控制性詳細規劃文件包括規劃文本和附件,規劃說明及基礎資料收入附件。規劃文本中應當包括規劃范圍內土地使用及建筑管理規定;(二)控制性詳細規劃圖紙包括:規劃地區現狀圖、控制性詳細規劃圖紙。圖紙比例為1/1000-1/2000。共一百四十七頁2.2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體系(三)城市規劃運作(2)開發控制開發控制的管理方式分為通則(tōngzé)式和判例式美國主要是通則式英國等主要是判例式我國的開發控制基本上屬于判例式。任何開發項目都必須申請規劃許可《城鄉規劃法》中的規定(第40條)規劃審批的依據是控制性詳細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土地利用圖共一百四十七頁2.2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體系地塊編號用地性質用地面積(ha)容積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m)綠地率用地兼容性A-1-1防護綠地G220.02---≥85-A-1-2二類居住用地R20.556.52≤50<100≥25商業金融A-1-3二類居住用地R20.066.52≤50<100≥25商業金融A-1-4防護綠地G220.02---≥85-A-1-5防護綠地G220.005---≥85-A-2-1商住混合用C2+R20.246.21≤72<100≥20-A-2-2商住混合用C2+R20.326.21≤72<100≥20-A-2-3商住混合用C2+R20.046.21≤72<100≥20-A-2-4商住混合用C2+R20.466.21≤72<100≥20-A-2-5商住混合用C2+R21.136.21≤72<100≥20-A-2-6商住混合用C2+R20.026.21≤72<100≥20-A-2-7商住混合用C2+R20.226.21≤72<100≥20-A-3-1小學用地R221.30.76≤20<24≥35-A-3-2小學用地R220.150.76≤20<24≥35-地塊控制(kòngzhì)指標一覽表共一百四十七頁2.1城市規劃的概念2.2城市規劃體系2.3城市規劃與其他相關規劃、相關部門的關系2.4現代城市規劃理論2.5城市空間組織理論第二章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的基本概念共一百四十七頁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相關的幾個概念1、城市規劃城市規劃是政府確定城鎮未來發展目標,改善城鎮人居環境,調控非農業經濟、社會、文化、游憩活動高度聚集地域(dìyù)內人口規模、土地使用、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和各項開發與建設行為,以及對城鎮發展進行的綜合協調和具體安排。共一百四十七頁城市規劃相關的幾個(jǐɡè)概念2、城市性質城市性質是指某一城市在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發展中所處的地位和所起的主要作用。國家有關國土和城市發展的戰略方針、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長遠規劃、區域規劃,以及城市所在(suǒzài)地區的自然條件、歷史情況、現狀特點和建設方針等,是確定城市性質的主要因素。深圳的城市性質定位:創新型綜合經濟特區,華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與香港共同發展的國際大都會。(2007)深圳是我國的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城市。(2010)共一百四十七頁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相關的幾個概念2、城市性質深圳的城市職能國家經濟(jīngjì)特區,自主創新、循環經濟(jīngjì)的示范城市;國家支持香港繁榮穩定的服務基地,深港共建的國際性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現代文化產業基地;國家重要的交通樞紐和邊境口岸;具有濱海特色的國際著名旅游地。

共一百四十七頁城市規劃相關(xiāngguān)的幾個概念3、城市規模在城市規劃中一般都以城市人口數量和城市建成區規模來表示城市的規模。一個(yīɡè)城市用地面積的大小、建筑類型的選擇、住宅建設的規模、公共建設的項目和規模、城市交通的運量和交通方式的選擇、城市道路的標準和等級、市政公用設施的組成和標準、城市的布局結構形式等等,都同城市在規劃期內的人口數量和城市建成區規模有密切關系。共一百四十七頁城市規劃相關的幾個(jǐɡè)概念3、城市規模在國務院公布的中國(zhōnɡɡuó)城市規模排名把大城市分為三類,分別是大都會城市、特大中心城市和準特大中心城市。一、大都會城市:1上海2北京3廣州4武漢5天津6沈陽7成都8重慶;二、特大中心城市:9西安10哈爾濱11南京12長春;三準特大中心城市:13大連14青島15蘇州16濟南17杭州18昆明19深圳20無錫。共一百四十七頁城市規劃相關(xiāngguān)的幾個概念4、城市總體規劃《城市規劃基本術語標準》3.0.10條解釋:“對一定時期內城市性質、發展目標、發展規模、土地利用、空間布局以及各項建設的綜合部署和實施措施。”城市總體規劃的任務是根據城市規劃綱要,綜合研究和確定城市性質、規模、容量和發展形態,統籌安排城鄉各項建設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項基礎設施(jīchǔshèshī),并保證城市每個階段發展目標、發展途徑、發展程序的優化和布局結構的科學性,引導城市合理發展。總體規劃是詳細規劃的依據,詳細規劃是城市建設實施的依據。兩者既不能相互替代,也不能混為一體。總體規劃的期限一般為20年,分近、遠期規劃。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共一百四十七頁城市規劃相關(xiāngguān)的幾個概念5、城市詳細規劃城市詳細規劃的任務是以總體規劃或分區規劃為依據,對一定時期內城市局部地區的土地使用、空間環境和各項建設用地所作的具體安排。詳細規劃又分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前者確定建設地區的土地使用性質和使用強度的控制指標、道路和工程管線控制位置以及(yǐjí)空間環境的規劃要求;后者以城市總體規劃、分區規劃或控制性詳細規劃為依據,對當前開發修建地區制定各項建筑和工程設施的設計和施工的規劃設計。共一百四十七頁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相關的幾個概念6、城市功能分區(fēnqū)按功能要求將城市中各種物質要素,如工廠、倉庫、住宅等進行分區布置,組成一個互相聯系、布局合理的有機整體,為城市的各項活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根據功能分區的原則,確定土地利用和空間布局形式,是城市總體規劃的一種重要方法。共一百四十七頁城市規劃相關(xiāngguān)的幾個概念6、城市功能分區(1)發展概述城市的功能分區,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的內容和特點。中國古代城市的功能分區,早在《考工記》中就有“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記載(jìzǎi)。隋以后歷代都城,大都采取以宮城為中心的功能分區布局形式,如隋大興城、明清北京城等。宋代以前,市場一般集中布置在獨立的地段;王公貴族和平民百姓的居住區明顯地劃分開。共一百四十七頁城市規劃相關(xiāngguān)的幾個概念6、城市功能分區(1)發展概述產業革命后,城市中出現了大工業、鐵路樞紐等新的物質要素,但由于城市建設的無計劃性,往往是工廠、住宅、商場、倉庫等混雜一處,生活、生產都不方便。1933年的《雅典憲章》提出,城市應按居住、工作、游憩進行(jìnxíng)分區和平衡的布置,建立三者聯系起來的交通網,以保證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活動的正常進行(jìnxíng)。這就使城市功能分區的思想更為明確。共一百四十七頁城市規劃相關(xiāngguān)的幾個概念6、城市功能分區(2)分區原則在現代的城市規劃工作中,功能分區通常是在評定、選擇城市用地的基礎上進行的。一般城市有以下主要功能區:居住區、工業區、倉庫區、對外交通區等;有些城市還有行政區、商業區、文教區、休養療養區等。要保證城市各項活動的正常進行,必須把各功能區的位置安排得當,既保持相互聯系(liánxì),又避免相互干擾。一般地說,最主要的是處理好居住區和工業區之間的關系。共一百四十七頁城市規劃相關的幾個(jǐɡè)概念7、城市用地規劃《城市規劃用地類型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50137-2011):“城鄉用地是指市縣域范圍內所有土地,包括建設用地與非建設用地。”

城市建設用地主要可分八大類。城市建設用地是指城市和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鎮內的居住用地、公共管理(guǎnlǐ)與服務用地、商業服務設施用地、工業用地、物流倉儲用地、交通設施用地、公共設施用地、綠地。共一百四十七頁共一百四十七頁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相關的幾個概念8、城市工業區規劃工業(gōngyè)是城市發展的主要因素,發展工業(gōngyè)是推動城市化進程的必要手段之一。合理安排工業(gōngyè)區與其他功能區的位置,處理好工業(gōngyè)與居住、交通運輸等各項用地之間的關系,是城市總體規劃的重要任務。工業區從規劃的角度來說,也像一個綜合體,它由很多不同性質、不同功能的建筑和設施所組成。包括:生產廠房、倉庫、動力及市政設施、維修與輔助企業、綜合利用和加工工業、運輸設施、廠區公共服務設施、科學實驗中心和衛生防護帶等。共一百四十七頁城市規劃相關(xiāngguān)的幾個概念9、城市交通規劃城市交通系統是一個由人、貨、車、路和環境組成的相當復雜的動態系統。因此解決城市交通問題必須采取綜合的對策,即通過制定城市交通發展戰略與綜合交通規劃來實現城市交通的可持續發展。

城市綜合交通系統涵蓋了存在于城市中的各種(ɡèzhǒnɡ)交通方式,涉及道路、軌道、車輛、人流、貨流等多個方面及與交通有關的各項設施。按照服務的范圍,城市交通系統又分為市內交通系統和對外交通系統。因此城市綜合交通規劃設計是一項具有高度復雜性、廣泛性和綜合性的工作。它包括:共一百四十七頁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相關的幾個概念9、城市交通規劃道路網系統規劃快速路系統規劃軌道系統規劃城市地面公共交通(ɡōnɡɡònɡjiāotōnɡ)規劃慢速交通系統規劃停放車規劃城市貨運交通規劃對外交通規劃共一百四十七頁城市規劃相關的幾個(jǐɡè)概念10、區域規劃區域規劃是根據國家或地區的國民經濟與社會長期計劃及設想,對一定地區范圍內,在綜合分析評價各種(ɡèzhǒnɡ)自然、技術經濟因素和條件的基礎上,作出該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建設的綜合安排,主要包括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和區域發展方向,合理配置工業和城鎮居民點,安排區域性交通、能源、水利、園林、休療養、旅游、環境保護等各項區域服務型工程設施。區域規劃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深化,空間布局、物質基礎的落實,是形成區域的有機整體,有利于為生活、生產提供良好環境,區域的可持續發展比國土規劃的目標更具體。共一百四十七頁城市規劃相關的幾個(jǐɡè)概念11、城鎮體系規劃城鎮體系規劃為政府引導區域城鎮發展提供宏觀調控的依據(yījù)和手段,謀求整體性、層次性、關聯性、動態性和開發性的協調發展。確立區域城鎮發展的戰略和政策,防止以鄰為壑,合理分配區域資源,建設良好的區域化的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通過合理、妥善的組織,實現城市基礎設施及較大型公建的共享,降低區域開發成本,防止城鎮間各自為政,重復建設和互相脫節;建立合理的產業結構,防止不正當競爭。共一百四十七頁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相關的幾個概念11、城鎮(chéngzhèn)體系規劃

城鎮體系規劃重要內容為“一化二系三結構”。一化:預測各階段區域城市化水平;二系:規劃交通、通信、供水、供電以及社會公共服務設施系統,區域生態環境系統;三結構:研究各城鎮的人口和城鎮規模(規模等級結構),各城鎮在體系中的職能分工(職能結構),各城鎮的空間布局(空間發展軸、增長極、生長點結構)?!冻鞘幸巹澐ā分幸幎ǎ骸叭珖透魇?、自治區、直轄市都要分別編制城鎮體系規劃,用以指導城市規劃的編制”。共一百四十七頁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相關的幾個概念12、國土規劃“國土規劃”一詞泛指(fànzhǐ)有關國家土地的規劃行為,是對國土資源的開發、利用、治理和保護進行全面規劃。內容包括土地、水、礦產、生物等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的布局和地區組合與發展,環境保護以及影響地區經濟發展的關鍵問題的解決等。國土規劃是城市規劃的依據。此項工作在我國由跨區域的上級部門出面組織。共一百四十七頁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相關的幾個概念13、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任務是:劃定主要農田保護區、土地管理區、土地復墾區和土地開發區等。可具體到農業用地區、種植園用地區、林業用地區、牧業用地區、城鎮建設用地區、村鎮建設用地區、獨立工礦用地區、自然與人文景觀保護區及其他用途區等九類用地劃界。并將各類用地控制指標逐級分解落實到土地空間。土地用地分區(fēnqū)和控制指標的確定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基本內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國土規劃的專項控制和有機組成部分。共一百四十七頁城市規劃相關的幾個(jǐɡè)概念14、江河(jiānɡhé)流域規劃江河流域規劃是江河整個流域的綜合規劃,內容包括河流的整治、水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航運、水產養殖、旅游、環境保護和流域內城鎮分布等。共一百四十七頁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相關的幾個概念15、城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一般包括(bāokuò)城市的基本狀況、地位、優勢、潛力和制約因素的分析,確立城市發展的戰略目標,制定城市發展的規劃以及實現規劃目標的主要決策和措施。共一百四十七頁城市規劃相關的幾個(jǐɡè)概念16、城市結構規劃《中國大百科全書建筑·園林·城市規劃》卷將結構規劃一詞注釋為:“為一個主要城市及其附近地區或一個需要開發的地區的社會、經濟和物質環境的發展制訂(zhìdìng)的城市規劃方面的政策性文件?!贝艘巹潈热萆婕叭丝诤透黜検聵I的分布、土地利用方式、社會經濟活動以及相應的生活設施建設等;還包括對規劃范圍的調查分析意見,制訂各項政策依據,以及社會團體和公眾反映的意見。共一百四十七頁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相關的幾個概念16、城市結構規劃結構規劃的主要作用是:體現國家和區域的發展政策;提出本地區的發展目標、政策和綱要;作為編制局部規劃的指導大綱;確定重點開發范圍;作為開發管理的依據;作為各級政府機構協調其決策的基礎;便于向中央政府或當地政府和公眾闡明規劃控制范圍內的主要問題。結構規劃的實踐證明,城市規劃的目的,不僅在于安排好城市的物質環境,而且更重要(zhòngyào)的是在于實現一定的社會、經濟效益的目標。共一百四十七頁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相關的幾個概念17、城市遠景規劃遠景規劃是城市擴展到穩定階段的城市發展結構安排。它要求展望更遠的時間空間(50~60年)、審視更廣的地域空間(城市化引起人口再分布的影響范圍和經濟社會)、透視更深的內部空間(資源、環境與城市的動力(dònglì)機制、產業結構等),從經濟、社會、環境等方面思考城市化的全過程,預測城市增長到穩定態的進程,從而進行戰略性的空間、環境結構布局,以指導城市總體規劃。共一百四十七頁城市規劃相關的幾個(jǐɡè)概念18、小城鎮規劃小城鎮在中國已成為一個通用的名詞,而且正在逐步被國際上接受。但其性質的界定尚有爭議。費孝通先生從社會學的角度下的結論是:小城鎮指的是“一種正在從鄉村性的社區變成多種產業并存的向著現代化城市轉變中的過渡性社區”。小城鎮作為城鄉過渡性社區所依附的居民點也同時具有城市和村莊的特點,值得注意的是,它們正在逐步失去其鄉村的特點,而向城市過渡。從實體形態的角度看,我國的小城鎮可泛指較小的城市、建制鎮(縣人民政府駐地鎮或簡稱縣城關鎮和實行(shíxíng)鎮管村體制的建制鎮)以及集鎮,但仍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共一百四十七頁城市規劃相關(xiāngguān)的幾個概念18、小城鎮規劃小城鎮規劃的核心是環境(huánjìng)建設規劃。環境(huánjìng)建設規劃的同義或近義詞是地域空間規劃(SpatialPlanning)、物質形體規劃(PhysicalPlanning)、城鄉規劃(Town&CountryPlanning)、城市與區域規劃(Urban&RegionalPlanning)。盡管在不同地點和不同發展階段上述各詞的意思不完全相同,但其共同點都是為人們的各種活動提供合適的空間“場所”或“地方”。共一百四十七頁2.3城市規劃(guīhuà)與其他相關規劃(guīhuà)、相關部門的關系(一)城市規劃與區域規劃的關系區域規劃是為實現一定地區范圍的開發和建設目標而進行的總體部署。廣義(guǎngyì)的區域規劃指對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和建設進行總體部署(包括區際和區內);包括區際規劃和區內規劃,前者主要解決區域之間的發展不平衡或區際分工協作問題,后者系對一定區域內的社會經濟發展和建設布局進行全面規劃。狹義的區域規劃則主要指一定區域內與國土開發整治有關的建設布局總體規劃。共一百四十七頁

區域規劃的主要任務是:因地制宜地發展區域經濟,有效地利用資源,合理配置生產力和城鎮居民點,使各項建設在地域分布上綜合協調,提高社會經濟效益,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shēnɡtàihuánjìnɡ),順利地進行地區開發和建設。工作具有3個基本特性,即戰略性、地域性和綜合性。共一百四十七頁

2.3城市規劃與其他相關規劃、相關部門(bùmén)的關系(一)城市規劃與區域規劃的關系城市不是孤立存在的,城市的發展受制于外部區域條件(tiáojiàn)的影響,我國目前已基本形成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城市規劃工作要正確處理與其他相關空間規劃的關系。共一百四十七頁

國土規劃區域規劃城市規劃空間規劃層次(céngcì)一空間規劃層次(céngcì)二城鎮體系規劃城市規劃鎮規劃鄉規劃村莊規劃總體規劃詳細規劃2.3城市規劃與其他相關規劃、相關部門的關系共一百四十七頁

2.3城市規劃與其他相關規劃、相關部門(bùmén)的關系(一)城市規劃與區域規劃的關系區域規劃和城市規劃的關系十分(shífēn)密切,都是在明確長遠發展方向和目標的基礎上,對特定地域的各項建設進行綜合部署在地域范圍大小和規劃內容的重點與深度不同區域規劃更強調區域協調、協同共一百四十七頁

2.3城市規劃與其他相關規劃、相關部門(bùmén)的關系(一)城市規劃與區域規劃的關系區域規劃是城市規劃的重要依據,城市與區域是“點”與“面’的關系,一個城市總是與和它對應的一定區域范圍相聯系;反之(fǎnzhī),一定的地區范圍內必然有其相應的地域中心。從普遍的意義上說,區域的經濟發展決定著城市的發展,城市的發展也會促進地區的發展。區域規劃與城市規劃要相互配合,協同進行。共一百四十七頁

2.3城市規劃與其他(qítā)相關規劃、相關部門的關系(二)城市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關系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與城市規劃關系密切:生產力布局、人口、城鄉建設以及環境保護等發展計劃發展計劃重點:該地區及城市發展的方略和全局布局,生產力布局和居民生活安排只是輪廓性的城市規劃重點:考慮(kǎolǜ)具體內容落實到城市的土地資源配置和空間布局中共一百四十七頁

2.3城市規劃與其他(qítā)相關規劃、相關部門的關系(三)城市(chéngshì)總體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關系共同點:合理使用土地資源,促進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主要是從宏觀層面保護土地資源,特別是耕地城市總體規劃側重于城市規劃區內土地和空間資源的利用共一百四十七頁

農民(nóngmín)在田地旁掛起了保護耕地“警鐘”共一百四十七頁

共一百四十七頁

共一百四十七頁

2.3城市規劃(guīhuà)與其他相關規劃(guīhuà)、相關部門的關系(四)城市規劃與城市環境保護規劃的關系(guānxì)城市環境保護規劃包括:大氣環境綜合整治規劃、水環境綜合整治規劃、固體廢棄物綜合整治規劃以及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屬于城市規劃中的專項規劃城市生態規劃屬于運用生態學原理對城市進行更綜合的規劃共一百四十七頁89共一百四十七頁90共一百四十七頁91共一百四十七頁92共一百四十七頁

2.3城市規劃與其他(qítā)相關規劃、相關部門的關系(五)城市規劃行政部門與其他相關部門

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與其他行政主管部門是平行的職能機構。各個機構依據法律授權或城市人民政府的指定,各有其主管的事務范疇,互不覆蓋。各部門應當各司其職,互不越權(yuèquán)。城市規劃具有綜合性,規劃管理與計劃、土地、交通、環保、農業、林業、水利、公安消防等部門密切相關主動協調與溝通共一百四十七頁

城市規劃體系(tǐxì)

習題(1)現代城市規劃體系的核心(héxīn)是()A.行政體系B.工作體系C.法律法規體系D.管理體系(2)現代城市規劃的基本構成是()

A城市規劃法律法規體系B城市規劃行政體系C城市規劃工作體系D城市規劃經濟體系E城市規劃社會體系

共一百四十七頁

城市規劃體系(tǐxì)

習題(3)城市規劃的法規體系(橫向)的基本構成是()

A.國家法律、行政(xíngzhèng)法規、地方法規、行政(xíngzhèng)規章、規范性文件、規范

B.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法規、行政規章、規范性文件

C.主干法及其從屬法和專項法

D.主干法及其從屬法、專項法和相關法共一百四十七頁

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體系習題(4)城市規劃行政體系和城市規劃運行(yùnxíng)體系都是對()A.城市規劃法律法規體系的限制B.城市規劃法律法規體系的運用C.城市規劃法律法規體系的概括D.城市規劃法律法規體系的執行共一百四十七頁

城市規劃體系(tǐxì)

習題(5)《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是我國城市規劃法規體系的()。

A.從屬法B.相關法C.專項法D.技術法(6)城市規劃的實施體系的目的就是將經法定程序批準的法定規劃付諸實施,下列不屬于(shǔyú)其基本內容的是()

A.城市規劃實施的組織B.城市規劃實施的監督檢查

C.城市建設項目的規劃管理D.城市規劃法律法規建立

共一百四十七頁

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體系習題(7)下列選項中對應關系不正確的是()

A.《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主干法和基本法;

B.城鄉規劃行政法規——國務院制定的實施(shíshī)國家《城鄉規劃法》或配套的具有針對性和專題性的規章;

C.《城市規劃編制辦法》——行政規章

D.《村鎮規劃編制辦法》——規范性文件

(1)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是整個國家的法律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城鄉規劃法規體系的主干法和基本法;

(2)法規:城鄉規劃行政法規是指由國務院制定的實施國家《城鄉規劃法》或配套的具有針對性和專題性的規章;

(3)規章:由國務院部門和省、直轄市、自治區以及有立法權的人民政府制定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稱為行政規章。如《城市規劃編制辦法》、《村鎮規劃編制辦法》等;

(4)規范性文件:由各級政府及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的其他具有約束力的文件統稱為規范性文件。

(5)標準規范:標準規范是對一些基本概念和重復性的事物進行統一規定,由行業主管部門批準,以特定的形式發布,作為城鄉規劃共同遵守的準則和依據。

共一百四十七頁

城市規劃體系(tǐxì)

習題(8)以下哪些內容不屬于我國城鄉規劃編制體系的構成()。

A.城鎮體系規劃(guīhuà)

B.城市規劃

C.鄉規劃和村莊規劃

D.概念性規劃

E.過渡期規劃

共一百四十七頁

城市規劃體系(tǐxì)

習題(9)下列說法不準確的是(

)。

A.城市規劃制定和城市規劃實施構成了城市規劃的過程

B.城市規劃編制的成果是城市規劃實施的依據

C.城市規劃編制的成果之間必須互相(hùxiāng)銜接,下層次規劃依據上層次規劃

D.城市規劃實施包括規劃實施的組織、建設項目的規劃管理和規劃實施的監督檢查

共一百四十七頁

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體系習題(10)

下列哪項不是城市(鄉)規劃的基本特征?()

A.綜合性B.戰略性C.政策性D.實踐性(11)下面哪幾項屬于城鄉規劃的內容?()

A.區域規劃B.城鎮體系(tǐxì)規劃

C.城市規劃D.鎮規劃

E.村莊規劃

共一百四十七頁

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體系習題(12)以下對城鄉規劃行政體系敘述不正確的是?()

A.城鄉規劃行政縱向體系是指由不同層級的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組成

B.上級(shàngjí)城鄉規劃行政部門對下級城鄉規劃行政部門進行業務指導和監督

C.城鄉規劃行政的橫向體系是指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與本級政府的其他部門一起組成

D.上級的城市規劃主管部門對下級的行政轄區的城鄉規劃工作依法管理

共一百四十七頁

2.1城市規劃的概念2.2城市規劃體系2.3城市規劃與其他相關規劃、相關部門的關系2.4現代城市規劃理論2.5城市空間組織理論第二章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的基本概念共一百四十七頁

2.4現代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理論(一)古代的城市規劃春秋戰國(chūnqiūzhànɡuó)時代《管子·度地篇》中就記載關于居民點的選址:“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溝防省”春秋戰國時代《周禮·考工記》:“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隋唐長安城的規劃建設共一百四十七頁

2.4現代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理論(一)古代(gǔdài)的城市規劃古希臘時期,城市建設中有希波丹姆模式,提出了方格形的道路系統和廣場設在城市中心等建設原則古羅馬的建筑師維特魯威的《建筑十書》,是世界上保留至今唯一最完備的西方古典建筑典籍哥特式建筑風格,巴洛克建筑風格,洛可可建筑風格。16~17世紀,巴黎建造了凡爾賽宮,軸線對稱與放射狀的平面布局共一百四十七頁

哥特式建筑風格尖塔高聳(ɡāosǒnɡ)、尖形拱門、大窗戶及繪有圣經故事的花窗玻璃。共一百四十七頁

巴洛克建筑風格外形自由,追求動態,喜好富麗的裝飾和雕刻、強烈的色彩,常用(chánɡyònɡ)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空間。圣卡羅教堂(jiàotáng)圣彼得大廣場共一百四十七頁

洛可可建筑風格是在巴洛克式建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表現在室內裝飾上。纖弱(xiānruò)嬌媚、華麗精巧、甜膩溫柔、紛繁瑣細。共一百四十七頁

2.4現代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理論對稱(duìchèn)+放射狀布局共一百四十七頁

2.4現代(xiàndài)城市規劃理論(二)近現代城市規劃城市規劃學科及現代城市規劃理論,都是以問題為導向而發展形成的。如“城市病”的根治問題而引發相關的早期(zǎoqī)產生:托馬斯·莫爾的空想社會主義的“烏托邦”,安得累雅的“基督徒之城”,康帕內拉的“太陽城”共一百四十七頁

2.4現代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理論(二)近現代城市規劃如:ThomasMore的《烏托邦》(Utopia,1516)中,有50個城,城與城之間最遠一天到達。城市不大,以免與鄉村脫離。每戶有一半人在鄉村工作,住滿2年輪換。街道寬200英尺,通風良好。住戶門不上鎖(shànɡsuǒ),廢棄財產私有,每戶按需要領取,設公共食堂、公共醫院??蹬羶壤奶柍侵幸彩秦敭a公有制。居民的職業有畜牧、農、航海、士兵。城市由7個同心圓組成。共一百四十七頁

2.4現代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理論(二)近現代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1898年霍華德提出了“田園城市”若干個田園城市(3萬人)圍繞中心城市(5.8萬人)呈圈狀布局,城市之間是農業用地。田園城市布局-圓形,中央為公園,六條主干道從中心向外輻射,核心部位為公共建設,環形林陰大道,城市外圍地區建設工廠、倉庫。第一座田園城市萊徹沃斯,由恩溫、帕克設計完成。共一百四十七頁

2.4現代(xiàndài)城市規劃理論(二)近現代城市規劃產生大量的交通,卻解決不了疏散大城市人口的問題,加劇了大城市交通擁擠的程度。衛星城鎮規劃的理論和實踐20世紀初,各國開始推進衛星城規劃1912~1920年間,巴黎制定了郊區的居住建筑規劃,配置住宅及基本生活福利設施:“臥城”1918年芬蘭(fēnlán)建筑師沙里寧按照有機疏散的原則制定的大赫爾辛基方案,主張在中心城外圍建立一些半獨立的城鎮:半獨立的衛星城二戰后的“大倫敦規劃”,是真正意義上的衛星城瑞典首都的衛星城魏林比是半獨立的共一百四十七頁

2.4現代(xiàndài)城市規劃理論(三)現代城市規劃思想的演變和主要成果1.《雅典憲章》(1933年)在20世紀上半葉,現代城市規劃基本上是在建筑學的領域內得到發展的,甚至可以說,現代城市規劃的發展是追隨著現代建筑運動而展開的。在現代城市規劃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雅典憲章》也是由現代建筑運動的主要建筑師所制訂(zhìdìng)的,反映的是現代建筑運動對現代城市規劃發展的基本認識和思想觀點。共一百四十七頁

2.4現代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理論(三)現代城市規劃思想的演變和主要成果1.《雅典憲章》(1933年)《雅典憲章》在思想上認識到城市中廣大人民的利益是城市規劃的基礎,因此它強調“對于(duìyú)從事于城市規劃的工作者,人的需要和以人為出發點的價值衡量是一切建設工作成功的關鍵”,在憲章的內容上正是從分析城市活動入手提出了功能分區的思想和具體做法,并要求以人的尺度和需要來估量功能分區的劃分和布置,為現代城市的發展指明了以人為本的方向,建立了現代城市規劃的基本內涵。共一百四十七頁

2.4現代(xiàndài)城市規劃理論(三)現代城市規劃思想的演變和主要成果1.《雅典憲章》(1933年)《雅典憲章》最為突出的內容就是提出了城市的功能分區。它認為,城市活動可以劃分為居住、工作、游憩(yóuqì)和交通四大活動,并提出這是城市規劃研究和分析的“最基本分類”,并對它們在城市規劃中的價值作了進一步的闡述:“城市主義的四個主要功能要求各自都有最適宜發展的條件,以便給生活、工作和文化分類和秩序化。共一百四十七頁

2.4現代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理論(三)現代城市規劃思想的演變(yǎnbiàn)和主要成果1.《雅典憲章》(1933年)《雅典憲章》所提出的功能分區是一種革命。它依據城市活動對城市土地使用進行劃分,對傳統的城市規劃思想和方法進行了重大的改革,突破了之前的城市規劃追求圖面效果和空間氣氛的局限,引導了城市規劃向科學的方向發展。共一百四十七頁

2.4現代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理論(三)現代城市規劃思想的演變和主要成果2.《馬丘比丘憲章》(1977年)1970年代后期,國際建協鑒于當時世界城市化趨勢和城市規劃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于1977年在秘魯首都利馬召開了國際性的學術會議。與會的建筑師、規劃師和有關官員以《雅典憲章》為出發點,總結了近半個世紀以來尤其(yóuqí)是二次大戰后的城市發展和城市規劃思想、理論和方法以及演變,評估了城市規劃實踐的實際效用和產生的問題,批評了雅典憲章對城市進行功能分區而犧牲了城市結構的有機性,展望了城市規劃進一步發展的方向,在古文化遺址馬丘比丘山上簽署了《馬丘比丘憲章》。共一百四十七頁

2.4現代(xiàndài)城市規劃理論(三)現代城市規劃思想的演變和主要成果2.《馬丘比丘憲章》(1977年)《馬丘比丘憲章》強調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對于城市和城市規劃的重要性,并將理解和貫徹這一關系視為城市規劃的基本任務?!芭c《雅典憲章》相反,我們深信人的相互作用與交往(jiāowǎng)是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據。城市規劃……必須反映這一現實”。共一百四十七頁

2.4現代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理論(三)現代城市規劃思想的演變和主要成果2.《馬丘比丘憲章》(1977年)《馬丘比丘憲章》在對40多年的城市規劃理論探索和實踐進行總結的基礎上,提出《雅典憲章》所崇尚的功能分區“沒有考慮城市居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結果是城市患了貧血癥,在那些城市里建筑物成了孤立的單元,否認了人類的活動要求流動的、連續的空間這一事實”。他們認為,城市的形態(xíngtài)必須從生活本身的結構中發展起來,城市和建筑空間是人們行為方式的體現。共一百四十七頁

2.4現代(xiàndài)城市規劃理論(三)現代城市規劃思想的演變和主要成果2.《馬丘比丘憲章》(1977年)《馬丘比丘憲章》認為城市是一個動態系統,要求“城市規劃師和政策制定人必須把城市看作為連續發展與變化的過程中的一個結構體系”?!恶R丘比丘憲章》同時認為城市發展存在著明顯的不確定性,“它的最后形式是很難事先看到或確定下來的”。城市規劃就是一個不斷模擬、實踐、反饋、重新(chóngxīn)模擬這樣周而復始的循環過程,只有通過這樣不問斷的連續過程才能更有效地與城市系統相協調。共一百四十七頁

2.4現代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理論(三)現代城市規劃思想的演變和主要成果2.《馬丘比丘憲章》(1977年)

《馬丘比丘憲章》不僅承認了公眾參與對城市規劃的極端重要性,而且(érqiě)更進一步地推進其發展?!恶R丘比丘憲章》還強調了對自然資源和環境的保護,文物和歷史遺產的保存和保護,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思想和建議。共一百四十七頁

2.4現代(xiàndài)城市規劃理論(三)現代城市規劃思想的演變和主要成果3.《華沙宣言》(1981年)1981年國際建筑師協會第十四屆世界會議通過的《華沙宣言》確立了?!敖ㄖ恕h境(huánjìng)”作為一個整體的概念,并以此來使人們關注人、建筑和環境(huánjìng)之間的密切的相互關系,把建設和發展與社會整體統一起來進行考慮。共一百四十七頁

2.4現代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理論(三)現代城市規劃思想的演變和主要成果3.《華沙宣言》(1981年)《華沙宣言》強調一切的發展和建設都應當考慮人的發展,“經濟計劃、城市規劃、城市設計和建筑設計的共同目標,應當是探索并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而這種需求是包括了生理的、智能的、精神的、社會的和經濟的各種需求,這些需求既是同等重要的,又是必須(bìxū)同時得到滿足的。從這樣的前提條件出發,無論對于怎樣范圍和性質的規劃和設計,“改進所有人的生活質量應當是每個聚居地建設綱要的目標”。共一百四十七頁

2.4現代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理論(三)現代城市規劃思想的演變和主要成果4.《環境與發展宣言》和《21世紀議程》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的《環境與發展宣言》(以下簡稱《宣言》)和《2l世紀議程》(以下簡稱《議程》)確立了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概念,并將其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戰略。關于可持續發展的概念,現在得到國際社會較為普遍接受和認可的定義是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子孫后代(zǐsūnhòudài)滿足其需求能力的發展”。共一百四十七頁

2.4現代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理論(三)現代城市規劃思想的演變和主要(zhǔyào)成果4.《環境與發展宣言》和《21世紀議程》《議程》在關于“促進穩定的人類居住區的發展”的章節中,提出了八個方面的內容:①為所有人提供足夠的住房;②改善人類住區的管理,其中尤其強調了城市管理,并要求通過種種手段采取有創新的城市規劃解決環境和社會問題;③促進可持續土地使用的規劃和管理;共一百四十七頁

2.4現代(xiàndài)城市規劃理論(三)現代城市規劃思想的演變和主要成果4.《環境與發展宣言》和《21世紀議程》④促進供水、排水和固體廢物管理等環境基礎設施的統一建設。⑤在人類居住中推廣可循環的能源(néngyuán)和運輸系統;⑥加強多災地區的人類居住規劃和管理;⑦促進可持久的建筑工業活動的依據;⑧鼓勵開發人力資源和增強人類居住區開發的能力。共一百四十七頁

2.4現代(xiàndài)城市規劃理論(三)現代城市規劃思想的演變和主要成果4.《環境與發展宣言》和《21世紀議程》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在各個國家和城市得到普遍認同,并作為政府的主導性綱領而達到(dádào)貫徹,城市規劃領域中相關的研究和實踐也在不斷地推進。從城市產業結構的調整到城市生態環境的保護,從城市土地使用的合理化到社區空間和環境的組織,從城市公共領域的架構到社會公正,從交通、能源政策的改進到基礎設施的完善等等方面,都在可持續發展的框架下進行了重新的整合。有些國家和城市還制定了相應的行動綱領和指導手冊,從而將20世紀的城市規劃進行了完整的總結,并為2l世紀城市規劃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共一百四十七頁

2.1城市規劃的概念2.2城市規劃體系2.3城市規劃與其他相關規劃、相關部門的關系2.4現代城市規劃理論2.5城市空間組織理論第二章城市規劃(chénɡshìɡuīhuà)的基本概念共一百四十七頁

2.5城市(chéngshì)空間組織理論現代城市發展(fāzhǎn)理論1、區位理論:農業區位理論、工業區位理論2、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結構理論:同心圓理論、扇形理論、多核心理論3、地租和競租理論4、鄰里單位與居住小區5、行為——空間理論(林奇的城市意象五要素:路徑、邊緣、地區、節點、地標)共一百四十七頁

2.5城市(chéngshì)空間組織理論(一)區位理論區位,是指為某種活動所占據的場所(chǎnɡsuǒ)在城市中所處的空間位置。城市是人與各種活動的聚集地,各種活動大多有聚集的現象,占據城市中固定的空間位置,形成空間分布。這些區位(活動場所)加上連接各類活動的交通路線和設施,便形成了城市的空間結構。各種區位理論的目的就是為各項城市活動尋找到最佳區位,即能夠獲得最大利益的區位。其主要代表人物和理論有:J·H·杜能(J.H.Thunen)的農業區位理論;韋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