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療學頸椎病_第1頁
推拿治療學頸椎病_第2頁
推拿治療學頸椎病_第3頁
推拿治療學頸椎病_第4頁
推拿治療學頸椎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概念(Conception)頸椎病(Cervicalvertebradisease)又稱頸椎綜合征

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頸椎骨質增生及頸椎急/慢性損傷等原因引起脊柱內外力平衡失調,刺激或壓迫頸神經根、椎動脈、脊髓或交感神經而引起的一組綜合征。

屬于中醫“項痹病”、“眩暈病”范疇當前1頁,共71頁,星期二。第一頁,共七十一頁。解剖生理(Anatomy&Physiology)解剖概要1.脊柱頸段有7個頸椎,6個椎間盤,8對頸神經。第2-6頸椎的橫突有橫突孔。2.頸椎之間的連接特點。3.頸脊柱是脊柱中活動范圍最大的一個節段。4.與頸脊柱有關的神經結構較復雜,病變后臨床表現也多樣化。當前2頁,共71頁,星期二。第二頁,共七十一頁。解剖生理(Anatomy&Physiology)1、

頸椎

頸椎骨有七塊,典型的椎骨由前方的椎體和后部的椎弓構成,椎體和椎弓圍成一孔,稱為椎孔。椎孔相連成一管,稱為椎管,容納脊髓和神經根及其被膜。

當前3頁,共71頁,星期二。第三頁,共七十一頁。當前4頁,共71頁,星期二。第四頁,共七十一頁。當前5頁,共71頁,星期二。第五頁,共七十一頁。2、

頸椎的連結(1)寰枕關節(2)寰樞關節(3)鉤椎關節——為頸椎特有。(4)關節突關節(5)椎管(6)橫突孔解剖生理(Anatomy&Physiology)當前6頁,共71頁,星期二。第六頁,共七十一頁。上頸椎頸枕關節無間盤寰椎(C1)與顱骨(C0)和樞椎(C2)形成關節寰樞關節無間盤樞椎(C2)與C1和C3形成關節當前7頁,共71頁,星期二。第七頁,共七十一頁。骨環無椎體大椎孔結節無棘突橫突孔前結節齒狀突關節面側塊椎板后結節上關節面上面觀寰椎C1當前8頁,共71頁,星期二。第八頁,共七十一頁。橫突孔后結節下關節面前結節下面觀寰椎C1當前9頁,共71頁,星期二。第九頁,共七十一頁。前面觀后面觀齒狀突椎體橫突下關節面上關節面側塊棘突樞椎C2當前10頁,共71頁,星期二。第十頁,共七十一頁。齒狀突寰椎的旋轉中心橫突橫突孔椎動脈神經根溝側塊,較大關節面棘突(分叉)樞椎C2當前11頁,共71頁,星期二。第十一頁,共七十一頁。C3toC7一般前凸20°to40°每個患者單獨評估所以節段都有間盤下頸椎當前12頁,共71頁,星期二。第十二頁,共七十一頁。橫突椎體脊神經溝側塊椎板椎弓根上關節面椎孔分叉的棘突橫突孔橫斷位下頸椎當前13頁,共71頁,星期二。第十三頁,共七十一頁。關節(過渡)C5-6-7高運動性損傷風險增加脊神經溝鉤椎關節前位下頸椎當前14頁,共71頁,星期二。第十四頁,共七十一頁。大而長的棘突解剖標志棘突橫斷位椎骨突起當前15頁,共71頁,星期二。第十五頁,共七十一頁。寰枕關節:C0-C1屈/伸無椎間盤

枕骨髁枕骨大孔與C1上關節面形成關節寰枕關節(枕頸關節)當前16頁,共71頁,星期二。第十六頁,共七十一頁。齒狀突旋轉中心所有方向運動無間盤C1C2齒狀突椎骨關節突寰樞關節當前17頁,共71頁,星期二。第十七頁,共七十一頁。鉤狀突形成又叫Luschka關節為頸椎所特有不是真正的關節

無關節囊有時醫生作為關節提到鉤椎關節鉤椎關節當前18頁,共71頁,星期二。第十八頁,共七十一頁。頸枕韌帶前頸枕韌帶后頸枕韌帶側頸枕韌帶上頸椎韌帶當前19頁,共71頁,星期二。第十九頁,共七十一頁。寰樞椎韌帶寰樞椎前韌帶寰樞錐側韌帶關節囊寰樞椎后韌帶后面前面上頸椎韌帶當前20頁,共71頁,星期二。第二十頁,共七十一頁。寰枕韌帶翼狀韌帶(2)尖韌帶椎體后側像寰枕韌帶后面上頸椎韌帶當前21頁,共71頁,星期二。第二十一頁,共七十一頁。下縱束上縱束Transverseligament后位上頸椎韌帶十字韌帶當前22頁,共71頁,星期二。第二十二頁,共七十一頁。厚,縱向長纖維從C2的骶骨在每個椎體上比在間盤上寬緊密附著在每個椎體的終板上下前縱韌帶下頸椎韌帶前縱韌帶當前23頁,共71頁,星期二。第二十三頁,共七十一頁。連接鄰近棘突纖維從一個棘突的基底到下面棘突的頂端形成頸椎的項韌帶棘間韌帶項韌帶下頸椎韌帶棘間韌帶當前24頁,共71頁,星期二。第二十四頁,共七十一頁。堅強地連在棘突尖從C7到骶骨C7以上項韌帶一部分棘上韌帶項韌帶下頸椎韌帶棘上韌帶當前25頁,共71頁,星期二。第二十五頁,共七十一頁。“黃韌帶”彈性纖維垂直C2到骶骨連接椎板前面和下位椎板上緣和后面進行性加厚黃韌帶下頸椎韌帶黃韌帶當前26頁,共71頁,星期二。第二十六頁,共七十一頁。3、血管

椎動脈是由鎖骨下動脈左右各發出一支,從第6頸椎橫突孔進入后沿各橫突孔上行,至環椎側塊有一個迂曲,然后進入大腦匯合成基底動脈,主要支配大腦后1/3與小腦。解剖生理(Anatomy&Physiology)當前27頁,共71頁,星期二。第二十七頁,共七十一頁。急性期在神經肌肉運動控制障礙、深部肌肉功能降低的前提下,淺層肌肉為維持頸椎穩定而產生保護性痙攣,甚至因此產生軟組織水腫,而產生局部疼痛、根性痛,或是神經血管功能障礙而產生眩暈。對于椎間盤突出的位置、移位方向、大小顯示清晰,使醫生清楚了解到脊髓是否受壓及受壓的情況當前41頁,共71頁,星期二。當前28頁,共71頁,星期二。3、腹壁反射和提睪反射減弱。第五十頁,共七十一頁。當前41頁,共71頁,星期二。推拿治療(TherapyofTuina)當前43頁,共71頁,星期二。當前18頁,共71頁,星期二。第三十二頁,共七十一頁。當前18頁,共71頁,星期二。1、頸脊髓腫瘤:頸、肩、枕、臂、手指疼痛或麻木,同側上肢下運動神經元損害,下肢上運動神經元損害。搓揉患肢肌肉,往返4次;第四十頁,共七十一頁。4、神經枕大神經第三枕神經枕下神經頸叢C1-3神經后分支解剖生理(Anatomy&Physiology)當前28頁,共71頁,星期二。第二十八頁,共七十一頁。解剖生理(Anatomy&Physiology)當前29頁,共71頁,星期二。第二十九頁,共七十一頁。病因病理(Pathogeny)椎間盤退變髓核中水分減少椎間盤變薄椎間隙變窄前后縱韌帶松弛椎體失穩后關節囊松弛關節腔變小關節面磨損椎體緣代償性增生骨質增生椎間孔變窄椎前后徑變窄脊髓、神經根、椎動脈、交感神經受壓跌、扭、閃長期伏案工作內因外因急性損傷慢性勞損椎間盤、關節、韌帶損傷頸椎內外平衡失調椎體及附件代償性骨質增生椎周軟組織平衡失調頸部運動功能障礙當前30頁,共71頁,星期二。第三十頁,共七十一頁。頸椎病各年齡段的病理及表現特點年輕人--曲度變直、頸椎失穩

--多表現為頸型頸椎病

當前31頁,共71頁,星期二。第三十一頁,共七十一頁。病因病理(Pathogeny)中年人

--突出的椎間盤或骨刺易刺激或壓迫頸椎周圍相關神經、血管

--多以神經根型、椎動脈型、交感型頸椎病為主

當前32頁,共71頁,星期二。第三十二頁,共七十一頁。病因病理(Pathogeny)老年人--頸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黃韌帶肥厚等比較嚴重

--以神經根型、椎動脈型、交感型頸椎病為常見表現且嚴重,容易復發;脊髓型頸椎病在這個年齡段并不少見。

當前33頁,共71頁,星期二。第三十三頁,共七十一頁。頸椎病與骨質增生的關系骨質增生是頸椎病的一個病理表現,但并非所有的頸椎病患者都有骨質增生,更別把骨質增生等同于頸椎病。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的軟骨逐漸退化,細胞的彈性減少,骨關節在不知不覺中被磨損,尤其是活動度較大的頸、腰關節。損傷的關節軟骨沒有血管供給營養時,就很難修復。這時,在關節軟骨的周圍,血液循環比較旺盛,就會出現代償性軟骨增長,即為骨質增生的前身。時間久了,增生的軟骨又被鈣化,這就是骨質增生,也叫骨刺。病因病理(Pathogeny)當前34頁,共71頁,星期二。第三十四頁,共七十一頁。輔助檢查(AccessoryExamination)通過X線片醫生可以了解到頸椎的生理曲度、椎間隙改變、是否有骨質增生、關節錯位等。當前35頁,共71頁,星期二。第三十五頁,共七十一頁。輔助檢查(AccessoryExamination)正側位片:了解頸椎曲度和椎體錯位情況。當前36頁,共71頁,星期二。第三十六頁,共七十一頁。當前62頁,共71頁,星期二。第四十九頁,共七十一頁。輔助檢查(AccessoryExamination)當前10頁,共71頁,星期二。第六十九頁,共七十一頁。治療(Therapy)當前26頁,共71頁,星期二。2、四肢麻木、酸脹、燒灼感、僵硬無力。脊髓型頸椎病在這個年齡段并不少見。當前34頁,共71頁,星期二。當前32頁,共71頁,星期二。第五十七頁,共七十一頁。概念(Conception)當前56頁,共71頁,星期二。第五十七頁,共七十一頁。斜位片

判定椎間孔中神經受壓的情況。輔助檢查(AccessoryExamination)當前37頁,共71頁,星期二。第三十七頁,共七十一頁。張口位片:可以了解寰樞椎之間的關系是否正常。輔助檢查(AccessoryExamination)當前38頁,共71頁,星期二。第三十八頁,共七十一頁。動力位片(即過屈過伸位))

是了解頸椎穩定性的重要途徑。輔助檢查(AccessoryExamination)當前39頁,共71頁,星期二。第三十九頁,共七十一頁。CT、MRI對于椎間盤突出的位置、移位方向、大小顯示清晰,使醫生清楚了解到脊髓是否受壓及受壓的情況輔助檢查(AccessoryExamination)當前40頁,共71頁,星期二。第四十頁,共七十一頁。臨床分型神經根型頸椎病1脊髓型頸椎病2椎動脈型頸椎病3交感神經型頸椎病4混合型頸椎病5當前41頁,共71頁,星期二。第四十一頁,共七十一頁。【癥狀】1、頸部或肩背陣發性或持續性的隱痛或疼痛。2、頸部僵滯,運動不同程度受限或痛性斜頸。3、患側上肢沉脹、無力,握力減退或持物墜落。4、患側上肢沿頸脊神經走行方向有燒灼樣或刀割樣疼痛,針刺樣或過電樣麻感。5、頸部運動、腹壓增高時癥狀可加重。【體征】1、病變節段間隙、棘突旁壓痛,相應神經分布區域有放射痛、麻木癥狀。2、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或消失,甚至反弓,脊椎側凸,肌張力增高,棘突旁有條索狀或結節狀陽性物。3、叩頂試驗、椎間孔擠壓試驗、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輔助檢查】X線正位片可見椎間隙變窄,斜位片可見椎間孔變窄或有骨刺形成。1、神經根型頸椎病當前42頁,共71頁,星期二。第四十二頁,共七十一頁。當前43頁,共71頁,星期二。第四十三頁,共七十一頁。當前44頁,共71頁,星期二。第四十四頁,共七十一頁。C5上臂外側C6拇指C7示、中指C8環、小指T1上臂內側

頸神經感覺支配區當前45頁,共71頁,星期二。第四十五頁,共七十一頁。C2-3胸鎖乳突肌C5-6肱橈肌C3-4斜方肌C5-6橈側伸腕肌C4-5菱形肌C5-6旋后肌C5-7前鋸肌C5-6伸指總肌C5-T1胸大肌C5-6外展拇肌C5岡上肌C6-7旋前圓肌C5-6岡下肌C6-8橈側屈腕肌C6-8背闊肌C8-T1拇收肌C5-6三角肌C8-T1尺側屈腕肌C5-6肱二頭肌C8-T1蚓狀肌C7-8肱三頭肌C8-T1骨間肌上肢肌肉神經支配當前46頁,共71頁,星期二。第四十六頁,共七十一頁。2、脊髓型頸椎病【癥狀】1、頸部疼痛不明顯,運動不同程度受限,可有頭痛、頭昏。2、四肢麻木、酸脹、燒灼感、僵硬無力。3、行走不穩,有踩棉花絮樣感覺,可出現大小便失禁,甚至癱瘓。【體征】1、四肢肌張力增高,肌力減弱。2、肱二、三頭肌肌腱及膝、跟腱反射亢進,可出現髕陣攣和踝陣攣。3、腹壁反射和提睪反射減弱。4、霍夫曼征和巴賓斯基征陽性。【輔助檢查】1、X線可見椎體后緣骨質增生。2、CT或MRI檢查可見頸段脊髓受壓變形。當前47頁,共71頁,星期二。第四十七頁,共七十一頁。2、脊髓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MRI表現當前48頁,共71頁,星期二。第四十八頁,共七十一頁。3、椎動脈型頸椎病【癥狀】1、頸枕部疼痛酸脹,運動有不同程度受限。2、當頭部過屈、過伸位或轉向某一方位時,出現位置性眩暈、惡心嘔吐、視物模糊等,脫離該方位則癥狀減弱或消失。3、猝倒但神志清醒。【體征】1、寰枕、寰樞關節兩側壓痛。2、旋頸試驗陽性。【輔助檢查】1、X線可見鉤椎關節側方或關節突關節骨質增生,椎動脈造影或MRA可見椎動脈扭曲、狹窄、入橫突孔異常或呈串珠樣痙攣。2、TCD(經顱多普勒):椎基底動脈血流速增快或減慢。當前49頁,共71頁,星期二。第四十九頁,共七十一頁。椎動脈造影串珠樣改變當前50頁,共71頁,星期二。第五十頁,共七十一頁。增強MRA表現當前51頁,共71頁,星期二。第五十一頁,共七十一頁。4、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癥狀】1、后枕部痛,頭痛或偏頭痛,頭沉或頭暈。2、心率加快或減慢,或有心前區隱痛。3、肢體發涼,局部皮溫降低,肢體遇冷時有刺癢感,繼而出現紅腫、疼痛加重,也有指端發紅、發熱、疼痛或痛覺過敏等癥狀。4、可有耳鳴、堵塞感等【體征】1、頸5椎旁壓痛。2、根據臨床體征排除其他疾患。【輔助檢查】X線可見椎體和鉤椎關節骨質增生,頸椎弧度消失、反張或脊椎側凸改變。當前52頁,共71頁,星期二。第五十二頁,共七十一頁。頸椎相關疾病:

視力障礙、猝倒、心律失常、心絞痛、高血壓、胃腸功能紊亂等。

當前53頁,共71頁,星期二。第五十三頁,共七十一頁。當前54頁,共71頁,星期二。第五十四頁,共七十一頁。兼有上述兩型或兩型以上癥狀者。5、混合型頸椎病當前55頁,共71頁,星期二。第五十五頁,共七十一頁。各型頸椎病鑒別基本情況癥狀體征特殊檢查神經根型多見于30歲以上,男多于女頸肩疼痛,伴患側上肢放射痛,上肢發沉,握力減退麻木多出現在手指和前臂。臂叢神經牽拉實驗;壓頭試驗;椎間孔擠壓實驗X線CTMRI椎動脈型同上眩暈,頸后伸或側彎加重,常伴耳鳴、視力下降、記憶力下降等仰頭或轉頭實驗;X線椎動脈造影TCD腦血流圖脊髓型40-60多見慢性進行性四肢癱。四肢麻木、無力、疼痛、僵硬,持物不穩,雙腳踩綿感,大小便失禁四肢肌肉萎縮,腱反射亢進,霍夫曼征,髕陣攣,踝陣攣X線CTMRI交感神經型發病機制不太清楚以交感神經興奮的癥狀為主,頭痛、偏頭痛、惡心嘔吐等仰頭或轉頭實驗;患處棘突壓痛X線CTMRI當前56頁,共71頁,星期二。第五十六頁,共七十一頁。當前58頁,共71頁,星期二。第三十七頁,共七十一頁。反復發作,或顯著脊髓受壓患者頸椎動靜力平衡的失調已被最大限度地改善,因此,如何加強頸椎穩定性,防止復發就成為治療的重點。治療(Therapy)當前65頁,共71頁,星期二。當前34頁,共71頁,星期二。1.準備手法:患者取坐位,醫者站其后。3、患側上肢沉脹、無力,握力減退或持物墜落。預防調護(TherapyofTuina)解剖生理(Anatomy&Physiology)輔助檢查(AccessoryExamination)側臥位時,仍應將頸部置于枕頭中間凹陷處,使枕頭的支點位于頸側部的中央處,整個枕頭的高度,應將使枕頭第三十頁,共七十一頁。當前34頁,共71頁,星期二。鑒別診斷【神經根型頸椎病】1、落枕:以晨起疼痛多見,頸僵項強,運動障礙無上肢痛、麻癥狀。2、前斜角肌綜合征:前斜角肌痙攣壓痛,以患肢痛、麻、脹、涼及膚色改變為特征;肩部下垂時癥狀加重,上舉時緩解;艾迪森征陽性。【脊髓型頸椎病】1、頸脊髓腫瘤:頸、肩、枕、臂、手指疼痛或麻木,同側上肢下運動神經元損害,下肢上運動神經元損害。脊髓造影可見梗阻部呈“倒杯狀”影。2、脊髓空洞癥:好發于20-30歲人群,痛覺和深、淺感覺分離,尤以溫度覺的減退或消失明顯。【椎動脈型頸椎病】1、梅尼埃病:多見于年輕女性,呈發作性眩暈、頭痛、惡心、嘔吐、耳鳴、眼球震顫等癥。2、位置性低血壓:多見于蹲位起立時眩暈,即發即止,旋頸試驗陰性。【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心絞痛:有冠心病病史,發作時心前區劇烈疼痛,心電圖檢查ST段壓低。含服硝酸甘油有效。當前57頁,共71頁,星期二。第五十七頁,共七十一頁。急性期

在神經肌肉運動控制障礙、深部肌肉功能降低的前提下,淺層肌肉為維持頸椎穩定而產生保護性痙攣,甚至因此產生軟組織水腫,而產生局部疼痛、根性痛,或是神經血管功能障礙而產生眩暈。治療(Therapy)——分期綜合治療方案

當前58頁,共71頁,星期二。第五十八頁,共七十一頁。急性期,推薦使用輕刺激治療后頸椎制動的原則。方法:腕踝針、輕刺激量手法、治療后頸椎制動治療(Therapy)

當前59頁,共71頁,星期二。第五十九頁,共七十一頁。緩解期

急性癥狀得到較大改善,表明外層肌肉痙攣、炎癥水腫明顯消退。這時,重新調整脊柱力學的平衡成為治療的重點。治療(Therapy)

當前60頁,共71頁,星期二。第六十頁,共七十一頁。緩解期,頸椎被動接受整脊治療為主,以期達到,調整關節紊亂,消除肌肉筋膜炎癥,減輕繼發神經水腫、腦供血不足等病理改變,消除癥狀的目的。方法:以頸椎推拿(間歇牽抖法)、牽引為主,配合針灸、頸椎制動及藥物改善微循環治療。治療(Therapy)

當前61頁,共71頁,星期二。第六十一頁,共七十一頁。患者頸椎動靜力平衡的失調已被最大限度地改善,因此,如何加強頸椎穩定性,防止復發就成為治療的重點。治療(Therapy)

當前62頁,共71頁,星期二。第六十二頁,共七十一頁。康復期,以主動頸部功能鍛煉為主,鍛煉頸椎相關肌肉,提高神經肌肉控制能力,達到加強頸椎穩定性,減少復發的目標。配合使用對癥治療,解決患者日常疲勞、外傷、受寒等引起的癥狀。治療(Therapy)

當前63頁,共71頁,星期二。第六十三頁,共七十一頁。推拿治療(TherapyofTuina)

(一)治療原則

舒筋活血,解痙止痛,益髓止眩,整復錯縫(二)取穴與部位

風府、風池、缺盆、肩井、肩外俞、天宗、曲池、小海、合谷等穴,頸肩背區域及患側上肢部。(三)主要手法

滾、拿、按揉、拔伸、屈伸旋轉、搓、牽抖、拍等當前64頁,共71頁,星期二。第六十四頁,共七十一頁。推拿治療(TherapyofTuina)

(四)操作方法1.準備手法:患者取坐位,醫者站其后。先用滾法放松患者頸、肩背部的肌肉

3分鐘左右;接著,用拇指與食中三指拿捏頸項兩旁的軟組織由上而下操作10遍。2.治療手法:接著,用拇指指腹點揉風池穴1分鐘,以酸脹感向頭頂放散為佳,再點揉太陽、百會、風府、天宗、曲池、合谷等穴,約3分鐘,以局部酸脹為度;彈撥缺盆、極泉、小海等穴,以手指有觸電樣感為宜;醫者兩前臂尺側放于患者兩肩部并向下用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