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番禺區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開學統考歷史測試卷_第1頁
廣州市番禺區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開學統考歷史測試卷_第2頁
廣州市番禺區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開學統考歷史測試卷_第3頁
廣州市番禺區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開學統考歷史測試卷_第4頁
廣州市番禺區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開學統考歷史測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高一級下學期歷史學科綜合練習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7頁,37小題,滿分100分。2.考試用時75分鐘。3.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座位號等信息填寫在答題卡相應位置。4.選擇題答案必須使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正確填涂:非選擇題答案必須使用黑色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5.考生必須在答題卡上對應題號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保持卡面清潔,不折疊、不破損。一、選擇題(共35小題,每小題2分,共7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我國西遼河流域、黃河流域和長江中下游地區分布著早期玉器生產的幾個中心。紅山文化代表著與自然崇拜、神權有關的玉禮器的生產;二里頭文化代表著王權的儀仗類產品(如鉞、璋、戈)的生產;良渚——崧澤文化代表神權(如琮)和君權兼顧的玉器生產。這表明A.區域文化交流頻繁B.中國進入封建社會C.黃河流域文明發達D.中華文明多元一體2.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時的青銅器,內底鑄銘文記載了周成王在洛邑(今河南洛陽)營建陪都的事跡,以及周成王對貴族“何”的勉勵與告誡。銘文中的“宅茲中國”是關于“中國”一詞的最早記載。這反映了A.成熟文字產生于西周 B.“中國”一詞源遠流長C.西周青銅器發展鼎盛 D.中央集權體制已經形成3.公元前632年,晉楚城濮之戰,晉國大勝,晉文公舉行踐土(河南鄭州西北)之盟,朝覲周王,會盟諸侯。這年冬天,晉文公召集了溫之會,召周襄王前來,商量討伐不順服之人。這說明A.周王天下共主地位穩固B.諸侯嚴格遵守禮樂制C.西周分封制度遭到破壞D.晉國已成為戰國霸主4.公元前4世紀中葉至公元前3世紀后葉,齊國創辦了稷下學宮,大批文人學者前來學術交流,高潮時達千百余人。他們討論的辨題有天人之辨,世界本原之辨,名實之辨,性善性惡之辨,德治法治之辨,本事末事之辨,用兵寢兵之辨,王霸之辨等。這說明A.齊國成為戰國霸主B.社會現實推動思想發展C.法家思想成為主流D.百家爭鳴現象開始出現5.里耶秦簡(圖1)主要內容是秦洞庭郡遷陵縣的檔案,其中有以秦隸書寫的一段記載:“東成戶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澤若,子小女子傷?!睎|成為里名,戶人為戶主,士五是身份,指無爵或者免爵者,女子是女性,大、小為課役身份的標志。這反映了秦朝A.對地方實行直接管理 B.小農經濟開始出現C.建立完備的戶籍制度 D.男女經濟地位平等6.漢武帝時期,正值多事之秋。柏至侯許昌、平棘侯薛澤、武強侯莊青翟、商陵侯趙周,分別為武帝朝的第三位、第五位、第八位和第九位丞相,但是都謹小慎微,無任何建樹。這反映當時A.中央與地方矛盾凸顯B.選官制度的弊端C.中央行政機構的變革D.君主專制的強化7.東漢首都太學生多達3萬多人,是當時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學府。除了中央太學之外,漢政府還在各郡縣設公立學校廣招學生。同時私人教學之風盛行。全國在校學生總數至少以數十萬至百萬計,所用教材多為紙本經卷。上述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造紙術的改進B.印刷術的發明C.科舉制的出現D.國家的統一8.魏晉南北朝時,南齊政府曾出錢億萬,面向市場籌措物資以平抑物價,救災度荒,稱為和市。和市規定,采購的必須是“土俗所產者”,如在揚州和南徐州“市糴”,建業和江州等先“市米”,再買“絲綿紋絹布”、“胡麻”和“布臘”等。從頒布詔書到執行完成僅一年。這反映了A.經澆重心完成南移B.南方經濟發展迅速C.民族交融局面深化D.區域經濟差距增大9.開皇十五年和十六年,隋文帝將西北地區原來由自發管理的賑災機構“義倉”收歸州或縣管理,由之前民間捐助谷物,改為按戶等定額征稅,后全國推行。隋煬帝時期,地方政府開倉放糧要經過朝廷的批準??梢?,這種變化A.減輕了百姓負擔B.有利于強化中央集權C.保證了隋朝穩定D.不利于政府備荒賑災10.志怪小說《朝野僉載》中記載了唐貞觀年間有人用曲桑枝作犁轅的故事。敦煌莫高窟壁畫中也出現過唐朝曲轅犁(圖2)。這說明A.唐朝曲轅犁使用普及 B.歷史文獻記載訛誤眾多C.壁畫比文獻更加可信 D.史料互證更能還原史實11.唐朝中書、門下同處北面宮城,共掌機要,二位一體,所以通謂“北省”,與主行政的尚書省則隔著宮墻(圖3),南北分開,時人稱曰:“南省務疏于北省”。這種設置旨在A.促進三省分權制衡B.構建家國同構體制C.建立起三省六部制D.加強君主專制制度12.公元780年,唐德宗接受率相楊炎建議實行兩稅法,其中戶稅部分以征錢為主(過去租腐調以實物征收為主),農民需將自家出產的絹帛等實物變賣。這一措施A.違背歷史發展潮流 B.加強對農民人身束縛C.促進商品經濟發展 D.限制地主的土地兼并13.唐三彩是唐朝時期貴族用于陪葬的一種冥器,分為人物俑、生活用品俑、動物俑等類別。圖4是懿德太子墓出土的騎馬手臂擎鷂(域外進貢的獵鷹)胡裝俑。這反映了唐朝圖4A.開始有效管理西域B.社會尚武之風盛行C.中外文明交流頻繁D.手工業領先于世界14.原始印度佛教是一種極端出世型的宗教,根據其教律,僧徒以乞討為生,不事農業。傳至中國后,唐代時期佛教禪宗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等觀點。這些觀點A.主動適應中國社會需要 B.沖擊了封建政府的統治C.體現了儒釋道三教合一 D.不利于佛教在中國傳播15.北宋建立后,統治者借鑒唐后期以來軍閥割據、政局動蕩的歷史教訓,有針對性地采取加強地方的控制、分散機構的權力和實行重文抑武的方針等,這些措施旨在A.強化君主專制 B.擴大地方官員權力C.加強中央集權 D.提高地方行政效率16.元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許衡在議事中書省時上疏《時務五事》,提出行漢法、修德性、用賢才、興學校等有關立國建議,受到元世祖褒獎。1313年,元朝還宜布將儒家經書作為科舉考試的基本內容。這表明元朝A.行政體制發生變革 B.民族交融程度加深C.中書省權力的加強 D.科舉制度日趨穩定17.北宋時期,南方人在全國統一的科舉考試中優勢明顯,朝廷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額,分別錄取。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是A.傳統農業的快速發展 B.經濟重心的南移C.南方新興城市的涌現 D.南方士族的興起18.元朝胡祗通創作的詩集《紫山大全集》認為雜劇“既謂之雜,上則朝廷君臣,政治之得失,下則間里市井,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厚薄,以至醫藥、卜筮、釋道、商賈至人情物理,殊方異域風俗語言之不同,無一物不得其情、不窮其態”。據此可知,元雜劇A.傳承官方意識形態 B.反映市民的政治訴求C.體現社會現實生活 D.擺脫傳統文學的束縛19.明朝大學士葉向高言:“我朝閣臣,只備論思顧問之職,原非宰相。……。臣備員六年,百凡(全部)皆率圣斷,分毫不敢欺負。部務盡聽主者,分毫不敢與聞。”材料說明了A.內閣地位超越六部 B.皇帝昏庸依賴于內閣C.官僚運行機制成熟 D.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20.《清仁宗實錄》記載嘉慶皇帝認為英國來華使團“爾國陽中畢過述,遺使選沙,良非易事:1且來使予中國禮儀不諳習,重勞唇舌頭,非所樂聞?!荛熜闹袕N,不必歲時來朝始稱向化也?!边@樣的認知反映了A.西學東漸出現 B.國家安金被咸脅C.中國領先世界 D.天朝上國的觀念21.康乾盛世時期,派鄭成功收復臺灣、簽訂中銀《凡布越殺約》、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立伊犁將軍、冊封“達賴”“班禪”和實施“改土歸流”等,這一系列措施A.開拓和鞏固了清朝的版圖 B.賦予了流官重權形成割據局而C.落實中央對西藏的管轄權 D.強化了對西北邊題各族的管理22.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區的絲織、榨油和制瓷業等行業中開設了工場,使用廟傭勞動進行較大規模的生產,這類情況在清朝繼續有所發展。這反映出明清時期A.人身依附關系徹底瓦解 B.新的經濟因素不斷成長C.重農抑商政策有所松動 D.家庭手工業日益市場化23.學者費正清在《觀察中國》一文中描述到:“中國歷史與西方歷史的會合結束了中國的閉關自守,越來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務,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國或西方發生的事情都會即時產生相互的影響。”這一“會合”指的是A.鴉片戰爭B.甲午戰爭C.辛亥革命D.五四運動24.官利制度是中國早期近代化啟動時對股份制近代企業進行內化調和、穩固股東投資的制度。中國近代第一家實施官利制度的股份制企業輪船招商局成立于1873年,總周設上海,分局設在煙臺、牛莊、漢口、天津、福州、廣州、香港、橫濱、神戶、呂宋等地。由此可見,官利制度A.使商戰成為了主流思想 B.使清政府鼓勵民間設廠C.改變了自強求富的方針 D.有利于近代企業的發展25.《應詔統籌全局折》是戊戌變法的綱領性文件,不過這份文件也受到極為強烈的批評和質疑,反對者非常懷疑這份文件欲“擺脫現行行政運行體制而另起爐灶”的真實動機。反對者批評和質疑這份文件的原因是A.變法方案不夠完善 B.變法損害官僚利益C.變法條件尚未成熟 D.配套措施沒有到位26.《卿云曲》在北洋政府時期曾被選為中華民國的國歌,歌詞為:“卿云爛兮,乳漫漫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時哉乎,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备柙~反映了辛亥革命A.結束了封建土地制度 B.推翻了清王朝統治C.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 D.建立了君主立憲制27.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提到“在新文化運動時期,一面高唱民主,一面痛斥舊傳統,舊文化。我們試問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與此一民族之文化傳統有關聯,而只經幾個人的提倡,便可安裝得上呢?”據此可知A.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科學旗幟 B.新文化運動推動人們思想解放C.作者反思了新文化運動的不足 D.新文化運動全盤否定儒家思想28、學者方進在《寫在中共一大會址》一文中寫到:“照耀人間的輝煌太陽,升起來了,從上海法租界貝勒路3號這座并不普通的民房。這是太陽的誕生,這是光與火的點燃,這是新中國的臨盆?!辈牧戏从车氖录嗀.使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 B.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C.使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 D.完善了工農武裝割據理論29.在中共的幫助下,國民黨的地方組織和基層組織得到了急速發展,到1926年1月,國民黨二大的時候,就成立了12個省黨部和4個特別市黨部。國民黨的北方組織和海外組織基本上是由共產黨人著手建立并發展起來的。這些做法A推動了國共合作的實現 B.適應了團結抗戰的需要C.推動了國民革命的發展 D.推動了土地革命的開展30.在蘇聯學習時,劉伯承曾經說道:“中國革命的曙光,已經可以看得見了。我和屈武很想現在就回國,上井岡山,同朱德、毛澤東同志并肩戰斗!”“曙光”出現的原因是中國革命A.走上以城市為中心的道路 B.走上資產階級共和國道路C.開始走上國民革命的道路 D走上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31.1937年,陜甘寧邊區組織民主普選,參選率達70%,其中延安等4個縣當選縣參議員中各階層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表1延安等4縣縣參議員各階層所占比例單位;%工人貧農中農富農知識分子地主41122從表1的信息可知A.新民主主義理論在實踐中不斷發展 B:革命統一戰線推動民主政治發展C.社會各階層參加的聯合政府已建立 D.陜甘寧邊區的民主政治得到建立32.1941年6月國民政府召開第三次全國財政會議,決定將全國財政分為國家財政和自治財政兩大系統,原屬省(市)級財政收入的田賦、營業稅等均納入國家稅。國民政府的這一措施旨在A.集中財力應對抗戰 B籌備發動內戰的資金C.結束軍閥割據局面 D.解決政府的統治危機33.“七七事變”到1945年,日軍投入到中國關內戰場上的陸軍數量平均每年占日本參戰總人數的76.4%。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陸軍主力仍分布在中國戰場上,中國摧毀的日軍有生力量數目最大。據此可知A.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是抗戰勝利的保障B.中國抗戰直接導致日本帝國主義無條件投降C.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D.蘇聯美國是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核心力量34.1945年,《大公報》將“毛澤東翩然到渝”與“抗戰勝利”、“中蘇定約,結為盟好”并列為國家的喜事。“毛澤東毀然來渝,使我們過去所聽到的對共產黨的一切誣詞和誤解,完全粉碎了?!辈牧戏从沉薃.共產黨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動 B.和平建田是人民的普遍愿望C.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勝利 D.民主黨派支持共產黨的主張35.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提醒全黨:“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務必使同志們繼續的保持謙虛、謙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边@次會議A.目在瓦解國民黨的反動陣營 B.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熟C.指明了社會主義革命的方向 D.規劃未來因家建設的藍圖二、非選擇題(共2題,其中36題16分,37題14分,共30分。)36.宋元明清時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帶有鮮明的時代烙印。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6分)材料一宋代商業已與國計民生緊密聯系在一起,成為聯系生產與消費、支林城鄉經濟發展的經濟命脈,對當時社會經濟生活產生深刻影響。末代商人依名多渠道的市場經營,為社會提供可重的產品與服務,商業生活里現延物生機。宋代文化市場如筆丕紙硯等文化用品買實書函收箴交另、曲藝伎樂、節假旅游等尤為繁榮,多姿多彩;蒸蒸日上,皆離不開商人的精心經營。許多富商大貿還遠沙重洋,經營海外貿易,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宋代商人還發明使用了“交子”這一世界上最平的紙幣,極大地促進了商品貨幣經濟的發展。——摘編自張熙惟《宋代:古代商品經濟發展的高峰》材料二為君也……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利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于女,以氧我一人之淫樂---然則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渣S宗羲《明夷待訪錄·原君》世偏不察,以工商為木,要議抑之。夫工困圣王之所欲來,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蓋皆本也?!渣S宗羲《明夷待訪錄·財計三》(1)根據材料一概括作者關于宋代商業的觀點。結合所學知識,請為這一觀點提供史實依據。(8分)(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概括明清之際進步思想的主要觀點,并分析其產生的背景。(8分)37.“案例研究”是我們學習歷史的有效途徑,一個典型的“案例”能夠折射出一段完整的歷史畫面。榮氏家族企業的興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歷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1900年,當榮氏兄弟創辦無錫第一家機制面粉廠保興面粉廠時,為了不讓機制西粉搶占土制面粉的市場,當地一些利益有關的索紳便勾結社會上的惡勢力,聯名證告榮氏兄弟,訓稱興建保興面粉廠,咳壞了當地風水,竭力阻止保興面粉廠的興建。無錫縣知縣也不分是非,令他們停建工廠。面對巨大的允爭壓力,榮氏兄弟毫不畏懼退縮,堅決抗爭到底,從縣到府,從府到省,往返奔走,前后歷時10個月,投資800元,終于打贏官司,把保興面粉廠建了起來。——摘編自金其禎、黃勝平《大生集團與榮氏集團興衰成敗之道探究》 材料二為了在競爭中取勝,榮氏兄弟決定再次更新擴大生產設備,于1910年添置了從美四進口的18邯精良的新面粉機,年生產力達到89萬袋。從茂新廠更新設備的第二年起,即遇上了辛亥革命、中華民國成立、第一次世界大戰等一連串的有利時機,榮氏兄弟不失時機地大力發展面粉工廠。到1921年時,共計擁有12個面粉廠,占全國民族資本面粉工業日產量的31%,終于摘取了“面粉大王”的桂冠?!幾杂莺推健稑s氏兄弟》(1)根據材料一指出榮氏企業在創辦初期的不利因素,結合所學知識,概述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榮氏企業得以發展的原因,談談你對榮氏企業的發展歷程的認識。(8分)2025屆高一級歷史學科綜合練習(答案)一、選擇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