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辛亥革命 課件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第18課 辛亥革命 課件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第18課 辛亥革命 課件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第18課 辛亥革命 課件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第18課 辛亥革命 課件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辛亥革命第18課課標要求:了解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理解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建立對中國結束帝制,建立民國的意義及局限性。新課導入:概念解讀:辛亥革命

狹義上,1911年武昌起義發生于舊歷辛亥年,故稱辛亥革命。

廣義上,指19世紀90年代到1912年,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制度的一系列革命活動的總和。壹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辛亥革命的背景1840年

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進一步推向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深淵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842年《海國圖志》1851年—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19世紀60—90年代洋務運動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維新變法1899年秋—1900年9月7日義和團運動民族危機加深,各階層的救亡探索均告失敗。列強不斷侵略,民族危機不斷加深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清末新政(1901—1905)1.背景:1901年初,清政府遭受重挫,試圖通過“新政”進行“自救”。2.時間:20世紀初(1901年初開始)3.內容:官制:改革官制,改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為外務部;

軍事:編練新軍;

商業:振興商務、獎勵實業;

教育:改革教育,廢除科舉,興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4.影響:(1)積極:客觀上促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現代化,也為辛亥革命提供了準備條件(2)局限:未達到預期效果,沒有使清政府擺脫內外困境,很快革命爆發了,說明清政府不可能為中國找到真正的出路。如何評價清末新政?1906年宣布預備立憲1907年籌建資政院、諏議局1908年頒布《欽定憲法大綱》1909-1910年立憲派三次請愿召開國會1911年“皇族內閣”實質:是一場“騙局”,以“立憲”之名,行專制之實。結果:皇族內閣的出臺,宣告了立憲的破產,不少立憲人士轉而支持革命。(二)預備立憲《欽定憲法大綱》《欽定憲法大綱》對于君上大權的規定(摘編):一、大清皇帝……萬世一系,永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嚴,不可侵犯。三、欽定頒行法律及發交議案之權……四、召集、開閉、停展及解散議院之權……五、……用人之權,操之君上,……議院不得干預。六、統率陸海軍及編定軍制之權……非議院所得干預1905年8月,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骨干在日本東京召開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成立時間名稱主要成員領導人成立地點1894年興中會華僑、會黨孫中山檀香山1904年華興會留學生、學界黃興、宋教仁湖南長沙1904年光復會留學生、學界蔡元培上海(三)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和政黨的形成(四)民主革命思想的廣泛傳播三民主義同盟會綱領革命內容地位民族主義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民族革命推翻帝國主義支持的清政府統治。前提民權主義創立民國政治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核心民生主義平均地權社會革命核定地價,解決人民的土地問題。補充及發展1907年.浙皖起義1906.萍瀏醴起義1910年.黃花崗起義鎮南關起義1907年.孫中山.黃興發展:

組織了多次反清武裝起義,其中1911年4月廣州黃花崗起義影響巨大。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一)社會背景(必然性)1.民族危機加深,探索失敗;2.清政府腐敗無能(清末新政、預備立憲的失敗加速了辛亥革命爆發);(二)社會條件(可能性)3.經濟、階級條件:民資發展,階級壯大;4.組織條件: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和政黨的建立;5.思想條件: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6.軍事條件:革命黨人發動的一系列武裝起義;7.有利時機:四川保路運動使湖北防務空虛。一、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辛亥革命的背景)辛亥革命爆發貳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的建立1911.10.10新軍工程營打響了武昌起義第一槍。武漢三鎮取得勝利,成立湖北軍政府,各省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清政府土崩瓦解。01爆發05政權旁落04清帝退位03南北議和02共和誕生袁世凱在列強支持下,一方面武力鎮壓革命,一方面誘其和議,孫中山在重重壓力下發表聲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凱贊成共和,即推舉他做大總統。1912年2月15日,南方的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凱竊取。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就職第一任臨時大總統。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頒布《清帝遜位詔書》,清王朝結束。一.革命歷程《清帝遜位詔書》清政府任命內閣總理大臣革命陣營進攻漢口漢陽議和帝國主義列強支持軍事威脅外交孤立經濟封鎖革命黨人立憲派、舊官僚施壓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凱贊成共和,即推舉他做大總統。——孫中山妥協思考:根據《臨時約法》內容,概括其所體現的原則及各原則的意義。主權在民三權分立自由平等責任內閣根本上否定君主專制制度防止專制獨裁,確立民主共和政體否定封建等級制度限制袁世凱獨裁,維護共和制度性質: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思考:《臨時約法》是哪些人的需要?聯系選必1回憶其意義。意義:1.具有反對君主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是法制史上的里程碑,是中國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選必1】

2.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二、鞏固共和政體——《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1912.3.11)吸取美國憲法中的基本原則借鑒英國的政治制度概括《臨時約法》在制度設計上存在的局限性?

在總統之外復設總理,是為總統制改為責任內閣制的標志。但規定的責任內閣制并不完備,其要害在于改制之后,未能確定總統府與國務院孰為最高行政中樞。由于總統府和國務院都被賦予了相當的行政權,而《臨時約法》又“并未說明內閣是對總統或是對議會承擔責任”,于是導致了一國之內同時具有兩個行政中樞的二元化政體格局。…從民初政治的實踐上看,斯時真可謂政爭不斷。——楊天宏《論<臨時約法>對民國政體的設計規劃》局限1:總統府和國務院職權不明,未能真正限制袁世凱權力局限2:雙行政中樞導致政爭不斷、政局動蕩思考:為何這部法律會如此倉促及不完善?局限3:存在“因人設法”的局限局限,又具有一定的人治色彩。叁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國家的政體發生了什么變化?一、意義:“朕即國家”

“五族共和”2.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

建立起共和政體。材料一

1.性質: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指出民國成立對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材料二:今茲共和政體成立,喁喁(yong)望治之民,可共此運會,建設我新社會,以競勝爭存的所謂產業革命者,今也其時也!

——1912年《工業建設會趣旨》袁世凱稱帝:83天張勛復辟:12天袁世凱與張勛復辟的失敗說明辛亥革命帶來思想上的什么變化?材料三:4.思想上:沖破了封建主義的藩籬,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3.經濟上: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新潮沖擊下的社會生活:“自由盡是新風尚”4.風俗上:促使社會風俗發生新的變化。1.沒有解決近代中國社會的根本矛盾,沒有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辛亥革命后,中國社會性質是否發生變化?如何理解?材料辛亥革命后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兩座大山仍然沉重地壓在中國人民的頭上。南京政府名義上是中央政府,但并沒有實現國家的真正統一,也沒有結束國家的混亂狀態。——《吳玉章回憶錄》(1878-1966)二、歷史局限:(理解:由于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材料說明辛亥革命有哪些局限性?

孫中山主要得到了海外的中國商人和洗衣工人的支持。在國內,只有少數學生和商人受到他的思想的影響,而廣大民眾仍無知、冷漠。——美國費正清《評中國和日本近代化》2.缺乏一個能夠提出科學的革命綱領、能夠發動廣大民眾,以及組織嚴密的革命政黨的領導。3.教訓: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行不通。結合所學,材料說明辛亥革命缺少了哪些成功的條件?說明了什么?1、客觀原因:中外反動勢力勾結破壞,勢力強大.(帝國主義、立憲派、舊官僚)2、主觀原因: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妥協性。

體現:①綱領——提不出一個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

②農民——沒有解決農民土地問題,不能充分發動群眾基礎。

③政黨——同盟會組織渙散,在革命勝利時已四分五裂,普遍傾向妥協,起不到革命政黨的領導作用。

④軍隊——沒有真正建立和掌握革命武裝。啟示:資產階級共和國道路在中國行不通!資產階級無法領導中國取的反帝反封建的勝利!材料:孫中山主要得到了海外的中國商人和洗衣工人的支持。在國內,只有少數學生和商人受到他的思想的影響,而廣大民眾仍無知、冷漠。

——美國費正清《評中國和日本近代化》材料:同盟會自身的組織建設也帶有簡易速成色彩……很難形成集中的強有力的領導。

——章開沅《辛亥革命與“只爭朝夕”》探究: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分析辛亥革命沒有完成歷史任務的原因?啟示是什么?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充分,資產積極力量弱小。課堂小結辛亥革命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的建立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清末新政、預備立憲的失敗加劇了清政府的危機民主革命思想的的傳播和革命政黨的建立為革命準備了條件武昌起義中華民國的建立1911.10.10爆發1912.1.建立中華民國袁世凱竊取革命成果1912.3.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功績: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社會風俗方面推動社會進步局限性:沒有解決近代中國社會的根本矛盾,沒有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20世紀初,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民族資本主義的的發展和資產階級力量壯大為革命奠定經濟和階級基礎一系列的武裝起義推動革命形勢的發展四川保路運動提供有利時機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紀念辛亥革命,……緬懷孫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驅致力振興中華的光輝業績,對于發揚光大辛亥革命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傳承辛亥精神,助力民族復興逐步淪為半殖半封1856—18601840—1842

甲午戰爭1894—18951900—1901八國聯軍侵華進一步推向深淵完全陷入深淵19世紀末瓜分狂潮邊疆危機中法戰爭1883—1885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瓜分狂潮邊疆危機中法戰爭鴉片戰爭第二次鴉戰太平天國農民清末新政開眼看世界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地主資級地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