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高考生物復習新題速遞之生態系統
選擇題(共18小題)
1.如圖所示為桑基魚塘農業生態系統局部的能量流動,字母a?h代表相應能量。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a表示桑樹的同化量,b表示桑樹呼吸散失的能量
B.e+f+g表示蠶用于自身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
C.由桑樹傳遞到蠶的能量傳遞效率為(@)X100%
c
D.桑基魚塘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利用和物質的循環再生
2.如圖為某生態系統中能量流經初級消費者的示意圖,序號表示該部分的能量。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①和②分別指初級消費者同化的能量和未利用的能量
B.散失的能量可以被生產者重新捕獲而提高能量利用率
C.生產者的一部分能量經由初級消費者糞便流入分解者
D.減少該生態系統的營養級可以有效提高能量傳遞效率
3.為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某地實施了退耕還湖工程。某經過改造的湖泊生態系統中存
在三個營養級,其能量流動情況如表(單位:X103kJ)o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營養級第一營養級第二營養級第三營養級
同化量500YZ
呼吸作用消耗13226.53.8
未被利用29234.33.1
其他部分X2.20.1
A.該生態系統的結構是指各種生物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形成的營養結構
B.候鳥遷入和遷出導致群落物種組成和空間結構發生變化,這屬于群落演替
C.通過該表無法計算出第三營養級的消費者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
D.表中的X的具體數值是6,由第一營養級向第二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是14%
4.凡納濱對蝦是華南地區養殖規模最大的對蝦種類。放苗1周內蝦苗取食藻類和浮游動物,1周后開始投
喂人工餌料,1個月后對蝦完全取食人工餌料。1個月后蝦池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見圖。下列敘述
A.1周后藻類和浮游動物增加,水體富營養化程度會加重
B.1個月后藻類在蝦池的物質循環過程中仍處于主要地位
C.浮游動物攝食藻類、細菌和有機碎屑,屬于消費者
D.異養細菌依賴蝦池中的沉積物和有機碎屑提供營養
5.初級生產量是單位時間和單位面積上的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機物或所固定的能量。初級生
產量扣除生產者本身的呼吸消耗量的剩余部分稱為凈初級生產量。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生態系統所需的能
量都來自于太陽,關于此類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初級生產過程是在生產者的葉綠體中進行的
B.某時期凈初級生產的有機物量就是生產者的生物量
C.凈初級生產的能量用于生產者的生長、發育和繁殖等活動
D.當凈初級生產量為零時,輸入到生態系統中的能量基本不變
6.生態學家林德曼通過分析賽達伯格湖的能量流動,發現了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具有單向流動和逐級遞
減的特點,某同學根據賽達伯格湖的能量流動圖解,繪制了如圖所示的能量金字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賽達伯格湖是一個結構相對簡單的生態系統
B.圖中III-II-I構成一條食物鏈
C.該金字塔也可以用來表示生物量金字塔或數量金字塔
D.圖中未體現出的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7.黨的二十大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我們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不移走生
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下列有關踐行可持續發展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在濕地生態恢復工程中建立緩沖帶,可完全消除人類的干擾
B.農作物秸稈“過腹還田”,可實現物質、能量的多級循環利用
C.退耕還林,通過自然的次生演替可提高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
D.給稻一蟹共生農田投入的物質、能量越多,生態的穩定性就越強
8.碳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元素之一。如圖為碳循環的示意圖,甲?丁表示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a?d表
示丙中的四種生物,①?⑦表示相關的生理作用。據圖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生金
④物屬
體
相
內
對
的
含
重
量
A.甲是生產者,丙是消費者,丁是分解者
B.①②③④過程中碳元素主要以C02的形式存在
C.碳元素在圖中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之間循環往復
D.甲一a-c-b可能是圖中生態系統中的一條食物鏈
9.如圖為生態系統信息傳遞模式圖,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信息傳遞往往是雙向的,物質循環也是雙向的
B.生態系統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
C.信息傳遞決定著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方向和狀態
D.生態系統各成分間都有各種形式的信息傳遞
10.如圖為某生態系統的結構模型,其中甲、乙、丙、丁為生態系統中的組成成分,a-e表示某些生理過
程,乙中的縱坐標表示生物的能量值。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JD
B.乙中存在一個一、C—u的食物網
C.bde過程可以沒有線粒體參與
D.該生態系統中,使CO2進入群落的是甲
11.三葉鬼針草是農田常見的外來惡性雜草,其入侵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研究者在三葉鬼針草葉水提
液中發現了大量的揮發性菇類等化感物質,并發現農業生產中在農田種植甘薯可顯著抑制三葉鬼針草的
入侵。下列有關信息傳遞敘述錯誤的是()
A.三葉鬼針草葉產生的化感物質對鄰近作物傳遞的信息屬于化學信息
B.農業生產中在農田種植甘薯抑制三葉鬼針草的入侵屬于化學防治
C.生態系統中信息的來源可以是非生物環境或生物個體
D.信息傳遞也可以發生在生物與非生物環境之間,一般是雙向的
12.隨著野生動植物的資源銳減,為滿足人類生活對魚、蝦、蟹的需要,人們把目光投向了人工養殖。如
圖是一個生態環境改善型魚塘物質循環流程圖。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細
菌
等
花津蟹微
生
物
A.圖中的生態系統結構完整,可作為物質循環的渠道
B.圖中螺蛔屬于分解者,可以促進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C.增加沉水植物的數量能促進其對魚、蝦、蟹糞便中有機物的吸收
D.花津蟹和青蝦既有競爭又有捕食關系,與草食性魚類卻沒有關系
13.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下列關于發展綠色生產力的敘述錯
誤的是()
A.盡快轉變生活方式以增大生態足跡,探尋綠色生產力發展的途徑
B.加強生物資源高效可持續利用,培育綠色生產力發展的基礎
C.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構建綠色生產力發展的模式
D.高效實現生態價值的轉化,形成綠色生產力發展的保障
14.我國力爭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使CO2排放量與吸收量相等,這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人們
采用生態足跡定量判斷一個國家或地區可持續發展狀況。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達到碳中和時,生物圈內所有生物呼吸釋放的CO2等于CO2的吸收量
B.濕地保護可有效實現碳中和,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
C.低碳生活和綠色農業可以減小生態足跡
D.一個地區的生態足跡越大,可持續發展能力越弱
15.蘋果樹間雜草是蜥蟲天敵的良好棲息地,適當引入魴蟲天敵可實現“以草養蟲”“以蟲治蟲”;秋冬季
節,蘋果樹間雜草倒伏腐爛后成為有機肥,又實現了“以草肥田”。這一生態農業模式給當地帶來了良
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據此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用標記重捕法來調查果樹蠣蟲的種群密度
B.引入蜘蟲天敵“以蟲治蟲”屬于化學防治
C.“以草肥田”實現了物質和能量的循環利用
D.該生態農業模式體現了生態工程的整體原理
16.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躍碳庫,在氣候變化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斷加劇的人類活動引起的大氣
C02濃度升高、溫度上升、核污水排放等問題,使海洋生態系統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下列說法錯誤
的是()
A.海洋中生產者直接利用的碳主要是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
B.全球變暖可能使浮游植物的生態位發生改變
C.年光合作用總量海洋生態系統低于陸地各類生態系統總和
D.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會導致海洋生物的遺傳和物種多樣性下降
17.生態足跡理論將生態承載力(單位:和生態足跡(單位:lO^hn?)相比較,得到生態赤字
或生態盈余,用于評價區域的可持續發展狀況。測得某省4市相關數據如表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城市人均生態足跡人均生態承載力萬元GDP生態足跡
甲1206.7331.81
乙2177.64131.83
丙329.3343.05
T2586.9878.41
注:萬元GDP生態足跡是指產生一萬元GDP所消耗的生態足跡,通常用來反映資源的利用效益。
A.4市均出現生態赤字,處于不可持續發展狀態
B.丁市人均生態足跡最大,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最大
C.丙市人均生態承載力最大,區域提供資源能力最強
D.乙市萬兀GDP生態足跡最大,資源的利用效益最高
18.垃圾分類回收政策對于垃圾中的有機廢棄物將按照“無廢化生態社區”模式進行處理。如圖為“無廢
化生態社區”中對有機廢棄物進行處理的相關方案。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無廢化生態社區”主要遵循的生態工程原理是協調
B.從資源化、無害化角度分析,途徑②③優于④
C.“無廢化生態社區”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D.“無廢化生態社區”模式提高了物質循環速率和能量利用效率
二.解答題(共2小題)
19.為防止食草動物啃食,非洲稀樹草原上生活的哨刺金合歡樹除了長滿銳利的長刺外,還長著一種特殊
的刺(圖1),刺的下面膨大中空,能給螞蟻提供巢穴。同時樹葉基部有蜜腺,當受到食草動物攻擊時
會分泌蜜汁吸引螞蟻巡邏,螞蟻的叮咬可以逼退食草動物。
(1)哨刺金合歡樹是生態系統組成成分中的,食草動物促進了稀樹草原生態系統
的=該生態系統長期維持相對穩定狀態,是因其具有一定的能力。
(2)稀樹草原上常見的三種螞蟻Cm、Cn和Tp爭相占領哨刺金合歡樹,通常一棵樹上只存在一種螞
蟻。研究人員調查了不同高度的金合歡樹被三種螞蟻占領的比例(圖2),據圖可知三種螞蟻中
的競爭能力最強,約占據了一半的哨刺金合歡樹。
(3)進一步的研究發現Cn和Tp具有不同的生存策略。如表統計了被三種不同螞蟻占據的哨刺金合歡
樹的相關特征。
螞蟻種類CmCnTp
蜜腺啃食率33%48%90%
芽啃食率097%0
頂端優勢指數40%30%43%
①據表推測,Tp通過,使這棵合歡樹失去對其它螞蟻的吸引力:而Cn則通過啃食芽對
哨刺金合歡樹進行“剪枝”,去除金合歡樹的,減少與其他樹的聯系,避免鄰近樹上螞蟻
的“入侵”。
②基于此研究得出“侵占螞蟻的種類”與“哨刺金合歡樹高度”的因果關系是o
(4)有研究表明,當蜜汁減少時,Cm會飼養一種能分泌蜜汁的蛇殼蟲“解饞”,這種蛇殼蟲不僅對植
物生長不利同時還傳播疾病。生物學家曾用柵欄圍起哨刺金合歡樹以避免食草動物的采食,十年后發現
這些受保護的哨刺金合歡樹日漸枯萎、死亡。推測圍欄造成哨刺金合歡樹死亡的原因,并闡述該結果對
你的啟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如圖中甲圖為某河流中的食物網及其能量流動示意圖(圖中數字為能量數值,單位是J?m2.a「);乙
圖表示某營養級的能量流動情況。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c”3700,浮游動物史-叼。?小魚c
衛至浮游植物(7^113
4200浮游動物b------?中在]d----?大包f
一1260—126一
a
(1)要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除了甲圖中含有的成分,還應包括.等
成分。大魚f處于第營養級。
(2)甲圖食物網中第二營養級與第三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計算保留一位小
數)。
(3)乙圖中的字母C表示該營養級的能量,該營養級糞便中的能量可用小寫字
母.表示。
(4)現有生產者P(總量不變),Q取食P,R取食P和Q,如果R取食P的比例由2調整為2,則R
53
的量可增加到原來的倍(能量傳遞效率按10%計算)。
2025年高考生物復習新題速遞之生態系統(2024年9月)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18小題)
1.如圖所示為桑基魚塘農業生態系統局部的能量流動,字母a?h代表相應能量。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a表示桑樹的同化量,b表示桑樹呼吸散失的能量
B.e+f+g表示蠶用于自身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
C.由桑樹傳遞到蠶的能量傳遞效率為(&)X100%
C
D.桑基魚塘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利用和物質的循環再生
【考點】能量流動的概念和過程;能量流動的特點及相關計算.
【專題】模式圖;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
【答案】c
【分析】流入第二營養級的能量,一部分在初級消費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熱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
初級消費者的生長、發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動,其中一些以遺體殘骸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如果被次級消
費者捕食,能量就流入了第三營養級。
【解答】解:A、a為光合作用固定的所有能量,表示桑樹的同化量,b表示桑樹呼吸散失的能量,a=
b+c,A正確;
B、d表示蠶同化的能量,e+f+g=蠶同化量減去呼吸消耗的能量,故e+f+g表示蠶用于自身生長、發育
和繁殖的能量,B正確;
C、由桑樹傳遞到蠶的能量傳遞效率=蠶的同化量/桑樹的同化量=旦><100%,C錯誤;
a
D、桑基魚塘通過桑葉養蠶、蠶沙喂魚、塘泥養桑,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利用和物質的循環再生,D正確。
故選:Co
【點評】本題考查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具備運用所學
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2.如圖為某生態系統中能量流經初級消費者的示意圖,序號表示該部分的能量。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散失
A.①和②分別指初級消費者同化的能量和未利用的能量
B.散失的能量可以被生產者重新捕獲而提高能量利用率
C.生產者的一部分能量經由初級消費者糞便流入分解者
D.減少該生態系統的營養級可以有效提高能量傳遞效率
【考點】能量流動的概念和過程.
【專題】模式圖;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
【答案】C
【分析】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解答】解:A、①和②分別指初級消費者同化的能量和用于自身生長、發育和繁殖的生命活動,A錯
誤;
B、散失的能量不可以在被利用,B錯誤;
C、初級消費者糞便中的能量屬于生產者的同化量,所以生產者的一部分能量經由初級消費者糞便流入
分解者,C正確;
D、減少該生態系統的營養級可以有效減少能量的散失,但不能提高能量的傳遞效率,D錯誤。
故選:Co
【點評】本題考查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要求學生理解能量流動的概念,掌握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能夠準確分析能量流動的有關圖解,再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判斷。
3.為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某地實施了退耕還湖工程。某經過改造的湖泊生態系統中存
在三個營養級,其能量流動情況如表(單位:義1()3日)。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營養級第一營養級第二營養級第三營養級
同化量500YZ
呼吸作用消耗13226.53.8
未被利用29234.33.1
其他部分X2.20.1
A.該生態系統的結構是指各種生物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形成的營養結構
B.候鳥遷入和遷出導致群落物種組成和空間結構發生變化,這屬于群落演替
C.通過該表無法計算出第三營養級的消費者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
D.表中的X的具體數值是6,由第一營養級向第二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是14%
【考點】能量流動的概念和過程;能量流動的特點及相關計算;群落演替的類型.
【專題】數據表格;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
【答案】D
【分析】1、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和營養結構兩部分,組成成分有非生物物質和能
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營養結構指生物之間以食物營養為紐帶所形成的食物鏈和食物網。
2、同化量=呼吸作用消耗+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未利用+流
入下一營養級+其他部分。
3、能量傳遞效率=下一營養級同化量/上一營養級同化量X100%。
【解答】解:A、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和營養結構兩部分,組成成分有非生物物質
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營養結構指生物之間以食物營養為紐帶所形成的食物鏈和食物網,
A錯誤;
B、候鳥的遷入和遷出導致群落的物種組成和空間結構發生變化屬于群落的季節性,B錯誤;
C、根據計算公式:同化量=呼吸作用消耗+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
量=未利用+流入下一營養級+其他部分,在該生態系統中,肉食性動物為最高營養級,無流入下一營
養級的能量,結合表中數據可得肉食性動物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為3.2義103口,C錯誤;
D、根據C選項中的計算公式可推算出肉食性動物能量計算公式為:Z=3.8+3.1+0.1=7,植食性動物能
量計算公式為:丫=26.5+34.3+2.2+7=70,植物能量計算公式為:500=132+292+X+70,即X=6;結合
能量傳遞效率計算公式:能量傳遞效率=下一營養級同化量/上一營養級同化量X100%,可計算第一營
養級向第二營養級的傳遞效率為704-500X100%=14%,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等相關知識點,意在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
4.凡納濱對蝦是華南地區養殖規模最大的對蝦種類。放苗1周內蝦苗取食藻類和浮游動物,1周后開始投
喂人工餌料,1個月后對蝦完全取食人工餌料。1個月后蝦池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見圖。下列敘述
錯誤的是()
A.1周后藻類和浮游動物增加,水體富營養化程度會加重
B.1個月后藻類在蝦池的物質循環過程中仍處于主要地位
C.浮游動物攝食藻類、細菌和有機碎屑,屬于消費者
D.異養細菌依賴蝦池中的沉積物和有機碎屑提供營養
【考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物質循環;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
【專題】模式圖;生態系統.
【答案】C
【分析】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有: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解答】解:A、1周后開始投喂人工餌料,蝦池中有機碎屑含量增加,水體中N、P等無機鹽增多,
藻類和浮游動物增加,水體富營養化加重,A正確;
B、藻類作為生產者,在物質循環中占主要地位,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流入生態系統,B正確;
C、浮游動物攝食藻類,同時浮游動物攝食細菌和有機碎屑,屬于消費者和分解者,C錯誤;
D、異養細菌屬于分解者,通過分解作用,利用蝦池中的沉積物和有機碎屑中的能量,D正確。
故選:Co
【點評】本題考查物質循環和生態系統組成成分等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
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5.初級生產量是單位時間和單位面積上的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機物或所固定的能量。初級生
產量扣除生產者本身的呼吸消耗量的剩余部分稱為凈初級生產量。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生態系統所需的能
量都來自于太陽,關于此類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初級生產過程是在生產者的葉綠體中進行的
B.某時期凈初級生產的有機物量就是生產者的生物量
C.凈初級生產的能量用于生產者的生長、發育和繁殖等活動
D.當凈初級生產量為零時,輸入到生態系統中的能量基本不變
【考點】能量流動的概念和過程.
【專題】正推法;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
【答案】C
【分析】生態系統能量的知識點:
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生產者固定的全部太陽能。
流入一個營養級的能量是指被這個營養級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
能量的來路:①生產者的能量主要來自太陽能;②其余各營養級的能量來自上一營養級所同化的能量。
能量的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熱能;②流向下一營養級;③殘體、糞便等被
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即一個營養級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營養級同化的能量+
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解答】解:A、并不是所有的生產者都有葉綠體,如藍細菌中沒有葉綠體,A錯誤;
B、生物量是每個營養級所容納的有機物總干重,包括某時期前積累的有機物,B錯誤;
C、生產者固定的能量,一部分通過呼吸作用散失,另一部分用于生產者的生長、發育和繁殖等生命活
動,C正確;
D、初級生產量扣除生產者本身的呼吸消耗量的剩余部分稱為凈初級生產量,當初級生產量不變時,輸
入到生態系統中的能量不變,D錯誤。
故選:C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能量流動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能夠結合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屬于識記和
理解層次的考查。
6.生態學家林德曼通過分析賽達伯格湖的能量流動,發現了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具有單向流動和逐級遞
減的特點,某同學根據賽達伯格湖的能量流動圖解,繪制了如圖所示的能量金字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賽達伯格湖是一個結構相對簡單的生態系統
B.圖中III-IlfI構成一條食物鏈
C.該金字塔也可以用來表示生物量金字塔或數量金字塔
D.圖中未體現出的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考點】食物鏈與食物網;生態金字塔;生態系統的概念;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專題】模式圖;生態系統.
【答案】A
【分析】分析題圖:圖示為能量金字塔,則其中I代表第一營養級(生產者),II代表第二營養級,III
代表第三營養級。
【解答】解:A、賽達伯格湖是一個結構相對簡單的生態系統,所以林德曼以此為例研究能量流動,A
正確;
B、由于I、II、III表示的是營養級,每個營養級包含多種生物,因此圖中III-II-I不構成一條食物
鏈,B錯誤;
C、生物量金字塔或數量金字塔存在倒置情況,因此該金字塔不一定能用來表示生物量金字塔或數量金
字塔,C錯誤;
D、圖中未體現出的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以及分解者,D錯誤。
故選:Ao
【點評】本題考查生態系統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
問題的能力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7.黨的二十大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我們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不移走生
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下列有關踐行可持續發展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在濕地生態恢復工程中建立緩沖帶,可完全消除人類的干擾
B.農作物秸稈“過腹還田”,可實現物質、能量的多級循環利用
C.退耕還林,通過自然的次生演替可提高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
D.給稻一蟹共生農田投入的物質、能量越多,生態的穩定性就越強
【考點】研究能量流動實踐意義;物質循環;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
【專題】對比分析法;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
【答案】C
【分析】生態工程是指人類應用生態學和系統學等學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對人工生態系統進行分析、
設計和調控,或對已被破壞的生態環境進行修復、重建,從而提高生態系統的生產力或改善生態環境,
促進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的系統工程技術或綜合工藝過程。生態工程建設的目的就是遵循生態
學規律,充分發揮資源的生產潛力,防止環境污染,達到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同步發展。與傳統的工
程相比,生態工程是一類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續的工程體系。
【解答】解:A、在濕地生態恢復工程中,建立緩沖帶主要是為了減少人類的干擾,使濕地依靠自然演
替等機制恢復其生態功能,A錯誤;
B、農村地區推廣的農作物秸稈“過腹還田”,實現了物質的良性循環和多途徑利用,B錯誤;
C、退耕還林有助于水土保持等,提高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C正確;
D、由于農業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簡單,給稻一蟹共生農田投入的物質、能量越多,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并沒有增強,D錯誤。
故選:Co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的是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以及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意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
和掌握,難度適中。
8.碳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元素之一。如圖為碳循環的示意圖,甲?丁表示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a?d表
示丙中的四種生物,①?⑦表示相關的生理作用。據圖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生金
④物屬
體
相
內
對
的
含
重
量
A.甲是生產者,丙是消費者,丁是分解者
B.①②③④過程中碳元素主要以CO2的形式存在
C.碳元素在圖中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之間循環往復
D.甲一a-c-b可能是圖中生態系統中的一條食物鏈
【考點】碳循環過程與溫室效應;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食物鏈與食物網.
【專題】坐標曲線圖;模式圖;種群和群落;生態系統;生態環境.
【答案】D
【分析】物質循環是指在生態系統中,組成生物體的C、H、0、N、P、S等元素,都不斷進行著從無
機環境到生物群落,又從生物群落回到無機環境的循環過程。
【解答】解:A、在碳循環中生產者和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之間是雙向箭頭,且生產者為一進多出,大氣
中的二氧化碳是多進一出,即通過左圖雙向箭頭以及箭頭的數量,判斷甲是生產者,乙是大氣中二氧化
碳庫,丙是消費者,丁是分解者,A正確;
B、甲是生產者,①固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②③④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產
生的二氧化碳,碳元素都是主要以C02的形式存在,B正確;
C、組成生物體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斷進行著從無機環境到生物群落,有從生物群落
到無機環境的循環過程,因此碳元素在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之間循環往復、循環利用,C正確;
D、通過右圖生物體內重金屬含量的多少,判斷a應該是食物鏈中營養級最高的一個,因為重金屬在生
物體內不易被分解,會隨著食物鏈進行富集,D錯誤。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從題中獲取相關信息,并結合所學食物鏈、食物網和生態系統以及生態環境的知
識做出正確判斷,屬于理解層次的內容,難度適中。
9.如圖為生態系統信息傳遞模式圖,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信息傳遞往往是雙向的,物質循環也是雙向的
B.生態系統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
C.信息傳遞決定著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方向和狀態
D.生態系統各成分間都有各種形式的信息傳遞
【考點】信息傳遞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信息的種類、特點及其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專題】模式圖;正推法;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
【答案】D
【分析】生態系統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三者缺一不可;物質循環是生態系統的
基礎,能量流動是生態系統的動力,信息傳遞則決定著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方向和狀態;信息傳遞是
雙向的,能量流動是單向的,物質循環具有全球性。
【解答】解:A、信息傳遞往往是雙向的,物質循環的特點有全球性,往復循環,反復利用,A正確;
B、生態系統的功能主要包括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三者共同把生態系統各組分聯系成一個
統一的整體,B正確;
C、物質是能量流動的載體,能量是物質循環的動力,信息傳遞則決定著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方向和
狀態,C正確;
D、生態系統各成分間都有信息傳遞,但是不是各種形式的信息在各種成分之間都能傳遞的,如行為信
息一般發生在生物與生物之間,D錯誤。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生態系統的功能,要求考生識記生態系統的功能,掌握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及信息傳
遞的特點及三者之間的關系,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
10.如圖為某生態系統的結構模型,其中甲、乙、丙、丁為生態系統中的組成成分,a—e表示某些生理過
程,乙中的縱坐標表示生物的能量值。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乙中存在一個A〈C一0的食物網
C.bde過程可以沒有線粒體參與
D.該生態系統中,使CO2進入群落的是甲
【考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食物鏈與食物網;碳循環過程與溫室效應.
【專題】模式圖;種群和群落;生態系統.
【答案】B
【分析】據圖分析可知:甲是生產者,乙是消費者,丙是分解者,丁是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d代表消
費者的呼吸作用,a代表生產者的光合作用,b代表生產者呼吸作用,e代表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解答】解:A、分析圖可知甲是生產者,乙是消費者,丙是分解者,丁是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A正
確;
B、乙是消費者,而食物鏈的起點是生產者,B錯誤;
C、d代表消費者的呼吸作用,b代表生產者的呼吸作用,e代表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包括有氧
呼吸和無氧呼吸,因此bde過程可以沒有線粒體參與,C正確;
D、a代表光合作用,該生態系統中,使CO2進入群落的是甲,D正確。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從題中獲取相關信息,并結合所學群落和生態系統的知識做出正確判斷,屬于理
解層次的內容,難度適中。
11.三葉鬼針草是農田常見的外來惡性雜草,其入侵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研究者在三葉鬼針草葉水提
液中發現了大量的揮發性菇類等化感物質,并發現農業生產中在農田種植甘薯可顯著抑制三葉鬼針草的
入侵。下列有關信息傳遞敘述錯誤的是()
A.三葉鬼針草葉產生的化感物質對鄰近作物傳遞的信息屬于化學信息
B.農業生產中在農田種植甘薯抑制三葉鬼針草的入侵屬于化學防治
C.生態系統中信息的來源可以是非生物環境或生物個體
D.信息傳遞也可以發生在生物與非生物環境之間,一般是雙向的
【考點】信息的種類、特點及其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信息傳遞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專題】正推法;生態系統.
【答案】B
【分析】信息的種類包括物理信息、化學信息和行為信息,作用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傳遞、
生物種群的繁衍離不開信息傳遞、信息傳遞可以調節種間關系,維持生態系統隱定。
【解答】解:A、由題干信息可知,研究者在三葉鬼針草葉水提液中發現了大量的揮發性帖類等化感物
質,三葉鬼針草葉產生的化感物質(化學物質)對鄰近作物傳遞的信息屬于化學信息,A正確;
B、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種生物對付另外一種生物的方法,農業生產中在農田種植甘薯可顯著抑制三葉
鬼針草的入侵屬于生物防治,B錯誤;
C、生態系統中信息的來源可以是非生物環境也可以是生物個體或群體,C正確;
D、信息傳遞在生物與非生物環境之間、生物與生物之間的,一般是雙向的,D正確。
故選:B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信息傳遞的內容,要求考生識記相關知識,并結合所學知識準確答題。
12.隨著野生動植物的資源銳減,為滿足人類生活對魚、蝦、蟹的需要,人們把目光投向了人工養殖。如
圖是一個生態環境改善型魚塘物質循環流程圖。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植物殘體
沉水植物
(伊樂藻、苦草等)細
菌
等
佗津資一百蝦草食性魚類微
“而廢棄可生
物
有機或齊物螺J"機廢亦捋
A.圖中的生態系統結構完整,可作為物質循環的渠道
B.圖中螺獅屬于分解者,可以促進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C.增加沉水植物的數量能促進其對魚、蝦、蟹糞便中有機物的吸收
D.花津蟹和青蝦既有競爭又有捕食關系,與草食性魚類卻沒有關系
【考點】物質循環.
【專題】模式圖;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
【答案】B
【分析】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和營養結構,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
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營養結構就是指食物鏈和食物網。
【解答】解:A、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和營養結構,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
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營養結構就是指食物鏈和食物網,圖中缺少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故
生態系統結構不完整,A錯誤;
B、螺蜒以有機廢棄物為食是分解者,分解者能將動植物遺體和動物的排遺物分解成無機物,可以促進
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B正確;
C、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廢棄物中的有機物,需要分解者將有機物分解后,吸收其中的礦質元素,C錯誤;
D、由圖可知,花津蟹、青蝦和草食性魚類都以沉水植物為食,三者為中間競爭,花津蟹又以青蝦為食,
兩者之間為捕食關系,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物質循環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
問題的能力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13.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下列關于發展綠色生產力的敘述錯
誤的是()
A.盡快轉變生活方式以增大生態足跡,探尋綠色生產力發展的途徑
B.加強生物資源高效可持續利用,培育綠色生產力發展的基礎
C.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構建綠色生產力發展的模式
D.高效實現生態價值的轉化,形成綠色生產力發展的保障
【考點】生物多樣性的內容和價值;人口增長與生態足跡.
【專題】正推法;生態系統.
【答案】A
【分析】生態足跡:又叫生態占用,指在現有技術條件下,維持某一人口單位(一個人、一個城市、一
個國家或全人類)生存所需的生產資源和吸納廢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積。生態足跡越大,代表人類所需的
資源越多,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越大。
【解答】解:A、生態足跡越大,代表人類所需的資源越多,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越大,因此應盡快轉
變生活方式以減小生態足跡,探尋綠色生產力發展的途徑,A錯誤;
B、加強生物資源高效可持續利用,培育生產力發展的基礎,與可持續發展一致,B正確;
C、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減小碳足跡,構建綠色生產力發展的模式,C正確;
D、高效實現生態價值的轉化,形成綠色生產力發展的保障,達到生態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D正確。
故選:Ao
【點評】本題考查生態足跡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環境問題,解題的關鍵是保證生態經濟社會的協調發
展的措施。
14.我國力爭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使CO2排放量與吸收量相等,這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人們
采用生態足跡定量判斷一個國家或地區可持續發展狀況。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達到碳中和時,生物圈內所有生物呼吸釋放的CO2等于CO2的吸收量
B.濕地保護可有效實現碳中和,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
C.低碳生活和綠色農業可以減小生態足跡
D.一個地區的生態足跡越大,可持續發展能力越弱
【考點】人口增長與生態足跡;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生物多樣性的內容和價值.
【專題】正推法;生態環境.
【答案】A
【分析】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
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CO2排放量,實現CO2的“零排放”。實現碳中和是實現可持續
發展的戰略舉措。
【解答】解:A、達到碳中和時,生物圈內所有生物呼吸釋放的CO2和工廠等化石燃料的燃燒產生的二
氧化碳總量等于所有生物固定的CO2總量,A錯誤;
B、濕地保護可有效實現碳中和,從而實現對生態環境的保護,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B正確;
C、低碳生活和綠色農業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減少了吸納廢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積,從而減小生態
足跡,C正確;
D、一個地區的生態足跡越大,說明維持某一人口單位生存所需要的生產資源和吸納廢物的土地及水域
的面積越大,對于資源的利用越多,可持續發展能力越弱,D正確。
故選:A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生態足跡、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生物多樣性的價值的內容,要求考生識記相關
知識,并結合所學知識準確答題。
15.蘋果樹間雜草是蜥蟲天敵的良好棲息地,適當引入場蟲天敵可實現“以草養蟲”“以蟲治蟲”;秋冬季
節,蘋果樹間雜草倒伏腐爛后成為有機肥,又實現了“以草肥田”。這一生態農業模式給當地帶來了良
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據此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用標記重捕法來調查果樹魴蟲的種群密度
B.引入蚯蟲天敵“以蟲治蟲”屬于化學防治
C.“以草肥田”實現了物質和能量的循環利用
D.該生態農業模式體現了生態工程的整體原理
【考點】生態工程的實例和發展前景;估算種群密度的方法;信息傳遞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專題】正推法;生態工程.
【答案】D
【分析】1、樣方法適合調查植物以及活動能力弱、活動范圍小的動物;標記重捕法適合調查活動能力
強、活動范圍廣的動物。
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生態系統信息傳遞的作用,以一種或一類生物抑制另一種或另一類生物
的方法。它是降低雜草和害蟲等有害生物種群密度的一種方法。它的最大優點是不污染環境。
【解答】解:A、可用樣方法來調查果樹蜘蟲的種群密度,A錯誤;
B、“以蟲治蟲“屬于生物防治,可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這是生物防治的典型優點,B錯誤;
C、“以草肥田”實現了物質的循環利用,而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單向的,不能循環利用,C錯誤;
D、該生態農業模式給當地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生態工程的整體原理,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生態工程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
問題的能力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16.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躍碳庫,在氣候變化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斷加劇的人類活動引起的大氣
CO2濃度升高、溫度上升、核污水排放等問題,使海洋生態系統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下列說法錯誤
的是()
A.海洋中生產者直接利用的碳主要是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
B.全球變暖可能使浮游植物的生態位發生改變
C.年光合作用總量海洋生態系統低于陸地各類生態系統總和
D.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會導致海洋生物的遺傳和物種多樣性下降
【考點】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群落的季節性和生態位;能量流動的概念和過程;碳循環過程與溫室效
應.
【專題】正推法;種群和群落;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生態環境.
【答案】c
【分析】生態位是指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的情況,以及與
其他物種的關系等。研究某種動物的生態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棲息地、食物、天敵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
系等。研究某種植物的生態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區域內的出現頻率、種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
以及它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
【解答】解:A、海洋中生產者直接利用的碳主要是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生產者可通過光合作用
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中的碳,A正確;
B、生態位是指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的情況。以及與其他
物種的關系等,全球變暖可能使浮游植物的生態位發生改變,B正確;
C、年光合作用總量海洋生態系統可能大于陸地各類生態系統總和,這是因為海洋中有許多可以吸收碳
的生物,浮游植物,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從而促進了生產者的光合作用,C錯誤;
D、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會導致海洋生態環境被破壞,進而造成海洋生物的遺傳和物種多樣性下降,D正
確。
故選:C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群落的生態位、能量流動的概念和過程碳循環過程、溫室
效應的內容,要求考生識記相關知識,并結合所學知識準確答題。
17.生態足跡理論將生態承載力(單位:lO9hm?)和生態足跡(單位:相比較,得到生態赤字
或生態盈余,用于評價區域的可持續發展狀況。測得某省4市相關數據如表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城市人均生態足跡人均生態承載力萬元GDP生態足跡
甲1206.7331.81
乙2177.64131.83
丙329.3343.05
T2586.9878.41
注:萬元GDP生態足跡是指產生一萬元GDP所消耗的生態足跡,通常用來反映資源的利用效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國際貿易合同示范文本
- 2025海外投資借款合同
- 2025年商業房地產租賃合同管理問題的思考與建議
- 2025年小食品購銷合同范本
- 2025農業生產承包合同(農田承包)
- 2025年監理工程師《合同管理》合同法律關系與案例分析
- 2025國內勞務合同范本2
- 2025西安購銷合同格式
- 《高效化的教學流程》課件
- 《人力資源管理》課件
- 2022年第三屆大學生組織管理能力大賽真題題庫和答案
- 理綜-新疆烏魯木齊市2024年高三三模考試試題和答案
- 聾啞人輔助交流系統
- 帶狀皰疹病人的個案護理
- 《中藥鑒定技術》課件-五味子的鑒定
- 大數據 AI大模型-智慧統計大數據平臺解決方案(2023版)
- 江蘇省安全員《B證》考試題庫及答案
- 自殺及其預防課件
- 灰姑娘童話故事
- 等離子切割機操作手冊與安全操作規程
- 印刷合同:紙袋印刷合作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