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單元知識梳理手冊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六單元——高一語文人教統編版必修上冊知識梳理手冊
10.1勸學
基礎知識
一、文言知識
通假字
輮以為輪(“輮"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彎曲)
雖有槁暴(“有"同“又”,再)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同“智”,見識)
君子生非異也(“生"同“性”,天性)
一詞多義
絕
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動詞,橫渡)
佗之絕技,凡此類也(形容詞,獨一無二的,絕妙的)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形容詞,與世隔絕的)
佛印絕類彌勒(副詞,非常)
絡繹不絕(動詞,間斷)
強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形容詞,壯健,強盛)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名詞,強勁有力的弓)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形容詞,有余)
乃自強步,日三四里(副詞,勉強)
假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動詞,借助)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動詞,借)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副詞,假裝)
望
吾嘗歧而望矣(動詞,向遠處看)
先達德隆望尊(名詞,聲望,名望)
聞
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動詞,聽見)
博聞強識(名詞,見聞,見識)
聲聞于野(動詞,傳播)
于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介詞,表比較,可譯為“比")
青,取之于藍(介詞,可譯為“從”)
善假于物也(介詞,引出動作的對象,不譯)
者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助詞,表停頓)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代詞,……的人)
子瑜者,亮兄瑾也(“……者,……也"結構,表判斷)
而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連詞,表并列)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連詞,表因果)
吾嘗跂而望矣(連詞,表修飾)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連詞,表轉折)
古今異義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古義:廣泛地學習。今義:學問廣博精深。)
聲非加疾也(古義:勁疾。今義:疾病。)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古義:爪子和牙齒。今義:比喻壞人的黨羽。)
詞類活用
(1)動詞的活用
不積小流(動詞作名詞,水流)
(2)名詞的活用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名詞作狀語,每日)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名詞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向。“上”,向上;“下”,向下)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詞作動詞,游泳)
(3)形容詞的活用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快)
積善成德(形容詞作名詞,善事)
故木受繩則直(形容詞作動詞,變直)
句式積累
(1)判斷句
不復挺者,揉使之然也(“……者,……也”表判斷)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也"表判斷)
(2)倒裝句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定語后置,即“蚓無利之爪牙,強之筋骨”)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狀語后置,即“青,于藍取之,而于藍青;冰,水為之,而于水寒")
二、常識積累
文化常識
君子:春秋時對貴族的通稱。春秋末年,逐漸成為“有德者”的稱謂。在儒家系統中,君子是“圣人之下,富有禮儀規范的人"。文中指有學問、有修養的人。
蛟龍:蛟龍和龍都有強大的力量,但是有邪正之分。我國古代傳說中,蛟龍在冰冷的水中潛藏五百年之后,能夠羽化成龍,升天而去。
騏驥:駿馬。騏,指有青黑色紋理的馬。驥,指千里馬。
跬步:古代稱跨出一腳為“眭”,跨出兩腳為“步"。
駕:一天的行程。
文學常識
荀子: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曾在齊國稷下講學,后游歷秦國,晚年在楚國任蘭陵令。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
荀子認為,自然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人類可以認識它,順應它,運用它,以趨吉避兇,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強調“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在人性問題上,他主張“性惡論”,認為后天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荀子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用排比句,又善用比喻。主要作品為《荀子》。
《荀子》:現存32篇,大部分為荀子自著,其余為荀子弟子記錄的荀子言論等。該書是中國古代儒、法、道、墨等諸子學術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它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論說文的進一步成熟。
主要內容:(1)“重人輕天”思想。《荀子》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的理論,認為人不能決定自然規律的存亡,天也不能決定人類的治亂、吉兇和命運。天與人各有自己的功能和作用。
(2)“隆禮重法”學說。這是基于人性惡的理論基礎,強調發揮“禮義"的教化作用,借以改造生來不良的人性,同時還要用刑罰約束性情頑劣之人。
《荀子》一書不僅提出了法家的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而且全面總結了法家前輩的教育主張和教育實踐經驗,提出一套明法革新的教育思想,成為法家重要理論的奠基之作。《荀子》一書中關于禮法、名實關系的學說符合當時新建立的封建制經濟基礎的需要,對于鞏固和發展這種經濟基礎和新興地主階級政權,起了重要作用。
10.2師說
基礎知識
一、文言知識
通假字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受,同“授”,傳授)
或師焉,或不焉(不,同“否")
一詞多義
傳
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動詞,傳授)
傳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流傳)
俱傳父祖業(動詞,延續,繼承)
舍相如廣成傳(名詞,招待賓客的館舍)
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動詞,傳遞,傳送)
賢
其賢不及孔子(名詞,才德優秀)
師不必賢于弟子(動詞,超過)
師
古之學者必有師(名詞,老師)
天惟降災,震驚朕師(名詞,眾人)
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動詞,效法,學習)
五旅為師(名詞,軍隊編制單位,二千五百人為師)
王師北定中原日(名詞,軍隊)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名詞,榜樣)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名詞,有專門技藝的人)
惑
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名詞,疑難問題)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形容詞,糊涂)
之
古之學者必有師(助詞,相當于“的”)
擇師而教之(第三人稱代詞,他)
郯子之徒(指示代詞,那,那些)
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六藝經傳皆通習之(助詞,起調節音節的作用,無實義)
其
其為惑也,終不解矣(指示代詞,那些)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稱代詞,他)
其皆出于此乎(副詞,表推測,大概,或許)
于
其皆出于此乎(介詞,從)
于其身也(介詞,對于)
也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句末語氣詞,表判斷)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語氣詞,表停頓)
古今異義
古之學者必有師(古義:求學的人。今義: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古義:用來……的。今義: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
今之眾人(古義:一般人。今義:大家,許多人。)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古義:不一定。今義: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小學而大遺(古義:小的方面要學習。今義:對兒童、少年實施初等教育的學校,給兒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礎教育。)
詞類活用
(1)名詞的活用
吾師道也(名詞作動詞,學習)
吾從而師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
則群聚而笑之(名詞作狀語,成群)
(2)形容詞的活用
恥學于師(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恥)
小學而大遺(形容詞作名詞,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詞作名詞,圣,圣明的人;愚,愚昧的人)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形容詞作名詞,卑,低下的人;盛,勢盛位高的人)
句式積累
(1)判斷句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者,……也"表判斷)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也”表判斷)
(2)被動句
不拘于時(介詞“于"表被動)
(3)倒裝句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賓語前置,即“不知句讀,不解惑”)
而恥學于師(狀語后置,即“而于師恥學")
(4)省略句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及”后省略賓語“之")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愛”前省略主語“人")
(5)固定句式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示反問,即“哪里用得著……呢")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是故……”,表示得出結論,即“因此……")
二、常識積累
文化常識
句讀:斷開句子的知識。一句話后面的停頓為句,一句話中間短暫的停頓為讀。古書沒有標點,所以要學習句讀。
巫醫、樂師、百工:“巫醫”,古代巫和醫不分,故并舉。巫主要以祝禱、占卜等為業,也為人治病。“樂師"指以演奏音樂為職業的人。“百工”泛指各種工匠。
六藝經傳:六藝的經文和傳文。六藝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種經書。《樂》久已失傳。傳,古代解釋經書的著作。
文學常識
說:古代以記敘、議論或說明等方式來闡述事理的文體,也可以發表議論或記敘事物,都是為了闡明一個道理。“說"往往是借一件事情或一種現象來表達作者對某些事物或問題的見解,篇幅一般不長。跟雜文大體相似。
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人,每自稱“昌黎韓愈”,世稱“韓昌黎"。曾任監察御史、刑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職。著有《昌黎先生集》。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反對六朝以來浮華艷麗的文風,竭力主張“文以載道”,提出了“惟陳言之務去"辭必己出”的口號,對當時和后世的影響極其深遠。同時他也是杰出的文學家。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容深刻,形式多樣,語言質樸,風格剛健,氣勢雄壯,因此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稱他為“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之首。
思維方法
一詞多義
“一詞多義"是文言文學習的一個重難點。它是學生準確理解、翻譯文言文的基礎。一詞多義是如何形成的呢?在造字之初,漢字表達的意義往往比較單一。隨著社會的發展,新的意義層出不窮,而漢字常用字的數量卻并沒有大幅增長。這樣,眾多的意義必然依附在有限的常用漢字上,其結果就是漢字承載的意義不斷增加,這就自然產生了一詞多義現象。
漢字引申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幾種:
(1)由具體實在意義虛化為抽象概括的意義。
如甲骨文“兵”字,是雙手持斧的形象,本義是兵器,如“兵革非不堅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接著引申為拿兵器的人,即士兵,如“兵強馬壯”;然后引申出抽象的含義,如“兵連禍結"中的“兵”解釋為“戰爭"。
(2)由詞性變化產生新義。
如“六藝經傳皆通習之”(《師說》)中的“傳"是名詞,解釋為“古代解釋經書的著作”,到了“師道之不傳也久矣"中,“傳”成了動詞,解釋為“流傳”,而在“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中,則解釋為“傳授"。
(3)由本義經過通假現象變成通假字。
如“君子生非異也”(《勸學》)中的“生"同“性”,即天性,屬于字形相近通假。另外還有字音相同或相近通假,如“則知明而行無過矣"中的“知”同“智"。
(4)借助修辭手法產生新義。
如“假舟楫者”(《勸學》)中的“楫"原本是劃船工具,在這里指船,這是用了借代的修辭。
一詞多義如何推斷?主要有以下方法:
根據上下文判斷
典例中,“適”之所以不能解釋為“出嫁”,是因為上下文都著重突出太夫人的孝道、德行,她操持家務,侍奉婆婆盡職盡責,故“適”同“事”,意為“侍奉”。學生要將每個翻譯放到文中去檢驗,看是否成立。
根據詞語在語句中所處的位置判斷
如《勸學》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的“水”放在“能"的后面,應該是動詞,因此解釋為“游泳”。
根據偏旁、相關成語等要素判斷
因為文言文中重要的字多屬于形聲字,偏旁基本都與意思相關,結合偏旁可以推斷出解釋是否正確。再者,文言文中的重要詞語的意思可以從其在成語中的含義切入判斷,如“求全責備"中的“責”與前面的“求"意思一致,都是“要求”的意思,了解了這個意思。
要有一定的通假字積累和判斷通假字的方法
通假字有音與形兩種類型的通假。如“糅以為輪"(《勸學》)中的“輮”同“煣”,屬于同音通假;“或師焉,或不焉”(《師說》)中的“不"同“否”,屬于字形相似通假。
11反對黨八股(節選)
基礎知識
一、常考易錯成語
無的放矢:沒有箭靶亂射箭,比喻言語、行動沒有明確目標或不切合實際。
蠅營狗茍:像蒼蠅那樣飛來飛去,像狗那樣茍且偷生,形容人不顧廉恥,到處鉆營。
投鼠忌器:要打老鼠又怕打壞了它旁邊的器物,比喻想打擊壞人而又有所顧忌。
云譎波詭:形容房屋建筑形式就像云彩和波浪那樣千姿百態。后多用來形容事態或文筆變幻莫測。
禍起蕭墻:禍亂發生在家里,泛指內部發生禍亂。蕭墻:古代宮室內當門的小墻,借指內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樹、李樹不會說話,但它們的花和果實會把人吸引過去,樹下踩出小路來(語出《史記·李將軍列傳》)。比喻為人誠摯,自會有強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
二、常識積累
文學常識
八股文章:即八股文,是明清兩代科舉制度規定的一種特殊文體,每篇由破題(說破題目要義)、承題(承破題之意引申而言)、起講(闡發議論)、入題(引入本題,為議論入手處)、起股(用四五句或八九句雙行文字開始發議論)、中股(全篇重點,必須盡情發揮)、后股(或推開,或墊襯,振起全篇精神)、束股(回應、提醒全篇而加以收束)八部分組成,所以叫“八股文”,也稱“八比”。
八股文的形式,最早可溯源到唐朝的“帖括"。所謂“帖括”,就是概括地默寫某一種經書的注解。唐代雖以詩、賦取士,但并未完全廢除讀“經"。宋代自王安石秉政,改考“經義”,學子任治一經,考試時發揮“經義"為文字。元代考試,用“經義”“經疑"為題述文,出題范圍限制在《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中。明太祖朱元璋時,詔定科舉法,應試文仿宋代“經義”。明憲宗成化年間,經多名大臣提倡,逐漸形成比較嚴格固定的八股文格式,八股文的格律形式就此形成了。八股文在形式上僵化死板,在內容上只許代圣賢立言,不許作者自由發揮,是封建統治者束縛人們思想、維護自身統治的工具。
12拿來主義
基礎知識
一、常考易錯成語
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莊嚴或正大的樣子。
嘩眾取寵:用言論行動迎合眾人,以博得好感或擁護。
蓋棺論定:指人的是非功過到死后做出結論。
鞭辟入里:形容能透徹說明問題,深中要害。
沆瀣一氣:泛指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
諱莫如深:緊緊隱瞞。
有的放矢:對準靶子射箭,比喻言論、行動目標明確。
量體裁衣:按照身材剪裁衣裳,比喻根據實際情況辦事。
扣人心弦:形容詩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動。
從善如流:形容能很快接受別人的好意見,像水從高處流到低處一樣順暢自然。
光風霽月:雨過天晴時風清月明的景象。比喻開闊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也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
二、常識積累
文學常識
魯迅:原名周樟壽,后改為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作品主要有:
小說集《吶喊》,包括《狂人日記》《阿Q正傳》《孔乙己》《藥》《故鄉》等14篇作品;小說集《彷徨》,包括《傷逝》《祝福》等11篇作品;小說集《故事新編》,包括《補天》《奔月》《理水》等8篇作品。
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等10篇作品。
散文詩集《野草》,包括《秋夜》《過客》等23篇散文詩。
雜文集有《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且介亭雜文》《二心集》《南腔北調集》等。
雜文:現代散文中的一種,一般以議論為主,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會事變或動向的文藝性論文。其特點是短小活潑、尖刻犀利、風趣諷刺,議論說理形象化。其內容廣泛,形式多樣,有關社會生活、文化動態以及政治事件的雜感、雜談、雜論、隨筆都可歸入這一類。
思維方法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試題解題攻略
信息性文本閱讀一個重要考點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重要概念”,是指含義豐富深刻,與文章主題思想、作者觀點態度關系密切的概念。
理解概念主要側重于兩個方面:一是概念的內涵,這是對事物的特有屬性的反映,如“商品"的內涵就是“為交換而生產的勞動產品”;二是概念的外延,指概念所包括的對象范圍,如“人"的外延是指古今中外一切的人。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題分為客觀題與主觀題。
解答這類客觀題,可主要采用將選項與原文對照的方式。這種對比,一般從三個角度展開:
比對概念概念的內涵,有沒有被篡改
概念的外延,有沒有被擴大或縮小
概念有沒有被偷換
1.對比原文中概念的內涵,看有沒有被篡改
2.對比原文中概念的外延,看有沒有被擴大或縮小
3.對比原文中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進行判斷
13讀書:目的和前提*上圖書館
基礎知識
一、常考易錯成語
望洋興嘆:本義指在偉大的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今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
牽強附會:把關系不大的事物勉強地扯在一起,加以比附。
螳臂當車:比喻不正確估計自己的力量,去做辦不到的事情,必然招致失敗。
醍醐灌頂:比喻灌輸智慧,使人徹底醒悟。
紛至沓來:紛紛到來;連續不斷地到來。
綿里藏針:①比喻柔中有剛。②比喻外貌柔和,內心刻毒。
高談闊論:漫無邊際地大發議論(多含貶義)。
齊大非偶:指門第不相當,不敢高攀聯姻。
二、常識積累
文學常識
黑塞德:德國作家、詩人。194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愛好音樂與繪畫,是一位漂泊、孤獨、隱逸的詩人。黑塞的詩有很多充滿了浪漫氣息,從他的最初詩集《浪漫之歌》的書名,也可以看出他深受德國浪漫主義詩人的影響,后來甚至被人稱為“德國浪漫派最后的一個騎士"。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門青》《荒原狼》《東方之旅》等。
王佐良:當代詩人、翻譯家、教授、英國文學研究專家。浙江上虞人。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從事文化交流和文學研究,把中國戲劇文學名著《雷雨》等作品譯成英文,把英詩譯為中文,主張以詩譯詩,保存原詩風貌。他翻譯的培根的《論學習》語言精練傳神,被廣大讀者視為最權威的版本。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他與許國璋、吳景榮被譽為“三大英語權威”。
思維方法
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所謂文本信息,是指文章要告訴讀者的內容,是一種認識、發現和感受,也指通過閱讀而得到的知識、信息或者代表某些信息的詞語、符號、數據等。而篩選信息,就是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經過辨別,把相關的信息提取出來。所謂整合信息,就是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將文中相關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來,并加以處理。
對于信息性閱讀文本中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這一考點,在高考中,有如下命題方式:
命題形式1客觀性試題:只需篩選,不需整合
命題形式2主觀性試題:既需篩選,又需整合
著眼于“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這一考點,應注意什么?
“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重點考查辨別、篩選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重要信息包括文章的基本觀點,以及最能表達文章主旨和作者寫作意圖的語句等。
該考點包含三個前后緊密聯系的關鍵詞,即辨別、篩選和整合。所謂“辨別”,就是分辨什么是重要信息。所謂“篩選”,即根據題目要求搜尋、辨別、提取文中的相關信息,區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熱壓硫化鋅(ZNS)晶體合作協議書
- 2025年飼用原料作物合作協議書
- 2025年特種氯乙烯共聚物合作協議書
- 農村畜牧養殖防疫協議書
- 2025年金昌危運資格證模擬考試題庫
- 中介手房屋買賣協議
- 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聘用工作證明(6篇)
- 2025年管理心理學關鍵知識及試題及答案定位
- 月薪與獎金補貼完整收入證明(7篇)
- 股東權益保障出資證明材料(8篇)
- 人工流產患者術后護理
- 電子生產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制度
- 2025屆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高三三模語文試題【含答案解析】
- 第9課《可愛的一朵玫瑰花》課件 花城版音樂四年級下冊
- (完整版)總局關于發布醫療器械分類目錄的公告(2017年第104號)新版本醫療器械分類目錄2018版
- 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驗收技術資料統一用表(2024 版)
- 康復醫學科治療技術操作規范2023版
- 磷酸鐵及磷酸鐵鋰異物防控管理
- 2025年河長制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共100題)
- 精神科幻覺護理常規
- 澠池項目部砂石骨料生產線安全操作規程(修訂)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