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基礎不好…
記憶力不好
沒有時間…
能不能直接給我重點?
方劑學占多大的比例?
方劑學都考什么?
方劑學怎么背?
「歌
趣味記2
方劑對比
方
劑主治
配伍意義
運用
/已憶
明確
目標
高分過
自律性
差
/己憶
第一單元總論
細目一方劑與治法
方劑與治法的關系:
治法是在長期臨床積累了方藥運用經驗的基礎上,在對人體生理病理等理論認識不斷豐富、完善過
程中逐步總結而成,是后于方藥形成的一種理論0
治法是指導遣藥組方的原則,方劑則是體現治法的主要手段,故云”方從法出,法隨證立”。方劑
與治法之間的關系是相互為用,密不可分的,具體表現為“以法組方”“以法遣方”“以法類方”“以
法釋方”等四方面,而這四方面又可以簡單概括為“以法統方”。
常用治法:汗、吐、下、和、溫、清、消、補
1.汗法汗法主要治療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證。
2.吐法通過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血藏胃腕的痰涎、宿食或毒物從口中吐出的一類治法。
易傷胃氣,故體虛氣弱、婦人新產、孕婦等均應慎用。
3.下法通過瀉下、蕩滌、攻逐等方法,使停留于胃腸的宿食、燥屎、冷積、瘀血、結痰、停水等
從下竅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類治法。
4.和法和法是通過和解或調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臟腑、陰陽、表里失和之證得以解除
的一類治法。適用于邪犯少陽、肝脾不和、腸胃不和、氣血營衛失和等證。和法分類較多,主要有和解
少陽、調和肝脾、調和寒熱等。
5.溫法通過溫里祛寒的方法,以治療里寒證的一類治法。里寒證有部位淺深、程度輕重的差別,
故溫法又有溫中祛寒、【可陽救逆和溫經散寒的區別。
6.清法通過清熱、瀉火、解毒、涼血等方法,以清除里熱之邪的一類治法。適用于里熱證、火證、
熱毒證,以及虛熱證。
7.消法通過消食導滯、行氣活血、化痰利水、驅蟲等方法,使氣、血、痰、食、水、蟲等有形之
邪漸消緩散的一類治法。
8.補法通過補益人體氣血陰陽,以治療各種虛弱證候的一類治法。
細目二方劑的組成與變化
方劑的組成原則
方劑的組成方法有君臣佐使配伍、氣味配伍、升降開闔配伍等。
君臣佐使配伍:
1.君藥針對主病或主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是方中不可或缺,且藥力居首的藥物。
2.甲藥有兩種氤義。
①輔助君藥加強治療主病或主證的藥物
②針對重要的兼病或兼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
3.佐藥有三種意義。
(1)佐助藥:協助君、臣藥以加強治療作用,或直接治療次要兼證。
(2)佐制藥:用以消除或減弱君、臣藥的毒性,或制約君、臣藥峻烈之性的藥物。
(3)反佐藥:病重邪甚時,可能拒藥時,配伍與君藥性質相反而又能在治療中起相成作用的藥物。
4.使藥有兩種意義。
(1)引經藥:用以引領方中諸藥至病所或特定部位的藥物。
(2)調和藥:用以調和方中諸藥的藥物。
方劑的變化形式:
1.藥味加減的變化
這種變化主要用于臨床選用成方,其目的是使之更加適合變化了的病情需要。針對某一具體成方之
藥味加減的變化,是指在君藥不變的前提下,加減方中其他藥物,以適應一些次要兼證的需要。一般有
兩種情況:一是佐使藥的加減,二是臣藥的加減。
2.藥量增減的變化藥物的用量直接決定藥力的大小。當方劑的藥物組成相同,而用量不相同時:
會發生藥力變化,其結果可以是單純的方劑藥力大小的改變,也可以導致藥物配伍關系及君臣佐使的相
應變化,從而改變方劑的功用和主治證候。
組成藥物
方名功用病機主治證候
君臣佐使
大便秘結,潮熱諂語,腕
小承氣湯大黃枳實厚樸瀉熱通便陽明腑實
腹痞滿
四兩三枚.兩
厚樸三物湯厚樸枳實大黃行氣通便氣滯便秘腕腹滿痛不減,大便秘結
八兩五枚四兩
注:上述方劑用量,是漢代原書用量。
3.劑型更換的變化方劑的劑型較多,不同劑型各有特點。同一方劑,盡管用藥及其劑量完全相同,
但劑型不同,其作用亦有異,但這種差異往往只是表現在藥力人小和峻緩的區別上,在主治病證上也多
有輕重緩急之分別。
細目三劑型
湯劑
湯劑的特點:吸收快,能迅速發揮藥效;而且可以根據病情需要進行加減,能照顧每個患者或具
體病變的不同階段,因而多適用于病證較重或病情不穩定患者。但湯劑也有不足之處,如服用量大、某
藥物的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或易揮發散失、不適宜大規模生產、不利于患者攜帶。
丸劑
丸劑的特點:吸收較慢,藥效持久,節省藥材,便于患者服用與攜帶。丸劑適于慢性、虛弱性疾
病。但也有丸劑藥性比較峻猛者,多為芳香類藥物與劇毒藥物,不宜作湯劑煎服,如安宮牛黃丸、舟車
丸等。常用的丸劑有:水丸、蜜丸、糊丸、濃縮丸等。
1.蜜丸
蜜丸是將藥物細粉用煉制的蜂蜜為黏合劑而制成的丸劑。蜜丸性質柔潤,作用緩和持久,并有補益
和矯味作用,常用于治療慢性虛弱性疾病,需要長期服用。
2.水丸
也稱水泛丸,是將藥物細粉用水(冷開水或蒸儲水)或酒、醋、蜜水、藥汁等為黏合劑制成的小丸。
水丸易于崩解,溶散快,吸收起效快,易于吞服,適用于多種疾病。
3.糊丸
糊丸是將藥物細粉用米糊、面糊、曲糊等為黏合劑制成的小丸。糊丸黏合力強,質地堅硬,崩解與
溶散遲緩,內服可延長藥效、減輕劇毒藥的不良反應和對胃腸道的刺激。
4.濃縮丸
濃縮丸是將藥物或方中部分藥物煎汁濃縮成膏,并與其他藥物細粉混合干燥粉碎后,再用水或蜂蜜
或藥汁制成丸劑。濃縮丸體積小,有效成分高,服用劑量小,可用于治療多種疾病。
散劑
散劑的特點:吸收較快,且制作簡便,節約藥材,便于服用和攜帶。
散劑有內服和外用兩種。
(1)內服散劑分為兩種
①研成細粉,以溫開水沖服,量小者亦可直接吞服。這類散劑吸收快,便于攜帶與服用。
②制成粗末,以水煎取汁服用,稱為煮散,這類散劑實際類似湯劑。
(2)外用散劑為極細粉末,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對創面刺激小,可外敷、摻撒瘡面或患病部位。
亦有作點眼、吹喉等用。
膏劑
育劑是將藥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去渣而制成的劑型,有內服和外用兩種。
1.內服膏劑又分煎膏劑、流浸膏劑和浸膏劑。
2.外用膏劑分軟音劑和硬膏劑
(1)煎膏又稱冒滋,是將藥物加水反復煎煮,去渣濃縮后,加煉蜜或煉糖制成的半液體劑型。煎
膏體積小、含量高、便于服用、口味甜美、有滋潤補益作用,一般多用于慢性虛弱性患者,有利于較長
時間用藥。
(2)軟音又稱藥膏,是將藥物細粉與適宜的基質制成具有適當黏稠度的半固體外用制劑。其中用
乳劑型基質的,亦稱乳膏劑,多用于皮膚、黏膜或瘡面。軟膏具有一定的黏稠性,外涂后漸漸軟化或熔
化,因而藥物慢慢吸收,持久發揮療效,適用于外科瘡瘍用腫、燒燙傷等。
(3)硬膏又稱膏藥,古稱薄貼。是以植物油將藥物煎至一定程度后去渣,再煎至滴水成珠,加入
黃丹等攪勻、冷卻制成的硬膏。用時加溫攤涂在布或紙上,軟化后貼于患處或穴位上,可用于治療局部
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如瘡瘍腫毒、跌打損傷、風濕痹證,以及腰痛、腹痛等。
下列選項中不是湯劑的特點的是
A.吸收快
B.便于隨證加減
C.藥效快
D.方便攜帶
E.適用于病證較重或病情不穩定的患者
I?正確答案JD
下列各項,不屬于“佐藥”功用范疇的是
A.配合君、臣藥加強治療作用
B.消除或減弱君、臣藥的毒性
C.針對某些次要癥狀發揮治療作用
D.制約君、臣藥的峻烈之性
E.針對主病起主要治療作用
『正確答案JE
第二單元解表劑
概述
1.適用范圍適用于表證。凡風寒初起或溫病初起,以及麻疹、瘡瘍、水腫、痢疾等病初起時,見
惡寒、發熱、身痛、無汗或有汗、苔薄白、脈浮等表證者,均可使用解表劑治療。
2.應用注意事項
(1)由于表證有寒熱之異,患者體質有強弱之別,故應酌情選用不同類型的解表劑。
(2)解表劑多以辛散輕揚藥物為主組方,不宜久煎,以免藥性耗散,作用減弱。
(3)解表劑一般宜溫服,服后應避風寒,或增衣被,或輔之以粥,以助汗出。
(4)飲食方面,應注意禁食生冷油膩,以免影響藥物的吸收和藥效的發揮。
(5)表里同病者,一般應先解表,后治里:若表里并重,則當表里雙解;若外邪已入于里,或麻
疹已透,或瘡瘍已潰等,則不宜繼續使用解表劑。
辛溫解表
麻黃湯(《傷寒論》)
【組成】麻黃三兩桂枝二兩杏仁七十個炙甘草一兩
【方歌】麻黃湯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發汗解表宣肺氣,傷寒表實無汗宜。
【趣味記憶】干媽貴姓
【功用】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風寒表實證。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無汗而喘,舌苔薄白,脈浮緊。
【配伍意義】
本方證為外感風寒,營衛郁滯,肺氣失宣所致。
君一一麻黃開滕發汗,祛在表之風寒:官肺平喘,開郁閉之肺氣。
臣一一桂枝解肌發表,通達營衛。
佐---杏仁降利肺氣,以止咳喘。
佐使一一甘草調和藥性,既能助麻、杏之宜降,又能緩麻、桂之峻烈,使汗出不至過猛而耗傷正氣。
【配伍特點】
麻桂相須,開胺暢營;麻杏相使,宣降相宜。
【運用】
辨證要點:本方是治療外感風寒表實證的基礎方。臨床應用以惡寒發熱,無汗而喘,脈浮緊為辨證
要點。
加減變化:若喘急胸悶、咳嗽痰多、表證不甚者,去桂枝,加蘇子、半夏以化痰止咳平喘;若鼻塞
流涕重者,加蒼耳子、辛夷以宜通鼻竅;若夾濕邪而兼見骨節酸痛,加蒼術、慈飲仁以祛風除濕;兼里
熱之煩躁、口干,酌加石膏、黃苓以清瀉郁熱。
使用注意:本方為辛溫發汗之峻劑,故《傷寒論》對“鷺”、“逆塞”、“叟塞”、“亡血家”,
以及外感表虛自汗、血虛而脈兼“尺中遲”、誤下而見“身重心悸”等,雖有表寒證,亦皆禁用。麻黃
湯藥味雖少,但發汗力強,不可過服,否則,汗出過多必傷人正氣。
桂枝湯(《傷寒論》)
【組成】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炙甘草二兩生姜三兩大棗十二枚
【方歌】桂枝湯治太陽風,芍藥甘草姜棗同,
解肌發表調營衛,表虛自汗此為功。
【趣味記憶】桂枝要炒姜棗
[功用]解肌發表,調和營衛。
【主治】外感風寒表虛證。惡風發熱,汗出頭痛,鼻鳴干嘔,苔白不渴,脈浮緩或浮弱。
【配伍意義】
本方證是因表虛,媵理不固,外感風寒,營衛失和所致。
君一一桂枝:助衛陽,通經絡,解肌發表,祛在表之風邪
臣一一芍藥:益陰斂營,斂固外泄之營陰
佐----生姜:助桂枝辛散表邪,又兼和胃止嘔
大棗:既能益氣補中,又可滋脾生津。
佐使一一炙甘草:調和藥性,合桂枝辛甘化陽以實衛,合芍藥酸甘化陰以和營,功兼佐使之用。
桂枝與芍藥用量相等(1:D,寓意有三:
一為針對營衛失調病機,體現營衛同治,治邪扶正,邪正兼顧之意;
二為相輔相成,桂枝得芍藥相助則汗出有源,芍藥得桂枝相助則滋而能化;
三為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補。
桂枝與芍藥配伍是本方外可解肌發表,內可調和營衛、調和陰陽的基本結構。
服法:藥后配合啜熱稀粥,是借水谷之氣以充養胃氣,滋生汗源,不但釀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
致復感。
【配伍特點】
辛散與酸收相配,散中有收,汗不傷正;助陽與益陰同用,陰陽兼顧,營衛并調。
【運用】
辨證要點:本方為治療外感風寒表虛證的基礎方,又是調和營衛、調和陰陽治法的代表方。臨床應
用以惡風,發熱,汗出,脈浮緩為辨證要點。
加減變化:惡風寒較甚者,宜加防風、荊芥、淡豆豉疏散風寒;體質素虛者,可加黃英益氣,以扶
正祛邪;兼見咳喘者,宜加杏仁、蘇子、桔梗宣肺止咳平喘。
使用注意:凡外感風寒表實無汗者禁用。服藥期間禁食生冷、黏膩、酒肉、臭惡等物。
小青龍湯(《傷寒論》)
【組成】麻黃三兩芍藥三兩細辛三兩干姜三兩炙甘草三兩桂枝三兩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
【方歌】小青龍湯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佳。
外束風寒內停飲,散寒化飲效堪夸。
【趣味記憶】少將甘心為媽下跪
【功用】解表散寒,溫肺化飲。
【主治】外寒里飲證。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無汗,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飲咳喘,不得平臥,或
身體疼重,頭面四肢浮腫,舌苔白滑,脈浮。
【配伍意義】
本方主治外感風寒,寒飲內停之證。
君一一麻黃、桂枝:發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黃又能宣發肺氣而平喘咳,桂枝又能化氣行水以利于
里飲之化。
臣一一干姜、細辛:溫肺化飲,兼助麻黃、桂枝以解表祛邪。
佐一一五味子斂肺止咳、芍藥和營養血,此二藥與辛散之品相配伍,散收并用,既可增強止咳平喘
之功,又可制約諸藥辛散溫燥太過之弊。半夏燥濕化痰,和胃降逆。
佐使一一炙甘草:益氣和中,又能調和辛散酸收之品。
【配伍特點】
辛散與酸收相配,散中有收:溫化與斂肺相伍,開中有合。
大青龍湯(《傷寒論》)*
【組成】麻黃六兩桂枝二兩炙甘草二兩杏仁四十枚石杏如雞子大生姜三兩大棗十二枚
【方歌】大青龍湯桂麻黃,杏草石膏姜棗襄。
傷寒無汗兼煩躁,發汗清熱次方良。
【巧記】麻黃湯膏姜棗
【功用】發汗解表,兼清里熱。
【主治】外感風寒,兼有郁熱證,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無汗,煩躁,口渴,脈浮緊。
【配伍意義】本方病證是因外感寒邪郁閉肌膜,衛陽郁滯不得宣泄,郁而生熱所致。
君一一麻黃用量為麻黃湯中的一倍,以辛溫發汗解表,兼宣肺平喘。
臣一一桂枝發汗解表,溫通經脈;石膏其性雖辛寒,但用量較小,既可助麻黃解肌開陽郁,又可清
陽郁之煩躁。
佐一一杏仁肅降肺氣;生姜解散表寒。
便一一大棗、炙甘草。一是和中氣以滋汗源,二是緩解麻、桂峻烈之性.三星調和麻、杏宣降之性,
四是調和麻、石寒溫之性。
九味羌活湯(錄自《此事難知》)
【組成】羌活、防風、蒼術、細辛、出苴、白芷、生地、黃苓、甘草
【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風,細辛蒼芷與川尊。
黃蒼生地同甘草,分經論治宜變通
【趣味記憶】防止秦瓊草地藏,細心九味羌活湯
[功用]發汗祛濕,兼清里熱。
【主治】外感風寒濕邪,內有蘊熱證。惡寒發熱,肌表無汗,頭痛項強,肢體酸楚疼痛,口苦微渴,
舌苔白或微黃,脈浮。
【配伍意義】
病機:外感風寒濕邪,內有蘊熱所致。
君一一羌活散表寒,祛風濕,利關節,止痹痛。
臣一一防風風藥之潤劑,祛風除濕,散寒止痛;蒼術發汗祛濕,為祛太陰寒濕的主要藥物。
佐一一細辛、白芷、川茸祛風散寒,宣痹止痛;生地、黃苓清泄里熱,并防諸辛溫燥烈之品傷津。
使一一甘草:調和諸藥。
分經論治:羌活一太陽、蒼術一太陰、白芷一陽明、細辛一少陰、川莒一少陽、厥陰、黃苓一少陽
止嗽散(《醫學心悟》)*
【組成】桔梗、荊芥、紫荒、百部、白前各二斤、甘草十二兩、陳皮一斤
【趣味記憶】陳康借錢百草園
【功用】宣肺利氣,疏風止咳。
【主治】風邪犯肺之咳嗽證??人匝拾W,略痰不爽,或微有惡風發熱,舌苔薄白,脈浮緩。
【配伍意義】外感風邪表證,經服解表宣肺藥后,外邪十去八九,但肺氣仍失宣降,咳嗽不止。
方以紫苑、百部二藥為君,味甘苦而溫,入肺經,止咳化痰,對于新久咳嗽都能使用。
桔梗為臣,苦辛性平,善于開宣肺氣;白前亦為臣藥,辛甘性平,長于降氣化痰。兩者相伍,一宣
一降,以復肺氣之宣降,增強君藥止咳化痰之力。
佐以荊芥,辛而微溫,疏風解表,以祛在表之余邪;陳皮理氣化痰。
佐使甘草調和諸藥,合桔梗又有利咽止咳之功。全方藥量輕微,溫潤和平,不寒不熱,共奏宜利肺
氣,疏風止咳之效。
辛涼解表
銀翹散(《溫病條辨》)
【組成】連翹一兩銀花一兩苦桔梗六錢薄荷六錢竹葉四錢生甘草五錢芥穗四錢淡豆豉五錢牛芳子六
錢維葦根
【方歌】銀翹散主上焦醫,竹葉荊牛薄荷豉,
甘桔蘆根涼解法,溫病初起此方宜。
【趣味】豬吃金,牛喝銀,草根更俏
【功用】辛涼透表,清熱解毒。
【主治證候】溫病初起。發熱,微惡風寒,無汗或有汗不暢,頭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紅,苔薄
白或薄黃,脈浮數。
【配伍意義】
本方所治溫病初起之風熱表證;因外感風熱,邪在衛分,衛氣被郁,開闔失司,肺氣失宣所致。
君一一銀花、連翹:氣味芳香,能疏散風熱,清熱解毒,又可辟穢化濁,在透散衛分表邪的同時?,
兼顧了溫熱病邪易蘊而成毒及多夾穢濁之氣的特點。
臣一一薄荷、牛一子疏散風熱,清利頭目,且可解毒利咽;荊芥穗、淡豆豉辛而微溫,解表散邪,
此兩者雖屬辛溫,但辛而不烈,溫而不燥,配入辛涼解表方中,增強辛散透表之力;蘆根、竹葉清熱生
津;桔梗開宣肺氣。
佐使一一生甘草:既口r調和藥性,護胃安中,又合桔梗利咽止咳。
本方所用藥物均系輕清之品,用法強調“香氣大出,即取服,勿過煮”,體現“治上焦如羽,非輕
不舉”的原則。
配伍特點:辛涼與辛溫相伍,主以辛涼;疏散與清解相配,疏清兼顧。
桑菊飲(《溫病條辨》)
【組成】桑葉二錢五分菊花一錢杏仁二錢連翹一錢五分薄荷八分苦桔梗二錢生甘草八分八根二錢
【方歌】桑菊飲中桔杏翹,蘆根甘草薄荷饒。
清疏肺衛輕宣劑,風溫咳嗽服之消。
【趣味記憶】荷葉杏花,草根更俏。
【功用】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主治】風溫初起,邪客肺絡證。但咳,身熱不甚,口微渴,脈浮數。
【配伍意義】本方證為溫熱病邪從口鼻而入,邪犯肺絡,肺失清肅所致。
君一一桑葉甘苦性涼,疏散上焦風熱,且善走肺絡,能清宣肺熱而止咳嗽;菊花辛甘性寒,疏散風
熱,清利頭目而肅肺。
臣一一薄荷辛涼,疏散風熱,以助君藥解表之力;杏仁苦降,肅降肺氣:桔梗半散,開宣肺氣,與
杏仁相合,一宣一降,以復肺臟宣降而能止咳,是宣降肺氣的常用組合。
佐一一連翹透邪解毒;蘆根清熱生津。
使一一甘草調和諸藥。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傷寒論》)
【組成】麻黃四兩杏仁五十個炙甘草二兩石膏半斤
【功用】辛涼疏表,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風邪,邪熱壅肺證。身熱不解,咳逆氣急,甚則是腹,口渴,有汗或無汗,舌苔薄白
或薄黃,脈浮而數。
【配伍意義】
本方證是風寒表邪不解,郁而化熱入里;或風熱襲表,表邪不解入里所致。
方中以麻黃、石膏為君。麻黃辛溫,開宣肺氣以平喘,開膜解表以散邪;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熱
以生津,辛散解肌以透邪;二藥相配,一辛溫,一辛寒,一宣肺一清肺,且俱能透邪于外,相反之中寓
有相輔之意,消除致病之因,調理肺的宣發功能:且麻黃得石膏則宣肺平喘而不助熱,石膏得麻黃則清
解膽熱而不涼遏,又是相制為用。由于本方石膏用量倍于麻黃,仍不失為辛涼之劑。
以杏仁為臣藥,味苦,降利肺氣,平喘咳;杏仁與麻黃相配,則宣降相因;與石膏相伍,則清肅協
同。佐使炙甘草,益氣和中;與石膏相配又能生津止渴,并能調和于寒熱宣降之間。四藥合用,解表清
肺以清為主,宣降肺氣以宣為主,共奏辛涼疏表,清肺平喘之功。
柴葛解肌湯(《傷寒六書》)*
【組成】柴胡、干葛、羌活、白芷、芍藥、桔梗、生姜、大棗、甘草、黃苓、石膏
【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湯,邪在三陽熱勢張。
苓芍桔草姜棗芷,羌言解表清熱良。
【趣味記憶】姜大哥拾柴草,秦姐搶白芍。
【功用】解肌清熱。
【主治】外感風寒,郁而化熱證。惡寒漸輕,身熱增盛,無汗頭痛,目疼鼻干,心煩不眠,咽干耳
篁,眼眶痛,舌苔薄黃,脈浮微洪。
扶正解表
敗毒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羌活、獨活、川可、柴胡、前胡、枳殼、桔梗、茯苓、人參、甘草各三十兩(生姜、薄
荷)
【方歌】人參敗毒草苓茸,羌獨柴前枳桔同。
薄荷少許姜三片,氣虛感冒有奇功。
【趣味記憶】獨身生活事幸福,何止錢財少
【功用】散寒祛濕,益氣解表。
【主治證候】氣虛外感風寒濕證。憎寒壯熱,頭項強痛,肢體酸痛,無汗,鼻塞聲重,咳嗽有痰,
胸膈痞滿,舌淡苔白,脈浮而按之無力C
【配伍意義】本方證是因患者正氣素虛,復感風寒濕邪,衛陽被遏,肺氣不宣所致。
君一一羌活、獨活,發散風寒,散濕止痛。
臣一一川茸行氣活血,并能祛風;柴胡解肌透邪,并能行氣。
佐一一桔梗宣肺利膈,枳殼理氣寬也前胡化痰止咳,茯苓滲濕消痰。人參用以益氣扶正,i則助
正氣以鼓邪外出,并寓防邪人里之義;二則令全方散中有補,不致耗傷真元。綜觀全方,邪正兼顧,祛
邪為主,共奏散寒祛濕、益氣解表之功。
佐使一一生姜、薄荷為引以助解表之力;甘草調和藥性,兼以益氣和中。
參蘇飲(《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藥物】人參、紫蘇葉、干葛、橘紅、半夏、前胡、迭至、桔梗、枳殼、木香、甘草各半兩(生
姜、棗)
【方歌】參蘇飲內用陳皮,枳殼前胡半夏其,
葛根木香甘桔茯,氣虛外感最相宜。
【功用】益氣解表,理氣化痰。
【主治】氣虛外感風寒,內有痰濕證。惡寒發熱,無汗,頭痛,鼻塞,咳嗽痰白,胸脫滿悶,倦怠
無力,氣短懶言,苔白脈弱。
辛溫解表辛涼解表扶正解表
麻黃湯銀翹散敗毒散
桂枝湯桑菊飲
小青龍湯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大青龍湯參蘇飲
九味羌活湯柴葛解肌湯
止嗽散
藥物組成中不同時含有麻黃、杏仁的方劑是
A.定喘湯
B.小青龍湯
C.大青龍湯
D.麻黃湯
E.麻杏甘石湯
『正確答案」B
治療外感風寒濕邪之表證,應首選
A.麻黃湯
B.小青龍湯
C.大秦無湯
D.羌活勝濕湯
E.九味羌活湯
『正確答案』E
屬于桑菊飲功用的是
A.消食導滯
B.行氣化滯
C.宣肺止咳
D.燥濕和胃
E.消痞除瘤
『正確答案」C
IW
針灸學考點分布(60分):
疾病的主穴與配穴裝每個疾病的主穴都有助記方式(理解+趣記)
筆試49??;技能18病辨證配穴(總結)
腌穴定位(2-3)筆試179穴;技能90穴+骨度分寸法
喻穴主治(2-3)1近治;2遠治;3歸經;4特定穴屬性;5特殊作用。
特定穴(2-3)井滎輸經合,原絡鄭,八會穴,八脈交會穴,下合穴。
1針提插捻轉的補瀉方法;異常情況處理:腌穴操作。
其它操作(2-3)
2灸法;拔罐;頭針
針灸學怎么考我們?
某女,32歲,膝關節肌肉酸痛重著,伴腫脹,肌膚麻木不仁,陰雨天加重,苔白膩,脈濡緩。治
療除主穴外,加取
A.曲池、尺澤
B.曲池、大椎
C.血海、膈俞
D.腎俞、關元
E.足三里、陰陵泉
『正確答案JE
[答案解析』痹證,主穴取阿是與局部經穴。此案肌肉酸痛重著,伴腫脹麻木,為著痹。屬風邪與
濕邪作祟。祛濕必用陰陵泉(此點就能做出選擇)。足三里在膝關節附近,有就近取穴之意。另外
足三里為胃之下合穴,健脾胃化水濕,從源頭消除濕邪。A皆在肘部。B瀉熱,用于熱痹。C活血
以治風,用于行痹。D鼓舞陽氣,用于痛痹。
患者,女,30歲。晨起后發現右側項背牽拉疼痛,頭向右側傾斜,頸項活動受限,針灸治療除局
部取穴外,還可用
A.督脈、肝經穴
B.手太陽、足少陽經穴
C.膀胱經、肝經穴
D.膽經、肝經穴
E.肝經、膀胱經穴
F正確答案JBo
『答案解析』落枕治法:疏經活絡,調和氣血。
取局部阿是穴和手太陽、足少陽經穴為主。
主穴天柱卮溪懸鐘外苣宣阿是穴——天后選老公
前發際至后發際的骨度分寸是
A.13寸
B.12寸
C.9寸
D.6寸
E.5寸
1正確答案JB
『答案解析』前發際至后發際正中的骨度分寸是12寸
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的腌穴是
A.腎俞
B.肺俞
C.膈俞
D.命門
E.志室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腎俞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為腎之背俞穴;注意不是風門穴,風門位于
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B.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C.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D.命門:第二腰椎棘突下,屬督脈
E.志室: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3寸(第二側線上)
心包經的五臉穴中的合穴是
A.內關
B.間使
C.曲澤
D.曲池
E.少海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J中宮陵間曲:曲澤穴
A.內關:心包經絡穴,八脈通陰維脈
B.間使:心包經經穴
C.曲澤:心包經合穴
D.曲池:手陽明大腸經合穴
E.少海:手少陰心經合穴(沖府神靈少)
隔蒜灸適用于治療的病證是
A.寒性嘔吐腹痛
B.瘡瘍久潰不斂
C.哮喘
D.瘡瘍初起
E.小兒臍風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隔蒜灸多用于爆癰、肺瘠、初起腫瘍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瘢痕灸母喘、肺跨、擦瘍等慢性疾病
溫胃止嘔,散寒止因寒而致的嘔吐、腹痛,以及風寒生姜降逆止嘔,散寒止
隔姜灸
痛痹痛痛
大蒜解毒殺蟲,消腫止
隔蒜灸清熱解毒,殺蟲肺痛、爆癰、腫瘍初起
通
隔鹽灸回陽、救逆、固脫傷寒陰證或吐瀉并作,中風脫證鹽入腎
隔附子餅命門火衰之陽痿、早泄、瘡瘍久潰附子溫補腎陽,散寒止
溫補腎陽
灸個數痛
針灸學核心考點
第一單元經絡系統
1經絡系統組
經脈+絡脈
成
[名稱,2分布,3屬絡表里關系4.與臟腑器官的聯絡,5.循行與交接,6氣
2.十二經脈
血循環流注
3.奇經八脈1循行,2作用
4.十五絡脈1分布,2作用
5.十二經別1分布,2作用
6.十二經筋1分布,2作用
7.十二皮部1分布,2作用
第二單元經絡的作用和經絡學說的臨床應用
一聯系臟腑,溝通內外;二運行氣血,協調陰陽;
經絡的作用
三抗御病邪,反映病侯;四傳導感應,調整虛實。
?診斷方面:如頭痛的歸經;
經絡的臨床應用
二治療方面:1指導針灸選穴(四總穴);2指導藥物歸經。
第三單元胸穴分類
十四經有固定的名稱和位置,歸屬十四經。
穴2006年把經外奇穴印堂歸入督脈,經穴總數達362個。
不屬十四經,但有固定名稱和位置
奇穴
如百勞穴治爆癰、四縫穴治小兒疳積等。
乂稱大應穴、不定穴。以壓痛點取穴。這類穴既無具體名稱,乂無固定位置,多位十
阿是穴
病變附近,也可在與病變距離較遠處。
第四單元胸穴的主治特點與規律
腌穴的主治特點
眼區的睛明、承泣、四白、球后各穴,均能治眼??;耳區的聽宮、聽會、
醺瑜穴所在,
翳風、耳門諸穴,均能治療耳病;胃部的中脫、建里、梁門等穴,均能治
作用主治所在
療胃病
遠洎經脈所過,合谷穴,不僅能治上肢病證,而且能治頸部和頭面部病證等(四總穴都是
作用主治所及遠治)
特殊雙向調節天樞龍雙向調節大便;內走穴雙向調節心速
作用經驗效穴大推退熱,至陰矯正胎位
腌穴的主治規律
1.分經主治規律:所屬臟腑+經脈所過二主治所及
2.分部主治規律:腌穴所在==主治所及
一杷握以上兩個原則,幫助記憶各個穴位的功能主治(再考慮其特定穴位性質,再加上特
殊主治,就是全部)
第五單元特定穴
分為五輸穴、原穴、絡穴、那穴、下合穴、背俞穴、菱宏、八會穴、八脈交會穴和交會穴等10類
五輸穴:十二經脈位于肘膝關節以下的五個下穴,稱為井、滎、輸、經、合。
所出為
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頭井主心下滿
井
所謂為
多位于掌指或跖趾關節之前喻作水流尚微,縈迂未成大流滎主身熱
塞
所建為輸主體重節
多位于掌指或跖趾關節之后,喻作水流由小而大,由淺注深
痛
所互為經主喘咳寒
絲一多位于腕踝關節以上,喻作水流變大a
所入為合主逆氣而
位于肘膝關節附近,喻作江水入海(經氣由此深入會合臟腑)
合1
五輸穴與五行穴:《靈樞?本輸》:陰井木,陽井金,
名稱井(木)滎(火)輸(土)經(金)合(水)趣記(注意順序)
手太陰肺少魚怨水渠,沼澤——找客觀的人就
2商魚際太遇經塞尺里
經是廢物
手厥陰心中宮陵間曲中宮在山陵間彎彎曲
史沖勞富大篋回使西澤
包經曲的才能找到
手少陰心
少注少度柱門縣道2海沖府神靈少——公主神明
經
井滎輸經介
名稱趣記
(木)(火)(±)(金)(水)
足太陰牌
障白大都衣白直丘阻陵泉(煙)癮大太傷陰一-陰不制陽脾氣大
經
足厥陰肝大型沖鋒槍(諧曲)--沖鋒的是將軍,肝為將
大敦任間太祖中射西泉
經軍之官
足少陰腎
涌星拉谷太溪復溜陰我全然太復古——復古太過分,過甚
經
陽經五輸穴及五行屬性表(注意陽井金)
井滎輸經合趣記
名稱
(金)(水)(木)(火)(±)(注意順序)
手陽明大商人有二三間門臉搞養殖,養蛆--與大腸排泄
直陽三間三間阻溪座池
腸經構關
手少陽三去沖液口中遭支辿天井關門豬狗驚關門聲,豬叫聲,狗叫聲,三
焦焦經種叫聲,三叫(三焦)
名稱井(金)滎(水)輸(木)經(火)合(土)趣味記法(注意順序)
手太陽小腸經支澤薊谷后送阻谷小海少錢夕陽小
足陽明胃經歷電內庭陷谷解遑足三里隊內先洗禮
名稱井(金)滎(水)輸(木)經(火)合(土)趣記(注意順序)
足下臨浮靈
足少陽膽經星竅陰住溪足強泣陽逋陽篋泉
一膽子大
足太陽膀胱經至里足遞谷更骨昆侖委史陰通數昆俾
五輸穴的應用:
《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云:“病在臟者,取之井;病變于色者,取之滎;病時間時甚者,
取之輸;病變于音者,取之經;經滿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飲食不節得病者,取之合?!?/p>
《難經.六十八難》:“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輸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泄?!?/p>
綜合近代臨床的應用情況,井穴多用于急救(中風閉證用之),滎穴多用于治療熱證(胃火用內
庭,肝火用行間,膽熱用俠溪),輸穴多用于治療關節疼痛,經穴治療作用不典型,合穴多用于治療相
關臟腑病證。
手太陰肺經的輸土穴是
A.少商
B.魚際
C.太淵
D.列缺
E.孔最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肺經五輸穴:少魚短渠澤——井滎翅經合
A.少商:井穴
B.魚際:滎穴
C.太翹
D.列缺:絡穴,八脈交會通任脈
E.孔最:那穴
手少陽三焦經的合穴是
A.天池
B.曲池
C.天井
D.肩井
E.陽池
r正確答案jc
『答案解析』手少陽三焦經:井滎輸經合一一關門豬狗驚
A.天池:心包經(乳頭旁開一寸)
B.曲池:大腸經合穴
C.天井
D.肩井:膽經
E.陽池:三焦經原穴
第六單元胸穴的定位方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
體表解剖標志定位法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簡便取穴法
第七單元到第二十一單元:十二正經,任督二脈的循行路線,以及臉穴定位與胸穴主治,另有19
個經外奇穴(共179,技能考90穴)
考試出題點無非幾個方面:
1.考臉穴位置
2.考腌穴主治(主治是有規律可循的)
3.考經脈循行路線
4.考經脈的主治范圍
5.結合井、滎、輸、經、合、原、絡、那等考察
手太陰肺經、腌穴
一、經脈循行
肺經:起于中焦,一下絡大腸一再上行循行胃口一過膈,入肺一走肺系(氣管,喉嚨)一橫行走云
門,中府一走上肢內側的前側(太陰在前)一到拇指端少商穴(整體為從胸走手)
分支:在手腕后分出,沿著食指桃側走向其表里經大腸經
手太口?經■行EI
手太陰肺經的主治概要
主治范圍具體表現原理分析
胸,肺,咽等與肺臟有關之病咳嗽,氣喘,咽喉腫痛,咯血,胸痛對應肺臟,故治肺系疾病
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肩背痛,肘臂攣痛,手腕痛經絡所行主治所及
1.中府肺募穴手足太陰經交會穴
【定位】在胸部,橫平第1肋間隙,鎖骨下窩外側,前正中線旁開。。
【主治】
①咳嗽、胸痛、肺脹滿、胸中煩悶、氣喘等胸肺病——屬肺經,所以治肺病
②肩臂痛(腌穴所在主治所及)
【操作】直刺0.8T.2寸,或點刺出血
【定位】在肘區,肘橫紋上,肱二頭肌腱樓側緣凹陷中
【主治】
①咳嗽、氣喘、咽喉腫痛、咯血等肺系病證一-屬肺經,自然治肺病
②肘臂攣痛(腌穴所在,主治所及)
③4、兒馀風、急性腹痛、吐瀉等急癥
------位置類似之委中曲澤亦治急性吐瀉
【操作】直刺0.8?1.2寸,或點刺出血。
3.孔最鄭穴
【定位】在前臂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上7寸,尺澤與太淵連線上(尺澤距太淵12寸)
【孔最穴主治】
①咳嗽、氣喘、咯血、鼻?II、咽喉腫痛等肺系病證(屬肺經治肺病)
②肘臂攣痛(就近原則)
③痔瘡出血(孔,聯系肛門)一一孔最為陰經之鄭穴,主血證,又肺與大腸表里,故治痔血
【操作】直刺0.5?1.0寸。
4.列缺絡穴;八脈交會穴通任脈,四總穴
【定位】在前臂,腕掌側遠端橫紋上1.5寸,拇短伸肌腱和拇長展肌腱之間,拇長展肌腱溝的凹陷
中。
簡便取穴法:兩手虎口自然平宜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樓骨莖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列缺穴主治】
1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等肺系病證:
2外感頭痛、項強、齒痛、口喉等頭面五官疾患(頭項尋列缺)
3手腕痛。
【操作】向肘部斜刺0.5?0.8寸。
5.太淵輸穴;原穴;八會穴之脈會
【定位】在腕前區,樓骨莖突與舟狀骨之間,拇長展肌腱尺側凹陷中一-即脈診之寸口處。
【主治】
①咳嗽、氣喘、咳血、喉痹等肺系疾患
-----------屬肺經,自然治肺病
②無脈癥(八會之脈會,故治療無脈癥)
③胸痛、缺盆中痛、腕臂痛
[操作]避開槎動脈,直刺0.3?0.5寸
6.魚際滎穴
【定位】在手外側,第1掌骨槎側中點赤白肉際處
【魚際穴主治】
①咳嗽、氣喘、咳血、失音、喉痹、咽干等肺系病證
②外感發熱、掌中熱
③小兒疳積(特殊治療作用一-聯系四縫)
【操作】直剌0.5?0.8寸
7.少商井穴
【定位】在手指,拇指末節梗側,指甲根角側上方0.1寸
【主治】
1咳嗽、氣喘、咽喉腫痛、鼻咳等肺系實熱證
2中暑、發熱
3昏迷,癲狂
4指腫,麻木
【操作】淺刺0.1寸,或點刺放血。
.7/
/1?—少兩穴
穴
位置(近治)特定穴特殊主治循經主治臟腑主治
位
中
平第1肋間隙,鎖骨下窩外
府募穴
側,前正中線旁開6寸
穴
尺急性吐瀉、急
肘橫紋上,肱二頭肌肌腱稅側
澤隹性腹痛、小兒
緣凹陷中
穴驚風
孔
腕掌側遠端橫紋上7寸,尺澤
最里痔座
與太淵連線上
穴
列腕掌側遠端橫紋上1.5寸,拇絡穴,八肺經循行路線的對應肺,肺出現的
缺短仲肌腱和拇K展肌腱之間,脈交會頭項尋列缺問題(肩背痛、肘問題(咳喘、咽痛、
穴拇長展肌腱溝的凹陷中。穴臂痛、腕痛)咯血、胸痛)
因
M一槎骨莖突與舟狀骨之間,拇長輸穴,原
K無脈證
1展肌腱尺側凹陷中。穴,脈會
魚
第一掌骨桃側中點赤白肉際小兒疳積、
際滎穴
處學中熱
穴
少
拇指末節稅側,指甲根角側上
商泄熱、急救
方0.1寸as
穴
與實踐技能重疊部分
亳針刺法:1進針方法:2行針手法:
第二十二單元
3針刺補瀉;4針刺異常情況處理
灸法:1直接灸(瘢痕灸、無瘢痕灸)
第二十三單元
2間接灸(隔姜灸,隔鹽灸,隔附子餅灸等)
第二十四單元拔罐法(留罐、閃罐、走罐等)
第二十五單元其它針法(電針、三棱針、皮膚針、火針、等)
第二十六單元頭針、耳針
第二十七單元針灸治療總論(理解)
針灸治療原則1.補虛瀉實;2.清熱溫寒;3.治病求本;4.三因制宜
針灸治療作用1.疏通經絡;2.調和陰陽;3.扶正祛邪
1.近部選穴;2.遠部選穴;
選穴原則
3.辨證選穴;4.對癥選穴
一按部配穴:1.遠近配穴法;2.上下配穴法;
針灸處方
3.前后配穴法;4.左右配穴法;
配穴方法
二按經配穴:1.本經配穴法;2.表里經配穴法
3.同名經配穴法
一、選穴原則:包括近音B選穴、遠部選穴、辨證選穴、對癥選穴。
原則原理分析舉例
近部選腌穴所在,主治眼病取睛明、耳病取聽宮、鼻病取迎香、胃痛取中
穴所及脫、膝痛取膝眼
通常以肘膝關節以下的穴位為主。
針對病變部位確
如胃痛選足陽明胃經的足三里,
遠部選經絡所在,主治
腰背痛選足太陽膀胱經的委中,
穴所及
上牙痛選足陽明胃經的內庭,
下牙痛選手陽明大腸經的合谷
辨證選證候所見腎陰不足導致的虛熱選腎俞、太溪
穴對應選穴心腎不交導致的失眠選心俞、腎俞
針對證候和癥狀發熱取大椎,痰多取豐隆,
確立對癥選經驗效穴哮喘取定喘,蟲證取百蟲窩,
穴(有總結)落枕取外勞宮,腰痛取腰痛點,
面癱取牽正,目赤取耳尖
對癥選穴-----經驗效穴總結:
少乳少澤膽蛔癥迎香
高血壓曲池奔豚氣期門、公孫、涌泉
外感有汗或無汗o疳積魚際
汗證,津液輸布復溜咽喉腫痛少商
止嘔內關牙痛合谷
心絞痛內關抽搐、神昏合谷,太沖(開四關)
整三陰交滯產(孕忌)合谷、三陰交、昆侖、至陰
痛綸十七椎舌強不語通里
治疣支正支溝是便秘效穴雙向調節大便天樞
辨證配穴總結:(模塊化)
祛風帶風字的穴位,祛外風,息閃風氣血虛脾俞,自俞,足三里,氣海,血海
風寒風池,風門,合谷,列缺陰虛太溪,三陰交,骨俞
風熱曲池,大推,外關陽虛腎俞,命門,關元
痰濕豐隆,陰陵泉,中皖里熱井穴,滎穴,曲池,大椎
痰熱豐隆,曲池,大椎,或滎主身熱寒濕證命門,腰陽關
肝陽太沖,太溪
血瘀血海,膈腌,三陰交,內關,合谷
氣滯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稀土金屬壓延加工中的質量改進方法選擇與實施考核試卷
- 游樂設施施工中的安全文化建設考核試卷
- 木片在紙漿生產中的優化研究考核試卷
- 搪瓷制品的環保生產與廢棄物處理考核試卷
- 生態保護宣傳教育策略考核試卷
- 青浦區高三語文二模2021作文
- 電飯煲煮飯不熟應對考核試卷
- 浙江省J12共同體聯盟校初三語文中考模擬考試試卷(含答案)
- 家用電器具的材料腐蝕與防護考核試卷
- 管道工程行業熱點問題研究動向與趨勢預測考核試卷
- 全球制造能力評估-深度研究
- 造瘺口還納護理
-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讀書分享課件
- Unit 2 Morals and Virtues Listening and Speaking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三冊
- (統編2024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解析+任務目標+大單元教學設計
- 消毒供應中心外來醫療器械管理
- 第六章學習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養講解
-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的預防及處理課件
- 2025年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中考試卷數學模擬卷(二)
- 2025年華潤燃氣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產業經濟學》期末考試復習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