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食品(茭白)綠色防控技術規范_第1頁
綠色食品(茭白)綠色防控技術規范_第2頁
綠色食品(茭白)綠色防控技術規范_第3頁
綠色食品(茭白)綠色防控技術規范_第4頁
綠色食品(茭白)綠色防控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GFFK2024A020綠色食品(茭白)綠色防控技術規范1.生產概況茭白是我國的第二大水生蔬菜,也是我國的特色水生蔬菜,在國外僅有東南亞地區有零星栽培。茭白的栽培面積較廣,分布于全國大多數省份,從地域上主要分為三大產區,第一產區為華東地區,包括浙江省、江蘇省、上海市、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等;第二產區為中南產區,包括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河南省等;第三產區為西南產區,包括云南省、貴州省、四川省、重慶市等。茭白全國常年栽培面積約7.33萬公頃,其中江浙的太湖流域栽培最多,浙江省栽培面積約3萬公頃,占全國種植面積的41%,年產值約30億元。近幾年,作為產業扶貧和鄉村振興重點支持的品種和產業,茭白已在云南、貴州、四川等西南地區開展大面積種植,同時由于氣候和種植模式的差異,西南地區的茭白與江浙地區無縫銜接,實現錯峰上市和周年供應,茭白產業發展勢頭較好,農民收益顯著提升。茭白產業的迅速發展,其綠色生產中存在的問題也日益突出。例如,病蟲害發生危害嚴重,綠色防控技術不科學不完善、部分高效防控技術未得到有效推廣等,影響了茭白的產品質量,故制定其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規范如下。2.常見病蟲害2.1病害胡麻斑病、銹病、紋枯病。2.2蟲害二化螟、長綠飛虱、福壽螺。3.防治原則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根據病蟲害發生規律,以保持和優化農業生態系統為基礎,優先采用農業措施,盡量利用物理和生物措施,必要時合理使用低風險農藥。4.農業防治4.1抗性品種根據當地的環境條件、種植習慣及市場需求,選擇品質優、抗性強、豐產性好的品種。單季茭白宜選用金茭1號、麗茭1號、美人茭等。雙季茭白宜選用浙茭3號、浙茭6號、浙茭7號、浙茭8號、浙茭10號、龍茭2號等。4.2種墩選擇茭白為無性繁殖方式,采用種墩分株或薹管育苗的方法進行擴繁,選擇優良的種墩有利于延緩或減輕病蟲害的發生,也是一種最為經濟有效的病蟲害防控措施。應每年開展種墩選擇工作,選擇符合品種特征特性,孕茭率高、采收期一致性好、結茭部位低、肉質莖飽滿白嫩、無病蟲害、無雄茭或灰茭的種墩。4.3田園管控(1)合理密植不同種植密度對茭白的銹病發生具有明顯影響。隨著種植密度的減小,茭白的發病初見期推遲,病情減輕。茭白定植采用寬窄行栽培的方式,每畝種植密度控制在1000墩~1500墩,茭白的銹病防治效果較好。(2)灌水殺蛹3月下旬~4月中旬,茭白田保持10cm~15cm深水位,通過深水位殺滅越冬代二化螟幼蟲及成蟲,降低種植田塊中二化螟的發生數量。(3)適時通風單季茭白或雙季茭白秋茭,每墩保持有效分蘗株5株~10株。雙季茭白夏茭每墩保持有效分蘗株15株~20株。分蘗株宜均勻分布,以利于通風透光。雙季茭白進行促早栽培時,茭白萌芽后的冬春季節需經常通風降濕,加強煉苗。當棚內溫度超過25℃時需揭邊膜通風降溫,白天最高氣溫穩定在25℃以上時揭頂膜。一般小棚在3月下旬揭膜,大中棚在清明前后全部掀膜。(4)清潔田園在茭白生長期間,結合中耕除草,及時清除病葉、黃葉和雜草,減少害蟲產卵場所和病源基數。及時拔除茭白蟲蛀株可減少害蟲數量,把病老葉、蟲傷株帶出茭白田,集中處理,可明顯減輕病蟲害發生。4.4合理輪作茭白連年種植后,病蟲害發生越來越嚴重,尤其是銹病、胡麻斑病等病害。水旱輪作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克服連作障礙的最有效措施,能夠有效控制茭白田病蟲害的發生。茭田連續種植茭白3年以上,可分批與水稻、蔬菜(豇豆、毛豆、松花菜、萵筍、茄子等)、食用菌(大球蓋菇等)、水果(西瓜等)進行輪作。5.物理防治5.1殺蟲燈誘殺在4月上旬至9月下旬為螟蟲、長綠飛虱等遷飛性害蟲成蟲發生期,可采用殺蟲燈進行誘殺。殺蟲燈的放置要求具體按照產品說明布置,一般每25畝~30畝(667m2)范圍內設置1盞殺蟲燈,開燈時間為19:00~23:00防治效果最佳。5.2性誘劑誘殺越冬代二化螟成蟲羽化盛期前安裝二化螟昆蟲性信息素誘捕器。分布密度和誘芯更換周期應按產品說明書執行,一般每667m2放置1個誘捕器,連片安放,外密內稀,安裝高度以高出茭白植株10cm為宜。零星發生田塊,應結合田間操作,人工摘除螟蟲卵塊、枯鞘,并帶田外銷毀。5.3菜籽餅誘殺在福壽螺幼螺期,將田間水位下降至5cm以下,按照每畝3kg~5kg的用量將菜籽餅直接施到耕好的田塊中,此法對福壽螺幼螺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由于菜籽餅對水生生物具有較強的毒性,因此套養水生生物的田塊禁用。5.4人工摘卵由于福壽螺卵粒需在空氣中孵化,母螺產卵時會爬出水面,因此可采用在田間插高出水面40cm~60cm的涂綠竹桿或木條引誘其產卵,插桿密度根據福壽螺成蟲多少增減,結合人工檢螺摘卵進行防治。6.生物防治6.1天敵生物防蟲在茭白田邊較寬路邊和田埂邊種植芝麻、波斯菊、向日葵等蜜源植物,保育害蟲天敵。采用茭白田間套養殖鴨、魚、鱉、蟹等模式防治茭田福壽螺。種植香根草、釋放赤眼蜂防治螟蟲。釋放麗蚜小蜂防治長綠飛虱。7.化學防治7.1茭白病害按照“生產必須、防治有效、風險最小”的原則,選擇可使用農藥。茭白病害的化學防控應將發病前預防措施和發病初期防治措施相結合。胡麻斑病茭白胡麻斑病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可采用丙環唑防治,250g/L的丙環唑乳油按照每畝15mL~20mL的用量以葉面噴霧法施藥,間隔5天~7天用藥一次,連續使用2次~3次,孕茭前20天停止用藥,用藥時田間需有3厘米以上水層,保水5天~7天。茭白上的安全間隔期為21天,每季最多使用3次。茭白孕茭期用藥,可能有嚴重藥害,禁止在孕茭期使用丙環唑。丙環唑乳油對魚類及水生生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茭白與甲魚、蟹、蝦等水生生物套養的,不可使用該方法防治。紋枯病茭白紋枯病可在發生初期使用井岡霉素防治,24%的井岡霉素A按照1666-2000倍液的濃度施用,在發病初期施藥一次,間隔10天~14天再施藥一次。在晴朗天氣可早晚兩頭趁露水未干時噴藥,夜間噴藥效果尤佳,陰天可全天噴藥,風力大于3級時不宜噴藥。施藥時和施藥后應保持茭白田水深5厘米~7厘米,保水3天-5天。茭白上的安全間隔期為7天,每季最多使用2次。茭白紋枯病在發生初期也可使用噻呋酰胺防治,30%的噻呋酰胺懸浮劑按照2000倍液~2500倍液的濃度施用,均勻噴霧植株,在發病初期施藥一次,根據病害發生情況,間隔10天~14天可再施藥一次。大風天或預計1小時內降雨,不能施藥。噻呋酰胺懸浮劑對魚類及水生生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茭白與甲魚、蟹、蝦等水生生物套養的,不可使用該方法防治。茭白上的安全間隔期為7天,每季最多使用2次。7.2茭白蟲害蟲害防控應做好田間監測,在蟲害發生初期及為害蟲態低齡期及時施藥防治。建議作用機制不同的殺蟲劑輪換使用,以延緩抗性的產生。茭白上登記的殺蟲劑一般對蜜蜂等陸生生物及魚類等水生生物高毒,因此茭白與甲魚、蟹、蝦等水生生物套養的,不可使用殺蟲劑,同時在赤眼蜂等天敵放飛區域禁用。(1)二化螟二化螟是茭白上常見的害蟲,可采用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進行防治,在害蟲卵孵化盛期至二齡幼蟲期使用效果較好,溫度較高時使用可提高防治效果。2%的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按照每畝35mL~50mL的用量均勻噴霧,施藥后7天左右形成第二次殺蟲高峰,根據蟲害情況可再施藥一次,茭白上安全間隔期為14天,每季最多施藥2次。茭白二化螟卵孵化高峰期可采用蘇云金桿菌防治,32000IU/mg的蘇云金桿菌可濕性粉劑按照333倍液~500倍液的濃度噴霧施藥,在卵孵化高峰期施藥一次,隔5天再施藥一次。晴天傍晚或陰天全天使用,效果最佳,施藥后24小時內遇大雨重施,注意均勻噴霧。茭白二化螟卵孵高峰期至幼蟲1齡可采用氯蟲·噻蟲嗪防治,總含量為40%的氯蟲·噻蟲嗪的水分散粒劑按照3333倍液~5000倍液的濃度噴霧施用。茭白上安全間隔期為10天,每季最多使用1次。(2)長綠飛虱長綠飛虱是茭白上的主要遷飛性害蟲,受害嚴重的田塊損失率可達80%以上,嚴重影響茭白的產量和品質。應在蟲害始發期至盛發期施藥,可選用25%的吡蚜酮可濕性粉劑按照1666倍液~2500倍液的濃度施用,該藥殺蟲作用較慢,施藥后3天~4天開始見效。茭白上安全間隔期10天,每季最多使用1次。長綠飛虱發生初期可使用噻蟲嗪防治,25%的噻蟲嗪水分散粒劑按照5000倍液~8333倍液的濃度噴霧施用。茭白上安全間隔期為10天,每季最多使用1次。低齡若蟲盛發期可使用噻嗪酮進行防治。65%的噻嗪酮可濕性粉劑按照每畝15克-20克的用量均勻噴霧在植株上。茭白上安全間隔期為14天,每季最多使用1次。

附錄茭白重要病蟲害為害狀及可選用的化學藥劑使用注意事項附錄A茭白病蟲害及在茭白上的部分為害癥狀見圖1-圖5。圖1胡麻斑病在茭白葉片上的癥狀圖2茭白紋枯病(左)及其在茭白葉片上癥狀(右)圖3茭白銹病(左)及其在茭白葉片上癥狀(右)圖4茭白二化螟幼蟲(左)及茭白二化螟成蟲(右)圖5茭白長綠飛虱成蟲(左)及在茭白上危害狀(右)

附錄B可選擇用于防治茭白病蟲害的部分藥劑、使用劑量及注意事項等見表1。表1茭白主要病蟲害防治推薦農藥使用方案防治對象防治時期農藥名稱使用劑量施藥方法安全間隔期天數(d)胡麻斑病發病前或發病初期25%丙環唑乳油15-20毫升/畝噴霧21紋枯病發病前或發病初期24%井岡霉素水劑1666-2000倍液噴霧730%噻呋酰胺懸浮劑2000-2500倍液噴霧7二化螟蟲卵孵化盛期至低齡幼蟲始盛期5%甲氨基阿維菌素水分散粒劑10-20克/畝噴霧145%甲氨基阿維菌素微乳劑35-50毫升/畝噴霧143%甲氨基阿維菌素微乳劑35-50毫升/畝噴霧142%甲氨基阿維菌素微乳劑35-50毫升/畝噴霧140.5%甲氨基阿維菌素微乳劑160-227毫升/畝噴霧1432000IU/毫克蘇云金桿菌可濕性粉劑333-500倍液噴霧/卵孵化高峰至幼蟲1齡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3333-5000倍液噴霧10長綠飛虱蟲卵孵化盛期至低齡幼蟲始盛期25%噻蟲嗪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