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勘察設計與概預算 課件 3.2《電源配套設計》_第1頁
通信勘察設計與概預算 課件 3.2《電源配套設計》_第2頁
通信勘察設計與概預算 課件 3.2《電源配套設計》_第3頁
通信勘察設計與概預算 課件 3.2《電源配套設計》_第4頁
通信勘察設計與概預算 課件 3.2《電源配套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電源配套設計通信勘察設計與概預算2整體電源系統3整體電源系統4電源是基站配套的核心系統,其中外市電更是起基礎作用。穩定、可靠、不間斷的供電是各項網絡指標正常安全運行的關鍵。基站外市電設計需要結合周邊環境等級、基站類型、適當考慮遠期容量,選取合適的引電方案。基站周邊無可用電力資源,通過新建1路10KV高壓引至基站專用變壓器,然后經過變壓器將降壓后負責基站外市電需求。2、高壓引入方式一:周邊有可用變壓器并富余容量,從遠端變壓器引入一路380V(或者220V)至基站;方式二:基站租用地有配電室或富余開關容量,從低壓配電系統引入一路380V(或者220V)至基站;方式三:基站位于市區,電力穩定可靠,直接引入一路380V(或者220V)至基站。1、低壓引入交流系統5外市電容量的計算是確定市電引入的首要條件,一般外市電容量計算方法:

外市電引入容量(kVA)=(現網設備功耗①+擬建網絡系統設備功耗②+蓄電池充電功耗③+空調功耗④+照明等臨時用電⑤)/功率因數⑥交流系統6

交流系統7電纜用途市電引入容量電纜截面積選擇(銅芯)電纜截面積選擇(鋁芯)備注

市電引入電纜<10kW4×16mm2

≥4×25mm2

10kW≤市電引入容量≤20kW4×25mm2

≥4×35mm2

20kW<市電引入容量≤30kW4×25mm2≥4×35mm2

引入距離超過1.3公里需采用4×50mm230kW<市電引入容量≤50kW4×35mm24×50mm2

通信基站外市電使用的電力電纜一般為為三相四線,規格為:外護套--黑色;A相線--黃色;B相線---綠色;C線相---紅色;中性線:淺藍色若采用五芯電纜引入,則規格為:外護套--黑色;A相線--黃色;B相線---綠色;C線相---紅色;中性線:淺藍色;地線--黃線相間色。交流系統8負載(kw,基站側)市電容量(kVA,基站側)交流配電箱規格18及以下23及以下380V/32A18-40及以下23-50及以下380V/63A40-65及以下50-81及以下380V/100A常見的交流配電箱容量系統為:380V/63A、380V/100A、380V/125A等,各種交流配電箱規格對應的市電容量由上表所示。交流系統9直接雷擊、感應雷擊、瞬時過沖電壓已成是造成機房設備損壞的主要原因。一般機房建設按照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提供了第一級防雷,所以在交流配電箱(屏)輸入總開關前端應配置浪涌保護器(SPD)模塊及相應的保護開關進行二級防雷(也叫B級防雷)。浪涌保護器(SPD)模塊最大通流容量指標(8/20μs波形),防雷模塊大小與當地氣象條件有關。

氣象因素區域雷暴日(日/年)≤2526~40≥41城區60kA80kA郊縣、農村80kA100kA山區100kA120kA浪涌保護器必須經過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可的檢測機構測試合格,嚴禁將C級SPD并聯為B級使用。SPD可以單獨安裝或者集成在交流配電箱內部或者室外一體化開關電源柜的交流配電單元。交流系統10交流系統11空調一般采用單冷單相,機房設計時應提前預留空調插座和空調出線孔。空調功率和大小應該根據機房制冷量需求進行合理設計。空調制冷量主要包括室內設備負荷和環境熱負荷兩部分組成,如BBU散熱、SPN散熱、一級照明發熱、屋外傳導熱、對流熱和放射熱等。環境負荷單面積熱量按150W/m^2~200W/m^2按實際情況取定。交流系統12交流系統機房的主要光源應采用熒光燈。照度要求:離地0.8m水平面上≥50Lux。照明電應與工作電(設備用電及空調用電)分開布放機房內配置應急燈。當正常照明系統發生故障時,應急燈能提供應急照明(可選)不允許有太陽光直射進機房。建議如果機房有窗戶,必須用遮光紙進行避光處理或用水泥、磚將窗戶封閉。13交流配電:輸入市電或油機電源,將交流電能分配給開關電源整流模塊使用。交流含有浪涌保護器作為基站電源系統的第三級(C級)防雷保護。根據《通信局(站)防雷與接地工程設計規范》要求,保持B級、C級SPD之間的退耦距離,交流配電箱與開關電源間交流電纜長度宜≥5m;整流模塊:從交流配電單元取得交流電能,將交流電整流成直流電,輸出到直流母排監控模塊:實時監測和控制電源系統各部分工作,即監測和控制交流配單、整流模塊和直流配電的工作狀態。監控模塊一般配有標準的RS232/485/422標準通信接口作為后臺監控的接口。直流配電單元通過直流匯流排將整流模塊輸出的直流電提供給通信設備使用并對電池進行充電。直流輸出端應安裝浪涌保護器,最大通流容量(Imax)≥15kA。直流配電單元可分別測量負載總電流、電池充放電電流和分客戶負載總電流。直流系統14一次下電:是指直接用于生產、輸送和分配電能的電氣設備,經由這些設備完成生產電能并將電能輸送到用戶的任務。由一次設備依一定規律連接起來為完成電能的發、變、輸、配任務所構成的電路,稱為電氣主接線,也稱作一次回路或一次系統。二次下電:是指對一次設備的工作進行監視、測量、操作和控制的設備。表示二次設備相互連接關系的電路稱為二次接線,也稱作二次回路或二次系統。一般是把基站設備接入一次下電,將傳輸設備(光端機)等接入二次下電。直流系統PS48300-3/2900,表示開關電源滿機容量為300A,每個電流模塊為50A,滿配6個,目前在用整流模塊5個,現網電流為38A。開關電源15電池作為后備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是當外市電停電時反向放電給通信設備使用。在進行勘察設計時,需要考慮客戶保障時長需求、市電可靠性、運維能力、機房面積和承重問題等綜合確定蓄電池容量。2V單體閥控式鉛酸蓄電池12V單體閥控式鉛酸蓄電池梯次電池鐵鋰電池直流系統鉛酸蓄電池計算其中:Q=蓄電池容量(Ah);K=安全系數,取1.25;I=負荷電流(A);T=放電小時數(h);η=放電系數:16直流系統t=實際電池所在地的最低環境溫度數值(所在地有采暖設備時,按15°考慮,無采暖設備時,按5°考慮);α=電池溫度系數,當放電小時率≥10時,取系數為0.006;當1≤放電小時率≤10時,取系數為0.008;當放電小時率<1時,取系數為0.01;電池放電小(h)放電終止電(V)電池容量系η0.51.750.411.80.4521.80.6131.80.7541.80.7951.80.8361.80.8871.80.9181.80.9491.80.98101.81>201.85117直流系統Q=K×a×(P1×T1+P2×T2)/51.2Q—電池容量(Ah);K—安全系數,取1.25;a—溫度調整系數,寒冷、寒溫I、寒溫II地區取1.25;其余地區取1.0;P1—一次下電側通信設備工作實際功率(W);P2—二次下電側通信設備工作實際功率(W);T1—一次下電設備備電時長(h);T2—二次下電設備備電時長(h)。鋰電池計算18直流電纜直流電力電纜其中:S-電源線截面積(mm^2);I-負荷電流(A);γ-導電系數,對于銅線取值57,鋁線取35;L-單程正極和負極的布線之和(m);ΔU-電壓降(V),其中直流配電屏至蓄電池的電壓降為0.5~0.8V;直流配電屏至列頭柜的電壓降為1~1.5V,列頭配電屏到通信設備的電壓降<0.5V。19直流電纜電源線、信號線必須是整條線料,外皮完整,中間嚴禁有接頭和急彎處。電纜布放應遵循三線分離原則,直流電源線、交流電源線、信號線必須分開布放,應避免在同一線束內。其中直流電源線正極外皮顏色應為紅色,負極外皮顏色應為藍色。在同一走線架(或槽道)上的信號線、控制線與直流電源線間距應不小于50m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