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部編初中歷史七年級下冊期末專題
復習知識梳理提綱(精華版)
專題一朝代更迭
考點一:朝代順序簡表
朝代(政起止時間建立者都城民族建立方式
權)
隋朝581-618隋文帝-楊堅長安漢族外戚篡權
唐朝618-907唐高祖-李淵長安漢族
五代十國907-960
北宋960-1127宋太祖-趙匡胤東京(開漢族陳橋兵變
封)
遼10世紀初?112耶律阿保機上京臨潢契丹族
5府
西夏11世紀前期-1元昊興慶(銀黨項族
227JII)
金1115-1234完顏阿骨打會寧女真族
南宋1127-1276宋高宗-趙構臨安(杭漢族
州)
元朝1271-1368忽必烈大都(北蒙古族
京)
明朝1368-1644明太祖-朱元璋應天府漢族農民起義
(南京)
明成祖
遷都北京
清朝1636-1912皇太極北京滿洲族
考點二:時代特征▲▲▲
1、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
2、遼宋夏金元時期:從民族政權并立到國家統一(遼宋夏金時
期:民族政權并立)
3、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社會制度特征:
君主專制不斷強化,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考點三:唐朝的興衰
(一)唐太宗(李世民)與“貞觀之治”▲▲▲
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訓,他勤于政事,虛心納諫,在他統治
期間出現“貞觀之治”的局面,措施:
(1)任用賢能:諫臣魏征;賢相房玄齡、杜如晦(“房謀杜斷”)。
(2)政治方面:進一步滎1=]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減省刑罰;
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嚴格考查各
級官吏的政績。
(3)經濟方面: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輕
徭薄賦)A
(4)邊疆管理:唐太宗先后擊敗東、西突厥,唐太宗設安西
都護府、武則天設北庭都護府,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二)女
皇武則天
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國號:囿。首創殿武,后人稱她
的統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o
(三)唐玄宗與“開元盛世”(唐朝最鼎盛時期)▲▲▲
唐玄宗統治前期,任用賢相姚崇和宋璟,實施了一系列改革,
使唐朝進入鼎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o
(三)重要事件:
1、宋與遼和戰:宋真宗時,遼大舉攻宋,宰相寇準力主宋真宗
親征,在演州之戰大敗遼軍。戰后雙方訂立盟約,史稱▲“漕淵
之盟”O內容:遼宋議和,遼朝退兵,宋給遼歲幣。影響:遼宋
之間保持了很長時間的和平局面。
2、宋與夏和戰:元昊稱帝后,連年與宋交戰,后來議和:元昊
向宋稱臣,宋給西夏歲幣。影響:此后宋夏邊界貿易興旺(“榷
場”)
3、金和南宋的對峙:1115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金滅遼,1127年滅北宋。同年趙構登上皇位,定都臨安
(今杭州),史稱南宋。
4、岳飛抗金:南宋初年,金軍南下,抗金名將岳飛收復建康,
后在哪城大敗金軍,收復許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檜害怕抗金力量
壯大,威脅其統治,就令岳飛班師,并以“莫須有〃罪名殺害了
岳飛(民族英雄)O
5、宋金和議:南宋向金稱臣,并給金歲幣,以淮水至大散關一
線為界。宋金對峙局面形成。
考點五:元朝的統一
1.第一階段(蒙古:):1206年,鐵木真(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
權,1227年,蒙古滅西夏。1234年,蒙古滅金。
2.第二階段(元朝):1276年,元軍攻入南宋都城臨安,南宋滅
甘。1279年,消滅南宋殘部,實現統一。
3.統一意義:▲結束了我國歷史上較長時期的分裂割據局面,為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4.歷史地位:▲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
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元朝的版圖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北
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
(從分裂割據到大統一的朝代:秦朝、西晉、隋朝、元朝)
專題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
特征:中央集權不斷加強;君主專制不斷強化
考點一: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1、軍事方面:“杯酒釋兵權”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將領有握
兵之重而無調兵之權;定期換防,造成兵不識將,將不識兵。
2、行政方面:在中央,用分化事權的方法削弱相權;在地方,
派文臣擔任知州,設通判分知州的權力。
3、財政方面:設置轉運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
考點二:北宋重文輕武的政策▲▲▲(重文輕武既是政策也是北
宋的政治特點)
1、目的:防止武將專橫跋扈,對中央集權造成威脅。
2、表現:A、文臣統兵的格局逐漸形成。B、注重發展文教
事業,改革和發展科舉制。
3、影響:A、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武將
擁兵白重的情況,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穩定。B、造就了宋
朝科技發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文治局面。C、(消極作用)
宋朝重文輕武,導致國家軍隊戰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
人民負擔加重。【▲▲▲注i為了擺脫統治危機,實現富國強兵,
北宋先后實行了兩次變法改革:范仲淹慶歷新政(前奏)、宋神
宗時的王安石變法▲但都因觸犯大貴族、大官僚的利益而后被
除】
考點三: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
1、中央:中書省掌管行政;樞密院負責軍事;御史臺負責監察。
2、地方:設立行中書省,簡稱“行省”,“行省制度”加強中
央對地方的控制,是我國省制的開端,影響深遠。
3、比較:戰國時期建立縣制,秦朝時建立郡縣制,元朝時設立
行省制。
考點四:明太祖強化皇權的措施(特點:分權制衡)▲▲▲
1.在中央:廢除丞相和中書省,權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
2.在地方:取消行省,設立“三司”;分封諸子為王,駐守各地,
鞏固皇室。
3.軍事上:把大都督府分為五軍都督府,將軍隊調動和武官任命的
權力統歸兵部,皇帝直接掌握軍事大權。
4.特務機構:朱元璋設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廠衛”
的設置,是明朝君主專制強化的一種表現)
5.思想上:八股取士。目的:加強思想控制。(內容、影響等見
制度創新:科舉制)
考點五: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
<-)政治上:雍正時設立軍機處:跪受筆錄,上傳下達。君主
專制進一步強化(達到頂峰的表現)。
(二)文化上:大興文字獄,實行文化專制政策
L目的:加強君主專制.鞏固封建統治。
2.危害:造成社會恐怖,摧殘了許多人才;禁錮思想,嚴重阻礙
了思想、學術的發展和進步。
3.歷代加強思想控制的措施:秦-焚書坑儒;西漢-“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明-八股取士;清-文字獄
(三)外交上:閉關鎖國政策▲▲▲
1.原因:①(根本原因)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天朝上國,無所
不有)②擔心西方殖民者入侵(自衛)
2.表現:①“禁海令”②強迫沿海居民內遷數十里,不許出海。
③嚴格限制外商來華貿易。④只留廣州一地為通商口岸,只準“亡
州十三行”▲經營對外貿易。
3.細節提示:“閉關鎖國”政策是嚴格限制對外交流,而不是絕
對禁止▲
4.影響:①積極:有一定的自衛作用②消極:清政府閉關自守,
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5.認識啟示:家只有對外開放,積極交流才能有所得益,有
所進步▲▲▲
6.中國古代對外開放的例子:①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的開辟;②
唐朝時遣唐使、玄奘西行、鑒真東渡體現了唐代對外開放的政策;
③明朝鄭和下西洋加強對外交流。
專題三制度創新
考點一:三省六部制
隋朝創立,唐朝進一步完善。明確了中央機構職權及決策程序。
作用:分權制衡,加強皇權。
考點二:科舉制▲▲▲
1、奠基:隋文帝開始用考試選拔人才。
2、創立(隋朝):隋煬帝設置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創
立。
3、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試科目,進士科最為重要;
武則天首創殿試。
4、僵化(明清):八股取士,題目出自:四書五經;解釋按照:
朱熹《四書集注》,行文格式:八股文
5、積極影響:①科舉制的創立,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
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
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
堂”),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②科舉制成為歷朝選拔官
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維持了1300多年。
6、消極影響(八股取士):禁錮思想,忽視實用性學問,嚴重
阻礙思想文化、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
考點三:行省制度(見專題二?考點三)
專題四經濟發展
考點一:繁榮的唐朝經濟
1.農'歸出現了曲轅犁和灌溉工具筒車。
2.手工業:絲織業:蜀錦冠于全國;制瓷業:越窯的青瓷、邢窯
的白瓷、唐三彩最有名。
3.商業:長安城,商業區“市”、居民區“坊”(市坊結構),
既是當時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
大都會。
4.開放的社會風氣:特點:開放,充滿活力、兼容并蓄
考點二:宋代經濟的發展
一、宋朝經濟發展的表現
(-)農業的發展
1.農業作物:①引入越南的占城稻。②宋朝時,水稻產量躍居糧
食作物首位。③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帶成為豐饒的糧倉,出現
了“蘇湖熟,天下足”(也說明經濟重心南移)O
2.經濟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種植釜植。南宋后期,棉花種植向北
推進。
(二)手工業的興盛
1.紡織業:①北宋時,南方的絲織業勝過北方。四川、江浙地區
絲織發達。②南宋后期,棉紡織業興起
2.制瓷業:五大名窯;北宋興起的江西景德鎮上,后來發展成著
名的逢都;南宋時,江南地區發展成制瓷中心。
3.造船業:①廣州、泉州、明州的造船業,世界領先。②北宋東
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塢。③南宋制造的海船,配備了指南
針(北宋末開始使用)O
(三)商業貿易的繁榮▲▲▲
1,市鎮發展:(1)最大城市:北宋開封和南宋臨安;(2)城市
可以沿街開鋪(打破唐朝長安市坊結構);(3)出現▲早市和
夜市(經商時間不受限制);(4)鄉鎮形成草市。
2.海外貿易: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設立▲市舶
亙管理海外貿易。
3.紙幣出現:由于商品經濟的發展,北宋前期,四川出現“交子”,
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南宋會子)
二、經濟重心的南移▲▲▲
1.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①東漢后期開始,江南地區經濟逐步
得到開發(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基礎)。②從唐朝中期開始,我
國的經濟重心開始南移;③到南宋最后完成南移。▲(“國家根
本,仰給江南”說明經濟重心南移完成)
2.江南地區的開發和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上①北民南迂,帶來了
勞動力和先進的技術、生產工具(最主要的原因)o②南方戰爭
相對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③南方自然地理條件優越。?M
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⑤南方統治者重視發展經濟。
3.啟示:①要重視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的革新,重視科技的發展。
②要采取積極發展經濟的政策。③要保持安定團結的局面。④要
重視勞動者素質的提高。
考點三:宋元繁華的都市生活
1.大都市:北宋東京(大相國寺)、南宋臨安、元朝大都。▲
2.開封城內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叫“瓦子”▲瓦子中專供演出
的圈子,稱為“勾欄”o
3.傳統節日如:春芭(宋代叫元旦)、元宵節、中秋、端午節在
宋代都有了(慶祝活動?)
考點四:明朝經濟的發展
L農業:明朝引進了原產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和
向日葵。
2.手工'也:蘇州是明代的絲織業中心;景德鎮是全國的制瓷中心
(青花瓷最為著名)。
3.商業: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商貿城市;出現了有名的商幫,
如晉商、徽商。
考點五:清朝前期社會經濟的發展
(-)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
L原因:清初統治者重視農業生產,大力推行墾荒政策。
2,表現:耕地面積增加;興修水利;改進種植技術,改良新品種,
推廣高產作物;糧食產量提高;經濟作物品種增加、種植面積擴
大。
(-)手工業的發展:①手工行業品種繁多,產品精良;②出現
T比較成熟的手工業工場上
(三)商業的發展
①形成了由農村集市、城鎮市場、區域性市場和全國性市場組成
的商業網;(大城市:蘇州、北京等)
②出現工商業市鎮,如漢口鎮、盛澤鎮;③形成大的商幫,如:
▲晉商(票號)和徽商。
(四)人口的增長1、原因:清朝前期經濟發展,國力增強,
社會安定。
2、概況:康熙時人口1.5億,乾隆末年發展到3億,占當時世界
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3、積極影響:增加了勞動力,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擴大了商品銷
售市場。
4、消極影響:人地矛盾,環境破壞,水土流失;影響了經濟的持
續發展。
考點六:歸納我國古代農業經濟發展的因素
1、國家統一,社會安定;2、統治者的重視:政策支持、輕徭薄
賦等;3、生產技術的提高;4、生產工具的改進;5、勞動人民
的辛勤等。
專題五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考點一:唐朝時民族交往與交融▲▲▲
1.政策: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被各族首領尊稱為“天可
汗”。
2.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時期,將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
布。意義: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增進了漢藏兩族的友
好關系。
3.唐太宗設置安西都護府、武則天設置北庭都護府,加強了對西
域的統治。
4.唐玄宗時:冊封渤海國首領為渤海郡王,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
汪,封南詔首領為云南王。
考點二:元朝對邊疆的管轄措施:▲▲▲
1.臺灣:元朝設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影響:這是中央
王朝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行政機構。
2.西域:設北庭都元帥府,加強了中央對西域的管理。
3.西藏:設宣政院直接統轄西藏。影響: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
管轄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
考點三:清朝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一、收復臺灣和加強對臺灣的管理(東南邊疆)▲▲▲
1、明末,荷蘭殖民者侵占臺灣。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鄭
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
2、1683年清朝武力統一臺灣;1684年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
1885年臺灣正式建(行)省。
3、結合史實說明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上4
二、對西藏地區的管轄(西南)▲▲▲
1、順治帝接見五世達賴,賜予“達賴喇嘛”的封號;康熙帝賜予
五世班禪“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此后,歷代達賴和班禪都必
須經過中央政府的冊封;
2、雍正時(1727年)設駐藏大臣▲監督西藏地方政務。
3、1751年,設立喝廈;1793年,清朝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
明確駐藏大臣同達賴、班禪政治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通過
金瓶掣簽▲來確定達賴、班禪的繼承人。標志著中央政權對西藏
地方行使主權達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
4、請用史實說明“西藏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三、對新疆地區的管轄(西北)
1、康熙三次率軍親征,平定蒙古貴族噫爾丹叛亂。
2、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亂。
3、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
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的管轄。
4、1771年,西遷的蒙古族土爾扈特部在首領渥巴錫的帶領下回
歸祖國。
5、請用史實說明“新疆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四、雅克薩之戰
1.雅克薩之戰:17世紀中期,沙俄入侵我國黑龍江流域,康熙帝
命令清軍兩次擊敗俄軍。
2.《尼布楚條約》:1689年,中俄簽訂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
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
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領土。
五、作用:清朝對邊疆的管轄措施,加強了對邊疆地區的管轄,
有利于維護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六、認識:臺灣、西藏、新疆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
割的一部分▲▲▲
七、歸納清朝加強對邊疆地區管轄、維護祖國統一的主要措施和
方法A
①抗擊外來侵略;②鎮壓分裂勢力;③加強行政管理力度;④確
立冊封制度;
八、歸納歷代民族間交往方式:和親、冊封、結盟、兼并戰爭、
頒布法律、設官職管理、設管理機構等▲▲▲
九、清朝的疆域: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國力強大的統一多
民族國家。
專題六對外關系
考點一: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與日本的交往
(1)遣唐使:為了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日本政府向唐朝派出“遣
唐使”。
(2)鑒真東渡:唐朝高僧鑒真,為了去日本弘揚佛法,六次東
渡才成功,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貢獻。(為日本設計唐招提
在)
(二)唐與新羅(朝鮮半島)的交往:新羅派遣使節和留學生學
習中國文化;朝鮮半島的音樂也傳入中國。
(三)與天竺(印度)的交往一一玄奘西行▲▲▲
唐太宗時的僧人玄裝,西行天竺(今印度)學習佛法。玄奘
的見聞,由弟子整理成書一《大唐西域記》,是研究中外交流史
的珍貴文獻。
(四)唐朝對外交流的特點:對外開放,雙向交流、文明互鑒人
▲▲
(五)朝中外交流頻繁的原因AAA
1.唐朝政權強大,國家統一,社會安定;2.唐代實行對外開放
的政策;3.唐朝海陸交通發達。
考點二:宋元時期發達的中外交通
1.陸路交通:陸上絲綢之路,在宋元時期成為東西方交通要道;
驛站四通八達。
2.海路交通:由于宋元造船和航海技術發展,海上交通發達,海
外貿易繁榮;元朝,海上絲綢之路進入鼎盛時期。
3?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元朝生活了17年,寫成《馬可?波
羅行紀》,激起歐洲人對東方世界的極大向往。
考點三:明朝的對外關系
一、明朝的對外開放和交流:鄭和下西洋▲▲▲
(1)目的:A、政治:提高明朝在國外的地位和威望(根本目的)
B、經濟:用中國的貨物去換取海外的奇珍。
(2)條件:①經濟基礎:明初社會安定,國力雄厚(根本條件);
②科技保障: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先進(指南針),地理知識豐
富。③政府支持:明成祖的支持;④個人能力:鄭和勇敢、不怕
困難的品質和卓越的組織領導能力等。
(3)概況上①時間:1405?1433年;②次數:上次;③到達范
圍:從劉家港出發,到達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韭
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④特點:時間長、次數多、規模大、范圍
廣、航程遠
(4)意義: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不僅增進
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而且開創了西
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網,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
了偉大貢獻。
二、明朝的對外沖突:戚繼光抗倭▲▲▲
(1)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商人和海盜組成武裝
集團,到中國東南沿海地區進行走私貿易和搶劫,時稱“倭寇”O
(2)倭患:明朝中期國力減弱,海防松彳■萬(原因),倭寇的武
裝搶劫日益猖獗,時稱“倭患”。
(3)概況:16世紀中期,戚繼光奉命抗倭,組建“戚家軍”o
“戚家軍”在臺州九戰九捷,平定了浙東地區的倭患;前往福建、
亡東配合當地明軍剿滅倭寇,東南沿海倭患基本平息。
(4)性質:是反侵略的正義戰爭▲
(5)評價:戚繼光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英雄和愛國主義者。
▲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
1553年(明中期),葡葡無殖民者謊稱遭遇風浪,請求暫時
借地晾曬貨物;買通地方官員,在澳門上岸,擅自搭棚建房,攫
取了在我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
考點四:清朝抵御外來入侵(詳見前面專題)
1、鄭成功收復臺灣;2、中俄雅克薩之戰;3、閉關鎖國政策
考點五:歷代對外關系帶來的認識或啟示
1.國家實力決定外交地位,一個國家只有經濟發達,文化先進才
能對于國外產生輻射力和吸引力。
2.一個國家只有對外開放,積極交流才能有所得益,有所進步。
3.加強海洋意識,建設海洋強國。
專題七科學技術成就
考點一:大運河的開通(隋煬帝)▲▲▲
1、目的: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
2、地位: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3、三點: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
杭州)。
4、四段:永濟渠、通濟渠、祁溝、江南河。
5、五河:連接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條河流。
6、開通的作用(意義和影響):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北地
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消極作用:但也給人民帶來了沉重
的負擔,加速了隋朝的滅亡。)
考點二:宋元時期的科技成就
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代
表了我國古代科技發展的最高水平,對全人類的文明與進步產生
了巨大影響,是我國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
宋元時期是我國古代科技發展的高峰時期。活字印刷術的發
明,指南針和火藥的廣泛使用,是這一時期科技的重大成就▲▲
▲
考點三:明朝的科技名著
1.李時珍:藥物學著作《本草綱目》,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
就,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宋應星:科技巨著《天工開物》,對我國古代的農業和手工業
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的總結。被譽為
“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3.徐光啟:農業著作《農政全書》,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
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和作者關于農學的創新研究成果。
考點四:明朝的建筑成就
(-)明長城
L目的:為了防御北方蒙古貴族南擾。
2.起止點: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
3.作用:長城是一個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
同時又成為各民族交往的紐帶▲
4.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上冊 第五單元課題1 質量守恒定律(第1課時) 教學設計
- 2024云南玉溪城投實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公開招聘1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振東制藥:山西振東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收購報告書
- 2024中鐵北京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公開招聘4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中石化產融養老有限公司公開招聘1人(北京)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百世金種子組長培訓總結
- 崗位安全生產知識培訓
- 工廠銑工安全培訓課件
- 第四季度消防培訓內容
- 費用報銷管理制度培訓
- 燃氣工程專業中級職稱理論考試題庫-建設工程專業中級職稱理論考試題庫
- 十二指腸球部潰瘍PPT課件
- 鐵路建設項目施工企業信用評價辦法(鐵總建設〔2018〕124號)
- 誘導公式練習題-(中職)
- 2016年浦東新區公辦小學招生地段
- 鴿巢問題(例1、例2)[1]
- 01戴明十四條
- 完整版佛教葬禮儀式
- 【課件】第六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課件-高中通用技術蘇教版(2019)必修《技術與設計1》
- 鍋爐除氧器過程控制課程設計
- 統計法培訓課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