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講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 課件 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一輪復習_第1頁
第16講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 課件 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一輪復習_第2頁
第16講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 課件 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一輪復習_第3頁
第16講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 課件 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一輪復習_第4頁
第16講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 課件 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綱要·上

第六單元

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2025屆高三歷史一輪復習第16講北洋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袁世凱統治時期軍閥割據混戰時期(1912年—1916年)中華民國(1912年—1949年)南京臨時政府時期(1912年1月—1912年3月)(1916年—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時期(1927年4月—1949年4月)北洋軍閥統治時期(1912年3月—1928年底)時空坐標概念理解北洋軍閥1912年1916年1928年袁世凱統治時期軍閥割據時期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北洋軍閥,民國軍閥勢力之一。由袁世凱掌權后的北洋新軍主要將領組成。袁死后,各領導人以軍隊為基礎,在各省建立勢力范圍,割據分裂。名義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實際上北京政權在不同時期分別由皖系、直系、奉系所控制??傮w特征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社會生活北洋軍閥(1912-1928年)即民國前期,是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終結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時期。⑴辛亥革命后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民族工業因一戰而迎來“短暫的春天”⑵一戰結束后,列強卷土重來,民族工業很快蕭條下去。三民主義、民主和科學、馬克思主義先后登場,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統治,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中華民國建立,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未變;⑵北洋政府對內專制獨裁,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孫中山等人進行了一系列的斗爭;⑶五四運動喚醒民眾,中國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⑷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指明了中國革命的方向;⑸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促成國民革命高潮的到來。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推動了社會生活的變遷,服飾、習俗等都發生了重大變化,但明顯呈現出新舊雜陳的特點【階段特征】民國前期(1912-1928)時間全國卷地方卷2024湖南·8·社會生活變遷;廣西·8·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河北·8·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特點;湖北·7·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湖北·17·五四期刊與社會思潮;甘肅·7·“二十一條”的簽定;2023【甲】29·民族工業的發展;【新課標卷】30·民族工業的發展;山東·5·民族工業的發展;山東·6·新文化運動;湖北·8·民族工業的發展;2022【乙】29·思想解放;【甲】46·府院之爭;湖北·7·從帝制到共和;廣東·8·新文化運動浙江1月·26·新文化運動;

湖北·20·歷史中的人(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山東·17·李超的新生(北洋軍閥統治時期)2021浙江選考6月·10·近代中國交通工具的進步2020【Ⅰ】29·20世紀20年代度量衡混亂;【Ⅱ】28·列強擴大對華資本輸出;浙江(7)·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了發展實業的法令考情考向1.袁世凱復辟帝制191319141915191619121912年3月,袁世凱就職《臨時約法》1913年3月20日“宋案”,解散國民黨二次革命使反袁由合法的議會斗爭轉為武裝斗爭。1914年5月公布《中華民國約法》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中華革命黨1915年5月25日被迫簽訂“中日民四條約”,復辟帝制護國戰爭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復中華民國年號,不久死去。破壞共和維護共和一、政治:除舊護新政民主與專制的較量,民主共和潮流勢不可擋。(一)袁世凱統治時期(1912.3-1916.6)為什么稱為“二次革命”?這次革命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為反對袁世凱的獨裁專制,保衛民主共和的武裝斗爭,是辛亥革命的繼續。二次革命1、時間:1913年7月—9月2、交戰雙方:革命軍VS北洋軍3、結果:由于敵強我弱、倉促應敵、作戰缺乏統一指揮和戰略協同,以革命派的失敗告終。2.二次革命袁世凱本想以重金收買宋教仁,但宋教仁不為所動。袁世凱便密令國務總理趙秉鈞策劃刺殺宋教仁。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疖囌驹獯跬綐寭?,身中3彈,送醫院后不治而亡,年僅31歲。這就是民國初年震驚全國的“宋案”。一、政治:除舊護新政(一)袁世凱統治時期(1912.3-1916.6)一、政治:除舊護新政3.護國運動(1)背景:①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后,孫中山組織中華革命黨,武力討伐袁世凱。②袁世凱的稱帝行徑,更是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反對。(2)過程:①1915年底,唐繼堯、蔡鍔、李烈鈞在云南宣布獨立,并組織護國軍,發動護國戰爭,討伐袁世凱。②云南起義后,貴州、廣西、廣東、浙江、湖南、陜西、四川等省相繼宣告獨立。(3)結果:1916年3月,袁世凱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復中華民國年號。1916年6月6日病死。(4)性質:近代由中國資產階級獨立領導的一次革命運動,粉碎了袁氏復辟帝制的陰謀。(一)袁世凱統治時期(1912.3-1916.6)思維拓展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的原因有哪些?一、政治:除舊護新政①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袁違背民主共和潮流;

②革命派和立憲派組織反袁,人民支持護國運動;③帝國主義對其失去信心,北洋軍閥內部矛盾。3.歷程:1.概念:通常指一個國家通過政黨行使國家政權的形式。廣義包括各國政黨為實現其政綱和主張而展開的一切政治活動和斗爭。近代中國政黨政治的嘗試開始于辛亥革命后。知識拓展:政黨政治1912年8月①國民黨成立;選舉獲勝,宋負責組織責任內閣1913年10-11月④袁就任正式大總統;解散國民黨1913年春1913年7-8月②宋教仁遇刺③二次革命政黨政治名存實亡2.原因:①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②《臨時約法》確立責任內閣制;③中國經濟結構與階級關系復雜。④近代西方政黨政治的影響;【思考】北洋政府時期,政黨政治為什么會失敗?4.特點:①黨派多,政治分野明顯,是競爭型的政黨政治;②參與政治活動積極,崇尚議會制;③政黨政治不成熟,政爭激烈,甚至發展為武裝斗爭。知識拓展:政黨政治①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資產階級力量弱小,缺乏相應的社會基礎②政黨倉促成立(不成熟)且黨爭不休,缺乏內部統一力量;③近代中國缺乏適合代議制民主健康發展的政治環境;④軍閥操控政權,封建勢力強大;⑤受傳統政治文化影響較深。一、政治:除舊護新政1.原因:①直接: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內部派系紛爭。⑤政治:血緣、地域、師生以及私人關系等維系傳統政治關系紐帶。④地理:中國國土遼闊,地形復雜,容易分割。③根本:小農經濟為軍閥割據提供了物質基礎。②外部:列強在各自勢力范圍內扶植代理人。(二)軍閥割據時期(1916~1928年)

2.特點派系代表依附國勢力范圍直系馮國璋英美直隸、蘇、贛、鄂皖系段祺瑞日本皖、浙、閩、魯、陜奉系張作霖日本東北三省(黑、吉、遼)◎馮國璋◎段祺瑞◎張作霖◎北洋軍閥統治時期軍閥割據示意圖時代特征:軍閥混戰割據,政治分崩離析列強分而治之;

經濟遭到破壞,人民生活困苦。帝國主義采取“以華制華”策略,扶植代理人(二)軍閥割據時期(1916~1928年)

一、政治:除舊護新政1917.51917.8府院之爭護法運動1917.6張勛復辟1917.7段祺瑞破壞《臨時約法》1920.7直皖戰爭(直勝)1922.4第一次直奉戰爭(直勝)1924.9第二次直奉戰爭(奉勝)

段祺瑞(親日)出任國務總理,在是否參加一戰對德宣戰問題上,與黎元洪總統(親美英)斗爭激烈。實質是英美和日本在華利益之爭。張勛借調和府院之爭入京,擁清溥儀復辟。孫中山發表《討逆宣言》,段祺瑞武力鎮壓張勛“辮子軍”,復辟鬧劇僅12天以失敗結束。

說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153、軍閥割據的表現孫中山看透了西南軍閥名為護法、實為爭奪地盤的面目。(二)軍閥割據時期(1916~1928年)

護法運動:

(1)原因:段祺瑞公然破壞《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拒絕恢復國會。

(2)目的:護衛《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維護共和制度。護法運動形勢圖

顧吾國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爭雄,南與北如一丘之貉,雖號護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法律及民意之下。

--孫中山《辭大元帥職通電》依靠軍閥革命不可能成功,需要建立自己的武裝,尋找新力量。(3)開始:1917年8月,國會議員在廣州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推舉孫中山為大元帥。(4)結果:西南軍閥排擠孫中山。1918年孫中山憤而

辭去大元帥之職,護法運動失敗。護法運動的失敗有何教訓?(二)北洋時期的軍閥割據(1916-1928年)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不同點時間對象主力結果相同點背景領導指導思想目標方式性質結果1913年1915-1916年1917-1918年袁世凱袁世凱段祺瑞國民黨革命力量人民群眾、革命黨和地方軍隊西南軍閥失敗部分取得勝利失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北洋軍閥統治黑暗,帝國主義侵略加劇孫中山幾度參加領導或直接組織三民主義北洋軍閥政府舉起獨立的旗幟,進行武裝斗爭為維護民主共和制度而進行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斗爭都沒有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沒有改變中國社會性質【對比】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4、北洋政府參加一戰目的:爭取國際地位,抑制日本在華勢力發展時間:1917年8月14日,中國向德、奧宣戰,加入一戰的協約國影響:收回德、奧在漢口、天津的租借地,撤銷兩國領事裁判權;為協約國一方取得勝利作出了貢獻。(二)北洋時期的軍閥割據(1916-1928年)一戰華工雕像在巴黎里昂火車站落成一、政治:除舊護新政【探究一】北洋軍閥統治下中國政治斗爭的焦點是什么?其實質是什么?捍衛民主共和的斗爭都以失敗告終,說明了什么問題?焦點:封建專制與民主共和的斗爭;實質:封建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的斗爭;結果說明:說明資產階級的局限性,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不符合中國的國情。時代呼喚新的領導階級和新的道路?!咎骄慷棵癯醯拿裰鞴埠椭窞楹稳绱似D難?政治:長期封建專制統治的影響經濟:小農經濟占主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充分文化:傳統思想根深蒂固,我國在民初還不充分具備培育民主政治的土壤。(1)根本因素:根源是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決定的。(2)國內因素:①19年世紀末20世紀初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為建設一支新式軍隊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②清廷在連年“內憂外患”的形勢下,把“籌餉練兵”作為救命符,袁世凱及時抓住晚清政府編練新軍的時機,發展了北洋軍閥的勢力。【深化擴展】北洋軍閥能夠活躍于歷史舞臺的主要因素③國際因素:19世紀末20世紀初列強侵華政策發生了改變,由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給袁世凱以有力支持。于是袁世凱依靠外國勢力的支持,并運用封建權術,由軍而成閥,由軍閥而成集團,穩操20世紀初期中國的政局。一、北洋政府時期:文官考試制度(1)選拔方式:主要采用考試和甄別兩種方式。(2)建立:1913年初,北洋政府頒布了《文官考試法草案》等法案,這是文官考試制度建立的標志。(3)實施:文官高等考試和文官普通考試各舉行過兩屆,司法官考試、知事試驗、留學畢業生甄拔考試等也舉行過數屆。知識拓展:官員的選拔與管理(選必一)(4)局限性:女子不得參加文官考試。(5)文官甄別制度①對象:主要是指對已經在文官職位上工作的人。②方式:通過檢驗畢業文憑、調查經歷、檢查工作成績、考查學識與工作經驗等決定其能否留任。③作用:這是舊人事制度向現代文官制度轉變的一個重要措施,用意在于保持行政的連續性與穩定性。聚焦高考1.(2024·甘肅高考·7)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條”要求,國人視以為恥,各地掀起“紀念國恥”運動。國恥日的選擇,一般以5月7日即日本提出最后通牒之日為國恥日。但自5月20日之后,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以5月9日即北洋政府接受條約之日為國恥日。這一轉變說明()A.北洋時期政治上分崩離析

B.國人認為救亡應以自強為本C.北洋政府的外交徹底失敗

D.國人思想受新文化運動影響B19C60S、70S時間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產生初步發展短暫的春天迅速蕭條較快發展日益萎縮陷入絕境恢復發展消亡/轉變身份春夏秋冬189519121919192719371945194919521956ABCDEFGHIJ補充專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二、經濟:迎春展新貌一、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一)時間:(二)背景:(三)代表企業:19世紀60、70年代①自然經濟逐步瓦解;②外商企業豐厚利潤的刺激;③洋務派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的誘導④明中后期的資本主義萌芽提供了條件。上海發昌機器廠、廣東南海繼昌隆繅絲廠、天津貽來牟機器磨坊(四)影響:①經濟:對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入侵有一定的抵制作用,加劇了自然經濟的瓦解,推動了中國的經濟近代化②政治:產生了民族資產階級,壯大了無產階級力量,推動了中國的政治民主化進程③思想文化:為西方思想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產生了早期維新思想二、經濟:迎春展新貌二、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一)時間:(二)背景:(三)代表企業:1895年-1911年(19世紀末20世紀初)甲午戰后①甲午戰后,列強加緊資本輸出,進一步瓦解中國的自然經濟(主要原因)②為反對帝國主義掠奪路礦權利,國人掀起收回利權運動③清政府為擴大稅源,解決財政危機,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1903年設立商部,獎勵工商(直接原因)④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民族資產階級實業救國熱潮興起

張謇大生紗廠;榮氏兄弟創辦的榮氏企業(面粉廠);

周學熙華新紡織公司。時間:19世紀末內容:主張以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即實業)作為救國救民的主要途徑;實業泛指農、工、商、交通等代表:張謇、梁啟超等二、經濟:迎春展新貌(四)表現:①民族資本的總額增加了一倍多②商辦企業數量增加,規模擴大,紡織業和面粉業等輕工業發展較快③由沿海向內地擴展(五)影響:①經濟:進一步瓦解了自然經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的經濟侵略,推動了中國近代化。②政治: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先后發動了維新變法和辛亥革命(中國向西方學習由器物層面開始提升到制度層面)二、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二、經濟:迎春展新貌二、經濟:迎春展新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3、短暫春天:1912~1919(民國初年到一戰期間)(1)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為其發展掃除了障礙;③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提倡國貨,抵制日貨”);②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鼓勵發展實業;④實業救國思潮的推動;⑤“一戰”期間,歐洲列強暫時放松對華經濟侵略(主因)獎勵和保護工商業,鼓勵人民興辦實業,鼓勵華僑在國內投資,設立實業部,各省成立實業公司,廢除清朝的苛捐雜稅?!暇┡R時政府的法令材料4:歐洲列強對華商品輸出表

學思之窗

據《歐戰前后農商部注冊工業公司年別表》,戰前(1914年8月)注冊的工業公司,共計146個,資本總額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冊的公司就有272個,資本額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業眾多,尤以紡織業和面粉業這兩個關系民眾衣食的行業發展得最快。

1912-1920中國資本主義發展情況及工人數量變化新辦民族工業資本總額工人總數1912年698家33082萬元27萬人1920年1759家50062萬元56萬人增長額153%51%107%項目一戰前一戰后棉紡廠22個64個紗錠70余萬枚222余萬枚繅絲廠170多家430多家面粉廠40多家120多家紡織、面粉等輕工業系統的民族資本主義發展迅速發展速度和規模超過以往半個世紀所取得的成績(2)表現二、經濟:迎春展新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產量(萬噸)≥10010—991—9≤1外商企業10088.5410華商企業011.559100①重工業基礎薄弱,未形成獨立完整工業體系②自然經濟仍占絕對優勢③地區分布不均,多在沿海地區④力量薄弱,外國資本仍然超過民族資本⑤發展快、時間短二、經濟:迎春展新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3)特點【小結】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發展特點產生發展先天不足(資本、技術、人才),后天畸形。誕生環境產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受外國資本主義、本國封建主義的壓迫空間分布主要集中沿海地區,內地很少?!镜貐^分布不平衡】產業結構民族工業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重工業基礎薄弱,沒有形成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拘袠I結構不合理】地位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很小?!咀匀唤洕哉冀^對優勢】發展歷程受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壓制,具有曲折發展的特點。(1)

原因4、迅速蕭條:1919~1927(2)表現①一戰結束,歐洲列強卷土重來,加緊侵略②北洋政府統治后期,軍閥混戰、國民大革命、工人運動,缺乏穩定環境進入20世紀20年代,大批民族工業被外資控制或兼并,或因產品競爭力弱而虧損倒閉二、經濟:迎春展新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5、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1927—1945)(1)國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發展較快(傳統、新興工業;國民生產總值)原因:國民政府推行有利的經濟政策:1935年“國民經濟建設運動”,法幣改革影響:為抗日戰爭勝利奠定一定物質基礎。(2)抗戰時期(1937—1945)遭受沉重打擊①淪陷區:日本野蠻的經濟掠奪(摧毀、吞并)②國統區:戰時體制,全面控制;官僚資本主義的壓榨6、民族工業的萎縮(1945——1949)①美國的經濟掠奪;②官僚資本的擠壓;③苛捐雜稅,通貨膨脹。原因概況

時間

產生初步發展短暫春天較快發展沉重打擊日益萎縮恢復發展新生19世紀六七十年代19世紀末期1912—1919年國民政府統治前十年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建國初期社會主義改造時期自然經濟的解體;外商企業刺激;洋務企業的誘導列強輸出資本,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辛亥革命的影響;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推動;列強忙于一戰暫時放松經濟侵略國民政府采取有利于經濟發展的政策日本經濟掠奪;官僚資本的壓榨美國經濟侵略;官僚資本擠壓;國民政府的苛捐雜稅增加,通貨不斷膨脹國家對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合理調整;政局的穩定國家對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改造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演變【典例研析】(2023·山東高考·5)表1為1871~1921年中國進口的棉布、棉紗、鋼鐵、米等四類貨物在進口總值中的占比(%)情況。其中甲是()A.鋼鐵B.棉紗

C.米D.棉布聚焦高考2.(2024·廣西高考·8)辛亥革命后,中國的商業銀行發展迅速。據統計,1912年設立銀行14家,至1927年共設立銀行185家,其中1917—1923年尤為繁榮,共設立131家。這反映了()A.北洋政府大力發展近代金融業

B.列強加大對華資本輸出C.民族工商業對資本的需求增加

D.民眾積極支持國貨運動C聚焦高考3.(2024·江西高考·7)1914年3月,北京政府工商部頒布《礦業條例》,明確規定礦產國有,但鼓勵中外業者投資開礦,礦業權之獲得不以地主自然取得而以申請為先,同時大幅減低礦產稅,取消原有的將部分贏利上交給政府的規定。這表明政府意在()A.限制地主投資以固統治

B.振興工商實業以培國本C.提倡自由經營以利投資

D.降低礦產稅率以解民困B聚焦高考4.(2024·湖南高考·8)下圖為1912年刊登在《時報附刊之畫報》上的一則留聲機廣告,配文為“世界進步——留聲器授課”。這反映出()A.西方商品擠占國貨市場

B.西方文化入侵方式更加隱蔽C.商業營銷迎合啟蒙需求

D.新型授課手段廣受大眾歡迎C剪發辮,易服飾;改稱謂,廢跪拜;禁纏足,倡女權;改陰歷,用陽歷。1、表現2、原因廢止纏足西式婚禮改稱謂,廢跪拜剪發辮西裝與改良旗袍三、社會:易俗煥新顏①民主共和政體的確立;②南京臨時政府的法令和倡議;③民間媒體輿論的引導;④西方平等政治觀念的影響4、影響:3、特點:從地域看從過程看從程度看從動力看從趨勢看從實質看由通商口岸、沿海城市推向內地從西方引進,中西合璧、新舊并存大城市變化大,農村變化小,城鄉社會生活變化不均衡這與當時社會運動的推動有關,上層人物的倡導和他們的社會示范作用也很重要平等、民主、文明是其發展的主要趨勢東西方文化激烈碰撞,二者逐漸融合,但始終保留民族特色。①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文明開化的新習俗、新風尚;②加快中國近代化進程,促進了自由民主平等的傳播;③有利于中國社會反封建的斗爭,促進了中國社會的發展。三、社會:易俗煥新顏四、文化:革故引新思(1)政治:對辛亥革命失敗原因的痛苦反思;袁世凱掀起“尊孔復古”逆流(3)思想:西學進一步傳播,但國民思想專制愚昧,資產階級要求沖破封建思想牢籠,實行民主制度。(2)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1)興起: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2)代表:陳獨秀、胡適、李大釗、魯迅、蔡元培等(3)旗幟:民主、科學(4)主要陣地:北京大學和《新青年》思想與文化的新解放——新文化運動1.背景2.概況1917年1月,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隨即聘請陳獨秀為文科學長,并延攬許多具有新思想的學者來北大任教。3.內容:除舊布新(2)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①民主:不僅指西方資產階級的民主制度,更強調人權、自由、平等、博愛等民主精神。②科學:不僅指科學知識,更強調科學精神、科學世界觀、反對迷信、反對偶像崇拜。四、文化:革故引新思(3)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主張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進行文學革命

(1)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4)提出婦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號?!案牧嘉膶W:須從八事入手……一曰,須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須講求文法。四曰,不作無病呻吟。五曰,務去爛調套語。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講對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語?!保m《文學改良芻議》“……余甘

文學革命軍’大旗,……旗上大書特書吾革命軍三大主義:曰,推倒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國民文學;曰,推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