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工程檢測與施工質量驗收規程》_第1頁
《智能建筑工程檢測與施工質量驗收規程》_第2頁
《智能建筑工程檢測與施工質量驗收規程》_第3頁
《智能建筑工程檢測與施工質量驗收規程》_第4頁
《智能建筑工程檢測與施工質量驗收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地方標準DB32

JXXXXX-2021DB32/TXXX-2021

智能建筑工程檢測與施工質量驗收規程

CodeforinspectionandconstructionquaIityacceptanceof

inteIIigentbuiIdingengineering

(征求意見稿)

20XX-XX-XX發布20XX-XX-XX實施

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聯合發布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X4.—A-

刖百

根據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印發<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下達2019年度江蘇

省工程建設標準、標準設計修編項目(第二批)和建設系統科技項目(指導類)〉的通知》

(蘇建科[2020]4號)要求,規范編制組經過廣泛的調查研究,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參考有關

國際標準和國內外先進標準,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編制了本規范。

本規程于2022年X月X日經主管部門批準發布,自2022年x月x日起實施。

本規范的主要技術內容是:1.總則:2.術語:3.基本規定:4.綜合管線系統:5.安全

防范系統:6.建筑設備監控系統:7.綜合布線系統:8.計算機網絡系統:9.用戶電話交

換系統:10.有線電視及衛星電視接收系統:11.會議系統:12.公共廣播系統:13.時鐘

系統:14.信息引導及發布系統:15.排隊叫號系統;16.售驗票系統:17.智能化集成系

統:1&防宙與接地;19.機房工程。另有附錄A?附錄G,共7部分。全文闡述了各系統的

安裝檢查與檢測項目、檢測設備、檢測方法/技術要求、抽樣規則、判定標準以及工程驗收

標準。

本規范是在《智能建筑工程質笳:檢測規程》DGJ32/T365-2014,《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質

量驗收規范》DGJ32/TJ178-2014的基礎上合并修訂而成。在修訂過程中,編制組對上版規

范的執行情況進行了調研,總結了我省智能建筑檢測專業領域近些年來的實踐經驗及智能

建筑工程項目驗收的現狀,結合近年來智能建筑領域新產品、新技術的應用,在參考國內

外先進的檢測技術、法規和標準的基礎上,對原布?章節進行了較大幅度調整。對智能化系

統進行了詳細的歸納分類,重新劃分系統結構,取消了移動通信室內信號覆蓋系統、其他

信息化系統。針對智能化工程檢測驗收實用性要求的特點,重點突出了系統性能檢測方法。

本規范由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負責管理和解釋,在執行過程中如有修改的意見和

建議,請反饋至江蘇省工程建設標準站(地址:南京市江東北路287號銀城廣場B座4樓:郵

政編碼:210036)。本規范主編單位、參編單位、主要起草人:

主編單位:

參編單位:

主要起草人:

主要審查人:

目次

1總則....................................................................................1

2術語....................................................................................2

3基本規定...............................................................................3

3.1一般規定....................................................................3

3.2質量檢測.....................................................................3

3.3竣工驗收....................................................................5

4綜合管線系統.............................................................................7

4.1一般規定...................................................................7

4.2安裝檢查和質量檢測........................................................7

4.3工程驗收..................................................................10

5安全防黃系統.............................................................................12

5.1一般規定..................................................................12

5.2安裝檢查和質量檢測.......................................................12

5.3工程驗收....................................................................25

6建筑設備監控系統........................................................................34

6.1一般規定..................................................................34

6.2質量檢測..................................................................34

6.3建筑諛備監控系統工程驗收.................................................47

6.4能耗監測計量系統工程驗收.................................................49

7綜合布線系統............................................................................50

7.1一般規定....................................................................50

7.2安裝檢查和質量檢測.........................................................50

7.3工程驗收....................................................................55

8計算機網絡系統..........................................................................57

8.1一般規定...............................................................57

8.2安裝檢查和質丘檢測.......................................................57

8.3工程驗收..................................................................78

9用戶電話交換系統.........................................................................79

9.1一般規定..................................................................79

9.2安裝檢查和質量檢測.......................................................79

9.3工程驗收..................................................................82

10有線電視及衛星電視接收系統.............................................................84

10.1一般規定.................................................................84

10.2安裝檢查和質量檢測......................................................84

10.3工程驗收.................................................................90

11會議系統.................................................................................92

11.1一般規定.................................................................92

11.2安裝檢查和質量檢測......................................................92

11.3工程驗收................................................................123

12.1一般規定................................................................125

12.2安裝檢杳和質量檢測.....................................................125

12.3工程驗收................................................................132

13時鐘系統................................................................................134

13.1一般規定................................................................134

13.2安裝檢查和腦量檢測.....................................................134

13.3工程驗收................................................................135

14信息引導及發布系統....................................................................137

14.1一般規定................................................................137

14.2安裝檢查和質量檢測.....................................................137

14.3工程驗收................................................................138

III

15排隊叫號系統.......................................................................139

15.1一般規定............................................................139

15.2.安裝檢查和質層檢測.................................................139

15.3工程驗收...........................................................139

16售驗票系統.........................................................................141

16.1一般規定............................................................141

16.2安裝檢查和質量檢測.................................................141

16.3工程驗收...........................................................142

17智能化集成系統....................................................................M3

17.1一般規定..........................................................143

17.2安裝檢查和質量檢測.................................................143

17.3工程驗收..........................................................145

18防雷與接地........................................................................147

18.1一般規定............................................................147

18.2安裝檢查和質量檢測.................................................147

18.3工程驗收...........................................................151

19機房工程............................................................................153

19.1一般規定...........................................................153

19.2安裝檢查和質量檢測..................................................153

19.3工程驗收............................................................160

附錄A綜合布線系統工程電氣測試項目及性能指標要求...................................162

附錄B視頻顯示系統測試信號...........................................................175

附錄C擴聲系統測量...................................................................183

附錄D接地電阻測量...................................................................187

附錄E智能建筑工程竣工驍收結論匯總表................................................189

附錄F子分部工程技術文檔審查表......................................................191

附錄G子分部工程竣工驗收表...........................................................208

本規范用詞說明........................................................................239

1總則

1.0.1為適應江蘇省智能建筑系統工程技術發展的需要,加強江蘇省智能建筑系統工程的

質故管理,特制定本規程。

1.0.2本規范適用于江蘇省內新建、改擴建的建筑、建筑群的各個智能化系統的功能、性

能和安裝質量的系統工程檢測、檢查與驗收。有能建筑系統工程實施過程中的質量自檢自

驗亦可參照本規程。

1.0.3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質量控制、系統檢測與驗收不包含在本規程中。

1.0.4智能建筑系統工程的檢查、檢測與驗收除執行本規程的規定外,尚應符合國家及江

蘇省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2術語

2.0.1系統檢測systemcheckingandmeasuring

建筑智能化系統安裝、調試完畢并經過規定時間的試運行后,采用特定的方法和儀器設

備對系統功能、性能和可能存在缺陷進行全面檢查和測試,并給出結論。其檢測結果可作

為智能化系統竣工驗收和等級評估的依據。

2.0.2檢查項目checkingitem

指通過感官檢查確定是否合格的項目。

2.0.3檢測項目measuringitem

指通過儀器設備檢測或評價確定是否合格的項目。

2.0.4全數檢測al1measuring

將系統項目參數或設備全部加以檢測。

2.0.5抽樣檢測samplingmeasuring

從一批產品的所有個體中抽取部分個體進行檢測,并根據樣本的檢測結果來判斷整批

產品是否合格的活動。

2.0.6隨機抽樣randomsampling

對一個總體,機會均等地抽取樣本,保證總體中每個單位都市.同等機會被抽中的原則

抽取樣本的方法。

2.0.7抽樣規則samplingprescription

為保證樣本質量設定的抽樣方法、抽樣比例和抽樣數量的原則。

2.0.8合格判定qualificationevaluation

對被測項R的檢測結果進行符合性判斷的依據.

2.0.9整改rectification

對工程中的不合格項進行修改和調整,使其達到合格的要求。

2.0.10試運行trialrunning

建筑智能化系統安裝、調試和自檢完成后,系統按規定的時間進行連續運行的過程。

3基本規定

3.1一般規定

3.1.1建筑狎能化系統工程質量驗收應包括系統質量檢測和工程驗收。

3.1.2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進行檢測時應具備下列條件:

1系統調試完成并進行了系統試運行,對試運行中的存在的問題已進行了整改,并有整

改報告(記錄)。

2在系統檢測前,委托玳位應向檢測小組提交相應技術文件與資料。應包括以下內容:

1)系統招標文件、技術合同:

2)設計文件,包括設計說明、系統結構圖、控制原理圖、設備布置及管線平面圖、

設備電氣接線圖、設備清單等;

3)設計變更文件、更改審核單、設備變更清單:

4)軟件編制技術說明書;

5)系統的技術說明書、操作和維護手冊;

6)隱蔽工程隨工驗收單:

7)主要設備的檢驗報告或認證證書;

8)系統調試和試運行記錄。

3.1.3系統檢測時可對整個智能化系統集中進方檢測,也可根據工程進度對各子分部工程

分別進行檢測。

3.1.4建筑智能化工程系統賽收時應已完成系統質量檢測,并檢測合格:具備智能化工程驗

收要求的相關資料文檔。

3.1.5系統驗收時可對整個智能化系統集中進行驗收,也可根據工程進度對各子系統工程分

別進行驗收。

3.2質量檢測

3.2.1檢測組織和人員

1建設單位應組織項目檢測小組;項目檢測小組應指定檢測負責人;

2檢測人員應經培訓合格并持有相應的崗位證書。

3現場檢測應至少由2名檢測人員承擔。

3.2.2檢測方案、檢測依據和檢測數量

1智能建筑工程系統檢測方案應根據相關標準要求并結合系統的具體情況、建筑工程

的特點、委托方的要求編制。在檢測方案中,應明確系統的檢測依據、檢測項目、檢測數量、

檢測方法、檢測儀器、時間、步驟及人員安排。

2檢測依據的選擇:檢測依據優先使用順序為地方標準、行業標準、國家標準,檢測

單位應對標準進行跟蹤,確保使用最新有效版本。

3檢測數量可分為全部檢測和抽樣檢測,檢測數量應根據下列原則確定:

1)涉及《智能建筑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339、《安全防范工程技術標準》GB50348

《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303.《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

GB500343、《電子信息系統機房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462等現行國家標準中強制性條文規

定的檢測項目應全數檢測。

2)對各系統的中央管理級設備應全數檢測。

3)除以上規定外,可采用抽樣檢測。本規范未規定的宜按20%抽檢。

3.2.3檢測用儀器設備

1檢測用的儀器、儀表和設備應經法定計以機構檢定合格或取得有效的校準證書,應

在設備檢定(校驗)周期內使用,工作狀態正常。

2對有準確度要求的參數進行檢測時,現場檢測所采用的各儀器、儀表的準確度應比

工程設計參數的準確度要求高一個等級。

3檢測采用的儀器設備,在測試過程中如發現故障、損傷或誤差超過允許值,應及時

更換或修復:更換或修復的儀器設備必須滿足第3.4.1條規定的要求,在取得計量檢定合

格證書或有效的校準證書后方可在工程中使用。

4常用檢查檢測儀罌設備要求:

1)用于測量長度的設備分辨力應優于Inm;

2)用于測量時間的設備分辨力應優于0.01s:

3)用于測量角度的設備準確度應優于±0.15°。

3.2.4檢測流程、檢測報告

1檢測流程應符合《建設工程質量檢測規程》DGJ32/J21-2009第5章的要求。

2檢測報告的內容和要求不應低于《建設工程質量檢測規程》DGJ32/J21-2009中5.4

節規定的要求。

3.2.5檢測結論

1檢測結論應分為合格和不合格。

2主控項目有一項及以上不合格的,系統檢測結論應為不合格;一般項目有兩項及以

上不合格的,系統檢測結論應為不合格。

3被集成系統接口檢測不合格的,被集成系統和集成系統的系統檢測結論均應為不合

格,

3.2.6系統檢測不合格時,應限期對不合格項進行整改,并憑檢一次,檢測抽樣數量應加

倍,復檢前,施工單位應先提交對不合格項的整改報告。

3.2.7系統檢測結論合格,但存在不合格項時,對不合格項應定期進行整改,并對不合格項

進行復檢。

3.3竣工險收

3.3.1建設單位應按合同進度要求組織人員進行工程驗收

3.3.2竣工驗收時應具備下列條件:

1已完成了智能化系統的安裝調試,并進行了規定時間的試運行。

2系統調試及試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已整改完畢。

3具備完整的設計文檔、施工過程文檔、竣工技術文檔、產品說明書及系統操作維護

手冊等。

4工程實施方提供系統自檢自測記錄報告。

5系統經過第三方專業檢測機構的檢測,具備檢測機構出具的檢測報告。

6已經組建完成系統運行維護管理隊伍,管理制度健全。

7對有關操作人員進行了必要的技術培訓,系統主要操作人員能獨立上崗,并有培訓記

錄,

8在正式驗收前,施工單位對工程已進行預驗收,對預驗收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整改,并

附方整改報告。

3.3.3工程驗收文件應包括下列內容:

1)系統招標文件、技術合同:

2)設計文件,包括設計說明、系統結構圖、控制原理圖、設備布苴及管線平面圖、

設備電氣接線圖、設備清單等;

3)設計變更文件、更改審核單、設備變更清單、工程洽商記錄;

4)軟件編制技術說明書;

5)系統的技術說明書、操作和維護手冊:

6)隱蔽工程隨工驗收單;

7)主要設備的檢驗報告或認證證書、設備材料進場檢驗記錄和設備開箱檢驗記錄:

8)系統調試和試運行記錄。

9)系統檢測報告

10)分項工程質量驗收記錄;

11)培訓記錄和培訓資料。

3.3.4工程驗收小組的工作應包括下列內容:

1檢查驗收文件:

2檢查觀感質量:

3抽檢和發核系統檢測項目。

4、填寫驗收記錄

5、對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進行合格評價

3.3.4竣工驗收項目

竣工驗收項目分為主控驗收項目和??般驗收項目

3.3.5竣工驗收合格判據與處理

1智能化各系統竣工驗收結論分為合格和不合格。

2根據主控項目和?般項目的驗收結果進行綜合評定,給出該系統驗收合格或驗收不

合格的驗收結論。

3各系統竣工驗收合格,則智能建筑系統工程竣工蠟收合格。

4對于竣工驗收不合格的系統或子系統工程,應奏成責任單位限期整改,直到重新驗收

合格;整改后仍無法滿足驗收標準的,系統不得通過竣工驗收。

5竣工驗收合格但存在不合格項時,對不合格項應定期進行整改,并進行復驗。

3.3.6竣工驗收時,應按本規范附錄E填寫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竣工驗收結論匯總表,按

本規范附錄F中表F.0.1?表F.0.16填寫各子分部工程技術文檔審查表,按本規范附錄G

中發G.0.1?表G.0.16填寫各子分部工程竣驗收表。

6

4綜合管線系統

4.1一般規定

4.1.1電力線纜和智能化線纜以及不同電壓等級的電力線纜都不應共用同一導管或電纜橋

架布線。

4.1.2導管和電纜槽盒內配電電線的總截面面積不應超過導管和電纜槽盒內截面面積的

40%,電纜槽盒內控制線纜的總截面面積不應超過電纜槽盒內截面面積的50%,

4.1.3綜合布線系統的線纜施工應符合本規程第七章的規定。

4.2安爰檢查和質量檢測

4.2.1安裝檢查及要求:

1橋架安裝應符合下列要求:

1)橋架切割和鉆孔斷面處,應采取防腐措施。

2)橋架應平整,無扭曲變形,內壁無毛刺.各種附件應安裝齊備,緊固件的螺母應

在橋架外側。橋架接口應平直、嚴密,蓋板應齊全、平整。

3)橋架經過建筑物的變形縫(包括沉降控、伸縮縫、抗震縫等)處應設置補償裝置。

保護地線和橋架內的線纜應有留補償余量。

4)橋架與盒、箱、柜等連接處應采用抱肚或翻邊連接,并用螺絲固定,末端應封堵。

5)水平橋架底部與地面距離不宜小于2.2m,頂部距樓板不宜小于0.3m,與梁的距

離不宜小于0.05m,橋架與電力電纜間距不宜小于0.5m.

6)敷設在豎井內和穿越不同防火分區的橋架及管路孔洞時,應有防火封堵。

2支吊架安裝應符合下列要求:

1)支吊架安裝直線段間距宜為1.5m?2m,同一直線段上的支吊架間距應均勻。

2)在橋架端口、分支、轉彎處不大于0.5m內,應安裝支吊架。

3)支吊架應平直,無明顯扭曲,焊接牢固,無顯著變形、焊縫均勻平整。切「1處應

無卷邊、毛刺。

4)支吊架應做防腐處理。

5)采用圓鋼作為吊架時,橋架轉彎處及直線段每隔30m應安裝防晃支架。

3線管安裝應符合下列要求:

1)明配線管應橫平豎直、排列整齊。

2)明配線管應設管卡固定,管卡應安裝牢固。在終端、彎頭中點處的150mm?

7

500mm范圍內應設管卡,在距離盒、箱、柜等邊緣的150mm?500mm范圍內應設管卡,在

中間直線段應均勻設置管卡。管卡間的最大距離應符合表421-1的規定。

表4.2.1-1管卡間最大距離

導管JJL徑(nn>

敷設方式導管類蟄15-2025?3240-5065以上

Vf卜同最大正尚(?>

軍用>2皿剛性鋼導管1.52.02.53.5

支樊或沿墻

壁厚W2m剛性銅導鈴1.01.52.0一

明敷

搟性絕緣導管1.01.52.02.0

3)線管轉彎的彎曲半徑不應小于所穿入線纜的最小允許彎曲半徑,并且不應小于該

管外徑的6倍,暗管外徑大于50mm時,不應小于10倍。

4)砌體內暗敷線管埋深不應小于15mm,現澆混凝土樓板內暗敷線管埋深不應小于

25m,并列敷設的線管間距不應小于25mm0

5)線管與控制箱、接線箱、接線盒等連接時應采用鎖母,并將管口固定牢固。

6)線管穿過墻壁或樓板時應加裝保護套管,穿墻套管應與墻面平齊,穿樓板套管上

口宜高出樓面10mm?30mm,套管下口應與樓面平齊。

7)與設備連接的線管引出地面時,管口距地面不宜小于200mm。當從地卜引入落

地式箱、柜時,宜高出箱、柜內底面50mm。

8)線管兩端應設有標志,管內不應有阻礙,并應穿帶線。

9)吊頂內配管,宜使用單獨的支吊架固定,支吊架不得架設在龍骨或其他管道上。

10)鍍鋅鋼管宜采用螺紋連接,鍍鋅鋼管的連接處應采用專用接地線卜固定跨接線,

跨接線截面不小于4mm2。

11)非鍍鋅鋼管嚴禁對口熔焊連接,應采用套管焊接,套管長度應為管徑的1.5倍?

3倍。

12)焊接鋼管不得在焊接處彎曲,彎曲處不得有折皺等現象。

13)套接緊定式鋼管連接應符合:鋼管外壁鍍層完好,管口應平整、光滑、無變形:

套接緊定式鋼管連接處應采取密封措施;當套接緊定式鋼管管徑大于或等于32mm時,連

接套管每端的緊定螺釘不應少于2個。

14)室外線管敷設應符合:室外埋地敷設的線管,埋深不宜小于0.7m,壁耳須大于

等于2mm,埋設于硬質路面下時,應加鋼套管,人手孔井應有排水措施:進出建筑物線管

應做防水坡度,坡度不宜大于15/1000;同一段線管短距離不宜有S彎;線管進入地卜一建筑

物,應采用防水套管,并做密封防水處理。

4線盒安裝應符合下列要求:

1)鋼導管進入盒(箱)時應一孔一管,管與盒(箱)的連接應采用爪型螺紋接頭管

連接,且應鎖緊。

8

2)線纜管路垂直敷設時管內絕緣線纜截面宜小于150mm2,長度超過30m時,應增

設固定用拉線盒.

3)信息點預埋盒不宜同時兼做過線盒。

5線纜敷設應滿足以下要求:

1)線纜兩端應有防水、耐摩擦的永久性標簽,標簽書寫應清晰、準確。

2)管內線纜間不應擰絞,不得有接頭。

3)線纜的最小允許彎曲半徑應符合表4.2.1-2的規定。

表421-2電纜最小允許彎曲半徑

電線形式破小允許彎曲半粒

無超裝15D(多芯)、20D<球芯)

纓料絕獴電縫

有艷裝12D(多、21so(單芯)

愫皮葩緣電觀10D

非鎧裝型、屏蔽蟹軟電損6D

拄制電纜鎧裝型.鋼歷藏型12。

其他10D

愷合金導體電力電罐7D

外卷<7?)2D

ItmW外徑VI2tm3。

飆化嵌絕線剛性礦物質絕緣電觀

12nnN外徑V】5?n1D

外徑215??6。

其他礦物版絕緣電纜15。

注,。為電纜外徑

4)線管出線口與設備接線端子之間,必須采用金屬軟管連接的,金屬軟管長度不宜

超過2m,不得將線裸露。

5)橋架內線纜應排列整齊,不擰絞。在戰縊進出橋架部位、轉彎處應綁扎固定。垂

直橋架內線纜綁扎固定點間隔不宜大于1.5m。

6)線纜穿越建筑物變形縫時應留補償余量。

7)線纜與其他管線的間距應符合表4.2.1-3的規定。

表4.2.1-3線纜與其他管線的間距

蛟觀與其他管線的間距

其他管道類別

最小平行冷距(nn〉錄小交叉在距(nn)

防缶引卜線1000300

保護地稅5020

始水管ISO20

壓縮空氣管15020

熱力玲(不包封)500500

熱力管(包封)300300

燃氣管30020

注:力線線敷設高度超過600ftMi時.與防①貝I?線的交叉凈環應大門點等卜0.05〃:〃為交叉處功大;I卜線山地面的高度).

9

8)信號電纜與電力電纜的間距應符合表421-4的規定。

表4.2.1-4信號電銃與電力電纜的間距

類別寫信號稅級:接近狀況/小間距<IUI>

與信號線災平行敷設130

380V電力電觀

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墀淺槽或鋼管中70

容量小于2kVA

雙方都在接地的金墀踐槽或鋼管中10

與信號妓《平行敷設300

380V電力電拽

有?力在接地的斜蟠線棺或綱管中150

容置(2~S)kVA

雙方都在接地的處*統椅或鋼管中80

與信號找兔平行較設600

380V電力電境

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屬畿精或鋼管中300

容做大于5kVA

雙方都在接地的金屬線精或納灣中150

注r1當380V電力電版的容量小于2kVA.雙方都在接她的畿精中.且邛行長度小于或等于10n時.最小間距可為10nn.

2雙方都在接地的戲檎中,系指兩個不同m戲精,也可在同戰椅中用金瓶板隔開.

6橋架、線管及接線盒應可靠接地,防雷與接地項目的安裝檢杳及要求參見本規程第

18章。

4.2.2檢查方法及抽樣規則

1采用現場查驗、測質及查閱隱蔽工程簽證資料的方式檢查。

2接地電阻的檢測按本規程第18章的方法進行,

3抽查應覆蓋不同類型的橋架及配管,險蔽工程文檔應全部檢查。

4.3工程驗收

4.3.1綜合管線系統竣工技術文檔組成

1橋架管線系統設計文件;

2橋架及管線系統竣工圖:

3產品合格證;

4橋架及管線配置清細表;

5檢驗批檢驗報告;

4.3.2主控項目驗收

1橋架安裝;

2吊架安裝;

3線管安裝;

4橋架、線管及接線盒可靠接地,接地電阻值;

5防雷與接地項目的安裝。

10

4.3.3一般項目驗收

1線盒安裝;

2線纜敷設;

4.3.4驗收合格判據

主控項目全部合格且一般項目中的不合格項不超過兩項,則本系統合格,否則為不合格。

5安全防范系統

5.1一般規定

5.1.1安全防范系統包括入侵報警系統、視頻監控系統、出入口控制系統、電子巡行系統、

停車場(庫)管理系統、訪客(可視)對講系統、安全防范綜合管理系統等各子系統。

5.1.2入侵報警系統、視頻監控系統、出入口控制系統應設置備用電源,備用電源容量應

保證各系統正常工作分別不少于8h、lh、48h.

5.1.3安全防范系統檢測前應經過不少于30天的連續試運行。

5.1.4除執行本規程外,系統的檢測、驗收還應按照《安全防范工程技術標準》GB50348

中的相關要求執行。對高風險保護對象和特殊領域的安全防范系統,還必須執行其行業相

關標準的規定。

5.2安奘檢查和質量檢測

5.2.1檢測儀器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儀器儀表:

1清晰度測試卡的水平分解力不小于2000線。

2灰度測試卡的灰度等級不小于10級。

3照度計,測量范圍(O.1-IOOOOO)lx:準確度等級不低于2級。

4聲級計,測量范闈(30-130)dB(A),準確度等級不低于2級。

5音頻信號發生器,頻率范圍4Hz?5kHzc

6計時器測量間隔lh最大允許誤差±0.1s,日差±0.5s.

7鋼卷尺,測量范圍0?2m,準確度等級不低于1級。

8激光測距儀,測量范圍0?100m,最大允許誤差±2mm.

5.2.2安裝檢查及要求:

1入侵報警系統安裝檢查及要求包含以下內容:

1)入侵探測器應安裝牢固、整齊、美觀,探測范圍內應無障礙物。

2)入侵探測器的安裝高度、位置應有效覆蓋保護區域和符合產品說明書要求。

3)腎急按鈿安裝位置應隱端,便干操作日安裝牢固“

4)紅外對射探測器最遠警戒距離不應大于其最大探測距離的70%,圍墻頂端與最下

面一道光束距離不應大于0.3m.

5)電子圍欄(脈沖式、張力式)前端安裝應牢固,線纜間距應為50mm?160mm。

2視頻監控系統安裝檢查及要求包含以下內容:

1)攝像機在滿足監視目標視場范圍要求的條件下,室內高度距地面宜為2.5m?5m,

室外高度距地面宜為3.5m?10m。

2)攝像機及其配套裝置,如鏡頭、防護置、支架、雨刷、云臺等,安裝應牢固,運

轉應靈活,轉動時無晃動。

12

3)信號線和電源線應分別引入,外露部分用軟管保護,并不影響云臺的轉動。

4)室外攝像機、光端機、編解碼器、設備箱的安裝應采取防塵、防水、防雷措施。

5)電梯轎廂內的攝像機應安裝在轎廂門內側頂部左或右上角,并能有效監視乘員面

部特征。

3出入口控制系統安裝檢查及要求包含以下內容:

1)識讀裝置的安裝位置、高度應便于操作。

2)鎖具安裝應牢固,啟閉靈活,保證在保護面外無法拆卸。

3)使用人臉、眼紋、指紋、掌紋等生物識別技術進行識讀的出入口控制系統設備的

安裝應符合產品說明書的要求。

4電子巡查系統安裝檢查及要求:信息采箕點(巡查點)的安裝數量、位置和高度應

符合設計與使用要求,安裝應牢固便于操作。

5停車場《庫)管理系統安裝檢行及要求包含以下內容:

1)讀卡機與擋車器安裝應平整、牢固,與水平面垂直,不得傾斜:讀卡機與擋車器

的中心間距宜為0.9m-1.2m:讀卡機應方便駕駛員讀卡操作。

2)感應線圈至機箱處的線纜應采用金屈管保護,并固定牢固。

3)攝像機的安裝位置、角度應滿足車輛號牌、車身顏色、車輛特征、人員特征等信

息采集需要。

4)車位狀況信號指示器應安裝在車道出入口的明顯位置,車位引導顯示器應安裝在

車道中央上方,便于識別引導。

6訪客(可視)對講系統安裝檢查及要求:設備安裝應牢固,位置、高度應便于操作。

7監控中心安裝檢查及要求包含以下內容:

D監控中心應設置為禁區,應有保證自身安全的防護措施和進行內外聯絡的通訊手

段,并應設置緊急報警裝置和留有向上一級接警中心報警的通信接口.

2)控制臺、機柜(架)安裝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安裝應平穩牢固、便于操作維護。

機柜(架)背面、側面離墻凈距離應符合設計要求。

3)所有控制、顯示、記錄等終端設備的安裝應平穩,便于操作。其中監視器(屏幕)

應避免外來光直射,當不可避免時,應采取避光措旅。在控制臺、機柜(架)內安裝的設備

應有通風散熱措施,內部接插件與設備連接應牢鴕。

4)室內所有線纜應根據設備安裝位置設置電纜槽和進線孔。線纜應排列、捆扎整

齊,并進行編號,有永久性標志。

8防雷與接地項目的安裝檢查及要求參見本規范第18章。

5.2.3檢測項目

1入侵報警系統檢測包括以下項目:

1)探測功能。

13

2)防拆、防破壞及故障識別功能。

3)設苴功能。

4)顯示、記錄、管理功能。

5)系統報警響應時間。

6)報警熨核功能。

7)報警聲壓級。

2視頻監控系統檢測包括以下項目:

1)視頻/音頻采集功能。

2)顯示功能。

3)控制功能。

4)記錄回放功能。

5)存儲功能。

6)報警聯動功能。

7)圖像丟失報警功能。

8)系統圖像質量的主觀評價。

9)系統實時顯示水平清晰度。

10)系統圖像灰度等級。

11)信噪比。

12)系統回放圖像質量的客觀評價。

13)視頻智能分析功能。

14)報警預錄和音視頻同步功能。

15)圖像質量的穩定性和顯示延遲。

16)人臉抓拍功能。

3出入口控制系統檢測包括以下項目:

1)目標識別功能。

2)控制、授權及記錄功能。

3)執行裝置功能。

4)報警功能。

5)系統響應時間。

4電子巡查系統檢測包括以下項目:

1)巡查設置功能。

2)統計報表功能。

3)狀態監測、報警等管理功能。

5停車場(庫)管理系統檢測包括以卜項目:

1)識別功能。

2)擋車、防砸車控制功能。

3)報警功能。

4)顯示功能。

5)尋車功能。

6)管理集成功能。

6訪客(可視)對講系統檢測包括以下項目:

1)門口機功能。

2)室內機功能。

3)管理員機功能。

4)告警功能。

7安全防范綜合管理系統檢測包括以下項目:

1)與子系統通信接口。

2)系統聯動功能。

3)綜合管理功能。

4)系統校時。

5.2.4入侵報警系統檢測方法、抽樣規則及合格判定

1各類入侵探測器探測功能:

1)室內用的被動紅外入侵探測器、超聲波多普勒探測器、微波多普勒探測器、微

波卻被動紅外史合入侵探測器、超聲和被動紅外更合入侵探測器:在設計最大探測范圍內至

少選3點,采用步行測試方法,作為參考目標的人雙臂交叉在胸前,在設計探測范圍邊界上

分別為0.3m/s、lm/s、3m/s的三種速度移動,在3m或最大探測距離30%以內(二者取其小

值[或者實際防范區域內,應產生報警,采用步行測試方法在防范區域邊界走動,應無盲區:

2)主動紅外、微波入侵探測器:在設計最大探測范圍內至少選3點,用直徑200mm

圓柱形物體,具長度應能允分遮斷光束,以大于10nVs的速度垂立于射床軸線方向通過射束,

探測器不應產生報警,當物體以小于5rn/s的速度通過射束時,應產生報警;采用該方法在

防范區域邊界測試,應無盲區:

3)振動入侵探測器:在設計最大探測范圍內至少選3點,在設計探測范圍邊界上,

采用人為模擬步行、用鋼錘敲擊安裝面,應產生報警;

4)磁開關探測器:以不同速度至少重竟3次以上,打開裝有磁開關探測器的門、

窗,開啟門隙最大為60mm,應產生報警:

5)室內用被動式玻璃破碎探測器:在設計探測范圍內,用信號發生器模擬玻璃破

碎的聲音頻率(4Hz?5kHz)信號,至少重復3次,應產生報警:

6)可燃氣體泄漏探測器:用打火機在不點火狀態下持續向探測器氣孔噴入可燃氣

體5s,應在5s?8s產生報警:

7)電子圍欄(脈沖式、張力式):在設計最大探測范圍內至少選3點,觸碰電子

圍欄線纜,應產生報警;

8)緊急報警裝置:手動觸發緊急報警裝置,應產生報警:緊急報警裝置應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