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鴻業)微觀經濟學習題解析+微觀經濟學題庫解析_第1頁
(高鴻業)微觀經濟學習題解析+微觀經濟學題庫解析_第2頁
(高鴻業)微觀經濟學習題解析+微觀經濟學題庫解析_第3頁
(高鴻業)微觀經濟學習題解析+微觀經濟學題庫解析_第4頁
(高鴻業)微觀經濟學習題解析+微觀經濟學題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微觀經濟學》習題

第一章引論

一、選擇正確答案

1.經濟學可定義為()。

A.企業賺取利潤的活動B.研究人們如何依靠收入生活的問題

C.研究稀缺資源如何有效配置的問題D.政府對市場制度的干預

2.“資源是稀缺”指的是()。

A.世界上的資源最終將被消耗盡B.資源是不可再生的

C.資源必須留給下一代D.相對于需求而言,資源總是不足的

3.一個經濟體系必須回答的基本問題是()。

A.生產什么,生產多少B.如何生產

C.為誰生產D.以上都包括

4.下列屬于規范分析表述的是()。

A鼓勵私人購買汽車有利于促進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

B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擁有汽車的人會越來越多

C由于我國居民收入水平低,大多數人還買不起汽車

D個人汽車擁有量的增多,給我國居民的出行帶來交通隱患

5.下列屬于實證分析表述的是()?

A.治理通貨膨脹比減少失業更重要B.通貨膨脹對經濟發展有利

C.通貨膨脹對經濟發展不利1).只有控制貨幣量才能抑制通貨膨脹

答案:1.C;2.D;3.D;4.B;5.Ao

二、分析討論

1.如何理解西方經濟學是一門考察稀缺的資源合理配置的科學。

答:西方經濟學認為,人類的欲望和由此引起的對物品和勞務的需要是無限多樣的,可是用來滿足這

些無限需要的手段即用來提供這些物品和勞務的生產資源是稀缺的。這樣,就產生了如何分配使用這些有

限的資源來滿足無限需要的問題,這就是“選擇”,也就是“配置”資源的問題。人類社會面臨的經濟問

題就是如何把有限的資源合理地和有效率地分配使用于各種途徑以滿足人類無限多樣的需要。在市場經濟

中,資源的配置是通過市場價格機制來實現的。生產什么、生產多少、如何生產、為誰生產,都是由市場

價格決定的0假若人類能無限量地生產出各種物品,或者人類的欲望能夠完全得到滿足,即在這樣一個豐

裕的伊甸園里,不存在稀缺物品,所有的物品都是免費的,像沙漠中的沙和海岸邊的海水,價格和市場互

不相關,那么經濟學就無須存在了。正是由于人類欲望的無限性和生產資源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才引起了

人類的經濟活動,西方經濟學也就成為一門考察稀缺資源的配置的科學。

2.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是由哪兩部分構成?它們之間的關系怎樣?

西方經濟學根據它所研究的具體對象、范圍不同,可以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個組成部分。

微觀經濟學是以單個經濟主體(作為消費者的單個家庭、單個廠商或企業、以及單個產品市場)的經

濟行為作為考察對象的科學,它采用的個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的問題主要有:個人或家庭作為消費者如何

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種商品的消費上,以獲得最大效用;單個生產者如何把有限的生產性資源分配于各

種商品的生產上,以獲得最大利潤;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上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是如何決定的,等等。微

觀經濟學的核心是價格問題。

宏觀經濟學是把一個社會作為一個整體的經濟活動作為考察對象,采用總量分析法,以國民收入為中

心,以全社會福利為目標,從總供求的角度研究產品市場、貨幣市場、國際收支等方面的協調發展,以及

怎樣通過宏觀調控達到資源的充分利用。它研究的是諸如社會就業量、物價水平、經濟增長、經濟周期等

全局性的問題。

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目的都是為了實現資源配置的節省和經濟效率,取得社會福利最大化。區

別在于各自研究的重點和論述的方式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理論基礎是以馬歇爾為代表的新古典經濟學,其

核心是市場有效性和自由放任;宏觀經濟學的理論基礎是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其核心是市場失效和國家干

預。微觀經濟學以資源充分利用為前提,研究資源的優化配置;而宏觀經濟學則以資源優化配置為前提,

研究資源的充分利用。聯系在于:(1)它們是整體與個體之間的關系0如果形象化地把宏觀經濟學看作研

究森林的特征,微觀經濟學則是考察構成森林的樹木。(2)微觀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基礎。宏觀經濟行

為的分析總是要以一定的微觀分析為其理論基礎。(3)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使用同樣的分析方法,如

均衡方法、邊際方法、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方法等。

3.如果經濟學家討論的是“人們的收入差距大一點好些還是小一點好些”的問題,試問這是屬于實證

經濟學問題還是屬于規范經濟學問題?

答:屬于規范經濟學問題,而不屬實證經濟學問題。實證經濟學說明和問答的問題是,經濟現象“是什么”,

即經濟現象的現狀如何?規范經濟學是以一定的價值判斷為出發點,提出行為的標準,并研究如何才能符

合這種標準,它回答“應該是什么?”的問題。由于人們的立場觀點、倫理道德觀點不同,對同一事物會

有不同的看法。如人們的收入差距大一點好還是小一點好,個人根據自己的價值標準,可能有不同的回答。

堅持效率優先的人會認為收入差距大一點好,因為這樣可以提高效率;相反,堅持公平為重的人會認為,

收入差距小一點好,因為這樣可以體現收入均等化原則。可見,這個問題屬于規范經濟學范疇。

第二章需求與供給曲線概述以及有關的基本概念

一、判斷正誤并解釋原因

1.假如衛生組織發布一份報告,稱某種蘑菇會致癌,則這種蘑菇的需求曲線會向右移。

分析:錯誤。因為衛生組織發布該蘑菇會致癌的報告會使人們減少對此種蘑菇的需求量,因此其需求

曲線會向左下方移。

2.預計某產品的價格會下降,則該產品的供給將會減少。

分析:錯誤。因為當預計某產品的價格下降時,生產者會在價格下降前盡量多地生產產品,因此該產

品的供給會增加,供給曲線向右上方移動。

3.如果政府對某種商品的生產者給予現金補貼,會使該商品的供給曲線向左上方移動。

分析:錯誤。如果政府對某種商品的生產者給予現金補貼,會使該商品的供給曲線向右下方移動。這

與生產者生產成本減少或生產技術改善使供給曲線向右下方移動是一樣的。

4.需求曲線的斜率和需求的價格彈性是相同的概念。

分析:錯誤。二者是兩個緊密聯系卻又不相同的概念。需求曲線在某點的斜率為dP/dQ,而需求的點

彈性不僅取決于斜率的倒數值dQ/dP,還取決于P/Q。

5.假如某城市運輸的需求的價格彈性為1.2,則為了增加運輸的收入,運輸價格應該降低。

分析:正確。因為運輸的需求的價格彈性為1.2,說明運輸的需求是富有彈性的。富有彈性的商品的

價格與銷售收入成反方向變動。因此要增加收入必須降價。

6.降低價格一定會使供給量下降。

分析:錯誤。對于一般商品來說,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降低價格會使供給量減少。但當其他因

素發生變化時,降低價格不一定會使供給量減少。

二、選擇正確答案

1.在得出某種商品的個人需求曲線時,下列()外均保持為常數。

A.個人收入B.其余商品的價格C.個人偏好D.所考慮商品的價格

2.在得出某棉花種植農戶的供給曲線時,下列()外均保持常數。

A.土壤的肥沃程度B.技術水平

C.棉花的種植面積D.棉花的價格

3.在某一時期內彩色電視機的需求曲線向左平移的原因可以是()。

A.彩色電視機的價格上升B.黑白電視機的價格上升

C.消費者對彩色電視機的預期價格下降I).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提高

4.某月內,X商品的替代品的價格上升和互補品的價格上升,分別引起X商品的需求變動量為50單位

和80單位,則在它們共同作用下該月X商品需求數量()o

A.增加30單位B.減少30單位

C.增加130單位I).減少130單位

5.如果一條線性的需求曲線與一條曲線型的需求曲線相切,則在切點處兩條需求曲線的需求的價格彈

性系數()。

A.不相同B.相同

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D.根據切點的位置而定

6.消費者預期某物品未來價格要上升,則對該物品當前需求會()。

A.減少B.增加C.不變D.上述三種都可能

7.如果商品X和商品Y是替代的,則X的價格下降將造成()。

A.X的需求曲線向右移動B.X的需求曲線向左移動

C.Y的需求曲線向右移動D.Y的需求曲線向左移動

8.一個商品價格下降對其互補品最直接的影響是()o

A.互補品的需求曲線向右移動B.互補品的需求曲線向左移動

C.互補品的供給曲線向右移動D.互補品的價格上升

9.生產者預期某物品未來價格要下降,則對該物品當前的供給會()。

A.增加B.減少C.不變D.上述三種都可能

10.假如生產某種物品所需原料價格上升了,則這種商品的()。

A.需求曲線向左方移動B.供給曲線向左方移動

C.需求曲線向右方移動D.供給曲線向右方移動

11.小麥歉收導致小麥價格上升,準確地說在這個過程中()。

A.小麥供給的減少引起需求量下降B.小麥供給的減少引起需求下降

C.小麥供給量的減少引起需求量下降D.小麥供給量的減少引起需求下降

12.均衡價格隨著()。

A.需求和供給的增加而上升B.需求和供給的減少而上升

C.需求的減少和供給的增加而上升D.需求的增加和供給的減少而上升

13.假定某商品的需求價格為P=100-4Q,供給價格為P=40+2Q,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應為()。

A.P=60,Q=10B.P=10,Q=6

C.P=40,Q=6D.P=20,Q=20

14.直線型需求曲線的斜率不變,因此其價格彈性也不變,這個說法()o

A.一定正確B.一定不正確

C.可能不正確D.無法斷定正確與否

15.度量沿著需求曲線的移動而不是曲線本身移動的彈性是()

A.需求的價格彈性B.需求的收入彈性

C.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D.需求的預期價格彈性

16.假定玉米市場的需求是缺乏彈性的,玉米的產量等于銷售量且等于需求量,惡劣的氣候條件使玉

米產量下降20%,在這種情況下,()。

A.玉米生產者的收入減少,因為玉米產量下降20%

B.玉米生產者的收入增加,因為玉米價格上升低于20%

C.玉米生產者的收入增加,因為玉米價格上升超過20%

D.玉米生產者的收入增加,因為玉米價格上升等于20%

17.當兩種商品中一種商品的價格發生變化時,這兩種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時增加或減少,則這兩種商

品的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系數為()。

A.正B.負C.OD.1

18.若X和Y兩商品的交叉價格彈性是-2.3,則()?

A.X和Y是替代品B.X和Y是正常商品

C.X和Y是劣等品D.X和Y是互補品

19.如果某商品富有需求的價格彈性,則該商品價格上升會使該商品的()。

A.銷售收益增加B.銷售收益不變

C.銷售收益下降D.銷售收益可能增加也可能下降

20.如果人們收入水平提高,則食物支出在總支出中比重將()。

A.大大提高B.稍有增加C.下降D.不變

21.假定某商品的價格從3美元降到2美元,需求量將從9單位增加到11單位,則該商品賣者的總收

益將()。

A.保持不變B.增加C.減少D.無法確知

22.如果價格下降10%能使買者總支出增加1%,則這種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

A.富有彈性B.具有單位彈性C.缺乏彈性D.其彈性不能確定

23.兩種商品中若當其中一種的價格變化時,這兩種商品的購買量同時增加或減少,則兩者的交叉需

求價格彈性系數為().

A.負B.正C.0D.1

24.對劣質商品需求的收入彈性e,是()?

A.eK1B.ew=0C.CM^OD.2M>0

25.某商品的市場供給曲線是一過原點的直線,則其供給的價格彈性()。

A.隨價格的變化而變化B.恒為1

C.為其斜率值D.不可確定

26.如果政府利用配給的方法來控制價格,這意味著()。

A.供給和需求的變化已不能影響價格B.政府通過移動供給曲線來抑制價格

C.政府通過移動需求曲線來抑制價格D.政府通過移動供給和需求曲線來抑制價格

27.政府為了扶持農業,對農產品規定了高于其均衡價格的支持價格。政府為了維持支持價格,應該

采取的相應措施是()

A.增加對農產品的稅收B.實行農產品配給制

C.收購過剩的農產品D.對農產品生產者予以補貼

28.政府把價格限制在均衡水平以下可能導致()。

A.黑市交易B.大量積壓

C.買者按低價買到了希望購買的商品數量D.A和C

29.某戶今年擴大播種面積并取得豐收,則可預期他的收入必定()。

A.增加B.減少C.不變D.不確定

答案:1.D2.D3.C4.B5.B6.B7.D8.A9.A10.B

11.A12.D13.A14.B15.A16.C17.B18.D19.C20.C

21.C22.A23.A24.C25.B26.C27.C28.A29.D

三、計算

1.已知某一時期內某商品的需求函數為Q"=50-5P,供給函數為Q*=T0+5P。

(1)求均衡價格P,.和均衡數量Qoo

(2)假定供給函數不變,由于消費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數變為Q"=60-5Po求出相應的均衡價

格P。和均衡數量

(3)假定需求函數不變,由于生產技術水平提高,使供給函數變為Q'=-5+5P。求出相應的均衡價格

匕和均衡數量

(4)利用(1)、(2)、(3),說明靜態分析和比較靜態分析的聯系和區別。

(5)利用(1)、(2)、(3),說明需求變動和供給變動對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影響。

解:⑴?.,Q*'=50-5P,Q'=-1O+5P,Q"=QS

/.50-5P=-10+5P得:Pc=6,Qe=20

(2);Q''=60-5P,Q=-10+5P,Qd=Qs

.,.60-5P=-10+5P得:Pe=7,Q,.=25

(3)VQd=50-5P,Q=-5+5P,Qd=Qs

50-5P=-5+5P得:P,=5.5,Q,=22.5

(4)聯系:變量的調整時間被假設為零。在(1)、(2)、(3)中,所有外生變量和內生變量即P、Q

及其a、B、Y、6都屬于同一個時期,或者,都適用于任何時期。而且,在分析由外生變量變化所引起

的內生變量的變化過程中,也假定這種變量的調整時間為零。

區別:靜態分析是根據既定的外生變量值來求得內生變量值的分析方法。如(1)中,需求函數和供

給函數中的外生變量a、B、丫、8被賦予確定數值后,求出相應的均衡價格匕和均衡數量Q。。而(2)、

(3)中,外生變量a、B、丫、6被確定為不同的數值,得出的內生變量P和Q的數值是不相同的,在

圖2-2(2)和圖2-2(3)中,當外生變量的變化使得需求曲線或供給曲線的位置發生移動時,表示內生

變量的P和Q的數值的均衡點的位置也會發生變化。這種研究外生變量變化對內生變量的影響方式,以及

分析比較不同數值的外生變量下的內生變量的不同數值,被稱為比較靜態分析。

(5)需求變動對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影響:在供給不變的情況下,需求增加會使需求曲線向右平

移,從而使得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都增加;同理,需求減少會使需求曲線向左平移,從而使得均衡價格和

均衡數量都減少。

供給變動對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影響: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均衡數量增加。同理,供給減少會使

供給曲線向左平移,從而使得均衡價格上升,均衡數量減少。

綜上所述,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需求變動分別引起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同方向的變動;供給

變動分別引起均衡價格的反方向的變動和均衡數量的同方向的變動。

2.假定表2-1是需求函數QJ500T00P在一定價格范圍內的需求表:

表2—1某商品的需求表

價格(元)12345

需求量4003002001000

(1)求出價格2元和4元之間的需求的價格弧彈牲。

(2)根據給出的需求函數,求P=2元時的需求的價格點彈性。

解:(1)ed=-(AQ/AP)x{[(PI+P2)/2]/[(Q.+Q2)/2]}

=-[(100-300)/(4-2)]x{[(2+4)/2]/[(300+100)/2]}=3/2

(2)ed=-(dQ/dP)x(P/Q)=-(-100)X(2/300)=2/3

3.假定表2-2是供給函數Qs=-3+2P在一定價格范圍內的供給表:

表2-2某商品的供給表

價格(元)23456

供給量13579

(1)求出價格3元和5元之間的供給的價格弧彈性。

(2)根據給出的供給函數,求P=4元時的供給的價格點彈性。

解:(1)es=(AQ/AP)x{[(P,+P2)/2]/[(Qi+Q2)/2]}

=[(7-3)/(5-3)]x{[(3+5)/2]/[(3+7)/2])=8/5

(2)es=(dQ/dP)X(P/Q)=2x(4/5)=8/5

4.某君對某消費品的反需求函數為P=100-VQ-,分別計算價格P=60和P=40時的需求的價格彈性。

解:由P=100-JCT,得Q=(100-P)2

.*.ed=-(dQ/dP)x(P/Q)

=-2(100-P)?(-l)?P/(100-P)2=2P/(100-P)。

當價格P=60時,e產(2?60)/(100-60)=3

當價格P=40時,e產(2?40)/(100-40)=4/3

5.1986年7月某外國城市的公共汽車票價從32美分提高到40美分,1986年8月的乘客為880萬人

次,與1985年同期相比減少了12%,求需求的價格弧彈性。

解:由題意:P尸32,P2=40,Q2=880,Q>=880/(1-12%)=1000

(AQ/AP)x{[(P1+P2)/2]/[(Q1+Q2)/2]}

=-[(880-1000)/(40-32)]X{[(32+40)/2]/[(1000+880)/2]}=27/47?

6.假設對新汽車需求的價格彈性eFl.2,需求的收入彈性&=3.0,計算:

(1)其他條件不變,價格提高3%對需求的影響。

(2)其他條件不變,收入增加2%對需求的影響。

解:⑴ed=-(AQ/Q)/(AP/P),而AP/P=3%,eFl.2

二AQ/Q=-e/(AP/P)=-l.2?3%=-3.6%,

即其他條件不變,價格提高3%將導致需求減少3.6%?

(2)e產(AQ/Q)/(AM/M),而AM/M=2%,e.=3.0

AQ/Q=AM/M)=3.0?2%=6.0%。

即其他條件不變,收入增加2%將導致需求增加6.0%o

7.設汽油的需求價格彈性為0.15,其價格現為每加侖1.20美元,試問汽油價格上漲多少才能使其消

費量減少10%?

解:由題意知:e<F0.15,P=l.20,AQ/Q=T0%,

由彈性公式ea=-(AQ/Q)/(AP/P)可得:

AP=-(AQ/Q)/e/P=-(-10%)/0.15*1.20=0.8(美元)

即汽油價格上漲0.8美元才能使其消費量減少10%。

8.假設A公司和B公司的產品的需求曲線分別為QA=200-0.2PA,QB=400-0.25PB,這兩家公司現在的銷

售量分別為100和250。

(1)求A、B兩公司當前的價格彈性。

(2)假定B公司降價后,使B公司的銷售量增加到300,同時又導致A公司的銷售量下降到75,問A

公司產品的交叉價格彈性是多少?

(3)假定B公司目標是謀求銷售收入最大,你認為它降價在經濟上是否合理?

解:⑴由題意知:QA=200-0.2PA,QB=400-0.25PB,而Q*=100,QB=250,則

PF200/0.2-100/0.2=500,PB=400/0.25-250/0.25=600

公司當前的價格彈性e^YdQ/dPDx(P*/QA)=-(-0.2)*(500/100)=1

B公司當前的價格彈性e航-(dQB/dPB)x(PB/QB)=-(-0.25)*(600/250)=0.6

(2)由題意知:Q?=300,QA=75,

則R,=400/0.25-300/0.25=400,AQA=75T00=-25,APB=400-600=-200

公司產品的交叉價格彈性6后(AQ/QJ/SPB/PB)

=(-25/100)/(-200/600)=0.75

(3)由(1)可知,B公司生產的產品在價格為600時的需求價格彈性為0.6,既其需求缺乏彈性。

對于缺乏彈性的商品,其價格與銷售收入成同方向變動。因此,B公司要使銷售收入最大,應該提價而不

是降價。

四、分析討論

L用圖簡要地說明微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的框架以及核心思想。

答:見圖27。圖的左右兩個方框分別表示公眾和企業。公眾即消費者,企業即廠商。單個消費者和

單個廠商分別以產品的需求者和產品的供給者的身份出現在產品市場上,又分別以生產要素的供給者和生

產要索的需求者的身份出現在生產要素市場上。圖的上方和下方分別表示產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消費

者和廠商的經濟活動通過產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的供求關系的相互作用而聯系起來。在圖的上半部,消

費者對產品的需求和廠商對產品的供給相遇于產品市場,由此決定了每一種產品的市場的均衡價格和均衡

數量。在圖的下半部,消費者對生產要素的供給和廠商對生產要素的引致需求相遇于生產要素市場,由此

又決定了每一種生產要素的市場的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

由圖可看到:在完全競爭條件下,無論是在產品市場,還是在要素市場,單個消費者和單個廠商的經

濟活動都表現為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各自追求自身經濟利益最大化的過程。正是在這一過程中,每個產品

市場和每個生產要素市場,進而所有的市場,都實現了供求相等的均衡狀態。在這樣的完全競爭的均衡狀

態中,每一種產品都以最低的成本被生產出來,每一種產品也都以最低的價格在市場上出售,消費者獲得

最大的滿足,廠商獲得最大的利潤,生產要素的提供者根據各自對生產的貢獻都得到了相應的報酬。

微觀經濟學中的一般均衡理論進一步證明完全競爭條件下,所有單個市場同時均衡狀態是可以存在

的。福利經濟學則以一般均衡理論為出發點,進而論述一般均衡狀態符合“帕累托最優狀態”。這樣,整

個資本主義經濟實現了有效率的資源配置。這就是微觀經濟學所要論證的核心內容。

2.需求量的變動與需求的變動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需求量的變動與需求的變動都是需求數量的變動,它們的區別在于引起這兩種變動的因素不同,而且

這兩種變動在幾何圖形中的表示也不相同.

需求量的變動是在其他條件不變時,由商品價格的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數量的變動。在幾何圖

形中,它表現為商品的價格一需求數量組合點沿著同一條既定的需求曲線運動。而需求的變動是在商品價

格不變的條件下,由于其他因素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數量的變動。在幾何圖形中,它表現為需求曲

線的位置發生移動。

3.供給量的變動與供給的變動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供給量的變動與供給的變動都是供給數量的變動,它們的區別在于引起這兩種變動的因素不同,而且

這兩種變動在幾何圖形中的表示也不相同。

供給量的變動是在其他條件不變時,由商品價格的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的供給數量的變動。在幾何圖

形中,它表現為商品的價格一供給數量組合點沿著同一條既定的供給曲線運動。而供給的變動是在商品價

格不變的條件下,由于其他因素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的供給數量的變動。在幾何圖形中,它表現為供給曲

線的位置發生移動。

4.均衡價格是如何實現的?它對于制定價格政策有何意義?

答:均衡價格的形成也就是價格決定的過程,它是由供求雙方在競爭過程中自發形成的。可以從兩種

情況來考慮:(1)當市場價格高于均衡價格時,即供大于需的商品過剩的市場狀況,一方面會使需求者壓

低價格來得到他要購買的商品量,另一方面,又會使供給者減少商品的供給量。這樣,該商品的價格必然

下降,一直下降到均衡價格的水平。(2)當市場價格低于均衡價格時,即需大于供的商品短缺的市場狀況,

一方面,迫使需求者提高價格來得到他所要購買的商品量,另一方面,又使供給者增加商品的供給量。這

樣,該商品的價格必然上升,一直上升到均衡價格的水平。由此可見,當實際價格偏離均衡價格時,市場

上總存在著變化的力量,最終達到市場的均衡或市場出清。

如果社會上每一件商品和勞務都能實現供求均衡,按需要配置稀缺經濟資源這一基本的社會經濟問題

就會自動地解決,而無須計劃和政府干預。但現實中卻存在市場失靈的情況,因此在制定價格政策時要盡

可能貼近均衡價格,以實現社會福利最大化。

5.什么是供求定理?結合現實經濟生活的實例予以說明。

答:若供給不變,需求的變化引起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同方向變化;若需求不變,供給的變化引起均

衡價格反方向變化,引起均衡數量同方向變化。供求變動對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這種影響,稱為供求定

理。

例如,彩電供給過剩,價格下降,需求增多,企業會減少彩電的生產,導致供給減少,價格上升,一

直上升到均衡價格的水平。相反,彩電供給不足,價格上漲,企業看到有利可圖,會增加供給,而價格上

漲導致需求減少,價格會下降,一直下降到均衡價格的水平。

6.如果考慮到提高生產者的收入,那么對農產品和高檔次電視機、錄像機一類高級消費品應采取提價

還是降價的辦法?為什么?

答:對農產品應該采取提價的辦法;對電視機、錄像機一類高級消費品應采取降價的辦法。表2—1

反映了需求價格彈性與銷售收入的關系。

表2—1需求價格彈性與銷售收入的關系

l<Ed<8

Ed=l0<Ed<l

漲價收益減少收益不變收益增加

降價收益增加收益不變收益減少

根據需求的價格彈性與銷售收入之間的關系,對需求富于彈性的商品來說,其銷售收入與價格成反方

向變動,即它隨價格的提高而減少,隨價格的降低而增加;而對需求缺乏彈性的商品來說,其銷售收入與

價格成正方向變動,即它隨價格的提高而增加,隨價格的降低而減少。農產品屬于缺乏需求價格彈性的商

品,所以為了提高農民的收入應該采取提價的辦法;而高檔次電視機、錄像機一類高級消費品屬于富有彈

性的商品,為了提高生產者的收入應該采取降價的辦法。

7.“谷太賤則傷農,太貴則傷末"(蘇軾語)。請你運用經濟學原理分析這種現象。

谷賤傷農是我國流傳己久的一句俗語,指在豐收的年份,農民的收入反而減少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

的根本原因在于農產品是缺乏彈性的商品,農產品均衡價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均衡數量的下降幅度,致使農

民收入減少。

與此類似,在歉收年份,由于缺乏彈性的需求曲線的作用,農產品的均衡價格的上升幅度大于農產品

均衡數量的減少幅度,致使農民的總收入增加。

第三章效用論

一、判斷正誤并解釋

1.所謂商品的效用,就是指商品的功能。

分析: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商品的效用指商品滿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指消費者在消費商品時所感受到的滿

足程度。

2.不同的消費者對同一件商品的效用的大小可以進行比較。

分析: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同一個消費者對不同商品的效用大小可以比較。但由于效用是主觀價值判斷,

所以同一商品對不同的消費者來說,其效用的大小是不可比的。

3.效用的大小,即使是對同一件商品來說,也會因人、因時、因地而異。

分析: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同一商品給消費者的主觀心理感受會隨環境的改變而改變。

4.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是指消費者消費某種消費品時,隨著消費量的增加,其最后一單位消費品的效用遞

減。

分析: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必須在某一特定的時間里,連續性增加。

5.根據基數效用論的觀點,假設貨幣收入不變,則消費者獲得效用最大化的條件是使單位貨幣的邊際效

用Q

分析:這種說法是正確的。這是按照基數效用論推導出的消費者均衡條件。

6.在一個座標系里,有無數條無差異曲線,每條無差異曲線互不相交且平行。

分析: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兩條無差異曲線互不相交,但未必平行。因無差異曲線不一定是直線。

7.無差異曲線可以凸向原點,也可能凹向原點。

分析:這種說法是正確的。這主要取決于兩種產品之間的關系。

8.當兩種產品的邊際替代率的絕對值遞減時,無差異曲線凸向原點。

分析:這種說法是正確的。這可以借助于邊際替代率的公式和無差異曲線的形狀進行分析。

9.預算線的移動表示消費者的收入發生變化。

分析: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只有在收入變動,商品價格不變,預算線發生平移時,預算線的移動才表示消

費者的收入發生了變化。

10.需求曲線上的每一點都是在不同的價格水平下的消費均衡點。

分析:這種說法是正確的。當某種產品價格變化時,會引起預算線的轉動,形成許多均衡點,把均衡點連

結起來形成消費者的價格一一消費曲線,即轉換坐標后的需求曲線。因此,需求曲線是均衡點連結而成的。

11.價格效應可以分解為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并且替代效應與收入效應總是反向變化。

分析: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正常物品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是同向變化的。

12.低檔物品和吉芬物品的關系是:吉芬物品一定是低檔品,但低檔品不一定是吉芬物品。

分析: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吉芬物品是低檔品中的一種產品。

13.不確定性是指消費者在不完全信息的情況下,無法預知結果。

分析: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指無法準確確定結果。

14.當用財富量、效用分別表示坐標的橫、縱軸,且效用是財富量的函數,則對風險回避者來說,其效用

函數是凸向橫軸的。

分析: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是凹向橫軸的。

二、選擇

1.當總效用增加時,邊際效用應該:()

A.為正值,但不斷減少;B.為正值,且不斷增加;

C.為負值,且不斷減少;D.以上都不對

2.當某消費者對商品X的消費達到飽合點時,則邊際效用MUx為:()

A.正值B.負值C.零D.不確定

3.商品價格變化引起的替代效應,表現為相應的消費者的均衡點:()

A.運動到另一條無差異曲線;

B.沿著原有的無差異曲線運動;

C.新均衡點代表的效用減少;

D.新均衡點代表的效用增加。

4.正常物品價格上升導致需求量減少的原因在于:()

A.替代效應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應使需求量減少;

B.替代效應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應使需求量增加;

C.替代效應使需求量減少,收入效應使需求量減少;

D.替代效應使需求量減少,收入效應使需求量增加。

5.5.當吉芬物品的價格上升時,應該有:()

A.A.替代效應為負值,收入效應為正值,且前者的作用小于后者;

B.B.替代效應為正值,收入效應為負值,且前者的作用小于后者;

C.C.替代效應為負值,收入效應為正值,且前者的作用大于后者;

D.D.無法判斷。

6.6.無差異曲線的形狀取決于()

A.消費者收入;B.所購商品的價格;

C.消費者偏好;D.商品效用水平的大小。

7.無差異曲線上任一點斜率的絕對值代表了()

A.消費者為了提高效用而獲得另一些商品時愿意放棄的某一種商品的數量;

B.消費者花在各種商品上的貨幣總值;

C.兩種商品的價格比率;

D.在確保消費者效用不變的情況下,一種商品與另一種商品的交換比率。

8.無差異曲線為斜率不變的直線時,表示相組合的兩種商品是()

A.可以替代的;B.完全替代的;

C.互補的;D.互不相關的。

9,若某條無差異曲線是水平直線,這表明該消費者對()的消費已達到飽和(設X由橫軸度量,Y由

縱軸度量).

A.商品X;B.商品Y;

C.商品X和商品Y;D.無法判斷。

10.同一條無差異曲線上的不同點表示()

A.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費的兩種商品組合比例相同;

B.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費的兩種商品的組合比例不同;

C.效用水平不同,兩種商品的組合比例也不相同;

D.效用水平相同,兩種商品的組合比例也相同。

11.無差異曲線任一點上商品X和Y的邊際替代率等于它們的()

A.效用之比;B.數量之比;C.邊際效用之比;D.成本之比

12.預算線的位置和斜率取決于()

A.消費者的收入;

B.消費者的偏好、收入和商品的價格;

C.消費者的收入和商品的價格;

D.消費者的偏好。

13.商品X和Y的價格以及消費者的收入都按同一比例同方向變化,預算線()

A.向左下方平行移動;B.向右上方平行移動;

C.不變動;D.向左下方或右上方平行移動。

14.商品X和Y的價格按相同的比率上升,而收入不變,預算線()

A.向左下方平行移動;B.向右上方平行移動;

C.不變動D.向左下方或右上方平行移動。

15.假定其它條件不變,如果某種商品(非吉芬物品)的價格下降,根據效用最大化原則,消費者則會()

這種商品的購買。

A.增加;B.減少;C.不改變;D.增加或減少

16.已知消費者的收入是100元,商品X的價格是10元,商品Y的價格是3元。假定他打算購買7單位X

和10單位Y,這時商品X和Y的邊際效用分別是50和18。如要獲得最大效用,他應該()

A.停止購買;B.增購X,減少Y的購買量;

C.減少X的購買量,增購Y;D.同時增購X和Y。

17.假定X、Y的價格Px、Py已定,當MRSxy>PX/Py時,消費者為達到最大滿足,他將()。

A.增加X,減少Y;B.減少X,增購Y;

C.同進增購X、Y;D.同時減少X、Y。

18.若無差異曲線上任何一點的斜率dX/dY=-1/2,這意味著消費者有更多的X時,他愿意放棄()單

位X而獲得一單位Y。

A.1/2;B.2;C.1;D.1.5。

19.某些人在收入比較低時購買黑白電視機,而在收入提高時,則去購買彩色電視機,黑白電視機對這些

人來說是()

A.生活必需品;B.劣質商品;

C.奢侈品;D.吉芬物品。

20.某消費者需求曲線上的各點()

A.表示該消費者的效用最大點;B.不表示效用最大點;

C.有可能表示效用最大點;D.無法判斷。

21.假設某人只購買兩種商品X和Y,X的價格為10,Y的價格為20。若他買了7個單位X和3個單位Y,

所獲得的邊際效用值分別為30和20個單位,則()

A.他獲得了最大效用;

B.他應當增加X的購買,減少Y的購買;

C.他應當增加Y的購買,減少X的購買;

D.他要想獲得最大效用,需要借錢。

22.下列哪一項不是序數效用論對偏好的假設?()

A.A.邊際效用遞減;

B.B.完備性;

C.C.傳遞性;

D.D.不飽和性。

23.下列哪一項不是消費者的無差異曲線具有的特點?()

A.A.其斜率遞減;

B.B.任意兩條無差異曲線都不相交;

C.C.具有正斜率;

D.D.位于右上方的無差異曲線具有較高的效用水平。

24.若X的價格變化,X的替代效應小于收入效應,則*是()

A.A.正常品;

B.B.低檔品;

C.C.吉芬物品;

D.D.必需品。

在同一條無差異曲線上(參見下圖),()

A.A.消費IX獲得的總效用等于消費Y獲得的總效用;

B.B.消費X獲得的邊際效用等于消費Y獲得的邊際效用;

C.C.AX?MUx=AY-MUy;

D.D.曲線上任兩點對應的消費品組合(X,Y)所能帶來的邊際效用相等。

答案:1.A2,C3.B4.C5.A6.C7.D8.B9.A10.Bll.C12.C13.C14.A15.A16.C17.A

18.A19.B20.A21.B22.A23.C24.C25.C

三、計算

1.假設某消費者的均衡如圖3—1所示。其中,橫軸0X和縱軸0X分別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數量,線

段AB為消費者的預算線,曲線I為消費者的無差異曲線,E點為均衡點。已知商品1的價格P|=3元

1=P]X|+P2X2

102O'^O~>Xi

①求消費者的收入;

②求商品2的價格P2;

③寫出預算線方程;

④求預算線的斜率;

⑤求E點的邊際替代率。

解:①1=3X30=90(元)

②P2=I/20=4.5(元)

③預算線方程:I=P|X]+P2X2

I=90P|=3P2=4.5

所以:90=3X1+4.5X2

④預算線斜率K=OX2/OX|=20/30=2/3

⑤E點的邊際替代率為2/3

2.已知某消費者每年用于商品1和商品2的收入為540元,兩商品的價格分別為Pt=20元和P2=30元,

2

該消費者的效用函數為U=3X1X2,該消費者每年購買這兩種商品的數量各應為多少?他每年從中獲得的

總效用是多少?

解:①設消費者對兩種商品的購買量分別為X和X,則根據條件有:

540=20X|+30X,

22

因為U=3XiX2則:MU!=3X2MU2=6XIX2,

當消費者均衡時,MU/MU2=P|/P2,推由:3X22/6X|X2=20/30

聯立方程求得:Xi=9X2=12

2

②總效用U=3X|X2=3X9X122=3888

3.某公司確定,在目前的價格下,其電腦芯片的需求在短期內有-2的價格彈性,其軟盤驅動器的價格彈性是-1.

①如果公司決定將兩種產品的價格都提高10%,其銷售量有什么變化?銷售收入呢?

②能否從已知的信息中判斷朋|5個產品會給廠商帶來最大的收入?說明理由.

解:①電腦芯片的銷售量變化:△Q/Q=-2xZ\P/P=-2><10%=—20%

電腦芯片的銷售收入:

R-R'PQ—(P+Z\P)x(Q+Z\。)l-(l+10%)x(l-20%)

-------=-----------------------------------=------------------------------=12%

RPQ1

通過上述計算可以看出:由于價格提高10%,導致銷售收入減少12%,驅動器的價格需求彈性為一1,所以

價格提高10%,會導致銷售量減少10%,銷售收入沒有變化。

②從已知信息可以判斷,在當前的價格水平下,軟盤驅動器給廠商帶來了最大的收入,因為廠商不論是降

價還是提價,都不能再使收入增加.進一步考慮,若廠商降低產品價格,電腦芯片的收入會增加。

4.如果你在管理一條高速公路,過路的需求Q由P=12-2Q求得,

①畫出過路的需求曲線。

②如果不收費,有多少車輛會通過此路?

解:①以過路車輛為橫軸,以價格為縱軸,畫出坐標系,

當P=12時,Q=0得到縱軸上的一點A;

當P=0時,Q=6得到橫軸上的一點B;

聯結AB而成的直線為過路的需求曲線。

②若不收費,即P=0,此時Q=6,即有6輛車過路。

5.假設食物需求的收入彈性為0.5,價格彈性為-1Q若某位消費者每年食物支出為10000元,食物價格P=2元,

收入是25000美元。

①若某種原因使食物價格增加一倍,那么食物消費會有什么變化?

②假設他得到5000元的補助,食物消費如何變化?

解:①食物價格增加一倍,則P=4元,由于價格彈性是-1Q的以食物消費減少一倍,則原來的食物消費量為:

1000/2=500,價格上升后的消費量為:500/2=250

②由于收入彈性EdM=0.5,收入增加1倍,消費量增加50%,所以當他得到5000元的補助后,食物消費會增

加:

義竺-x50%=10%

25000

6.某君消費兩種商品X和Y,其消費形式已滿足下述條件:MUX/PX=MUY/PY.現在假設P、下降,Py保持不

變,請論證說明:

①若某君對X的需求價格彈性小于1,為什么他對Y的需求量會增加?

②若某君對X的需求價格彈性大于1或等于1,他對Y的需求量會怎樣?

答:①原來某君的消費處于均衡狀態,設預算方程為Pxx+Pyy=M.現在X的價格下降(設為Pxi),由于X的

需求價格彈性小于1,雖然X商品的購買量會增加(設為Xi),但消費者用于X商品上的支出是減少為,即Px-X

>Pxi,這樣,在收入(M)和Py不變的情況下,Y商品的購買量就會增加.

②原來消費處于均衡狀態,預算方程為Pxx+Pyy=M,現在X的價格下降為PX1

若X的需求價格彈性等于1,雖然對X的需求量會增加(設為X,),但是,消費者用于購買X商品的支出卻

沒有變,即Px/X|=Px-X,由于M、Py不變,Y的需求量也沒變.

若X的需求價格彈性大于1,對X的需求量增力口(仍設為xi),消費者用于X商品的支出也隨之增力口,即

Px「X/Px-X,由于M、Py不變,Y的需求量減少.

7.假設某消費者的收入、商品價格和消費品的效用函數為己知,請給出效用極大化所需條件。假如他只消

費兩種消費品,他是否必然總是同時買進這兩種商品?為什么?

解:設效用函數為U=f(x,y),收入為M,價格為P*、Py,而

=也=寸(士,);=也=可⑴”

dXdxdYdy

df(^,y)/pdf(x,y)

效用極大化條件MUX/PX=MUY/PY為:adY

約束條件為:Pxx+Pvy=M

由于在一般情況下,Px和P’,都不可能為零,MUx和MU),都不可能為零,因此,假如他只消費兩種

消費品,就一般總是同時買進這兩種商品。但在無解情況下,則不必然同時買進兩種商品。

8.某人把他的全部收入都用于購買X和Y兩種商品,他認為X和Y是完全替代的,一單位X和一單位

Y的效用相同。X每單位4元,Y每單位5元。假設X的價格下降為3元,他會更多的購買X商品嗎?消

費的這種變化中,多少歸于收入效應?多少歸于替代效應?

解:因為一單位X的效用與一單位Y的效用相同,所以,MRSxy=l,又因為Px=4元,Py=5元,所以,

預算線AB的斜率=4/5=0.8,因此,AB的斜率小于MRSxy,AB與無差異曲線I相交,如3—3。這時,

消費者為得到最大滿足,把全部收入用于購買0A量的X商品,而不買任何Y商品。

當X的價格下降到3元時,預算線變為A'B,A'B的斜率為3/5=0.6,仍小于MRSxy,A'B與較

高的無差異曲線H相交于A'點,這時,消費者為得到最大滿足,把全部收入用于購買0A'量的X,X

商品的購買量增加了AA',從圖3—3可以看出,X商品購買量的增加完全是由于收入效應,替代效應為

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