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北京市東城區八年級(上)期中語文試卷_第1頁
2023-2024學年北京市東城區八年級(上)期中語文試卷_第2頁
2023-2024學年北京市東城區八年級(上)期中語文試卷_第3頁
2023-2024學年北京市東城區八年級(上)期中語文試卷_第4頁
2023-2024學年北京市東城區八年級(上)期中語文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3-2024學年北京市東城區八年級(上)期中語文試卷一、基礎?運用(14分)1.(14分)為加深同學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初二年級組織同學們來到博物館參觀學習。閱讀同學寫的參觀感,完成下面小題。同學們走進博物館,參觀了“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參觀過程中,有同學【甲】惟妙惟(xiào)地模仿著《西園惟集圖》中名賢大儒們的動作和神態,有同學①地欣賞著蘇軾書《醉翁亭記》的拓本,有同學用手在空中臨寫著或遒勁【乙】或秀媚的字體,有同學②地讀著《前赤壁賦》……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蘇軾的《黃州寒食帖》,其余作品與之相比頓時【丙】(àn)然失色。經過一天的參觀,回來時同學們已經累得③,但能在緊張學習之余放松一下緊繃的神經,大家還是非常開心,都翹【丁】首期待下一次博識課。(1)【甲】【乙】【丙】【丁】填入的漢字和讀音均正確的一項是A.【甲】肖【乙】jìn【丙】黯【丁】qiáoB.【甲】肖【乙】jìng【丙】黯【丁】qiáoC.【甲】效【乙】jìn【丙】暗【丁】qiáoD.【甲】效【乙】jìng【丙】暗【丁】qiáo(2)在①②③處填成語,正確的項是A.屏息斂聲抑揚頓挫筋疲力盡B.屏息斂聲器宇軒昂筋疲力盡C.誠惶誠恐器宇軒昂郁郁寡歡D.誠惶誠恐抑揚頓挫郁郁寡歡(3)同學們在書法展廳前看到一段介紹文字,其中【甲】【乙】兩處標點不夠清晰,請你幫助展廳工作人員補全標點,正確的一項是蘇軾曾經在書房寫過一副對聯:發奮遍識人間字,立志讀盡天下書。從先秦百家,漢代大賦,再到唐代詩歌,他無一不通,無一不精。他發明了一套獨特的讀書方法,叫“八面受敵之法”。諸子百家無所不窺,儒釋道三家經典駕輕就熟。儒家給了他家國天下的使命,道家給了他瀟灑豁達的心態,佛家給了他看淡一切的心胸。也因此,蘇軾一生著述甚豐。清末大學者王國維在【甲】文學小言【甲】中說:“三代以下之詩人,無過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乙】可見對蘇軾評價之高。A.【甲】“”【乙】。”B.【甲】“”【乙】”。C.【甲】《》【乙】。”D.【甲】《》【乙】”。(4)小紅在參觀博物館時,給四幅書法作品及解說詞分別拍照,回家后整理資料時發現自己分不清共中哪一幅是蘇軾本人的作品。依據解說詞判斷蘇軾的書法作品是解說詞1:蘇軾的這幅行書作品,筆豐墨滿,用筆渾厚遒勁,結體長短交錯,縱橫抑挫,富有動感。解說詞2:米蒂這幅作品行草相間,起之以行書,繼之以草書。行書迅猛而帶澀勢:草書筆意如游絲,又如粉蝶戲花、蜻蜓拂水。解說詞3:蔡襄的這幅行楷作品取法《蘭亭序》,而又參以顏魯公敦厚沉穩的成分,渾厚端莊,淳淡婉美,自成一格。解說詞4;黃庭堅這幅作品風神灑蕩,長波大撇,提頓起伏,意韻十足,不減遒逸《蘭亭》,直逼顏氏《祭侄》,堪稱行書之精品。(5)小亮搜集了眉山三蘇祠的對聯圖片并整理成文字,其中一幅圖片有些模糊,他不能確定橫線處的詞語。請你為上下聯橫線處填入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宦跡渺難尋,只博得①,前無古,后無今,器識文章,浩如②行大地;天心原有屬,任憑它千磨百煉,③,沉不濁,父子兄弟,依然風雨共④。A.①三杰一門②江河③揚不清④名山B.①千古英名②江河③揚不渾④名岳C.①三杰一門②江濤③揚不渾④名山D.①千古英名②江濤③揚不清④名岳(6)小麗在查找與蘇軾有關的名勝古跡時,看到了一段有關“黃樓”的介紹。她認為其中四處語句不夠通順,并用橫線標識出來。請你幫助她判斷,沒有語病的一句是①黃樓公園是徐州蘇軾文化的重要景點,也是喜好尋幽探古的打卡地。熙寧十年(1077),蘇軾由密州(山東諸城)調任徐州知州,到達不久,黃河決口于城下,蘇軾日夜巡守,率軍民檔水。②水退后,為避免徐州不再遭水害,蘇軾奏請朝廷撥款在徐州筑堤固岸并建黃樓。蘇軾任職徐州的時候40歲,正值最好的年華。③他在徐州重民生,_興水利,_受民愛戴,學者將其在徐州的兩年稱為“黃樓”時期。斯人已去,精神長存。④徐州八景之一的黃樓正閉門提升目前內都展覽水平,將以更加完善的述說方式,迎接新時代里一批批慕名而來的“蘇粉”。A.①B.②C.③D.④(7)回到學校后,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本次活動寫一篇新聞稿,收集了與新聞有關的知識,其中說法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新聞六要素是“何時”“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所有新聞都具備這六個要素。B.消息的結構包括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其小標題是消息內容的精粹概括,越是簡潔醒目的標題越能吸引讀者。C.通訊兼有新聞和文學的特點,既強調新聞性和真實性,又注重運用形象思維,采取多種文學手法,簡潔迅速地報道新聞事實。D.新聞特寫一般展示新聞事件的縱切面,來龍去脈比較完整。并比通訊更強調時效性和現場感。二、古詩文閱讀(17分)2.(5分)默寫。(1),志在千里。(《龜雖壽》曹操)(2)豈不罹凝寒?。(《贈從弟》劉楨)(3),路遠莫致之。(《古詩十九首》)(4)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懸泉瀑布,飛漱其間,,良多趣味。(《三峽》酈道元)3.(4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問題。渡荊門送別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A.本詩借景抒情,寫出詩人前往楚地途中的所見所感。B.首聯寫詩人乘舟到“荊門外”,交代了詩人的行蹤。C.頷聯描寫長江兩岸特有的景色,體現山水的靜態美。D.頸聯描繪了水中映月和天邊云霞這兩幅美麗的畫面。(2)尾聯表達了詩人什么情感?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4.(8分)閱讀《與朱元思書》,完成問題。與朱元思書吳均①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②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③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1)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從流飄蕩(跟、隨)B.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許可)C.互相軒邈(向高處伸展)D.千轉不窮(同“囀”,鳥鳴,這里指蟬鳴)(2)下列對選文理解與分析有誤的一項是A.本文描繪了富春江的山水之美,第①段中“奇山異水”四字總括全文。B.第②段中“游魚細石,直視無礙”一句直接描寫了江水的清澈。C.本文寫出了作者對美景的感受,意在勸友人放下爭名奪利之心,忘情于天地大美。D.本文以寫景為主,兼有抒情,多用駢句,韻律和諧。(3)閱讀下面關于本文作者“吳均”的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吳均想撰寫齊史,向梁武帝求借齊帝的《起居注》及群臣行狀。武帝說:“齊民故事,布在流俗,聞見既多,可自搜訪。”吳均就開始撰寫《齊春秋》,他不顧忌諱,記載齊、梁間歷史,成稿30卷。武帝以“其書不實”為由,派人責問,下令焚毀,并免去吳均的官職。材料二吳均在南朝文學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尤以“吳均體”為后人所熟知。吳均詩中“清拔有古氣”者,多在五言,而尤在五言擬古詩。無論寫征戰之激烈,北地之苦寒,報國之志氣,皆骨力遒勁。“吳均體”無論是贈答送別好友,與好友重逢,還是思念友人,都親切真摯,俊麗清爽,一洗南朝綺艷之詩歌風調,又有古詩的溫麗悲遠。“吳均體”詩講究對偶、聲韻,注重煉字。依據材料二,試判定下面哪一項的詩句不屬于“吳均體”,并說明理由。A.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B.泣聽離夕歌,悲銜別時酒。C.對君不樂淚沾纓,辟窗開幌弄秦箏。D.風急雁毛斷,冰堅馬蹄落。三、名著閱讀(4分)5.(4分)讀書,是逐漸走近作者的過程。初讀感知內容,再讀理解創作意圖,走進作者心靈深處。請結合名著《紅星照耀中國》,簡要說明你閱讀這部名著時走近作者的過程。(100字左右)四、現代文閱讀(25分)6.(4分)閱讀下面材料,完成問題。材料一①2021年,北京市朝陽區積極探索AI(指人工智能)技術在“接訴即辦”系統中的應用,研發市民熱線“接訴即辦”核心系統2.0版本,使“接訴即辦”工作處置流程更便捷、高效、智能化。②從市民打進電話開始,AI就會根據訴求內容,優先推薦責任單位,并自動記錄解決的操作過程,使得訴求辦理可溯。同時,“接訴即辦”系統2.0回訪系統也更加智能化。系統自動記錄訴求人回答的時間,為查驗通話記錄提供方便。③朝陽區還開發了“接訴即辦”手機端2.0與朝陽區“接訴即辦”核心系統實現了信息共享,使用者在動態監測的基礎上,實現訴求直批直轉,實時跟蹤,推動市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進入“處置加速道”。④2022年,朝陽區將繼續運用數據成果,開展社會治理活動,加強區域智慧城市建設。(《北京朝陽:AI賦能“接訴即辦”流程智能化》,魏姣姣文,北京學習平臺2021.12.27.有刪改)材料二①累計安全生產綠色電能200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標準煤消耗62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02萬噸。前不久,川滇兩省交界的金沙江上的白鶴灘水電站交出亮麗的成績單。②2021年6月28日,白鶴灘水電站首批機組正式投產發電。它與上游的烏東德,下游的溪洛渡、向家壩、三峽、葛洲壩水電站共同構成一條世界上最大的清潔能源走廊。(數據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國家統計局,2022.2.28)③白鶴灘水電站借助物聯網、云計算以及大數據等技術,在我國智能高拱壩建設上,向建設管理智能化又邁出了一大步。智能通水系統不僅能實時感知溫度,還可以自主分析溫度變化趨勢,按照預設的控制算法進行自動調控。在降低人工作業強度的同時,極大提升了工程效率與溫控精度。④作為中國自主設計制造的完全國產化百萬千瓦機組,白鶴灘水電站機組是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水電機組。選擇100萬千瓦機組最重要的一條是,。白鶴灘水電站是國家重大工程,是西電東送骨干電源點,遠景發展電力的需要為其提出更高要求。⑤為智慧電力、水能監測助力城市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建成智慧城市,中國水電人正持續書寫生態文明的新時代答卷。(《白鶴灘水電站:在金沙江上鑄就“國家名片”》,付麗麗文,《科技日報》2022.3.5.有刪改)材料三①2021年,中國有35個城市共新增了62條(段)運營線路,這些項目使中國內地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長度逾9192公里,同比增長約15%,約占世界城市軌交線路總長的四分之一。②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的研究人員近日發表在《都市快軌交通》期刊上的一篇文章顯示,中國正在加快步伐,即將成為城市軌道交通超級大國;助力智慧城市建設的城市基礎設施智能化水平,將得到進一步提升。③目前,中國內地約有50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它們大多位于相對繁榮的東部地區。據估計,到2025年,中國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總里程有望達到約1.3萬公里。研究人員說,這些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將有約80%為地鐵,而且有相當大一部分將使用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新技術,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2021年末各城市已開通城軌交通運營線路長度統計表(單位:公里)城市合計地鐵市域快軌有軌電車磁浮交通北京855.2708.9115.320.810.2上海936.03795.63564929.1廣州589.956422大連225.254.143.923.4貴陽74.3474.34……合計9192.627253.73952.75503.3357.9由此可知,。(《中國快速邁向城市軌交大國》,陳冰琳文,《參考消息》2022.3.4.有刪改)(1)以上三則材料都提到了“智能”,下列對“智能”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A.準確篩選信息和自動記錄信息。B.以降低成本為主要目的。C.實時動態監測數據變化。D.對信息作出決策。(2)根據圖和表提供的信息,為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橫線處依次選擇句子恰當的一項是①中國現代化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與之相適應的大規模清潔電能的支撐②近幾年,我國清潔能源消費量穩步增長③未來幾年,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將重點發展市域快軌、有軌電車、磁浮交通④城市多層次軌道交通系統正在形成,中國快速邁向城市軌交大國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7.(12分)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問題。谷雨劉偉林這時節,結實的都已結實。春日花性急,亦開得早,架子端得緊,然幾日明媚,轉眼在枝頭爆出了核。谷雨已至,它是這季節中一次華麗的轉身,裙裾曳地,香氣沖天。夜未央,風雨忽來,我坐在這季節的懷抱,愿聚散依依,愿所有的事物都沒終點與起點,愿風隨雨動,雨隨心至。就著那盞燈火,父親在院中修理著犁耙。谷雨水響,犁耙下田。父親要就著晴好的天氣,把水田翻耕一遍。對于土地,父親珍惜,總說,要把一塊土地種熟,不是一兩年的事情,得數年,千萬不能撂荒。萬物周轉的秩序正在被打破,但天道的節氣不會變,不以人的意志發生移位,或者讓塵世跌落到時間的背面。天氣暖得實在,雨卻明顯地多了,也大了起來,從屋頂湍急地走過,在屋檐形成瀑布樣的水簾。天色昏暗,除了雨聲,就什么聲音也聽不到。每年的谷雨節,母親都要與我去茶園摘茶,做“谷雨尖”。茶葉摘回,放在鍋里炒焙。鍋只要燒熱就行,萬不可燒過了。母親用手慢慢揉搓,就形成了谷粒大小的尖葉,曰“谷雨尖”。置熱水浸泡,茶葉舒展,纖毫畢現,柔如銀針,根根直立杯中,若是玻璃杯,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對于茶道,我不懂,亦不善飲,惹得母親每每說我“牛飲”,茶不是這樣喝的,要細細地嘗,你就沒嘗到別的味道?母親擅于此道,但也不至于講究到有泡茶的工夫,只是說熱茶慢喝,不能冷卻,可治咳嗽、傷風、感冒。每年,趁著谷雨剛到,即便是下雨,母親也要去園中摘茶,說是再過了幾天,就不是春茶了,該稱為夏茶。風和日麗,春光踏遍。母親手指如蝶,翻飛于茶樹上。數聲杜鵑從茶園的上空響起。連空氣中也彌散著茶的清香,軟軟地流著。這些茶樹歷冬經夏,沐霜浴雪,把四季的陽光、土地的肥沃一點點地汲取,它的每一莖脈里,就藏有一個季節的秘密。每年,母親總是雷打不動在那幾日去采茶,時日既不會早,也不會遲,一定要在那幾日把茶葉采回。好像不如此,茶就成了另一種味道。谷雨已起身,節氣不饒人。春天最后的一個節氣居然是谷雨,是誰在用這樣的詞語,標明天道的更迭。我坐在陽臺上,在這個午后,這個寂靜的時分,手中握著茶杯,杯里泡著谷雨尖,探嘴唇品咂一下,似乎這是春天最后的味道。諺語言:“谷雨陰沉沉,立夏雨淋淋。”看著這樣的天色,父親說今年又會有好年成。谷雨陰天,立夏就會落雨,立夏落了雨,小滿也會落雨。父親的意思是說,節氣都是融會貫通的,它們互相聯結得緊,若是立夏不落雨,小滿就不會下雨。年景就是旱年。那些置在高坡處的田就用不著去種植,即便種了,也會旱死。父親的話,就像谷雨的光芒照亮我的眼眸,照亮這個節氣中最精粹的部分,它既吻合了我的想象,又超出了我的想象。第二日,天空真的在落雨。母親一早打著雨傘去園中摘菜,黃瓜已上架。父親在屋檐下,鋸著一段木頭,修理犁柄。雨水很好,不徐不疾地下著,亮著白翅的鳥,從我眼前飛過。院角雜草叢生,里面長出一種細碎的黃花,暗香微散,須夜間才可聞見。我不明白,這花為何夜間才可聞香,白晝不能?聽母親說,是一種草藥,可以清腦醒目,莖、葉、花、根都有用處:莖可治腳疾;葉可泡水喝,只是味道很苦;根曬干熬水,夏日涂在蚊蟲叮咬處,可消腫止痛。母親每年都要挖出一部分根,留余一部分來年新長。院子里有兩棵樹,一棵為銀杏,一棵為楊梅。銀杏的葉子呈綠茶色,雨的光斑滑過,綠色更濃;而楊梅樹已掛果,只是還沒熟透,得過些時日。我嗅著谷雨的芬芳,靜立在那里,就讓這些青草麗花永存于記憶。目光所及處,于谷雨的光影中,我保持住——對這個季節最后的沉默。(《2020年中國年度精短散文》,2021年2月。有刪改)(1)文章圍繞節氣“谷雨”,先后展現了一幅幅讓“我”從中了解中國人傳統生活智慧的父母生活畫面:父親夜晚趕修犁耙;①;母親教“我”飲谷雨茶;母親谷雨摘茶;②;③。(每空限15個字以內)(2)找出文中與畫波浪線句“谷雨已起身,節氣不饒人”同樣富有表現力的一個句子,并簡要分析這兩個句子在表現力上的相同之處。(第七段畫線語句除外)(3)閱讀全文后,有人對第七段畫線語句“這個節氣中最精粹的部分”不理解。請你探究作者對谷雨節氣認識不斷豐富的過程,完成下面表格,幫助解決問題。作者對谷雨節氣的認識原文語句摘抄感性:①A②B探嘴唇品咂一下,似乎這是春天最后的味道。C里面長出一種細碎的黃花,暗香微散,須夜間才可聞見。D③理性:谷雨與其他節氣緊密聯結A谷雨已至,它是這季節中一次華麗的轉身。B春天最后的一個節氣居然是谷雨,是誰在用這樣的詞語,標明天道的更迭。C④8.(9分)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小題。藤野先生(節選)魯迅①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上野的櫻花爛熳的時節,望去確也像緋紅的輕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結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②中國留學生會館的門房里有幾本書買,有時還值得去一轉;倘在上午,里面的幾間洋房里倒也還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間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響得震天,兼以滿房煙塵斗亂;問問精通時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學跳舞。”③到別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④我就往仙臺的醫學專門學校去。從東京出發,不久便到一處驛站,寫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現在還記得這名目。其次卻只記得水戶了,這是明的遺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臺是一個市鎮,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還沒有中國的學生。⑤大概是物以希為貴罷。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系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福建野生著的蘆薈,一到北京就請進溫室,且美其名曰“龍舌蘭”。我到仙臺也頗受了這樣的優待,不但學校不收學費,幾個職員還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監獄旁邊一個客店里的,初冬已經頗冷,蚊子卻還多,后來用被蓋了全身,用衣服包了頭臉,只留兩個鼻孔出氣。在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無從插嘴,居然睡安穩了。飯食也不壞。但一位先生卻以為這客店也包辦囚人的飯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幾次三番,幾次三番地說。我雖然覺得客店兼辦囚人的飯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難卻,也只得別尋相宜的住處了。于是搬到別一家,離監獄也很遠,可惜每天總要喝難以下咽的芋梗湯。……⑥但他也偶有使我為難的時候。他聽說中國的女人是裹腳的,但不知道詳細,所以要問我怎么裹法,足骨變成怎樣的畸形,還嘆息道,“總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⑦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但我接著便有參觀槍斃中國人的命運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學,細菌的形狀是全用電影來顯示的,一段落已完而還沒有到下課的時候,便影幾片時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戰勝俄國的情形。但偏有中國人夾在里邊: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槍斃了,圍著看的也是一群中國人;在講堂里的還有一個我。……⑧他所改正的講義,我曾經訂成三厚本,收藏著的,將作為永久的紀念。不幸七年前遷居的時候,中途毀壞了一口書箱,失去半箱書,恰巧這講義也遺失在內了。責成運送局去找尋,寂無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還掛在我北京寓居的東墻上,書桌對面。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于是點上一支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十月十二日(1)精讀語段①,談談此段運用大量筆墨描寫清國留學生的用意何在?(2)請按照要求賞析下列句子。但他也偶有使我為難的時候。他聽說中國的女人是裹腳的,但不知道詳細,所以要問我怎么裹法,足骨變成怎樣的畸形,還嘆息道,“總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要求從人物描寫的角度賞析)(3)閱讀語段⑧,請總結出“我”“懷念”“藤野先生”的具體行動有哪些?五、作文(40分)9.(40分)作文。題目:在生命的長河中,總有一些動聽的聲音縈繞著我們。山泉叮咚,是來自自然的悅耳之音;生命拔節,是來自成長的頑強之音;關愛叮嚀,是來自師長的幸福之音;強國有我,是來自青年的奮進之音……請以“最動聽的聲音”為題目,寫一篇記敘文。要求:(1)表達要有真情實感。(2)文章中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3)文章字數不少于500字。10.作文。題目:世界潮流浩浩湯湯,科技發展迅猛如飛,現代化生活多姿多彩……在這日新月異的變化中,未來將會怎樣?請以“2049年1月1日”為開頭,展開豐富的想象,自擬題目,寫一篇記敘文。要求:(1)想象合理,表達要有真情實感。(2)文章中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3)文章字數不少于500字。

2023-2024學年北京市東城區八年級(上)期中語文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基礎?運用(14分)1.(14分)為加深同學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初二年級組織同學們來到博物館參觀學習。閱讀同學寫的參觀感,完成下面小題。同學們走進博物館,參觀了“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參觀過程中,有同學【甲】惟妙惟(xiào)地模仿著《西園惟集圖》中名賢大儒們的動作和神態,有同學①地欣賞著蘇軾書《醉翁亭記》的拓本,有同學用手在空中臨寫著或遒勁【乙】或秀媚的字體,有同學②地讀著《前赤壁賦》……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蘇軾的《黃州寒食帖》,其余作品與之相比頓時【丙】(àn)然失色。經過一天的參觀,回來時同學們已經累得③,但能在緊張學習之余放松一下緊繃的神經,大家還是非常開心,都翹【丁】首期待下一次博識課。(1)【甲】【乙】【丙】【丁】填入的漢字和讀音均正確的一項是BA.【甲】肖【乙】jìn【丙】黯【丁】qiáoB.【甲】肖【乙】jìng【丙】黯【丁】qiáoC.【甲】效【乙】jìn【丙】暗【丁】qiáoD.【甲】效【乙】jìng【丙】暗【丁】qiáo(2)在①②③處填成語,正確的項是AA.屏息斂聲抑揚頓挫筋疲力盡B.屏息斂聲器宇軒昂筋疲力盡C.誠惶誠恐器宇軒昂郁郁寡歡D.誠惶誠恐抑揚頓挫郁郁寡歡(3)同學們在書法展廳前看到一段介紹文字,其中【甲】【乙】兩處標點不夠清晰,請你幫助展廳工作人員補全標點,正確的一項是C蘇軾曾經在書房寫過一副對聯:發奮遍識人間字,立志讀盡天下書。從先秦百家,漢代大賦,再到唐代詩歌,他無一不通,無一不精。他發明了一套獨特的讀書方法,叫“八面受敵之法”。諸子百家無所不窺,儒釋道三家經典駕輕就熟。儒家給了他家國天下的使命,道家給了他瀟灑豁達的心態,佛家給了他看淡一切的心胸。也因此,蘇軾一生著述甚豐。清末大學者王國維在【甲】文學小言【甲】中說:“三代以下之詩人,無過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乙】可見對蘇軾評價之高。A.【甲】“”【乙】。”B.【甲】“”【乙】”。C.【甲】《》【乙】。”D.【甲】《》【乙】”。(4)小紅在參觀博物館時,給四幅書法作品及解說詞分別拍照,回家后整理資料時發現自己分不清共中哪一幅是蘇軾本人的作品。依據解說詞判斷蘇軾的書法作品是B解說詞1:蘇軾的這幅行書作品,筆豐墨滿,用筆渾厚遒勁,結體長短交錯,縱橫抑挫,富有動感。解說詞2:米蒂這幅作品行草相間,起之以行書,繼之以草書。行書迅猛而帶澀勢:草書筆意如游絲,又如粉蝶戲花、蜻蜓拂水。解說詞3:蔡襄的這幅行楷作品取法《蘭亭序》,而又參以顏魯公敦厚沉穩的成分,渾厚端莊,淳淡婉美,自成一格。解說詞4;黃庭堅這幅作品風神灑蕩,長波大撇,提頓起伏,意韻十足,不減遒逸《蘭亭》,直逼顏氏《祭侄》,堪稱行書之精品。(5)小亮搜集了眉山三蘇祠的對聯圖片并整理成文字,其中一幅圖片有些模糊,他不能確定橫線處的詞語。請你為上下聯橫線處填入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A宦跡渺難尋,只博得①,前無古,后無今,器識文章,浩如②行大地;天心原有屬,任憑它千磨百煉,③,沉不濁,父子兄弟,依然風雨共④。A.①三杰一門②江河③揚不清④名山B.①千古英名②江河③揚不渾④名岳C.①三杰一門②江濤③揚不渾④名山D.①千古英名②江濤③揚不清④名岳(6)小麗在查找與蘇軾有關的名勝古跡時,看到了一段有關“黃樓”的介紹。她認為其中四處語句不夠通順,并用橫線標識出來。請你幫助她判斷,沒有語病的一句是C①黃樓公園是徐州蘇軾文化的重要景點,也是喜好尋幽探古的打卡地。熙寧十年(1077),蘇軾由密州(山東諸城)調任徐州知州,到達不久,黃河決口于城下,蘇軾日夜巡守,率軍民檔水。②水退后,為避免徐州不再遭水害,蘇軾奏請朝廷撥款在徐州筑堤固岸并建黃樓。蘇軾任職徐州的時候40歲,正值最好的年華。③他在徐州重民生,_興水利,_受民愛戴,學者將其在徐州的兩年稱為“黃樓”時期。斯人已去,精神長存。④徐州八景之一的黃樓正閉門提升目前內都展覽水平,將以更加完善的述說方式,迎接新時代里一批批慕名而來的“蘇粉”。A.①B.②C.③D.④(7)回到學校后,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本次活動寫一篇新聞稿,收集了與新聞有關的知識,其中說法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A.新聞六要素是“何時”“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所有新聞都具備這六個要素。B.消息的結構包括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其小標題是消息內容的精粹概括,越是簡潔醒目的標題越能吸引讀者。C.通訊兼有新聞和文學的特點,既強調新聞性和真實性,又注重運用形象思維,采取多種文學手法,簡潔迅速地報道新聞事實。D.新聞特寫一般展示新聞事件的縱切面,來龍去脈比較完整。并比通訊更強調時效性和現場感。【分析】(1)本題考查漢字的字形、字音。“惟妙惟肖”的“肖”不能寫作“效率”的“效”;“遒勁”的“勁”應讀作“jìng”;“黯然失色”的“黯”不能寫作“黑暗”的“暗”;“翹首以待”的“翹”應讀作“qiáo”。故選:B。(2)本題考查詞語辨析。“誠惶誠恐”形容小心謹慎、恐懼不安的樣子。“屏息斂聲”抑制語聲和呼吸。形容畏懼、小心的樣子。欣賞拓本應該是小心翼翼是,所以使用“屏息斂聲”。“器宇軒昂”指風度氣概高敞豁達,形容精神飽滿、氣度不凡的樣子。“抑揚頓挫”意思是指聲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諧。句中所用詞語修飾的是朗讀,所用使用“抑揚頓挫”。“郁郁寡歡”意思是悶悶不樂。“精疲力盡”精神疲累,力氣耗盡。形容非常的疲憊。回來后一個是疲憊的,所用選擇“精疲力盡”。故選:A。(3)本題考查學生標點符號的運用。【甲】處《文學小言》是書籍,所以應用書名號;【乙】處,這句話是直接引用,句號應放在引號內。故選:C。(4)本題考查對書法作品的賞析。仔細閱讀四個解說詞。注意“行書”“草書”的特點。A.有行書、有草書,符合解說詞2的內容。B.是行書,字體大小相兼、疏密得體、收放結合、濃淡相融,符合解說詞1的內容。故B圖書法是蘇東坡墨跡。C.是行書,長波大撇,提頓起伏,意韻十足,符合解說詞4的內容。D.是行楷,敦厚沉穩,渾厚端莊,淳淡婉美,符合解說詞3。故選:B。(5)本題考查對聯。對聯要求上下聯字數相等;上下聯平仄相對;上下聯詞性相同;上下聯意思上要遞近。第①空:根據下聯“千磨百煉”中“千”和“百”都是數詞,“三杰一門”中也有數詞“三”和“一”相對,它的意思是一家同時出現三位杰出的人物,對聯中指的是蘇洵、蘇軾、蘇轍,照應前句中“宦跡渺難尋”,形容三蘇仕途不順,與之相對應的是他們的名聲卻很大,故應該選“三杰一門”;第②空:根據下聯的“風雨”可知,此處應對“江河”,而且“浩若江河”是指水面的寬闊,用來比喻蘇軾的胸懷寬廣,“江濤”則是形容水的洶涌澎湃,用在此處不合適;第③空:上聯“前無古,后無今”,“古”與“今”相對,下聯“清”與“濁”也應相對,故選“揚不清”;第④空:根據平仄的要求,上聯最后一個音節必須是仄聲,下聯最后一個音節是平聲,“名山”中“山”是平音,而“名岳”中的“岳”是仄音,故第④空為“名山”。故選:A。(6)本題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類題,可先通讀所給句子,憑語感判斷正誤。如果不能判斷的,可通過壓縮句子,分析主要成分之間的搭配情況,來找出病因。①有誤,定語不完整。應改為:黃樓公園是徐州蘇軾文化的重要景點,也是喜好尋幽探古的游人的打卡地。②有誤,否定不當。應改為:水退后,為避免徐州再遭水害,蘇軾奏請朝廷撥款在徐州筑堤固岸并建黃樓。③正確。④有誤,語序不當。應改為:徐州八景之一的黃樓目前正閉門提升內部展覽水平,將以更加完善的述說方式,迎接新時代里一批批慕名而來的蘇粉。故選:C。(7)本題考查新聞的要素和新聞的特點。回答這些知識,都要通過在平時學習中的積累來完成。A.正確。B.錯誤。消息的標題要準確的概括消息的主要內容,還要盡可能重點突出,簡潔醒目。而不是只要求簡潔醒目。C.錯誤。通訊詳細記敘新聞事件,篇幅較長。不是簡潔的報道。D.錯誤。特寫是集中筆力,主要展示新聞事件的某一橫切面,著重描寫精彩瞬間。故選:A。【解答】答案:(1)B(2)A(3)C(4)B(5)A(6)C(7)A二、古詩文閱讀(17分)2.(5分)默寫。(1)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龜雖壽》曹操)(2)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贈從弟》劉楨)(3)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古詩十九首》)(4)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三峽》酈道元)【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我們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根據提示語句寫出相應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現錯別字。【解答】答案:(1)老驥伏櫪(注意“驥”的書寫)(2)松柏有本性(3)馨香盈懷袖(注意“馨”的書寫)(4)絕多生怪柏清榮峻茂(注意“峻”的書寫)3.(4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問題。渡荊門送別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CA.本詩借景抒情,寫出詩人前往楚地途中的所見所感。B.首聯寫詩人乘舟到“荊門外”,交代了詩人的行蹤。C.頷聯描寫長江兩岸特有的景色,體現山水的靜態美。D.頸聯描繪了水中映月和天邊云霞這兩幅美麗的畫面。(2)尾聯表達了詩人什么情感?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分析】《渡荊門送別》這首詩是李白出蜀時所作。李白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遠行,經巴渝,出三峽,直向荊門山之外駛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帶楚國故地游覽。表達了詩人離開故鄉時依依不舍,思念故鄉的感情。【解答】(1)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分析。ABD.正確。C.有誤,“隨”字,化靜為動,將群山與平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真切地表現出風景的流動感與空間感,將靜止的山嶺摹狀出活動的趨向來。故選:C。(2)本題考查情感把握。“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意思是:但我還是更愛戀故鄉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著我萬里行舟。詩人順著長江遠渡荊門,江水流過的蜀地也就是曾經養育過他的故鄉,初次離別,他怎能不無限留戀,依依難舍呢?但詩人不說自己思念故鄉,而說故鄉之水戀戀不舍地一路送我遠行,懷著深情厚意,萬里送行舟,從對面寫來,越發顯出自己思鄉深情。詩以濃重的懷念惜別之情結尾,言有盡而情無窮。答案:(1)C(2)“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這一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故鄉水擬人化,借寫故鄉水有情,不遠萬里,依戀不舍送我遠別故鄉,表達了詩人離開故鄉時依依不舍,思念故鄉的感情。參考譯文:我乘舟渡江來到遙遠的荊門外,來到戰國時期楚國的境內游覽。高山漸漸隱去平野慢慢舒展開,江水一片仿佛流進廣闊的莽原。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飛來的明鏡,空中彩云結成綺麗的海市蜃樓。但我還是更愛戀故鄉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著我萬里行舟。4.(8分)閱讀《與朱元思書》,完成問題。與朱元思書吳均①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②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③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1)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BA.從流飄蕩(跟、隨)B.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許可)C.互相軒邈(向高處伸展)D.千轉不窮(同“囀”,鳥鳴,這里指蟬鳴)(2)下列對選文理解與分析有誤的一項是BA.本文描繪了富春江的山水之美,第①段中“奇山異水”四字總括全文。B.第②段中“游魚細石,直視無礙”一句直接描寫了江水的清澈。C.本文寫出了作者對美景的感受,意在勸友人放下爭名奪利之心,忘情于天地大美。D.本文以寫景為主,兼有抒情,多用駢句,韻律和諧。(3)閱讀下面關于本文作者“吳均”的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吳均想撰寫齊史,向梁武帝求借齊帝的《起居注》及群臣行狀。武帝說:“齊民故事,布在流俗,聞見既多,可自搜訪。”吳均就開始撰寫《齊春秋》,他不顧忌諱,記載齊、梁間歷史,成稿30卷。武帝以“其書不實”為由,派人責問,下令焚毀,并免去吳均的官職。材料二吳均在南朝文學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尤以“吳均體”為后人所熟知。吳均詩中“清拔有古氣”者,多在五言,而尤在五言擬古詩。無論寫征戰之激烈,北地之苦寒,報國之志氣,皆骨力遒勁。“吳均體”無論是贈答送別好友,與好友重逢,還是思念友人,都親切真摯,俊麗清爽,一洗南朝綺艷之詩歌風調,又有古詩的溫麗悲遠。“吳均體”詩講究對偶、聲韻,注重煉字。依據材料二,試判定下面哪一項的詩句不屬于“吳均體”,并說明理由。A.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B.泣聽離夕歌,悲銜別時酒。C.對君不樂淚沾纓,辟窗開幌弄秦箏。D.風急雁毛斷,冰堅馬蹄落。【分析】參考譯文:煙霧都消散盡凈,天空和群山融為一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漂蕩,任憑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時而向東,時而向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獨異,天下獨一無二。水都是淺青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見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動的魚兒和細小的石頭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猛的巨浪像飛奔的駿馬。江兩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長著蒼翠的樹木,讓人心生寒意,高山憑依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往高處和遠處伸展;群山競爭著高聳,筆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無數山峰。山間泉水沖擊著巖石,發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相互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長久不斷地鳴叫,猿不停地啼叫著。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極力追求功名利祿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會平靜下來;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國家大事的人,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間也昏暗如黃昏;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有時還能露出陽光。【解答】(1)本題考查文言字詞的把握。ACD.正確;B.有誤,句意:從富陽到桐廬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許:表示約數。故選:B。(2)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把握。ACD.正確;B.有誤,“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側寫水清,“直接描寫了江水的清澈”錯誤。故選:B。(3)本題考查文章寫作特色的把握。答題時,需要結合材料二的內容,把握“吳均體”的特征,再分析所給出的詩歌,由此進行甄別。由材料二“吳均詩中‘清拔有古氣’者,多在五言,而尤在五言擬古詩。無論寫征戰之激烈,北地之苦寒,報國之志氣,皆骨力遒勁”“無論是贈答送別好友,與好友重逢,還是思念友人,都親切真摯,俊麗清爽”可知,吳均體多為五言,詩歌感情親切真摯,詩風骨力遒勁,俊麗清爽。由此可知,ABD三項符合“吳均體”的特征,C項,是七言詩歌,講究押韻,如“纓”“箏”,缺少“清拔”之氣。故不屬于“吳均體”。答案:(1)(2)B(3)C。理由:ABD三項,①都是五言;②都講究煉字,如“出”“銜”“落”;③表達的感情親切真摯。符合“吳均體”的特征。而C項,是七言詩歌,講究押韻,如“纓”“箏”,缺少“清拔”之氣。故不屬于“吳均體”三、名著閱讀(4分)5.(4分)讀書,是逐漸走近作者的過程。初讀感知內容,再讀理解創作意圖,走進作者心靈深處。請結合名著《紅星照耀中國》,簡要說明你閱讀這部名著時走近作者的過程。(100字左右)【分析】《紅星照耀中國》又名《西行漫記》,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作者真實地記錄了自1936年6月到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陜甘寧邊區)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先后被譯為二十多種文字,幾乎傳遍了全世界。【解答】本題考查閱讀名著的體驗。可以選擇自己讀過的一部名著,談一談自己閱讀名著的體驗認知過程。讀《紅星照耀中國》,可以先概括讀書所認識到的革命先輩的事跡、精神品質,再進而談所認識到的作者及這本書的意義、價值。答案:示例:初讀《紅星照耀中國》,走進紅色蘇區,遇到了一群可愛、樂觀、有趣的鮮活生命,感受到中國革命的希望。再讀名著,我理解斯諾憑著新聞工作者的良心,向全世界客觀的報道了在蘇區的真實見聞,轉變了世界對紅色中國的認識,真的讓人欽佩。四、現代文閱讀(25分)6.(4分)閱讀下面材料,完成問題。材料一①2021年,北京市朝陽區積極探索AI(指人工智能)技術在“接訴即辦”系統中的應用,研發市民熱線“接訴即辦”核心系統2.0版本,使“接訴即辦”工作處置流程更便捷、高效、智能化。②從市民打進電話開始,AI就會根據訴求內容,優先推薦責任單位,并自動記錄解決的操作過程,使得訴求辦理可溯。同時,“接訴即辦”系統2.0回訪系統也更加智能化。系統自動記錄訴求人回答的時間,為查驗通話記錄提供方便。③朝陽區還開發了“接訴即辦”手機端2.0與朝陽區“接訴即辦”核心系統實現了信息共享,使用者在動態監測的基礎上,實現訴求直批直轉,實時跟蹤,推動市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進入“處置加速道”。④2022年,朝陽區將繼續運用數據成果,開展社會治理活動,加強區域智慧城市建設。(《北京朝陽:AI賦能“接訴即辦”流程智能化》,魏姣姣文,北京學習平臺2021.12.27.有刪改)材料二①累計安全生產綠色電能200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標準煤消耗62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02萬噸。前不久,川滇兩省交界的金沙江上的白鶴灘水電站交出亮麗的成績單。②2021年6月28日,白鶴灘水電站首批機組正式投產發電。它與上游的烏東德,下游的溪洛渡、向家壩、三峽、葛洲壩水電站共同構成一條世界上最大的清潔能源走廊。(數據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國家統計局,2022.2.28)③白鶴灘水電站借助物聯網、云計算以及大數據等技術,在我國智能高拱壩建設上,向建設管理智能化又邁出了一大步。智能通水系統不僅能實時感知溫度,還可以自主分析溫度變化趨勢,按照預設的控制算法進行自動調控。在降低人工作業強度的同時,極大提升了工程效率與溫控精度。④作為中國自主設計制造的完全國產化百萬千瓦機組,白鶴灘水電站機組是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水電機組。選擇100萬千瓦機組最重要的一條是,。白鶴灘水電站是國家重大工程,是西電東送骨干電源點,遠景發展電力的需要為其提出更高要求。⑤為智慧電力、水能監測助力城市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建成智慧城市,中國水電人正持續書寫生態文明的新時代答卷。(《白鶴灘水電站:在金沙江上鑄就“國家名片”》,付麗麗文,《科技日報》2022.3.5.有刪改)材料三①2021年,中國有35個城市共新增了62條(段)運營線路,這些項目使中國內地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長度逾9192公里,同比增長約15%,約占世界城市軌交線路總長的四分之一。②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的研究人員近日發表在《都市快軌交通》期刊上的一篇文章顯示,中國正在加快步伐,即將成為城市軌道交通超級大國;助力智慧城市建設的城市基礎設施智能化水平,將得到進一步提升。③目前,中國內地約有50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它們大多位于相對繁榮的東部地區。據估計,到2025年,中國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總里程有望達到約1.3萬公里。研究人員說,這些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將有約80%為地鐵,而且有相當大一部分將使用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新技術,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2021年末各城市已開通城軌交通運營線路長度統計表(單位:公里)城市合計地鐵市域快軌有軌電車磁浮交通北京855.2708.9115.320.810.2上海936.03795.63564929.1廣州589.956422大連225.254.143.923.4貴陽74.3474.34……合計9192.627253.73952.75503.3357.9由此可知,。(《中國快速邁向城市軌交大國》,陳冰琳文,《參考消息》2022.3.4.有刪改)(1)以上三則材料都提到了“智能”,下列對“智能”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BA.準確篩選信息和自動記錄信息。B.以降低成本為主要目的。C.實時動態監測數據變化。D.對信息作出決策。(2)根據圖和表提供的信息,為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橫線處依次選擇句子恰當的一項是A①中國現代化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與之相適應的大規模清潔電能的支撐②近幾年,我國清潔能源消費量穩步增長③未來幾年,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將重點發展市域快軌、有軌電車、磁浮交通④城市多層次軌道交通系統正在形成,中國快速邁向城市軌交大國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分析】材料一為智慧政務,介紹為提高服務質量在“接訴即辦”系統中應用AI技術;材料二為智慧能源(電力),寫白鶴灘水電站為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將管理能化;材料三為智慧交通,寫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為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將大量使用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技術。第一題考查考查材料理解分析;第二題考查圖文轉換。【解答】(1)ACD.正確;B.有誤,“以降低成本為主要目的”于文無據。故選:B。(2)材料二是2017﹣202年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圖,反映了中國現代化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與之相適應的大規模清潔電能的支撐。圖三是2021年末各城市已開通城軌交通運營線路長度統計表,反映了城市多層次軌道交通系統正在形成,中國快速邁向城市軌交大國。故選:A。答案:(1)B(2)A7.(12分)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問題。谷雨劉偉林這時節,結實的都已結實。春日花性急,亦開得早,架子端得緊,然幾日明媚,轉眼在枝頭爆出了核。谷雨已至,它是這季節中一次華麗的轉身,裙裾曳地,香氣沖天。夜未央,風雨忽來,我坐在這季節的懷抱,愿聚散依依,愿所有的事物都沒終點與起點,愿風隨雨動,雨隨心至。就著那盞燈火,父親在院中修理著犁耙。谷雨水響,犁耙下田。父親要就著晴好的天氣,把水田翻耕一遍。對于土地,父親珍惜,總說,要把一塊土地種熟,不是一兩年的事情,得數年,千萬不能撂荒。萬物周轉的秩序正在被打破,但天道的節氣不會變,不以人的意志發生移位,或者讓塵世跌落到時間的背面。天氣暖得實在,雨卻明顯地多了,也大了起來,從屋頂湍急地走過,在屋檐形成瀑布樣的水簾。天色昏暗,除了雨聲,就什么聲音也聽不到。每年的谷雨節,母親都要與我去茶園摘茶,做“谷雨尖”。茶葉摘回,放在鍋里炒焙。鍋只要燒熱就行,萬不可燒過了。母親用手慢慢揉搓,就形成了谷粒大小的尖葉,曰“谷雨尖”。置熱水浸泡,茶葉舒展,纖毫畢現,柔如銀針,根根直立杯中,若是玻璃杯,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對于茶道,我不懂,亦不善飲,惹得母親每每說我“牛飲”,茶不是這樣喝的,要細細地嘗,你就沒嘗到別的味道?母親擅于此道,但也不至于講究到有泡茶的工夫,只是說熱茶慢喝,不能冷卻,可治咳嗽、傷風、感冒。每年,趁著谷雨剛到,即便是下雨,母親也要去園中摘茶,說是再過了幾天,就不是春茶了,該稱為夏茶。風和日麗,春光踏遍。母親手指如蝶,翻飛于茶樹上。數聲杜鵑從茶園的上空響起。連空氣中也彌散著茶的清香,軟軟地流著。這些茶樹歷冬經夏,沐霜浴雪,把四季的陽光、土地的肥沃一點點地汲取,它的每一莖脈里,就藏有一個季節的秘密。每年,母親總是雷打不動在那幾日去采茶,時日既不會早,也不會遲,一定要在那幾日把茶葉采回。好像不如此,茶就成了另一種味道。谷雨已起身,節氣不饒人。春天最后的一個節氣居然是谷雨,是誰在用這樣的詞語,標明天道的更迭。我坐在陽臺上,在這個午后,這個寂靜的時分,手中握著茶杯,杯里泡著谷雨尖,探嘴唇品咂一下,似乎這是春天最后的味道。諺語言:“谷雨陰沉沉,立夏雨淋淋。”看著這樣的天色,父親說今年又會有好年成。谷雨陰天,立夏就會落雨,立夏落了雨,小滿也會落雨。父親的意思是說,節氣都是融會貫通的,它們互相聯結得緊,若是立夏不落雨,小滿就不會下雨。年景就是旱年。那些置在高坡處的田就用不著去種植,即便種了,也會旱死。父親的話,就像谷雨的光芒照亮我的眼眸,照亮這個節氣中最精粹的部分,它既吻合了我的想象,又超出了我的想象。第二日,天空真的在落雨。母親一早打著雨傘去園中摘菜,黃瓜已上架。父親在屋檐下,鋸著一段木頭,修理犁柄。雨水很好,不徐不疾地下著,亮著白翅的鳥,從我眼前飛過。院角雜草叢生,里面長出一種細碎的黃花,暗香微散,須夜間才可聞見。我不明白,這花為何夜間才可聞香,白晝不能?聽母親說,是一種草藥,可以清腦醒目,莖、葉、花、根都有用處:莖可治腳疾;葉可泡水喝,只是味道很苦;根曬干熬水,夏日涂在蚊蟲叮咬處,可消腫止痛。母親每年都要挖出一部分根,留余一部分來年新長。院子里有兩棵樹,一棵為銀杏,一棵為楊梅。銀杏的葉子呈綠茶色,雨的光斑滑過,綠色更濃;而楊梅樹已掛果,只是還沒熟透,得過些時日。我嗅著谷雨的芬芳,靜立在那里,就讓這些青草麗花永存于記憶。目光所及處,于谷雨的光影中,我保持住——對這個季節最后的沉默。(《2020年中國年度精短散文》,2021年2月。有刪改)(1)文章圍繞節氣“谷雨”,先后展現了一幅幅讓“我”從中了解中國人傳統生活智慧的父母生活畫面:父親夜晚趕修犁耙;①母親用溫和手法制“谷雨尖”;母親教“我”飲谷雨茶;母親谷雨摘茶;②父親看天色知年成;③母親介紹草藥功用并適度挖根。(每空限15個字以內)(2)找出文中與畫波浪線句“谷雨已起身,節氣不饒人”同樣富有表現力的一個句子,并簡要分析這兩個句子在表現力上的相同之處。(第七段畫線語句除外)(3)閱讀全文后,有人對第七段畫線語句“這個節氣中最精粹的部分”不理解。請你探究作者對谷雨節氣認識不斷豐富的過程,完成下面表格,幫助解決問題。作者對谷雨節氣的認識原文語句摘抄感性:①品茶聞香A②連空氣中也彌散著茶的清香,軟軟地流著。B探嘴唇品咂一下,似乎這是春天最后的味道。C里面長出一種細碎的黃花,暗香微散,須夜間才可聞見。D③“我”嗅著谷雨的芬芳,靜立在那里,就讓這些青草麗花永存于記憶。理性:谷雨與其他節氣緊密聯結A谷雨已至,它是這季節中一次華麗的轉身。B春天最后的一個節氣居然是谷雨,是誰在用這樣的詞語,標明天道的更迭。C④節氣都是融會貫通的,它們互相聯結得緊(或:谷雨陰天,立夏就會落雨,立夏落了雨,小滿也會落雨)。【分析】文章圍繞節氣“谷雨”,先后展現了一幅幅讓“我”從中了解中國人傳統生活智慧的父母生活畫面:父親夜晚趕修犁耙;母親用溫和手法制“谷雨尖”;母親教“我”飲谷雨茶;母親谷雨摘茶;父親看天色知年成;母親介紹草藥功用并適度挖根。【解答】(1)本題考查篩選信息概括內容。結合“每年的谷雨節,母親都要與我去茶園摘茶,做谷雨尖。茶葉摘回,放在鍋里炒焙。鍋只要燒熱就行,萬不可燒過了。母親用手慢慢揉搓,就形成了谷粒大小的尖葉,日‘谷雨尖’”可概括:母親用溫和手法制作“谷雨尖”;結合“諺語言:‘谷雨陰沉沉,立夏雨淋淋’看著這樣的天色,父親說今年又會有好年成”可概括:父親看天色知年成;結合“聽母親說,是一種草藥,可以清腦醒目,莖葉花根都有處:莖茍治腳疾;葉可泡水喝,只是味道很苦;根曬干熬水,夏日涂在蚊蟲叮咬處,可消腫止痛。母親每年都要挖出一部分根,留余一部分來年新長”可概括:母親介紹草藥功用并適度挖根。(2)本題考查賞析語句。分析畫波浪線句“谷雨已起身,節氣不饒人”可知,畫波浪線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句式整齊,上下句字數相等,語言簡練,“起身”“燒人”富有表現力,寫出了谷雨節過后春與夏季節轉換速度之快。據此,可找到與之有著相同特點的語句:“裙裾曳地,香氣沖天”“風和日麗,春光踏遍”。這兩個句子都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谷雨時節春光燦爛明媚、花香四溢的景象,“曳”“沖”“踏遍”富有表現力,寫出了谷雨時節,春天的明媚燦爛已經遍布大地;語句簡短凝練,節奏鮮明,富有文采。(3)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與篩選信息概括內容。結合“每年的谷雨節,母親都要與我去茶園摘茶,做‘谷雨尖’”“風和日麗,春光踏遍。母親手指如蝶,翻飛于茶樹上數聲杜鵑從茶園的上空響起。連空中也彌散著茶的清香,軟軟地流著”“谷雨已起身,節氣……似乎這是春天最后的味道”“我嗅著谷雨的芬芳,靜立在那里,就讓這些青草麗花永存于記憶”可知,“我”對谷雨節氣的感性認識源于母親在谷雨天帶“我”摘茶,“我”在品茶思考中不斷加深對谷雨節氣的認識;由此摘抄出“我”對谷雨節氣的感受與認識的文句:“連空氣中也彌散著茶的清香,軟軟地流著”“我嗅著谷雨的芬芳,靜立在那里,就讓這些青草麗花永存于記憶”;根據原文語句摘抄可以概括出“我”的感性認識是“品茶聞香”;結合“谷雨已至,它是這季節中一次華麗的轉身”“谷雨已起身,節氣不饒人。春天最后的一個節氣居然是谷雨,是誰在用這樣的詞語,標明天道的更迭”“看著這樣的天色,父親說今年又會有好年成。谷雨陰天,立夏就會落雨,立夏落了雨,小滿也會落雨。父親的意思是說,節氣都是融會貫通的,它們互相聯結得緊,若是立夏不落雨,小滿就不會下雨。年景就是旱年”可知,這些語句都是“我”對谷雨節氣的理性認識。由此摘抄出“我”對谷雨節氣理性認識的原文語句:節氣都是融會貫通的,它們互相聯結得緊。答案:(1)①母親用溫和手法制“谷雨尖”;②父親看天色知年成;③母親介紹草藥功用并適度挖根。(2)示例:句子:“風和日麗,春光踏遍”。相同之處:句式整齊,上下句字數相等,成對出現;語言簡練,且都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比如用“踏遍”形容谷雨時節的春光已照耀大地,暗示節氣風日的特點;用“起身”“不饒人”形容節氣的轉換速度,即谷雨節氣之后便是立夏。使句子節奏鮮明,富有文采。(3)①品茶聞香;②連空氣中也彌散著茶的清香,軟軟地流著;③“我”嗅著谷雨的芬芳,靜立在那里,就讓這些青草麗花永存于記憶;④節氣都是融會貫通的,它們互相聯結得緊(或:谷雨陰天,立夏就會落雨,立夏落了雨,小滿也會落雨)。8.(9分)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小題。藤野先生(節選)魯迅①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上野的櫻花爛熳的時節,望去確也像緋紅的輕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結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②中國留學生會館的門房里有幾本書買,有時還值得去一轉;倘在上午,里面的幾間洋房里倒也還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間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響得震天,兼以滿房煙塵斗亂;問問精通時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學跳舞。”③到別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④我就往仙臺的醫學專門學校去。從東京出發,不久便到一處驛站,寫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現在還記得這名目。其次卻只記得水戶了,這是明的遺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臺是一個市鎮,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還沒有中國的學生。⑤大概是物以希為貴罷。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系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福建野生著的蘆薈,一到北京就請進溫室,且美其名曰“龍舌蘭”。我到仙臺也頗受了這樣的優待,不但學校不收學費,幾個職員還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監獄旁邊一個客店里的,初冬已經頗冷,蚊子卻還多,后來用被蓋了全身,用衣服包了頭臉,只留兩個鼻孔出氣。在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無從插嘴,居然睡安穩了。飯食也不壞。但一位先生卻以為這客店也包辦囚人的飯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幾次三番,幾次三番地說。我雖然覺得客店兼辦囚人的飯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難卻,也只得別尋相宜的住處了。于是搬到別一家,離監獄也很遠,可惜每天總要喝難以下咽的芋梗湯。……⑥但他也偶有使我為難的時候。他聽說中國的女人是裹腳的,但不知道詳細,所以要問我怎么裹法,足骨變成怎樣的畸形,還嘆息道,“總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⑦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但我接著便有參觀槍斃中國人的命運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學,細菌的形狀是全用電影來顯示的,一段落已完而還沒有到下課的時候,便影幾片時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戰勝俄國的情形。但偏有中國人夾在里邊: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槍斃了,圍著看的也是一群中國人;在講堂里的還有一個我。……⑧他所改正的講義,我曾經訂成三厚本,收藏著的,將作為永久的紀念。不幸七年前遷居的時候,中途毀壞了一口書箱,失去半箱書,恰巧這講義也遺失在內了。責成運送局去找尋,寂無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還掛在我北京寓居的東墻上,書桌對面。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于是點上一支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十月十二日(1)精讀語段①,談談此段運用大量筆墨描寫清國留學生的用意何在?(2)請按照要求賞析下列句子。但他也偶有使我為難的時候。他聽說中國的女人是裹腳的,但不知道詳細,所以要問我怎么裹法,足骨變成怎樣的畸形,還嘆息道,“總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要求從人物描寫的角度賞析)(3)閱讀語段⑧,請總結出“我”“懷念”“藤野先生”的具體行動有哪些?【分析】《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贊揚了日本老師藤野先生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深情的懷念之情。【解答】(1)本題考查分析關鍵語段的作用。開頭寫了“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和學跳舞的事情,“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一句是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是夸張。“實在標致極了”是反語。對文中以丑為美、不學無術的清國留學生,作者是十分厭惡的,所以才會有“到別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的想法,所以寫清國留學生,是作者去仙臺的直接原因。因為這些清國留學生的不學無術,所以作者厭惡這些清國留學生,可以看出作者與他們不同。文中看電影事件,是魯迅棄醫從文的原因,由此可以看出魯迅是是一個憂國憂民、積極尋求救國良策的愛國青年。(2)本題考查句子的賞析。從人物描寫的角度賞析。結合“但他也偶有使我為難的時候。他聽說中國的女人是裹腳的,但不知道詳細,所以要問我怎么裹法,足骨變成怎樣的畸形,還嘆息道,‘總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的內容,由“嘆息道,‘總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可知,句子運用了語言和神態描寫;結合“他聽說中國的女人是裹腳的,但不知道詳細,所以要問我怎么裹法,足骨變成怎樣的畸形”可知,形象地描繪了藤野先生向“我”詢問裹腳的情形而不得的過程和遺憾的樣子,體現了嚴謹和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3)本題考查內容概括。根據原文的內容,作者告別藤野先生后,從“他所改正的講義,我曾經定成三厚本,收藏著的,將作為永久的紀念”可知魯迅通過收藏講義懷念藤野先生;從“只有他的照相至今還掛在我北京寓居的東墻上”可知魯迅通過懸掛照相懷念藤野先生;從“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于是點上一支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可知魯迅通過繼續寫作懷念藤野先生,這些內容都是作者對藤野先生懷念的具體行為,用簡潔的文字進行概括即可。答案:(1)描寫清國留學生的丑態,表現作者對他們的厭惡,既是作者去仙臺的直接原因,也是作者與藤野先生相識的原因。同時又暗示了作者與他們不同,是一個尋求救國良策的愛國青年。(2)句子運用了語言和神態描寫,形象地描繪了藤野先生向“我”詢問裹腳的情形而不得的過程和遺憾的樣子,體現了治學嚴謹和實事求是的態度。(3)①裝訂收藏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