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應用基礎二_第1頁
計算機應用基礎二_第2頁
計算機應用基礎二_第3頁
計算機應用基礎二_第4頁
計算機應用基礎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計算機應用基礎

計算機應用基礎

第一章計算機基礎知識

第二章中英文輸入基礎

第三章Windows98操作系統

第四章多媒體技術

第五章中文Word

第六單使用Excel電子表格

第七章使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

第八章MicrosoftAccess

第九章計算機網絡與Internet

第十章網頁設計

序言

一、這門課的特點:

?內容的全面性

?各個部分自成系統

?不要求復雜的理論

?注重實踐

序言

二、怎樣學好這門課:

?注重課堂理論學習

?重視上機課的訓練及課后練習實踐

?有效地利用網絡手段

?注重零散知識的積累

?遇到問題及時解決

第一章計算機基礎知識

Z一、計算機發展史

*二、計算機的特點及應用

?三、計算機系統的組成

:四、計算機中的數制及數據編碼

Z五、計算機病毒及其防治

三1.1計算機發展史

?1.1.1第一臺計算機的誕生

Z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于1946年在美國研制成功,

:取名ENIAC(埃尼阿克),由美國陸軍阿伯丁實驗空出

Z資,賓州大學莫爾學院的莫奇萊(JohnWMauchly)教授和

Z埃克特(JPresperEckert)博士等人設計制造。ENIAC是電

?子數值積分計算機(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

2Calculator)的縮寫。這臺計算機使用了18800個電子管,

?占地170平方米,重達30噸,耗電140千瓦,耗資40多萬美

Z元。ENIAC每秒可進行5000次加法或減法運算。

1.1.2計算機發展經歷的四個階段

(1)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

時間:1946?1958年

標志:基本電子元件是電子管

內存:水銀延遲線

外存:磁鼓、紙帶、卡片、磁帶

速度:每秒幾千到幾萬次基本運算

軟件:二進制的機器語言/匯編語言

特點:體積大/耗電多/速度低/造價高/使用不便

代表機型:ENIAC/EDVAC等

(ElectronicDiscreteVariableAutomaticComputer)

電子離散變量自動計算機

1.1.2計算機發展經歷的四個階段

(2)第二代——晶體管計算機

時間:19594964年

標志:基本電子元件是晶體管

內存:磁芯存儲器(幾十萬字)

外存:磁盤、磁帶等

速度:每秒幾十萬次基本運算

軟件:ALGOL60/FORTRAN/COBOL等

特點(與第一代相比):體積小/耗電少/成本低/功能

強/使用方便

代表機型:UNIVACH/貝爾TRADIC/IBM7090/

7094/7044等

1.1.2計算機發展經歷的四個階段

(3)第三代——集成電路計算機

時間:1965-1970年

標志:基本電子元件是中小規模集成電路

內存:磁芯/半導體存儲器

外存:磁盤、磁帶等

速度:每秒幾十萬次到幾百萬次基本運算

軟件:出現了高級語言BASIC等

特點:體積縮小/價格降低/功能增強/應用廣泛

代表機型:IBM360系列/HONEYWELL6000系歹U/

富士通F230系列

1.1.2計算機發展經歷的四個階段

(4)第四代——晶體管計算機

時間:1971-至今

標志:基本電子元件是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

內存:半導體存儲器

外存:磁盤、磁帶等

速度:每秒幾百萬次甚至上億次的基本運算

軟件:操作系統不斷完善,應用軟件已成一個產業

特點:體積小/耗電少/成本低/功能強/使用方便

代表機型:IBM4300系列/3080系列/3090系列/

最新的IBM9000系列/INTEL微處理器系列

1.1.2計算機發展經歷的四個階段

(5)第五代——新型計算機

從1982年開始,英、美、日等國家正投入

大量人力和物力進行研制新一代計算機。

特點:把信息采集、存儲、處理、通信和

人工智能結合在一起的智能計算機。

1.1.2電子計算機發展階段劃分及各階段特征表

計算機速度起止代表機硬件應用范

發展階段(次/年份型電子元件主存儲器軟件圍

每妙)1

1946ENIAC/電子管水銀延遲羽器語科學計

線算

第一代KEDVAC羸呈序

11958

幾十1959IBM7090晶體管磁芯高級程科學計

萬/UNIVA序設計算/數據

第二代萬

:1964CII/語言處理/工

.TRADIC業控制

幾十1965IBM360/中小規模磁芯/半導操作系廣泛應

第三代萬HONEY集成電路體存儲器統/多種用于眾

至幾1970WELL60高級程多科學

■白力00/F230序語言領域

--幾百1971IBM4300大規模集半導體操作系計算機

萬/IBM900成電路存儲器統語言應用已

第四代甚至0等的完善/已經深

上憶應用軟入到社

I件已形會生活

二2成產業各方面

1.1.2我國計算機的發展

1958年,我國第一臺電子管計算機103機誕生,速度:2000次/S

同年,第一臺晶體管計算機試制成功

1959年,研制成功104機,速度每秒10,000次以上

1965年,研制成功320機,速度達到8萬次/S

1971年,研制成功第一臺集成電路計算機TQ-16,速度十幾萬次

1977年,研制成功第一批微型機DJS-050系列,0520系列

1983年,“銀河”巨型機在國防科技大學研制成功,速度1億次/S

1992年,“銀河巨型機在國防科大研制成功,速度10億次/S

1.1.3計算機的種類

以性能可以分為以下四種:

?通用機]

?巨型機特殊用途

?小型機,

?微機(一般指的就是此類,386/486/奔騰等)

1.1.4未來計算機的特點

巨型化

主要指運算速度、存儲容量和功能而言

微型化

主要指從臺式向便攜機、掌上機、膝上機發展

網絡化

信息時代離了開網絡,共享資源

智能化

越來越具有人的智能

1.2計算機的特點及應用

1.2.1計算機特點

1.運算速度快

2.計算精度高

3.具有“記憶”和邏輯判斷能力

4.具有自動運行能力

5.可靠性高

1.2.2計算機應用

1.數值計算

2.信息處理

3.實時控制

4.計算機輔助工程

5.人工智能

6.計算機進入家庭

L3計算機系統組成

:1.3.1計算機硬件系統

:1.3?2計算機常用外部設備

,

:133計算機軟件系統

:1.3.1計算機硬件系統

??計算機兩個重要基本思想(馮?諾伊曼)

X1存儲程序

:*把程序和所需數據事先以一定順序存儲在計算機的存儲器

Z中,運行時從存儲器中逐一取出程序中一條條指令,并實現其

:基本操作

?2二進制的特點

Z*只有兩個數字0和I,可表示具有兩個不同的穩定的物理狀態

:*運算規則簡單

Z*數字0和1正好與邏輯變量取值一致,故可用二進制進行邏輯

.運算

?計算機硬件系統構成

,運算器〕

%中央處理機(CPU)

控制器「只讀存儲器(ROM)

「內存儲器<隨機存儲器(RAM)

〔快速存儲器(CACHE)

存儲器

Y-磁盤r硬盤(HARDDISK)

硬件系統"外存儲器磁莓t軟盤(FLOPPY

一光盤DISK)

輸入設備、

(鍵盤/鼠標)

【輸出設備

(打印機/顯示器/繪圖儀)

?外部設備

主機

圖1.1計算機硬件系統結構圖

計算機硬件系統構成

1運算器(ArithmeticUnit)

*完成對數據的算術、邏輯運算和判斷

2控制器(ControlUnit)

*控制各部件的工作,使計算機自動地執行程序

3存儲器(Memory)

*用來存儲程序和數據的部件

4輸入/輸出設備(Input/Output)

*輸入設備將各種信息轉換成計算機可以接收的信號

*輸出設備將運行結果或過程轉換成人們所要求的形式

1.3.2計算機常用外設

1.鍵盤(Keyboard)

#鍵盤基本分區

(1)主鍵盤區:也就是字符鍵區

(2)功能鍵區:在鍵盤最上一排,包括<F1>到<F12>,

共12個

(3)編輯鍵區:也就是光標移動鍵區

(4)數字鍵區:又稱小鍵盤區,在鍵盤的右部

I

2

J

T

|

~

|

K

J

|

E

5

S

C

g

]

F

p

!

P

a

u

s

e

Q

N

u

n

I

R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