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25審題實力與閱讀實力專練(聲)一、單選題我校運動會進行百米賽跑時,終點的計時員在聽到起跑槍聲才起先計時,當運動員到達終點時,計時員秒表的讀數為12.29秒,與運動員精確成果最接近的是()A.12.29秒 B.12.58秒 C.12.00秒 D.12.18秒【答案】B【解析】聲音從起點傳到終點的時間:t=100m340m/s≈0.29s,
由于計時員比運動員聽到槍聲晚0.29s,
所以計時員給運動員的成果少計時0.29s,
所以運動員跑完百米的時間應為12.29s+0.29s=12.58s.“中華神盾”是由我國自主研發的新型最先進導彈驅除艦。如圖是“中華神盾”軍艦靜止時,其聲吶裝置的顯示器所顯示出聲波信號發出與接收的狀況,圖中P1、P2是聲吶發出的信號,n1、n2分別是P1、P2、被不明物體反射回來的信號。假如P1A.信號P1從發出到接收共用時24s
B.信號P1遇到不明物體時,該物體到軍艦的距離為18000m
C.信號P1遇到不明物體起先到信號P2遇到不明物體這段時間內,物體移動的距離為750【答案】C【解析】解:
A、由圖可知,P1為0.5s,n1為24.5s,因此信號從發出到接收共用時24s,故A正確;
B、信號P1遇到物體并返回共用時24s,因此單程用時為:t=12s,因此物體到軍艦的距離為:s=vt=1500m/s×12s=18000m,故B正確;
C、信號P2發出時間為1.5s,收到信號時間為25.4s,共用時23.9s,因此單程用時為:t'=23.9s÷2=11.95s,該物體到軍艦的距離為:s'=vt'=1500m/s×11.95s=17925m,因此不明物體移動的距離為:△s=s-s'=18000m-17925m=75m,故C錯誤;
D、依據計算可知,不明物體與軍艦距離越來越近,因此在向軍艦靠攏,故交通部門常用測速儀來檢測車速。測速原理是測速儀前后兩次發出并接收到被測車反射回的超聲波信號,再依據兩次信號的時間差,測出車速,如圖甲。某次測速中,測速儀發出與接收超聲波的狀況如圖乙所示,x表示超聲波與測速儀之間的距離。則該被測汽車速度是(假設超聲波的速度為340?m/s,且保持不變)(????)A.13.60?m/s B.14.17?m/s C.14.78?m/s D.28.33?m/s【答案】D【解析】【試題解析】由圖知:超聲波第一次從測試儀發出到與汽車相遇的地點,經過的時間為t1=?12X1=?0.32s?2=0.16s,超聲波通過的距離為:s波1=v波?t1=340m/s×0.16s=54.4m;
超聲波其次次從測試儀發出到與汽車相遇的地點,經過的時間為t2=?12X2=?0.24s?2=0.12s,
超聲波通過的距離為s波2=v波?t如圖所示,試管中加進適量的水,用同樣大小的力吹響;變更試管中的水量,聽到發出的聲音不同,其主要差別是A.響度和音調
B.音調和聲速
C.音調和音色
D.響度和音色【答案】C【解析】用嘴貼著試管口吹氣,振動發聲的是由于試管口內空氣柱的振動發出的,當水量增加時,空氣柱長度越短,音調越高;由于水量增加,相當于變更了發聲體的結構,所以發出的聲音的音色有所不同;
因此這“不同的聲音”主要是指聲音的音調和音色;
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故選C。
如圖是童謠“小蜂蜜”的一段歌詞與樂譜,當小玲唱到“大家一起”這四個字期間,音調漸漸上升.關于這期間小玲聲音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小玲的聲音是由聲帶振動產生的,并且振動一次的時間漸漸增加
B.小玲的聲帶每秒振動的次數漸漸增加,振動幅度漸漸增大
C.小玲的聲音通過空氣以聲波的方式傳入人耳,聲波的傳播速度不變
D.小玲的歌聲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答案】C【解析】AB.小玲的聲音是由聲帶振動產生的,通過五線譜推斷出音調在漸漸上升,音調由頻率確定,所以其頻率在漸漸上升,頻率的定義是發聲體在1s內振動的次數,所以推斷出1s內的振動次數變多,振動一次的時間漸漸減小,但與振動的幅度無關,所以選項A、B都錯誤.
C.聽到小玲的歌聲,主要是通過空氣傳播的,以聲波的方式傳入人耳,聲波的傳播速度不變.故選項C正確.
D.小玲的歌聲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故D錯誤.
故選C.魔術師在某次演岀中表演了“獅吼功”:把嘴靠近紅酒杯發聲將紅酒杯震碎。其奇妙為通過限制聲音的頻率使其與紅酒杯的頻率相同達到共振而震碎紅酒杯。魔術師表演中調整的是聲音的(????)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聲速【答案】A【解析】解:魔術師通過限制聲音的頻率使其與紅酒杯的頻率相同達到共振而震碎紅酒杯,因為音調與物體振動的頻率有關,頻率越高,音調越高,所以,魔術師表演中調整的是聲音的音調,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聲音的傳播速度只與介質的種類有關
B.居民區旁邊的高架橋兩側安裝隔音板是為了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C.通過聲學儀器接收超聲波等信息來推斷地震方位和強度,是利用了聲可以傳遞信息
D.人類能聽到的聲叫聲音,聲音、超聲波和次聲波統稱聲【答案】D【解析】解:
A、聲音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的種類有關,還與介質的溫度有關,故A錯誤;
B、道路兩旁安裝隔音板是為了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B錯誤;
C、地震、火山噴發、海嘯等自然活動都伴隨著次聲波的產生,不是超聲波,通過聲學儀器接收次聲波可以推斷地震的方位和強度,故C錯誤;
D、人類能聽到的聲叫聲音,超聲波、次聲波、聲音統稱為聲,故D正確。
故選:D。二、填空題汽車研學途中勻速行駛,在距離紅旗渠隧道右側入口165m處起先鳴笛,司機經過1s聽到隧道入口處山崖反射回來的回聲,則汽車的行駛速度是________m/s。此時,他看到這條長150m的隧道內有一工人正在檢修設備,馬上亮燈提示工人離開。恰好工人正好處在向左、向右跑都能平安脫險的位置。為了平安脫險,工人奔跑的最小速度是________m/s。(當時聲音的速度ν聲=315m/s)。【答案】15;5【解析】(1)笛聲傳播的路程和汽車行駛的路程的總和:
s總=165m×2=330m,
笛聲傳播的路程:
s聲=v聲t=315m/s×1s=315m,
汽車行駛的路程:
s車=s總-s聲=330m-315m=15m,
汽車的速度為:v車=s車t=15m1s=15m/s,
(2)此時汽車到隧道右出口的距離:
s=165m-15m=150m,
由v=st得汽車到達隧道右出口的時間:
t右=sv車=150m15m/s=10s,
汽車到達隧道左出口的時間: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聲吶
光波在水中衰減較快,一般水下幾十米深處光線就很差,電磁波在水中衰減也很快,而且波長越短,損失越大,即運用大功率的低頻電磁波,也只能傳播幾十米.然而,聲波在水中傳播的衰減就小得多,在深海中爆炸一個幾千克的炸彈,在兩萬公里外還可以收到信號.
2009年2月,法國核潛艇“凱旋”號和英國核潛艇“前衛”號在大西洋相撞一潛艇“遭遇撞擊和刮傷”,另一潛艇“聲納罩部分”嚴峻受損.均配備先進聲吶系統的兩艘核潛艇,竟將“幾百萬分之一”的相撞機率變為現實.經調查,雙方發生碰撞的緣由之一可能是為了削減自身發出的噪音而關閉了聲吶系統.
聲吶是利用水中聲波對水下目標進行探測、定位和通信的電子設備,是水聲學中應用廣泛的一種重要裝置.
聲吶能夠向水中放射聲波,聲波的頻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間,由于這種聲波的頻率較高,可以形成較強指向性.聲波在水中傳播時,假如遇到潛艇、水雷、魚群等目標,就會被反射回來,反射回來的聲波被聲吶接收,依據聲信號來回時間可以確定目標的距離.聲吶發出聲波遇到的目標假如是運動的,反射回來的聲波(下稱“回聲”)的音調就會有所變更,它的變更規律是:假如回聲的音調變高,說明目標正向聲吶靠攏;假如回聲的音調變低,說明目標遠離聲吶.請回答以下問題:
(1)關于聲吶所發出的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
A.電磁波
B.超聲波
C.次聲波
D.光波
(2)人能夠感受到聲吶發出的波的頻率范圍是_________kHz到_________kHz.
(3)停在海水中的潛艇A監測到離它7500m的潛艇B,并持續監控潛艇B,接到潛艇B反射回來的聲波頻率是變高的,且測出潛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終在潛艇A、B的連線上,經一分鐘后潛艇B與潛艇A的距離變為__________m.
(4)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_________
A.聲吶系統是通過放射聲波來定位的
B.關閉聲吶系統是在聲源處限制噪聲
C.刮傷的痕跡是潛艇之間摩擦力作用的結果
D.潛艇做成流線型是為了減小在水里航行時受到的壓強.【答案】(1)B;
(2)10;20;
(3)6300;
(4)D。【解析】(1)聲吶能夠向水中放射聲波,聲波的頻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間,由于30kHz大于20000Hz,所以聲吶發出的是超聲波;
(2)人耳只能聽到20Hz到20000Hz之間的聲音,聲吶發出的聲波頻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間;
因此人耳聽到的聲吶發出的聲波頻率為:10kHz~20kHz;
(3)接到潛艇B反射回來的聲波頻率是變高的,說明潛艇B在向潛艇A靠近;
1分鐘=60s.
1分鐘后,潛艇B行駛的路程sB=vBt=20m/s×60s=1200m,
現在兩艘潛艇之間的距離s2=s1-sB=7500m-1200m=6300m;
(4)A.聲吶是利用超聲波工作的,利用回聲定位原理,科學家獨創了聲吶.正確,故A錯誤;
B.關閉聲吶系統是防止噪聲的產生,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正確,故B錯誤;
C.兩潛艇相互接觸時發生碰撞在表面相互摩擦出現刮傷的痕跡.正確,故C錯誤;
D.三、試驗探究題某愛好小組的甲、乙、丙三位同學合作估測常溫下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1)他們選擇了鼓(含鼓槌)做試驗,除這器材外,至少還須要的試驗器材是______和______。
(2)如圖1所示,甲負責敲鼓、乙負責計時、丙負責聽聲。試驗步驟如下,請你將試驗操作的步驟B補充完整。
A、量出甲、乙兩人之間的直線距離s,并記錄;
B、甲同學用力敲一下鼓,乙同學在______時馬上起先記時;
C、負責聽聲的丙同學聽到鼓聲時就馬上喊“停”,聽到丙同學“停”的指令,乙同學馬上按停秒表;
D、將測得的時間t記錄下來;
E、計算出聲音的速度v聲,則v聲(速度)=______(文字表達也可以)。
(3)試驗過后,三位同學反思自己的試驗過程,相識到用這樣的方法所測量的聲音傳播時間可能不是很精確度,緣由是:______。
(4)挫折使人進步,甲、乙兩同學通過網上溝通,相識到手機軟件在試驗中可以發揮奇妙的功效,于是他們下載了一款名為Phyphox的物理試驗手機軟件接著進行試驗。該軟件能夠自動記錄下所接收到的兩次響聲之間的時間間隔,當手機接收到第一次響聲時能自動起先計時,當再次接收到響聲時能自動停止計時,而且它對聲音的響應特別靈敏,計時可精確到0.001s。下面是他們倆其次次試驗的過程(如圖2):
A、找一空曠的廣場,分別站于間距為s的A、B兩處,打開手機軟件做好計時打算。
B、甲先在自己的手機邊擊掌一次,乙聽到甲的擊掌聲后,也在自己手機邊擊掌一次。
C、查看甲、乙兩手機記錄下的時間值,分別為t甲、t乙。問:
①本試驗中兩手機所記錄的時間大小關系是t甲______t乙(>/=/<)。
②測得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v聲=______。(【答案】刻度尺
停表
看到甲敲擊鼓面
?st
停表操作反應的誤差
>
【解析】解:(1)計算速度須要測量路程和時間,路程的測量須要刻度尺,時間的測量須要停表;
故答案為:刻度尺;停表;
(2)光速比聲速快,聲音的傳遞也須要時間,所以看到甲敲擊鼓面起先計時更精確;速度是路程與時間的比值;
故答案為:看到甲敲擊鼓面;st;
(3)時間和長度的測量上都會有誤差;
故答案為:停表操作反應的誤差;
(4)①由記錄的過程可知,t甲比t乙多記錄聲音傳播的時間;
故答案為:>;
②聲音從A傳遞到B所需時間為:
t=t甲-t乙2
測得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為:
?v聲=st=請閱讀下面一段短文后,仔細思索并回答有關問題。如圖1所示,小明和小剛用細棉線連接了兩個可樂飲料的紙杯制成了一個“土電話”。
(1)他們用“土電話”能實現10m間的通話,這表明______。
(2)相距同樣遠,講話者以相同的響度講話,假如改用細金屬絲連接“土電話”,則聽到的聲音就大些。這一試驗表明:______。
(3)假如用“土電話”時,另一個同學捏住棉線的某一部分,則聽的一方就聽不到聲音了,這是由于______。
(4)某探討小組利用以上兩個紙杯和一些長短、粗細不同的琴弦,又進行了探究“音調和哪些因素有關”的活動。他們選用的琴弦長度、材料在圖2中已標出(其中琴弦的直徑關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緊程度一樣。
①若他們想探討“音調的凹凸與琴弦長度”的關系應選擇琴弦______(選填符號a、b、c
或d)。
②若選擇琴弦a和b,則是為了探討______。
③若有同學選擇c和d進行探討,并推理得出:琴弦長度越長,振動越慢,音調就越低的結論。該同學探究過程中存在什么問題?______。
④兩位同學還可以選擇琴弦______(選填符號a、b、c或d),探討“琴弦音調凹凸與材料的關系”。【答案】固體能傳播聲音
用金屬絲的傳聲效果更好
捏住線振動停止,聲音無法通過線的振動來傳播
a、d
音調的凹凸與琴弦粗細的關系
沒有限制材料相同
a、c【解析】解:(1)“土電話”中間是細線,用“土電話”能實現10m間的通話,這表明固體能傳播聲音。
(2)固體傳聲效果一般要比空氣好,相距同樣遠,講話者以相同的響度講話,假如改用細金屬絲連接“土電話”,則聽到的聲音就大些。這一試驗表明:用金屬絲的傳聲效果更好。
(3)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并通過介質進行傳播。假如用“土電話”時,另一個同學捏住棉線的某一部分,則聽的一方就聽不到聲音了,這是由于捏住線振動停止,聲音無法通過線的振動來傳播。
(4)①試驗中,若他們想探討“音調的凹凸與琴弦長度”的關系,應限制琴弦的粗細、材料、松緊程度相同,只變更長度,故應選擇琴弦a、d。
②若選擇琴弦a和b,表明其粗細不同,其它條件相同,則是為了探討音調的凹凸與琴弦粗細的關系。
③若有同學選擇c和d進行探討,并推理得出:琴弦長度越長,振動越慢,音調就越低的結論。這一結論是錯誤的,因此,他沒有限制材料相同。
④若要探討“琴弦音調凹凸與材料的關系”,應限制長度、粗細、松緊相同,只變更其材料,故兩位同學可以選擇琴弦a、c進行探討。
故答案為:(1)固體能傳播聲音;
(2)用金屬絲的傳聲效果更好
(3)捏住線振動停止,聲音無法通過線的振動來傳播;
(4)①a、d;②音調的凹凸與琴弦粗細的關系;③沒有限制材料相同;④a、c。
曉偉在視察小提琴、吉他、二胡等弦樂器的弦振動的狀況后猜想:在弦松緊程度相同的條件下,發聲的音調凹凸還可能與弦的粗細、長短及弦的材料有關.于是他想通過試驗來探究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因為音調的凹凸取決于聲源振動的頻率,他借來一個能夠測量振動頻率的儀器進行試驗.下表是他在試驗時選用的琴弦的相關數據.編號材料長度/cm橫截面積/mA尼龍551B尼龍550.5C尼龍801D鎳合金550.5
(1)在探究一個物理量是否與多個因素有關過程中,經常采納限制變量的方法.假如曉偉想探究弦發聲的音調是否與弦的材料有關,你認為他應選用表中編號為________的琴弦.假如曉偉想探究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是否與琴弦的長短有關,你認為他應選用表中編號為________的琴弦.(2)假如選用編號為A、B的兩根琴弦,可探究弦發聲的音調是否與弦的________有關.(3)隨著試驗的進行,曉偉又覺得琴弦音調的凹凸,可能還與琴弦的松緊程度有關,為了驗證這一猜想,必需進行的操作是:選擇其中一根琴弦,變更琴弦的________,用測量振動頻率的儀器測量________.(4)試驗探究過程通常采納如下步驟:①分析歸納,②進行試驗,③提出問題,④假設與猜想,⑤得出結論等.則探究過程合理的依次應當是________(填寫序號).【答案】(1)B、D;A、C;
(2)橫截面積;
(3)松緊程度;頻率;
(4)③④②①⑤【解析】(1)假如想探究弦發聲的音調與弦的材料的關系,她應當限制琴弦的長度、橫截面積相同,故比照表中數據可知,應當選用表中編號為B、D的琴弦。
假如想探究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凹凸可能與琴弦的長短有關時,應限制材料和橫截面積相同,故比照表中數據可知,應當選用表中編號為A、C的琴弦。
(2)若選用表中編號為A、B的琴弦,比照表中數據可知限制琴弦的材料、長度相同,可探究弦發聲的音調與弦的橫截面積的關系。
(3)驗證琴弦音調的凹凸與琴弦的松緊程度的關系,應限制琴弦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都相同而琴弦的松緊程度不同,可以用同一根琴弦多次變更其松緊程度,用同樣大小的力去撥動琴弦進行試驗,用測量振動頻率的儀器測量頻率(或音調的凹凸);
(4)完成本探究的全過程,所實行步驟的合理依次應當是:③提出問題、④假設與猜想、②進行試驗、①分析歸納、⑤得出結論;即③④②①⑤。
故答案為:(1)B、D;A、C;(2)橫截面積;(3)松緊程度;頻率;(4)③④②①⑤。某愛好小組安排探究“鋁棒的發聲”。同學們運用一根表面光滑的實心鋁棒,一只手捏住鋁棒的中間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粘少許松香粉,在鋁棒表面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聽見鋁棒發出聲音,而且發覺在不同狀況下鋁棒發聲的頻率是不同的。為了探究鋁棒發聲頻率的影響因素,該愛好小組找到不同規格的鋁棒、虛擬示波器等器材進行探究。試驗前同學們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A:鋁棒發聲的頻率可能和鋁棒的橫截面積有關猜想B:鋁棒發聲的頻率可能和鋁棒的長度有關猜想C:鋁棒發聲的頻率可能和手捏鋁棒的部位有關為了驗證猜想A,同學們選擇4根鋁棒,每次均捏住鋁棒的中間部位,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試驗所得的數據記錄于下面的表格中,頻率相差在70Hz以內的測量值可以認為是相等的。實心鋁棒序號鋁棒長度L/×橫截面積S/×頻率f/Hz1712.935002782.931463715.2353047811.73143(1)分析表格中實心鋁棒序號______數據,可知鋁棒的發聲頻率與橫截面積是
的。(選填“有關”或“無關”),物理學中,此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2)為了驗證猜想B,同學們選擇橫截面積均為2.9×10-5m2的鋁棒,同時他們還要限制________________相同,完成實心鋁棒序號鋁棒長度L/×頻率f/Hz150500027135003783146491270051052375(3)在試驗過程中,有同學將發聲的鋁棒一端快速插入水中,可以看到
現象,由此可知聲音產生的緣由。有同學用手快速握住正在發聲的鋁棒,可以聽見聲音很快衰減,緣由是
。【答案】(1)1、3(2、4);無關;限制變量法;(2)手捏鋁棒的部位;鋁棒長度越長,鋁棒的發聲頻率越低;(3)水花四濺;振動停止(振動衰減)【解析】(1)由表格中的1和3或2和4的信息可知,當鋁棒長度都為0.71m時,橫截面積不同,頻率為3500hHz和3530Hz,由于這兩個頻率在2%的誤差允許范圍內(頻率相差在70Hz以內),故頻率是相同的,故結論為:鋁棒的發聲頻率與橫截面積是無關的,本試驗采納限制變量法;
(2)為了驗證猜想B,同學們選擇橫截面積均為2.9×10-5m2的鋁棒,同時他們還要限制手捏鋁棒的部位相同,同學們分析表格數據可得到的結論是:當鋁棒的橫截面積和手捏鋁棒的部位相同時,鋁棒長度越長,鋁棒的發聲頻率越低;
(3)有同學們將發聲的鋁棒一端插入水中,鋁棒振動,故可以看到水花四濺;有同學用手快速握住正在發聲的鋁棒,可以聽見聲音很快衰減,緣由是振動停止(振動衰減)。
故答案為:(1)1、3(2、4);無關;限制變量法;(2)手捏鋁棒的部位;鋁棒長度越長,鋁棒的發聲頻率越低;(3)水花四濺;振動停止((1)如圖甲所示,用細線拴著硬泡沫塑料小球,懸掛在鐵架臺上,用橡皮錘輕輕敲擊音叉,音叉發聲,泡沫小球彈起一個較小的角度,這個現象說明聲音是由于物體______產生的;再用橡皮錘用力敲擊音叉,音叉發聲的響度______(變大/變小/不變),可看到泡沫小球彈起一個______(較大/較小)的角度,這個試驗說明聲音的響度與______有關。
(2)如圖乙所示,用小錘去敲打右邊的音叉,左邊的音叉也能發聲,并把泡沫小球彈起,該試驗能說明聲音可以在______中傳播、聲波可以傳遞______;假如將乙試驗裝置搬上月球,小球______(會/不會)彈起,這樣推斷的依據是______。
(3)用小球的彈起來反映音叉的振動,下列描述中,這種探討問題方法相同的是______
A、探究液體蒸發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
B、真空罩中的鬧鐘:探究聲音傳播的條件
C、探究音調與頻率的關系
D、溫度計:液柱高度的變更表示溫度的變更。【答案】振動
變大
較大
振幅
空氣
能量
不會
聲音的傳播須要介質
D【解析】解:(1)用橡皮錘輕輕敲擊音叉,音叉發聲,泡沫小球彈起一個較小的角度,這個現象說明聲音是由于物體振動產生的;當用力敲擊音叉發出較響的聲音,音叉振動猛烈,音叉發聲的響度變大,接觸小球會把小球彈起更大的角度;這說明聲音的響度與振幅有關。
(2)由題意可知: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的音叉響,且懸掛在線上的緊靠在左邊音叉的泡沫小球會彈起,這是因為右邊音叉振動產生的聲音由空氣傳播到左邊的音叉,引起左邊音叉的振動而發出聲音;說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在月球上做這個試驗,左邊的音叉不會發聲,小球不會彈起,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右邊音叉產生的聲音不會傳遞到左邊的音叉,說明聲音的傳播須要介質。
(3)在探討響度與振幅的關系時,用懸掛的乒乓球接觸音叉,通過視察它彈開的幅度,來顯示音叉振動的幅度。這種探討問題的方法你為轉換法。
A、探究液體蒸發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是限制變量法;
B、真空罩中的鬧鐘:探究聲音傳播的條件,是推理法;
C、探究音調與頻率的關系,是限制變量法;
D、溫度計:液柱高度的變更表示溫度的變更屬于轉化法。
故選D。
故答案為:(1)振動;變大;較大;振幅;(2)空氣;能量;不會;聲音的傳播須要介質;(3)D。
武廣高鐵是目前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長、運營速度最快的高速鐵路。武廣高鐵跨越湖北、湖南、廣東三省,全長約1069km,列車最快速度可達350km/h。
(1)武廣高鐵全線鋪設了具有世界鐵路先進水平的混凝土無砟軌道,500米一根的鋼軌全部實現無縫焊接,并在軌道下鋪設新型減震材料,有效削減過去鋼軌與列車車輪摩擦時產生的噪音,不再有“咣當”、“咣當”的聲音,特別平穩,這種限制噪聲的措施屬于______;列車車窗采納的是雙層中空玻璃,能大大減弱外界噪聲干擾,這種限制噪聲的措施屬于______。(以上兩空均選填“防止噪聲產生”“阻斷噪聲傳播”或“防止噪聲進入人耳”)
(2)下表給出了部分列車運行時刻表,請依據表中信息計算G1025次列車從武漢到廣州南的全程平均速度為多少km/h(結果保留一位小數)。車次運行區間區間運行時刻發站到站發時到時G1021武漢廣州南07:0010:58G1023武漢廣州南07:1511:13G1025武漢廣州南07:3011:35G1027武漢廣州南07:4211:46(3)在武廣高鐵某路段的地面上安裝有固定雷達測速器,雷達可以向肯定方向放射不連續的電磁波脈沖,遇到障礙物會發生反射。雷達在放射和接收電磁波時,熒光屏上分別會呈現出一個尖形波其原理如圖所示。某時刻在監視屏上顯示的第一次雷達波形如甲圖所示,20s后在同一方向上監視屏上顯示的其次次雷達波形如乙圖所示。已知雷達監視屏上相鄰刻線間表示的時間為10-5s,電磁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答案】防止噪聲產生
阻斷噪聲傳播【解析】解:(1)武廣高鐵全線鋪設了具有世界鐵路先進水平的混凝土無砟軌道,500米一根的鋼軌全部實現無縫焊接,并在軌道下鋪設新型減震材料,有效削減過去鋼軌與列車車輪摩擦時產生的噪音,不再有“咣當”、“咣當”的聲音,特別平穩,這種限制噪聲的措施屬于防止噪聲產生;列車車窗采納的是雙層中空玻璃,能大大減弱外界噪聲干擾,這種限制噪聲的措施屬于阻斷噪聲傳播;
(2)列車全程運行時間為:t1=11:35-07:30=4h5min=4112h,
列車平均速度為:
v=st1069km4112h≈261.8km/h;
(3)第一次電磁波信號傳到列車時所用時間為:t1=4×10-5s×12=2×10-5s;
此時列車距地面上雷達的距離:s1=vt1四、計算題據統計,全國發生的車禍中有超過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為此,寧夏近年來加大了道路限速監控管理,一種是“定點測速”,即監測汽車在某點的測速;另一種是“區間測速”,就是測算出汽車在某一區間行駛的平均速度,假如超過了該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為超速。若監測點A、B相距25km,全程限速120km/h,一輛轎車通過監測點A、B的速度分別為100km/h和110km/h,通過兩個監測點的時間如圖所示。
(1)采納“定點測速”,該轎車通過監測點A、B時______(選填“會”,“不會”)被判超速。
(2)采納“區間測速”,這輛轎車在該路段會不會被判超速?(請通過計算進行說明)
(3)如圖是在馬路上用超聲波測速儀測量車速的示意圖,測速儀指向車輛發出超聲波脈沖信號,并接收經車輛反射的超聲波脈沖信號,依據發出和接收到的信號間的時間差,測出被測物體的速度。在某次測速過程中,超聲波測速儀對某一汽車共放射兩次信號,接收兩次信號,數據如下:時刻/s00.511.6事務發出第一次超聲波信號接收第一次超聲波信號發出其次次超聲波信號接收其次次超聲波信號已知超聲波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是340m/s,若汽車是沿直線勻速行駛,求汽車在反射兩個超聲波信號之間的時間內的速度。【答案】不會【解析】(1)由題意可知,全程限速120km/h,轎車通過監測點A、B的速度分別為100km/h和110km/h,
由120km/h>110km/h>100km/h可知,該轎車通過監測點A、B時不會被判超速;
(2)由圖可知,轎車在該路段所用的時間t=10:41-10:31=10min=16h,
轎車在該路段的平均速度v=st=25km16h=150km/h,
由150km/h>120km/h可知,這輛轎車在該路段會被判超速;
(3)由表格數據可知,0時刻發出第一次超聲波,經過0.5s接收到反射信號,
則汽車到放射源的距離s1=v聲t1=340m/s×0.5s2=85m,
1s時刻發出的其次次超聲波,經過0.6s接收到反射信號,
則汽車到放射源的距離為s2=距離傳感器發出的超聲波遇到物體后反射回傳感器,傳感器收到信號后自動計算出物體與傳感器的距離,并顯示物體的距離(s)—時間(t)圖象.超聲波在空氣中的速度是340?m?/s。
(1)若傳感器在發出信號后0.02?s收到從物體反射回來的信號,物體距傳感器多遠?(2)圖1,物體A在靜止不動的傳感器前方在水平直線上運動,若顯示物體的s-t圖象如圖2,描述物體在0至15s的運動狀況(3)畫出物體在0至15s的v(速度)—t(時間)圖像【答案】(1)信號從發出到物體所用的時間t=12×0.02s=0.01s,
由v=st可得,物體距傳感器s=vt=340
m/s×0.01s=3.4m;
(2)由圖象可知,路程與時間成正比,物體向東做勻速直線運動;在15s內,物體的路程為30m,則物體的平均速度為v=st【解析】
(1)求出信號從發出到物體所用的時間,依據公式v=st可求物體距傳感器的距離;
(2)從圖象可以看出,在0至15s內,由圖象可知,路程與時間成正比,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從圖象可以看出0至15s內通過的路程,利用v=st求平均速度,
(3)由(2)如圖(a)所示,停在馬路旁的公安巡邏車利用超聲波可以監測車速:巡邏車上測速儀發出并接收超聲波脈沖信號,依據發出和接收到的信號間的時間差,就能測出車速。在圖(b)中,P1、P2是測速儀先后發出的超聲波信號,n1
n2分別是測速儀檢測到的P1、P2經反射后的信號。設測速儀勻速掃描,P1與P(1)圖b中每小格表示的時間是
s。(2)測速儀第一次發出的信號到被測汽車收到時,汽車距測速儀的距離是多少?(3)測速儀其次次發出的信號到被測汽車收到時,汽車距測速儀的距離是多少?(4)汽車的速度是多少m/s?【答案】解:(1)圖b中P1與P2之間的時間間隔為0.9s,每小格表示的時間為t=0.9s9=0.1s;
(2)由圖B可知,測速儀第一次發出的信號(超聲波)到被測汽車,用的時間t1s1=vt1=340m/s×0.15s=51m;
(3)由圖B可知,測速儀測速儀其次次發出的信號到被測汽車收到時,汽車距測速儀的距離:
s2=vt2=340m/s×0.1s=34m;
(4)汽車在兩次與信號相遇的過程中,行駛的距離:
s=s1-s汽車的速度:
v車=【解析】(1)由題意可知,P1、P2的時間間隔為0.9秒,依據圖b所示P1、P2(2)(3)由圖b可知P1、n1和P2、n2之間間隔的刻度值,可以求出P1、n1和P2、n2間的時間,即超聲波由發出到接收所須要的時間.從而可以求出超聲波前后兩次從測速儀傳到汽車所用的時間,結合聲速,進而可以求出前后兩次汽車到測速儀之間的距離.
(4)由于汽車向著測速儀方向運動,所以兩者之間的距離在減小.汽車前后兩次到測速儀之間的距離之差即為汽車前進的路程.由于兩次超聲波發出的時間間隔為0.9五、綜合題閱讀下面的短文,回答問題
潛艇的“耳目”--聲吶
潛艇最大的特點是它的隱藏性,作戰時須要長時間在水下潛航,這就確定它不能浮出水面運用雷達視察,而只能依靠聲吶進行探測,所以聲吶在潛艇上的重要性更為突出,被稱為潛艇的“耳目”。
聲吶是利用水中聲波對水下目標進行探測、定位和通信的電子設備,是水聲學中應用廣泛的一種重要裝置。
聲吶能夠向水中放射聲波,聲波的頻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間,由于這種聲波的頻率較高,可以形成較強指向性。聲波在水中傳播時,假如遇到潛艇、水雷、魚群等目標,就會被反射回來,反射回來的聲波被聲吶接收,依據聲信號來回時間可以確定目標的距離。
聲吶發出聲波遇到的目標假如是運動的,反射回來的聲波(下稱“回聲”)的音調就會有所變更,它的變更規律是:假如回聲的音調變高,說明目標正向聲吶靠攏;假如回聲的音調變低,說明目標遠離聲吶。
請回答以下問題:
(1)人耳能夠聽到聲吶發出的聲波的頻率范圍是______kHz到______kHz。
(2)①假如停在海水中的潛艇A發出的聲波信號在10s內接收到經B潛艇反射回來的信號,且信號頻率不變,潛艇B與潛艇A的距離s1是______。(設聲波在海水中傳播速度為1
500m/s)
②停在海水中的潛艇A接著監控潛艇B,突然接到潛艇B反射回來的聲波頻率是變低的,且測出潛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終在潛艇A、B的連線上,經一分鐘后潛艇B與潛艇A的距離s2為______。
(3)在月球上能否用聲吶技術來測量物體間的距離?為什么?【答案】10
20
7500m
8700m【解析】解:(1)人耳只能聽到20Hz到20000Hz之間的聲音,聲吶發出的聲波頻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間,因此人耳聽到的聲吶發出的聲波頻率為:10kHz~20kHz。
(2)①聲波在水中傳播的總距離為:s=vt=1500m/s×10s=15000m
由于聲波是反射回來的信號,所以兩艘潛艇之間的距離s1=12s=12×15000m=7500m
②1分鐘=60s。
1分鐘后,潛艇B行駛的路程sB=vBt=20m/s×60s=1200m
因為聲波頻率變低,所以潛艇B是遠離聲吶,
現在兩艘潛艇之間的距離sPhyphox是一款功能強大的物理試驗手機軟件,其中的AcousticStopwatch功能能夠自動記錄下所接收到的兩次響聲之間的時間間隔:當手機接收到第一次響聲時便自動計時,當再次接收到響聲時計時自動停止(類似于運用秒表時的啟動和停止),由于對聲音的響應特別靈敏,計時可精確到0.001s。
甲、乙兩人運用手機在空曠寧靜的廣場上測量聲音的傳播速度。他們分別站于間距測量值為s的A、B兩處,打開手機軟件做好計時打算。甲先在手機邊擊掌一次,乙聽到擊掌聲之后,也在手機邊擊掌一次。查看甲、乙兩手機均有效記錄下了兩次掌聲的時間間隔,分別為t甲、t乙.
(1)若已知空氣中的聲速為340m/s,0.001s內聲音的傳播距離為______m;
(2)本試驗中兩手機所記錄的時間大小關系是t甲______t乙(>/=/<);
(3)測得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v聲=______。(用s、【答案】0.34
>
2s【解析】解:(1)聲音的傳播距離為s=vt=340m/s×0.001s=0.34m;
(2)由記錄過程知,t甲比t乙多記錄聲音傳播的時間,故t甲>t乙;
(3)從A到B處聲音的傳播的時間為:t=t甲-t乙2黃蜻蜓翅長而窄,飛行實力很強,既可突然回轉,又可直入云霄。(1)雌蜻蜓在水面上飛行時,分多次將卵“點”在水中,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蜻蜓點水”。蜻蜓點水時,引起水面振動,就會形成以點水處為中心的圓形水紋(水波),并沿水面對四周勻速傳播。蜻蜓飛行時,翅膀扇動的頻率范圍是30Hz~40Hz,我們________(填“能”或“不能”)聽到它發出的聲音。(2)某同學視察蜻蜓在貼近安靜的水面直線飛行時,獲得了一張蜻蜓點水的俯視圖片如下圖所示,圖片反映了蜻蜓連續三次點水后某瞬間水面水紋的分布狀況(每次點水只形成一個水紋),三個水紋剛好在O點重合。蜻蜓每次點水所用的時間忽視不計,請據圖片解答下列問題:
①從圖片上看,蜻蜓的運動方向是沿y軸________。(填“向上”或“向下”)②蜻蜓飛行速度________水波的傳播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③若該同學觀測到蜻蜓從第一次點水到第三次點水歷時2s,蜻蜓飛行的平均速度為________m/s。【答案】(1)能;
(2)①向下;②等于;③
4.5【解析】(1)蜻蜓點水時,由于水面形成圓形水紋,所以蜻蜓點水時引起了水的振動;由于人的聽覺頻率范圍是20Hz~20000Hz,而蜻蜓飛行時,翅膀扇動的頻率范圍是30Hz~40Hz,在人的聽覺頻率范圍之內,所以能聽到它發出的聲音;
(2)①因為蜻蜓連續三次點水后,形成三個水紋剛好在O點內切,所以蜻蜓向下飛行;
②因為蜻蜓點水后的三個水紋剛好在O點內切,蜻蜓其次次點水的位置剛好是第一次水波運動到的位置,所以水波的速度和蜻蜓飛行的速度相同;
③蜻蜓第一次點水的位置y1=10m,第三次點水的位置y3=1m,所以蜻蜓從第一次點水到第三次點水通過的路程為
s=y1-y3=9m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問題。
材料一: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翱翔,用蠟封住其耳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網絡管理員考前復習試題及答案
- 行政法學職業道德試題及答案分享
- 法學概論法律政策評估的方法探討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軟考新規試題及答案剖析
- 多層網絡架構試題與答案解析
- 2025年計算機VB考試布置試題及答案性質分析
- 網絡協議基本知識考題及答案
- 行政訴訟的程序與步驟試題及答案
- 網絡故障處理訪談紀實試題及答案
- 銷售渠道優化的具體措施計劃
- 《風力發電技術》課件-第三章 機組運行與維護
- 2020-2021蘇州景城學校小學數學小升初試卷帶答案
- DL∕T 608-2019 300MW~600MW 級汽輪機運行導則
- 環保概論大氣污染及防治課件
- 2020年山東省青島市中考數學試卷
- 四川省樂山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數學試題(解析版)
- 焰火燃放安全技術規程
- 農村自建房包工勞動合同
- 心功能不全試題庫及答案
- DL-T5159-2012電力工程物探技術規程
- MOOC 信號與系統-西安郵電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