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聞傳播史第八章 20世紀新聞傳播思潮_第1頁
中外新聞傳播史第八章 20世紀新聞傳播思潮_第2頁
中外新聞傳播史第八章 20世紀新聞傳播思潮_第3頁
中外新聞傳播史第八章 20世紀新聞傳播思潮_第4頁
中外新聞傳播史第八章 20世紀新聞傳播思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八章20世紀新聞傳播思潮1外國新聞傳播史歷史背景:政治格局的變遷社會思潮的多元化資本主義經濟恐慌全球性戰爭頻發新的國際政治勢力的崛起

2外國新聞傳播史第八章20世紀新聞傳播思潮第一節法西斯的宣傳理論第二節社會責任理論第三節社會主義新聞理論第四節大眾傳播學的形成3外國新聞傳播史第一節法西斯的宣傳理論

《我的奮斗》《希特勒與墨索里尼言論集》《大獨裁者希特勒》《希特勒暴政研究》《第三帝國的興亡》《第三帝國內幕》《阿道夫·希特勒的興亡》《德國國社黨史》4外國新聞傳播史一、宣傳媒體與法西斯勢力的興起希特勒在演講中5外國新聞傳播史戈倍爾在演講6外國新聞傳播史二、宣傳目的論宣傳“就是在孜孜不倦地為自己的主義去招致信徒.”“政治上的一切事件”,使他“感到極大興趣的,便是宣傳事業。”

7外國新聞傳播史報紙與宣傳

在政治的煽動宣傳中,“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報紙。因為報紙是從事于‘啟迪文明’的工作,對于成人不啻是一種學校,”

希特勒在閱讀人民觀察家報8外國新聞傳播史口頭宣傳“要使一種主義獲人熱烈信仰擁護,口頭闡述遠較文字宣傳有效得多。世界許多次運動的成功,大都歸功于一般能干的演說家,而不是許多有名的著作家”。9外國新聞傳播史集會演講希特勒用來煽動群眾的基本方法是通過集會演說,來喚起民族主義和反共的狂熱。他精通演說的技巧,善于把握群眾的情緒。只要有他的講演,那么“每一種煽動激情的手法,每一個戲劇性的花招都使了出來?!?/p>

希特勒在發表演講10外國新聞傳播史宣傳的三大使命1、表明黨的態度表明黨的態度,以“新的理想”,“新的主義”,“新的世界觀”去打破現狀。在他看來,對于一個社會政治組織來說,“新的偉大理想的缺乏,常常是戰斗力缺乏的表現,”一個運動,“如果不能為這樣高尚的理想和目的奮斗,一定不能奮斗到底。”11外國新聞傳播史2、團結少數精英,成為多數人的領袖希特勒主張,“宣傳必須要進行在組織的前面,而且必須廣征人才,”把“一個民族中少數出類拔萃的英俊完全團結在同一的目的下面,并且擺脫去一切群眾的惰性,那么這少數出類拔萃的英俊,必定可以成為多數人的領袖?!?/p>

12外國新聞傳播史3、為實現黨的目的去爭取信徒

作為政治領袖,首先必須具有鼓動民眾的才能。為了運動的成功,“必須避免發生可能減少或削弱它影響群眾力量的事……因為事情很簡單,沒有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的有生力量,實際上任何偉大的思想不管多么崇高或莊嚴,都不能實現。”

13外國新聞傳播史必須解除對宣傳的道德約束在他看來,在宣傳的問題上,是沒有什么人道可言的,只要能夠達到目的,使用什么手段都行。他引用德國著名的軍事家毛奇的話說:“戰爭最緊要的便是在使戰事結束,而能達到這種目的的便是最殘酷的方法?!毙麄饕彩侨绱耍熬褪亲顨埧岬奈淦?,如果用后可以早獲勝利,那么對于人道的原則,仍是不悖的?!?/p>

14外國新聞傳播史控制宣傳媒介的必要性他多次強調,納粹黨“干部必須掌握著指揮運動的全權——換句話說,就是決定宣傳的內容,以博得世人的贊同……以謀理想達于實現?!薄皣冶仨氁圆磺粨系臎Q心來控制這種通俗教育的工具,并且使其為國家和民族服務?!?/p>

15外國新聞傳播史納粹黨的《二十五條政綱》中“要求制定法律,禁止惡意的政治謠言及其在報紙上的宣傳,”以防止國民“墮落入惡劣的、無知的或懷有惡意的掌握中去?!毕L乩招Q:“在將來,對于一切使我們已經患病的同胞之心靈發生敗壞影響的集會或演講,國家社會主義運動要想法予以破壞,必要時當訴諸武力?!?/p>

16外國新聞傳播史1933年納粹強迫反對派洗刷墻上反對納粹的口號17外國新聞傳播史18外國新聞傳播史

希特勒宣傳使命的功利意識是非常明顯的。為了宣傳的目的,他完全可以將道德的、政治的評價另置一邊。雖然他用來表述宣傳概念的詞句,如啟迪文明、偉大理想、主義、高尚的目的、英俊、崇高、莊嚴等,是冠冕堂皇的,但是其內在的實質內容則恰恰相反。他非常重視宣傳的作用,與其它資產階級政治領袖基本相同。有所區別的是,希特勒把宣傳工作置于納粹的一切組織工作之上,并以此作為擴張政治勢力的基礎。另一方面,他本人作為納粹黨魁又是一個成功的宣傳家。這正是納粹黨崛起的重要原因。19外國新聞傳播史三、宣傳與群眾希特勒在群眾集會上20外國新聞傳播史國民的層次劃分

一個國家可以劃分為三在階層:“一邊是最優秀的分子,具有各種美德,尤其是能勇于犧牲。一邊是人類最下流的分子,自私自利、放佚淫侈。第三種人,最大的中層,他們既沒有英雄主義,又沒有卑鄙的行為,”“當上下兩個階級相互斗爭時,無論誰勝誰負,這個中間階級,總歸于勝利的一邊?!?/p>

21外國新聞傳播史三大階層歷史作用的差異

真正創造歷史的,只是極少數的優秀分子?!耙驗檫@少數人,他們實在是具有最多的民族意志和毅力的。”

而那些下流分子對歷史只會起破壞性的作用。至于廣大的中間階層,則永遠不會變成重要,永遠不會起決定性的作用。雖然他們占有人口的絕大多數,但“多數絕對不能代替‘人’,”“多數常是愚蠢的政策和儒弱的政策的擁護者,合了一百個愚夫,也不能成為一個聰明人?!?/p>

22外國新聞傳播史不過,希特勒還是意識到,盡管多數人起不了決定性的作用,但少數優秀分子在創造歷史時,還是離不開廣大的群眾——中間階層?!爱斘覀優槲覀兊哪康亩笓]政治斗爭時,同時要摧毀我們的敵人,則取得群眾,是毫無疑義地可以取得成功?!?/p>

23外國新聞傳播史爭取群眾的三大可能性在情感上希特勒認為,對一般國民來說,“他們的性質和見解,極類女性,他們的思想行動受到情感的支配者實多于受到理性的支配者。但是這種情感并不復雜,而且是很單純的。他們的變化也不多?!?/p>

這種情形正好使他們成為宣傳、煽動家再好不過的靶子。因為對情緒的影響遠比對理智的影響要容易得多。而且一旦接受者在情感傾向上贊同某一觀點時,這種傾向往往會變得異常牢固,成為對某種既定意識的摯著的熱忱和狂熱。它使得這些群眾摯著地“攻擊其它的組織,并且堅信著人家都是不對的,只有我是對的。”

24外國新聞傳播史在知識上希特勒公然宣稱,“群眾對于宣傳的接受能力極為有限,而且理解能力也很薄弱,他們又是大都健忘的?!泵鎸ν鈦硇麄鞯氖聦?,群眾“實在不能去融合或是記憶。”

任何一場政治運動,除了需要杰出的思想家、宣傳家外,也需要“用到思想簡單的戰士?!薄靶叛鍪澜缬^而愿意去奮斗的各個戰士,對于領導者最近的思想以及他的思想的過程,那是用不到去完全了解的。”

25外國新聞傳播史

在這個意義上,希特勒非常討厭頭腦清楚的知識分子,他曾以譏諷的口吻指出,“當健康的普通人本能地團結在一起,形成一個人民社團的時候,知識分子卻象雞場里的母雞似的東跑西竄。不能靠知識分子創造歷史,不能把知識分子作為支撐社會的萬分?!?/p>

26外國新聞傳播史在性格上希特勒一直認為,群眾是沒有什么主動性可言的。他們習慣于被支配,而不習慣于選擇,他們“寧愿屈服于強者,而不愿意去支配一個弱者;”他們“愛嚴峻的統治者,甚至愛乞憐的人,他們對絕對的主義,較之對不知如何使用的自由還要覺得滿意,就象婦女的性情,對于愛抽象理論的感動,決不能象敬羨一種優越的勢力一樣?!?/p>

27外國新聞傳播史

在對群眾情感、知識、性格分析把握的基礎上,希特勒認為,作為優秀的宣傳家,是完全可能煽動起群眾擁護自己主義的狂熱的。但是群眾反應的情緒特征,知識能力的薄弱及其對強者的盲從心理,并不意味著他們就是一種純粹被動的接收機器。他們在接受宣傳內容的同時,還在指導、矯正著宣傳家的演講。只有敏銳地對群眾的指導、矯正作出恰當的反應,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28外國新聞傳播史奧托·施特拉塞說:“希特勒能夠象一具地震波顯示儀或者一架無線電收音機那樣對人們心靈的顫動作出靈敏的反應,這種靈敏性使他能以異乎導常的肯定態度象個擴音器那樣把整個民族最秘密的愿望、最隱蔽的直覺、痛苦和個人的反感表達出來……他具有不可思議的直覺,能萬無一失地把聽眾的病痛診斷出來……他的話象離弦之箭一般射向靶子,觸及每個人的痛處,使群眾不知不覺地擺脫了束縛。他表達了他們內心深處的渴望,說出了他們最想聽的話。”

29外國新聞傳播史30外國新聞傳播史

希特勒對群眾的重視遠不如對領袖人物、“優秀分子”的重視。他是一個典型的英雄歷史觀的信奉者。他對群眾的需要,僅僅是希望他們成為納粹運動的擁護者、追隨者。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他寧愿讓群眾永遠停留在愚昧無知的泥沼,永遠受著感情因素的支配,永遠是一個毫無主見的盲目的追隨者。所以他進行的宣傳,不是為了開啟民智,只是為了易于操縱民眾。

31外國新聞傳播史四、宣傳策略一曰感情刺激

希特勒認為在宣傳過程中,只有激情才是“唯一能夠吸引廣大群眾的巨大吸引力;因為這些群眾對迷人的力量往往作出反應,而這種迷人的力量來源于對思想的絕對信仰,是與為這種思想進行戰斗和保衛這種思想的百折不回的熱情分不開的……一個民族只有靠一股熾熱的激情才能免于滅亡;然而只有那些自己有激情的人才能喚起別人的激情?!?/p>

32外國新聞傳播史為了表現自己的情緒,希特勒經常故意使用色彩強烈的言詞,重復諸如粉粹、力量、無情、憎惡、毀滅等字眼,加上大幅度的手勢,往往把他自己推到近乎歇斯底里的程度。在這種情況下,他總是尖聲叫喊,發泄怨恨、憤怒和威脅,從而對聽眾也產生同樣的影響,使聽眾陷入一種無法抑制的強烈憤恨或欣喜若狂的異常亢奮的情緒狀態。這種激情“驅除了任何懷疑和保留的看法。反對者根本沒有機會講話。以至于產生了,至少是暫時產生了大家一致同意的假像,這種假像又進一步加強了聽眾的信賴感,從而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之中落入希特勒早已定好的圈套。33外國新聞傳播史演講中發泄情感、歇斯底里的希特勒34外國新聞傳播史

二曰不斷重復

由于群眾的接受能力有限,理解力薄弱,而且又是“大都健忘的”。這樣,一切有效的宣傳就必須只限于少數必要的幾點內容,而且必須用一些“陳詞濫調”來反復不斷地進行。35外國新聞傳播史三曰強詞奪理“狹路相逢,勇者勝?!毕L乩丈钚欧e極進攻的態勢,有助于掌握宣傳戰的主動權。因而面對敵方的宣傳,應“放棄怯懦的防守態度,而改取一種勇往直前的攻勢?!?/p>

因為群眾始終會把這種進攻的行動看作是一種證明:“即正義是在現行的侵略者一邊:但是,如果侵略者中余止步,不堅持到勝利……人民將把這一點看作是他對自己事業的正義性沒有把握的跡象?!?/p>

36外國新聞傳播史

關于一戰的責任希特勒講,“說德國對于戰爭的爆發,也應負一部分責任,這實在是根本錯誤的,而正當的辦法,就是應該把大戰的責任完全加到敵人的身上去,即使和事實不符合,也要把它當做真實的情形看待。”

37外國新聞傳播史

德波戰爭前,希特勒又對他的將軍們說:“我將為發動這場戰爭提供一個大肆宣傳的理由。別管它是否講得通,將來誰也不會問勝利者,他說的是否正確?!?/p>

38外國新聞傳播史四曰持久一致

“不論是商業上的或是政治上的廣告,其獲得成功,都是因為具有持久性和一致性的原因。”希特勒要求,宣傳方法的改變,“不應該去改變了宣傳所要實現的要點,它的目的,必要始終如一?!?/p>

39外國新聞傳播史五曰彌天大謊,或是無中生有

“如果要說謊,就要說彌天大謊?!痹谙L乩湛磥?,“彌天大謊往往有某種可信的力量,因為一個國家的廣大群眾常常比自覺或者自愿更加容易地腐蝕在他們感情的深淵中,因此,在他們純樸的思想上,在大謊言與小謊言之間,他們更容易成為前者的犧牲品,因為他們自己時常在小事上說謊,而不好意思編造大謊。他們從來沒有想杜撰大的謊言,他們認為別人也不可能厚顏無恥地歪曲事實……極其荒唐的謊言往往能產生效果,甚至在它已經被查明之后?!?/p>

40外國新聞傳播史六曰聳人聽聞聳人聽聞與前述的彌天大謊、強詞奪理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彌天大謊系指純粹的無中生有,公然行騙;強詞奪理,乃是無理強辯,為自己的行動正名;而聳人聽聞則是出于宣傳的目的,夸大或捏造事實,來使人震驚。他們的共同點表現為對事實真相的歪曲。

41外國新聞傳播史例如:為爭取國防軍的支持

希特勒公然散布是共和國政府出賣了國防軍,如果馬克思主義者戰勝了納粹黨人,就是“德國軍隊的末日,”“你們(軍人)到了那時可能成為那個政權和政治委員的劊子手,如果你們不聽的話,你們的妻兒將被囚禁。如果你們仍不聽話,你們就會被一腳踢開,也許站在墻前就刑?!?/p>

42外國新聞傳播史七曰武力配合

希特勒深深懂得“宣傳和恐怖行為結合在一起會產生什么效果。”

在他看來,當兩種世界觀在同一條件下斗爭的時候,就能用“堅決的嚴酷的武力來決定勝負,而使勝利屬于武力所擁有的一方。”

43外國新聞傳播史希特勒(站在車子里)在魏瑪國家社會主義黨的黨代會上檢閱沖鋒隊列隊通過沖鋒隊配合宣傳的暴力組織44外國新聞傳播史八曰靈活多樣

圍繞著既定的一致的目的,采取多種多樣的宣傳方式,機動、靈活地,隨著時間、地點、條件、對象為轉移。在這方面,希特勒也表現出了很高的技巧

45外國新聞傳播史九曰正視對手希特勒反對那種輕視敵人,給敵方以滑稽的描寫的宣傳。因為這種描寫一旦被證明是虛偽的,那么宣傳對象就會“覺悟到被那些虛構事實的人所欺騙了。這不但不能增強,而且不能保持其敵愾同仇的心理?!?/p>

相反地,如果能正視敵人的實力,譬如戰爭宣傳能將敵人的殘暴悍勇如實報道,使士兵對戰爭恐怖有一種心理準備,那么在他們與敵人作正面接觸時,就會相信本國的宣傳是正確的,同時也會增強其對敵人的憤恨。

46外國新聞傳播史十曰降低水準

希特勒認為,宣傳必須照顧到人群中知識最低的那部分人的接受力。因此“要使接受宣傳的人數愈多,那么宣傳的知識標準也就愈宜降低。”

如要使全國受到影響,就必須“避免陳義的過高?!睂ρ菡f家而言,當他知道聽眾“對于他的演辭不能完全領悟的時候,便應該作十分淺明的解釋,使大家都能夠明白。而且在解釋的時候,審慎而很慢地說著,使那些知識最低的人也能夠領會?!?/p>

47外國新聞傳播史五、宣傳觀念與政治觀念

希特勒的宣傳觀念是作為其政治觀念的一部分,并且是在政治觀念的基礎上提出的。其傾向性直接淵于政治觀念的反動性。離開政治觀念,就無法理解他的宣傳觀念。但是作為政治觀念的組成部分,宣傳觀念又基本上自成體系,而有其獨特的結構和內容。

48外國新聞傳播史使命感與歷史感

希特勒對言論自由觀念的敵視,直接來源于他的使命感與歷史感,來源于他狂熱的種族主義觀念和對于資產階級議會民主制的反動。他深信自己是出乎天意而負有的使命的人,故而應該以“一個夢游者的把握按照天意行事。”他認為,“與上天無所不在及其旨意相比,不論個人可能多么弱小,但他在按照天意行事的時候,他就會變得無比強大。這時他身上就會產生出顯示世界歷史上一切偉大的那種力量。”

49外國新聞傳播史

要發揮這偉大的力量,就必須養成他自己的絕對權威。而權威的第一要素是“一致擁護”。任何對他表示懷疑或爭辯意向的人,都是不能容忍的,都將會視為對使命的冒犯?!罢l要是妨礙這種使命,誰就是人民的敵人?!绷硪环矫?,作為奉承天命的政治家,“是不對議會慣用的法律或個別的民主觀念負責的?!?/p>

也就是說,在承天意行天命的名義下,言論自由、辯論自由是沒有存在之余地的。50外國新聞傳播史希特勒與戈倍爾在一起51外國新聞傳播史種族觀念希特勒認為人類可以分為文化的創造者、保持者和破壞者三種。“唯有亞利安人種方能有資格做第一種人的代表,”“過去和現在的人類文化的傳播者,大都是亞利安人?!?/p>

至于猶太人和斯拉夫人,則是所謂的劣等民族,“是一種瘟疫、一種精神上的瘟疫。”

為了保證亞利安民族的純潔性,必須剝奪其他民族的言論權利。因此,早在納粹初期的黨綱中,希特勒就要求,“凡德文報紙的編輯及工作人員,應為德意志公民,”“凡非德意志人而參與了德意志報紙的財政,或企圖使德意志報紙受其影響,必須依法禁止,違犯者應關閉這類報社,并且立即驅逐與報紙有關的非德意志人出境?!?/p>

52外國新聞傳播史“只有一頭驢才會進集中營?!庇眠@樣可怕的策劃嚇唬人們,卡塞爾。(1933年)53外國新聞傳播史獨裁者希特勒對議會民主制表現出厭惡和輕蔑的情緒:議會制度是“一種穢土和火中的怪物?!币驗椤皣鴷Q于多數人的原則,是在否認個人的權利,而代以到會的多數議員,這實在是違反了貴族政治的基本原則?!?/p>

這種制度還把政府變成政治上的營私舞弊,它鼓勵平庸的人,不利于領導,鼓勵不負責任,以及為了黨派之間的妥協而犧牲決議。所以多數不僅代表著無知,而且代表著膽怯,多數的力量絕對取代不了偉大人物。

54外國新聞傳播史英雄史觀

希特勒之所以主張說彌天大謊、強詞奪理、聳人聽聞、不斷重復、降低宣傳內容的知識水準,關鍵在于他從骨子里認定群眾習慣于被欺騙,習慣于被支配。他們無知識,理解力薄弱,記憶力差,難以融會貫通,他們只配充當偉大人物的追隨者,而且只有追隨偉大人物才能獲得存在的價值。他們是不能發現真理的,真正創造歷史的也不是他們。因此,作為承天命創造歷史的優秀分子,必須對一般群眾進行灌輸。為此目的,在必要的情況下,即便是欺騙他們,他們也不會發覺,同時在道德上,也不應該受到譴責。

55外國新聞傳播史強權政治理論希特勒的強權政治理論決定了強詞奪理、武力恫嚇相結合的宣傳策略。而這種理論的基礎,又是社會達爾文主義。希特勒認為,“在上帝和世界面前,總是強者有權力貫徹他的意志?!薄按笞匀坏娜抗ぷ魇菑娬吲c弱點之間的劇烈斗爭——強者統治弱者的永恒勝利。如果不是這樣,整個大自然就只有衰亡。違背這個基本規律的國家也將衰亡。因此“各個世紀以來,力量與權力始終是決定因素……只有力量才能統治。力量是第一個法則。”

56外國新聞傳播史納粹沖鋒隊員在張貼海報57外國新聞傳播史六、結語第一,希特勒的宣傳觀念與他的政治觀念是密切相關的。第二、希特勒的宣傳觀念,有許多道出了宣傳活動的基本規律,有一定的依據。第三、希特勒的宣傳觀念中,也有許多反動的東西。第四、從技術的角度看,希特勒的宣傳觀念及其實踐,使得他并立于有史以來為數極少的幾位成功的宣傳家、煽動家之列。最后,作為一個重要的歷史存在,我們對于希特勒的宣傳觀念應有一種科學的態度。

58外國新聞傳播史第二節社會責任理論社會責任理論是20世紀后半期資本主義世界新聞傳播事業的理論基礎。它來源于自由主義理論,卻又明顯不同于自由主義理論,所以學術界又稱之為新自由主義理論。在世界新聞學術史上,它與集權主義理論、自由主義理論、社會主義理論并列為四大報業理論之一。59外國新聞傳播史一、社會責任理論的來源二、兩種自由主義理論的比較三、社會責任理論對新聞媒介的要求四、社會責任理論的改進方法五、對社會責任理論的評價60外國新聞傳播史一、社會責任理論的來源1、自由主義報業理論與自由報業的發展自由競爭與早期報業的繁榮報紙商業化、產業化報業集中與集團化61外國新聞傳播史一、社會責任理論的來源2、自由報業的弊端報刊為它自己的目的使用其巨大的力量。報刊老板特別在政治和經濟問題上傳播自己的意見,損害反對的意見;報刊為大商業效勞,而且有時讓廣告戶控制其編輯方針和編輯內容;報刊曾對抗社會變革;報刊的時事報道,時常更多地注意膚淺的和刺激性的事件,而不注意當前發生的重要事件。它的文娛材料常常缺乏積極的內容;報刊已經危害了社會道德;報刊無理地侵犯個人的私生活;報刊被一個社會經濟階級——籠統地說即“商業階級”——所控制,后來者就無法廁身這一事業。這就危害了自由而公開的思想市場。62外國新聞傳播史3、社會責任理論的萌生面對自由報業的弊端和危機,傳統的自由主義理論無能為力。為了尋找出路,新聞界內外提出了新聞媒介的道德責任問題。社會輿論要求新聞媒介重視社會責任的呼聲也日益高漲。到本世紀40年代后,美國和英國先后進行了兩次有關新聞事業的調查活動。63外國新聞傳播史在美國,以芝加哥大學校長哈欽斯為首的新聞自由委員會,對美國新聞自由的現狀和前景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從1947年起陸續出版了一個總報告《自由而負責的報刊》和六個分報告,標志著社會責任理論的出現。同年,該委員會的一個委員威廉·霍京的著作《新聞自由:原則的綱要》,將社會責任理論作了進一步的發揮。在英國,1947年,議會設立的皇家報刊委員會,也就報業壟斷的狀況進行了調查。其總結報告亦提出了不少主張和建議,在一定的程度上補充和支持了美國新聞自由委員會的觀點。由此形成了西方發達國家社會責任理論的基本體系。

64外國新聞傳播史二、兩種自由主義理論的比較社會責任理論來源于自由主義理論,也可以說是自由主義“傳統理論上一個新思想的接枝?!?/p>

它堅持和保留了自由主義報業理論的基本精神,始終強調“新聞自由是政治自由的基礎”,“思想自由是各種自由中最可寶貴的”,它促進并保護其他各種自由等。但是為了挽救西方新聞自由的危機,醫治西方自由報業的弊端,社會責任理論又對傳統的自由主義理論作了一番修正和發展。所以這兩者之間,又有一些明顯的區別。

65外國新聞傳播史其一,傳統的自由主義理論認為,自由就是擺脫一切外在限制的絕對自由。社會責任理論認為這樣還不夠,這只是一種消極的自由,“免于……的自由?!彼J為自由的實現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擺脫外界的限制,二是具有行動所必需的手段。兩個條件具備,才算是積極的自由,有“做……的自由?!比绻麤]有必需的手段,“新聞自由對于一個不掌握傳播工具的人來說是相當空洞的權利?!蓖瑯?,如果不解除外部加諸新聞媒介的重重限制,新聞自由也是一句空話。

66外國新聞傳播史其二,社會責任理論認為,新聞自由涉及新聞媒介所有者和公眾兩個方面。傳統的自由主義理論是把兩者合而為一,認為新聞媒介獲得了自由,公眾也就獲得了自由。社會責任理論則認為,這兩者的利益、需求并非完全一致。首先應該強調的是公眾的自由。在新聞報道上,新聞媒介要向公眾提供獲得日常消息的充分機會;在言論問題上,新聞媒介要成為公眾“交換評論和批評的論壇。”

67外國新聞傳播史其三,在新聞媒介與政府的關系上,社會責任理論主張,政府不能只允許自由,它還必須促進自由。政府應該使報刊作得盡善盡美。如果自由報刊和社會生活中的自我修正特征,不足以保證社會從媒介取得它所需要的好處,那么政府就應該加以幫助。政府可以采取幾種步驟,如制訂法律、禁止誹謗或政府自辦官報,來充補現有的新聞事業。反之,傳統的自由主義理論則把政府看成是新聞自由的敵人。他們所謂的自由,就是不受政府限制的自由。

68外國新聞傳播史其四,社會責任理論認為,新聞自由并不是傳統自由主義理論所說的與生俱來的自然權利,而是附有義務的道德權利。所謂義務,一是對自己的良心盡責,二是對他人和社會盡責。只有負起相應的道德義務,才能享有一定的道德權利。

69外國新聞傳播史其五,社會責任理論還不贊成傳統的自由主義理論關于人性的觀點。自由主義理論主張,人是有道德的有理性的人,他傾向于尋求真理、服從真理。社會責任理論則認為,人并不是生來就會尋求真理、服從真理的。人的目標在于滿足自己的“直接需要和欲望。”所以應該倡導道德和責任,鼓勵人民去運用理性。

70外國新聞傳播史上述的區別,或者說修正和發展,集中到一點,就是要求新聞媒介在享有自由權利的時候,要克盡“對社會和公眾的義務和責任。”自由以負責任為前提。新聞媒介必須服務社會,借以保證它們的存在??梢哉f,傳統自由主義理論的矛頭是指向政府,要求政府保證新聞媒介的自由;而社會責任理論的目標,則是新聞媒介,要求新聞媒介對公眾負責,體現公眾的自由權利。這是兩者的根本區別。

71外國新聞傳播史三、社會責任理論對新聞媒介的要求

1、傳統自由主義理論對報業的要求2、社會責任理論對此的評價3、社會責任理論的新要求72外國新聞傳播史1、傳統自由主義理論對報業的要求傳統的自由主義理論賦予報刊六項任務:提供關于公共事務的消息、討論和辯論,為政治制度服務;啟發公眾使他們能夠實行自治;作為監督政府的一個哨兵,以保衛個人的權利;主要通過廣告媒介,溝通商品和服務的買賣雙方,為經濟制度服務;供給娛樂;維持財政的自給自足,使報刊能夠不受特殊利益的壓迫。

73外國新聞傳播史2、社會責任理論對此的評價社會責任理論接受了這六項任務。但是它不滿意報刊業者對這些任務的解釋,不滿意報紙執行這些任務的方式。如社會責任理論接受報刊有為政治制度服務、啟發公眾和保衛個人自由的作用,但它認為報刊在執行這些任務時有欠缺;它承認報刊有為經濟制度服務的作用,但是它不愿意把這一任務置于促進民主和啟發公眾的作用之上;它也接受報刊有供給娛樂的作用,但是附有條件,即這種娛樂必須是“好的”娛樂;它贊成報刊作為一個機構需要保持財政上的自給自足,但是它又認為在必要的情況下,某些個別的新聞工具可以不必一定要在市場上尋找出路。74外國新聞傳播史3、社會責任理論的新要求

社會責任理論提出了現代社會對于新聞媒介的五大要求:第一,供給“真實的、概括的、明智的關于當天事件的記述,它要能說明事件的意義?!边@就要求新聞報道必須真實、準確,不能說謊,必須把事實當作事實,把意見當作意見。不僅僅客觀地報道“事實”,而且還必須報道“事實的真象”。

75外國新聞傳播史第二,新聞媒介應當成為“一個交換評論和批評的講壇。”這一要求意味著大的新聞機構應當把自己看成是公眾討論的公共傳遞者,意味著大的報刊應當刊登一些與自己的見解相反的意見,而不放棄自己的主張。報刊應設法表達一切重要的觀點,而不是僅表達出版者或從業人員所同意的觀點。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報刊的控制權已經掌握在越來越少的一些人手里。

76外國新聞傳播史第三,是要描繪出“社會各個成員集團的典型圖畫。”這一要求與前面兩項密切相關。它要求新聞媒介正確地描繪每個社會集團,如中國人和黑人。因為人們都習慣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