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初二(上)期末歷史匯編: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_第1頁
2024北京初二(上)期末歷史匯編: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_第2頁
2024北京初二(上)期末歷史匯編: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_第3頁
2024北京初二(上)期末歷史匯編: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_第4頁
2024北京初二(上)期末歷史匯編: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4北京初二(上)期末歷史匯編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一、選擇題1.(2024北京懷柔初二上期末)下列圖片所反映的事件體現的共同之處是(

)A.救亡圖存的愛國情懷 B.近代化探索C.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 D.全民族抗戰開始2.(2024北京石景山初二上期末)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兵諫”,扣押蔣介石,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這一事變的和平解決(

)①基本結束了國共兩黨的內戰局面

②揭開了國共兩黨聯合抗日的序幕③標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④促成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2024北京大興初二上期末)一位記者說:“西安事變可能已經以一種地方性的失敗告終了,卻仍然是一次全國性的勝利。一個統一的中國??終于在漸漸誕生。”這個“勝利”(

)A.粉碎了國民黨消滅紅軍的企圖 B.揭露了日本企圖吞并華北的陰謀C.初步形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D.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4.(2024北京昌平初二上期末)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東北人民流離失所、冢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國人民對日本野蠻侵略中國的憤懣。這首歌曲的創作背景是(

)A.九一八事變后,東北地區淪陷B.日本策動“華北自治運動”后,爆發“一二·九運動”C.西安事變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D.七七事變后,北平、天津相繼失陷5.(2024北京順義初二上期末)歷史課上,同學們圍繞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扣押蔣介石后,應該“殺掉蔣介石”還是“釋放蔣介石”兩種不同觀點展開激烈辯論。引發辯論的歷史事件是(

)A.一·二八事變 B.西安事變 C.八一三事變 D.皖南事變6.(2024北京海淀初二上期末)上海市古猗園中有一座方亭,建成于1933年。亭子三個方向的亭角分別塑成一只緊握的拳頭,而東北亭角獨缺,以志國恥。設計此亭者提醒人們銘記的國恥應是(

)A.英國強占香港島 B.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C.九一八事變 D.南京大屠殺7.(2024北京西城初二上期末)抗日戰爭爆發后,對國共兩黨合作抗日起到重要作用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變 B.西安事變和平解決C.華北事變 D.一·二八事變8.(2024北京懷柔初二上期末)下列圖片所反映的事件體現的共同之處是(

公車上書

五四運動

一二.九運動A.救亡圖存的愛國情懷 B.近代化探索C.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 D.全民族抗戰開始9.(2024北京大興初二上期末)“我們被爆炸聲驚起,緊接著炮火紛飛橫空而過,向北大營駐軍地點發射。天一亮,我和幾個同學走到沈陽城西大門發現是日軍侵占了沈陽。”這段回憶揭示的是(

)A.“九一八事變” B.“華北事變” C.“七七事變” D.“八一三事變”二、綜合題10.(2024北京石景山初二上期末)北京承載了中國近代的許多記憶。某校開展了有關北京近代史的實踐活動。【閱讀北京史書籍】1860年,那些常年沉浸在天朝大國夢中的君臣們切實體會到:狼來了,西方人終于以暴徒的方式來到了自己面前。所以,這一年可以看成是北京近代史的開端。——《史說北京》(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說明“這一年可以看成是北京近代史的開端”的原因。【探秘清華園車站】清華園車站大事年表時間事件1909年A1910年京張鐵路因運力加大,增設了五座車站,清華園車站是其中之一1922年B1933年“九一八事變”后,清華大學研制的防毒面具,經清華園車站發往綏遠前線1935年C1938年共產黨員宋亞男、宋亞夫、萬一等用炸藥襲擊清華園車站,破壞鐵路線,干擾日軍運輸2021年被列為北京市首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摘編自石碧蘭《百年清華園車站》等(2)將下列事件填入表格中的對應位置。(填序號)①清華大學學生從清華園車站出發,參加中共地下黨組織領導的請愿行動,史稱“一二·九”運動。②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建成通車。③清華園車站等京綏鐵路沿線60多個站點的1500余名車務工人,在京綏鐵路工人共產黨小組的領導下,進行罷工斗爭。【參觀北大紅樓】北大紅樓正在進行“光輝偉業紅色序章——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主題展,多種類型的展品在此陳列。①圖書館館藏1919年9月出版的《五四運動史料集》②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的照片③對李大釗之孫李亞中關于李大釗撰寫《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的采訪錄④任命蔡元培為北京大學校長任命狀原件(3)將上表中的展品進行歸類。(填序號)仿照示例,任選一個展品(示例除外)屬于文獻史料的是:;屬于口述史料的是:。屬于實物史料的是:;屬于圖像史料的是:。示例:②說明:這張照片見證了共產黨早期組織在北京的成立,除北京外,上海、長沙等多地都建立了共產黨早期組織。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11.(2024北京密云初二上期末)知史愛國,學史力行某班同學利用假期開展尋找近代北京記憶的研學活動,同學們分組來到了三處遺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遺址一

圓明園為更好地了解圓明園遺址,同學們閱讀了相關書籍“……暗紅的火光映照在往來忙碌的士兵臉上,使他們活像魔鬼,正在為舉世無雙的珍寶的毀滅而歡呼雀躍。”焚掠圓明園,對中國至為殘酷,而英法兩國殖民軍則極其可恥。——[法]伯納·布立賽《1860:圓明園大劫難》(1)寫出與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有關的侵華戰爭。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談談你對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感受。遺址二

北大紅樓同學們來到北大紅樓時看到了以下史料,請將這些史料進行分類(2)屬于文獻史料的是:;屬于圖像史料的是;屬于實物史料的是。(填序號,錯選、多選均不得分)遺址三

古北口陣亡將士公墓1933年長城抗戰古北口戰役被稱為“激戰中之激戰”。戰役結束后,當地百姓不忍這些抗戰英雄的遺體暴棄在荒野,將烈士遺骨安葬在他們作戰的長城腳下。當地百姓便叫它“肉丘墳”。1993年,由密云縣政府對公墓進行全面修復。2015年,北京市文物局啟動了包括古北口戰役陣亡將士公墓在內的68處抗戰類文物保護工程。(3)從古北口當地百姓為犧牲將士建“肉丘墳”到成為“抗戰類文物保護工程”,談談你的認識。(4)請給出你對保護、利用近代歷史文化遺存的具體建議。

參考答案1.A【詳解】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車上書拉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五四運動是一場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一二?九運動是一場愛國救亡運動,它們共同反映了救亡圖存的愛國情懷,A項正確;近代化探索的主要事件有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等,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不能全部體現題干信息,排除C項;全民族抗戰開始的標志1937年7月7日發生的“七七事變”,排除D項。故選A項。2.A【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扣押蔣介石,要求停止內戰,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聯蔣抗日,與各方面進行協商、聯共抗日等條件,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①基本結束了國共兩黨的內戰局面,②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從此十年內戰基本停止,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①②③正確,A項正確;武漢會戰后,武漢、廣州失陷,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④錯誤,排除BCD選項。故選A項。3.C【詳解】據題干“西安事變可能已經以一種地方性的失敗告終了,卻仍然是一次全國性的勝利。一個統一的中國??終于在漸漸誕生。”和所學知識可知,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從此,十年內戰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C項正確;紅軍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排除A項;“一二?九”愛國救亡運動,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圖吞并華北的陰謀,排除B項;平型關大捷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排除D項。故選C項。4.A【詳解】根據所學可知: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日本開始侵華,相繼占領東北三省,東北淪陷,A項正確;1935年華北事變后的一二?九運動宣傳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排除B項;1936年底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與東北無關,排除C項;1937年七七事變日本開始全面侵華,排除D項。故選A項。5.B【詳解】根據題干材料“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扣押蔣介石后。”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扣押蔣介石,并向全國發表通電,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黨中央派周恩來等到西安調停,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B項正確;一?二八事變發生在1932年,排除A項;八一三事變發生在1937年,排除C項;皖南事變發生在1941年,排除D項。故選B項。6.C【詳解】根據題干“建成于1933年。亭子三個方向的亭角分別塑成一只緊握的拳頭,而東北亭角獨缺,以志國恥。”結合所學可知,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變,并侵占我國的東三省,與題干“東北亭角獨缺”相符,C項正確;英國強占香港島是在1842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A項;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是在1919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B項;南京大屠殺是在1937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7.B【詳解】結合所學可知,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發生在1936年,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國共合作初步實現。B項正確;九一八事變爆發是在1931年,那時國共并沒有實現合作。排除A項;華北事變意義: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到主導地位,暴露了日本侵略中國的野心。使中國抗日救亡運動進一步高漲,成為國共兩黨聯合的重要契機。排除C項;一·二八事變,又稱一·二八淞滬抗戰,日本稱上海事變或第一次上海事變、淞滬戰爭。一·二八事變是在九·一八事變之后,日本為了轉移國際視線,并迫使南京國民政府屈服,于1932年1月28日晚發動的進攻上海中國守軍的事件。排除D項。故選B項。8.A【詳解】根據題意和所學知識可知,公車上書是指在1895年,康有為與梁啟超集結603名舉人,聯名上書光緒帝,反對在甲午戰爭中戰敗的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愛國事件;五四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一二·九運動公開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吞并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黨政府的妥協投降政策,大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故上述三個事件體現的共同之處是救亡圖存的愛國情懷,A項正確;公車上書涉及近代化探索,排除B項;五四運動標志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排除C項;七七事變后,國共合作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排除D項。故選A項。9.A【詳解】根據材料“向北大營駐軍地點發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反誣中國軍隊破壞,以此為借口突襲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城。這就是“九一八事變”,故A正確;題目考查的是東北,華北事變發生在華北、七七事變發生在北平、八一三事變發生在上海,故排除BCD項。故選A。10.(1)原因:1860年英法聯軍進入北京,并對圓明園進行大肆搶劫,北京城開始了被西方列強侵占破壞的歷史。(2)A:②;B:③;C:①。(3)文獻史料:①;口述史料:實物史料:④;③;圖像史料:②。選擇史料①,說明:《五四運動史料集》書寫了五四運動的歷史,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解析】【小題1】原因:根據材料“1860年,那些常年沉浸在天朝大國夢中的君臣們切實體會到:狼來了”等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1860年處于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英法聯軍進入北京,并對圓明園進行大肆搶劫,北京城開始了被西方列強侵占破壞的歷史。【小題2】結合所學可知,京張鐵路為詹天佑主持修建的鐵路,1905年9月開工修建,1909年建成通車,所以A處應填②;結合所學可知,1922年,清華園車站等京綏鐵路沿線60多個站點的1500余名車務工人,在京綏鐵路工人共產黨小組的領導下,進行罷工斗爭,迫使北洋政府與工人代表談判,這次大罷工鍛煉和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工人運動骨干,所以B處應填③;結合所學可知,1935年12月9日,清華大學學生從清華園車站出發,參加中共地下黨組織領導的請愿行動,反對華北自治,要求保全中國領土的完整,史稱“一二?九”運動,所以C處應填①;。【小題3】史料歸類:根據史料分類的依據可知,“圖書館館藏1919年7月出版的《五四運動史料集》”屬于文獻史料;“對李大釗之孫李亞中關于李大釗撰寫《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的采訪錄”屬于口述史料;任命蔡元培為北京大學校長任命狀原件出現于事件發生當時,屬于實物史料;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的照片屬于圖像史料。史料說明:首先,選擇一個史料,如選擇史料①。其次,進行說明,根據材料“圖書館館藏1919年9月出版的《五四運動史料集》”并結合所學五四運動的知識可知,《五四運動史料集》書寫了五四運動的歷史,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11.(1)第二次鴉片戰爭;感受:英法侵略者燒毀圓明園是野蠻的行為,是對全人類的犯罪。圓明園被燒毀使中國的文化遺產遭到嚴重損失,是中華民族的恥辱:同時,它也讓清政府的軟弱無能暴露無遺,侵略者的侵略氣焰更加囂張。它永遠警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