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9懷疑與學問
【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的論證結構,理解中心論點與分論點之間的關系。
2.學習本文語言簡潔準確、通達流暢、長短相宜的特點。
3.理解懷疑精神的內涵及重要意義。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本文先作論述后提出論點的寫法和層進式論證法、對比論證法。
2.學習本文明白樸實、簡潔準確、通達流暢、長短相宜的語言。
3.認識“懷疑”“思索”對做學問及文化進步的重要意義。
【課前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本文作者顧頡剛的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理解懷疑精神的內涵及重要意義。
2.學習本文的論證方法,把握這些論證方法在論述中的作用。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梳理作者的論證思路,把握議論文嚴密的論證結構。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
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產生了懷疑,因而得出了自由落體定律。(出示課件1)
瓦特因為有“水開了,壺蓋為什么會跳起來”的疑問,發現了蒸汽的力量。(出示課件
2)
哥白尼對前人的成果不盲從,提出了日心說。(出示課件3)
牛頓因為有“蘋果為什么會落地”的疑問,發現了萬有引力。(出示課件4)
教師總結:
這些創造都是從懷疑中來,那么懷疑與學問、創造有什么關系呢?讓我們走進課文去尋
找答案!
板書課題:19懷疑與學問(出示課件5)
二、知識備查,掃清障礙
(―)文本知識
1.作者簡介
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中國古史辨派創始人之一和主要代表是誰嗎?
預設:(出示課件7)
顧頡剛(1893—1980),原名誦坤,字銘堅,江蘇蘇州人。歷史學家。著述頗豐,為古
史辨派創始人之一和主要代表。
代表作品:《秦漢的方士和儒生》(原名《漢代學術史略》)《三皇考》《史林雜識初
編》等。
2.背景資料
教師:了解本文的背景資料,有助于我們理解這篇議論文。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
篇議論文是在什么背景下寫的。
預設:(出示課件8)
本文選自《寶樹園文存》卷三(中華書局2011年版)。1922年,顧頡剛先生到上海任
商務印書館編輯,這段時間他與胡適和錢玄同通過信件討論群經辨偽問題,開始復興歷史上
的疑辨運動,并把儒家的辨偽變成歷史家的辨偽。在1923年提出了“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
史”的學說,引起了一場古史大論戰。1926年,顧頡剛把論戰雙方的文章收集起來,編成《古
史辨》第一冊,于是,中國史學界出現了一個以“疑古”為旗幟的古史辨派,《懷疑與學問》
即為此段時間所作。
(二)預習檢查
1.教師引導學生讀下列字詞讀音,要求學生讀準下列紅色的字詞讀音。(出示課件9)
yiwangzhizhesu
程至虛妄停?滯折才口流J俗~
mopishubianxuwang
墨守暨如塾師it論虛叁”
jiegong叫g
顧頡.剛不以自破腐草為董
2.指名學生讀出、區分下列多音字的讀音。(出示課件10)
-(she)折本
折-(zhe)打折
(zhe)折跟頭
3.要求學生分組辨析下列形近字的讀音與字形書寫。(出示課件11)
一載重(zai)一(辨)析
裁剪(cai)bian-(辯)論
栽樹(zai)(辮)子
4.請同學們根據課文語境解釋下列詞語。(出示課件12)
虛妄:沒有事實根據的。
墨守:表示因循守舊,不肯改進。
不攻自破:指不用攻擊,自己就潰敗了。形容觀點、情節等站不住腳,經不起反駁或責
問。
辨偽去妄:辨別虛假的并除去不合實際的。
停滯:指因為受到阻礙,不能順利地運動或發展。
盲從:不問是非地附和別人;盲目隨從。
流俗:指社會上流行的風俗習慣(含貶義)。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教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找出課文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出示課件13)
教師提示:同學們速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要求在課文中找。
(學生自主尋找,然后搶答。)
學生:中心論點是“學則須疑”。(出示課件14)
教師追問:那么,分論點呢?
(學生討論,分析回答。)
學生1:分論點一,是“懷疑在消極方面辨偽去妄的必須步驟”。
學生2:分論點二,是“懷疑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
教師追問:分論點與總論點之間有何聯系?(出示課件15)
中心論點:學則須疑
1?懷疑是消極方面辯偽去妄的必須步驟。
分論2.懷疑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明的基
本條件。
教師總結:分論點與總論點之間有何聯系,分論點是證明總論點的。
四、細讀課文,精讀細研
1.說說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論點的?(出示課件16)
(學生仔細閱讀本文,討論分析回答。)
教師提示:文章開篇引用這樣的名言,有什么作用?
教師出示名言:
“學者先栗會疑。”——程頤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薄獜堓d
學生總結:引用名言,提出觀點:做學問要有懷疑精神。
2.引用學者的名言以提出論點,這種寫法有什么好處?(出示課件17)
教師:同學們,我們可以結合句義來分析,看看論點與引用學者的名言之間有著怎樣的
關系?
(學生分析,教師點撥。)
學生1:引用名言,意在表明做學問要有懷疑的精神,也要善于懷疑。既提出了本文的
中心論點一一做學問“須疑”與“會疑”。
學生2:同時學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個證明論點的有力論據,這就使得論點更有說服力。
教師補充:也使文章開頭顯得活潑有新意,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3.說說文章是怎樣論證“懷疑是消極方面辨偽去妄的必要步驟”的,其中運用了哪些論證方
法。(出示課件18)
教師點撥:論證方法中,事實論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這幾
種是比較常用的。另外還有不太常用的,如因果論證、引用論證和理論論證。
論證是指闡述自己的觀點后,對其加以證明,使自己的觀點有了一個證明。
教師提示:可以從三個方面去證明”指出做學問要有懷疑精神的依據”。
(師生分析,教師指正。)
預設1:指出做學問要有懷疑精神的依據。(出示課件18)
①學問的基礎是事實和證據。
因果④做學問所依據的材
②事實和證據的兩種來源。料也有兩種:自己親
見的事實根據;別人
③舉例說明。譬如在國難危急的例證法的傳說。
時候....
預設2:論述懷疑精神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出示課件19)
①指出懷疑精神的必要性。
例證法
②用“三皇五帝”的事例說明。號歲費是做學
間的基本條件。
③用“腐草為螢”的事例說明。
預設3:論述求知需有懷疑精神,不應盲從迷信。(出示課件20)
①對于任何學問都栗先懷疑。
引證法
②提出“懷疑”“思索”“辨別求知要有懷疑
”三步,正反兩面論證。精神,不應該盲從
對比論證迷信。
③引用孟子名言進行論證。道理論證
教師總結:指出做學問要有懷疑精神的依據。一論述懷疑精神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
件?!撌銮笾栌袘岩删?,不應盲從迷信。一得出結論。(出示課件21)
教師:同學們,在論述的過程中,第3段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出示課件22)
(學生默讀本段,然后分析歸納。)
教師點撥:本題表面是分析段落的作用,事實是論證思路的分析,同學們可以從本段與
上下段之間的關系和論證思路方面分析即可。
預設1: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緊緊相聯。
預設2:形成層進,使文章論說深入一步,進了一層。
預設3:鋪石墊基,使文章的說服力增強。
教師指導:分析判斷論證方法及作用(出示課件23、24)
常見的論證方法有四種: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
命題方式:“請指出下面句子所運用的論證方法”“畫線句子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
什么作用?”等。
舉例論證:通過舉具體的事例加以論證,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明力。
格式:使用了舉例論證的論證方法,列舉……(概括事例)證明了……(如果有分論點,
則寫出它證明的分論點,否則寫中心論點),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道理論證:通過講道理的方式證明論點,使論證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論證的論證方法,論證了……的觀點,從而使論證更^括更深入。
對比論證:對比論證的作用就是突出強調。
格式:使用了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將……和……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的觀點。
4.說說文章是怎樣論證“懷疑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的?(出示
課件25)
語句展示:懷疑不僅是消極方面辨偽去妄的必須步驟,也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
新發明的基本條件。
師生分析:“懷疑不僅是消極方面辨偽去妄的必須步驟”總結上文。
教師:那么,”也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呢?
學生:提出下文論點。
教師總結:承上啟下,使論述逐層深入。
懷疑是從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出示課件26)
(1)通過正反對比證明懷疑精神對治學的重要性。
(2)用戴震和笛卡兒等人的例子論證論點。
(3)正面論述了一切學問家以懷疑精神做學問,會對文化建設起巨大作用。
(4)反面補述墨守前人舊說的惡果。
教師:下面我們一起討論:“懷疑精神”的內涵到底是什么?它對做學問有什么重要意
義?(出示課件27)
(師生討論,教師點撥。)
預設1:示例:對于傳說的話,應當經過一番思考,不隨便輕信的態度,就是作者所說
的懷疑精神。
預設2:示例:懷疑精神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是做學問的前提。
五、課堂小結
本文論述了學者先要會疑,學則須疑的觀點,強調了懷疑精神在治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并提倡學者應有懷疑精神,不要隨便盲從或迷信。作者關于懷疑與學問之間關系的論述不僅
適用于治學者,也適用于我們每一個人。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結合具體語段體會本文邏輯嚴密、語言準確的特點。
2.把握本文主題和論證藝術特色。
【教學過程】
一、回顧上課,導入新課(出示課件28)
上一節課,我們整體感知了文章內容,弄清了文章的脈絡。今天我們再來詳細探討一下
文章在語言運用方面有哪些可取之處。
二、深讀課文,合作探究
1.“懷疑”“思索”“辨別”這三步驟能否前后對換?為什么?(出示課件29)
教師點撥:同學們,我們應該從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去分析能否前后對換。
預設:不能。因為這三個步驟是依照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先對事物產生懷疑,再進一
步思索疑點,辨明正確與錯誤,所以前后順序不能對換。
2.結合上下文,揣摩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出示課件30)
一切學問家,不但對于流俗傳說,就是對于過去學者的學說也常常要抱懷疑的態度,常
常和書中的學說辯論,常常評判書中的學說,常常修正書中的學說:要這樣才能有更新更善
的學說產生。
教師:同學們齊讀上面的文字,然后討論思考、分析回答。
[1]開頭的“一切”是否太絕對了?對此,你們怎么看?
(學生分析,然后回答。)
學生:不絕對。凡是稱得上學問家的,都具備懷疑精神,沒有這種精神,也成不了學問
家。
【2】這段文字中有四個“常?!遍_頭的短句,它們的順序是否可以任意調整?為什么?(出
示課件31)
(學生分析語境,整體分析回答。)
預設:順序不能調整。因為這四個“常常……”是“一切學問家”對“流俗傳說”“過
去學者的學說”從“懷疑”到“修正”的認識發展過程,是符合邏輯的,體現了議論文語言
嚴謹的特點。
3.文章最后一句中,“學術”和“文化”這兩個詞能互換嗎?(出示課件32)
若使后之學者都墨守前人的舊說,那就沒有新問題,沒有新發明,一切學術停滯,人類
的文化也就不會進步了。
(師生討論,共同分析。)
學生:不能互換。
教師追問:為什么不能這兩個詞能互換?
學生:因為“學術”是人類眾多的“文化”活動中的一種,“一切學術停滯,人類的文
化也就不會進步了",是從部分說到整體,互換位置后就講不通了。
三、課堂小結
1.這課我們已經學習完了,下面請你們概括本課的主題。(出示課件33)
教師:要求一至兩名學生歸納,最后教師指正。
預設:本文論述了學者先要會疑,學則須疑的觀點,強調了懷疑精神在治學過程中的重
要作用,并提倡學者應有懷疑精神,不要隨便盲從或迷信。作者關于懷疑與學問之間關系的
論述對今天的治學者或讀者都是富有教益的。
2.同學們,通過這課的學習,我們有著怎樣的感悟呢?(出示課件34)
(師生共同討論,最后教師指正。)
預設:千百年來,無數志士仁人和文人墨客,為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寶貴的文化遺產,
這是我們凈化自我、感悟人生、豐富知識、提高修養的至善秘籍。只要我們敢于懷疑這些圣
賢和經典,只要我們去研究揣摩,就一定會獲得極大的喜悅和無窮的收獲。
3.我們一起明晰本課的寫法,體會它的寫作特色。
預設1:論點鮮明,層層論證。(出示課件35)
文章開頭兩段引用我國古代兩位著名學者的話,提出中心論點。第3-5段先從消極方面
論證,第6段再從積極方面論證。第3、4段說要有懷疑精神,既然學問的基礎是事實和證據,
但這種證據有時候不能親自看見,便只能靠別人傳說,而別人的傳說又不一定可靠,所以對
于傳說都應當經過一番思考。第5段擴展開去,提出“對于不論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
要經過自己的懷疑、思索與辨別,不可盲從迷信”。由此可見,本文層層深入,對懷疑精神
在做學問過程中的必要性和意義,作了全面而精當的闡述,層次分明。
預設2:引用名言、列舉事例論證論點,說服力強。(出示課件36)
首先,本文使用了道理論證,引用古代著名學者的話作為論據,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如第5段中引用孟子的話“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有力地證明了段首提出的論點。此處,本
文還使用了舉例論證。為了論證對傳說必須有懷疑精神這個論點,第4段舉了古書上“三皇、
五帝”和“腐草為螢”兩個例子,使人確信古書記載的傳說不一定可靠,懷疑確有必要。第
6段為了論證懷疑是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又舉清代大學問家戴震讀書善疑
的事例為證,極具說服力。
四、課堂檢測,當堂反饋(出示課件38-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設計師職業發展路徑指南
- 2025屆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阿榮旗第五區域聯合體三年級數學第一學期期末統考試題含解析
- 設計師感簡歷設計要點
- 行政管理中的公共關系學組織治理模型及試題及答案
- 包裝設計年度總結
- 行政管理公共服務試題與答案
- 工程項目管理實施步驟試題及答案
- 二手房買賣咨詢服務協議
- 擔保書之擔保型買賣合同
- 酒店管理與服務實戰指南
- 幼兒園營養膳食蔬菜水果認知主題課件
- 河北省五個一名校2025屆高考物理押題試卷含解析
- 開具保函委托協議書范本
- DL∕T 860.4-2018 電力自動化通信網絡和系統 第4部分:系統和項目管理
- 建筑工程總價包干合同
- 2024年高考數學答題技巧與模板 不等式相關解題技巧(基本不等式鏈、權方和不等式、兩類糖水不等式)(解析版)
- 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第六章-數據采集技術課件
- 《人像攝影教程》課件
- 復綠施工方案
- 2024年貴州黔東南州能源投資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