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水環境重點治理區項目和工程_第1頁
太湖流域水環境重點治理區項目和工程_第2頁
太湖流域水環境重點治理區項目和工程_第3頁
太湖流域水環境重點治理區項目和工程_第4頁
太湖流域水環境重點治理區項目和工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太湖流域水環境重點治理區項目和工程為突出重點,更好地實現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的目標和任務,針對太湖流域污染源區域分布不均和對太湖水環境影響程度不同的特征,將污染源相對集中、對水環境影響大和生態敏感的區域作為重點治理區。通過對重點治理區的治理,能夠顯著改善太湖流域水環境質量。在重點治理區共安排十大類771個項目,詳見附件。第一節飲用水安全項目根據飲用水安全任務要求,重點解決飲用水水源地水質較差的600余萬人的飲用水安全,共實施飲用水安全項目63個(近期56個,遠期7個),其中水源地改造和水源地保護區建設工程13個,多水源供水和區域應急備用水源地建設工程8個,區域聯合供水工程16個,供水設施深度處理改造工程26個。一、水源地改造和水源地保護項目水源地改造及水源地保護工程項目13個。其中,近期12個,遠期1個,見表5.1-1。表5.1-1重點治理區水源地改造及水源地保護區工程項目匯總(個)省(市)地級市項目數量近期遠期江蘇省無錫市22-浙江省杭州市33-嘉興市321湖州市55合計13121二、多水源供水和區域應急備用水源建設項目安排無錫、湖州、嘉興、杭州四市的應急水源地建設工程,新增長江、太湖、太浦河等第二水源和應急水源地8處。其中近期6個、遠期2個,見表5.1-2。表5.1-2重點治理區多水源供水和區域應急備用水源項目匯總(個)省(市)地級市項目數量近期遠期江蘇省無錫市11-浙江省杭州市1-1嘉興市1-1湖州市55-合計862三、區域聯合供水項目安排區域聯合供水和管網改造工程項目16項,其中浙江省湖州市9項,嘉興市3項;上海市青浦區3項;江蘇省蘇錫常1項,見表5.1-3。表5.1-3重點治理區區域聯合供水項目匯總(個)省(市)地級市項目數量近期遠期江蘇省蘇錫常11-浙江省嘉興市33-湖州市99-上海市青浦區33-合計1616-四、自來水深度處理改造項目安排城市供水設施深度處理改造項目26個,其中近期22個、遠期4個,見表5.1-4。表5.1-4重點治理區城市供水設施技術改造項目匯總(個)省(市)地級市項目數量近期遠期江蘇省蘇州市88-無錫市55-浙江省嘉興市22-湖州市972上海市青浦區2-2合計26224第二節工業點源污染治理項目一、整治、淘汰落后企業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堅決淘汰“十五小”和“新五小”企業,關閉達不到排放標準的企業。江蘇省對不能達標排放的紡織染整、化工、造紙、鋼鐵、電鍍、制革、醫藥、食品加工企業予以整治和關停。見表5.2-1、表5.2-2。表5.2-1江蘇省重點整治企業個數(個)地區總計行業化工冶金印染造紙釀造電鍍蘇州市6343232228733003618380無錫市36022955643906320110常州市27362401762204530合計126817678427391010343520表5.2-2江蘇省太湖流域涉及關停的化工企業數(個)行政區化工企業總數擬關閉企業數已關閉企業數蘇州市2322780327無錫市2955885533常州市2401788295合計767824531155關停企業涉及的資產可通過合理補償、兼并重組等方式妥善處置,下崗人員可通過培訓、再就業及其他途徑妥善安置。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視此項工作,以保證水環境治理工作順利實施。二、工業污染治理項目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加大工業企業污染治理力度,推進清潔生產和深度治理。2008年將實施83個工業污染治理工程項目,其中,江蘇省48個,浙江省25個,上海市10個。按照新的排放標準,開展廢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和改造。第三節城鎮污水處理及垃圾處置項目根據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置任務,需要對重點治理區現有污水處理廠進行改造、建設和完善污水收集管網,并新、擴建污水處理廠,新增污水處理規模398萬立方米/日,出水水質達到一級A標準。新增生活垃圾處理規模1.92萬噸/日。一、改造現有污水處理項目對112座(污水處理總規模305萬立方米/日)已建和在建城鎮污水處理廠進行以脫氮除磷為主的工藝技術改造,包括采取濕地處理措施,使排入水體的水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要求,尾水直接排江排海的按現行標準執行,見表5.3-1。表5.3-1擬改造污水處理廠(含建制鎮)情況(萬立方米/日)省市地級市處理廠數量(個)處理規模江蘇省蘇州市44124無錫市2772常州市2262小計93258浙江省嘉興市23湖州市1542小計1745上海市22合計112305二、新、擴建污水處理廠新、擴建城鎮污水處理工程154項,總規模398萬立方米/日,見表5.3-2。實施城市污泥配套項目。表5.3-2新、擴建污水處理項目情況匯總(萬立方米/日)省市地級市處理廠數量(個)處理規模江蘇省蘇州市40129無錫市2659常州市2847小計94235浙江省嘉興市260杭州717湖州市4885小計57162上海市31合計154398三、建設和完善污水收集管網加強城鎮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工程建設,提高城鎮污水處理率。配套管網工程共47項,長度3114公里,其中江蘇省1500公里,浙江省1481公里,上海市133公里。四、城鎮生活垃圾處置項目進行24項城鎮垃圾處置項目(含中轉站建設項目5個)的建設和技術改造,處置規模1.92萬噸/日。五、村莊污水及垃圾處置項目江蘇省、浙江省共實施4460個自然村的污水處理工程,處理措施有接入城鎮管網、建設集中處理設施和戶分散處理設施,處理污水量16.1萬立方米/日。在9910個村實施村莊垃圾處置工程,其中對于平原地區的生活垃圾實施村收集、鄉(鎮)轉運、市(縣)處理;對偏遠山區實施生活垃圾就地處置工程。第四節面源污染治理項目一、種植業治理項目通過化肥和農藥減施、生態攔截、農藥替代,改變不合理的種植方式,防止農業種植過程對太湖水環境的污染。(一)化肥減施工程通過精準化施肥技術和畜禽糞便、農村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施用有機肥以培肥地力,減輕農業生產對化學品的過度依賴。應用區域養分管理和精準化施肥技術,蔬菜作物減少氮肥用量30%,磷肥用量20%;施用有機肥替代40%的化肥。水旱輪作減少氮肥用量20%,磷肥用量10%;施用有機肥替代20%的化肥。近期,實施化肥減施工程412.52萬畝。其中,江蘇省190.39萬畝,浙江省209.53萬畝,上海市12.6萬畝。(二)農藥減施工程推廣病蟲綜合防治技術、精準施藥技術。通過以低毒、低殘留農藥替代高毒農藥,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部分替代化學防治,在田間統一安置頻振式殺蟲燈誘殺害蟲,控制農作物蟲害發生頻次,減少化學農藥用量。近期安裝頻振式殺蟲燈35550個,其中,江蘇省20900個,浙江省14000個,上海市650個。遠期安裝頻振式殺蟲燈35550個,其中,江蘇省20900個,浙江省14000個,上海市650個。(三)農田氮磷流失生態攔截工程通過實行灌排分離,將排水渠改造為生態溝渠,利用溝渠中植物吸收徑流中養分,對農田損失的氮磷養分進行有效攔截,達到控制養分流失和再利用的目的。近期建設生態溝渠工程1398公里。其中,江蘇省838公里,浙江省535公里,上海市25公里。遠期建設生態溝渠工程1398公里,其中,江蘇省838公里,浙江省535公里,上海市25公里。(四)農藥替代工程鼓勵農民使用生物農藥代替化學農藥,以減少對水體的污染。實施生物農藥替代化學農藥達到40%以上的示范工程,江蘇省規劃209萬畝,浙江省規劃140萬畝,上海市規劃青浦區6.5萬畝。二、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利用工程根據太湖水環境質量目標控制要求,實施畜禽養殖場廢棄物處理利用工程,建設清潔養殖小區,實現糞便資源化利用。近期工程實施后,可使40%的畜禽養殖廢棄物實現資源化利用。(一)大型畜禽養殖場按照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沼氣工程設計規范(NY/T1222-2006),采用好氧發酵工藝,利用固體糞便生產有機肥;采用厭氧發酵工藝,處理利用養殖污水,生產沼氣。近期,建設大型畜禽養殖場廢棄物處理利用工程35處,其中,豬場26處(江蘇17處、浙江9處),牛場9處(江蘇5處、浙江4處)。(二)中型畜禽養殖場參照大型畜禽養殖場廢棄物處理利用規范、工藝,近期建設中型畜禽養殖場廢棄物處理利用工程52處,其中,豬場42處(江蘇16處、浙江26處),牛場10處(江蘇9處、浙江1處)。(三)小型畜禽養殖場建設小型畜禽養殖場廢棄物處理利用工程2121處,其中,豬場2088處(江蘇757處、浙江1331處),牛場33處(江蘇28處、浙江5處)。(四)清潔養殖小區建設工程按照“人畜分離,集中管理”的原則,在存欄200頭以下的養殖專業戶相對密集的區域,建設養殖小區,配套建設廢棄物處理利用工程。近期,建設清潔養殖小區184處,其中江蘇34處、浙江150處。三、水產清潔養殖工程太湖圍網養殖面積高達16.9萬畝,投餌是湖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合理補償的原則,大力壓縮直至全部取消圍網養殖,清除圍網養殖對太湖水體影響。(一)圍網養殖清理工程太湖圍網養殖清理工作是減少污染的重要措施,但也給當地養殖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應根據退漁還湖帶來的經濟損失進行補償,并做好安置工作,逐步拆除圍網養殖。(二)池塘循環水養殖技術示范工程對現有養殖池塘進行合理布局,在同一區域內劃分主養區、混養區、濕地凈化區和水源區等四個功能區,構建養殖池塘—濕地系統,實現養殖小區內水的循環利用。同時采用多級生物系統修復技術,對淡水養殖池塘環境進行修復。近期在蘇州市、吳江、無錫市、宜興市、武進各建示范區5000畝,在常州市、臨安、湖州市、長興各建示范區2000畝。四、鄉村清潔工程以自然村為單元,建設生活污水厭氧凈化池、生活垃圾發酵池、田間垃圾收集池和鄉村物業服務站,資源化利用農村生活垃圾、污水和人糞尿等廢棄物,減少污染物排放。近期建設鄉村清潔工程18432個,其中,江蘇省11315個,浙江省7077個,上海市40個。遠期建設鄉村清潔工程23390個,其中,江蘇省12083個,浙江省11247個,上海市60個。工程實施后,近期可以減少40%的農村生活污染,遠期可以控制80%以上的農村生活污染。第五節提高水環境容量(納污能力)引排工程以現有治太工程布局為基礎,擴大引江濟太工程。充分結合流域水資源配置和防洪工程安排,增加引江入湖水量,完善并擴大太湖湖體循環,恢復太湖與長江、周邊河網互動,促進水體有序流動,縮短換水周期。以下6項工程按優先順序排列。一、走馬塘拓浚延伸工程和望虞河西岸控制工程走馬塘拓浚延伸工程將望虞河以西地區河網水排入長江,以加快該地區水體流動。該工程初擬拓浚河道總長67公里。在張家港設泵站樞紐,初定規模50立方米/秒。對望虞河西岸實施控制工程,需進一步論證建設必要性,落實資金來源。走馬塘工程是望虞河以西污染嚴重地區的排水河道,對長江的負面影響需進一步論證。二、太嘉河(太湖—嘉興)工程實施太嘉河工程,可加快太湖水體交換,改善杭嘉湖地區平原水環境,提高防洪能力。太嘉河工程包括湯溇樞紐工程,以及湯溇、白米塘、雙林塘、新開河、杭州塘等河道工程。三、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規劃延伸拓浚新孟河,通過新孟河從太湖流域上游引長江水入太湖。竺山湖和梅梁湖是太湖水質污染較重的湖區,新孟河引江可以改善兩個湖灣及太湖西岸水質,促使太湖整體水體流動。但引水線路經過滆湖可能造成調入太湖的水質污染,引江口位置、引水線路和引水規模需深入論證。還應進一步研究打通馬山半島,溝通竺山湖、梅梁湖,加快竺山湖、梅梁湖水體流動,改善水質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主要工程內容包括河道拓浚、延伸,江邊樞紐和運河樞紐建設,兩岸口門控制工程。四、新溝河延伸拓浚工程延伸拓浚新溝河工程,使梅梁湖灣、竺山湖灣水體通過直湖港、武進港、雅浦港向北排入長江,還具備應急調引長江水進入太湖的能力,可應對突發性水污染事件。初擬包括拓浚河道工程97公里、江邊樞紐建設、運河樞紐建設、入太湖樞紐建設、口門控制工程及水系調整等。新溝河延伸工程是望虞河以西污染嚴重地區的排水河道,將污水排入長江(該段為水源保護區),對長江的負面影響需進一步論證。五、平湖塘延伸拓浚工程平湖塘延伸拓浚工程可加快杭嘉湖地區東部平原的河網水體流動,同時具有擴大太湖流域南向杭州灣排洪澇的能力。工程干河始于嘉興市西郊古運河,經南郊河、北市河、上海塘、獨上干河等至獨山閘,初擬全長約77公里,其中新開或拓浚河道總長55公里。六、望虞河后續工程望虞河后續工程主要是拓寬河道長度60.5公里,近期維持現狀。該河道汛期以排泄太湖洪水為主,“引江濟太”調度期間,以引水入湖為主。第六節生態修復項目太湖生態修復項目包括濕地保護與修復、生態林建設、水體生態修復、湖泊清淤等。一、濕地保護、修復與重建(一)濕地自然保護區建設選擇保存較為完整的湖濱濕地植被帶、重要水產資源或水生植物集中分布區和水資源區,劃一定范圍建設濕地保護區,同時加強對現有濕地的保護和管理。江蘇省建設蘇州東太湖、無錫太湖2個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浙江省建設桐鄉永秀白蕩漾、道場橫山漾濕地等6處自然保護區,建設湖州雙林漾、長興盛家漾濕地等9個自然保護小區。(二)濕地公園建設江蘇建設蘇州新區太湖、吳中區環太湖等8處濕地公園;浙江建設杭州西溪、德清下渚湖、長興仙山湖、石臼漾、長田漾等8處濕地公園。(三)濕地修復工程1、環太湖湖濱帶在蘇州、無錫、常州三市的湖濱帶,建設寬度50米以上的濕地植被帶;在河道口、重要水源區域根據水深情況,恢復植被50~100米。2008年優先啟動無錫貢湖灣河口、無錫太湖亮河灣、十八灣湖濱、宜興太湖湖濱等重要區域的濕地恢復。2012年前,浙江省實施自太湖堤向湖內延伸不少于300米的水生植物帶建設,湖州近期實施南太湖試驗示范區。2、其他湖泊近期針對流域內上游大中型湖泊,遠期針對其它湖泊,進行淡水濕地和水生態系統的修復和重建,建立以恢復濕地生態系統多樣性和保護地方特有水產物種為目標的濕地保護區域。上海實施淀山湖濕地修復工程。3、農業種養殖區或居民集中區小型濕地恢復工程近期在環太湖5公里范圍內,江蘇省完成30萬畝的農區小型濕地恢復工程,其中,無錫10.5萬畝,蘇州12.0萬畝,常州7.5萬畝。遠期擴展到全流域范圍。(四)與污水處理廠結合的凈化型濕地凈化型人工濕地在污水處理廠的出水深度處理、農業面源治理、生態修復中可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污水處理廠脫氮除磷效率低、成本高,通過發揮濕地的作用,可提高脫氮除磷效率,降低運營成本。近期在江蘇、浙江兩省建設與污水處理廠相結合的濕地35處(其中江蘇19處,浙江16處),平均每處180畝,共6300畝。可處理污水處理廠的尾水約105萬立方米/日,占全部污水處理廠尾水排放量的10%左右。二、生態保護帶建設(一)環太湖生態保護帶建設將太湖周邊作為生態保護帶,對主要河口實施河口生態工程、村鎮綠化工程等。1、江蘇省生態保護帶建設在江蘇省環太湖周邊300~500米范圍內,主要水源保護區貢湖、梅梁湖等地區周邊1.5公里范圍內,直湖港等14個入湖河道上溯10公里兩側各50~200米范圍內,實施生態保護帶建設,主要包括生態農業、河岸道路綠化,進行生態保護。2、浙江省生態保護帶建設在浙江省環太湖周邊300~500米范圍內,主要水源保護區城北、城西水廠等地區周邊1.5公里范圍內,長兜港、小梅港、入湖河道上溯5公里兩側各50米范圍內,實施河岸道路綠化,進行生態保護帶建設。(二)水源涵養林建設和改造浙江省在太湖南岸山區營建50萬畝水源涵養林,其中新造林12萬畝,近期8萬畝,遠期4萬畝;改造38萬畝,近期20萬畝,遠期18萬畝。三、水體生態修復(一)太湖及入湖河道水生態修復工程江蘇省無錫市實施梅梁湖水源地水質改善生態修復工程、梁溪河綜合整治二期工程。湖西地區實施“一河、二港”(太滆運河、直湖港、武進港)水生態修復試點工程。蘇州市東太湖白洋灣水廠、鎮湖水廠、漁洋山水廠、園區水廠等取水口附近水域,建設隔離帶。浙江省湖州市長兜港—小梅口之間的湖岸帶,建設水生態修復區。(二)流域其他河湖水生態修復工程江蘇省無錫市實施蠡湖水環境綜合整治續建工程、古運河綜合整治二期工程、錫山區宛山蕩水生態科技示范園。常州市對滆湖開展水生態修復。蘇州市在尚湖、傀儡湖、廟涇港、陽澄湖開展水生態修復。浙江省實施賦石、老石坎、對河口、鳳凰、水濤莊、泗嶺等水庫上游的生態修復工程。上海市對淀山湖、汪洋湖、長白蕩等湖蕩進行修復護岸及生態綠化。(三)水生植物種養和利用工程建設內容包括水生植物控制性種養技術示范;引進、集成與創新水生植物機械化打撈、脫水、加工、資源化利用技術及示范工程。水生植物圈養面積10萬畝,年處置500萬噸。四、西太湖綜合整治工程在西太湖境內,實施無錫段綜合整治,內容包括:湖泊清淤、退漁(田)還湖、退耕還林、水系整治、村莊整治和工業整治等工程。實施梅梁湖、貢湖部分區域清淤,疏浚工程量1185.42萬立方米。近期,在梅梁湖、貢湖選擇五個點進行疏浚試驗,面積4.05平方公里,疏浚工程量122.75萬立方米。實施梅梁湖區其他區域清淤,疏浚工程量626.43萬立方米;實施竺山湖進行清淤,疏浚工程量842.3萬立方米。五、東太湖綜合整治工程對東太湖現有面積55913畝圍墾區進行退墾還湖,實施東太湖疏浚清淤523萬立方米,污染底泥清淤1800萬立方米,生態修復面積135平方公里。第七節河網綜合整治一、環太湖河道整治工程(一)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主要實施西苕溪、楊家浦港、長興港整治清淤及生態修復,東苕溪石礦區整治及生態修復,東、西苕溪河道拓浚、護岸、截污,局部外灘地退田還河。(二)杭嘉湖地區環湖河道整治工程實施杭嘉湖地區環湖河道整治,近期拓浚大錢港、羅溇港、幻溇港、濮溇港、湯溇港。(三)無錫地區環湖河道整治工程主要實施直湖港、梁溪河、曹王涇、小溪港、大溪港等主要入湖河道重點整治。二、河網清淤(一)太浦河清水走廊太浦河疏浚工程包括:浚深太浦河長約12.6公里,疏浚汾湖抽槽段長5.2公里;實施太浦閘除險加固、平望樞紐工程;新建蘆墟以西口門建筑物7座。(二)江蘇省太湖地區河網清淤實施河湖清淤,減輕內源污染,完成縣鄉河道疏浚清淤1000條、3574公里,疏浚土方量6391萬立方米;完成村莊河塘清淤。(三)浙江省杭嘉湖東部平原河網整治實施杭嘉湖東部平原河網整治工程,清淤整治1.52萬公里河道和330個湖漾,清淤土方3.1億立方米。其中部分工程已實施完成。(四)上海市河網清淤工程實施淀山湖、汪洋湖周邊水系、淀浦河等綜合整治工程,開展金澤、練塘、朱家角三鎮的河道整治。三、船舶污染控制(一)船舶防污近期完成對太湖流域內等級船舶的油污水裝置和垃圾存儲裝置的配備,初步開展船舶生活污水存儲裝置的安裝工作。對716艘危險品船舶和279艘客船(旅游船)安裝相應防污設備。(二)建設和完善船舶污染物岸上接收設施近期完成太湖、京杭運河、長湖申線、杭申線等太湖流域重點航道的船舶垃圾收集站、油污水接收站和生活污水接收站的建設。江蘇省建設15座垃圾收集站和20座油廢水回收站;浙江省建設3座垃圾收集站和危化及污染物處理中心。(三)應急基地建設近期建立和完善船舶污染應急基地。遠期對應急基地及其器材進行完善和更新優化。(四)碼頭應急配備太湖流域內碼頭和泊位按有關法規要求配備圍油欄和吸油材料等應急設備與設施。第八節節水減排建設項目一、農業節水重點工程江蘇省完成1100公里的骨干渠道改造,建設1050座骨干渠系建筑物,噴微灌面積20萬畝;浙江省建設46個灌區的渠道和配套建筑物工程843處、泵站工程35座、噴微灌面積15萬畝。二、工業節水示范工程實施工業節水示范工程9項。近期江蘇省建設節水型企業和節水示范項目;浙江省開展工業循環用水改造試點,工業中水回用及綜合治理試點,節水產品、設備及技術研發示范基地建設試點等;上海市開展生產工藝節水改造工程、工業園區節水示范和節水型企業節水試點等。三、城鎮生活節水重點工程以供水管網改造、污水再生利用和普及節水型用水器具為重點,進一步加強城市節水工作。江蘇省建設5個節水型城市、44個節水型社區和36個節水型高校;浙江省實施15個節水示范區、100多個第三產業單位的節水建設,實現555萬立方米/年的中水利用規模。第九節監管體系建設項目太湖流域水環境保護監控體系的建設框架,由國家級和地方級兩個層面的監測站網組成。國家層面,建立國家級統一的流域水環境信息共享平臺;地方層面,由江蘇省、浙江省、上海市分別建設省級水環境信息共享分平臺。一、國家級站網建設在太湖湖體、環太湖主要河道、主要輸水河道和重要省界斷面布設水量水質自動監測站,構建國家級統一的流域自動監測站網。初步擬定的太湖流域國家級站網體系框架,需要布設47個自動監測站,其中重要省界監測站15個,太湖湖體監測站9個,環太湖河流監測站15個(已建1個),主要輸水河道監測站8個(已建3個)。見表5.9-1。二、流域水環境監測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國家級流域水環境信息共享平臺,發揮流域機構的作用,實現流域內水量、水質、污染源等水環境信息的共享,使國家有關部門和流域內省市政府能夠實時掌握流域重要水體和控制區域(點)的水環境狀況,為太湖水環境綜合整治提供及時高效的信息和技術服務。表5.9-1太湖流域國家級監測站點序號類型水域站點行政區域目前管理單位自動監測內容建站情況1太湖湖體貢湖沙潡港江蘇省太湖局水質、氣象、湖流、藍藻圖像已建,補充氣象、湖流、藍藻圖像內容2貢湖沙渚江蘇省環保部3胥湖西山江蘇省環保部4西部沿岸蘭山嘴江蘇省環保部5大浦口江蘇省擬建,包括水質指標、氣象、湖流、藍藻圖像內容6南部沿岸小梅口江蘇省7湖心區焦山江蘇省擬建,包括常規水質指標、氣象、湖流、藍藻圖像內容8湖心區平臺山江蘇省9梅梁湖拖山江蘇省10環太湖河流太滆運河分水江蘇省江蘇水利水量水質已建11直湖港直湖港閘(白芍山)江蘇省江蘇水利水量、水質、工情已建,補充工情監控12武進港武進港閘江蘇省擬建13雅浦港雅浦港閘江蘇省14大錢港大錢港閘浙江省15瓜涇港瓜涇口江蘇省16燒香港棉堤橋江蘇省水量水質17陳東港埂上大橋江蘇省18大浦港大浦橋江蘇省19長興港長興港浙江省20合溪新港新港橋浙江省21長兜新塘港長兜港橋浙江省22旄兒港楊家埠浙江省23鼓樓港鼓樓橋浙江省24滸光運河新通安橋江蘇省25主要輸水河道望虞河常熟樞紐江蘇省太湖局水量、水質已建26張橋江蘇省太湖局在建27望亭立交樞紐江蘇省太湖局已建28太浦河太浦河口江蘇省太湖局水量、水質已建29新孟河引江口江蘇省水量、水質、工情、泥沙等,建設信息化高速公路,實現沿線口門全線監控擬建30運河立交江蘇省31滆湖江蘇省32入太湖口江蘇省33蘇滬邊界太浦河金澤上海市太湖局水量水質已建34吳淞江吳淞港橋上海市擬建35朱厙港珠砂港橋江蘇省36千燈浦千燈浦閘江蘇省37淀山湖湖體上海市38急水港周莊上海市環保部已建,增加水量39蘇浙邊界新塍塘洛東大橋江蘇省水量水質擬建40荻塘潯溪大橋江蘇省41江南運河南虹大橋浙江省42江南運河王江涇浙江省環保部已建,增加水量43新塘港新塘港大橋浙江省環保部44斜路港河斜路港浙江省環保部45浙滬邊界楓涇塘楓南大橋上海市浙江環保水量水質已建,增加水量46紅旗塘/大蒸港大蒸港橋浙江省浙江環保47上海塘青陽匯浙江省浙江環保三、地方水環境信息共享平臺江蘇省、浙江省、上海市分別建設的水環境信息共享平臺作為流域水環境信息共享平臺的組成部分,主要承擔兩省一市太湖流域范圍內監測、監督、預警、應急和信息集中發布等各項任務,與太湖流域水環境信息共享平臺實現數據實時傳輸和共享。四、省市區站網和能力建設江蘇省、浙江省和上海市境內水環境監控站網和監控能力建設方案,遵循“分級建設,分級管理”的原則,根據兩省一市環保與水利部門對轄區內水環境站網和能力建設的方案進行了初步協調,共計監測站點161個。其中,江蘇119個(已建23個,在建5個);浙江35個(在建25個);上海7個,全部是已建監測站改擴建和能力升級。五、農業面源污染監測體系建設按照《全國農業污染源普查技術規定》,建設面源污染定位監測點。近期,在太湖流域建設田間面源污染監測點128個。其中,江蘇省62個,浙江省64個,上海市2個。按照農業部有關規定,在太湖流域的33個縣(市、區)分別建立縣級農業面源污染監測站,改造實驗室,購置相關儀器設備、流動采樣車,開展現場監測,監控太湖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狀況和變化趨勢。近期,在太湖流域建設縣級農業面源污染監測站33個。其中,江蘇省16個、浙江省16個、上海市1個。六、濕地監測能力建設江蘇省建設濕地監測站5處,浙江省4處,上海市1處。浙江省湖州市、江蘇省無錫市各建立濕地培訓宣教中心1處。第十節科技支撐研究項目科學研究在太湖水環境綜合治理中具有重要支撐作用,有關部門和地方共提出58項研究項目。根據科研項目與太湖水環境綜合治理目標和治理措施的相關性,并考慮與國家、地方有關科研項目的銜接,設置了實用性強的科技支撐項目14項,見表5.10-1。表5.10-1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科技支撐項目序號項目主要研究內容1飲用水源地保護與水深度處理關鍵技術研究1)太湖水源地取水口區域藻類攔截、內源污染負荷削減和水生態修復等水質改善關鍵技術;2)河網水源地保護與水質改善關鍵技術;3)去除特征污染物的高效低耗凈水及其應急系列技術。2工業廢水的深度處理及回用關鍵技術研究1)保障重點行業及工業園區處理廠出水達標的技術經濟系統研究;2)印染、化工廢水深度處理技術和工業園區廢水分質預處理及回用技術研究;3)工業廢水高效處理與資源化的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和新設備研發。3城鎮污水處理廠尾水的濕地處理系統構建與資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