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闖關選擇60題-2022年中考化學考前必刷_第1頁
能力闖關選擇60題-2022年中考化學考前必刷_第2頁
能力闖關選擇60題-2022年中考化學考前必刷_第3頁
能力闖關選擇60題-2022年中考化學考前必刷_第4頁
能力闖關選擇60題-2022年中考化學考前必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考復習考點必殺200題

專練02(能力闖關選擇60題)

1.(2022?廣東中山?二模)下列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的過程中,一定發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A.海水“曬鹽”B.潮汐發電C.海水“制堿”D.海水淡化

【答案】C

【解析】

A、海水“曬鹽”是溫度升高,水分蒸發,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B、潮汐發電是利用潮汐水流的移動,在漲、落潮時,利用高、低潮位之間的落差,推動水輪機旋轉,

帶動發電機發電,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C、海水“制堿”是采用氨堿法生產純堿,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符合題意;

D、海水淡化都是根據沸點不同進行分離,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故選C。

2.(2022?廣東廣州?模擬預測)合成氨是人類科學技術上的一項重大突破,對社會發展與科技進步做

出了巨大貢獻,合成氨工藝的主要流程如圖

NH3(液態)循環壓縮機

循環氣體

上述流程的各環節主要通過化學變化實現的是()

A.合成塔B.水冷器C.氨分離器D.循環氣體

【答案】A

【解析】

A、合成塔中發生的反應是氮氣和氫氣在高溫、高壓、催化劑的條件下生成氨氣,一定通過化學變

化實現。

B、水冷器是將氨氣液化成液態氨。屬于物理變化。

C、氨分離器中將液態氨與氮氣、氫氣分離。是物理變化。

D、生產過程中可循環的氣體是氮氣、氫氣。在循環過程中,沒有發生化學變化。

故選Ao

3.(2022?廣東珠海?模擬預測)下列物質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學性質的是()

A.生石灰用作干燥劑B.液氮用于醫療手術

C.金剛石用作玻璃刀D.鋁制成鋁箔用于包裝

【答案】A

【解析】

A、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將水吸收,生成新物質,發生了化學反應,利用其化學性質,

選項A符合題意;

B、液氨汽化時吸收熱量,溫度降低,只是狀態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不屬于化學反應,利用其物

理性質,選項B不符合題意;

C、金剛石具有高硬度,可以切割玻璃,不用發生化學反應就可以表現出此性質,利用其物理性質,

選項C不符合題意;

D、鋁制成鋁箔,只是形狀改變,沒有發生化學反應,沒有新物質生成,利用其良好的延展性,屬

于物理性質,選項D不符合題意。故選A。

4.(2022?廣東深圳?模擬預測)下列實驗的探究方法或基本操作正確的是()

【答案】B

【解析】

A、稀釋濃硫酸:將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使熱量盡快散發出去,不

能將水注入濃硫酸中,不符合題意;

B、銅片上的白磷與氧氣接觸,且溫度達到了著火點,燃燒,銅片上的紅磷與氧氣接觸,但是溫度沒

有達到著火點,不燃燒,說明燃燒需要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銅片上的白磷與氧氣接觸,且溫

度達到了著火點,燃燒,水底的白磷溫度達到了著火點,但是隔絕氧氣,不燃燒,說明燃燒需要與

氧氣接觸,可以探究可燃物的燃燒條件,符合題意;

C、試管I中鐵與氧氣和水接觸,生銹,試管H中鐵只與水接觸,不生銹,說明鐵生銹需要與氧氣接

觸,無法探究鐵生銹的其它條件,不符合題意;

D、測定溶液的pH:用潔凈、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測液點在pH試紙上,觀察顏色的變化,然后與

標準比色卡對照,不能將pH試紙伸入溶液中,會污染溶液,不符合題意。

故選Bo

【答案】C

【解析】

A、面粉加工廠的空氣中含有可燃性的面粉粉塵,遇到明火容易燃燒,甚至發生爆炸,所以要禁止

煙火,故正確;

B、圖片是節約用水的圖標,故正確;

C、酒精是可燃性液體,不具有毒性,所以不應張貼有毒圖標,故錯誤;

D、NaOH具有腐蝕性,應該在存放NaOH的試劑柜張貼腐蝕性標志,故正確;

故選C。

6.(2022?廣東江門?一模)下列實驗操作描述正確的是()

A.稀釋濃硫酸時,向裝有濃硫酸的燒杯中緩慢加入水,邊加邊用玻璃棒攪拌

B.用10mL的量筒量取9.75mL的硫酸溶液

C.聞氣體的氣味時,應用手在瓶口輕輕動,讓極少量的氣體飄入鼻孔

D.不小心打破水銀溫度計,應立即用大量水沖洗

【答案】C

【解析】

A、稀釋濃硫酸時,應向水中緩慢加入濃硫酸,邊加邊攪拌,如果是水加到濃硫酸中,放大量熱可

能造成液滴飛濺,A不正確;

B、量筒只能夠精確到0.1mL,因此用10mL的量筒不能量取9.75mL的溶液,B不正確;

C、聞氣體的氣味時,應用手在瓶口輕輕扇動,讓極少量的氣體飄入鼻孔,C正確;

D、汞不溶于水,不小心打破溫度計時,不能用大量水沖洗,D不正確。

故選C。

A.氯屬于非金屬元素,鎘屬于金屬元素B.每一個鎘原子中含有48個質子

C.氯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易獲得1個電子D.鎘與氯可形成化合物CdCl

【答案】D

【解析】

A、氯是氣字頭屬于非金屬元素,鎘是金字旁鎘屬于金屬元素。A正確。

B、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可知,鎘原子的原子序數48,質子數=原子序數,所以每一個鎘原子中含有

48個質子。B正確。

C、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可知,氯原子最外層7個電子,所以,氯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易獲得1個電子。

C正確。

D、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可知,氯原子最外層7個電子,氯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易獲得1個電子,形

成化合物時顯一1價,鎘原子最外層2個電子,鎘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2個電子,形成化合物

時顯+2價,所以鎘與氯可形成化合物CdCL。D錯。

故選D。

8.(2022?廣東惠州?一模)我國科學家張青蓮教授主持測定了元素錮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新值,被采用

為國際新標準。錮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和在周期表中信息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x=18,錮的氧化物的化學式為InOB.錮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5周期

C.錮是金屬元素,原子核內有49個質子D.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H4.8

【答案】A

【解析】

A、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49=2+8+x+18+3,x=18,錮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3,在化學反

應中易失去3個電子而形成帶3個單位正電荷的陽離子,其離子符號為1/+,錮的氧化物的化學式

為ImCh,故選項說法錯誤,;

B、周期數=原子核外電子層數,錮元素的原子核外有5個電子層,則在元素周期表中,錮元素位于

第五周期,故選項說法正確;

C、錮帶有“奉”旁,屬于金屬元素,原子序數=質子數,原子核內有49個質子,故選項說法正確;

D、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114.8,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Ao

9.(2022?廣東廣州?一模)我國科學家利用ZnGazCU作催化劑,在一定條件下將CO2轉化為碳氫化合

物,轉化的微觀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ZnGa:O4o氫原子

+8一定條件下

O氧原子

甲乙丙碳原子

A.該反應為置換反應B.參加反應的甲和乙的分子個數比為1:4

C.反應前后ZnGa2O4的化學性質改變D.兩種生成物的質量比為6:8

【答案】B

【解析】

觀察反應的微觀過程圖,分析反應物、生成物,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據其意義分析判斷有關的

問題。

由微觀反應示意圖可知,該反應是由二氧化碳和氫氣在ZnGa2O4的催化作用和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

ZnGa2O4

甲烷和水,化學方程式為:CO2+4H2~CH4+2H2Oo因此:

一定條件

A、由化學方程式可知,該反應的生成物是兩種化合物,所以該反應不屬于置換反應,選項說法錯

誤;

B、由方程式可知,參加反應的甲和乙的分子個數比為1:4,選項說法正確;

C、在該反應中,ZnGa2O4是催化劑,所以反應前后ZnGazCM的化學性質不變,選項說法不正確;

D、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物反應的質量比16:2x(1x2+16)=16:36=4:9,選項說法不正確。

故選B。

10.(2022?廣東肇慶?一模)分析推理是化學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分析推理中正確的是()

A.碳酸氫鈉溶于水后顯堿性,所以它是一種堿

B.白醋的pH值小于7,所以它呈酸性

C.某物質在20℃時溶解度是30g,所以在20℃時,溶質為30g的該物質的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

D.氧化物是指氧元素與另一種化學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答案】B

【解析】

A、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都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是堿,碳酸氫鈉由鈉離子和碳酸氫根離子構成,

屬于鹽,故錯誤;

B、酸性溶液pH小于7,白醋的pH值小于7,所以它呈酸性,故正確;

C、某物質在20℃時溶解度是30g,表示20℃時,30g該物質在100g水中形成飽和溶液,故錯誤;

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高鎰酸鉀等,故錯誤。

故選Bo

II.(2022?廣東中山?二模)下列現象的微觀解釋中,不正確的是()

A.氫氣和液氫都可做燃料一相同物質的分子,其化學性質相同

B.水燒開后易把壺蓋沖起一溫度升高,分子變大

C.用水銀溫度計測量體溫一溫度升高,原子間隔變大

D.非吸煙者受到被動吸煙的危害一分子在不斷運動

【答案】B

【解析】

A、氫氣、液氫都是由氫分子構成的,分子相同化學性質相同,所以都可做燃料。正確。

B、水燒開后易把壺蓋沖起是因溫度升高,分子間間隔變大。錯誤。

C、水銀由汞原子構成。所以用水銀溫度計測量體溫是因為溫度升高,原子間隔變大,正確。

D、分子在不斷運動,吸煙產生的有害物質分子可以運動到其他位置,所以非吸煙者受到被動吸煙

的危害。正確。

故選B。

12.(2022?廣東深圳?模擬預測)下列有關事實中,用“微粒觀”解釋錯誤的是()

選項事實解釋

A金剛石硬度大,石墨質地軟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氧氣助燃,甲烷可燃不同種分子的化學性質不同

C水燒開后易把壺蓋沖起水分子體積變大

D夏天濕衣服晾干快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率加快

【答案】C

【解析】

A、金剛石和石墨物理性質差異比較大,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A正確;

B、氧氣是由氧氣分子構成的,氧氣有助燃性;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構成的,甲烷具有可燃性,兩者性

質不同是因為不同種分子的性質不同,故B正確;

C、水蒸發后體積變大,是因為分子的間隔變大,分子的體積不變,故C錯誤;

D、夏天濕衣服晾干快,說明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故D正確。

故選C。

13.(2022?廣東?華南師大附中二模)下列實驗操作、現象與結論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實驗操作現象結論

CO2能與石蕊

A盛有石蕊溶液的試管通入二氧化碳溶液變紅

反應

B將帶火星的小木條伸入集氣瓶內帶火星的木條不復燃瓶內沒有氧氣

C向電解水裝置中加入混有少量稀硫酸的蒸儲負極產生的氣體的體積是正分子可分成原

水并連通直流電源極氣體的2倍子

向久置于空氣中的氫氧化鉀溶液中滴加少量氫氧化鉀沒變

D無氣泡冒出

稀鹽酸質

【答案】C

【解析】

A、盛有石蕊溶液的試管通入二氧化碳,溶液變紅,是因為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而不是C02

能與石蕊反應,故選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將帶火星的小木條伸入集氣瓶內,帶火星的木條不復燃,不能說明瓶內沒有氧氣,也可能是氧氣

含量較少,如可能是空氣,故選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向電解水裝置中加入混有少量稀硫酸的蒸儲水中連通直流電源,負極產生的氣體的體積是正極氣

體的2倍,水分子分裂成了氫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氫原子、氧原子分別重新組合形成氫分子、氧分

子,該事實說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選項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D、久置于空氣中的氫氧化鉀溶液中含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的碳酸鉀,滴加少量稀鹽酸,先與氫

氧化鉀反應生成氯化鉀和水,無氣泡冒出,不能說明氫氧化鉀沒變質,故選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

-?r.

后、o

故選C。

14.(2022?廣東?普寧市教育局教研室二模)下列物質分類中不正確的是()

A.純凈物:黃銅、生鐵B.堿類:燒堿、消石灰

C.鹽類:硝酸鉀、氯化鉀D.有機高分子材料:羊毛、尼龍布、棉花

【答案】A

【解析】

A、純凈物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黃銅、生鐵都屬于合金,含有多種成分是混合物,錯誤;

B、堿是電離出的陰離子都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燒堿、消石灰分別為氫氧化鈉、氫氧化鈣屬于堿,

正確;

C、鹽是由金屬陽離子或鏤根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硝酸鉀是由鉀離子、硝酸根離子構成的,

氯化鉀是由鉀離子、氯離子構成的;均屬于鹽,正確;

D、有機物為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鹽以外的含碳化合物;羊毛、尼龍布、棉花均為

相對分子質量很大的有機物,屬于有機高分子,正確;

故選Ao

15.(2022?廣東汕頭?一模)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學用語與含義相符的是()

A.FeCk:氯化鐵B.Mg+2:鎂離子

C.2He:2個氫元素D.。3:3個氧原子

【答案】A

【解析】

根據根據化學式書寫原則,正價在左負價在右,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化合價數值約到最簡交叉

寫在元素右下角;數字在元素符號不同位置的不同含義,判斷選項。

A、氯化鐵中鐵元素顯+3價,氯元素顯1價,根據化學式書寫原則,正價在左負價在右,正負化合

價代數和為零,化合價數值約到最簡交叉寫在元素右下角,故化學式為尸eCg,選項正確;

B、根據由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

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鎂離子表示為用2+,選項錯誤;

C、根據數字在元素符號前表示原子個數,故2次表示為2個氮原子,選項錯誤;

D、化學式的意義是表示該物質的一個分子,故。3表示一個臭氧分子,或臭氧這種物質,或一個臭

氧分子含有3個氧原子,選項錯誤;

答案為:A。

16.(2022?廣東廣州?一模)廣東地區因氣候等原因喜歡飲用涼茶,涼茶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利咽功

效,主要成分是黑芥子貳(CioHwNO9s2),可以預防感冒。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黑芥子貳中氫、氧、硫元素的質量比為17:9:2

B.1個黑芥子氟中含有39個原子

C.黑芥子貳中的氮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

D.黑芥子貳在氧氣中充分燃燒只生成CO2和H2O

【答案】C

【解析】

A、黑芥子貳中氫、氧、硫元素的質量比為(1x17):(16x9):(32x2)=17:146:64,故錯誤;

B、1個黑芥子式分子中含有39個原子,故錯誤;

C、黑芥子貳中碳、氫、氮、氧、硫元素的質量比為120:17:14:146:64,則氮元素的質量分數

最小,說法正確;

D、黑芥子貳中含有碳、氫、氮、氧、硫元素,則在氧氣中充分燃燒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

氧化碳、水,故錯誤;

故選Co

17.(2022?廣東中山?二模)2022年3月22—28日是第三十五屆“中國水周”。聯合國確定2022年“世

界水日”的宣傳主題為“珍惜地下水,珍視隱藏的資源“列有關水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地下水是一種無形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B.自來水廠凈水的過程有靜置沉淀、過濾、吸附、蒸儲

C.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來降低水的硬度

D.由電解水能夠得到氫氣和氧氣可知,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答案】D

【解析】

A、地下水是有限的,并非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A錯誤;

B、自來水廠生產自來水時,使用的凈水方法有沉淀、過濾、吸附,沒有蒸儲,B錯誤;

C、活性炭用于水處理能夠吸附水中的異味、色素,但是并不能去除水中的鈣、鎂離子,所以不能降

低水的硬度問題,C錯誤;

D、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氫氣由氫元素組成,氧氣由氧元素組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

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可證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D正確;

故選D。

18.(2022?廣東廣州?一模)下列實驗操作、現象或變化、結論或解釋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實驗操作現象或變化結論或解釋

往盛有生銹鐵釘的燒杯中滴加適量稀鹽酸,待鐵釘溶液變為淺綠色,鐵

A鹽酸能用來除銹

光亮后及時取出、洗凈、擦干銹逐漸消失

該氣體一定是甲

B點燃某氣體,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冷而干燥的燒杯燒杯內壁有白霧

該反應不遵循質

C稱量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前后質量質量減少

量守恒定律

在導電性測試裝置的小燒杯中加入適量乙醇裝置中的小燈泡沒

D乙醇溶液不導電

(C2H5OH)溶液,觀察發亮

【答案】D

【解析】

A、往盛有生銹鐵釘的燒杯中滴加適量稀鹽酸,待鐵釘光亮后及時取出、洗凈、擦干,因為氧化鐵

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所以溶液變為黃色,鐵銹逐漸消失,故選項實驗現象錯誤;

B、點燃某氣體,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冷而干燥的燒杯,看到燒杯內壁有白霧也就是有水霧生成,只能

說明該氣體中含有氫元素,不能說明該氣體一定是甲烷,還有可能是氫氣等等,故選項說法錯誤;

C、稱量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前后質量,發現質量減少,是因為反應生成的氧化鎂部分擴散到空氣中,

因此該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選故項說法錯誤;

D、在導電性測試裝置的小燒杯中加入適量乙醇(C2H50H)溶液,觀察裝置中的小燈泡沒發亮,說

明乙醇溶液不導電,因為乙醇是由分子構成的,沒有自由移動的離子,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D。

19.(2022?廣東惠州?一模)下列實驗以及所用裝置(天平省略)能用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是()

L4沙子

【答案】D

【解析】

質量守恒定律是在化學變化中,反應物的質量和生成物的質量相等;

A、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鎰的催化作用下可制得氧氣,屬于化學變化,裝置未密封,沒有稱量反應生

成氧氣的質量,反應后裝置內剩余物質的質量減小,故A錯誤;

B、稀釋濃硫酸屬于物理變化,故B錯誤;

C、鎂條燃燒屬于化學變化,該裝置沒有密閉,參加反應的氧氣的質量的反應產生白煙的質量沒有稱

量到,故C錯誤;

D、白磷燃燒屬于化學變化,反應前稱量了白磷和氧氣的質量,反應后產生五氧化二磷的質量被稱

量到,能用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故D正確;

故選D。

20.(2022?廣東廣州?一模)化學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用所學化學知識判斷,下列做法或說法不

正確的是()

A.炒菜時油鍋著火,應立即用鍋蓋蓋滅或放入較多蔬菜

B.利用汽油的乳化作用,可將白襯衣上的油漬迅速洗掉

C.人被蚊蟲叮咬后,蚊蟲在人的皮膚內分泌蟻酸,涂肥皂水(pH=10)可減輕痛癢

D.工業用鹽亞硝酸鈉對人體有害,不能用于烹調食物

【答案】B

【解析】

A、油鍋著火,立刻用鍋蓋熄滅或放入較多蔬菜,能隔絕氧氣或使溫度降低著火點以下,故選項說

法正確;

B、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為汽油能夠溶解油污,故選項說法錯誤;

C、蚊蟲能在人的皮膚內分泌蟻酸,顯酸性,涂肥皂水(顯堿性)可減輕痛癢,故選項說法正確;

D、工業用鹽亞硝酸鈉對人體有害,不能用于烹調食物,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Bo

21.(2022?廣東?華南師大附中二模)“宏觀一微觀一符號”三重表征是化學獨特的表示物質及其變化的

方法。某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o碳原子

,!?氧原子

??/O氫原子

A.從反應價值看:該反應能獲取清潔能源,延緩溫室效應

B.從物質分類看:該反應涉及3種氧化物

C.從微觀構成看:只有3種物質由分子構成

催化劑

D.從表示方法看: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o2+4凡0…刀2CH4+3O2

光照

【答案】A

【解析】

A、該反應消耗了二氧化碳,減緩了溫室效應,同時使二氧化碳轉化成了較清潔能源甲烷,故該項

說法正確;

B、由圖可知,該反應涉及四種物質,分別為二氧化碳、水、甲烷和氧氣,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

組成的化合物,屬于氧化物,水是由H、0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屬于氧化物,甲烷是由C、H元素

組成的化合物,不屬于氧化物,氧氣是由氧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單質,涉及2種氧化物,故該

項說法錯誤;

C、從微觀構成看:甲烷由甲烷分子構成;水由水分子構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氧氣由

氧分子構成,故有4種物質由分子構成,故該項說法錯誤;

D、由圖可知,該反應為二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劑和光照的條件下轉化為甲烷和氧氣,該反應的化學

催化劑

方程式為:CO,+2H2O==CH4+2O2,故該項說法錯誤。

光照

故選Ao

22.(2022?廣東汕頭?一模)下列關于燃燒與滅火的分析錯誤的是()

A.風助火勢——提供充足的氧氣B.火上澆油——增加可燃物

C.釜底抽薪一清除可燃物D.鉆木取火——降低著火點

【答案】D

【解析】

A、風助火威的化學意思是增加空氣的流動性,流動的空氣能夠為燃燒提供充足的氧氣,解釋合理,

故A正確;

B、火上澆油的化學意思是添加可燃物,添加可燃物能夠幫助燃燒,解釋合理,故B正確;

C、釜底抽薪的化學意思是把柴火從鍋底抽掉,從而達到滅火的目的,也說明了燃燒需要可燃物,解

釋合理,故C正確;

D、鉆木取火的化學意思是摩擦可以生熱,當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時,可燃物就燃燒起來,可

燃物的著火點一般不變,解釋不合理,故D錯誤。

故選D。

23.(2022?廣東珠海?模擬預測)如圖是天然氣燃燒的微觀示意圖,圖中不同的圓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氫原子

?氧原子

。碳原子

反應前反應后

A.符號分析:管表示的化學式為CO2

B.分類分析:反應生成3種新物質

C.微觀分析:反應前后分子種類、個數均不變

D.宏觀分析:參加反應的兩種物質的質量比是1:4

【答案】D

【解析】

占燃

天然氣燃燒的化學方程式:CH4+2O2-CO2+2H2。

A.符號分析:由圖示可知管表示的化學式為H?。,故A不正確;

B.分類分析:在反應前有兩個簧分子,反應后有一個黛分子,說明它在反應中消耗一個該分

子還剩余一個該分子,故蕤屬于反應物,生成了兩種新分子,生成2種新物質,反應前后分子的

個數不變,故B不正確;

C.微觀分析:生成了新分子,反應前后分子種類發生改變,故C不正確;

點燃

CH4+20,CO,+2H,0

D.宏觀分析:,參加反應的兩種物質甲烷和氧氣的質量比是

1664

1:4,故D正確。

故選:Do

24.(2022?廣東汕頭?一模)如圖是a、b、c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t℃時,將50ga物質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攪拌,可得到100ga的溶液

B.c物質比a物質的溶解度大

C.a中含有少量b,可用恒溫蒸發溶劑的方法提純a

D.將20℃的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升溫到t℃,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是:b>a>c

【答案】D

【解析】

A、t℃時,a物質的溶解度是80g,那么50g的水只能溶解40g的物質a,充分攪拌后得到的a溶液

是90g;故錯誤;

B、由圖中的曲線可知,a和c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各不相同,2(TC以下,c的溶解度大,20。(2以

上,a的溶解度大,沒有說明在一定的溫度前提下比較,故錯誤;

C、a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比較大,b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應該選用降溫結晶法提純a,故錯

誤;

D、20℃時的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b>a=c,升溫到t℃,a、b溶解度增大,變為不飽

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而c的溶解度減小,析出溶質,溶質的質量分數變小,因此b>a>c;

故正確。

故選D。

25.(2022?廣東汕頭?一模)南京工業大學劉曉勤、孫林兵教授課題組研發出一種智能吸附劑,實現

了CO2的可控性捕集,為實現“碳中和”目標提供技術路線。以下措施不利于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是

()

A.更多地利用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B.大力開采化石燃料促進經濟快速發展

C.大量植樹造林減少大氣環境污染D.通過生物降解技術解決白色污染問題

【答案】B

【解析】

A、更多地利用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能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實現“碳中和”,故不符合題

思;

B、大力開采化石燃料,燃料燃燒可污染空氣,同時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有利于實現“碳中和”,

故符合題意;

C、大量植樹造林,樹木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有利于實現“碳中和”,故不符合題

思;

D、生物降解技術解決白色污染問題,不僅保護環境,還能減少因焚燒而產生的二氧化碳,也能實

現“碳中和”,故不符合題意。

故選B。

26.(2022?廣東深圳?二模)下列各選項中的物質,在指定條件下能一步實現轉化的是()

稀、

c。2℃NaOH溶液zCOH,SC>4

A.S--SO-NaSOB.FeO—Fe-=―(SO.

點燃22423

H,O、A1CL溶液MnO?O?

C.CaOCa(OH)--------——■CaCl,D.HO------------------HO

22.2?2點燃?2

【答案】c

【解析】

A.硫和氧氣在點燃條件下反應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Na2sCh,而不是Na2s04,

該選項不正確;

B.氧化鐵與一氧化碳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鐵,但鐵與稀硫酸反應生成FeSCU,而不是Fe2(SO4)3,

該選項不正確;

C.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與氯化鋁反應生成氫氧化鋁沉淀和氯化鈣,該選項正確;

D.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鎬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氣,而不是氫氣,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故選Co

27.(2022?廣東東莞?一模)如圖是四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④表示的粒子屬于金屬元素

B.①表示的粒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失電子

C.①②③④表示四種不同元素

D.②④所表示的粒子化學性質相似

【答案】A

【解析】

根據質子數判斷元素及類別。根據最外層電子數是8(氮是2),屬于穩定結構進行;最外層電子數

大于4個,易得到電子;元素的種類由質子數決定;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元素的化學性

質相似,進行解答;

A、④是11號是鈉元素,最外層電子數是1小于4,屬于金屬元素,選項說法正確;故符合題意;

B、①中最外層電子數為6,大于4個,易得到1個電子,形成陰離子,選項說法錯誤;故不符合題

息;

C、④和②的質子數相同,所以④和②是同種元素。圖中共有三中元素,選項說法錯誤;故不符合題

忌;

D、②屬于穩定結構,④的最外層電子數為2,易失去最外層電子,所以化學性質不相似,選項說法

錯誤;故不符合題意;

故選Ao

28.(2022?廣東東莞?一模)“停課不停學”期間小明在家里玩“紙牌接龍”游戲,規則是:出一張牌后,

下一張牌上所提示的物質要與先出的那張牌上所提示的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小明先出甲牌后,手上

還有A,B,C,D四張牌。出牌順序:甲一jX_______—;為符合

游戲規則,小明先出甲牌后,其余四張牌的出牌順序有兩種方式,兩種方式中,第③次出牌的都是。

金金

二氧化碳硫酸銅鐵氫氧化鈉硫酸

co;CuSO4FeNaOHH2so4

*

甲ABCD

【答案】B

【解析】

“紙牌接龍”游戲規則是:出一張牌后,下一張牌上所提示的物質要與先出的那張牌上所提示的物質

發生化學反應。甲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B是氫氧化鈉;氫氧化鈉能與硫

酸銅、硫酸反應,第二次出的牌可能是硫酸銅、硫酸,若第二次出的牌是硫酸銅,硫酸銅能與鐵反

應,不能與硫酸反應,則第③次出牌的是鐵。若第二次出的牌是硫酸,硫酸能與鐵反應,不能與硫

酸銅反應,則第③次出牌的是鐵。故兩種方式中,第③次出牌的都是鐵。故選B。

29.(2022?廣東江門?一模)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實驗目的實驗方案

A鑒別C、CuO、Fe三種粉末分別加入稀硫酸,觀察現象

B除去NaCl固體中混有少量的Na2cCh加入過量稀鹽酸,蒸發

C鑒別羊毛纖維和合成纖維燃燒,聞氣味

D分離KC1和MnCh的固體混合物加適量水溶解,過濾

【答案】D

【解析】

A、稀硫酸與氧化銅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會觀察到黑色粉末溶解,溶液變藍色;與鐵粉反應生成

氫氣,會觀察到產生氣泡,溶液變為淺綠色;與碳不反應,無明顯現象,可以鑒別,故選項實驗方

案能達到實驗目的;

B、Na2cCh能與過量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鹽酸具有揮發性,再蒸發除去鹽酸,

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

C、燃燒,聞氣味,產生燒焦羽毛氣味的是羊毛纖維,產生特殊氣味的合成纖維,可以鑒別,故選項

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

D、氯化鉀易溶于水,二氧化鋪難溶于水,可用加適量水溶解、過濾、蒸發的方法分離出氯化鉀,

再對濾渣進行洗滌、干燥,分離出二氧化錦,故選項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故選D。

30.(2022?廣東廣東?二模)如圖是某種營養液的配方,其中屬于有機氮肥的是()

營養成分(質量份數

磷酸二氫鉀(0.80)2份

硫酸鍍(0.40)7份

硫酸鉀(0.40)8份

尿素(1.50)3份

A.KH,PO4B.(NH4)2SO4C.K2SO4D.CO(NH2)2

【答案】D

【解析】

鹽是由金屬陽離子或鍍根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有機物為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

碳酸鹽以外的含碳化合物;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稱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稱為磷肥,含有鉀元素的肥料稱為鉀肥,同時含有

氮、磷、鉀三種元素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肥料稱為復合肥。

A、KHFO4為鹽,不是有機物;含有鉀、磷元素為復合肥,錯誤;

B、(NH)SC>4為氮肥,但不是有機物,錯誤;

C、K2sO,為鉀肥,不是有機物,錯誤;

D、C0(NHz)2為含氮元素的有機物,為有機氮肥,正確;

故選D。

31.(2022?廣東?普寧市教育局教研室二模)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的理念是“綠色、共享、開放、廉

潔”。從環保角度考慮,冬奧會賽事服務車輛最理想的燃料是()

A.氫氣B.天然氣C.酒精D.汽油

【答案】A

【解析】

A、氫氣作為燃料,可用水作原料來制取(即來源廣),燃燒時釋放出的熱量多,燃燒的產物只有水,

無污染,是最理想的燃料,故選項正確;

B、天然氣燃燒能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過多會造成溫室效應,故選項錯誤;

C、酒精燃燒能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過多會造成溫室效應,故選項錯誤;

D、汽油燃燒產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氣體,二氧化硫會形成酸雨,二氧化碳排放過

多會造成溫室效應,故選項錯誤。

故選:Ao

32.(2022?廣東江門?一模)向100g質量分數為4%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加入氯化鎂溶液,相關量

的變化如下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a點的值為2.9B.b點對應的溶液能使無色酚獻溶液變紅

C.c點時兩者恰好完全反應D.d點對應的溶液含有三種溶質

【答案】D

【解析】

A、a點對應的值是恰好完全反應后生成的氫氧化鎂的質量,設該質量為x

2NaOH+MgCl2=2NaCl+MgpH%,

8058

100gx4%x

80_100gx4%

58x

x=2.9g

生成氫氧化鎂的質量為2.9g,此選項表述正確;

B、b點對應的溶液是氫氧化鈉還未反應完,故溶液能使無色酚獻溶液變紅,此選項表述正確;

C、c點時繼續滴加氯化鎂,生成沉淀的質量不再增加,說明兩者恰好完全反應,此選項表述正確;

D、d點對應的溶液是氫氧化鈉已完全反應,且滴加的氯化鎂過量,故此時溶液中含有氯化鈉和氯

化鎂兩種溶質,此選項表述不正確。

故選D。

33.(2022?廣東廣州?一模)垃圾分類從我做起。廢舊金屬屬于()

【答案】A

【解析】

A、可回收物是指各種廢棄金屬、金屬制品、塑料等可回收的垃圾,廢舊金屬屬于可回收垃圾,故

選項正確;

B、有害垃圾是指造成環境污染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廢舊金屬屬于可回收垃圾,故選項錯誤;

C、廚余垃圾用于回收各種廚房垃圾,廢舊金屬屬于可回收垃圾,故選項錯誤;

D、其它垃圾是指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之外的其它垃圾,廢舊金屬屬于可回收垃圾,

故選項錯誤。

故選A。

34.(2022?廣東惠州?一模)煉鐵廠以赤鐵礦石、焦炭、石灰石、空氣等為主要原料煉鐵,判斷下列

說法錯誤的是

A.煉鐵的主要原料均為混合物B.焦炭的作用是提供能量和制取一氧化碳

C.煉鐵的主要反應是置換反應D.煉鐵最后得到的是合金

【答案】C

【解析】

A.煉鐵的主要原料是赤鐵礦石、焦炭、石灰石、空氣等這些物質都是混合物,此選項正確;

B.焦炭的作用是:焦炭燃燒提供能量同時焦炭在氧氣不充足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一氧化碳,此選項正

確;

C.煉鐵的主要反應是Fe2O3+3CO=^2F計g,反應物是兩種化合物,不屬于置換反應,此選項

錯誤;

D.煉鐵最后得到的是含碳量為2%~4.3%的生鐵,生鐵屬于合金,此選項正確;

故選C

35.(2022?廣東廣東?二模)下列化學用語表示方法正確的是()

A.就氣:Ne2B.硫酸鐵:FeS04

C.甲烷中碳元素化合價表示為:CH4D.硝酸根:N。;

【答案】C

【解析】

A、就氣屬于稀有氣體,由原子構成,化學式為:Ne,不符合題意;

B、硫酸鐵中鐵元素化合價為+3、硫酸根化合價為2,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Fe2(SO4)3,

不符合題意;

C、甲烷中氫元素化合價為+1,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則碳元素化合價為4,表示為:CH4,

符合題意;

D、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該離子元素符號的右上角標上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

號在后,帶一個電荷時,1通常省略,多個離子,就是在元素符號前面加上相應的數字;故硝酸根

表示為:NO;,不符合題意。

故選C。

36.(2022?廣東廣東?二模)檢驗、鑒別、除雜是重要的實驗技能,下列選項中實驗設計可以達成實

驗目的的是()

選項實驗目的實驗設計

A檢驗氯化鈉中含有少量硫酸鈉滴加硝酸銀,觀察到有白色沉淀

B將硬水進行軟化加入適量的明磯

C測定工廠附近雨水的酸堿性蘸取雨水滴到pH試紙上,,與比色卡比較

D除雜:N2中含有少量氧氣用足量的硫磺粉,點燃

【答案】C

【解析】

除雜質題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

引入新的雜質。根據三種物質與同種試劑反應產生的不同現象來鑒別它們,若兩種物質與同種物質

反應的現象相同,則無法鑒別它們。

A、硝酸銀和氯化鈉能反應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除去了原物質,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設計不

可以達成實驗目的;

B、明機能沉降水中的不溶性雜質,達到凈水的目的,不能除去硬水中的鈣、鎂離子,故選項設計不

可以達成實驗目的;

C、測定工廠附近雨水的酸堿性,用玻璃棒蘸取雨水滴到pH試紙上,與標準比色卡比較,故選項設

計可以達成實驗目的;

D、氮氣不能和硫磺粉反應,氧氣能和硫磺粉反應生成二氧化硫,能除去氧氣,但是引入了新的雜

質二氧化硫氣體,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設計不可以達成實驗目的。

故選:Co

37.(2022?廣東廣州?一模)下列對稀鹽酸的說法錯誤的是()

選項客觀事實微觀解釋

A能與NaOH溶液反應稀鹽酸中存在H+

B能與AgNO3溶液反應稀鹽酸中存在C1

能溶解一定量的固體

CNaCl稀鹽酸中存在H2O

D氯化氫氣體溶于水得到稀鹽酸稀鹽酸中存在HC1分子

【答案】D

【解析】

A、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屬于中和反應,中和反應的微觀實質是氫離子和氫氧

根離子反應生成水分子,故說法正確;

B、銀離子和氯離子生成不溶酸的氯化銀沉淀,所以稀鹽酸和AgNCh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

說明稀鹽酸中存在CL故說法正確;

C、氯化鈉易溶于水,所以向稀鹽酸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固體,固體減少,說明稀鹽酸中有水,即

含有水分子,故說法正確;

D、氯化氫氣體溶于水前以氯化氫分子形式存在,而溶于水后以自由移動的氫離子和氯離子形式存

在,所以稀鹽酸中不存在HC1分子,故說法錯誤。

故選D。

38.(2022?廣東茂名?二模)為驗證Fe、Cu、Ag3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某小組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

的4種實驗方案(不做其他實驗)。其中不能達到目的是

CuSO4CuSO4FeSO4AgNOs

溶液溶液溶液溶滿

A.B.

'Q^-FeAg-CuCU

AgNOsAgNOsAgNOs

溶液溶液稀HC1稀HC1溶液

III

C.D.

8Fe3CuQJ-Cuk^~Fe

【答案】c

【解析】

A、鐵能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有紅色固體析出,說明鐵比銅活潑,銀與硫酸銅不反應,

無明顯現象,說明銅比銀活潑,可以驗證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不符合題意;

B、銅與硫酸亞鐵不反應,無明顯現象,說明鐵比銅活潑,銅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銅和銀,有銀

白色固體析出,說明銅比銀活潑,可以驗證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不符合題意;

C、鐵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亞鐵和銀,有銀白色固體析出,說明鐵比銀活潑,銅能與硝酸銀反應

生成硝酸銅和銀,有銀白色固體析出,說明銅比銀活潑,但是無法驗證鐵、銅的金屬活動性順序,

符合題意;

D、鐵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產生氣泡,說明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鐵排在氫前,

銅與稀鹽酸不反應,無明顯現象,說明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銅排在氫后,鐵比銅活潑,銅與硝酸

銀反應生成硝酸銅和銀,有銀白色固體析出,說明銅比銀活潑,可以驗證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不符合題意。

故選Co

39.(2022?廣東中山二模)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正確的是()

g

ot!h溫度七

A.t2℃時,A物質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50%

B.t2℃時,把A、B、C三種物質各25g分別加入50g水中均能得到飽和溶液,但溶質和溶劑的質

量比不相等

C.將t2°C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h七,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是B>C=A

D.將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可采用升溫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A、t2℃時,A物質的溶解度是50g,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九x100%=33.3%,故選

項說法錯誤;

B、t2℃時A的溶解度是50g,B、C溶解度小于50g,把A、B、C三種物質各25g分別放入50g水

中均能得到飽和溶液,A完全溶解,B、C不能完全溶解,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不相等,故選項說法

正確;

C、將t2°C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h°C,tJC時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因此

B質量分數大于A,C在t2℃時的溶解度小于A在的溶解度,因此A的質量分數大于C,所得

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小關系為B>A>C,故選項說法錯誤;

D、A、B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最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將A、B、C三種物質

的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A、B可采用升溫的辦法,C應該降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