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課古代詩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跨學科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次北固山下》跨學科教學設計
課標分析
1.誦讀要求:《次北固山下》作為新課標要求背誦的篇目之一,其教學目標之一是要求學生能夠準確、有感情地誦讀。這與課標中提出的“誦讀古代詩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的要求相契合。
2.積累與感悟:《次北固山下》的教案也強調了在理解的基礎上積累詩歌內容,即識記。同時,通過感悟詩歌的寫作手法和所抒發的感情,達到課標中“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的目標。
3.審美鑒賞:《次北固山下》教案中提到的“品位詩歌意境,領悟詩歌主題"以及“感受中國詩歌的思鄉主題”,符合課標中對“欣賞、審美鑒賞詩詞意境、語言、情感方面美之所在"的要求。
教材分析
一、詩文背景與作者介紹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詩人王灣的作品。王灣,洛陽人,生卒年不詳,但其詩歌成就卻廣為人知。這首詩是王灣在旅途中停泊于北固山下時所作,通過描繪旅途中的所見所感,表達了作者對家鄉和親人的深深思念。
二、詩文內容與特點
1.內容概述:詩歌描繪了詩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時,看到的潮平岸闊、風正帆懸的壯麗景象,以及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的自然變化。同時,詩人也借此表達了自己對時光流逝、人生短暫的感慨以及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2.語言特點:王灣的詩歌語言簡練而富有表現力,通過生動的描繪和形象的比喻,將自然景色和詩人的情感融為一體。詩中的“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等句,不僅展現了自然景色的壯美,也寓意著詩人內心的寬廣和豁達。
3.情感表達:詩人在詩中表達了對家鄉的深深思念和對親人的牽掛。通過描繪旅途中的所見所感,詩人將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景色之中,使詩歌更具感染力和藝術魅力。
三、教材價值與意義
1.傳承中華文化:《次北固山下》作為一首經典的古典詩文,其傳承和弘揚了中華文化的精髓。通過學習這首詩,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
2.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詩歌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通過學習《次北固山下》,學生可以感受到詩歌的美感和藝術魅力,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3.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心:通過學習中華文化的經典詩文,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華文化的歷史底蘊和精神內涵,從而增強自己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學情分析
一、學習背景
七年級學生正處于初中階段的起始階段,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基礎知識,包括基本的字詞積累、閱讀理解能力以及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然而,對于古代詩歌這種文學形式,他們可能還缺乏深入的理解和鑒賞能力。
二、興趣點
七年級的學生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對文學作品也有一定的興趣。他們喜歡通過文學作品了解不同的時代背景、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次北固山下》這首詩描繪的是詩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時所見到的景色以及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其意境優美、語言流暢,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和興趣。
三、學習需求
1.知識與技能:學生需要掌握詩歌的基本結構和語言特點,了解詩人的生平和創作背景,理解詩歌的意境和韻味。同時,他們還需要學會分析詩歌中的意象和表現手法,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和運用能力。
2.過程與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通過朗讀、感悟、討論等方式深入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進行詩歌鑒賞和創作,培養他們的文學素養和創新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次北固山下》,學生需要領略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提高自己的審美鑒賞能力。同時,他們還需要學會關注生活、關注自然、關注家鄉,培養自己的家國情懷和人文情懷。
教學分析
一、教學目標
1.語文學科:
理解和欣賞《次北固山下》中的文學價值和意境,掌握五言律詩的基本特點和表達方式。
分析詩人王灣的思鄉情感及其在詩歌中的表達,提高學生對古代詩歌的鑒賞能力。
2.美術學科:
引導學生根據詩歌內容,創作與詩歌意境相符的繪畫作品,培養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和創造力。
3.地理學科:
結合詩歌中的地理元素(如北固山、長江等),介紹相關地理知識,增進學生對中國地理文化的了解。
二、教學內容與步驟
1.導入(5分鐘)
(1)展示北固山及其周邊環境的圖片,引發學生興趣。
(2)簡要介紹王灣的生平和《次北固山下》的創作背景。
王灣的生平
基本信息:王灣(693年-751年),號為德,是唐代詩人,出生于洛陽(今河南洛陽)。
仕途經歷:
玄宗先天年間(約712年),王灣進士及第,并被授予滎陽縣主簿的職位。
后因編書有功,被推薦并參與了集部的編撰輯集工作,書成后,被任命為洛陽尉。
在開元五年(約717年),他參與了昭文館學士馬懷素主持的校正群籍工作,并因此與元行沖等人合作編撰了《群書四部錄》200卷。
王灣在開元十七年后去世,其一生詞翰早著,但遺作不多。
文學成就:王灣以詩歌著稱,現存詩10首,其中最著名的為《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的創作背景
時間:此詩是王灣在先天年間或開元初年游歷江南時所作。
地點:北固山位于今江蘇鎮江北,三面臨水,倚長江而立。王灣在游歷過程中,于北固山下停泊,被周圍的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等壯麗之景所觸動,創作了此詩。
情感:此詩不僅描繪了冬末春初的壯麗景色,還抒發了作者深深的思鄉之情。通過描繪“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等景象,表現了作者對時光流逝、人生變遷的感慨。
影響:此詩中的“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兩句,得到了當時的宰相張說的極度贊賞,并被親自書寫懸掛于宰相政事堂上,成為文人學士學習的典范。這兩句詩中表現的壯闊高朗的景象,對盛唐詩壇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2.文學鑒賞(15分鐘)
(1)朗讀詩歌,指導學生注意節奏、韻律和停頓。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詩人王灣的一首五言律詩,以下是對其節奏、韻律和停頓的詳細分析:
節奏劃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這種節奏劃分遵循了五言律詩的基本規律,即每句五個字,通常劃分為兩個或三個音步。
韻律:
這首詩押的是“下平一先”韻。押韻的詞有:前、懸、年、邊。
首句仄起不押韻,而后三句都押韻,這種押韻方式增加了詩歌的音樂美感和節奏感。
停頓劃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在五言律詩中,停頓通常出現在句子中間,以劃分句子的音步和節奏。在《次北固山下》中,停頓的劃分不僅符合五言律詩的基本規律,還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詩歌的意境和情感。
(2)分析詩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表達手法,引導學生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詩人王灣的一首五言律詩,其中蘊含的意象、情感以及表達手法都極具特色。
首先,從意象的角度來看,這首詩描繪了北固山下冬末春初的壯麗景色。詩人通過“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等自然景象,展現了江南水鄉的寧靜與秀美。同時,“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兩句詩更是將時間與空間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的時空意象,使讀者仿佛置身于一個廣闊而深邃的宇宙之中。
在情感方面,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旅居外地時深切的思鄉之情。詩人通過描繪北固山下的景色,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和眷戀。詩中的“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兩句更是直接表達了詩人對故鄉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希望能夠早日回到故鄉的渴望。
在表達手法上,這首詩采用了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詩人將自然景色與內心情感融為一體,通過描繪景物來表達情感,使情感更加真實、自然。同時,這首詩還運用了對比、象征等修辭手法,如“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兩句詩,通過對比新舊交替的自然現象,象征了人生無常、時光易逝的哲理。此外,詩人還巧妙地運用了擬人化的手法,如“潮平兩岸闊”中的“闊"字,既描繪了江面的寬闊,又傳達了詩人內心的開闊與豁達。
(3)小組討論:分享對詩歌的理解和感受,探討詩人如何表達思鄉之情。
景色描寫:詩人通過對北固山下冬末春初的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等壯麗景色的描繪,營造出一種寧靜而遼闊的氛圍。這種對美景的細致刻畫,實際上是為了反襯出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思鄉之情。
對仗工整:全詩在句式結構上使用了對仗手法,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等,這種工整的句式不僅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也加深了詩人情感的表達。
情感抒發:詩人在尾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中直接抒發了自己的思鄉之情。通過詢問家書何時能送達,以及希望北歸的大雁能將家書帶到洛陽,表達了詩人對故鄉和家人的深深思念。
情感共鳴:詩人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和情感的直接抒發,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的思鄉之情,產生共鳴。同時,通過引用北歸的大雁這一具有象征意義的形象,使得詩歌的情感表達更加生動和深刻。
3.美術創作(20分鐘)
(1)引導學生根據詩歌內容,構思繪畫作品的主題和構圖。
(2)提供繪畫材料和工具,讓學生自由創作。
(3)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
4.地理知識拓展(10分鐘)
(1)結合詩歌中的地理元素,介紹北固山、長江等地理知識。
北固山
地理位置
北固山位于江蘇鎮江,地處東經和北緯的具體位置未詳細提及。
它是鎮江三山名勝之一,與金山、焦山成犄角之勢,三山鼎立。
命名由來
由于北固山北臨長江,形勢險固,因此得名“北固山”。
歷史與文化
北固山以險峻著稱,因三國時期“甘露寺劉備招親"的故事而名揚千古。
山上亭臺樓閣、山石澗道等名勝古跡,都與三國時期孫劉聯姻等歷史傳說有關。
甘露寺位于北固山巔,相傳始建于三國東吳甘露元年(公元265年),是游人尋訪三國遺跡的向往之地。
自然環境
北固山高55.2米,長約200米,山壁陡峭,形勢險固。
它屬于海洋性氣候,兼有暖溫帶和北亞熱帶氣候特征,一年四季分明,氣候宜人。
景點與建筑
著名景點包括老君殿、觀音殿、江聲閣、鳳凰池、多景樓等。
山上還有一座鐵塔,系唐衛公李德裕于寶歷元年(825年)所建,現經修整為四層,約8米高。
長江
地理位置
長江位于中國中部,干流自西而東橫貫中國中部,流經11個省級行政區,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區、四川省、云南省、重慶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上海市。
流域與長度
長江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公里。
全長6397公里,是世界第三長的河流,僅次于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
氣候特點
長江流域地跨熱帶、亞熱帶和暖溫帶,大部分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中下游地區年平均氣溫16~18℃,夏季最高氣溫達40℃左右,冬季最低氣溫在零下4℃左右。
文化意義
長江是中國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對中國的經濟、文化和歷史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長江文化是中國南方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黃河文化共同構成了中華文明的基礎。
(2)展示相關地圖和圖片,幫助學生建立地理空間概念。
(3)小組討論:分享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感受,探討地理文化與文學作品的聯系。
5.總結與展示(5分鐘)
學生展示自己的繪畫作品,并簡單介紹創作思路和過程。
教師總結本次跨學科教學的收獲和體會,強調跨學科學習的重要性和意義。
三、教學評價
1.文學鑒賞:通過小組討論和課堂表現,評價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鑒賞能力。
2.美術創作:評價學生的繪畫作品是否符合詩歌意境,是否具有創造力和藝術表現力。
3.地理知識:通過小組討論和課堂問答,評價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布置作業
1.語文篇
(1)朗讀并背誦《次北固山下》,感受詩歌的節奏和韻律。
(2)分析詩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現手法,撰寫一篇賞析文章。
2.地理篇
(1)查找北固山的地理位置,繪制簡單的地理示意圖。
(2)了解北固山的地形地貌、氣候特點等,撰寫一篇關于北固山的地理報告。
3.歷史篇
(1)查閱唐代歷史文化資料,了解唐代社會的文化特點、政治經濟狀況等。
(2)查找作者王灣的生平事跡,了解他的創作背景和創作風格。
4.美術篇
(1)根據詩歌中的描繪,繪制出北固山下的山水景色。
(2)結合歷史背景和作者生平,為畫作添加適當的注解或背景故事。
五、板書設計
文學與地理
1.地理背景:
北固山:位于今江蘇鎮江,三面臨水,倚長江而立。
地圖示意:展示北固山的地理位置和周邊環境。
2.文學描繪: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描繪詩人乘船行于綠水青山之間的情景。
文學與歷史
1.歷史背景:
王灣:唐代開元初年的北方詩人,一生“嘗往來吳楚間”,受到江南山水和吳中詩風的影響。
2.文學反映:
詩中描繪了冬末春初時,北固山下潮平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文玩鑒定合同(2篇)
- 2025管理人員安全培訓考試試題附參考答案(培優)
- 25年公司廠級員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附答案(培優)
- 2025房屋裝修合同協議書(律達通):仿寫版
- 2025關于展會招商代理合同的范本
- 2025辦公設備購銷合同范本
- 2025年簽訂技術服務合同的注意事項及合同條款解析
- 2025版合同解除協議范本
- 2025標準版城鎮住宅購房合同
- 2025辦公家具采購合同范本
- 2024年3月ITSMS信息技術服務管理體系基礎(真題卷)
- 節能評審和節能評估文件編制費用收費標準
- 2023-2024年《勞務勞動合同樣本范本書電子版模板》
- 中國居民口腔健康狀況第四次中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
- MOOC 數據挖掘-國防科技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中藥注射劑合理使用培訓
- 第13課+清前中期的興盛與危機【中職專用】《中國歷史》(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
- 2024年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直屬事業單位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蘇軾臨江仙課件大學語文完美版
- 《施工測量》課件
- 情緒健康管理服務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