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文言文閱讀-2024-2025學年九年級語文上冊知識梳理與能力訓練_第1頁
九年級上冊文言文閱讀-2024-2025學年九年級語文上冊知識梳理與能力訓練_第2頁
九年級上冊文言文閱讀-2024-2025學年九年級語文上冊知識梳理與能力訓練_第3頁
九年級上冊文言文閱讀-2024-2025學年九年級語文上冊知識梳理與能力訓練_第4頁
九年級上冊文言文閱讀-2024-2025學年九年級語文上冊知識梳理與能力訓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九上文言文閱讀

(一)閱讀下面(甲)(乙)兩段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

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

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

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范仲淹《岳陽樓記》

【乙】范文正公輕財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貴,于姑蘇近郊買良田數千畝。為義莊以養群從①之貧者擇

族人長而賢者一人主其出納。人日食米一升,歲衣繚②一匹。嫁娶喪葬,皆有贍給。聚族人僅③百口。公歿④

逾四十年,子孫賢令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廢弛。

選自《海水燕談錄》卷四

[注釋]①群從:指堂兄弟及諸子侄。②綠(ji&n):細絹。③僅:將近。④歿:死。⑤令:善,美好。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⑴政通人和,百廢縣興()(2)范文正公籟財好施()

2.用“/”給劃橫線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為義莊以養群從之貧者擇族人長而賢者一人主其出納。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子孫賢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廢弛。

4.請結合甲乙兩文內容,分析范仲淹主要具有怎樣的精神品質。

【答案】1.通“俱”,全、者B看輕

2.為義莊/以養群從之貧者/擇族人長而賢者一人主其出納

3.(1)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范仲淹的)子孫賢明善良,到現在(還)尊奉范仲淹的規矩(做法),不敢廢止。

4.憂國憂民。甲文: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乙文:范文正公輕財網施,尤厚于

族人。

【解析】1.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

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1)句意: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具:同“俱”,者B,全。

(2)句意:范仲淹不重視財富,喜歡施舍他人錢財。輕:看輕。

2.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

文言文斷句的前提是對文意的領會。首先通讀全文,了解文意,依據語境斷句。可借助標志性詞語斷

開比較明顯的地方,分清謂語動詞的界限,注意對稱句式,常見虛詞的位置及詞性。由易到難,由大到小,

層層劃分。

句意:當做義莊,用來養活跟隨他的人之中貧窮的人,選出一個備份高而且有賢能的人主管他的(資

金)出納。

故斷為:為義莊/以養群從之貧者/擇族人長而賢者一人主其出納。

3.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

(1)以,因為。物,外物。是互文修辭。

(2)賢令,賢明善良。至,至I]。奉,尊奉。公,范仲淹。法,規矩做法。廢,荒廢。弛,放松。

4.本題考查學生對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分析一個人的形象時,一定要根據文章內容、故事情節、人物的言行舉止、文章對人物的各種描寫等

來整體感知的。概括時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點。

甲文“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在江湖上不

做官時,就為國君擔憂,乙文“范文正公輕財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貴,于姑蘇近郊買良田數千畝,為義莊,

以養群從之貧者”意思是范仲淹輕視財富,喜歡施舍他人錢財,尤其對待族人的人特別寬厚。他已經富貴了

之后,在姑蘇靠近外城的地方買了好的田地數千畝,當做義莊,用來養活跟隨他的人之中貧窮的人,從中

可以看出他憂國憂民的情懷。

【參考譯文】

(甲)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

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模,把唐代名家和當代人的詩賦刻在它上

面。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

我觀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連接著遠處的山,吞吐長江的水流,浩浩蕩蕩,無邊

無際,一天里陰晴多變,氣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雖然

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峽,向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水,降職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他們)

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為什么呢?

(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在江湖上不做官時,

就為國君擔憂。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憂。既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會感

到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唉!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乙)范仲淹輕視財富,喜歡施舍他人錢財,尤其對待族人的人特別寬厚。他已經富貴了之后,在姑

蘇靠近外城的地方買了好的田地數千畝,當做義莊,用來養活跟隨他的人之中貧窮的人,選出一個備份高

而且有賢能的人主管他的(資金)出納,每個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細絹做衣服,婚喪嫁娶,都給

他們贍養的錢。聚集的族人將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孫賢明善良.到現在還尊奉范仲淹

的規矩做法,不敢廢止。

(二)閱讀下面(甲)(乙)兩段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

岳陽樓之大理也,(1)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里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

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橘傾楫摧,薄暮

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烏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

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把酒峰風,其喜洋洋者矣。

(節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乙)

游之日,風日清和,湖平于熨3,時有小舫往來,如蠅頭細字,著鵝溪練②上。取酒共酌,意致閑淡。

亭午風漸勁,湖水汩汩有聲。千帆結陣而來,亦甚雄快。日暮炮車云生猛風大起湖浪奔騰震撼城郭。予始

四望慘淡,投箸而舉,愀然③以悲,陵然不能自。也。

昔滕子京以慶帥左遷此地,郁郁不得當,增城樓為岳陽樓。既成,賓僚請大合樂落之,子京日:“直

須憑欄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憂后樂”之語,蓋亦有為而發(2)。

(節選自袁中道《游岳陽樓記》)

【注釋】①熨:像被熨燙過一樣。②練:像白練一樣。③愀然:憂愁的樣子。

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此則岳陽樓之大啰也

(2)南極瀟湘

(3)注然不能自弓也

6.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A.則有去國懷鄉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曹劌論戰》)

B.把酒順風有享翼然順于泉上者(《醉翁亭記》)

C.投箸而迪月色入戶,欣然起行(《記承天寺夜游》)

D.郁郁不得有處處本之。(《桃花源記》)

7.乙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日暮炮車/云生猛/風大起/湖浪奔騰/震撼城郭。

B.日暮/炮車云生/猛風大起/湖浪奔騰/震撼城郭。

C.日暮/炮車云生/猛風大/起湖浪/奔騰震撼城郭。

D.日暮炮車/云生猛/風大/起湖浪/奔騰震撼城郭。

8.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直線的句子。

9.兩段文字都描繪了岳陽樓的景色,兩者有相同之處,也各有不同,請說說在寫景上的不同之處。

【答案】5.(1)美好(壯麗)的景象;(2)至!]、到達;(3)停止。

6.C

7.B

8.(1)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恐怕會有所不同吧?

(2)范仲淹“先憂后樂”的話,是因為滕子京有作為而發的感慨9.甲文運用對比手法寫景,一明一暗,

對比鮮明;乙文按照時間順序寫景,從清晨、中午、到日暮,表現不同時段的洞庭湖的不同景色,以及帶

給游覽者的不同感受。

【解析】5.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

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1)句意為:這就是岳陽樓的壯麗(美好)景象。觀:壯麗(美好)景象;

(2)句意為:向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水。極:至U;

(3)句意為:傷心流淚而且不能自制了。己:停止。

6.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如

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A.國:國者M國家;

B.臨:面對/靠近,這里有“居于,在……上面”的意思;

C.起:都是起來;

D.志:志向/名詞動用,做標記;

故選Co

7.本題考查文言斷句。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步

了解大意,然后根據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

“日暮炮車云生猛風大起湖浪奔騰震撼城郭”句意為:傍晚如炮車般的黑云升騰,狂風大作,湖面波浪奔

騰,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洶涌起伏,震撼城郭。“日暮”主謂結構,作狀語,應在“暮”后停頓;“炮車云生”主謂

結構,應在“生”后停頓;“猛風大起”主謂結構,應在“起”停頓;“湖浪奔騰”主謂結構,應在“騰”后停頓;因

此斷句為:日暮/炮車云生/猛風大起/湖浪奔騰/震撼城郭。故選B。

8.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找出關鍵實

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1)重點詞語:之:的。述:記述。備,詳盡,完備。矣:語氣詞“了”。

(2)重點詞語:之:的。語:話語。蓋:是因為。有為:有作為。發:發出。

9.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根據(甲)文“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

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和“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可知,運用

對比手法寫景,一個陰晦,一個明亮,對比鮮明;

根據(乙)“游之日……亭午……日暮……”可知,從早到晚以時間為序,描繪了一天之中不同時段的洞

庭湖的不同景色。

【參考譯文】

(甲)我觀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連接著遠處的山,吞吐長江的水流,浩浩蕩蕩,

無邊無際,一天里陰晴多變,氣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壯麗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雖然

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峽,向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水,降職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他們

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寒風怒吼,渾濁的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岳隱

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悲啼,這時登上

這座樓啊,就會有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

感慨到了極點而悲傷的心情。

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一片碧綠,廣闊無際;

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游來游去,岸上與小洲上的花草,青翠欲滴。有時大片煙

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在你

唱我和地響起來,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啊!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心胸開闊、心情愉快,光榮和屈

辱一并忘了,端著酒杯,吹著微風,那真是快樂高興極了。

(乙)我們游覽的這一天,風和日麗,湖面像熨燙過一樣平坦。不時有小船來來往往,如蠅頭小字寫

在白色溪水的絹上。舉酒同飲,意趣閑淡。中午時分,風漸漸大起來,湖水有汩汩的聲音,很多船只排陣

而來,景色雄壯讓人愉快。傍晚如炮車般的黑云升騰,狂風大作,湖面波浪奔騰,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洶涌

起伏,震撼城郭。我這時環顧四周一片慘淡,放下筷子站立起來,憂懼悲傷,傷心流淚而且不能自制了。

從前滕子京因在慶州統領軍隊抗敵的事情被貶官到這里,因不得志而心情憂郁,擴大原有城樓的規模

而有了現在的岳陽樓。等到完工,賓客同僚請典禮大樂慶祝落成。滕子京說:“簡直要扶著欄桿大哭一場才

覺得痛快!”范仲淹“先憂后樂”的話,是因為滕子京有作為而發的感慨。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甲】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

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

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橘傾楫摧,薄暮

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烏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學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

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

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

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陽樓記》)

10.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1)展予作文以記之

(2)濁浪排空

(3)去國懷鄉

(4)春和量明

11.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2)微斯人,吾誰與歸?

【乙】

昆山徐健蕾(an)先生,筑樓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間命工木為櫥,貯書若干萬卷,區為經史子集四

種,凡為櫥者七十有二,部居類匯,各以其次,素標細帙1,用鑰燦然。于是先生召諸子登斯樓而詔之日:“宣

何以傳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舊矣。蓋嘗慨夫為人之父祖者,每欲傳其土田貨財,而子

孫未必能世富也;欲傳其金玉珍玩、鼎彝尊學?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寶也;欲傳其園池臺榭、舞歌輿馬之號,

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娛樂也。吾方以此為鑒。然則吾何以傳女曹哉?''因指書而欣然笑曰:“所傳者惟是矣!”

遂名其樓為“傳是”。

(選自《四部叢刊》本《堯峰文鈔》)

【注】①素標細帙:白色的標簽,淺黃的書套。②彝(y。:古代盛酒的器具,也泛指祭器;管(jia):

古代飲酒器。

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那回的一項是()

A.眉鑰燦然/不憤不眉,不俳不發B.舞歌輿馬之曇/百廢縣興

C.所傳者惟星矣/星金陵人D.遂名其樓/名之者誰

13.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吾何以傳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舊矣

14.請根據【甲】【乙】兩篇選文回答問題。

(1)兩篇選文都出現了“登斯樓”,它們描寫的側重點有何不同?

(2)兩篇選文分別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10.(1)同“囑”,囑托(2)沖向(3)國都(4)日光

11.(1)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恐怕會有所不同吧。

(2)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12.D

13.吾何以傳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舊矣

14.(1)①《岳陽樓記》側重寫景,著重描寫陰雨和晴朗時的不同景色給人的不同感受。

②《傳是樓記》側重記言記事,著重描寫徐健蕾先生召集子孫闡明傳書的緣故。

(2)①《岳陽樓記》寄寓了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②《傳是樓記》

寄寓了作者對徐健蕾先生造樓藏書以及傳書給后代的肯定和褒揚,強調讀書的重要性,強化了“勸學”的意義。

【解析】10.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

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①句意為: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屬:同“囑”,囑托。

②句意為:渾濁的波浪沖向天空。排:沖向。

③句意為:離開國都,懷念家鄉。國:國都。

④句意為:春風和煦,陽光明媚。景:日光。

11.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翻譯時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

的原則。翻譯文言語句,要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匯。本題重點詞:

①覽:看。之:的。情:感情。得無:表推測。

②微:如果沒有。斯:這。誰與歸:就是“與誰歸”。

12.本題考查一詞多義,注意根據語境確定詞義。

A.啟:打開/啟發;

B.具:器物/同“俱”,全、皆;

C.是:這/表判斷;

D.名:都是命名;

故選D。

13.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文言語句的斷句一般以句意和語法結構為劃分依據。

本句的意思是:我用什么東西來傳給你們呢?我們徐家先世,本來就身家清白,以讀書應試起家,我

耳濡目染已很久了。“哉”是句末語氣詞,其后可斷開,“吾徐先世”是主語,“故以清白起家”是謂語,中間可

斷開,“吾耳目濡染舊矣”換了主語,是另一個句子,其前可斷開。故根據句意即可斷句為:吾何以傳女曹哉

/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舊矣

14.本題考查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①本題考查兩文的側重點。通讀全文,《岳陽樓記》二至四段都在寫景,因此側重寫景,乙文主要記敘

了徐健蕃先生建房等一些事,側重記言記事。從第③段“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第④段“春和

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可知《岳陽樓記》著重描寫陰雨和晴朗時的不同景色給人的

不同感受;從乙文“吾方以此為鑒。然則吾何以傳女曹哉?”,可知乙文著重描寫徐健奄先生召集子孫闡明傳

書的緣故。

②本題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

結合甲文第⑤段“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可知《岳陽樓記》

寄寓了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乙文“'吾方以此為鑒。然則吾何以傳女曹哉?’因指書而欣然笑曰:‘所傳者惟是矣!”‘意思是我正把這

些事例看作鑒戒。那么我拿什么東西來傳給你們呢?”這時他指著書高興地笑著說:“我傳給你們的,就是這

些了!可見乙文寄寓了作者對徐健奄先生造樓藏書以及傳書給后代的肯定和褒揚,強調讀書的重要性,

強化了“勸學”的意義。

【參考譯文】

甲:慶歷四年(公元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官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

樂,各種荒廢了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詩

賦刻在上面,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我看那巴陵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它連接著遠方的山脈,吞吐著長江的水流,浩浩蕩蕩,寬闊無邊,

早晚陰晴明暗多變,景象無窮無盡,這就是岳陽樓的壯麗景象,前人的記述很詳盡了。雖然如此,那么這

里北面通向巫峽,南面直到瀟水、湘水,被降職到外地的官員和吟詩作賦的文人,大多在這里聚會,(他們)

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恐怕會有所不同吧?

(有時)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陰冷的風怒吼,渾濁的波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

輝,山岳隱沒在陰云中,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桅桿倒下,船槳斷折,傍晚天色昏暗,虎在咆哮,猿在悲

啼。(此時)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被說壞話,懼怕被批評指責的情懷,(會覺

得)滿眼蕭條景象,感慨到極點而悲傷了啊。

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風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

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在湖中游來游去,岸上與小洲上的花草,茂盛并且青綠。有時大

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浮動的光像跳動的金子,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

歌聲一唱一和,這樣的樂趣哪有盡頭!(此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胸懷開闊,精神愉榮快,榮耀和屈辱

一并忘掉,端著酒,迎著風,那是喜洋洋的歡樂啊。

唉!我曾經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表現,為什么呢?他們不因外物和自

己處境的變化而喜悲,處在高高的朝堂上做官為百姓擔憂,處在僻遠的江湖間做地方官為國君憂慮。這樣

(他們)在朝廷做官也憂慮,被貶謫到邊遠地區做地方官也憂慮。那么,什么時候才快樂呢?大概一定會

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寫于慶歷六年(1046

年)九月十五日。

乙:昆山徐健庵先生,在他的住宅后面造了一幢樓房,共有七間。同時命工匠砍削木材,起造大櫥,

貯書若干萬卷。區分為經史子集四部。共有七十二個櫥,按照部類置放,都有一定秩序,白色的標簽,淺

黃的封套,打開櫥門,燦然在目。于是先生召集兒孫,登樓而教訓他們說:“我用什么東西來傳給你們呢?

我們徐家先世,本來就身家清白,以讀書應試起家,我耳濡目染已很久了。我曾感慨那些做父祖輩的,有

的想把土地家產傳下去,而子孫不一定能世世代代富下去;有的想把金玉珍玩、鼎彝尊犀之類的寶貴文物

傳下去,而子孫又不一定能夠世世寶愛這些東西;有的想把園池臺榭、舞歌車馬之類傳下去,而子孫后代

又不一定能世世享受這些娛樂。我正把這些事例看作鑒戒。那么我拿什么東西來傳給你們呢?”這時他指著

書高興地笑著說:“我傳給你們的,就是這些了!”于是就以“傳是”兩字作為樓名。

(四)閱讀文言文選段,完成下面各題。

【甲】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哪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

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

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

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節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六一居士初謫滁山,自號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將退休于潁水?之上,則又更號六一居士。客有

問日:“六一,何謂也?”居士日:“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

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客曰:“是為五一爾,奈何?”居士日:“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

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②者乎?而屢易其號。此莊生所謂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將見子疾走大

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日:“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為此名,聊以志吾之樂

,J、O

(節選自歐陽修《六一居士傳》)

【注釋】①潁水:地名。②逃名:不求名聲,避名而不居。

15.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望之劇然而深秀者()

(2)有亭翼然略于泉上者()

(3)而屢易其號()

(4)余將見子疾苦大喘渴死()

16.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六一居士初謫滁山。

17.歐陽修自號“醉翁”的原因是,后又“更號六一居士”的原因是o(請用

文中的語句回答)

18.【甲】【乙】兩文都寫到了“樂”,其內涵有何不同?

【答案】15.茂盛的樣子高踞(或居高面下)改變跑

16.(1)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會于心里,寄托在酒上

(2)六一居士最初被貶謫到滁州山鄉時

17.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聊以志吾之樂爾(回答“六一”的具體內容也可)18.[甲]文的“樂”

指欣賞山水的樂趣。[乙]文的“樂''是指修身養性,安享晚年的樂趣。

【解析】15.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

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1)句意: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蔚然,茂盛的樣子。

(2)句意: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的。臨,高踞(或居高面下)。

(3)句意:因而屢次改換名號。易,改變。

(4)句意:我將會看見您(像那個人一樣),迅速奔跑,大口喘氣,干渴而死。走,跑。

16.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1)之,的;得,領會;寓,寄托;(2)初,

最初;謫,貶謫。

17.考查篩選信息。

根據甲文中的“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可知自號醉翁的原因。

根據乙文中的“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以

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以志吾之樂爾”可知作者自號六一居士的原因。

18.考查比較閱讀。

根據甲文中的“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可知,本文中的“樂”指的是山水之樂,即欣賞山水的樂趣。

根據乙文中的“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吾

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可知,作者的晚年生活是讀書、研究金石、彈琴、下棋、飲酒。

這些活動表現了作者晚年已經無意于功名富足,只求修身養性,安享晚年,這就是作者的樂趣所在。

【參考譯文】

甲:環繞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尤其優美。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

麗的,那是瑯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水聲,看到流水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而出的,那

是釀泉。泉水沿著山峰折繞,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

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自號“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

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乙:六一居士最初被貶謫到滁州山鄉時,自己稱作醉翁。年老體弱,又多病,將要辭別官場,到潁水

之濱頤養天年,便又改變名號叫六一居士。有位客人問道:“六一,講的是什么?”居士說:“我家里藏了書一

萬卷,祖上集錄周秦至五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盤,又經常備好酒一壺。”客人說:“這

只是五個一,怎么說‘六一’呢?”居士說:“加上我這一個老頭,在這五種物品中間老去,這難道不是‘六一’

了嗎?”客人笑著說:“您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聲的人吧,因而屢次改換名號。這正像莊子所譏諷的那個害怕

影子卻跑到陽光中去的人;我將會看見您(像那個人一樣),迅速奔跑,大口喘氣,干渴而死,名聲卻不能

逃脫。”居士說:“我本就知道名聲不可以逃脫,但也知道沒有必要逃避;我取這個名號,姑且用來記下我的

樂趣罷了。”

(五)閱讀下文,完成小題。

【甲】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娜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

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

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

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節選自《醉翁亭記》)

【乙】

凡八百里,始得靈壁張氏之園于汴之陽久其外修竹森然以高,喬木蔚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②,以

為池;取山之怪石,以為巖卓③。蒲葦蓮茱,有江湖之思;椅桐檢柏,有山林之氣;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態;

華堂廈屋,有吳蜀之巧。其深可以隱,其富可以養。果蔬可以飽鄰里,魚整筍茹可以饋四方之客。

(節選自《靈壁張氏園亭記》)

【注釋】①靈壁:即今安徽靈壁縣。張氏之園:為宋仁宗時殿中丞張次立的莊園。汴(biAn):汴水。

②余浸:支流。③巖阜:假山。④熒(gim):水生植物。

19.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

(1)醉翁之事不在酒

(2)其外修竹森然以高

20.下列選項中對“然”的理解不同的一項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B.喬木蓊然以深

C.然則北通巫峽D.頹然乎其間者

21.翻譯下面的句子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其深可以隱,其富可以養。

22.結合【甲】文第二段,概括醉翁亭春、秋景色的特點。

春:

秋:

23.【甲】【乙】兩文都描寫了自然風物,說說寄予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19.(1)意趣,情趣,樂趣、志趣

(2)長20.C21.(1)游賞山水的樂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

(2)園中深廣可以隱居,出產豐饒可以養家。

22.春季:從“野芳發而幽香”可看出山間春天花香怡人,生機勃勃的特點。

秋季:從“風霜高潔”可看出山間秋風送爽,霜露瑩潔的清寂之美。

23.甲乙兩文都借景抒情,抒發了作者對自然風光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解析】19.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

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1)句意: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意:意趣,情趣,樂趣、志趣;

(2)句意:從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高大的長竹。修:長。

20.A.句意: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瑯哪山。然:作形容詞或副詞的詞尾,表狀

態,……的樣子;

B.句意:粗大蔭郁的喬木。然:作形容詞或副詞的詞尾,表狀態,……的樣子;

C.句意: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峽。然:如此;

D.句意:醉倒在眾人中間的人。然:作形容詞或副詞的詞尾,表狀態,……的樣子;

故選C。

21.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

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

(1)山水之樂:欣賞山水的樂趣;寓:寄托;

(2)隱:隱居;富:出產豐饒;養:養家。

22.本題考查文言文內容理解。

根據【甲】文第二段“野芳發而幽香(野花開放而散發出幽微的香氣)”可知,體現了春季山間花香怡人,

生機勃勃的特點。

根據【甲】文第二段“風霜高潔(秋風浩浩,天氣晴好,霜露潔白)”可知,體現了山間秋風送爽,霜露

瑩潔的清寂之景。

23.本題考查作者情感。

根據【甲】文第一段“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朝而往,暮

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等語句可知,甲文通過描繪四季自然景致,借景抒情,表現了作者對

自然風光的熱愛和贊美;

【乙】文“蒲葦蓮英,有江湖之思;椅桐檢柏,有山林之氣;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態;華堂廈屋,有吳

蜀之巧”,通過描繪園林景致的美好,寓情于景,表達了作者對自然風光的熱愛和贊美。

【點睛】【甲】參考譯文: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巒,樹林和山谷尤其優美,遠遠看去樹木茂盛、幽深秀麗的,

是瑯哪山啊。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地聽到潺潺的水聲,(又看到股水流)從兩個山間飛淌下來的,是釀

泉啊。山勢回環,道路彎轉,有一個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造

亭的人是誰?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給它起名的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稱它的。太守和賓客來這里飲

酒,喝得少也總是醉,而年齡又最大,所以給自己起了個別號叫“醉翁”。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

色中啊。游賞山水的樂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罷了。

要說那太陽出來而林間的霧氣散了,煙云聚攏而山谷洞穴昏暗了,這明暗交替變化的景象,就是山中

的早晨和晚上。野花開放而散發出幽微的香氣,美麗的樹木枝繁葉茂而一片濃蔭,秋風浩浩,天氣晴好,

霜露潔白,水流減少,石頭裸露,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

樂也是無窮無盡的。

【乙】參考譯文:

走了八百里,才來到汴水之北靈壁張氏家的園林。從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高大的長竹,粗大蔭郁的喬

木,園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園中的蒲草蘆葦蓮花菱角,讓人聯想

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讓人感覺到山林的清爽;奇花異草,讓人回憶起京、洛的繁華;高堂大廈,有

吳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園中深廣可以隱居,出產豐饒可以養家。瓜果蔬菜可以饋贈鄰里,魚鱉新筍可以招

待來自遠方的賓客。

(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甲】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用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冬而幽香,佳木冷而繁陰,風

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樞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

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朝之樂,非絲非竹,射者

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

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竺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節選自《醉翁亭記》)

24.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

(1)云歸而巖穴暝

(2)野芳芳而幽香

(3)宴即之樂

(4)佳木布而繁陰

25.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山肴野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2)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乙】

太守之意,得之半山,而志以亭也。且夫畫欄曲折,碧瓦參差,昭其潔也。煙光挹翠,竹影分青,昭

其秀也。松床坐弈,筠簟眠琴,昭其趣也。分瓜請戰,煮茗資談,昭其事也。若夫柳岸曉風,蘆花殘月,

云騰碧嶂,日落深林者,亭之朝暮也。水綠波澄蓮紅香遠月白風清水落石出者,亭之四時也。四時之景無

窮,而亭之可樂,亦與為無窮也。題詩勵士,把酒勸農,四境安恬,五谷垂穎者,其非太守之真樂乎?

俄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者,太守歸而眾賓從也。是則知其樂,而不知太守之樂者,禽鳥也。知太守

之樂,而不知太守之樂民之樂者,眾人也。樂民之樂,而能與人、物同知者,太守也。

(節選自張之洞《半山亭記》①,有刪改)

【注】①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張之洞父親興義太守張瑛,在安龍招提半山亭竣工時,他仿閻伯嶼

邀請群僚著文紀事,在半山亭大宴賓朋。年僅11歲的張之洞,即席所作《半山亭記》,震驚四座。

26.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本以亭也/尋向所有B.騏其潔也/以黑陛下平明之理

C.亭之四町也/年與即馳D,基非太守之真樂乎/但知某一

27.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水綠波澄蓮紅香遠月白風清水落石出者

28.請根據【甲】【乙】兩篇選文回答問題。

(1)用自己的話說說【乙】文中半山亭的“潔”和“秀”分別表現在什么地方。

(2)歐陽修和張瑛的“樂”有哪些共同點?

【答案】24.(1)聚攏(2)開放(3)盡興地喝酒(4)茂盛

25.(1)野味野菜,雜七雜八擺開在面前的,這是太守的酒宴。(2)游人知道跟著太守游玩的樂趣,

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

26.B

27.水綠波澄/蓮紅香遠/月白風清/水落石出者

28.(1)半山亭中精美的畫欄婉轉曲折,亭上的青瓦錯落有致,這是半山亭的“高潔”之處;煙云籠罩的

半山亭翠綠可人,青色的山竹依稀可見,這是半山亭的“秀美”之處。

(2)①他們都心系天下,把百姓的快樂當作自己的快樂:

②社會太平,百姓安居樂業,他們都在山水間寄托自己與民同樂的情懷。

【解析】24.(1)句意為:云霧聚攏,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歸:聚攏。

(2)句意為: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發:開放。

(3)句意為:宴會喝酒的樂趣。酣:盡興地喝酒。

(4)句意為: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密的綠蔭。秀:茂盛。

25.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注意重點詞語的翻譯。

(1)山肴:野味;野藏:野菜;藏,菜蔬;雜然:眾多而雜亂的樣子;陳:擺放,擺設。

(2)樂①其樂②: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樂①:意動用法,以……為樂。樂②:快樂。

26.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動詞,做標記/名詞,標記;

B渚B是“顯示、彰顯,顯揚”的意思;

C.季節/時光;

D.難道/其中;

故選B。

27.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可根據文意分析判斷。

本句大意為:春天湖水碧波蕩漾清澈澄清,夏日荷花競相綻放香遠醉人,秋夜皓月銀輝灑地清風送爽,

冬季湖水退去沙石隱現。故斷句為:水綠波澄/蓮紅香遠/月白風清/水落石出者。

28.本題考查文意理解和文章的對比閱讀。

(1)乙文第1段“且夫畫欄曲折,碧瓦參差,昭其潔也”,意思是“半山亭中精美的畫欄婉轉曲折,亭上

的青瓦錯落有致,這是半山亭的高潔之處”,故半山亭的高潔之處體現在:精美的畫欄婉轉曲折,亭上的青

瓦錯落有致。“煙光挹翠,竹影分青,昭其秀也”意思是“煙云籠罩的半山亭翠綠可人,青色的山竹依稀可見,

這是半山亭的秀美之處,,,故半山亭的“秀”體現在:煙云籠罩,翠綠可人,山竹青翠,依稀可見。

(2)甲文最后一段“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意思是“而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

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據此可知歐陽修的快樂是與民同樂,把百姓的快樂當作自

己的快樂;乙文第1段“題詩勵士,把酒勸農,四境安恬,五谷垂穎者,其非太守之真樂乎”,意思是“大家

賦詩共勉,借酒為百姓祈福。太守治理下的興義府社會安定,五谷豐登,人們安居樂業,難道這不是太守

真正的快樂所在嗎”,據此可知張瑛的快樂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

綜上可知,歐陽修和張瑛的‘'樂'’的共同點是與民同樂。

【參考譯文】

【甲】至于太陽升起,樹林里的霧氣散開,云霧聚攏,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朝則自暗而明,暮則自明

而暗,或暗或明,變化不一,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

成一片濃密的綠蔭;風高霜潔,天高氣爽,水落石出,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黃昏歸來,四季的

風光不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

至于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歡唱,來去行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應;老人彎著腰走,

小孩子由大人領著走。來來往往不斷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邊釣魚,溪水深并且魚肉肥美;用釀泉

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橫七豎八地擺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辦的宴席。宴會喝酒的樂趣,

不在于音樂;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時起時坐大聲喧鬧的人,是歡樂的賓客們。

一位容顏蒼老,頭發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陽下山了,人影散亂,賓客們跟隨太守回去了。樹林里的枝葉茂密成蔭,禽鳥在高處低處鳴

叫,是游人離開后鳥兒在歡樂地跳躍。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快樂,卻不知道人們的快樂;而人們只知

道跟隨太守游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

章記述這樂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誰呢?是廬陵歐陽修。

【乙】太守的意思,得之半山,所以取名為半山亭。半山亭中精美的畫欄婉轉曲折,亭上的青瓦錯落

有致,這是半山亭的高潔之處。煙云籠罩的半山亭翠綠可人,青色的山竹依稀可見,這是半山亭的秀美之

處。有人坐在桌邊對弈,有人在竹席上聽琴,這是半山亭的樂趣所在。有人在分工做事,有人在喝茶談論,

這是在半山亭商談國家大事。垂柳在晨風中搖曳,蘆花在月光下飄舞,晨霧在山林中升騰,夕陽從樹林中

退去,這是半山亭早晚之景。春天湖水碧波蕩漾清澈澄清,夏日荷花競相綻放香遠醉人,秋夜皓月銀輝灑

地清風送爽,冬季湖水退去沙石隱現,這是半山亭四季之美景。四季的景色無窮無盡,半山亭內的樂趣也

是無窮無盡。大家賦詩共勉,借酒為百姓祈福。太守治理下的興義府社會安定,五谷豐登,人們安居樂業,

難道這不是太守真正的快樂所在嗎?

不久夕陽西下,人影散亂,這是賓客跟隨太守一道回去。只知道自然的樂趣,而不知太守真正的樂趣,

是鳥獸。知道太守游玩的樂趣,而不知道太守的快樂是為百姓而快樂的,是眾人。因為百姓的快樂而快樂,

同時又能和賓客、和禽鳥一同快樂的人,是太守。

(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甲】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擁囊衣

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砌,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

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

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目:“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選自張岱《湖心亭看雪》)

【乙】是月丁未①,與知府朱孝純子穎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②,其級七千有余。泰山正

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

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道

者,世皆謂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

徂徐③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選自姚鼐《登泰山記》)

【注】①丁未:丁未日(農歷臘月二十八)。②磴(俄ng):石頭臺階。③租彳來(culai):山名,在泰安

東南。

29.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腳囊衣爐火擁: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

(3)星月丁未是:

(4)及第上既:

30.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霧淞沆碰,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2)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

31.【乙】文是姚鼐隆冬時節登臨泰山后寫下的一篇游記。作者登臨途中,所經之處“”,

同時由于大霧彌漫,冰凍濕滑,以致“”給人“成如容易卻艱辛”之感。(用原文句子填空)

32.【甲】【乙】兩文都寫出了作者對自然之景的喜愛。請簡要分析兩文中畫線句子是如何描寫自然之

景的。

【答案】29.裹、圍還這已經

30.(1)冰花周圍彌漫著白汽,天與云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

(2)古時候登泰山,是沿著東面的山谷進去的,路上有個“天門”。

31.崖限當道(者)磴幾不可登

32.示例:【甲】文畫線句子運用白描手法,“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等,寥寥幾筆,勾畫出景物

渾然一體、樸素淡雅的特點;【乙】文畫線句子運用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負雪”賦予靜態的青山以人的

動態,又寫蒼山上的雪光像蠟燭一樣照亮天南,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泰山雪后初晴的瑰麗景色。(言之有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