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管理實務指南_第1頁
稅務管理實務指南_第2頁
稅務管理實務指南_第3頁
稅務管理實務指南_第4頁
稅務管理實務指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稅務管理實務指南TOC\o"1-2"\h\u300第1章稅務管理概述 3313261.1稅務管理的概念與目標 378291.2稅務管理的基本原則 329361.3稅務管理的主要內容 423912第2章稅收法律法規體系 4282212.1稅法的概念與特征 4303382.2稅收法律法規的層次結構 53422.3稅收法律法規的制定與實施 514880第3章稅收征管流程 5305603.1稅務登記與認定 5282803.1.1納稅人應當依法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稅務登記,取得稅務登記證。稅務登記內容包括納稅人名稱、住所、經營地點、經營范圍、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等基本信息。 529693.1.2納稅人在辦理稅務登記后,應當根據主管稅務機關的要求,進行稅務認定。稅務認定包括稅種認定、稅率認定、計稅方法和納稅期限等。 5164213.1.3納稅人變更登記信息時,應向主管稅務機關提交相關資料,辦理變更手續。納稅人注銷稅務登記時,應依法辦理稅務注銷手續。 613183.2稅收申報與繳納 6150813.2.1納稅人應根據稅收法律法規及主管稅務機關的規定,按時進行稅收申報。稅收申報包括納稅申報、免稅申報、退稅申報等。 6177253.2.2納稅人應在規定的納稅期限內,按照稅收法律法規規定的稅率和計稅方法,足額繳納應納稅款。 6137193.2.3納稅人可采取現金、轉賬、支票等方式繳納稅款。繳納方式及程序應遵循主管稅務機關的規定。 6163813.2.4納稅人未按期足額繳納稅款的,應依法承擔滯納金等法律責任。 6128263.3稅收減免與退補 6319403.3.1納稅人符合稅收法律法規規定的減免稅條件的,可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減免稅款。 6314823.3.2納稅人因多繳、誤繳稅款需要退稅的,應向主管稅務機關提出退稅申請。稅務機關經審核后,按照規定程序辦理退稅。 6251293.3.3納稅人因計算錯誤、偷稅、抗稅等行為需要補繳稅款的,應依法進行補稅。 6209473.3.4稅收減免和退補的具體程序、時限等,按照稅收法律法規及主管稅務機關的規定執行。 6294713.4稅收征管信息化 6242043.4.1主管稅務機關應加強稅收征管信息化建設,提高稅收征管效率。 635223.4.2納稅人應配合主管稅務機關開展稅收征管信息化工作,提供真實、準確、完整的涉稅信息。 6198033.4.3稅務機關應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稅收征管數據的采集、分析、利用,為稅收征管提供數據支持。 64663.4.4稅務機關應保障稅收征管信息安全,防止泄露納稅人涉稅信息,維護納稅人合法權益。 614806第4章稅收籌劃 6174044.1稅收籌劃的概念與原則 7142444.1.1概念 7277324.1.2原則 734584.2稅收籌劃的方法與技巧 7250044.2.1方法 776184.2.2技巧 7247564.3稅收籌劃的案例分析 73948第5章增值稅管理 8176715.1增值稅概述 896335.2增值稅的計稅方法 8275225.3增值稅的申報與繳納 8243165.4增值稅發票管理 8172第6章企業所得稅管理 812726.1企業所得稅概述 8253256.2企業所得稅的計稅依據與稅率 9214266.2.1計稅依據 9163576.2.2稅率 9257216.3企業所得稅的申報與繳納 933696.3.1申報 966586.3.2繳納 9164256.4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 9843第7章個人所得稅管理 1015567.1個人所得稅概述 1047077.2個人所得稅的計稅依據與稅率 109987.2.1計稅依據 10119617.2.2稅率 10102647.3個人所得稅的申報與繳納 1098917.3.1申報 1088307.3.2繳納 10251327.4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 1031827第8章其他稅種管理 1124298.1營業稅管理 11229278.1.1營業稅概述 1190468.1.2營業稅的計算與申報 11301978.1.3營業稅優惠政策 1152298.2土地增值稅管理 11172728.2.1土地增值稅概述 11283378.2.2土地增值稅的計算與申報 11319788.2.3土地增值稅優惠政策 11142758.3城市維護建設稅與教育費附加管理 12222978.3.1城市維護建設稅與教育費附加概述 12184728.3.2城市維護建設稅與教育費附加的計算與申報 1230028.3.3城市維護建設稅與教育費附加優惠政策 12125358.4資源稅與環境保護稅管理 1253388.4.1資源稅與環境保護稅概述 12174278.4.2資源稅與環境保護稅的計算與申報 12257738.4.3資源稅與環境保護稅優惠政策 1231548第9章國際稅收管理 1212629.1國際稅收概述 1272739.2國際稅收協定 1387549.2.1國際稅收協定類型 13118639.2.2國際稅收協定內容 13273539.2.3國際稅收協定簽訂程序 1397779.2.4我國國際稅收協定應用 1398579.3跨國公司稅收管理 13163069.3.1跨國公司稅收管理原則 13210399.3.2跨國公司稅收管理方法 14151629.3.3跨國公司稅收管理實踐 14119049.4國際避稅與反避稅 14229569.4.1國際避稅手段 14226879.4.2反避稅措施 14276609.4.3我國反避稅措施應用 143043第10章稅務風險管理 151566810.1稅務風險的概念與分類 152283310.2稅務風險識別與評估 15361410.3稅務風險應對與控制 151909610.4稅務合規與內部審計 15第1章稅務管理概述1.1稅務管理的概念與目標稅務管理是指企業在遵守國家稅收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對涉稅活動進行有效規劃、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的一系列活動。其目標主要包括:保證企業依法納稅,避免稅收風險;合理降低企業稅負,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規范企業稅務行為,提升企業稅務合規水平。1.2稅務管理的基本原則稅務管理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1)合法性原則:企業稅務管理活動必須符合國家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保證企業依法納稅。(2)合理性原則:企業在進行稅務管理時,應充分考慮稅收政策,合理運用稅收優惠政策,降低企業稅負。(3)有效性原則:稅務管理應注重實際效果,提高企業稅務管理的效率和效益。(4)風險可控原則:稅務管理應充分考慮稅收風險,保證企業稅務安全。1.3稅務管理的主要內容稅務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稅收政策研究:企業應密切關注國家稅收政策的變化,及時了解稅收法律法規的最新動態,為企業稅務管理提供依據。(2)稅務規劃:企業在投資決策、融資、經營活動等方面,應充分考慮稅收因素,進行合理稅務規劃,降低稅負。(3)納稅申報與繳納:企業應按照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及時、準確地完成納稅申報和繳納工作。(4)稅務合規:企業應建立健全稅務合規制度,保證稅務行為合規,防范稅收風險。(5)稅務風險管理:企業應識別、評估和應對稅務風險,制定稅務風險應對措施,保證企業稅務安全。(6)稅務培訓與溝通:企業應加強稅務培訓,提高員工稅務意識和能力,同時加強與稅務機關的溝通,建立良好的稅企關系。(7)稅務信息管理:企業應建立健全稅務信息管理系統,實現稅務信息的及時、準確、完整歸集和利用。(8)稅務審計與評估:企業應定期進行稅務審計和評估,發覺問題及時整改,提高稅務管理水平。第2章稅收法律法規體系2.1稅法的概念與特征稅法,作為國家調節社會經濟生活的重要法律規范,主要是指國家對各類稅收活動進行規范和管理的法律、法規及相關規章的總稱。稅法具有以下特征:(1)強制性:稅法是國家通過立法程序制定的,具有強制力,納稅人必須依法納稅。(2)無償性:納稅人繳納稅款后,國家不提供等額的直接物質回報。(3)固定性:稅法規定了稅收的種類、稅率、征收對象、征收期限等,具有相對穩定性。(4)層次性:稅法按照法律、法規、規章等不同層次進行制定和實施。2.2稅收法律法規的層次結構稅收法律法規的層次結構主要包括以下四個層面:(1)憲法:憲法對稅收的基本原則和制度進行了規定,是稅法的最高法律依據。(2)稅收法律: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稅收基本法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等。(3)稅收行政法規:國務院根據憲法和稅收法律制定的具有普遍適用性的稅收規范。(4)稅收部門規章: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相關部門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制定的稅收具體實施規定。2.3稅收法律法規的制定與實施稅收法律法規的制定與實施主要包括以下環節:(1)立法環節:稅法的立法權屬于國家權力機關,具體包括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國務院等。(2)制定環節:稅收法律、法規、規章的制定要遵循立法程序,保證稅法的合法性、合規性。(3)發布環節:稅收法律法規正式發布,具有法律效力。(4)實施環節:稅務機關依據稅收法律法規開展稅收征收管理活動,保證稅收法律法規得到有效實施。(5)監督環節: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等對稅收法律法規的實施進行監督,保障稅收法律法規的正確執行。第3章稅收征管流程3.1稅務登記與認定3.1.1納稅人應當依法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稅務登記,取得稅務登記證。稅務登記內容包括納稅人名稱、住所、經營地點、經營范圍、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等基本信息。3.1.2納稅人在辦理稅務登記后,應當根據主管稅務機關的要求,進行稅務認定。稅務認定包括稅種認定、稅率認定、計稅方法和納稅期限等。3.1.3納稅人變更登記信息時,應向主管稅務機關提交相關資料,辦理變更手續。納稅人注銷稅務登記時,應依法辦理稅務注銷手續。3.2稅收申報與繳納3.2.1納稅人應根據稅收法律法規及主管稅務機關的規定,按時進行稅收申報。稅收申報包括納稅申報、免稅申報、退稅申報等。3.2.2納稅人應在規定的納稅期限內,按照稅收法律法規規定的稅率和計稅方法,足額繳納應納稅款。3.2.3納稅人可采取現金、轉賬、支票等方式繳納稅款。繳納方式及程序應遵循主管稅務機關的規定。3.2.4納稅人未按期足額繳納稅款的,應依法承擔滯納金等法律責任。3.3稅收減免與退補3.3.1納稅人符合稅收法律法規規定的減免稅條件的,可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減免稅款。3.3.2納稅人因多繳、誤繳稅款需要退稅的,應向主管稅務機關提出退稅申請。稅務機關經審核后,按照規定程序辦理退稅。3.3.3納稅人因計算錯誤、偷稅、抗稅等行為需要補繳稅款的,應依法進行補稅。3.3.4稅收減免和退補的具體程序、時限等,按照稅收法律法規及主管稅務機關的規定執行。3.4稅收征管信息化3.4.1主管稅務機關應加強稅收征管信息化建設,提高稅收征管效率。3.4.2納稅人應配合主管稅務機關開展稅收征管信息化工作,提供真實、準確、完整的涉稅信息。3.4.3稅務機關應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稅收征管數據的采集、分析、利用,為稅收征管提供數據支持。3.4.4稅務機關應保障稅收征管信息安全,防止泄露納稅人涉稅信息,維護納稅人合法權益。第4章稅收籌劃4.1稅收籌劃的概念與原則4.1.1概念稅收籌劃,是指納稅人在遵循稅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通過事先安排經濟活動,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優化稅務負擔,實現稅務風險管理的一種行為。稅收籌劃旨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增強市場競爭力。4.1.2原則(1)合法性原則:稅收籌劃必須遵循國家稅收法律法規,不得違反法律規定。(2)合理性原則:稅收籌劃應符合企業經營發展目標,合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保證稅務籌劃的合理性。(3)前瞻性原則:稅收籌劃應充分考慮未來稅收政策變化,提前做好規劃,保證稅收籌劃的有效性。(4)風險可控原則:稅收籌劃過程中,應充分評估潛在風險,保證稅收籌劃方案的可行性。4.2稅收籌劃的方法與技巧4.2.1方法(1)稅收優惠政策利用:充分利用國家和地方稅收優惠政策,降低企業稅負。(2)稅收籌劃架構設計:通過合理設計企業組織架構、股權結構等,實現稅務優化。(3)稅收籌劃合同安排:合理簽訂合同,利用稅收政策差異,降低稅負。(4)稅收籌劃會計處理:選擇合適的會計政策和核算方法,降低稅負。4.2.2技巧(1)稅收籌劃時機選擇:把握稅收政策變動,選擇合適的稅收籌劃時機。(2)稅收籌劃方式靈活運用: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靈活運用稅收籌劃方法。(3)稅收籌劃風險防控:充分評估稅收籌劃風險,制定應對措施。4.3稅收籌劃的案例分析案例一:某企業通過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進行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降低企業所得稅負擔。案例二:某企業通過合理設計股權結構,實現境內、外稅收優化,降低整體稅負。案例三:某企業通過簽訂合同,合理分配收入和成本,降低增值稅稅負。案例四:某企業選擇合適的會計政策,優化資產減值損失處理,降低稅負。第5章增值稅管理5.1增值稅概述增值稅(ValueAddedTax,簡稱VAT)是一種按照貨物或服務的增值額進行征稅的稅種。在我國,增值稅是重要的稅收來源之一,對于調節經濟、規范市場秩序具有重要作用。本節主要介紹增值稅的基本概念、征稅范圍、稅率結構等內容,為后續增值稅管理提供基礎認識。5.2增值稅的計稅方法增值稅的計稅方法主要有兩種:進項稅額法和銷項稅額法。進項稅額法是指企業將購進的貨物或服務的增值稅作為進項稅額,從應納稅銷售額中扣除,計算應納稅額的方法;銷項稅額法是指企業根據銷售貨物或提供服務的增值額計算應納稅額的方法。本節將詳細介紹這兩種計稅方法的具體操作步驟。5.3增值稅的申報與繳納增值稅的申報與繳納是企業稅務管理的重要環節。企業應按照稅務部門的規定,定期進行增值稅申報,并按時足額繳納增值稅。本節主要闡述增值稅申報的流程、申報表的填寫、繳納方式以及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等內容。5.4增值稅發票管理增值稅發票是增值稅管理中的重要憑證,對于保證增值稅稅款的正確計算和征收具有重要意義。本節主要介紹增值稅發票的種類、開具、使用、保管、作廢等方面的規定,以幫助企業規范增值稅發票管理,防范稅務風險。同時本節還將對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進行詳細講解,以突出其重要性。注意:本章節內容旨在為讀者提供增值稅管理的實務指導,但不構成稅務法律意見。在實際操作中,請務必遵循相關法律法規,如有疑問,請咨詢專業稅務人士。第6章企業所得稅管理6.1企業所得稅概述企業所得稅是指企業和其他組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取得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應繳納的一種稅種。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包括各類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其征稅對象為企業所得。6.2企業所得稅的計稅依據與稅率6.2.1計稅依據企業所得稅的計稅依據為應納稅所得額,即企業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取得的各項收入減去允許扣除的成本、費用、損失后的余額。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遵循稅法規定,合理確定收入、成本和費用。6.2.2稅率企業所得稅的基本稅率為25%。對小型微利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分別適用20%和15%的優惠稅率。企業應按照稅法規定,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并按照相應的稅率計算應繳納的企業所得稅。6.3企業所得稅的申報與繳納6.3.1申報企業應在每個納稅年度結束之日起5個月內,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企業所得稅申報表及相關資料。企業應按照稅法規定,如實申報生產經營情況、財務狀況和其他相關信息。6.3.2繳納企業所得稅按季度預繳,年終匯算清繳。企業應在每個季度結束之日起15日內,按照預繳稅率計算預繳企業所得稅,并按時足額繳納。年度匯算清繳時,企業應按照實際應納稅所得額和稅率計算應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并結清全年應納稅款。6.4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為鼓勵企業發展,稅法規定了一系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主要包括:(1)小型微利企業優惠政策: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2)高新技術企業優惠政策: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3)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加計扣除。(4)投資抵免:企業投資于國家鼓勵發展的產業、項目,可按一定比例抵免應納企業所得稅。(5)稅收協定優惠:我國與其他國家簽訂的稅收協定,為企業提供了一定的稅收減免優惠。第7章個人所得稅管理7.1個人所得稅概述個人所得稅是指個人從各種經濟活動中取得的所得,按照法定稅率繳納給國家的一種直接稅。本章主要介紹個人所得稅的基本概念、征稅對象、納稅人和稅率等內容,旨在幫助納稅人了解個人所得稅的相關規定,保證納稅合規。7.2個人所得稅的計稅依據與稅率7.2.1計稅依據個人所得稅的計稅依據為個人取得的各種所得,包括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承租經營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等。7.2.2稅率個人所得稅采用超額累進稅率和比例稅率兩種形式。其中,工資、薪金所得適用超額累進稅率,共分為7個級距,稅率分別為3%、10%、20%、25%、30%、35%、45%;其他所得類型一般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20%。7.3個人所得稅的申報與繳納7.3.1申報個人所得稅的申報分為自行申報和代扣代繳兩種方式。自行申報是指納稅人自行計算應納稅額,向稅務機關申報并繳納稅款;代扣代繳是指支付所得的單位或個人在支付時,按照法定稅率代扣代繳應納稅款。7.3.2繳納個人所得稅的繳納方式有現金、銀行轉賬、支票等。納稅人應在規定的時間內將應納稅款足額繳納至稅務機關指定的銀行賬戶。7.4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我國針對個人所得稅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幾類:(1)免征個人所得稅的收入,如省級人民國務院部委和中國人民軍以上單位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獎金;(2)減征個人所得稅的收入,如殘疾、孤老、烈屬等特定人群的所得;(3)抵扣稅款的支出,如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等專項附加扣除,以及捐贈、贍養老人等依法可以稅前扣除的支出;(4)稅收遞延政策,如個人養老金賬戶、商業健康保險等。第8章其他稅種管理8.1營業稅管理8.1.1營業稅概述營業稅是對企業在我國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所取得的營業額為計稅依據而征收的一種流轉稅。營業稅管理主要包括稅種認定、稅率適用、稅基計算和納稅申報等方面。8.1.2營業稅的計算與申報企業應根據營業額計算營業稅,并按時向稅務機關申報納稅。具體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營業額×稅率。企業應在每月15日前完成上月的營業稅申報工作。8.1.3營業稅優惠政策國家對部分行業和項目給予營業稅優惠政策,企業應充分了解并合理運用。優惠政策包括減免稅、稅率優惠等。8.2土地增值稅管理8.2.1土地增值稅概述土地增值稅是對土地增值所得征收的一種稅種,適用于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地產轉讓方等。土地增值稅管理主要包括增值額計算、稅率適用、納稅申報等方面。8.2.2土地增值稅的計算與申報土地增值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增值額×稅率速算扣除數。企業應在土地轉讓合同簽訂之日起7日內向稅務機關申報納稅。8.2.3土地增值稅優惠政策國家對部分房地產項目給予土地增值稅優惠政策,如普通住宅項目、保障性住房項目等。企業應充分了解并合理運用優惠政策。8.3城市維護建設稅與教育費附加管理8.3.1城市維護建設稅與教育費附加概述城市維護建設稅(簡稱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是對企業營業稅、增值稅、消費稅等稅種的附加稅,主要用于城市維護建設和教育事業發展。8.3.2城市維護建設稅與教育費附加的計算與申報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的計算公式分別為:應納稅額=(營業稅/增值稅/消費稅)×稅率。企業應與營業稅、增值稅等主稅種同步申報。8.3.3城市維護建設稅與教育費附加優惠政策國家對部分企業給予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優惠政策,企業應充分了解并合理運用。8.4資源稅與環境保護稅管理8.4.1資源稅與環境保護稅概述資源稅是對開采、利用自然資源的單位和個人征收的一種稅種,環境保護稅是對排放污染物的單位征收的一種稅種。8.4.2資源稅與環境保護稅的計算與申報資源稅和環境保護稅的計算方法分別為:資源稅=稅率×開采量/銷售量,環境保護稅=稅率×排放量。企業應按照稅務機關規定的時間和方式進行申報。8.4.3資源稅與環境保護稅優惠政策國家對部分資源開采和環保項目給予資源稅和環境保護稅優惠政策,企業應充分了解并合理運用。同時企業應加強環保意識,降低污染物排放,減輕稅收負擔。第9章國際稅收管理9.1國際稅收概述國際稅收是指涉及跨國境經濟活動的稅收事務,包括跨國公司的稅收征收、國際稅收協定、稅收籌劃以及國際避稅與反避稅等方面。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際稅收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本章主要從國際稅收的基本概念、稅收制度及稅收管理等方面進行概述。9.2國際稅收協定國際稅收協定是兩個或多個國家之間為解決跨國稅收問題而簽訂的協議。其主要目的是避免雙重征稅、減少稅收歧視和逃稅現象,促進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本節主要介紹國際稅收協定的類型、內容、簽訂程序及其在我國的應用。9.2.1國際稅收協定類型國際稅收協定可分為雙邊和多邊稅收協定。雙邊稅收協定主要是兩個國家之間簽訂的稅收協定,多邊稅收協定則涉及三個或更多國家。9.2.2國際稅收協定內容國際稅收協定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避免雙重征稅的條款:包括免稅法和抵免法兩種方式。(2)稅收減免:涉及跨國公司所得的稅收減免、稅收優惠政策等。(3)稅收透明度:要求締約國對對方的稅收法規和行政實踐予以透明化。(4)信息交換:規定締約國之間應相互提供稅收相關信息,以打擊逃稅和避稅行為。9.2.3國際稅收協定簽訂程序國際稅收協定的簽訂程序包括:談判、草簽、審批、交換批準書等環節。9.2.4我國國際稅收協定應用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起,已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國際稅收協定,涵蓋了避免雙重征稅、稅收情報交換等多個方面。9.3跨國公司稅收管理跨國公司稅收管理涉及跨國公司的稅收籌劃、稅收合規及稅收風險控制等方面。本節主要介紹跨國公司稅收管理的基本原則、方法和實踐。9.3.1跨國公司稅收管理原則跨國公司稅收管理應遵循以下原則:(1)合法性:保證稅收籌劃符合相關國家的法律法規。(2)合理性:稅收籌劃應合理,避免濫用稅收協定。(3)有效性:稅收籌劃應實現稅收負擔最小化。(4)風險管理:識別和控制稅收風險,保證稅收合規。9.3.2跨國公司稅收管理方法跨國公司稅收管理方法包括:(1)國際稅收籌劃:通過合理的國際稅收籌劃,降低跨國公司的稅收負擔。(2)稅收合規:保證跨國公司遵守各國的稅收法規,避免稅收爭議。(3)稅收爭議解決:通過協商、調解、仲裁等方式解決跨國公司稅收爭議。9.3.3跨國公司稅收管理實踐跨國公司在實際稅收管理中,應關注以下方面:(1)跨國公司組織架構的優化。(2)跨國公司內部轉移定價的合理設置。(3)跨國公司稅收籌劃與合規的平衡。9.4國際避稅與反避稅國際避稅是指跨國公司或個人利用國際稅收法規的差異,采取合法手段減輕或免除稅收負擔的行為。本節主要介紹國際避稅的主要手段、反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