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兼愛-高二語文人教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課前導學_第1頁
1兼愛-高二語文人教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課前導學_第2頁
1兼愛-高二語文人教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課前導學_第3頁
1兼愛-高二語文人教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課前導學_第4頁
1兼愛-高二語文人教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課前導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兼愛—高二語文人教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課前導學7.1兼愛—2023-2024學年高二語文人教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課前導學

重難點:

一、文言知識

通假字

當察亂何自起(“當"同“嘗”,嘗試)

故不孝不慈亡(“亡"同“無”)

故盜賊有亡(“有"同“又”)

一詞多義

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連詞,于是)

且焉置土石(疑問代詞,哪里)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兼詞,于是,于此)

盤盤焉,困困焉(形容詞詞尾,表狀態)

惡施不孝(疑問代詞,何,怎么)

交相惡則亂(動詞,仇恨,討厭)

疾惡如仇(名詞,壞人)

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形容詞,羞恥)

人有惡蘇秦于燕王者(動詞,誹謗,詆毀)

后月余,以歲惡民流(形容詞,不好)

常患腹內惡(名詞,疾病)

視人家若其家(動詞,看待)

鄉先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動詞,察看,視察)

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動詞,治理,處理(公務)]

視而不見(動詞,看)

視為止,行為遲(名詞,目光)

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動詞,比較,比照)

雖父之不慈子(動詞,對……慈愛)

孝王慈孝(動詞,孝敬、奉養父母)

故虧父而自利(動詞,使受損失)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動詞,欠缺,不足)

責輕罰重,有虧眾望(動詞,辜負)

惡得不禁惡而勸愛(動詞,鼓勵)

亞父勸項羽擊沛公(動詞,勸說,勸導)

荊王大說,許救甚勸(形容詞,堅決有力)

詞類活用

(1)形容詞的活用

故竊異室以利其室(形容詞作動詞,使……得利)

惡施不孝(形容詞作名詞,孝順的事情)

惡施不慈(形容詞作名詞,仁慈的事情)

猶有大夫之相亂家(形容詞作動詞,使……混亂)

雖父之不慈子(形容詞作動詞,對……慈愛)

(2)名詞的活用

故賊人以利其身(名詞作動詞,劫奪)

句式積累

(1)判斷句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謂亂也(“……也"表判斷)

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勸愛人者,此也(“……者……也”表判斷)

(2)倒裝句

子自愛,不愛父(賓語前置句,應為“子愛自,不愛父")

弟自愛,不愛兄(賓語前置句,應為“弟愛自,不愛兄”)

臣自愛,不愛君(賓語前置句,應為“臣愛自,不愛君")

故虧弟而自利(賓語前置句,應為“故虧弟而利自”)

察此何自起(賓語前置句,應為“察此自何起")

盜賊無有(主謂倒裝句,應為“無有盜賊”)

(3)省略句

皆起不相愛[應為“皆起(于)不相愛"]

(4)固定句式

猶有不孝者乎(“猶有……者乎”,可譯為“還有……的人嗎")

二、常識積累

文化常識

子墨子:墨子的弟子對墨子的尊稱。

家:卿大夫的封地。

文學常識

墨子:名翟,春秋戰國之際思想家,墨家學派創始人。他出身平民,自稱“北方之鄙人”,人稱“布衣之士"。起初學習儒術,后來嫌儒家的“禮”過于煩苛而另立新說,并且聚徒講學,形成了一個聲勢浩大的學派一墨家,其也是儒家主要的反對派之墨子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并稱“顯學"。在當時的百家爭鳴中,有“非儒即墨”

之說。

同時,他還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據說,墨子曾制造出在天空飛翔的木鳶及一些用來防御的設備,所以被譽為“科圣"。

《墨子》: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及后期墨家著述的匯編。其文由小及大、連類比譬、逐層推理,語言質樸無華,造句遣詞口語化。該書思想非常豐富,其中的政治思想、倫理思想、哲學思想都比較突出。

(1)政治思想,主要反映在《尚賢》《尚同》《非攻》《節用》《節葬》諸篇中。墨家主張任人唯賢的用人原則,反對任人唯親。它主張從天子到下面的各級官吏,都要選擇天下的賢人來充當。墨子反對統治者發動侵略戰爭,認為應聲援被侵略的國家。墨子對統治者驕奢淫逸的糜爛生活極為反感,主張對統治者進行限制。對逝者的葬禮,墨子主張節儉,反對鋪張浪費。

(2)倫理思想,主要反映在《兼愛》《親士》《修身》等篇中。墨子主張“兼相愛,交相利”,人們不分貴賤,都要互愛互利,這樣社會上就不會出現以強凌弱、以貴欺賤、以智詐愚的現象。國君要愛護有功的賢臣,父親要愛護孝順的兒子。人們處在貧困的時候不要怨恨,處在富有的時候要講究仁義。對活著的人要仁愛,對死去的人要哀痛。這樣社會就會走向大同。

(3)哲學思想,主要反映在《非命》《貴義》諸篇中。墨家哲學思想的最大貢獻是認識論。墨子主張把知識分為“聞知"說知”“親知"三類,“聞知”是傳授的知識,“說知"是推理的知識,“親知”是實踐經驗的知識。這就否定了唯心主義的先驗論。

三、常考易錯成語

甕中捉鱉:比喻要捕捉的對象無處逃遁,下手即可捉到,很有把握。

唾手可得:形容非常容易得到。

危如累卵:形容形勢極其危險,如同摞起來的蛋,隨時都有倒下來摔碎的可能。

危言危行:說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

食言而肥:指為了自己占便宜而說話不算數,不守信用。

弦外之音:指言外之意。

小題大做:比喻把小事當作大事來辦,有不值得這樣做或有意擴大事態的意思。

七月流火:《詩經·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星座名,即心宿,每年農歷六月出現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后逐漸偏西下沉,故稱“流火”)。指春去秋來,天氣轉涼。現也用來形容天氣炎熱(因人們誤把“七月"理解為公歷7月,把“火”理解為火熱)

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語和假裝和善來討好別人,也指討好別人的花言巧語和偽善態度。

巧舌如簧:舌頭靈巧得就像樂器里的簧片一樣,形容能說會道,善于狡辯。

來日方長:未來的日子還很長,表示事有可為,或勸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天懸地隔:形容相差懸殊。

練習題: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焉能(yān)譬如(pì)疾之(jí)

B.弗能(fú)慈子(cí)諸侯(zhǔ)

C.盜賊(zéi)兼相愛(jiān)墨子(mò)

D.竊取(qiè)不禁(jìn)惡施不慈(wū)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徙倚久之而歸岸土赤而壁立

B.若稍飾以樓觀亭榭皆以杏仁澄之

C.自數十里外望之徙倚久之而歸

D.過夕乃可飲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活用情況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掠江東南去

B.上干云霄

C.岸土赤而壁立

D.得盡所歷妙

4.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①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攻:治療

②故虧兄而自利虧:使受損失

③君之不慈臣慈:慈愛

④盜愛其室室:家

⑤猶有大夫之相亂家家:家庭

⑥具此而已矣具:完備,齊全

⑦視弟子與臣若其身,惡施不慈施:實行

⑧惡得不禁惡而勸愛勸:勸阻

A.①④B.③⑥C.②⑦D.⑤⑧

5.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不屬于古今異義詞的一項是()

A.君臣父子皆能孝慈B.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勸愛人者

C.大夫各愛其家D.雖至天下之為盜賊者

6.《墨子》有言:“愛人者必見愛也,惡人者必見惡也。"和這句話意思最相近的名句是()

A.滴水之恩,涌泉相報B.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C.與朋友交,言而有信D.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7.下列各句的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B.此亦天下之所謂亂也

C.當察亂何自起D.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勸愛人者,此也

8.翻譯下列句子。

(1)譬之如醫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

(2)子自愛,不愛父,故虧父而自利。

(3)天下之亂物,具此而已矣。

(4)故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惡得不禁惡而勸愛?

參考答案:

1.B

【解析】本題主要考把握查多音字、形聲字、生僻字的讀音的能力。

B項,“諸侯”的“諸"讀音改為“zhū”。

故選B。

2.B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應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本題“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這是考查虛詞的用法,然后根據虛詞在句中的位置和虛詞前后詞語的詞性來分析用法。本題中,A項,連詞,表承接;連詞,表并列。B項,介詞,用。C項,代詞,它;音節助詞,無實義。D項,副詞,才;副詞,竟然。故選B。

3.D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時,首先應審題,明確選擇的要求,如本題“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活用情況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這是針對文言實詞中的詞類活用現象設題;然后根據詞語在句中的位置辨析活用類型。本題中,盡:形容詞用作動詞,盡情欣賞。其他三項均為名詞做狀語,A項,東南,向東南;B項,向上;C項,壁,像墻壁一樣的。故選D。

4.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含義的能力。

⑤“猶有大夫之相亂家"翻譯為“仍然有大夫相互侵擾家族”。故“家"翻譯為“卿大夫的封地”;

⑧“惡得不禁惡而勸愛"翻譯為“又怎么可以不禁止惡行而鼓勵善行呢?”故“勸"翻譯為“鼓勵”。

故選D。

5.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古今異義現象的理解能力。

A.“父子"古今都是“父親和兒子”的意思。

B.“勸”,古義為“鼓勵”;今義為“勸說"。

C.“家”,古義為“卿大夫的封地";今義指“家庭”。

D.“盜賊”,古義為“偷竊和搶奪財物的人”;今義為“偷竊的人"。

故選A。

6.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句子,運用熟語的能力。

題干句意為:愛護和尊敬別人的人必然被人愛護和尊敬,而厭棄和憎惡別人的人也必然被人厭棄和憎惡。可以解讀為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么對待你。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是相互的。

A.意思為要懂得感恩;

B.比喻相互贈答,禮尚往來;

C.對待朋友要講誠信;

D.指對方使用什么手段,就用什么手段進行回擊。強調要勇于回擊對方。

只有B項涉及雙方關系。

故選B。

7.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判斷句,“也”表判斷。句意:圣人是以治理天下為職業的人。

B.判斷句,“此亦……也"表判斷。句意:這也是天下人所說的混亂。

C.賓語前置句,“何自”是“自何"的倒裝。句意:嘗試著考察亂起源于何處。

D.判斷句,“故……者,此也”表判斷。句意:所以墨子說,不能不去鼓勵愛別人,其實道理也就是在這里。

故選C。

8.(1)(這就)好像醫生給人治病一樣,必須知道疾病產生的根源,才能進行醫治。

(2)兒子愛自己而不愛父親,所以使父親受損失而自己獲益。

(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