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江省地理高考仿真試題(答案在后面)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我國四大盆地中,面積最大的是()。A.塔里木盆地B.準噶爾盆地C.四川盆地D.柴達木盆地2、我國最長的河流是()。A.長江B.黃河C.珠江D.海河3、下列山脈中,屬于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分界線的是()A、大興安嶺B、祁連山C、橫斷山脈D、太行山4、我國最大的湖泊是()A、青海湖B、鄱陽湖C、洞庭湖D、太湖5、下列山脈中,屬于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分界線的是()A、秦嶺B、昆侖山脈C、大興安嶺D、巫山6、我國的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A、海南省B、云南省C、臺灣省D、廣東省7、地球自轉產生的自然現象是:A、四季的更替B、晝夜更替C、日出方位的變化D、晝夜的長短變化8、下列哪種地理現象主要受地形因素影響?A、季風的形成B、河流的流向C、洋流的流向D、海陸分布9、下列關于全球主要地震帶分布的說法,正確的是()。A、環太平洋地震帶僅位于環太平洋地區B、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僅限于地中海與喜馬拉雅山地區C、包括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在內的兩大山脈地震帶,占據了全球地震活動的大部分D、全球地震活動分布均勻,沒有特定的地震帶集中區域10、某地在夏季高溫期,采用植草磚或透水材料鋪設道路,主要是為了()。A、增強道路美觀B、減少道路積水C、增加城市綠化面積D、提高道路使用耐久性11、全球氣候變暖對地球生態系統產生了深遠影響。以下哪項不是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成因?A、11、大量燃燒化石燃料B、11、森林大量砍伐C、11、溫室氣體排放增加D、11、太陽活動增強12、下列哪個不是影響城市熱島效應強度的主要因素?A、12、城市綠地面積B、12、城市化水平C、12、交通流量D、12、降雨量13、某地的地理坐標為北緯40°,東經116°,請問該地點處于哪個時區?東六區東七區東八區東九區14、位置在北緯10°、東經145°的點,其相鄰的時區邊界是?西八區和東七區的邊界西七區和西八區的邊界東六區和東七區的邊界東七區和東八區的邊界15、喜馬拉雅山脈是由哪兩大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A、非洲板塊和歐亞板塊B、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C、南極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D、美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16、造成東亞季風氣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A、地形差異B、海陸熱力性質差異C、太陽直射點的季節移動D、地球自轉偏向力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每小題18分,共52分)第一題題目背景信息:近年來,我國部分大城市熱島效應日益明顯,比如北京、上海等地均出現了城市熱島效應現象,這對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較大的挑戰。熱島效應是由于城市中建筑物、道路等大量吸收和儲存熱量,并釋放到大氣中,同時,工業生產、交通工具和夏季空調的使用增加了熱源,從而導致城市比鄰近郊區溫度顯著升高。問題:1.簡述城市熱島效應的形成原因。(6分)2.分析城市熱島效應給城市居民生活帶來的影響。(8分)3.針對城市熱島效應,提出有效的緩解措施。(6分)第二題題目:2022年3月12日是中國的植樹節。春節期間,有一則關于我國某地種植樹木與地理環境關系的報道引起了同學們的關注。報道中提到,某地為了綠化和生態環境的改善,在過去五年內,在荒漠的不同區域分別種植了樟子松、沙地柏、檸條等不同的耐旱樹種。同學們根據所學知識認為,該地的土地鹽堿化程度很大,因此推測那里的土壤結構和植被類型發生了顯著的變化。請根據相關信息,并結合所學的知識,分析該地的土壤結構和植被類型變化的主要原因及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影響。第三題【題目】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綜合體逐漸成為城市空間利用的重要形式之一。城市綜合體集辦公、商業、居住、文化、娛樂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已成為現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請根據你所學的地理知識,回答以下問題:1.城市綜合體的建設對城市環境產生了哪些影響?(至少列出3點)2.城市綜合體對城市居民的生活產生了哪些影響?(至少列出3點)3.請你就如何提高城市綜合體的環境效益和居民生活質量提出你的建議。(至少提出4條建議)浙江省地理高考仿真試題及答案指導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我國四大盆地中,面積最大的是()。A.塔里木盆地B.準噶爾盆地C.四川盆地D.柴達木盆地答案:A解析:我國四大盆地分別為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和柴達木盆地。其中,塔里木盆地面積約53萬平方千米,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盆地。2、我國最長的河流是()。A.長江B.黃河C.珠江D.海河答案:A解析:長江全長約6300千米,是亞洲最長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長河。黃河全長約5464千米,是世界第九長河。珠江約2214千米,海河約1037千米,因此長江是我國最長的河流。3、下列山脈中,屬于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分界線的是()A、大興安嶺B、祁連山C、橫斷山脈D、太行山答案:A解析: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的分界線主要是由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構成的。因此正確答案是A、大興安嶺。4、我國最大的湖泊是()A、青海湖B、鄱陽湖C、洞庭湖D、太湖答案:A解析:我國最大的湖泊是位于青海高原的青海湖,面積約為4340平方公里,是我國最大的咸水湖。因此正確答案是A、青海湖。5、下列山脈中,屬于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分界線的是()A、秦嶺B、昆侖山脈C、大興安嶺D、巫山答案:B、昆侖山脈。解析: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是由青藏高原東緣、昆侖山脈、秦嶺、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和岡底斯山脈構成的階梯狀地貌。所以正確答案是B、昆侖山脈。6、我國的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A、海南省B、云南省C、臺灣省D、廣東省答案:A、海南省。解析:我國的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海南省的某些地區,因為海南島位于熱帶區域,擁有充足的熱量和雨量,適合熱帶雨林氣候的形成。其他選項雖有濕潤氣候,但并不屬于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區。所以正確答案是A、海南省。7、地球自轉產生的自然現象是:A、四季的更替B、晝夜更替C、日出方位的變化D、晝夜的長短變化答案:B解析:地球自轉導致地球上出現了晝夜的更替現象,選項A、C、D都是地球公轉或影響太陽直射點移動產生的現象。8、下列哪種地理現象主要受地形因素影響?A、季風的形成B、河流的流向C、洋流的流向D、海陸分布答案:B解析:河流的流向主要由地形決定,地勢低的地方水流往地勢高的地方,這是地勢高低造成的地勢差引起的自然現象。選項A、C、D中的現象主要受大氣環流、海洋熱力性質差異和海陸分布等影響。9、下列關于全球主要地震帶分布的說法,正確的是()。A、環太平洋地震帶僅位于環太平洋地區B、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僅限于地中海與喜馬拉雅山地區C、包括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在內的兩大山脈地震帶,占據了全球地震活動的大部分D、全球地震活動分布均勻,沒有特定的地震帶集中區域答案:C解析:全球主要的地震帶包括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這兩個地震帶實際上占據了全球大部分的地震活動。環太平洋地震帶不僅限于環太平洋地區,還包括一些其他的海域和島嶼;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也不僅僅局限于地中海與喜馬拉雅山地區,它沿地中海、喜馬拉雅山一路延伸到非洲大陸。選項D的表述與事實不符,全球地震活動并不是均勻分布的。10、某地在夏季高溫期,采用植草磚或透水材料鋪設道路,主要是為了()。A、增強道路美觀B、減少道路積水C、增加城市綠化面積D、提高道路使用耐久性答案:B解析:植草磚或透水材料鋪設的道路,能夠在雨季或高溫期有效地減少地面積水,同時還有助于補充地下水,緩解城市熱島效應,提高生態環境質量。選項A、C、D雖然可能也是鋪設這類材料的原因之一,但題干中提到的是“夏季高溫期”這一特定情境,因此選項B“減少道路積水”更符合題意。11、全球氣候變暖對地球生態系統產生了深遠影響。以下哪項不是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成因?A、11、大量燃燒化石燃料B、11、森林大量砍伐C、11、溫室氣體排放增加D、11、太陽活動增強答案:D解析: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成因包括大量燃燒化石燃料釋放二氧化碳、森林大量砍伐減少了二氧化碳的吸收、溫室氣體排放增加。而太陽活動增強則不是主要成因。12、下列哪個不是影響城市熱島效應強度的主要因素?A、12、城市綠地面積B、12、城市化水平C、12、交通流量D、12、降雨量答案:D解析:城市熱島效應強度主要受城市化水平、城市綠地面積、交通流量等因素影響。而降雨量雖然對城市的氣候有著一定影響,但并不是直接影響城市熱島效應強度的主要因素。13、某地的地理坐標為北緯40°,東經116°,請問該地點處于哪個時區?東六區東七區東八區東九區答案:C解析:該地點的經度為116°E,東西十二時區的分界線從格林尼治穿過本初子午線(0°經線),每15°經度劃分一個時區,因此每向東15°緯度,就需要進入下一個時區。從0°經線到180°經線總共劃分為24個時區。東邊時區依次為東一區到東十二區,太平洋的西岸地區為西十二區。116°E位于東六區和東七區之間,靠近東七區的邊界,但由于計算時區的方法是從西向東,每增加5°經度就進入下一個時區,所以40°N,116°E在東經范圍內屬于東八區。14、位置在北緯10°、東經145°的點,其相鄰的時區邊界是?西八區和東七區的邊界西七區和西八區的邊界東六區和東七區的邊界東七區和東八區的邊界答案:B解析:該點的經度為145°E,根據時區劃分規則,每15°經度劃分一個時區。因此,145°E位于西七區和西八區之間,但考慮到時區實際設置是東邊的時區編號比西邊的大,所以該地點實際處于西八區,其相鄰的時區邊界是西七區和西八區的邊界。15、喜馬拉雅山脈是由哪兩大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A、非洲板塊和歐亞板塊B、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C、南極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D、美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答案:B、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解析:喜馬拉雅山脈是由于約5000萬年前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相撞,導致地殼褶皺抬升形成的。這一過程還在繼續,使得喜馬拉雅山脈繼續升高。16、造成東亞季風氣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A、地形差異B、海陸熱力性質差異C、太陽直射點的季節移動D、地球自轉偏向力答案:B、海陸熱力性質差異解析:東亞季風氣候的主要成因是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冬季時,陸地降溫快,形成高壓區;海洋降溫慢,形成低壓區,風由高壓吹向低壓,形成東北季風;夏季相反,風向轉變為西南季風。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每小題18分,共52分)第一題題目背景信息:近年來,我國部分大城市熱島效應日益明顯,比如北京、上海等地均出現了城市熱島效應現象,這對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較大的挑戰。熱島效應是由于城市中建筑物、道路等大量吸收和儲存熱量,并釋放到大氣中,同時,工業生產、交通工具和夏季空調的使用增加了熱源,從而導致城市比鄰近郊區溫度顯著升高。問題:1.簡述城市熱島效應的形成原因。(6分)2.分析城市熱島效應給城市居民生活帶來的影響。(8分)3.針對城市熱島效應,提出有效的緩解措施。(6分)答案與解析:1.簡述城市熱島效應的形成原因。(6分)城市熱島效應的形成主要由于以下原因:建筑物和道路吸熱效應:在城市中,建筑物、道路以及混凝土等材料大量吸收太陽輻射的熱能,并在夜間緩慢釋放,比周圍自然環境溫度更高。熱量排放增加:城市中工業生產和交通工具運行時產生大量熱能,以及居民使用空調等電器設備增加城市內部熱源的排放。綠地減少:城市化過程中大量綠地被建筑、道路等用地取代,削弱了綠色空間對城市熱環境的調節作用。風速降低:城市密集建筑群的阻擋使得地面空氣流動減慢,不易帶走熱量并冷卻地面,導致熱空氣積聚。評分標準:每點2分,至少需要答出兩點。詳細描述且緊密結合背景信息內容給予充分說明可以適當加分。2.分析城市熱島效應給城市居民生活帶來的影響。(8分)熱島效應對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造成較大影響,具體包括:健康影響:晝夜溫差加大可能導致夜間的熱性疾病增加,以及呼吸系統疾病發作。能源需求增加:由于白天氣溫升高,加劇了夏季使用空調增加的電力需求,從而進一步導致電能消耗增大。空氣污染加重:熱島效應促進空氣污染物的形成和增多,影響城市空氣質量和能見度,降低居住舒適度。水資源浪費:提高空調使用頻率的同時增加了運行電力需求,迫使供應更多水資源來進行供電,導致水資源過度開發和浪費。評分標準:每點2分,至少需要答出四點。結合實際生動地描述城市的現狀和未來的趨勢可適當加分。3.針對城市熱島效應,提出有效的緩解措施。(6分)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的有效措施包括:增加綠化覆蓋率:種植更多樹木和植被,提高城市綠化率,增大城市植被面積通過蒸騰作用調節小氣候。改善城市規劃布局:優化城市功能布局,讓住宅區、工業區、交通區合理分布,避免過度集中導致熱源聚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推廣使用節能的產品和技術,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費。實施屋頂綠化:在屋頂上種植植被,通過植被覆蓋部分屋頂,既可以降低屋頂溫度,又能美化環境。改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例如增加城市中水體的面積,利用水的比熱容大和熱容量大的特性來調節城市溫度。加大自然通風:優化建筑設計和城市規劃,確保有足夠的通風路徑,利于空氣流通,降低城市場所的溫度。評分標準:每點2分,至少需要答出三點。能結合實際提出具體的改善措施且緊密圍繞背景信息內容進行論述可以適當加分。第二題題目:2022年3月12日是中國的植樹節。春節期間,有一則關于我國某地種植樹木與地理環境關系的報道引起了同學們的關注。報道中提到,某地為了綠化和生態環境的改善,在過去五年內,在荒漠的不同區域分別種植了樟子松、沙地柏、檸條等不同的耐旱樹種。同學們根據所學知識認為,該地的土地鹽堿化程度很大,因此推測那里的土壤結構和植被類型發生了顯著的變化。請根據相關信息,并結合所學的知識,分析該地的土壤結構和植被類型變化的主要原因及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影響。答案:1.造成土壤結構變化的原因:土壤質地的變化:植樹造林能夠固定土壤中的有機質,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大規模種植適應性強的耐旱植物,如樟子松、沙地柏、檸條等,通過根系作用,能夠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團粒結構,提高土壤滲水性和透氣性。土壤鹽分的影響:該地土地鹽堿化情況嚴重,意味著土壤中的鹽分含量較高。在這樣的條件下,不適合種植一般的植物。利用適應鹽堿條件的植物進行種植,有助于降低土壤表層的鹽分含量,減輕土壤鹽堿化對土壤結構和植物生長的壓力。土壤微生物活動:種植植物能夠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和多樣性,進而促進有機物質的分解和土壤養分的有效轉化和利用,有助于改善土質。2.植被類型的變化:原有原生植被的減少或消失:由于環境條件(鹽堿化土質、極端氣候等)影響,原生植被可能會減少或完全消失,從而導致生物多樣性的降低。外來物種的引入:引入耐鹽植物可以緩解荒漠化的情況,但需要密切關注外來物種與當地生態系統的相互作用,謹防外來物種對本地生態系統造成威脅,保持生態系統的健康。生態系統的改變:植被的種類和密度變化會引起生態系統生產力的變化,影響碳循環、水分循環等生態過程,可能引起水分和養分循環的改變,進而影響當地的生態系統功能。3.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影響:改善環境質量:植樹造林有助于減少土壤侵蝕,防止土地荒漠化和鹽堿化的發展,進而有助于提高當地環境質量,涵養水源。增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通過種植耐旱樹種,可以提高生態系統的抵抗力和恢復力,增加當地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多樣性,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確保生態服務的持續供給:通過生態恢復和改善,可以確保當地生態系統提供持續的生態服務,如水源清潔、防風固沙、碳固定等。其他影響:可以通過植物在干旱環境中更好的適應性和生長特性,減少風沙災害的發生,提高降水量和濕度,改善氣候條件,甚至有助于減輕自然災害的影響。總之,通過合理的植樹造林活動,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結構和植被類型,促進生態環境的改善,為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的持續提供支持。第三題【題目】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綜合體逐漸成為城市空間利用的重要形式之一。城市綜合體集辦公、商業、居住、文化、娛樂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已成為現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請根據你所學的地理知識,回答以下問題:1.城市綜合體的建設對城市環境產生了哪些影響?(至少列出3點)2.城市綜合體對城市居民的生活產生了哪些影響?(至少列出3點)3.請你就如何提高城市綜合體的環境效益和居民生活質量提出你的建議。(至少提出4條建議)【答案】1.城市綜合體的建設對城市環境產生的影響包括但不限于:城市綜合體的建設可能會導致周邊區域的土地開發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廣東南方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語文2019-2024歷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東鋁業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歷年(2019-2024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東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歷年(2019-2024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徽郵電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歷年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徽揚子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歷年(2019-2024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安慶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數學)歷年真題考點含答案解析
- 高端石材裝修工程承包合同模板
- CNC基礎知識培訓課件
- 教師說課計劃教學匯報
- 右肩胛區皮膚鱗癌護理查房
- NB-T47025-2012纏繞墊片-標準
- 2024版年度經濟法基礎完整全套課件
- 工程合同完畢確認書范本
- 建筑裝飾裝修分部工程需復檢項目清單
- 華蟾素片與血腦屏障的相互作用
- 帕金森患者生活質量問卷(PDQ-39)
- JB-T 10530-2018 氧氣用截止閥
- 江蘇省建筑與裝飾工程計價定額(2014)電子表格版
- 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五校聯考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4月期中考試數學試題
- 2024年大唐杯5G必考試題庫 (帶答案)
- 中小學安全管理員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