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普通高中名校聯考信息卷(月考一)(高考研究卷)歷史(考試范圍:《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一至四單元)考生注意:1.本試卷共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請將答案填在答題卡上。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有學者認為,商王祭祀系統有新舊兩派,舊派的祭祀對象是譜系嚴整的先公先王祖妣;新派則雜收諸神,包括各種自然神及大人物(例如大巫),至于祖先神,致祭時只祭祀大宗及五世以上的先妣。新派出現于晚商后期,其時代與商王國的擴張相近。這一現象說明A.商朝中央集權不斷加強B.商代宗法制度完全形成C.商王祭祀體系走向混亂D.商人逐漸擺脫族群局限2.下面是先秦時期一些思想家的部分思想主張。這些思想主張反映出先秦時期思想家思想主張老子提出“以道蒞天下······非其神不傷人,圣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以道治國,實現“無為而無不為”荀子主張“仁政”,實現“其耕者樂田,其戰士安難,其百姓好法,其卿相調議”韓非子強調“法不阿貴,繩不撓曲”“道私者亂,道法者治”A.百家思想的碰撞與融合B.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突出C.士人對和諧社會的追求D.士階層壟斷了思想文化3.秦朝除規定了丞相總理財政經濟事務,收閱各地的“上計”之外,還首創了由御史大夫和柱下史主持上計工作的制度,御史大夫的屬官柱下史負責審閱各郡縣、各部門呈送的有關戶口、墾土及錢谷出入的上計報告。這一制度的實行A.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財政來源B.加強了對地方的財政管控C.強化了三公權力的分權制衡D.擴大了御史大夫的監察權4.如圖為“周公輔成王”畫像磚。此類畫像磚在東漢以后才大量出現,周公個人的形象不再是先秦、西漢人心目中“踐祚當國”、大權獨攬的攝政王,而是一位承受先王托孤之重、率領群臣一心扶保幼主的忠厚長者。促成這一變化的是A.正統思想的確立B.政治形勢的需要C.抑制王侯的訴求D.社會風俗的變遷5.關于政權更迭,西晉劉頌認為是“天地之位始定,四海洗心整綱之會”。他還指出,魏晉更迭用“禪讓”,未能“洗心整綱”,晉廷所依靠的仍是“先代功臣之胤,非其子孫,則其曾玄”。據此可知,劉頌意在強調魏晉“禪讓”A.助長了士族政治發展B.遏制了官僚集團腐敗C.實現了政權和平轉移D.延續了前代治國經驗6.如圖為敦煌莫高窟一組初唐時期的壁畫,內容來自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但已被佛教信徒改編描繪成漢武帝因獲兩尊不知名號的匈奴祭天金像,派遣張騫出使西域詢問金像佛號的場景。由此可見,該壁畫A.還原了歷史真相B.表現了文人旨趣C.折射了文化融合D.再現了西域風情22025屆·普通高中名校聯考信息卷(月考一)·歷史7.以下為唐朝天寶(742-756)至大歷(766-779)年間某地戶籍資料所見民戶受田情況統計表(數量單位:畝),據此可以推知,當時合計應受已受未受永業田口分田園宅地應受已受未受應受已受未受應受已受未受61戶846928865584172015241966610129853121184474已受或未受數與應受數之比(%)-33.866.2-88.611.4-19.680.4-3763A.政府弱化對農民的人身控制B.賦稅征收主要依據田畝多寡C.土地兼并之風得到有效遏制D.賦稅制度改革已經勢在必行8.魏晉時期“畫以載道”逐漸向“畫以寄興”轉變。繪畫不再是政教的附庸,不再以倫理道德決定價值意義,具有了多向度的審美內涵和藝術性,能夠與哲學思想和生命情調相互觀照。繪畫的這種轉變反映了A.市民審美風尚的轉變B.繪畫理論的突破創新C.士人擺脫了道德束縛D.人的自我意識的覺醒9.澶淵之盟達成后,宋真宗欲“封禪泰山,鎮服四海”,又恐為宰相王旦所阻,竟在宮中單獨宴請王旦并賜御酒,王旦回家后才發現御賜酒樽中盡是珠寶。封禪大典后,王旦對未能阻止此類勞民傷財的鬧劇后悔不已。這說明宋真宗時期A.君權受到多重限制B.官場風氣腐朽黑暗C.文人政治特征明顯D.相權不斷遭到削弱10.下圖為河北宣化遼代張文藻墓壁畫《童嬉圖》(局部),其中描繪了遼晚期的點茶用具和方式,已與廣大中原地區差異不大。該作品體現了A.少數民族封建化的進程B.民族交融的程度C.區域間經濟的巨大差異D.中原文化的先進11.北宋元祐四年,蘇轍出使遼國,發現蘇氏兄弟的文集在遼國廣為傳誦。遼國人對于蘇轍的到來非常欣喜,不斷打聽蘇軾的情況,于是有了蘇轍的名句“誰將家集過幽都,逢見胡人問大蘇”。由此可推斷A.黨項族人普遍仰慕中原文化B.紹興和議帶來宋遼長期和平C.遼國境內多元文化共同發展D.遼國全盤繼承中原典章制度12.利瑪竇在《中國札記》中說,雖然我們已經說過中國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貴族政體······如果沒有與內閣大臣磋商或考慮他們的意見,皇帝本人對國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決定······所有這類文件都必須先由大臣審閱然后呈交給皇帝。利瑪竇認為中國明朝時A.君主制不是中國政府的主要形式B.內閣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君權C.君主與內閣大臣有同等的決策權D.內閣掌握著明朝的行政大權13.明英宗時期“土木堡之變”的發生,導致武將和功勛集團出現斷層,文官集團迅速崛起。明朝沒了相權與皇權之爭,卻出現了嚴重的文官與皇權之爭。這一現象帶來的客觀結果是A.助推了宦官集團勢力的膨脹B.使東林黨人勢力得以大發展C.為后來清軍入關提供了契機D.文武官集團的斗爭削弱明朝14.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區的絲織、榨油和制瓷業等行業中開設了工場,使用雇傭勞動進行較大規模的生產,這類情況在清朝繼續有所發展。這反映出明清時期A.人身依附關系徹底瓦解B.新的經濟因素不斷成長C.重農抑商政策有所松動D.家庭手工業日益市場化15.對于當時“榮經陋史”的學術風氣,王陽明認為,儒經“以事言謂之史,以道言謂之經”“《春秋》亦經,五經亦史”,《易》是伏羲的歷史,《禮》《樂》為夏商周的歷史,經與史并無不同。這一論述A.割裂了心學與儒學的歷史關系B.強化了儒家學說的地位C.反映了明代史學研究氛圍濃厚D.隱含了一定的叛逆色彩16.李贄提出了“夫私者,人也”的命題。顧炎武說,“天下之人,各懷其家,各私其子,其常情也”,“人之有私,因情之所不能免矣”。據此可推知,這些看法A.體現了個人權利意識的覺醒B.借鑒了明清鼎革進程的教訓C.凸顯出經世致用思潮的效果D.動搖了封建君主專制的基礎二、非選擇題:共52分。17.(18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伴隨著漢朝對匈奴的戰爭,中原水利技術首先在漢軍的軍事要塞以及隨后的屯田點被引入?!端涀ⅰ酚浭隽硕鼗腿怂鲃曷暑I酒泉、敦煌兵士千人到樓蘭屯田,興修水利的事跡:“敦煌索勱,字彥義,有才略······將酒泉,敦煌兵千人,至樓蘭屯田。·····橫斷注濱河(注:筑壩斷河)。河斷之日,水奮勢激,波陵冒堤?!ぁぁぁぁぁ旯\祀,水猶未減,乃列陣被杖,鼓噪灌叫,且刺且射,大戰三日,水乃回減,灌浸沃衍,胡人稱神。大田三年,積粟百萬,威服外國?!辈牧隙陆a建設兵團農二師于1964年對米蘭綠洲進行勘查規劃中發現了米蘭(西域樓蘭古國)漢代水利工程遺址。自米蘭河故道發現了古城堡干渠,進而追蹤發現7條大型支渠,均勻地分布和控制著整個古城地區。干渠全長8.5公里,渠身一般寬10~20米,渠高3~10米。支渠總長28.4公里,渠身一般口寬3~5米,渠高2~4米。渠槽微成洼曲,小的斗、農、毛渠面積,阡陌縱橫,密布于各支渠間的灌溉面積上。估計古城灌區控制面積達4.5萬畝,其中曾經從事于農耕的土地約1.7萬畝。-以上材料均摘編自鄭曉云《漢代中原水利的西傳與民族融合》(1)根據材料一、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漢代中原水利技術傳入西域的影響。(6分)(2)根據材料一、二,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水經注》的記載、米蘭漢代水利工程遺址的史料價值。(6分)(3)如果想證明漢代向西域傳播的水利技術來自中原,而非當地的原創或傳統,可以從哪些方向研究?請簡要寫出研究思路。(要求:研究思路緊扣研究問題進行說明,寫出相應的研究措施,表達清晰)(6分)18.(18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初,高祖受禪,以天下未定,廣封宗室以威天下?!碧诩次缓?,就“遍封宗子”問題征求意見,尚書右仆射封德彝認為“遍封宗子”“不便”;魏征認為如果封建諸侯,會造成財政困難;李百藥說封建會導致宗室間攻戰相殘。柳宗元在《過秦論》中列舉秦朝“有叛民無叛吏”、漢代“有叛國,而無叛郡”、唐代“有叛將無叛州”,由此證明“州縣之設,固不可革也”。蕭瑀認為:“國祚所以長久者,莫若封諸侯以為磐石之固。秦并六國,罷侯置守,二代而亡。漢有天下,郡、國參建,亦得年余四百。魏、晉廢之,不能永久。”雖然分封制遭到大多數大臣的反對,太宗也明確表示“朕理天下,本為百姓,非欲勞百姓以養己之親也”。但貞觀十一年太宗詔曰:“設官司以制海內,建藩屏以輔王室”,先后任命了21個親王和14位杰出功臣為世襲的州府刺史。正如劉秩所說:“設爵無土,署官不職者也?!卑拙右自凇蹲h封建論郡縣》中認為周代封建諸侯而亡是因為“上失其道,天厭其德,非為封建之弊也”,秦無分封而滅是因為“群其毒,人離其心,非唯郡縣之咎也”,漢代七國之亂乃“寵而失教,立不選賢,非獨強大之故也”?!棒硎怯^之,茍固其本,導其源,雖郡與國,俱可理而安矣;茍逾其防,失其柄,雖侯與守,俱能亂且危矣?!?摘編自馮輝《中國古代分封制與郡縣制之爭》(1)根據材料,概括唐代關于“分封郡縣之爭”的主要分歧。(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唐代關于“分封郡縣之爭”的任意一個主張進行評析。(要求:史實準確,符合邏輯,表述清晰)(12分)19.(16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王宗沐,字新甫,別號敬所,浙江臨海人,為官近40年,官至刑部左侍郎,晚明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如表是王宗沐為政期間的部分活動。年代主要活動及思想主張出處嘉靖二十九年一三十一年(1500-1553年)擔任廣西按察司僉事,提調學校,修理宣城書院,請復田州學王士崧(王宗沐長子)編《通議大夫刑部左侍郎攖寧府君年譜》教導學生,學習的精要為“余姚王先生”良知'之說”,不偏重于“傳習訓詁”張鳴鳳《攖寧先生傳》隆慶五年(1571年)朝廷議開膠河,當時山東左布政使的王宗沐,認為開膠河“勞民傷財,功必不就”,于是昌言力阻,條議海運,并詳考元代海上運道《通議大夫刑部左侍郎攖寧府君年譜》隆慶六年(1572年)擔任漕運右副都御史期間,漕政日馳,兩次上書“條陳漕運事宜”《明神宗實錄》卷2經過觀察、調查、研究、總結創造出一套避開黃河主汛期的“早運法”,即“順應黃水漲落規律的行漕法規彭云鶴《明清漕運史》萬歷元年(1573年)徐、淮、揚等地區數遭水災,王宗沐上書“俱先以蠲免賑濟為請”《明神宗實錄》卷38(1)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王宗沐的主要活動,并簡評其影響。(6分)(2)據材料,說明《通議大夫刑部左侍郎攖寧府君年譜》的史料價值。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王宗沐的生平還可以補充哪些類型的文獻史料,請至少列出兩種。(10分)2025屆·普通高中名校聯考信息卷(月考一)·歷史參考答案1.D。由材料可知,商王的祭祀系統有新舊兩派,隨著商王朝的擴張,新派祭祀雜收諸神,這表明在祭祀方面,商人已經擺脫原有族群局限,向多族群融合的方向發展,D項正確。商代并未形成中央集權,排除A項。以嫡長子繼承制為核心的宗法制完全形成是在周代,排除B項。商王祭祀系統出現新舊兩派不等于祭祀體系混亂,排除C項。2.C。根據表格中的信息可以看出,老子、荀子、韓非子等不同學派的思想家在治國理念上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張,但他們都主張要建立有序的社會,體現了士人對和諧社會的追求,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思想流派在治國方面提出的主張,但無法體現不同思想的碰撞和融合,更不能體現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突出,排除A、B兩項。D項中“壟斷了”的說法過于絕對,且材料中也沒有體現。3.B。根據材料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上計制度是地方官府定期向中央呈報施政情況,作為官員考課依據的制度,該制度的實行意味著中央對地方財政控制的加強,B項正確。材料無法得出中央政府財政收入加強的結論,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三公之間的分權平衡,排除C項。御史大夫監察權的擴大說法在材料中無法體現,排除D項。4.B。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不同的政治形勢下,人們對于歷史人物的解讀和塑造會有所不同,在東漢時期,出于外戚專權的政治形勢的需要,執政者更傾向于塑造一個忠誠、穩重、有責任感的周公形象,以此來滿足自身政治需求,B項正確。正統思想的確立在西漢武帝時期,A項與材料時間不符。材料主旨是“政治形勢的需要”,而“抑制王侯的訴求”與材料主旨不符,且據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采取推恩令等一系列措施后,已經極大削弱了王侯勢力,排除C項。雖然社會風俗的變遷會影響人們對歷史人物的看法,但它并不能直接解釋周公形象的這種特定變化,排除D項。5.A。據材料信息可知,劉頌認為魏晉易代用“禪讓”,未經戰火充分洗禮,未能徹底掃除前朝政府而另起爐灶,西晉統治集團成員依然是曹魏那批高官顯貴及其子弟,因此助長了士族政治發展,A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晉貴族生活奢侈,官僚集團腐敗并未遏制,排除B項。材料強調“禪讓”的消極作用,C項“實現了政權和平轉移”與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強調魏晉“禪讓”保留了大量高官顯貴,不屬于治國經驗,排除D項。6.C。根據材料中的“內容來自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被佛教信徒改編描繪成漢武帝因獲兩尊不知名號的匈奴祭天金像,派遣張塞出使西域詢問金像佛號的場景”及所學知識可得.材料體現出漢武帝對兩尊不知名號的匈奴祭天金像的好奇,讓張騫出使西域,加強兩地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文化交融,C項正確。壁畫所體現的內容被佛教信徒改編,不能體現出歷史真相,A項不符合題意。材料不能體現文人重點的旨趣是哪方面,排除B項。通過壁畫不能看出西域具體的風情,更加側重壁畫故事的內容,排除D項。7.D。根據表格信息可知,題干史事所涉時間在780年以前,內容為民戶受田情況統計,表明均田下民戶受田嚴重不足,導致賦稅負擔不均,由此可得出賦稅制度改革勢在必行的結論,D項正確。兩稅法實施后,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有所弱化,排除A項。賦稅征收主要依據田畝多寡是兩稅法實施的結果,排除B項。這一時期土地兼并之風盛行,并未得到有效遏制,C項與史實不符。8.D。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魏晉時期,社會動蕩,思想文化多元發展。在這種背景下,“畫以載道”向“畫以寄興”的轉變,體現了人們不再僅僅將繪畫作為宣揚政教和倫理道德的工具,而是通過繪畫來表達個人的情感、志趣和對生命的思考,反映出人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D項正確。材料強調繪畫功能的轉變,而非市民審美風尚的變化,排除A項。材料主要說明繪畫功能轉變而非繪畫理論的突破創新,排除B項。當時士人依舊受道德束縛,C項中“擺脫了”的說法絕對。9.C。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宋真宗要通過賄賂宰相的方式達到自己的目的,說明當時皇權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朝實行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原則,這體現了文人政治的特征,C項正確。君權受到多重限制在材料中不能體現,且最終宋真宗還是舉行了封禪大典,說明皇權沒有真正受到制約,排除A項。B項“官場風氣腐朽黑暗”不是材料主旨。僅憑材料中的個例,不能得出相權不斷受到削弱的結論,D項中“不斷削弱”的說法夸大化。10.B。根據《童嬉圖》(局部)和材料中的“遼晚期的點茶用具和方式,已與廣大中原地區差異不大”可知,這體現了民族交融的程度,B項正確。少數民族封建化包含政治制度、經濟發展等多方面,尤其是少數民族土地所有制和社會形態的變化,僅從材料無法得出A項結論。材料僅顯示遼晚期的點茶用具和方式與廣大中原地區差異不大,無法反映地區間經濟是否有巨大差異,也不能說明遼文化與中原文化哪個更先進,排除C、D兩項。11.C。依據材料信息可知,北宋時期,蘇轍出使遼國,發現蘇氏兄弟的文章在遼國很受歡迎,說明遼國作為少數民族政權,也學習了漢族文章,由此促進了遼國境內多元文化的共同發展.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出使遼國,而非西夏,排除A項。紹興和議涉及的是南宋與金的協議,B項與材料史實不符。D項“遼國全盤繼承中原典章制度”與史實不符。12.B。據題干中的“如果沒有與內閣大臣磋商或考慮他們的意見,皇帝本人對國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決定......所有這類文件都必須先由大臣審閱然后呈交給皇帝”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體現了內閣在一定程度上對君權起到了制約作用,B項正確。題干明確說中國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A項錯誤。君主擁有最高決策權,內閣大臣只是輔助,并非同等決策權,C項錯誤。內閣主要是參與決策,行政大權仍在皇帝手中,D項錯誤。13.A。根據材料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隨著明代文官集團崛起威脅皇權統治的時候,皇權大力借助了宦官的力量,意圖平衡文官的勢力,結果卻出現了明代中后期宦官擅政的局面,A項正確。東林黨人雖然代表了一部分文官的利益,但他們勢力的大發展并不能直接歸因于文官與皇權的斗爭,排除B項。清軍入關之時,明朝已經被農民起義推翻,與材料不構成直接的因果關系,排除C項。材料說的主要是文官集團與皇權的關系,不是文官集團與武官集團的斗爭問題,排除D項。14.B。根據材料可知,明朝后期一些手工業開設了工場,并且出現了雇傭關系,說明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也就是新的經濟因素不斷成長,B項正確。封建社會后期人身依附關系松弛但不能說徹底瓦解,排除A項。材料不體現重農抑商的松動,不涉及農業,排除C項。材料體現的是私營手工業不是家庭手工業,排除D項。15.D。根據材料中的“當時”榮經陋史'的學術風氣......經與史并無不同”可知,材料說明在當時“榮經陋史”的學術風氣下,王陽明卻認為春秋也是經書,五經也是歷史,經與史是相同的,帶有一定的叛逆色彩,D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割裂了心學與儒學的歷史關系,排除A項。材料強調經與史是相同的,沒有強化儒家學說的地位,排除B項。王陽明自己的認識無法反映明代史學研究氛圍濃厚,排除C項。16.A。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末清初進步思想家李贄、顧炎武認為私心私欲是人的天性,肯定人的自然欲求,反對理學對人性的過分壓抑,體現了個人權利意識的覺醒,促進了思想解放,A項正確。明末清初進步思想家借鑒明清鼎革進程的教訓,批評君主專制制度和空疏的學風,與人的私心私欲關系不大,排除B項。經世致用主張走出家門,到實踐中求真知,力求解決國計民生的現實問題,針對的是空疏學風,而非壓抑人的私欲,排除C項。材料所述為明清進步思想家批判道學家“存天理,滅人欲”的虛假說教,強調人正當的私欲,而非抨擊君主專制,排除D項。17.(1)為漢匈戰爭的勝利提供后勤保障;促進了西域地區的開發;推動了民族融合;改變了西域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2)《水經注》的記載是文獻史料,作為古代專門的水利著作,對研究漢代西域水利發展有較高的價值;米蘭漢代水利工程是實物史料,具有客觀性和直觀性,與文獻史料相互印證,研究價值高。(3)示例: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考察文化遺跡等方法,分別查找漢代及以前中原水利技術特征、西域水利技術特征,然后與文獻記載中漢代及以后西域水利技術特征對照,如發現漢代及以后西域水利技術特征在前代鮮有發現,卻符合中原水利技術的特征即可證明。18.(1)分歧:魏征、柳宗元等人支持郡縣制反對分封制;蕭瑀等人主張實行分封制反對郡縣制;白居易主張分封制與郡縣制無所謂好壞之分。(2)示例1:評析:魏征、柳宗元等人支持郡縣制、反對分封制。認為“遍封宗子”“不便”,封建諸侯會造成財政困難;封建會導致宗室相殘;這主要是因為秦漢唐三代的歷史教訓已證明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據;秦亡于政而非亡于制;漢代郡國并行制造成王國問題,嚴重威脅中央集權;唐代廣封節度使造成了藩鎮割據局面。這種主張反映了封建統治集團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國家統治的愿望,有利于推動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示例2:評析:蕭瑀等人主張實行分封制、反對郡縣制。認為分封子弟可以拱衛王室,延續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保險基礎培訓課件
- 小學體育安全教育心得體會
- 肝硬化腹水患者常規護理
- 胃空腸吻合術術后護理
- 工業廠房中央空調保養方案
- 失效機理智能修復-全面剖析
- 腫瘤病人規范化管理
- 商品房買賣合同及抵押手續流程
- 安全教育與安全活動培訓
- 二零二五版古董買賣合同及退款政策
- 大健康特色產業園項目商業計劃書
- 水泥混凝土路面翻修施工方案詳解
- 護理感動案例
- 2024年10月自考04851產品設計程序與方法試題及答案含評分參考
- 養老項目案例研究-泰康之家北京燕園市場調研報告
- 美國租房合同中文
- 科室一級護理質控匯報
- 五年(2020-2024)高考地理真題分類匯編專題13資源、環境和國家安全原卷版
- 科技公司研發團隊建設方案
- 農業昆蟲學-形考測試一-國開(ZJ)-參考資料
- 小狗錢錢理財童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