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歷史二輪專題訓練選擇題熱點練五含解析_第1頁
2024高考歷史二輪專題訓練選擇題熱點練五含解析_第2頁
2024高考歷史二輪專題訓練選擇題熱點練五含解析_第3頁
2024高考歷史二輪專題訓練選擇題熱點練五含解析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選擇題熱點練(五)(15分鐘40分)考點1近代前期中國的經濟狀況1.1867年,閩海關總務課主任李瓦特曾統計,福州地區已有15家英國商行、3家美國商行、2家德國商行、1家布律吉商行和3家英國銀行。這可以用來說明當時 ()A.自然經濟起先受到沖擊B.列強已向中國輸出資本C.外國商行占據主導地位D.福州受到的經濟侵略最重【解析】選B。西方列強在中國開設商行、銀行,是其向中國輸出資本的表現,故選B;中國自然經濟起先受到沖擊是在鴉片斗爭之后,解除A;材料只列舉了福州地區外國商行的數量,沒有列舉福州地區全部商行的數量,因此無法計算出外國商行在福州是否占據主導地位,解除C;材料沒有將福州與其他地區進行比較,因此無法知曉是否比其他地區嚴峻,解除D。2.下表為晚清對外貿易統計概況。可見,這一時期的外貿狀況 ()年頭186518751885進口(兩)557154586780324788200018出口(兩)541032746891292965005711年頭189519051911進口(兩)171696715447100082471503943出口(兩)143293211227888197377338166A.加劇清政府的財政赤字B.表明列強以資本輸出為主C.導致國內白銀價格下跌D.使小農經濟失去主導地位【解析】選A。由材料可知,1875年以后,晚清對外貿易中的進口數量明顯大于出口數量,表明晚清在對外貿易中處于入超地位,白銀大量外流,這必將加劇清政府的財政赤字,故選A;列強以資本輸出為主是指列強在中國開設銀行、創辦工廠、修路開礦等經濟侵略活動,這在材料中沒有體現,解除B;白銀大量外流,國內銀價上漲,解除C;自然經濟雖然漸漸解體,但小農經濟依舊占據主導地位,解除D。3.據統計,1860年松江府的總人口約為300萬人,年產土布3千多萬匹。根據當時的生產狀況估計,共需1億8千多萬個勞動日;以每家5口,每戶1.5名織布者計,須要松江全部家庭每年織布202.8天。據此可知,當時松江地區 ()A.農家“耕”“織”分別B.精耕細作技術的發展C.農戶收入多依靠家庭副業D.農產品商品化程度高【解析】選C。據材料“須要松江全部家庭每年織布202.8天”可知,松江地區農戶對家庭副業投入時間較多,說明家庭副業備受重視,是農戶收入的重要來源,故選C;農家“耕”“織”分別指的是洋布輸入取代土布,家庭紡織業漸漸解體,不符合題意,解除A;精耕細作指的是農業耕作技術,材料信息與此無關,解除B;土布并不屬于農產品,無法反映農產品商品化程度高,解除D。4.1906年清廷商部規定:凡投資現代工業2000萬元以上者,可以被封為一等子爵,投資在80萬以上、30萬以上、10萬以上者,分別授予三品、四品、五品銜。材料表明當時 ()A.人們傳統思想仍舊根深蒂固B.政府變更了傳統的經濟政策C.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緩慢D.清政府缺乏投資辦廠的資金【解析】選B。據材料可知政府激勵民間投資辦廠,據所學之前政府推行重農抑商可知政府變更傳統經濟政策,故選B;材料“清廷商部規定”說明是政府規定不是民間思想,解除A;材料說明政府提倡民間辦廠無法說明民族資本發展狀況,解除C;據材料政府激勵民間辦廠不是募集資金,解除D。5.1907年農工商部奏準頒行《華商辦理實業爵賞章程》,辦1000萬元以上之實業者賞男爵,2000萬元以上者賞子爵。此前曾國藩不過是侯爵,李鴻章不過是伯爵,而子爵、男爵是許多百戰功高之將士所不行企及。此章程出臺是為了 ()A.激勵廣闊將士建功立業B.發展實業以挽救統治危機C.減弱漢族地主官僚勢力D.優化政府官僚體系的結構【解析】選B。1907年農工商部奏準頒行《華商辦理實業爵賞章程》,目的是激勵華商興辦實業以增加國力,挽救統治危機,故B正確;材料反映的是激勵華商辦理實業,并非激勵廣闊將士建功立業,解除A;清政府出臺此章程的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并非減弱漢族地主官僚勢力,解除C;材料信息無法體現優化政府官僚體系的結構,解除D。考點2近代前期列強侵略與抗拒6.1854年,楊秀清在《答復英人三十一條并質問英人五十條誥諭》中述及了太平天國的對外原則。如通商自由,嚴禁販賣鴉片;拒絕接受不同等條約等。這些原則 ()A.體現了太平天國獨立開放的外交思想B.有利于緩和與清政府的關系C.反映了階級局限性對外交政策的影響D.是踐行天朝上國理念的結果【解析】選A。依據材料信息可知,這些原則要求與列強自由往來,同等互利,體現了太平天國獨立開放的外交思想,因此A正確;這些原則并未涉及太平天國與清政府的關系,B錯誤;這些原則要求與列強自由往來,同等互利,不能體現農夫階級自身的局限性,也與盲目自大的天朝上國理念不同,C、D錯誤。7.“中法斗爭爆發后,地處抗法前線的云南、廣西、廣東和臺灣、福建、浙江等省民眾焚教堂、驅教士,自發地把反對外國教會侵略的斗爭與保衛邊疆的斗爭結合起來,造成很大聲勢。”該材料反映了 ()A.民眾反侵略自覺意識大大增加B.中法斗爭中民眾踴躍參與戰斗C.反洋教是反侵略的重要組成部分D.洋教侵略使中國主權大量丟失【解析】選C。材料“自發地把反對外國教會侵略的斗爭與保衛邊疆的斗爭結合起來,造成很大聲勢”可知對當時的人民群眾來說外國教會也是侵略的一個象征,故反洋教也是反侵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故選C;由材料可知民眾并非自覺反侵略而是受到了反侵略斗爭的感召,解除A;材料中民眾并非干脆參與戰斗而是進行“焚教堂、驅教士”等活動,解除B;洋教侵略是西方侵略的一部分,但并非中國主權丟失的主要緣由,解除D。8.1908年《新世紀》發表了《書蘇格蘭君<廢除漢文議>后》一文,文章寫道,漢文為最大多數中國人最篤信的保守之物,故今日救中國之第一要策在廢除漢文,當然,廢漢文行動的“主動權”肯定要駕馭在中國人手中,絕不能被外國人奪去。這反映出當時 ()A.革命心情空前高漲 B.新文化運動走向偏激C.民族危機不斷加深 D.廢除科舉的影響凸顯【解析】選C。依據材料“1908年”“今日救中國之第一要策在廢除漢文”“絕不能被外國人奪去”并結合當時的社會狀況可知,文章主見廢除中國文字,學習西方,并且要將主動權駕馭在自己手中,表明當時面臨嚴峻的民族危機,C正確;材料反映的是文化的變更,未反映革命心情,A錯誤;新文化運動起先于1915年,時間不符,B錯誤;科舉制是古代選官制度,與漢字的存廢無關,D錯誤。考點3近代前期的思想及其他9.1850年,上海租界人口占上海總人口比重不足0.1%,1865—1866年間,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人口分別占上海人口總數的13.4%和8.1%。出現這一變更的合理說明是 ()A.斗爭影響人口布局B.租界內生活設施較為完善C.上海經濟發展快速D.上海外來人口大幅度增加【解析】選A。19世紀60年頭初期,太平軍進攻上海,大量人口躲到租界尋求庇護,與材料中“1865—1866年間,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人口分別占上海人口總數的13.4%和8.1%”的現象相符,故選A。10.20世紀初,晚清地方自治運動進一步發展,上海紳商“仿行文明各國地方自治之制”,實行立法、行政兩權分別,行使部分地方行政權。1909年,地方自治進入政府試辦階段,各省成立了各級自治公所。清末地方自治 ()A.加強了清政府對地方的限制B.干脆推動了辛亥革命的到來C.導致了軍閥割據局面的形成D.促進資產階級憲政意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